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课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70180843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课件(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大 气气 环环 境境 化化 学学 第二章第二章 天然大气化学大气污染化学第一节、大气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大气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 覆盖在地球表面并随地球引力而旋转的大气层叫做大气圈。地球上的大气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人类一刻也离不开大气,大气又是人类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环境保护中,对特定场所或区域,供人和动植物生存的气体称为“空气”。而以大区域或全球性的气流为研究对象时,则采用“大气”一词。一、大气的组成一、大气的组成大气总质量约为5.31018,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106倍,其质量的99.9(99%)集中在50km(29km)以下范围内。包括:N2(78.08)、O2(20.95)、A

2、r(0.934)、CO2(0.0314)。希有气体:He、Ne、Kr、Xe的含量相对也是较高的。上述气体约占空气总量的99.9以上。水的含量一般在13范围内变化。除此之外,还包括很多痕量组分,如H2、CH4、CO、SO2、NH3、NO2、O3等。二、大气层结构二、大气层结构 划分依据:大气组成状况及在垂直高度上的温度变化。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对流层平流层平流层对流旺盛近地面,纬度不同厚度变;高度增来温度减,只因热源是地面;天气复杂且多变,风云雨雪较常见气温初稳后升热只因层中臭氧多水平流动天气好高空飞行很适合上冷下热上冷下热高空对流高空对流电电离离层层高高层层大大气气电离层能反射无

3、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大气圈被分为五层大气圈被分为五层a a、对流层、对流层tropospheretroposphere平均厚度平均厚度12km12km 特点:一是密度大,含有全部大气质量34的大气和几乎所有的水汽;二是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因受地面辐射影响),大约每升高100m,温度降低0.6(绝大部分空气组分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能,只能吸收地面辐射能,因此,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下热上冷下热上冷。吸收地表热量,低层空气先被加热,而后热量被传递到高层;由于海、陆、昼、夜及纬度、地形的差别,低层空气的温度差异很大,形成了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对流,此为对流层的重要特性之一。 思考题:为

4、什么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主要发生在对流层?(human being) 对流层顶层的气体温度特别低,水分子到达这一层后迅速地被转化成冰,从而阻止水分子进入平流层,否则,一旦进入会发生光解产生H,其会脱离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氢的损失。天气现象、污染物生成b b、平流层、平流层 stratospherestratosphere(同温层)高度约(同温层)高度约在在17-55 17-55 之间之间 在25km以下的低层,随高度增加气温保持不变或稍有上升。从25km开始,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上热下冷,上热下冷,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很小,只能随地球自转而产生平流运动,所以该层内气体非常稳定,污染物停留时间长。

5、臭氧层在平流层15-35高度范围内,该层集中了地球大气中大部分的臭氧,由于臭氧能强烈地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而光解,当它们又重新化合为臭氧时,便可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因此,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O3hO2OO2O+MO3h 问题:飞机多在平流层底部飞行的原因?c c、中间层、中间层 mesosphere mesosphere (过渡层(过渡层85Km)85Km) 这一层空气变得较稀薄,同时由于臭氧层的消失,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降至-92 , -上冷下热上冷下热,空气垂直运动相当强烈。d d、热层、热层 thermosphere thermosphere 约约800km800km 该层空气更加

6、稀薄,大气质量仅占总质量的0.5。同时,由于太阳所发出的紫外线绝大部分都被这一层的物质所吸收,使得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下,该层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因此也称为电离层。 问题:为什么夜间的无线电收音特别清晰?e e、外逸层、外逸层 exoatmospheexoatmosphe(逸散层)(逸散层)800Km800Km 逸散层空气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故又常称为外大气层。关于该层的上界到哪还没有一致的看法。 由于空气受地心引力极小,气体及微粒可从这一层飞出地球重力场而进入太空。 该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略有增加。 三、大气温度层结三、大气温度层

7、结a.a.气温垂直递减率气温垂直递减率r=-dT/dZ T(r=-dT/dZ T(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K) Z(,K) Z(高度,高度,m)m)r r0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10000)米)米r r0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r=0 r=0 气温不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气温不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等温层)(等温层)b.b.辐射逆温层辐射逆温层 近地面层的逆温多由于热力条件而形成,以辐射逆温为主。辐射逆温是地面因强烈辐射而冷却降温所形成的。这种逆温多发生在距地面100-150米的高度内。 最有利于辐射逆温发展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有云和有风都能减弱逆

