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练习7:中学德育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70172708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4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练习7:中学德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模块练习7:中学德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模块练习7:中学德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模块练习7:中学德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模块练习7:中学德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块练习7:中学德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练习7:中学德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 版权所有第七章第七章中学德育中学德育一、单项选择题1有的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奖励,而有的学生则是害怕老师的批评,这是学生对群体规范的()A内化B认同C服从D自觉2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A道德信念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C价值内化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3皮亚杰认为()是儿童道德品质的开始。A服从家长管教B遵从游戏规则C遵守学校规章D爱护玩具4“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A强化说B认知失调论C从众说D观察学习理论5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品德情感B品德认识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6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

2、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A自我评价能力B自我调控能力C自我教育能力D自我学习能力7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B两难故事法C实验法D观察法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 A依从阶段、认知阶段、内化阶段B 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遗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 版权所有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指()A言行一致原则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10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A管理B德育C各学科教学D服务11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A发挥德育

3、的教育性B注重个体的享用性C注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D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1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14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统一的过程。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4、,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二、辨析题1德育过程也就是品德形成的过程。2学生品德是个体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3德育规律要求先提高道德认识,进而陶冶道德情感,然后锻炼道德意志,最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三、简答题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 版权所有1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3德育手段创新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这位班主任的做法。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

5、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答案及精析答案及精析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C。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服从可能是由于自愿、也可能是出于被迫即顺从。在外显行为上与他人一致,但认识与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学生完成作业只是为了服从老师。2【精析】D。品德具有稳定性,只有经常表现出一贯的行为规范,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3【精析】B。皮亚杰最早对儿童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个阶段。而道德品质开始的标志是遵从游戏规则。4【精析】D。班杜拉大量实验证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观察学习理论,可以

6、用来解释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5【精析】D。品德只有落实到个体行动上才有实质意义,因此,品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6【精析】C。自我教育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成长。7【精析】B。柯尔伯格利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的理论。8【精析】A。一般认为,品德态度的形成经历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7、。9【精析】D。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教育者通过教育集体的形式影响个人发展的一种教育原则。10【精析】C。各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 版权所有11【精析】C。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12【精析】D。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3【精析】A。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14【精析】D。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统一的过程。15【精析】C。德育内容的确定要受到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只注重外部环境的调节。

8、二、辨析题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导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的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联系上来说,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使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过程罢了。从区别来看,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

9、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一是以适应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时间的等。2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学生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学生品德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并接受其检验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活动和交往,参与社会新生活的

10、创造,因此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2)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是受教育者反映当前德育要求产生的品德发展新需要与其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具体表现为无产阶级思想道德与非无产阶级思想道德的矛盾,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矛盾,知与不知、能与不能、多知多能与少知少能的矛盾,品德构成因素发展方向和水平的矛盾、内部动机和外显行为上的矛盾。(3)学生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人的品德是在其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和不断的变动性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发展的。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中的知、情、意、行等因素,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作用,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品德

11、的发展。因此,进行德育必须注意发挥品德结构内部诸因素的整体功能。首先,德育要注意全面性。要全面关心和培养学生品德中的知、情、意、行,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四者相辅相成、全面而和谐地发展。这样才能最有效、最巩固地培养学生的品德。不可把四者割裂,不科学地排顺序、分等级,以致对某些因素有所偏颇,损害了其整体功能,影响了品德健康的发展。其次,德育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品德结构中诸因素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弥补其薄弱环节,改变其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使知、情、意、行四者的整体功能又重新获得最大的发挥。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 版权所有三、简答题1【答案要点】 影响学生态度与

12、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主要有:(1)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和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若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的、信任的、容忍的,则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若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格或放任,则孩子更容易产生不良的、敌对的行为。(2)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作为社会的成员,学生不可能与社会隔绝,也无力控制、净化社会环境,再加上自身的选择、判断能力有限,因此,社会上的良好与不良的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这也使德育工作的难度更大。(3)同伴群体。归属于某一个团体的需要是个体的一种基本需要,因此,正式的班集

13、体、非正式的小团体等对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试图使自己的言行态度与同伴群体保持一致,以得到同伴群体的接纳和认可。可以说,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的影响。2【答案要点】要使学生通过有意的练习有效地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应当注意:(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联系的意向。(2)创设按规定的方式自律行动的条件。(3)依靠集体舆论或其他教育措施,防止练习中出现不耐烦和偏离目标的现象。(4)克服不良习惯。3【答案要点】德育手段创新应注意的问题有:(1)应尊重德育过程的规律: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14、。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2)坚持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重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