医学微生物学:27-虫媒病毒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0219790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27-虫媒病毒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医学微生物学:27-虫媒病毒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医学微生物学:27-虫媒病毒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医学微生物学:27-虫媒病毒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医学微生物学:27-虫媒病毒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27-虫媒病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27-虫媒病毒(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第第27章章 虫媒病毒虫媒病毒(arthropod bornearbovirus) u传播途径:由吸血节肢动物(蚊虫、蜱类、白蛉、传播途径:由吸血节肢动物(蚊虫、蜱类、白蛉、 螨虫和蠓等)叮咬脊椎动物传播螨虫和蠓等)叮咬脊椎动物传播u所致疾病:大多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兽共患病所致疾病:大多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兽共患病; ; 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 u非分类学概念:生态学名词,根据其传播方式归纳非分类学概念:生态学名词,根据其传播方式归纳在一起,分属不同的病毒科的不同病毒属。

2、在一起,分属不同的病毒科的不同病毒属。虫媒病毒生活周期虫媒病毒生活周期节肢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节肢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主要的虫媒病毒主要的虫媒病毒黄病毒科(Flaviviridae) 单正链RNA,有包膜,二十面立体对称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黄热病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披膜病毒科(Togoviridae) 单正链RNA,有包膜,二十面立体对称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 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 单负链RNA,有包膜,多形态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La Cross病毒虫媒病毒所致疾病虫媒病毒所致疾病脑炎(脑炎(encehpalitisen

3、cehpalitis) 黄病毒科 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 圣路易斯脑炎病毒 布尼亚病毒科 La Cross病毒 披膜病毒科 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 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出血热(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shemorrhagic fevers) 黄病毒科 登革病毒、黄热病病毒 布尼亚病毒科 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发热、皮疹、关节痛、休克等发热、皮疹、关节痛、休克等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又称日本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又称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

4、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电镜照片电镜照片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单正链单正链RNARNA有包膜有包膜二十面立体对称二十面立体对称三种结构蛋白三种结构蛋白 E E 镶嵌在包膜上的糖蛋白(病毒的血凝素)镶嵌在包膜上的糖蛋白(病毒的血凝素) M M 位于包膜的内面(前膜蛋白)位于包膜的内面(前膜蛋白) C C 为衣壳蛋白为衣壳蛋白抗原性稳定,无明显抗原变异抗原性稳定,无明显抗原变异1、形态结构、形态结构一

5、、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2、培养特性、培养特性敏感动物敏感动物 乳鼠脑内接种病毒乳鼠脑内接种病毒3-4 3-4 d d发病,出现神经系统发病,出现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肢体痉挛、麻痹,一周后死亡;兴奋性增高、肢体痉挛、麻痹,一周后死亡;敏感细胞敏感细胞 鸡胚成纤维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VeroVero细胞上细胞上3-5 3-5 d d都可以出现都可以出现CPECPE(单层细胞圆缩、颗粒增多、细胞脱落破裂)(单层细胞圆缩、颗粒增多、细胞脱落破裂)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

6、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染源及储存宿主传染源及储存宿主 主要传染源是家畜(猪、牛、马等)、家禽、某些鸟类(蝙蝠) 猪蚊猪的传播环节(猪又被称为扩散宿主) 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身带毒、经卵传代传播媒介传播媒介 三带喙库蚊、 伊蚊、按蚊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流行特

7、征乙脑主要分布在亚洲,我国是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的乙脑病例约5万人,造成至少1万人死亡,1.5万人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华南地区67月,华北地区78月,东北地区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流行区大多数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 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JEV)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

8、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带毒蚊虫叮咬带毒蚊虫叮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内增殖局部淋巴结内增殖少量入血,短暂的少量入血,短暂的一次病毒血症一次病毒血症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内增殖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内增殖(不出现明显的症状、或轻(不出现明显的症状、或轻微的前驱症状)微的前驱症状)二次病毒血症二次病毒血症(发热、寒颤、(发热、寒颤、全身不适)全身不适)突破血脑屏障突破血脑屏障 (0.1%0.1%)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若不继续发展,顿若不继续发展,顿挫感染,感染中断,挫感染,感染中断,数日后自愈数日后自愈二、致病性与免

9、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致病机制、致病机制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JEV)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临床类型、临床类型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3、临床类型、临床类型暴发型暴发型 有高热或超高热,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可在短期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有严重后遗症(失语、瘫痪、精神失常等)。重型重型 体温