8、温。c.c.气块的绝热过程气块的绝热过程绝热过程:干过程:固定质量的气块所经历的不发生水相变化的过程。没有液态水或固态水的出现。干气块在绝热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相反,在绝热下降过程中,温度升高。四、四、 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r)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 rd)两者有关。rd=0.98/100m=1/100mrrd,大气是稳定的;rrd,大气是不稳定的;r=rd,大气处于平衡状态。r越大,气块越不稳定;反之,越稳定。五对流层的组成和性质气温:1.5mP14湿度:水汽质量/干空气空气中水汽的绝对量P15露点气液气-固活性微粒(自由基)六、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9、六、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1、气象动力因子的影响(1)风气块在水平方向的规则运动产生风。 a、风速:由于地表摩擦作用,越近地面,风速越低;高度越高,风速越大,单位时间内污染物被输送的距离越远,混合空气量越大,污染物浓度越低。风速大小直接决定了某一地区污染物的大气稀释能力。b、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使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但风向一年四季里随时在变化。风向频率:某方向的风占全年风向总和的百分率,决定了污染物被风吹向下风向的时间长短。(2)湍流(乱流)a、 动力乱流:地表不均一、粗糙程度不同,有规律水平运动的气流受到地形扰动形成。通常所谓湍流即指动力乱流。b、 热力乱流(又称对流):地表与其附近温

10、 度不均,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随之上面的冷空气下降,形成对流。 热力乱流和动力乱流往往同时存在,主次难分,因此乱流的强弱取决于二者的共同作用。但是,在气温的垂直分布上,呈现上冷下热时,热力乱流起主要作用;上热下冷时,动力乱流起主要作用。风和湍流共同作用,影响大气中污染物的分散,但湍流影响为主。湍流扩散速度比气体分子扩散速度快数十万倍。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水平运动方向上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水平运动方向上取决于风的平流输送,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取取决于风的平流输送,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取决于大气的湍流运动。决于大气的湍流运动。 2、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 A.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概念天气形势和地

11、理地势的概念(1 1)天气形势)天气形势局部地区的气象条件(风、雨、雪等),受大的天气形势的影响。(2 2)地理地势)地理地势特定地形与特殊的天气状况往往共同决定了某一地区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和分布。如逆温现象,使污染物长时间积累在逆温层中难以扩散。 B.B.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1)山谷风山区往往山坡受热强,谷地受热弱,使得地表受热不均,引起局部气流有规律的变化(周期一昼夜),产生山风和谷风。山谷风转换时往往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2)海陆风海洋由于大量水的存在,温度变化缓慢,陆地表面温度变化剧烈,因此,在白天和夜间分别形成不同方向的空气流动。即海陆风。(Q:风向?) 影响:循环作用,往返作用 (

12、3)(3)热岛效应(城郊风)热岛效应(城郊风)“热岛”指某个地区的气温显著高于周围地区,象大海中的孤岛,形成温度的“孤岛”。城市由于人口众多、工业发达,生活、生产排放大量热量;且建筑物集中、自然通风堵塞,使得城市低层空气温度比郊区高,该现象被称为热岛效应。城区空气受热上升,而郊区的冷空气向城市流动,形成热岛环流,导致城市本身排放的烟尘等污染物积聚在城市上空,形成烟幕,加剧大气污染。可能的治理可能的治理/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建筑物使用隔热材料和浅色涂装,推行楼顶绿化,增强日光反射; 道路采用保湿性铺装,使雨水储存在路面内,保持一定湿度,从而降低路面温度; 城市规划中注意留出“风道”,即合理布局

13、道路、公园、建筑物等,使城市周围的冷空气不受阻碍地进入市区,减少城市与周围地区的温度差; 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向空气中的人工排热。区域大气化学:森林天然氧吧P26-28海面-天然降水的酸性组分(沼泽地及草地:硫酸、硝酸海面:盐酸-盐雾试验)都市-燃烧小环烃气溶胶转化为有机酸;取代芳烃转化为酚大气中的水循环:自由基反应光反应P22-24胶体的通性:粒度活性、溶解性电性吸附性气溶胶的性质及运移特点P20表面沉积加速腐蚀酸雨引发感冒、支气管炎等人体疾病-粒度浓度化学组成P21降尘飘尘IP/PM10TSP生生态城市弗莱堡中随城市弗莱堡中随处可可见天然植被天然植被给城市降温立体城市降温立体绿化化习题

