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国家的经济生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70177227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国家的经济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专题四国家的经济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专题四国家的经济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专题四国家的经济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专题四国家的经济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四国家的经济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国家的经济生活(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高考文综政治第二轮复习专题四:国家的经济生活专题四:国家的经济生活乐昌一中林永彪2014年4月1日一、生产力问题生产力问题1、我国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产力。 (1)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只有大力发

2、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2)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济文化落后的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3、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绝不能必须坚持发

3、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绝不能有丝毫动摇。有丝毫动摇。牢牢扭住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力推动科技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和创新。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调整生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建筑中与经济基础

4、不相适应的部分。(注意改革是(注意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不不同同点点性性质社会主社会主义性性质非社会主非社会主义性性质(私有私有)成分成分国有国有经济、集体、集体经济和混合和混合所有制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和集体成分个体个体经济、私、私营经济、外外资经济地位地位国民国民经济的主体的主体是社会主是社会主义市市场经济的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部分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

5、不不同同点点作用作用决定社会主决定社会主义性性质,是国民,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基的主体和基础,特特别是国有是国有经济在国民在国民经济发展展中起主中起主导作用作用国民国民经济的重要的重要组成成部分,部分,对于于发展生展生产、促促进就就业、繁荣市、繁荣市场、解决解决资金不足等方面,金不足等方面,有有较大作用大作用态度度巩固公有制的主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体地位不动摇鼓励、支持、引鼓励、支持、引导非非公有制公有制经济的的发展展注意注意在市在市场经济中地位平等,公平中地位平等,公平竞争。但是争。但是在国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一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公有制的,公有制是主体是主体2、我国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6、的原因、我国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1)(必要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必要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重要性)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重要性)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

7、固和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三、我国的分配制度三、我国的分配制度1、是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按劳分配的含义、原因、作用、按劳分配的含义、原因、作用、意义意义3、非按劳分配类型、意义、非按劳分配类型、意义四、我国的分配原则: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四、我国的分配原则:收入分配与社会

8、公平(重中之重)(重中之重)1、社会公平、社会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2)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收入分配的)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收入分配公平平均主义)平均主义)(3)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和意义:公平的收)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和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9、(4)我国目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重)我国目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重中之重)中之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第一:生产决定分配。第一:生产决定分配。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拓展)。(拓展)第二:第二: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第三:第三: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

10、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公平的重要举措。重要举措。第四:第四: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是实现社会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的另一重要举措。(具体做法: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举措。(具体做法: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会保

11、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第五:第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社会保障,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社会保障水平。水平。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

12、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利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3、我国详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国详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配都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既要落实分配

13、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进。五、我国的财政1、财政含义、财政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本质上是一种收入分配关系。2、财政实现的途径、财政实现的途径:预算(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3、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税、利、债、费)筹集起来的资金。4、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5、财政支出、财政

14、支出(含义、用途)(含义、用途)6、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7、财政的作用、财政的作用(1)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稳运行的作用。财政作用的发挥作用表现原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单纯的市场调

15、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财政加强对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对行政管理与国防的投资对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出作用作用表表现原因原因促促进国民国民经济平平稳运行运行扩张性性财政政策:政政策:增加增加经济建建设支出,减支出,减少税收少税收紧缩性性财政政策:政政策:减少减少经济建建设支出,增支出,增加税收加税收社会社会经济不不稳定,定,发生生经济波波动和混和混乱;收入乱;收入分配不公分配不公平,收入平,收入差距拉大差距拉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制定者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手段财政预算(国债、税收等)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等目

16、标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使之与社会总供给相适应通过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和影响货币供应量,使之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分六、我国的税收六、我国的税收1、含义、含义:税和税的征收合称税收。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2、我国税收的性质:、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资本主义国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资)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无偿性无

17、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固定性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以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4、种类、种类:根据征税对象,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20多种。5、目前在我国,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是、目前在我国,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6、税收作用:、税收作用: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增值税: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

18、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7、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偷税:伪造、涂改、销毁账簿和票据,隐瞒销伪造、涂改、销毁账簿和票据,隐瞒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等,以达到不缴或少缴应纳税售收入和经营利润等,以达到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款的行为。欠税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延税款的行为。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延税款的行为。骗税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主要是骗取出口退税以及骗取税收惠的行为。(主要是骗取出口退税以及骗取税收减免)减免)抗税抗税:指纳税人以暴

19、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目的是不缴税)税款的行为。(目的是不缴税)8、纳税人意识:、纳税人意识:公民必须自觉诚信纳税;公民必须自觉诚信纳税;公公民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民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监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监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图解知识】税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0、 1、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经济目标)人民富裕程度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民生目标)、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目标);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政治目标)、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文化目标);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社会目标)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外交目标)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重中之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重中之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

21、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民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进展。(环境)注意: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全国各个地方的发展进程有快有慢)八、围绕主题、抓住主线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1、科学发展观(重中之重)、科学发展观(重中

22、之重)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正面)片面发展观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从反面)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及要求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及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作为第一要义。一要义。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深入贯彻落实

23、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作为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作为基本要求。要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24、观,必须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作为根本方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2、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中之重)(重中之重)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点演练(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