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在基层文化治理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上传人:luck****666 文档编号:570150603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在基层文化治理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在基层文化治理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在基层文化治理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在基层文化治理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在基层文化治理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在基层文化治理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在基层文化治理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在基层文化治理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文化治理是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手段。我区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教育引导、移风易俗的作用,不断增强文化内在功能,以基层文化建设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一、厚植邻里文化,营造睦邻“连心”氛围。区深入贯彻“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理念,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倾力打造和谐美好的幸福家园。抓好睦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挖掘优秀公共文化资源,大力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颜值”与“实力”并存的文化新空间,让居民“聚”在一起、“乐”在一起。经过3年的闭馆改造,区图书馆摇身一变,成为馆藏

2、量达15万余册、拥有24小时自助功能、阅览座位200余席的“招宝山城市书房”,重新向市民开放。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走进“招宝山城市书房”,传承“与书为友”的文化基因。同时,多个规模化布局、标准化建设、个性化设计、人性化服务的社区文化宫、邻里书吧、邻里说事厅陆续投入使用,逐渐发展成为社区组织开展文化宣传的重要场所,与吴杰故居、泮池等3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遗迹、蛟川走书、x口海防历史故事等5个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遥相呼应,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街坊邻里,形成“邻里和”的良好社区氛围。抓优睦邻文化服务内容。区持续组织策划开展“文化下乡”“文化惠民”“睦邻文化节”等活动,动员小区居民积极参与集体

3、生活。庄市街道汉郡社区多次举办“百家宴”,借助大型邻里文化活动打造睦邻友好、邻里和谐的社区氛围,推动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街坊邻里逐渐成为“一家人”,形成和谐友好的邻里新风尚。招宝山街道后大街社区先后成立了秧歌队、健美操队、腰鼓队、合唱队等20余支社区文艺队伍,常年活跃在社区舞台,其中“百人龙鼓队”在中华鼓舞大赛中获得最高奖“山花奖”,充分带动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观念,由“要我参加”变成“我要参加”,以此在一次又一次的文体活动中增进邻里情。抓牢睦邻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群众文化要依靠群众办,区以“专业+特色”方式不断加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动文化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在澥浦

4、镇十七房村,全村现存20余幢明清古建筑,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超200处,大多数古建筑仍在实际使用和居住。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由乡贤“五老”、古建匠人等热心居民组成的“啄木鸟”十七房明清古建筑修缮志愿服务队。通过“一日三次巡查、一月一集中修缮”的保护模式,“啄木鸟”志愿团队对郑氏十七房、黄公祠等20多座明清古建筑进行多次微修复,让“外在美”成就了十七房村的“传统美”,也在村民之间形成了一股强劲合力,自发自觉地凝聚在一起共建家园,让十七房村成为文明村落。二、突出价值引领,构筑思想“润心”防线。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促进民众内外兼修提品质,厚植文明观念。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全区深入

5、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形成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浓厚社会氛围。“诚信履行人员榜”“安全诚信船舶”等多项榜单揭榜,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把诚信精神和诚信原则化为引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丰富精神文明活动。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主题,区持续挖掘乡土文化载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弘扬正气。庄市街道勤勇村通过宣讲、展览、广场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面向不同村民的教育活动。相关部门邀请x海防宣讲团为村民宣讲x抗倭、抗法的历史故事,举办区爱心感动人物事迹巡展等。当地文化礼堂还经常开展各类广场活动,通过有奖问答、知识竞猜等形式吸引广大村民参与文化活动,起到政策、法

6、规的宣传与普及作用,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强化规约建设,凝聚德治“共心”力量。一种家风就是一种导向,一套规约教育一方阵地。区大力推进村规民约建设,培树新时代好家风,加强城乡思想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以村规民约推动乡风美起来。全区加强村规民约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立规守矩意识,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新风尚。全区7个镇(街道)共100个村(社区)在村口、文化礼堂、宣传栏、广场公园等醒目位置,公布张贴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形成规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浓厚氛围。2024年以来,各村(社区)网格长、志愿者开展移风易俗系列讲堂活

7、动30余场,入户宣讲75次,积极带动村民了解村规民约中关于垃圾分类、停车规范等内容,推动村民学习落实移风易俗。以良好家教家风推动民风淳起来。通过弘扬传统美德,讲好传统家庭故事,宣传先进家庭榜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各家各户。九龙湖镇大力推进“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以“涵养和美家风,德润时代新人”为主题开展宣传月活动,征集书法绘画等家训主题作品40余件,同时推出两项儿童友好研学项目,开展慈善募捐活动,有力促进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在澥浦镇十七房村,至今保留有自宋代以来的完整家谱,记载了家训、族规和典型人物事例。每年冬至,十七房郑氏都会举行祭祖仪式,重温家训。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着一块块木

8、质的“家训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以模范评议推动社风正起来。区积极发挥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与表彰活动,选树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模范和身边好人,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用身边人的先进事迹感召群众,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践行。交流发言;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丰沛养分 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7000年人类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1700年建城史,同时也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人