14、P481267大气污染化学空气质量标准:SO2NOxPM10(particlematter10um)TSPCOO3API(1-5051-100101-150151200)酸雨光化学烟雾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占标率,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最大者为首要污染物-API-确定空气等级(1)光化学反应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由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所引发的反应, 分为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 最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的:OH-、H2O2、O3等AhA+ h: 光子能量 1ev10ev 对应波长 100nm800nm h=普朗克常数6.62610-34焦/秒摩 频率 秒-1

15、第二节第二节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 一分类污染源:点一台机械2010.12.01CCTV-1午间13:00走进科学“夺命井、”讲述云南一个边远小村,居住少数民族,特别信奉,一天上午,壮年男子吴某正用小型柴油机泵从井中抽水浇灌菜地,突见井边其衣服、手表及鞋,不见该人,仔细搜寻,在井中发现尸体。人们建议用此泵将井中水抽干以便打捞。村民下井打捞时又死1人,受伤4人。.新华网太原3月29日电(记者叶健)记者从山西省介休市政府获悉,29日13时24分,介休市安泰集团25兆瓦电厂9号锅炉检修中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当班检修人员15人,事故发生后,又有2人进入现场抢救,现场人员共17人。截止到14时20分,已经

16、确定9人死亡,8人正在紧急治疗中。事故发生后,介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时赶往第一现场指挥抢险。目前,事故处理正在处置中。一个企业、渣场及烟道线:公路面:工业园区污染物:CxOy,CxHyOn,NxOy二二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物理方式:p36扩散沉积化学途径:微生物:细菌作用大气光化学反应A A 光化学反应有三种情况:光化学反应有三种情况: 分子接受光能后,可能产生三种能量跃迁 a. 电子的 UV-vis b. 振动的 IR c. 转动的 NMR a、电子被激发跃迁,并产生反应(电激发态分子) b、多原子分子或双原子分子的键断裂(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产生离子) c、电子被激发而

17、脱离母体,产生光电离(离子) 只有电子跃迁才可能产生光化学反应,对应:100800nmB 电激发态分子 electronically excited molecules 基态分子接受光能,被激发到高能量的激发态NO2hNO2* 激发态分子丢失能量回到基态的主要形式: a、放热 O2*MO2M热 Mthird body =另一种分子或原子 b、分解 O2*OO (热电离层的主要反应)c、发光 发荧光、磷光等 NO2*NO2h d、分子内部能量转换 XY*XY+ 转换成另一种激发态 e、不同分子间能量转换 O2*NaO2Na*f、异构化 g、光离子化 N2*N2+e- 光化学激发和各种可能的退激过

18、程光化学激发和各种可能的退激过程有机化合物分子C hv 电激发态分子C*物理过程 化学过程a,以减少振动能方式释热,热量传递 a,光离解或光分解 给另一物质的分子、离子或原子 b,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b,以发生荧光或磷光的方式释能 c,光电离c,将能量转移给另一物质的分子、 d,分子内重排 离子或原子,引起其发生反应 e,脱去H原子 (光敏作用)。 f,异构化 g,聚合 h,发生电子迁移C C 大气中常见的自由基及其反应大气中常见的自由基及其反应a、HO自由基 hydroxylradicalsb、HO2自由基 hydroperoxylradicalsc、其它自由基:醛,酮,过氧自由基大气中存在的

19、重要自由基有:HO、HO2、R(烷基)、RO(烷氧基)、RO2(过氧烷基),其中HO、HO2更为重要。1)1)大气中大气中HO的来源的来源清洁大气中,主要来自O3的光离解O3+h O+O2O+H2O2HO污染大气中有HNO2和H2O2存在时,其光离解也产生HOHNO2+hHO+NOH2O2+h2HOH2O+hHO+HHOHO的的反应:反应:HO+COCO2+HHO+HNO2HNO3HO+CH4CH3+H2O南半球的南半球的HO高出北半球的高出北半球的20%2)2)大气中大气中HO2的来源及其反应的来源及其反应主要来源于醛类,尤其是甲醛的光解H2CO+hH+HCOH+O2+MHO2+MHCO+O

