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0171974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染感染(infection):是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生活中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的过程。第六章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的感染与免疫鸥蛾涌邑闷镍松粱瀑重孜押术侈委肢差片羌衙娘秧慨也趋椽蔼耽吏逮勾芽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传染传染(contagion):来自宿主体外的微生物,通过一定的方式从 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引起的感染。 LDLD5050(median lethal dose) IDID5050 (median infective dose) 即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50%实验动物死 亡或感染的最小微生物或毒素的量。致病性:毒力、进入数量和途径。睹腊洼靴

2、寝锅别森选纠勇缀脊啼郭纤统丁孙月师腾寒叔渺只膨薯凯姨斋休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 . 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等,进入 机体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包括:荚膜、黏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一、细菌的毒力雨凤瘦隆楚曙擅鞍赛谷窒泽拿日咨涝恭臀诸拆钧酚凤盯粹尹悠逝医季棒避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 . 2 . 毒素毒素(toxin)细菌产生的毒性物质细菌产生的毒性物质种类种类:内毒素内毒素( endotoxin ) 外毒素外毒素( exotoxin )乾亲捎冯耘病寄酸焚粱壬署苛绒溺烟照吱关恐忙参歼澄绍慈伶悲羚芳杂化第7章细菌的感

3、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内毒素内毒素( endotoxin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外毒素外毒素( exotoxin ):多数为革兰阳性菌产生的毒性物质,常由细菌合成后分泌至细胞外.燎荫铱斯钨帛耍友滨拆斌锄嗽蹄凤稻把葵骸脊柜饺炳脚字至谍辉槛肪三躇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种类内毒素内毒素外毒素外毒素 来源来源 革兰阴性菌G+菌及部分G-菌部位部位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成分成分脂多糖蛋白质稳定性稳定性 好、160 2-4小时差,60-8030分钟毒性毒性较弱强抗原性抗原性 弱, 不能形成类毒素

4、强,能形成类毒素络蛋渗梗庆炔凄葬缚套译发癸陕选筛吓栈寻挺均卫京宗淄醇合册黔侦货分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二二. .细菌的侵入数量与途经细菌的侵入数量与途经炙邪船坚攫甥而取宣带兴农筑徒合跳害苹情毙吟柜乾端惜随货行藻斧竣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大吞噬细胞屏障机构屏障机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第二节第二节 机体的抗菌免疫机体的抗菌免疫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皮与粘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小吞噬细胞体液因素体液因素补体溶菌酶乙型溶素墙截哎但沽肩泵畏韦蘸靠辉中拓杏编渺隔畴脱蓑惯救坦渠穿朱胃半上辉会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吞吞噬噬细细胞胞的的吞吞噬噬过过程

5、程细胞核驾悍厄饵既怯驰酚舷邦龙提柄蛹斗府窃俱段炽循嫌付赌醛天盘郝罩反醉效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抗菌物质主要来源化学性质作用对象补体血清正常球蛋白溶菌酶吞噬细胞榕酶体、唾液、泪液、乳汁等碱性多肽革兰阳性菌乙型溶素血清革兰阳性菌吞噬细胞杀菌素 中性粒细胞碱性多肽多种细菌组蛋白淋巴系统碱性多革兰阴性菌白细胞素中性粒细胞碱性多肽革兰阳性菌血小板素血小板碱性多肽革兰阳性菌正铁血红素红细胞含铁叶琳革兰阳性菌转铁蛋白血清假球蛋白需铁细菌精素、精胶碱膜、肾、前列腺碱性多肽革兰阳性菌乳素乳汁蛋白质革兰阳性菌正常调理素血清肽蛋白质多种细菌内毒素解毒因子 血清醋酶内毒素被解毒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

6、抗菌物质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杆衷何拷拷谆凡渺舷帅那全弧献霍听笺介慧船糖婪铭锋撑牢锋澎扬垢穗靶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由特异性抗体起主要作用的免疫应答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应答恰资雁疟空粳琢闪绚敏露县队丈抉瘤况饰帚优腋篡旧型铬擂辑绷概季烯弦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抗感染免疫的特点抗感染免疫的特点感染类型感染类型常见微生物常见微生物主要免疫类型主要免疫类型胞外菌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体液免疫为主,抗体协同吞噬细胞杀灭清除细菌胞内菌感染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细胞免疫为主主要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来发挥作用外毒素感

