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第1课课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70171397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第1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第1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第1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第1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第1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第1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第1课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单击页面即可演示单击页面即可演示南南北北朝朝南朝:宋南朝:宋齐齐梁梁陈陈北朝:北朝: 北魏北魏西魏西魏北周北周东魏东魏北齐北齐隋隋581589 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是怎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是怎样统一全国的?样统一全国的? 1.5811.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2.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胭脂井胭脂井 公元公元589589年,隋朝大军年,隋朝大军

2、南下陈后主携二妃躲入南下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的枯井,据传,当时两据传,当时两贵妃化妆的脂粉比较浓贵妃化妆的脂粉比较浓艳,在进出枯井的过程艳,在进出枯井的过程中,这些脂粉都掉落在中,这些脂粉都掉落在井栏上,留下了千年抹井栏上,留下了千年抹不掉的痕迹。后人因此不掉的痕迹。后人因此称这口井为胭脂井,也称这口井为胭脂井,也称辱井称辱井。 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今陕西西安 涿郡今北京涿郡今北京 余杭今浙江杭州余杭今浙江杭州隋朝疆域图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时间时间隋初隋初隋盛时隋盛时结论结论人口人口三千多万人三千多万人四千六百多四千六百多万人万人人口激增人口激增垦田垦田一千九百多一千九

3、百多万顷万顷五千五百多五千五百多万顷万顷垦田扩大垦田扩大粮仓粮仓长安太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洛口仓粮仓丰富粮仓丰富1、隋朝富强的原因有哪些?、隋朝富强的原因有哪些?2、隋朝的富强有哪些表现?、隋朝的富强有哪些表现?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贞观政要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改革,、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改革,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什么叫运河,你都知道哪什么叫运河,你都知道哪些著名的运河?些著名的运河?二、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二、隋

4、朝大运河的开通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1、统一了南北朝,结束了分裂、统一了南北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割据局面。2、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根据记载,汉代扬州根据记载,汉代扬州城东城东曾有一株琼花,当时有曾有一株琼花,当时有人特为之建人特为之建“琼花观琼花观”。传说。传说隋炀帝隋炀帝就是为到扬就是为到扬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宋朝欧阳修做扬。宋朝欧阳修做扬州太守时,又在花旁建州太守时,又在花旁建“无双亭无双亭”,以示天下无,以示天下无双。宋朝亡国的那一年,扬州琼花突然死去,成双。宋朝亡国的那一年,扬州琼花突然死去,

5、成了了“绝世之珍绝世之珍”了。后来的琼花,实际上是聚八了。后来的琼花,实际上是聚八仙、蝴蝶花。每年仙、蝴蝶花。每年4 4、5 5月间开花,花大如盘,洁月间开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白如玉。 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1、目的、目的2、开凿时间、开凿时间:3、路线:、路线:4、作用(意义或评价)、作用(意义或评价)涿郡涿郡 永永济济渠渠洛阳洛阳通通济济渠渠邗邗沟沟江江都都江江南南河河余杭余杭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简图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简图隋朝的大运河隋朝的大运河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二长:二千多公里二长:二千多公里三点:一个中心北至涿郡,三点:一个中心北至涿郡, 南到余杭南到余杭

6、AB(今(今北京北京)C(今(今杭州杭州)四段:分为四四段:分为四 段段永永济济渠渠通通济济渠渠邗邗沟沟江南河江南河五河:贯穿五大水系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江都(江都(扬州扬州)长长安安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纵贯南北的大运河1、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开、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开凿具备了经济实力;凿具备了经济实力;2、隋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隋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几百万人的可能性;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运河做基础。、有前代开凿的几段运河做基础。尽道隋亡为此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至今千

7、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唐皮日休皮日休汴水通淮利最多,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取尽膏脂是此河。 唐唐李敬方李敬方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对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用。 开凿大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开凿大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导致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级矛盾激化。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一渠。”你能说出这句

8、话是什么意思吗?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中国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速度快,费用小。今天的运河不通过洛阳;北段不再通航,正逐步修通今天的运河不通过洛阳;北段不再通航,正逐步修通一、选择1.1.隋

9、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代 ( )( )B.B.东汉东汉C.C.西晋西晋D.D.东晋东晋A.A.秦朝秦朝A2.2.灭陈前灭陈前, ,江南民间传唱着江南民间传唱着: :桃叶复桃叶桃叶复桃叶, ,渡江不用楫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但渡无所苦, ,我自迎接汝。反我自迎接汝。反映了映了 ( ) ( ) A.A.江南人民盼望统一江南人民盼望统一 B.B.江南人民能歌善舞江南人民能歌善舞 C.C.江南人民热情好客江南人民热情好客D.D.江南水乡的美好生活江南水乡的美好生活A3 3、(、(20112011江苏扬州)唐朝一位范阳江苏扬州)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

10、商,(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 A永济渠永济渠 B B通济渠通济渠 C C邗沟邗沟 D D江南河江南河4、(、(2010山东威海)隋朝,犹如一颗流山东威海)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开创了“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的局面5、下图是、下图是隋大运河

11、示意图隋大运河示意图,E地点(地点( ) A洛阳洛阳 B涿郡涿郡 C长安长安 D余杭余杭 6、(、(2010江苏连云港)江苏连云港) “北通涿郡之渔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交流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结束了分裂局面二、列举题二、列举题7、列举隋炀帝的改革措施。、列举隋炀帝的改革措施。三、问答题三、问答题8、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时间、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时间、中心和南北两至点、意义

12、或作用。中心和南北两至点、意义或作用。 假如你是隋炀帝时期江南的一位假如你是隋炀帝时期江南的一位富商,要把江南的一批粮食贩运到北富商,要把江南的一批粮食贩运到北方的涿郡。你将走陆路还是水路?为方的涿郡。你将走陆路还是水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如果你是一位解说员,要向游客介绍隋朝如果你是一位解说员,要向游客介绍隋朝大运河的情况,你一定会向游客介绍隋朝大运大运河的情况,你一定会向游客介绍隋朝大运河南端、北端和中心所在地,以及四段河道的河南端、北端和中心所在地,以及四段河道的名称、起止点与沿途的风土人情,并且还要向名称、起止点与沿途的风土人情,并且还要向游客说明大运河沟通了中国五大水系的情况。游客说明大运河沟通了中国五大水系的情况。你能做到吗?你能做到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