20、2HO2+COHO+CO CO2+HH+O2HO2 任何光解过程只要有H 和HCO自由基生成,都可以与空气中的O2结合而生成HO2自由基。HOHO2 2的反应的反应HOO+NOHO+NO2HOO+O32O2+HO3)3)其他自由基的来源其他自由基的来源RH+O/HOR+HO/H2O 烷基自由基CH3ONO+hCH3O+NO 烷氧基自由基R+O2RO2 过氧烷基自由基(4 4) 氮氧化物的转化氮氧化物的转化(1)通式NOx表示NO和NO2 对流层中危害大,引起酸雨和引发光化学烟雾 天然源天然源:闪电、火灾、大气中NH3, NO2的氧化 人为源:人为源:HNO3厂,氮肥厂,染料厂,煤气,抽烟,汽车

21、尾气等 自然去除:自然去除:NOO3NO2O2NO2HOMHNO3MNO2O3NO3O2H2ONO2NO3N2O52HNO3HNO3NH3NH4NO3NOxNOx的治理的治理 减少NOx产生:烟道气回流,降低燃烧温度 对NOx回收净化: 还原法、吸收法(NaOH+Na2S,NaOHNa2SO3,HNO3)、吸附法(分子筛,沸石,活性炭)(5 5) 碳氢化合物的转化碳氢化合物的转化a a、天然有机污染物、天然有机污染物(1)甲烷 厌气条件下有机物分解产生 2CH2OCO2(g)CH4(g)(2)C2H4,萜烯、酯 植物排放产生b b、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PAHs(polycyclicaroma

22、tichydrocarbons) 多环芳烃,量少危害大。 溶剂蒸发产生。 汽车尾气含烷、烯、炔烃、芳烃、醛等。 碳氢化合物与NOx协同作用产生光化学烟雾。细菌光化学烟雾由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c、卤代烃、卤代烃H2CCHCl氯乙烯,橡胶工业原料,能引起肝癌;全氯乙烯,干洗剂氯氟碳CFCschlorofluorocarbons氯氟烃CFHCschlorofluorohydrocarbons化学性质稳定,大气中寿命长,在平流层里进行光化学反应而破坏O3层。 Cl2CF2hClClCF2Cl

23、O3ClOO2,ClOOClO2制冷剂:制冷剂:CCl3F,CCl2F2,C2Cl3F3,C2Cl2F4,C2ClF5命命 名:名:CFC-11CFC-12CFC-113CFC-114CFC-115催化臭氧层的分解催化臭氧层的分解Cl原子在平流层中的滞留期约2年,每个Cl可摧毁1-10万个O3,CFC 的浓度每年增加70,每年生产80万吨取代物:取代物:含氢氯氟烃,分子易分解19871987年蒙特列尔条约规定:年蒙特列尔条约规定:2010年根除CFCs,杜邦公司改生产CFHCs(question:(question:无氟冰箱的提法科学吗?无氟冰箱的提法科学吗?) )(6) (6) 光化学烟雾光

24、化学烟雾 photochemical smogA A、光化学烟雾的发现和现象、光化学烟雾的发现和现象 光化学烟雾是大气污染的结果之一。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在合适的气象、地理等条件下,受强烈的光照可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1940年于美国洛杉玑发生并记录。 1951年提出洛杉玑烟雾的形成理论。 现象:现象: 强烈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有时带紫色或黄褐色),使能见度降低;行人眼睛红肿流泪,刺激呼吸系统,损害肺功能;橡胶开裂,植物叶片受毒变黄以致枯死。 出现高峰期为中午稍后,夏季晴天。 B B、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 NOx和CH在UV光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

25、链式反应 引发:NO2hNOO OO2M O3MO3NONO2O2 歧化:ORH 多种R稳定产物 O3RH 多种R稳定产物 传递: RRHRHR RNONO2R 终止: RNO2 稳定产物 RR 稳定产物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定性表述: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定性表述: NO2光解生成的O的反应为引发,原子O的产生导致了O3的形成。OH参予反应,使NO转化为NO2,循环往复,直至NO和OH耗尽为止。C C、起因、起因光照,NOx,CH,地理、气象 高速行驶 NO/NOx2.5Kg/106米汽车尾气 排气、漏油、挥发 CH15Kg/106m 空栏、减速行驶CO2.5Kg/106m NOX为吸收光能的引发剂,