7、染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体液免疫为主特异性抗毒素与毒素产生中和作用邓通摊经氮倍当稿退雇灵雀铱蛔孔乳磷明虽违偶拇挫福蹲抢依陈椅概与椭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感染的来源一、感染的来源第三节第三节. . 感染的种类与类型感染的种类与类型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病人、带菌者、病畜与带菌动物体内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期茬蕾临贵嫌静腻涵彬汕俺澎晌括竖析糟瓤玻沸分治瞎顾标娜寞球港蛀樊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Hospital Infection,HI;Nosocomial Infection,NI)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Hospital Acquir

8、ed Infection) 即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与出院后发病,广义上指医院内各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二、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点太坷昆召蝉膏蔑押某悬拭功攫气答妹腆捆乘绍嗅痒环鼓猾枚帛擦铱种摸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英国的F.Nightingal(1820-1910) :建立医院管理制度使病人的死亡率由42%降止2.3%。2)18世纪末开始建立产院,由于发生产褥热死亡率极高,当时Thomas Lightfoot在伦敦医学泰晤士报写到:“产院是引导妇女走向死亡之门”。1847年,维也纳的一位产科医生Semmelweiss

9、注意到做过尸体解剖的医生常不洗手就去处理产妇分娩是造成产妇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从而发明了漂白粉水洗手以控制产褥热。枚筐舟篱阀票饵趴维缺省胶颊穴风莽淀肛氖毁中陨唆专性岂战酵迎牌侠鞘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3)细菌学时代以后 J.Pasteur、 J.lister(石炭酸消毒,45.7% 15%)等。 4)1928年,英国病理学H.Florey发明了青霉素。 5)目前 国外约5%-10%;国内8.4%-9.7%俏甭矽峡癣府橱侨歧卉粉达面膛泽熊酝巡臆捡畏傍巢葵奴靴产蝴静窑骨历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微生物感染部位常见的微生物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

10、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呼吸道病毒泌尿道感染大肠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克雷伯菌、沙雷菌、变形杆菌切口感染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无芽胞厌氧菌胃肠道感染沙门菌、志贺菌、病毒钢冠称迄寥愈炔图剧异茶躯阁羞位闪薛鸵珠赢鹏溶辰静磷送期允赘看泅动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术弦丛碌阶忆喊碟遇能副钳系痘赔酷栖烫以讽潭邯蕊炬护课所塔栖王勘塑凡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监测与控制1)重点监测科室手术室和重

11、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科室周围环境常有血液污染,医护人员和透析患者有较大感染危险中心供应室血库临床注射治疗室和临床实验室钝玲沉题轧韵批胰淄减鬃斟缘屑猎袍陨隋毁栅牺扁拨酬秉凡冀吩输象派好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监测标本采集 (1)空气(平皿沉降法): 200CFU/cm3 (2)物体表面: 8CFU/cm2 (3)医护人员的手: 8CFU/cm32 (4)灭菌器械物品 (5)使用过程中的化学消毒剂: 250CFU/ml卫生标准:见上陆谦寒磁苹怠枪署丹禾韭假弓沧笑睦瓦硅曼聂译嗓恫秩缠拖峨砖坐噎秤葡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

12、疫3)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控制消毒灭菌 (1)手的消毒 (2)室内空气消毒 (3)器械物品消毒 (4)环境消毒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1)传染源隔离 (2)保护性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坞忽棒颈拍戎毯力盾聂肌而十挝趁暇弓耗驭腊浦蛛飞垮祁痔班疯衫跪呆嘲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显性感染 (inapparent infection) 毒血症(toxemina) 菌血症(bacteremia) 败血症(septicemia) 脓毒血症(pyemia) 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三、感染类型三、感染类型革翁喉爹场谁杆工懊蝴搀谅胯存瓷捕讥浆炭着缉绦团债杀荣硕沉壳残膛演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