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_小学教育-小学考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0167307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3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_小学教育-小学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_小学教育-小学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_小学教育-小学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_小学教育-小学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_小学教育-小学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_小学教育-小学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_小学教育-小学考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反思: 在分数除法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一味得讲述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而是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大关注,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意义、找到方法。所以教学例题 4/5 2 时我让学生重点展开探索,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折纸为实验基础,通过学生在折纸中的发现引导学生将“图”和“式”对照分析,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得出计算法则,而是继续

2、让学生口算做一做类似例题这样的分数除法题,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经过计算之后,我再次组织引导学生讨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得出分数除以整数,当分数的分子能整除整数时,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这样的计算方法来得简便,并通过学生动态生成的例题,如:3/8 的分子不能被除数 2 整除,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感悟到:这时应采用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 ,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虽然整节课都没有刻意追求得出所谓形式上的计算法则,但学生所说的不就是算理算法的核心吗?我想: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获得的将不仅仅是计算法则、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更加深刻感

3、受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这部分内容需要补充的必要性。同时有以下想法。 画线段图现在就应该加强。学生画线段图的技能相对较弱。在学生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加强了学生画线段图的练习。效果不错。同时为后面更加复杂的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加强对表示两者关系的分数的理解。然学生能够结合线段图理解分数的含义。我觉得还是不够的 ,应该让学生多说,说一说分数所表示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也可以用手“比划“的方法。充分说一说是把谁平均分成多少份,谁相当于其中的多少份。让学生对于单位 1 有充分的认识。 继续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多来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说一说求谁,就是求

4、谁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说的练习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 抓住练习题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加强巩固。练习四中第 4 题是存在两个单位 1 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在解决这个的问题的时候,不能图快。要让班里每一位同学都彻底明白这个问题中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反思 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分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

5、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 (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 (2)比的后项不能是 0。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 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板书、形体语言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深刻; 在

6、教学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时,这一部分感觉有点囫囵吞枣,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之间的联系和不同,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一些。还有因为时间原因,练习内容包括课堂总结和延伸处理得比较粗糙,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能得到哪些信息 。 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大关注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意义找到方法所以教学例题时我让学生重点展开探索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折纸为实验基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得出计算法则而是继续让学生口算做一做类似例题这样的分数除法题仍允许他们选用

7、自己认为适的方法经过计算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这样的计算方法来得简便并通过学生动态生成的例题如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感悟到这时应采用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虽然整节课都没有刻意追求得出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用迁移类推规律主动探索新知。本课中,我抓住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先是给学生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这样设计复习题,有助于学生通过寻求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建构比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迁移规律,铺就了由已学知识向将学知识迁移过渡的桥梁,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有了实

8、质的根基与准备。猜想引入让学习兴趣盎然,激起了探索的欲望,培养了思维联想、迁移的习惯与能力,让新知在过渡自然地融入。 2、小组合作成功有效。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小组都能互相帮助,积极探讨,紧扣商不变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小组讨论比的基本性质,放飞思维,自主地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合作、猜想、验证、交流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与多角度思考,在有理有据表达、多种形式的对比中生成、完善了性质。大家学习热情很高,汇报展示紧扣主题,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 3、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主线。无论是猜想验证比的基本性质,还是进行比的应用,化简比的

9、方法的总结, 无处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无时不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都留下了学生成功的脚印。 不足之处: 由于整节课只有 40 分钟,时间较短,另外学生的合作探索时间较长,汇报展示用时也较长,所以有前松后紧的感觉,时间分配不合理。刚刚进行完三种比的化简就下课了,没有进行练习,给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带来一定困难。这一缺陷下次一定注意。 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大关注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意义找到方法所以教学例题时我让学生重点展开探索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折纸为实验基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

10、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得出计算法则而是继续让学生口算做一做类似例题这样的分数除法题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适的方法经过计算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这样的计算方法来得简便并通过学生动态生成的例题如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感悟到这时应采用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虽然整节课都没有刻意追求得出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反思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的行为,即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出新课程的所蕴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我做

11、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 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在复习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比如有的孩子谈到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

12、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需要改进之处: 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比如:在开始情境导入这一环节中,学生除了出现 4(2+3) 4 2+43 两种做法外,还出现了 422+4 这样的做法,虽然这种做法与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没有多大的联系,但老师却不应忽视孩子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合理的评价。

13、再比如:孩子们在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时,有一个孩子说到她是想到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加法,所以断定也能推广到乘法。这里,我给予了肯定,但力度不够。以上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 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总之,通过本节课,使我在教育教学上,在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让教为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 跳出了认

14、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大关注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意义找到方法所以教学例题时我让学生重点展开探索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折纸为实验基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得出计算法则而是继续让学生口算做一做类似例题这样的分数除法题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适的方法经过计算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这样的计算方法来得简便并通过学生动态生成的例题如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感悟到这时应采用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虽然整节课都没有刻意追求得出学

15、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2”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分析思考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中,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线,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看的出来,学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

16、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研究的结果看,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对学生

17、的学习过程加大关注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意义找到方法所以教学例题时我让学生重点展开探索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折纸为实验基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得出计算法则而是继续让学生口算做一做类似例题这样的分数除法题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适的方法经过计算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这样的计算方法来得简便并通过学生动态生成的例题如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感悟到这时应采用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虽然整节课都没有刻意追求得出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反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段话

18、: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教学内容“生活化”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解题方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列为发展性领域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依靠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和原有的认知水

19、平以外,还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这节课上学生一共提出了 5 种解题方法,其中有3 种是我们平时不常用的,第 5 种是我也没有想到的。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调整了教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太准确,但我还是给与了肯定与鼓励。 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 原本素不相识的师生在短短 40 分钟的时间里就产生了情感上的交融。学生有了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虽然后面还有两个练习没有来得及做,但我认为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比盲目地做十道题收获更大,这种收获不单单体现在知识上,更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3

20、、师生交流“情感化”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教师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教师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教师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

21、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 ,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大关注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意义找到方法所以教学例题时我让学生重点展开探索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折纸为实验基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得出计算法则而是继续让学生口算做一做类似例题这样的分数除法题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适的方法经过计算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这样的计算方法来得简便并通过学生动态生成的例题如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感悟到这时应采用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虽然整节课都没有刻意追求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