26、以NO2最为重要。CH中烯烃反应最快,其次是有侧链的芳烃。当NO2与CH的浓度比达到1:1时和1:3时,引发反应最快,最强烈。a.a.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晴朗、湿度低、气温在24-32的夏日午后。b.b.污染物条件:污染物条件:空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c.c.地形条件:地形条件:盆地、谷地(污染物不易扩散)。D D、控制、控制 燃烧温度、燃烧种类、空气燃料比,混合程度、热迁移速度E E、光化学烟雾(洛杉矶型烟雾和伦敦型烟雾)、光化学烟雾(洛杉矶型烟雾和伦敦型烟雾) 高浓度O3和PAN(过一酰硝酸酯)是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指标,皆为强氧化剂,属于氧化型烟雾; 伦敦烟雾主要含有SO2等化合物

27、,为还原型烟雾。(7) (7) 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硫氧化物的转化及硫酸烟雾型污染 A.A.二氧化硫的气象氧化二氧化硫的气象氧化 (a)二氧化硫的直接光氧化 (b)二氧化硫被自由基氧化 B.B.二氧化硫的液相氧化二氧化硫的液相氧化 C.C.硫酸烟雾型污染硫酸烟雾型污染 硫酸烟雾也称为伦敦烟雾,最早发生在英国伦敦。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颗粒物以及由二氧化硫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 大气污染现象.氧化型烟雾和还原型烟雾对比P334第三节、几个突出的第三节、几个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问题 一、酸性降水降雨pH低于5.6的降水称酸雨怎么定义出来怎么定义出来的?符合实

28、际的?符合实际情况吗?情况吗?为什么科学家为什么科学家提出质疑?提出质疑?1 1、有关酸雨的概念、有关酸雨的概念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英国年代,英国R.A.SmithR.A.Smith观察到酸性降雨的现观察到酸性降雨的现象并提出该术语象并提出该术语。 2)湿沉降:主要是降水(雨或雪)的沉降过程。 近年已逐渐用该术语来取代近年已逐渐用该术语来取代“酸雨酸雨”的提法。的提法。 3)干沉降:各种污染物按本身物理、化学特征和表面性质的不同,以不同速率与下方的物质表面碰撞而被吸附沉降下来的全部过程。 4)酸沉降化学:

29、研究干、湿沉降过程中与酸性有关的各种化学问题。2 2、降水的、降水的pH和和背景值背景值5.0未被污染的大气中,会由于CO2的存在与水分子结合使雨雪等降水呈酸性。 酸雨概念中pH值为5.6的由来 (计算推导)近年来科学家质疑:降水的背景值存在着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差异pH值在5.0-5.6之间都为正常(常见天然碳酸盐水系)真正意义上的“酸雨”是指酸性强于正常雨水的降水。20世纪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部分城市的降水年代初期我国部分城市的降水pH平平均值均值 北京 6.74天津 6.26 兰州 6.85西安 6.12 南京 5.47武汉 5.96 重庆 4.14贵阳 4.07厦门的酸雨(pH

30、5.6)频率: 95%XiamenAtmosphericEnvironmentmg/m3ThedensityofmajorpollutantsatvariousairmonitoringstationsinXiamen,20013 3、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形成是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SO2的反应:2SO2+O22SO3SO2+H2OH2SO3SO3+H2OH2SO4NO、NO2的反应:2NO+O22NO22NO2+H2OHNO3+HNO24 4、酸雨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化学组成酸雨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和无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降水呈电中性。阳离子:H+、Ca2+、NH4+、Na

31、+、K+、Mg2+阴离子:SO42-、NO3-、Cl-、HCO3-典型的酸雨离子和浓度(mg/L) 阳 浓度(mg/L) 阴 浓度(mg/L)H+56SO42-51NH4+10NO3-20Ca2+7Cl-12Na+5Mg2+3 K+21)Cl-和Na+主要来自海洋,浓度相近,不影响酸度。2)SO42-在阴离子中占绝对优势,而阳离子中H+、Ca2+和NH4+占总量的80%以上。表明:表明:1)降水酸度主要是SO42-、Ca2+和NH4+的相互关系决定。虽然NO3-的比重较小,但并不意味着NO2作用可以忽略。2)酸指标的SO42-离子来源主要是燃煤排放的SO2,碱指标的Ca2+、NH4+来源复杂,

