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开卷资料.pdf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70146238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7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开卷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克思开卷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克思开卷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克思开卷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克思开卷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开卷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开卷资料.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阶级属性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是关

2、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基本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 建设新世界的理论。阶级性,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声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3.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是马克思主义观察,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一个立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14 个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6 个基本方法)4.4.(联系实际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联系实际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学习马克思主

4、义哲学可以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5.5.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与运动、静止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与运动、静止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物质范畴则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 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物质与运动、静止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基础和载体,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

5、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6.6.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7.7.联系的含义及特点,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联系的含义及特点,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6、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8.8.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9.9.哲学上的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用辩证法矛盾观分析实际问题哲学上的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用辩证法矛盾观分析实际问题矛盾是反映事物内

7、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用辩证法矛盾观分析实际问题, 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去解决矛盾。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什么说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2)特殊性:1 是不同事物的

8、矛盾各有其特点,2 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 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3)原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1.11.:运用辩证法分析实际问题,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实际问题运用辩证法分析实际问题,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实际问题12.质变、量变及其相互关系。质变、量变及其相互关系。

9、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中断。量变: 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 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13.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14. :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

10、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分析与综合: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思维方法。抽象与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15. 认识的本质,认识发展的规律,人的意识的社会性的含义。认识的本质,认识发展的规律,人的意识的社会性的含义。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他不但具有再现客体内容的反映性特征,而且具有实践所要求的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特征。认识发展的规律: 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的过程。人的意识的社会性的含义:16.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

11、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规律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 认识也影响实践, 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3).因此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对实践有反作用17. 必然与自由(含义)必然与自由(含义)必然:指规律性,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自由:哲学上的自由是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指的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18:18:检验真理的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答:实践是

12、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从真理的本性看,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证明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19. 人的实践活动受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制约人的实践活动受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制约真理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价值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在: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

13、次,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指引,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20:20: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答: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它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它服从于实践满足人们客观需要这一根本目的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它引导实践活动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持续性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意义: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

14、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即使从同一个真理性的认识出发,也可能引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行为取向。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归根结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21:2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运用这一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运用这一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22:2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

15、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答: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它还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 其基本要素有: 劳动资料 (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它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它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政治关系、 家庭关系、 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 都受它的支配和制约。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

16、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323: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和社会革: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命的作用。答: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要表现在: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 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

17、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作用: (一)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因与阶级斗争动力是联系在一起的。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二) 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无产阶级革命将为消除阶级对抗

18、,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24:24: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决定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决定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答: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作用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科学方法:根据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历史特征和阶级特点,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 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

19、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25:25: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观。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观。答: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将群众观点贯彻和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形成党在工作中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6:26: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

20、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的源泉。答: 商品的二因素包括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它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这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表现在:两者是相互排斥,二者不可兼得。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

21、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它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这两者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的源泉是抽象劳动。27:27: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作用: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的客观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实现的。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

22、发展。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并在竞争中获胜,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生产者,按照高的社会价值出卖,就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生产条件差,技术水平低的生产者,若还按照社会价值出卖,则会亏本或破产。这样就调节了社会收入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配2828、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73-188173-188)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2 2、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过程包

23、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资料3 3、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生产4 4、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的源泉:剩余价值5 5、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是产业资本的三钟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6 6、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7、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24、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2929、雇佣工人的劳动包括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3030、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趋势。1、 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2、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完全服从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按照资本家个人的意愿来进行;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由资本家所占有,并按照他们的私利来交换和分配。313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

25、格。但它在表面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和价格,造成这种假象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首先是工资的形成表现为货币和劳动的等价交换;其次工资的支付方式是先劳动后支付,造成了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再次,工资的实际运动造成工资是劳动的报酬或价格.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在雇佣劳动制度下,采取了工资的形式,消灭了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一切痕迹,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323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社会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的实质或本质经济危机的实质或本质: 经济危机的实质或本质是旧的生产力产能过剩与供给过

26、剩, 有效需求饱和与不足。(本质 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声场的商品显得过剩, 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要摆脱经济危机,使经济复苏,需要适度增加有效需求;同时必须开发、创造新的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战胜经济危机。3333、如何辩证客观认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如何辩证客观认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建立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同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又反过来保护其经济基础。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提供

27、政治保障。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国家在不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安全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给予民众一定的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迁移等权利和自由。3434、国家垄断的特点与实质:、国家垄断的特点与实质:特点特点:1)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国家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 向工人阶级和整个社会征收的贡赋。 国家垄断利润不能由私人垄断集团独占,而是在国家与垄断组织之间瓜分。3)国家垄断资本经济实力雄厚,资本社会化达

28、到新的高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再生产的调节实质实质: 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维护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垄断的利润,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353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进步性进步性:1、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2、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局限性局限性: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 资本主义制度下财

29、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3、 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 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必然性:1、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4、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本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5、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生产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6、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7、当

30、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对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对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3636、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1)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这里的社会发展目标,而且,共产主义的实现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靠人民群众的实践。(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的暂时性, 社会主义社会取

31、代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经过长期发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 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3737、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发现、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发现:唯物史观和社会价值3838、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劳动的含义劳动的含义: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

32、的过程劳动的特点劳动的特点: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第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含义含义: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的形成过程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补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不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1.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答:该命题错误,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

33、力的东西。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他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而不是时间的新近。新出现的事物不符合历史必然性时就不是新事物2. 真理就是有用的答:此观点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而它是“有用”的,但“有用”的却不一定都是真理,“有用的就是真理”的观点是以主观需要为唯一评价标准,否定了真理的客观评价标准,因此,题中观点片面。3. 运用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其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实现的正确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现金文化建设,凡是能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文化都能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在当代中国,发挥先进文化的作用, 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先进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文化软实力,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