9、文荟萃、底蕴深厚。近年来,x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的要求,坚持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不断放大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治理优势,涌现了“三治融合”“无讼创建”“西山实践”等一批创新做法,有效降低治理成本,增强治理质效,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一、以和善文化,塑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x市是明末思想家x的故里,其了凡四训提出了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等十个行善方法。后人继承发扬、推动形成具有x特色的和善文化,并融入“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人文精神。在基层治理和社会建设过程中,x市把和善文化与德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文化人、以

10、文育人”,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选树好人好事。x市深化“好人之城”建设,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道德领域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截至2024年6月,共评选出市级道德模范88人、“x好人”591人。相关部门组建“好人走访团”,让群众体验身边好人的日常工作、生活环境,通过不断放大好人效应,形成“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的辐射效应。相关部门灵活应用“有德者有得”机制,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培植德治阵地。x市深挖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德治阵地建设,传承和善文化。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实施农村文化礼堂提质升级工程,创新推出“礼堂日”品牌,弘扬传播

11、和善文化,2023年以来,已经举行了1000余场活动,惠及3万余人。x县x镇建立“善文化”陈列室和学堂,x县x镇将钱氏宗祠打造为集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化解、村民说事议事等功能为一体的善治阵地等,倡导与人为善、以善为本。激活乡贤能人。推动村(社区)吸收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德高望重的长辈和口碑良好的中坚力量加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德治平台,广泛成立乡贤参事会,推动1600余名新乡贤反哺家乡建设、引领道德风尚、调处矛盾纠纷。目前,各地引导德高望重、善于调解的居民成立品牌调解室,先后打造了“老宋调解工作室”等省级金牌调解工作室16家。x市建立乡贤道德基金,推广“崇学奖”等民间道德奖;x县打造“乡

12、贤上家门、群众迎进门、服务送上门、矛调不出门”的“四门工作法”,推动1600余名新乡贤在议事协商、调处矛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以“无讼文化”,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早在西周,我国就产生了“息讼免争”的思想,x市是这一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实践地。清代康熙年间,x市x镇先贤陆稼书在任嘉定、灵寿知县时,极力推崇息争讼的司法观,强调以和为贵、乡党调处、义理断案、以德感化。因此,两县政清人和、庭可生草,以致无讼之境。x市将x“调和息讼、就地化解矛盾”的传统智慧与社会治理现实情况深度结合,探索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法”的无讼工作法,推动基层矛盾纠纷从法律诉讼转向源头化解、从化讼止争转向少讼无讼。以

13、文化浸润推动纠纷源头防范。x市运用“六尺巷”“明代申明亭”等无讼文化素材,打造“三治融合”展示馆、“无讼源”主题公园等阵地,宣传“和为贵”“贵和尚中”等无讼文化,并将无讼理念、法律知识、文明乡风等融入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推动成为村(居)民和公众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产生。以协商治理推动纠纷多元化解。推行“三治融合+协商治理”新模式,建立协商治理体制,不断丰富“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桐乡市屠甸镇继承和发扬“一张八仙桌、四条长板凳的评评理”模式,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官、律师等成立“板凳法庭”,在村民家中、田间地头,以说法理、拉家常的方式,开展协商议事、调处矛盾纠纷。

14、截至2024年6月,已接待群众1000余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0余起。以创新机制推动纠纷即时调处。依托“共享法庭”、联村法官、法官调解员双向派驻等机制,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建立矛盾纠纷化解协同处置机制,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协同联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民生一键办”“民呼我为”等接诉平台,线下专业打造综治队伍,制定工作指引、加强法治培训,实现纠纷类事项即时依法调处,让群众诉求得到快速受理、分类处理、精准派单、督查督办,加快问题解决。三、以红色文化,加快基层治理质效提升x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把“红船精神”蕴含的首创、奋斗、奉献等精神运用到基层社会治理全过

15、程、各方面,推动平安建设持续创新。以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推动数字变革。x市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进基层智治系统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数据整合能力、应急预案能力、精准管控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数字赋能矛盾纠纷化解”经验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社会治理一张图”应用被省级平台推广,一系列数字化改革措施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实现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以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打造标杆。x市全面总结提升了“三治融合”十多年来实践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着力推广“三治融合+”模式,推动当地从“三治融合”发源地向实践示范地迈进。共有两个案例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标

16、志性成果。相关部门健全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机制,切实把广大群众紧紧团结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各类社会组织为纽带的共治圈内,形成“有呼必应、一呼百应、未呼先应”的“西山实践”。以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强化服务。x市依托“一编三定”、部门结对共建,推动机关在职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结对地党组织报到亮明身份,开展平安巡防、法律宣传等服务13.71万余场(次)。全市依托“志愿x”等平台,广泛招募平安志愿者,组织开展“万个网格护平安”等“七万”平安志愿者活动,打响了“红船义警”“x管家”等一批在全省富有影响力的平安志愿者品牌。截至2024年6月,共有1084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平安志愿服务36.2万场次,参与人数达241.5万余人次。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