32、但天然源是主要的(土壤性质)。5 5、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1)大气中的氨 氨是大气中唯一的气态碱性物质,由于水溶性较好,能与雨水中的酸性物质起中和作用而降低酸度。2)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 颗粒物对酸雨的形成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所含的金属催化SO2氧化成酸;二是碱性颗粒物对酸起中和作用。6 6、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危害 1)湖泊酸化,影响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微碱性)。 2)使流域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金属被溶解进入水体而毒害鱼类。(游离态) 3)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以及淋洗掉与土壤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4)伤害新生芽叶,干扰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33、。碱性5)腐蚀建筑材料、金属、油漆和名胜古迹等。二、大气中的颗粒物二、大气中的颗粒物颗粒物:颗粒物:大气中大于分子尺寸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1 1、颗粒的分类和组成、颗粒的分类和组成 75m 尘粒 10m 降尘 110m 飘尘 1 m 烟尘 60m(100m)总悬浮物或气溶胶成分:C粒、硅酸盐、无机盐、农药细粒、有机污染物等(1 1)来源:)来源:天然源:天然源:地表扬尘、火山喷发的迸出物、 森林火灾的燃烧物等人为源:人为源: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 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固体颗粒物(2 2)分类:)分类:按粒径和物理性质分按粒径和物理性质分飘尘(飘尘(Airborne ParticleAirb

34、orne Particle):长期漂浮在大气中、 粒径小于10 m的悬浮物。降尘(降尘(DustfallDustfall):):粒径大于10 m以上的、 由于重力作用能沉降下来的微粒。总悬浮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TSPTSP,mg/m3):):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粒径一般在100 m以下。(3 3)颗粒物的表面性质)颗粒物的表面性质成核作用、粘合、吸着 成核作用:过饱和蒸汽在颗粒物表面凝结成液滴。 粘合:粒子彼此间紧紧粘合或在固体表面上粘合,是小颗粒形成较大凝聚体最终沉降的过程。 吸着:气体或蒸汽吸附在颗粒物表面上。2 2、大气颗粒物的物化特性和危害性、大气

35、颗粒物的物化特性和危害性 扩散,与大气中的气体反应,共聚沉降,可通过降水去除(雨雪内核)。 在0.110m 之间的粉尘对人体危害最大,直接到达肺细胞而积累,并进入血液循环。钢铁工业、铝合金工业。 0.1 m (属于胶体) 在0.11m间,与可见光的波长相近,对光线强烈散射,可造成大气能见度下降。颗粒物影响气象、折射光、协助大气热平衡,形成雨雪。3 3、气溶胶、气溶胶 aerosolaerosol为大气颗粒物的一大类,感兴趣的大气颗粒物均在此类。 定义:指气体为分散介质而形成的稳定体系。 (1)固态气溶胶:0.00110m e.g. 烟、煤烟、飘尘、金属氧化物、盐等。 (2)液态气溶胶:液态物质

36、雾化而形成 e.g. 薄雾,浓雾,硫酸雾,有机物等。 (3)固液混合态气溶胶:烟雾 smog e.g. 光化学烟雾 危害:危害:对气象、视程、辐射、航空、云、酸雨等影响。按化学性质分类介绍按化学性质分类介绍 (1)硫酸盐气溶胶 2SO2O22H2O2H2SO4H2SO42NH3(NH4)2SO4或NH4HSO4H2SO4CaOCaSO4 气相中H2SO4的饱和浓度只有4g/m3,可在所有的大气条件下凝结,形成硫酸/硫酸盐气溶胶。 在沉积部位对生物组织危害(2)硝酸盐气溶胶 HNO3在气相中浓度可达1.2108g/m3, 凝结态HNO3几乎不存在。 气溶胶形态为:气溶胶形态为:NaNO3,NH4

37、NO3或NOx吸附在颗粒物上的形式 大气中的无机污染物最终大部分都转化为大气中的无机污染物最终大部分都转化为硫酸盐或硝酸盐气溶胶。硫酸盐或硝酸盐气溶胶。(3)有机物气溶胶 由于燃烧而进入大气的CH,参予光化学反应和自由基反应,或被氧化,或被吸附氧化,最后形成凝聚态过氧化物或聚合物。 含氧的:醛、醇、有机酸等 含硫的:硫醚、巯类 含N的:PAN,PPN,PBN等 其它的:PAHs(4)微量元素 Hg:(CH3)2Hg,Pb:Pb(C2H5)4Fe、Cu、Zn、Ti、Mn、V、Ni、Cd、Co等4 4、其它颗粒污染物、其它颗粒污染物 石棉(asbestos):含Si纤维:MgP(Si2O5)(OH