10、在40以上,神志昏迷,持续性抽搐,可出现呼吸衰竭,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JEV)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临床类型、临床类型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3、临床类型、临床类型中型中型 体温常在40左右,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 迷,偶有抽搐,病程约为10天;轻型轻型 体温通常在38

11、39,患者神志始终清晰,有不同程度嗜睡,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多在一周内恢复;感染后1周出现中和抗体IgM;中和抗体IgG在急性发作后2周开始出现,数年甚至终生维持较高的水平;免疫力稳定持久,隐性感染也可获免疫力;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JEV)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3、免疫性、免疫性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4

12、、免疫性、免疫性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JEV)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三、微生物学检查三、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分离病毒分离病毒分离病毒分离 尸检或以延髓穿刺取脑组织制成悬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乳鼠脑内或做细胞培养,可作回顾性诊断,不作为常规实验室检查; ELISAELISAELISAELISA法法法法 检测血清或脑脊液中的特异性IgM

13、抗体 血凝抑制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血凝抑制试验 测定IgM抗体及IgG抗体,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可确诊 单份血清抗体效价1:100为可疑,1:320可作诊断、1:640可确诊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灭蚊防蚊灭蚊防蚊 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控制稻田蚊虫孳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人群免疫人群免疫 (1 1)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SA14-14-2); (2)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 (3)在流行前1个月开始,间隔710天复种1

14、次,以 后每年加强注射一次;二、登革病毒(二、登革病毒(dengue virus)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有包膜,单正链有包膜,单正链RNARNA敏感实验动物:乳鼠脑内接种敏感实验动物:乳鼠脑内接种二、致病性二、致病性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登革热登革热(dengue fever, DF)(dengue fever, DF)和和登革出登革出血热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DHF)(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DHF)二、登革病毒(二、登革病毒(dengue virus)黑黑斑斑蚊蚊皮皮下下出出血血二、致病性二、致病性靶细胞:单核

15、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血管内皮靶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登革热登革热(dengue fever, DF)(dengue fever, DF):发热、疼痛、皮疹:发热、疼痛、皮疹(断骨热),一周后自愈(断骨热),一周后自愈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DHF)(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DHF):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渗漏: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渗漏出血性休克、出血性休克、中枢性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二、登革病毒(二、登革病毒(dengue virus)三、流行病学三、流行病

16、学传染源传染源 人类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人类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患者患者和和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是主要感染源;是主要感染源; 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可感染登革病毒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可感染登革病毒传播媒介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埃及伊蚊和和白纹伊蚊白纹伊蚊 病毒在蚊体内复制增殖病毒在蚊体内复制增殖 蚊虫是病毒的传播媒介,也是储存宿主蚊虫是病毒的传播媒介,也是储存宿主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中南美洲二、登革病毒(二、登革病毒(dengue virus)二、登革病毒(二、登革病毒(dengue vi

17、rus)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二、登革病毒(二、登革病毒(dengue virus)早期发现登革热患者并及时隔离非常重要;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早期发现登革热患者并及时隔离非常重要;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一项根本措施。的一项根本措施。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疫苗,也缺乏对登革热的特殊治疗方法。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疫苗,也缺乏对登革热的特殊治疗方法。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三、三、森林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又称蜱传脑炎病毒又称蜱传脑炎

18、病毒)生物学性状与乙脑病毒相似,单正链生物学性状与乙脑病毒相似,单正链RNA病毒病毒蜱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蜱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蜱传染森林中的,蜱传染森林中的兽类和野鸟,在动物中循环,易感人群进入林区被兽类和野鸟,在动物中循环,易感人群进入林区被蜱叮咬而感染蜱叮咬而感染所致疾病:森林脑炎,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所致疾病:森林脑炎,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染病林区工作者应接种灭活疫苗,多次接种加强免疫,林区工作者应接种灭活疫苗,多次接种加强免疫,此外注意个人防护以防被蜱叮咬此外注意个人防护以防被蜱叮咬病后免疫力持久病后免疫力持久一、日本脑炎病毒,一、日本脑炎病毒,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自学内容自学内容四、西尼罗病毒四、西尼罗病毒传染源:鸟类、人类及多种动物传染源:鸟类、人类及多种动物传播媒介:伊蚊、库蚊传播媒介:伊蚊、库蚊五、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五、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传播媒介:蜱传播媒介:蜱 本章要点本章要点n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n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n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