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第三节 宋明理学(共35张PPT)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70167320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第三节 宋明理学(共35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第三节 宋明理学(共35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第三节 宋明理学(共35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第三节 宋明理学(共35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第三节 宋明理学(共35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第三节 宋明理学(共35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第三节 宋明理学(共35张PPT)(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明理学(儒学的哲学化)宋明理学(儒学的哲学化)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说在前面说在前面1. 1. 哲学是思辨的,所思的对象为存在于抽象世界哲学是思辨的,所思的对象为存在于抽象世界的概念(形而上学)的概念(形而上学)2. 2. 本课所讲的哲学分为三个层次:宇宙论和本体本课所讲的哲学分为三个层次:宇宙论和本体论(宇宙万物的根本)、伦理学(探讨人的根本,论(宇宙万物的根本)、伦理学(探讨人的根本,即道德哲学)、认识论(如何做人,即对道德的认即道德哲学)、认识论(如何做人,即对道德的认识与实践)识与实践)3. 3

2、. 宋明理学特点在于从宇宙论和本体论出发,最宋明理学特点在于从宇宙论和本体论出发,最终落脚点在于做人,从而将人与宇宙万物在本源上终落脚点在于做人,从而将人与宇宙万物在本源上联系起来。联系起来。4. 4. 天理是其核心,但其学说的中心在于论证儒家天理是其核心,但其学说的中心在于论证儒家道德的合理性,从而树立人们对于道德的坚定信仰道德的合理性,从而树立人们对于道德的坚定信仰一一. . 理学兴起的背景理学兴起的背景1. 1. 儒学的困境儒学的困境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兴起的原因内在困境:内在困境:重视训诂重视训诂(侧重对儒家经典作文字的解(侧重对儒家经典作文字的解释),释),缺少思辨缺少思辨(缺乏哲学层

3、面的支撑),(缺乏哲学层面的支撑),脱离现脱离现实实(虽然被确立为统治思想,却不使人们确立对儒(虽然被确立为统治思想,却不使人们确立对儒学的坚定信仰,仅作为求取功名的手段)学的坚定信仰,仅作为求取功名的手段)外在困境:外在困境:佛道的挑战佛道的挑战(佛教和道教都有哲学层面(佛教和道教都有哲学层面的宇宙论和本体论,其精深玄妙赢得了大多数知识的宇宙论和本体论,其精深玄妙赢得了大多数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的信仰,进一步削弱了儒学的统治分子和普通民众的信仰,进一步削弱了儒学的统治地位)地位) 江南春(杜牧)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

4、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楼台烟雨中。 敦煌莫高窟第敦煌莫高窟第96号窟弥勒佛号窟弥勒佛2. 2. 儒学复兴运动儒学复兴运动儒学复兴的条件儒学复兴的条件唐代中后期韩愈(排斥佛老,宣扬仁义和唐代中后期韩愈(排斥佛老,宣扬仁义和道统),李翱(性命之源)成为北宋儒学复道统),李翱(性命之源)成为北宋儒学复兴的先声兴的先声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

5、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其传焉。 韩愈韩愈原道原道北宋前期的儒学复兴运动:研习儒学义北宋前期的儒学复兴运动:研习儒学义理之风盛行,重视道德的社会氛围形成。理之风盛行,重视道德的社会氛围形成。三教合一三教合一二二. . 理学的开创理学的开创1. 周敦颐和邵雍周敦颐和邵雍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6、;分阴分阳,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四时行焉。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化无穷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周敦颐建构了万物衍生的规律,将人和周敦颐建构了万物衍生的规律,将人和万物的本原合二为一,即太极(太极即万物的本原合二为一,即太极(太极即是后来理学的核心天理)是后来理学的核心天理)试试图图通通过过揭揭示示宇宇宙宙规规律律来来解解释释人人类类命命运运周和邵率先用系统思辨,周和邵率先用系统思辨,自觉将宇宙自觉将宇

7、宙自然结构和人的精神结构结合融合起自然结构和人的精神结构结合融合起来,来,寻找统一的本原,为理学建立开寻找统一的本原,为理学建立开辟了道路。辟了道路。开创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开创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杰出代表宇宙万物都是一气,气聚,就形成具体的万物;宇宙万物都是一气,气聚,就形成具体的万物;气散,就造成万物的消亡。气散,就造成万物的消亡。 张载张载正蒙正蒙2. 2. 张载(气学)对理学的贡献张载(气学)对理学的贡献区分概念,准确表达理学宗旨与精神区分概念,准确表达理学宗旨与精神区分概念:天、道、性、心区分概念:天、道、性、心准确表达精神:准确表达精神:乾称父,坤称母;予兹

8、藐焉,乃混然中处。故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同胞,物吾与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西铭西铭吾学虽有所授受,吾学虽有所授受,“天理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的。贴出来的。 程颢程颢3. 3. 二程二程理学创立的标志理学创立的标志1.1.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理在气先)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理在气先)2.2.天理的核心是天理的核心是“仁仁”,个人修养的最高境,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

9、界也是“仁仁”3.3.提出修养方法: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提出修养方法: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三三. . 朱熹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的集大成者1. 理学的宇宙论和本体论理学的宇宙论和本体论理(太极)既是宇宙的终极本原和主理(太极)既是宇宙的终极本原和主宰世界的唯一存在(天理)宰世界的唯一存在(天理) ,又是万物,又是万物之所以为万物的规定性(物理)。理是之所以为万物的规定性(物理)。理是超越时空的一个永恒和无限的存在。超越时空的一个永恒和无限的存在。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天地;若无此理,

10、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载了! !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朱子语类“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不在” ” 朱子文集卷七朱子文集卷七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