38、)4 强度大,弹性好,不燃,危害健康5 5、减少颗粒污染物的排放、减少颗粒污染物的排放 除尘设备 机械式除尘器:重力、惯性、旋风除尘器 洗涤式除尘器:喷淋洗涤器 过滤式除尘器:袋滤器 电除尘器 超声波除尘器三、三、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和和全球变暖全球变暖1 1、有关温室效应的概念、有关温室效应的概念自上个冰期以来,地球温度上升1.55,海平面上升0.51.5m;近300年,CO2由260ppm上升到350ppm,近年以每年1ppm的速度上升;CH4由0.7ppm上升到1.7ppm,近年以每年0.02ppm的速度上升; (ppm:part per million,百万分之)海洋吸收CO2的速度远小

39、于CO2被排放速度。2、主要温室气体、主要温室气体(红外吸收气体)红外吸收气体)CO2、CH4、CFCs、N2O、CO、对流层O3、H2O3 3、气候变暖的影响和远期后果、气候变暖的影响和远期后果1)气候带北移2)海平面上升3)大量物种灭绝,人口死亡率上升4)森林火灾频繁等过度温室效应过度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 过度的温室效应,即大气截留了过量的热量在地球系统中不能正常地向外空间辐射,使得地表和大气平衡温度升高,气候变得更加暖和,冬天不冷,夏天更热,这种现象就叫做全球气候变暖。2010年两会:低碳经济CO2可为化工原料碳源 四、臭氧层破环四、臭氧层破环南极上空,美国大陆大小(英国科学

40、家发现)北极上空,格陵兰岛大小(国际北极探险队发现)青藏高原上空,季节性空洞(中国气象学家发现)1995年,三位环境学家因鉴定了人造化学物质对平流层臭氧的破坏而获诺贝尔化学奖。南极臭氧洞现象南极臭氧洞现象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发生在每年9月至次年3月南极上空的空气冷,云层高,小冰粒和污染物被带入平流层。南极上空,强风形成环流,环流把O3,Cl.,Br. 等混在一起。3月至9月,南极不见太阳,南极春天9月始,出现太阳,光线启动摧毁了O3的连锁反应,直至全部耗尽,于是出现空洞。UV-A,320-400nmUV-B,290-320nmUV-C,290nm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化学物质

41、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化学物质(CFCS)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 CFCS 于于1930年由美国杜邦公司投入生产,二战后年由美国杜邦公司投入生产,二战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等)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等) 臭氧层中存在着臭氧层中存在着O、O2、O3的动态平衡,的动态平衡, CFCS非同非同寻常的稳定性使寻常的稳定性使NOX、Cl、Br2活性物质很容易在臭氧层活性物质很容易在臭氧层中聚集,使平衡向着臭氧分解的方向转移。中聚集,使平衡向着臭氧分解的方向转移。臭氧层破坏的原因臭氧层破坏的原因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42、臭氧层破坏的危害1、对、对人体健康人体健康的影响:破坏的影响:破坏DNA,皮肤病,白内障等,皮肤病,白内障等2、对、对陆生植物陆生植物的影响:产量和质量下降,间接影响的影响:产量和质量下降,间接影响3、对、对材料材料的影响:加速老化的影响:加速老化4、对、对水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生产力,影响幼体的影响:降低生产力,影响幼体主要是控制主要是控制CFCS的使用。的使用。目前各国都在加紧替代物品的开发,从长远看,采目前各国都在加紧替代物品的开发,从长远看,采用生物圈中固有的、对环境不起任何破坏作用的物用生物圈中固有的、对环境不起任何破坏作用的物质是制冷剂发展的方向。质是制冷剂发展的方向

43、。1985年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7年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99年年11月月29日日北京宣言北京宣言臭氧层的保护臭氧层的保护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或微生物方法p47本章总结复习1大气层结构及特点2大气中气体污染物消除的主要途径:悬浮颗粒消除的重要方式;3一次、二次污染物,初生、次生污染物:SO2NOxNH3HCxH2SO4HCLHNO3COCO2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空气质量等级API分级5大气污染引发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的反应下面报道的不科学性:据报道:某年11月21日,阴沉的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气温大约15度。海拔高度2560米的某小城镇由于近年工业迅速发展,环保管理及监测偶有疏漏,导致在上午8:30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能见度低、出现光化学烟雾现象。酸雨形成的机理(化学方程式表示)P4910题,11题,12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