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70156490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测试内容及要求经济体制改革1.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理解“南方谈话”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内容索引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会做题才是硬道理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背景(1)1976年粉碎“”后,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3)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2.标志:标志: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四人帮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3.内容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上来。(3)经济路线:确定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出了实行的伟大决策。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4.意义: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和开辟_的起点。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易混易错二、经济体制改革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改革农

3、村改革(1)措施:在全国普遍实行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撤销农村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_,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意义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促进了城市的改革,1984年后,改革全面展开。家庭承包经营村民委员会自主权农业城市经济体制2.城市改革城市改革(1)措施:增强,搞活企业;实行,简政放权;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企业活力政企分开多种所有制按劳分配积极性思维点拨图解识记三、社会

4、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背景(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国际: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苏联解体2.过程过程(时间、会议、内容时间、会议、内容)时间会议内容1992年初邓小平“”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_1992年10月中共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_21世纪初基本建立社会主义_南方谈话十四十五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理论商品市场体系3.意义意义(1)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2)社会生产力

5、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从总体上已达到,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经济增长速度小康水平思维点拨易混易错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主题一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材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史料解读史料解读“某些尝试”主要指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农业的痕迹”指人民公社下的集体生产。问题思考问题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

6、指出材料一中率先“尝试”变革的“中国最贫困的省份”有哪些?这种变革主要针对什么问题?有何重大历史意义?提提示示省份:安徽、四川。针对问题:当时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历史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示材材料料二二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史料解读史料解读材料二中“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

7、性同时得到发挥”说明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问题思考问题思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提提示示没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土地依然是集体公有。提示史料解读史料解读注意图片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所占比重的变化和图片的时间“1978年、2002年”等关键信息。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材料材料下图为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问题思考问题

8、思考材料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提提示示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提示史论总结史论总结从经济体制改革看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经济体制改革看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改革是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的发展会产生矛盾,要求改革来解决矛盾,正是由于有了社会矛盾,统治者才要求通过改革来巩固统治,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

9、展,缓和社会矛盾,因此,改革又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3)改革能够调节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改革能够促进社会发展。(4)社会的发展证明了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抑或在改革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而往往社会发展能推动改革的继续实施或使得改革更加深入。(5)社会的发展为改革提供新的对象和内容。(6)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主题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过程过程材料材料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到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

10、市公司。图一 图二问题思考问题思考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意义。提示提示变化: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示史料解读史料解读注意挖掘图片隐含信息:粮票代表的是计划经济,股票则是商品市场经济的象征。2.影响影响材料材料图一望穿饭锅等下勺图二白菜土豆排队买图三讲求营养碗变小 图四四季蔬食满柜台问题思考问题思考材料中四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提提示示漫画通过两个时期的对比,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的沧桑巨变。图片中的望穿饭锅等下勺和白菜土豆排队买反映

11、的是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下,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讲求营养碗变小和四季蔬食满柜台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史料解读史料解读图片信息“等下勺”“排队买”和“讲求营养”“四季蔬食”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示史论总结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特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特点(1)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

12、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2)特点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1.(2016江苏盐城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人民日报等许多报纸全文转载,由此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时任中央某部部长的一位老同志在会上说:“我就听到了两种相反

13、的意见。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种意见说很不好。我也还没有完全搞透。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这表明当时A.“文革”阶级斗争依旧存在B.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C.“左”倾思想亟待消除D.媒体舆论呈现百家争鸣之势11223344答案解析55662.(2017江苏无锡学业水平模拟)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同志指出:“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工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一讲话A.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B.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

14、场经济的目标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D.决定开放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开放区答案解析1122334455663.(2017南通学测模拟)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对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解读正确的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改变答案解析112233445566解解析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粮食商品率和农副产品商品率的提高,故B项正确。答案解析4.(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

15、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A.调整工业布局B.实行政企分开C.增强企业活力D.鼓励租赁经营112233445566解解析析材料所述内容是对企业的改革,而此时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C项正确。5.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新思路”是指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D.发展市场经济答案解析1122334455666.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

16、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19531957年19581962年1963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11985年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12233445566材料二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112233445566材料三材料三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

17、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9.1%17.9%18.5%112233445566(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答案解析答案答案时间: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较高。原因:国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解析析先根据材料一表格找到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然后根

18、据所学知识,依据时间进行归纳回答即可。112233445566(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答案解析答案答案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解解析析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从表中先解读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是私有制经济比例逐渐减少,公有制逐渐占主体,知道了这个变化,再看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12233445566(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78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解析答案答案工业类型:外资或中外合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解析析工业类型从时间、类别及所占比重进行分析得出。变化要回答的是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答出变化后,根据所学,结合当时的史实回答原因。1122334455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