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全本行业研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70144297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195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经济学全本行业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土地经济学全本行业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土地经济学全本行业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土地经济学全本行业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95页
土地经济学全本行业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经济学全本行业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经济学全本行业研究(1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经济学1一类特制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经济学概述土地经济学概述一、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一、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1、土地经济学学科来源于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学科来源于经济学 其产生和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其产生和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1)人类社会实践中存在土地经济问题,要求人们去研究解决; (2)有了经济学,人们具有了应用经济学的知识能力去研究这些问题,并取得了建立一门独立学科的成果。 2、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2一类特制二、土地经济学定义 1、经经济济-在经济学中,经济(economy)是指在相互竞争的用途之间配置稀缺资源的一

2、种机制。2、经经济济学学-当代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一门学科。3、土土地地经经济济学学-研究与土地有关的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3一类特制三、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内容、领域(1)基础理论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土地、人地关系、土地问题系列基础概念;人口与人口持续发展理论;土地报酬规律、土地集约经营与规模经营原理;地租、地价理论与应用等。(2)土地利用部分)土地利用部分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战略;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工、区域规划和区位选择;各类土地的持续利用;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等。(3)土地制度部分)土地制度部分土地制度概论;土地产权理论与城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建设;土地

3、市场与土地市场制度;土地金融与土地金融制度;土地税收与地税制度等。4一类特制有时分为两个部分农村土地经济学农村土地经济学:注重土地和水的利用、土地规划和开发、土地分类、土地评价、土地市场、地租、土壤保护、税收及土地利用计划、区划等一系列问题。城市土地经济学城市土地经济学或叫不动产经济学,作为普通经济学或经营学的一个分支,注重住房、城市化、城市土地开发和再开发、工商业选址、城市不动产评估、金融、营销等一系列问题。5一类特制影响土地经济利用的三方面因素 自然物质和生物因素自然物质和生物因素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制度因素 6一类特制四、土地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依据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

4、水平,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资本主义社会,即古代社会第一阶段,前资本主义社会,即古代社会先是地广人稀,没有土地问题;继之人口大量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逐渐产生了地权关系、土地分配和土地利用问题,并引起人们对土地问题的研究。7一类特制第二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产生以后的时期第二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产生以后的时期18世纪,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对地租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地租理论。其后至20世纪初期,土地问题和土地经济问题的研究,则附属于一般经

5、济学。第第三三阶阶段段,20世世纪纪的的20年年代代前前后后,美美国国伊伊利利等等首首先先提提出出了了“土土地地经经济济学学”一一词词,并并相相继继发发表表了了土土地地经经济济学学大大纲纲(1922年年)、土土地地经经济济学学原原理理(1924年年)、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1940年)等专著。年)等专著。8一类特制土地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20世纪以来的中国土地经济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分为三个时期19001929年为第一个时期 19301949年9月为第二个时期 1949年10月至今为第三个时期。(其中第三个时期分为中国大陆部分和台湾部分。) 9一类特制五、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抽象与具体的方

6、法2、系统分析的方法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4、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5、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6、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方法10一类特制第二节 土地、人地关系、土地问题系列基础概念一、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一、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1、土地是指大气层以下一定高度,地壳一定深度,包括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劳动的自然、历史和经济综合体,是一切物质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理解上:空间、自然界、一种生产要素、消费品、理解上:空间、自然界、一种生产要素、消费品、位置、财产、资本位置、财产、资本 2、土地资源是指在生产上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3、

7、土地资产是指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的土地资源作为其财产的权利。11一类特制 资源:一切可为人类形成财富的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因素,即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自然界形成的可供人类生活与生存所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社会资源:一切能用于创造财富的社会因素或社会条件。它是来自人类社会的人的因素,是人类自身通过劳动提供的资源,包括社会、经济、技术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劳动力资源最重要。12一类特制土地:经过人类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自然资源(已开垦利用的土地),附加了人为的因素,一般应具双重性,但仍然

