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演变课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70155187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形体演变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汉字形体演变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汉字形体演变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汉字形体演变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汉字形体演变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字形体演变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形体演变课(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字形体演变课汉字形体演变课古文字和今文字:古文字和今文字:秦以前的文字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包括甲骨文、金秦以前的文字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和小篆;文、战国文字和小篆;秦以后的文字属于今文字范畴包括隶书、楷书、秦以后的文字属于今文字范畴包括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草书、行书。在汉字史上,汉字形体发生过两次在汉字史上,汉字形体发生过两次重大的变化:重大的变化:一次是小篆到隶书;一次是隶书到楷书。一次是小篆到隶书;一次是隶书到楷书。一、甲骨文一、甲骨文殷商时期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殷商时期人们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考古发现的人们能够辨识出的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是

2、考古发现的人们能够辨识出的最古老的汉字。内容是商代统治者占卜的记录,因此又称为内容是商代统治者占卜的记录,因此又称为“卜辞卜辞”、“贞贞卜文字卜文字”。因文字是用刀刻写的,所以又叫。因文字是用刀刻写的,所以又叫“契刻辞契刻辞”、“刻刻文文”。其出土地在殷墟,所以又叫。其出土地在殷墟,所以又叫“殷虚文字殷虚文字”。龟甲龟甲兽骨兽骨殷殷 墟墟甲骨文的特点:甲骨文的特点:(一)以象形字爲基礎,帶有較強的圖畫性。(一)以象形字爲基礎,帶有較強的圖畫性。甲骨文以象形、會意居多,形聲字只占甲骨文以象形、會意居多,形聲字只占27%左右。尤其在左右。尤其在早期甲骨文中,有些象形字的寫實性很強,形象逼真。例早期

3、甲骨文中,有些象形字的寫實性很強,形象逼真。例如:如:(二)形體結構沒有完全定型。(二)形體結構沒有完全定型。同一個字可以有多種寫法,異體同一個字可以有多種寫法,異體字很多。有些字的結構成分多少不確定;有些字構成成分不確定;字很多。有些字的結構成分多少不確定;有些字構成成分不確定;有些字書寫的方向不固定。有些字書寫的方向不固定。(三)存在不少合文。(三)存在不少合文。合文形式上像一個字,實際上是把兩個或合文形式上像一個字,實際上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合寫在一起,代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或語素。兩個以上的字合寫在一起,代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或語素。(四)書寫行款無定式。(四)書寫行款無定式。甲骨文

4、的行款雖以豎行爲原則,但或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無甲骨文的行款雖以豎行爲原則,但或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無固定式樣。固定式樣。(五)筆畫多爲細瘦的直筆。(五)筆畫多爲細瘦的直筆。這一特點與書這一特點與書寫的工具密切相關。寫的工具密切相關。 二、金文二、金文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鐘鼎文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鐘鼎文,又叫做铭文。金又叫做铭文。金文最早見於商朝後期,一直延續到戰國,西周是其全盛期。文最早見於商朝後期,一直延續到戰國,西周是其全盛期。金文的特點:金文的特點:(一)以象形、會意爲主,象形字的形象性仍很強。(一)以象形、會意爲主,象形字的形象性仍很強。但形聲字明顯增加,

5、已占但形聲字明顯增加,已占60%左右。左右。(二)與甲骨文相比,金文的異體字、合文大爲減少,偏旁趨於穩(二)與甲骨文相比,金文的異體字、合文大爲減少,偏旁趨於穩定,行款也漸趨固定,基本上都是從右向左書寫。定,行款也漸趨固定,基本上都是從右向左書寫。(三)筆畫豐滿圓潤,無勾廓現象。(三)筆畫豐滿圓潤,無勾廓現象。金文與甲骨文的不同特點可以從下面各字的比較中清楚地看出來:金文與甲骨文的不同特點可以從下面各字的比較中清楚地看出來:甲骨文甲骨文金文金文天天馬馬羊羊 金文到西周後期及春秋時期,在形體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最金文到西周後期及春秋時期,在形體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最顯著的是線條化和平直化。顯著的

6、是線條化和平直化。所謂線條化,指粗筆變細,方形圓形的團塊爲線條所代替等現象;所謂線條化,指粗筆變細,方形圓形的團塊爲線條所代替等現象;所謂平直化,就是原先曲折象形的線條被拉平,不相連的線條被連所謂平直化,就是原先曲折象形的線條被拉平,不相連的線條被連成一筆等等。這些變化使得漢字的象形程度明顯降低,而符號化程成一筆等等。這些變化使得漢字的象形程度明顯降低,而符號化程度明顯增強。度明顯增強。例如:例如:早期早期晚期晚期車車馬馬天天家家三三.战国文字战国文字1、六国文字、六国文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原本同一的文字因各自为政而发生了纷杂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原本同一的文字因各自为政而发生了纷杂的变化,除了