11、之具也。是以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不可乱也。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卷五十八理在气先,万物是气在理作用下生成的。理在气先,万物是气在理作用下生成的。2. 2. 理学的伦理学(人性论)理学的伦理学(人性论)理落实到社会人生层面就是儒家的道德原理理落实到社会人生层面就是儒家的道德原理性性(本性或天性)(本性或天性)即理即理也(人的本性即是也(人的本性即是人之本体,所以人性即是人之理)人之本体,

12、所以人性即是人之理)人性(一般的人性)有人性(一般的人性)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性至善,天性至善,气质之性,则有善有恶。气质之性,则有善有恶。有是理而后有是气,有是气则必有是理。但有是理而后有是气,有是气则必有是理。但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如宝珠在清泠水中。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如宝珠在清泠水中。禀气之浊者,为愚为不肖,如珠在浊水中。禀气之浊者,为愚为不肖,如珠在浊水中。3. 3. 理学的修养论(认识论)理学的修养论(认识论)格物致知、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慎思明辨格犹穷也,物犹理也。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13、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为学之道(格物的方

14、法):博学之、审问之、慎为学之道(格物的方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涵养在用敬(存天理去人欲)涵养在用敬(存天理去人欲)性(一般的人性)为体(原理),情(人性在现性(一般的人性)为体(原理),情(人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为用(现象),性为未发,情实生活中的体现)为用(现象),性为未发,情是已发。从未发到已发,皆心(人的意识和思维,是已发。从未发到已发,皆心(人的意识和思维,孟子云,心之官则思,常引申为知)之力也。所孟子云,心之官则思,常引申为知)之力也。所谓谓心统性情心统性情也。人性有二,心发于天性,为道心也。人性有二,心发于天性,为道心也,道心惟微(玄妙

15、)。心发于气质之性,为人也,道心惟微(玄妙)。心发于气质之性,为人心也,人心惟危(危险)。道心即是天理,人心心也,人心惟危(危险)。道心即是天理,人心即是人欲,做人之道,在使人欲合乎天理,如有即是人欲,做人之道,在使人欲合乎天理,如有私欲,则与天理相悖,私欲,则与天理相悖,故存天理,必须去人欲故存天理,必须去人欲(私欲)(私欲)。4. 4. 理学的社会政治方面理学的社会政治方面由于道掌握在儒家的手里,所以儒家有由于道掌握在儒家的手里,所以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进一步论证了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进一步论证了儒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的合理性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的合理性)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儒家

16、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正君心(修心(修心养性发展到政治),君心正则天下平。养性发展到政治),君心正则天下平。4. 4.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孟子孟子论语论语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四. .理学的发展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陆王心学1. 1. 陆九渊的心学:陆九渊的心学:理在心中,心即理也(朱熹认为理在心中,理在心中,心即理也(朱熹认为理在心中,但心不是理,性才是理)(本心具有永恒性但心不是理,性才是理)(本心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千年以前之人和千年以后之人,和普遍性,千年以前之人和千年以后之人,同一心也,万物与我同于一

17、也,所以宇宙便同一心也,万物与我同于一也,所以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发明本心,扫除物欲发明本心,扫除物欲陆九渊做诗批评朱熹:陆九渊做诗批评朱熹: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四四. .理学的发展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陆王心学2. 2. 王阳明的心学(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的心学(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外无理(道德法则)、心外无物(物者,心外无理(道德法则)、心外无物(物者,事也)事也)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之理?事君,不成在君上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之理?事君,不成在君上求个忠之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个忠之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先

18、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一切活动都是意识参与下的活动,不在你的心外?(一切活动都是意识参与下的活动,离开主体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离开主体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四四. .理学的发展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陆王心学致良知(良知者,天理也,天生好心也)致良知(良知

19、者,天理也,天生好心也)和格物致知和格物致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格者正也,物者事也,致知者只在身心上做)(格者正也,物者事也,致知者扩充良知于事事物物上也。)扩充良知于事事物物上也。)知(道德观念)行(道德实践)合一知(道德观念)行(道德实践)合一爱曰: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先生曰:先生曰:“此已被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

20、行,只是未知。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不行,只是未知。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如何分得开?四句教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为善去恶是格物3. 3. 影响影响标志着理学的分化,起过冲击圣贤偶像标志着理学的分化

21、,起过冲击圣贤偶像的作用的作用空谈心性,影响明中叶后学术发展和社空谈心性,影响明中叶后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会进步共同点:共同点: 1. 1.内容相同内容相同:理是本原:理是本原 2. 2.影响相同影响相同:积极,消极:积极,消极不同点:不同点:1.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外在的程朱理学:外在的“理理”;陆王心学:内在的陆王心学:内在的“心心”,认为本心是,认为本心是“理理”。2.2.把握把握“理理”的途径不同:的途径不同:程朱:程朱:“格物致知格物致知”陆王:陆王:“致良知致良知”和和“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理学的特点理学的特点以抽象的以抽象的天理为核心天理

22、为核心,从,从宇宙论、本体论宇宙论、本体论角度角度论证了儒家的道德的合理性。论证了儒家的道德的合理性。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为根本道德原理,以实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为根本道德原理,以实现这种道德,为人生的终极目的现这种道德,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以存天理、灭人欲为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实现道德的基本原则实现道德的基本原则求知的目的求知的目的不在于应用现实生活,而在于不在于应用现实生活,而在于培养终极的道德人格培养终极的道德人格理学的评价理学的评价中国思想史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思想史新的发展阶段注重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德操、注重社会注重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责任,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强调儒家三纲五常和等级名分的永恒性,强调儒家三纲五常和等级名分的永恒性,被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性和思想自被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性和思想自由,产生了消极影响。由,产生了消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