8、称为自然资源。 不动产:受控制的附着于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工资源的总和。 13一类特制就就生生产产关关系系方方面面而而言言,涉涉及及土土地地财财产产、土土地地资资产产、土地资本三方面的问题。土地资本三方面的问题。土土地地财财产产:是是土土地地的的经经济济形形态态之之一一,是是指指人人们们拥拥有产权的土地,或在产权上有所归属的土地。有产权的土地,或在产权上有所归属的土地。土土地地资资产产:土土地地财财产产中中可可折折算算为为货货币币并并可可用用于于抵抵偿债务的部分即土地资产偿债务的部分即土地资产土土地地资资本本:投投入入经经济济运运营营的的土土地地即即土土地地资资本本,而而土地价格即土地资本的货

9、币表现,即土地资本金。土地价格即土地资本的货币表现,即土地资本金。14一类特制4 4、土地的特性、土地的特性(1)自然特性 位置固定位置固定 要就地利用。面积有限面积有限 要求我们节约集约利用质量差异质量差异 因地制宜功能永久功能永久 合理利用与保护,达到持续利用。(2)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面积有限 供求不平衡土土地地的的可可垄垄断断性性 稀缺性 占有、所有、使用、受益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的的制制约约性性 位置固定性 就地利用、用途变更困难土地的可改良性土地的可改良性 投入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报酬递减的可能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投资量和结构要适度,过犹不及。15一类特制5 5、土地

10、功能、土地功能土土地地是是人人类类赖赖以以生生存存以以及及从从事事各各项项生生产产活活动动的的基基础和条件。土地具有两项基本功能:础和条件。土地具有两项基本功能:(1 1)承载功能)承载功能土土地地是是人人类类生生存存的的基基地地和和生生产产的的场场所所;也也是是地地球球陆陆地地上上的的一一切切生生物物和和非非生生物物存存在在与与繁繁衍衍的的基基地地,它它们们都都毫毫无无例例外外地地必必须须依依赖赖土土地地的的承承载载功功能能。没没有土地的承载就不会有整个世界。有土地的承载就不会有整个世界。(2 2)生产功能)生产功能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即使在没有人类劳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即使在没

11、有人类劳动投人的情况下土地也能不断地生产出大量的自动投人的情况下土地也能不断地生产出大量的自然产品。土地的这种生产力被称为自然生产力。然产品。土地的这种生产力被称为自然生产力。16一类特制二、人地关系的概念和实质内涵1 1、人人地地关关系系 是是指指人人类类利利用用土土地地的的过过程程中中所所产产生的人与土地的关系。生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其其实实质质就就是是人人类类通通过过自自身身的的劳劳动动与与自自然然进进行行物物质质交换的关系。交换的关系。人地关系可分为两种:人地关系可分为两种: 土地利用和生产过程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土地利用和生产过程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可成称为主要的直接的人地关系。人是主

12、体(为可成称为主要的直接的人地关系。人是主体(为土地利用和生产提供人力资源);土地是客体,土地利用和生产提供人力资源);土地是客体,为生产发展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为生产发展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在在人人类类利利用用土土地地的的过过程程中中,必必然然发发生生人人与与人人的的关系,称为衍生的间接的人地关系。关系,称为衍生的间接的人地关系。17一类特制2 2、人地关系的实质内涵、人地关系的实质内涵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来理解人地关系: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来理解人地关系:基基本本层层次次: :人人地地关关系系可可简简称称人人口口与与土土地地的的关关系系,是是人人口口数数量量与与土土地地面面积积的的

13、关关系系。如如人人均均土土地地、人人均耕地等等。均耕地等等。中中间间层层次次: :人人口口与与食食物物供供应应的的关关系系,即即目目前前经经济济学学家家和和地地学学家家研研究究的的土土地地资资源源的的人人口口承承载载力力、人口承载量等等。人口承载量等等。综综合合层层次次: :指指人人口口与与经经济济发发展展的的关关系系,即即人人口口、环境(土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土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8一类特制第三节、土地可持续发展一、一、 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一一)经经济济增增长长:一一定定时时期期内内人人均均国国民民生生产产总总值值实实际际水水平平的的提提高高,有有时时

14、也也指指每每个个人人收收入入或或实实际际消消费水平的增加。费水平的增加。好好处处:提提高高世世界界经经济济水水平平,很很多多国国家家经经济济及及综综合合国国力力得得到到加加强强。很很多多国国家家消消除除贫贫穷穷,大大大大提提高高人人们们的的收收入入和和消消费费水水平平,消消费费方方式式也也向向更更舒舒适适、更高层次发展。更高层次发展。社社会会问问题题:贫贫富富不不均均、失失业业、环环境境恶恶化化、犯犯罪罪率率上升、社会不稳定上升、社会不稳定19一类特制(二二)经经济济发发展展:指指使使一一系系列列社社会会目目标标实实现现的的发发展。展。1 1、个人或社会福利的改善、个人或社会福利的改善2 2、