7、秦国基本上还继承西周春秋金文的体系外,其他六国变化,除了秦国基本上还继承西周春秋金文的体系外,其他六国(齐、楚、燕、韩、赵、魏)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形体。(齐、楚、燕、韩、赵、魏)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形体。六国文字最显著的特点:形体歧异多六国文字最显著的特点:形体歧异多,简省现象严重。简省现象严重。2、秦国文字、秦国文字(1)大篆)大篆狭义的大狭义的大篆指的是周王室和秦国使用的文字。篆指的是周王室和秦国使用的文字。广义的大篆包括甲骨文、金广义的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时期的各国文字。文、战国时期的各国文字。几种大篆类古文字材料:几种大篆类古文字材料:p籀文籀文周宣王史官籀所写的教给儿童学习的一种古老

8、汉字形体。周宣王史官籀所写的教给儿童学习的一种古老汉字形体。籀文小篆p石鼓文石鼓文p诅楚文诅楚文(2)小篆)小篆小篆是秦朝推行的規範化字體。戰國時期,小篆是秦朝推行的規範化字體。戰國時期,“諸侯力征,不統于諸侯力征,不統于王。王。”“田疇異畝,車塗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田疇異畝,車塗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文字異形。”(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敘)各個國家使用的文字在形體上逐敘)各個國家使用的文字在形體上逐漸趨異。漸趨異。秦統一六國之後,爲了加強統治,實行秦統一六國之後,爲了加強統治,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的政策,在李斯的主持下,以戰國時期秦國文

9、字爲基礎,並參照六國文策,在李斯的主持下,以戰國時期秦國文字爲基礎,並參照六國文字,進行簡化、規範,制訂了一套標準字體來統一全國的文字。所字,進行簡化、規範,制訂了一套標準字體來統一全國的文字。所以小篆是漢字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的規範化字體。以小篆是漢字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的規範化字體。请看下图:请看下图:小篆有如下特點:小篆有如下特點:(一)线条化(一)线条化筆畫仍保持金文以來的圓筆線條,但線條勻筆畫仍保持金文以來的圓筆線條,但線條勻稱,字形規整。小篆的筆畫粗細一致,線條稱,字形規整。小篆的筆畫粗細一致,線條圓轉勻稱,象形性進一步降低,而符號化程圓轉勻稱,象形性進一步降低,而符號化程度進

10、一步加強。度進一步加強。(二)定型化(二)定型化字的結構定型,構成成分不再像甲骨文那樣字的結構定型,構成成分不再像甲骨文那樣可以隨意變動位置或方向。可以隨意變動位置或方向。(三)统一化(三)统一化合文現象完全消失,異體字也大幅度減少,合文現象完全消失,異體字也大幅度減少,一個字一般只有一種寫法。一個字一般只有一種寫法。 峄山刻石峄山刻石四、隸書四、隸書隸書起源于秦代而通行於漢代。隸書起源于秦代而通行於漢代。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敘曰:敘曰:“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隸卒,興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隸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役戍,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漢字從

11、篆書演變爲隸書,叫做漢字從篆書演變爲隸書,叫做“隸變隸變”,是漢字字體演變歷史中的,是漢字字體演變歷史中的一個重要轉折,可以把隸書看作是古文字與今文字的分水嶺。隸書一個重要轉折,可以把隸書看作是古文字與今文字的分水嶺。隸書分古隸(秦隸)分古隸(秦隸)和今隸(漢隸)。和今隸(漢隸)。古隸的筆畫雖然開始向平直發展,但還沒有完全擺脫篆書的形式,古隸的筆畫雖然開始向平直發展,但還沒有完全擺脫篆書的形式,而且比較草率苟簡。請看下圖:而且比較草率苟簡。請看下圖: 秦隶云梦秦简睡虎地秦簡睡虎地秦簡今隸通行于西漢到晉初,已經基本上擺脫了篆書的圓筆筆意,今隸通行于西漢到晉初,已經基本上擺脫了篆書的圓筆筆意,而且

12、講究波勢和挑法,比較工整美觀。請看下圖:而且講究波勢和挑法,比較工整美觀。請看下圖:汉隶史晨碑居延漢簡居延漢簡甲骨文金 文小 篆隶 书隸書的特點是:隸書的特點是:(一)书写笔法(一)书写笔法隶书的结体改篆书的线条而为点画符号化隶书的结体改篆书的线条而为点画符号化;隶书的字形改篆书的长圆而为扁方体隶书的字形改篆书的长圆而为扁方体;(二)字形结构(二)字形结构改變、混同或简省、讹变了很多部首偏旁。改變、混同或简省、讹变了很多部首偏旁。皆混同或变异混同或变异简省或讹变简省或讹变五、楷书五、楷书在汉朝末年,文字的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在汉朝末年,文字的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楷楷书书。楷楷是楷模的意思,是楷模的意思,楷书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楷书把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楷书把扁形、方形的隶书变成竖长方形,并且把波折的笔法变为平直。楷扁形、方形的隶书变成竖长方形,并且把波折的笔法变为平直。楷书也叫书也叫真书真书。写楷书时得一笔一笔、整整齐齐地写。楷书始于汉。写楷书时得一笔一笔、整整齐齐地写。楷书始于汉末,成熟于魏晋,通行于南北朝。末,成熟于魏晋,通行于南北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