15、 生活质量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改善3 3、 国家的独立意识的提高国家的独立意识的提高二二者者的的相相同同的的缺缺陷陷:忽忽视视了了资资源源与与环环境境对对经经济济发发展展的的作作用用导导致致经经济济增增长长过过程程中中资资源源的的耗耗竭竭和和环境的恶化环境的恶化1 1、 自然资源严重破坏、资源日趋枯竭自然资源严重破坏、资源日趋枯竭2 2、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20一类特制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20世纪70年代开始产生下面这一新理论(四个阶段)可可持持续续发发展展概概念念:指指既既满满足足当当代代人人的的需需要要,又又不不损损害害后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核核心心

16、:健健康康的的经经济济发发展展应应建建立立在在生生态态可可持持续续、社社会会公公正正、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目目标标:既既要要使使人人类类的的各各种种需需要要得得到到满满足足,个个人人得得到到充充分分发发展展,又又要要保保护护资资源源和和生生态态环环境境,不不对对后后代代人人的的生生存存和和发展构成威胁。发展构成威胁。21一类特制基本特征:基本特征:1 1、鼓励经济增长鼓励经济增长2 2、以以保保护护自自然然为为基基础础,与与资资源源和和环环境境的的承承载载 能力相协调能力相协调3 3 、以以改改善善和和提提高高生生活活质质量量为为目目的的,与与社

17、社会会进进步相适应步相适应 实现途径:实现途径:1 1、 将环境、资源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环境、资源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 2、 转变生产与消费方式转变生产与消费方式3 3、 调整产业及经济政策调整产业及经济政策4 4、 维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22一类特制三、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及应用 1 1、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土地的利用不能对后代、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土地的利用不能对后代的持续利用构成危害。即土地的利用既要满足当的持续利用构成危害。即土地的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影响人类今后的长远需要。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影响人类今后的长远需要。 包含两层含义:包含两层含义

18、:一是土地资源本身的高效持续利用;一是土地资源本身的高效持续利用;二二是是土土地地资资源源与与社社会会其其他他资资源源相相配配合合共共同同支支撑撑经经济、社会持久发展。济、社会持久发展。23一类特制2 2、土地可持续利用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土地可持续利用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1)在在资资源源数数量量配配置置上上与与资资源源的的总总量量稀稀缺缺性性高高度度一致。一致。(2)(2)在资源的质量组合上与资源性质相适应。在资源的质量组合上与资源性质相适应。(3)(3)在在资资源源的的时时间间安安排排上上与与资资源源的的时时序序性性完完全全相相当。当。(4)(4)土地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各地区差异土地

19、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各地区差异24一类特制3、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政策目标 目前,在中国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前,在中国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种平衡应包括以下内容:这种平衡应包括以下内容: (1) (1) 应以人口对食物的持续供需平衡为目标。应以人口对食物的持续供需平衡为目标。(2 2)应建立在区域平衡的基础上。)应建立在区域平衡的基础上。 (3) (3) 要有长远性。要有长远性。 (4) (4) 要考虑环境的适宜性。要考虑环境的适宜性。 (5) (5) 要追求质量的平衡。要追求质量的平衡。 25一类特制4 4、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重点 现阶段是改造中地产田土,其作用有:现阶段是改造中地产田土

20、,其作用有:(1)(1)直接提高粮食单产。直接提高粮食单产。 (2)(2)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 (3)(3)解决贫穷问题。解决贫穷问题。 (4)(4)从总体上缓解土地短缺压力,促进经从总体上缓解土地短缺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济发展。 26一类特制第二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我们来研究土地问题,尤其土地经济问题,首先就要研究土地的供给与需求,也就是说有多少土地供给我们使用,而人们又需要多少土地。供给供给:可利用商品或资源的数量。 涉及到已利用或可以利用的商品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需求需求:人们需要并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涉及到影响商品需求的各种因素,还涉及到人们满足相应需求的能力。27一类特制第

21、一节第一节 土地的供给土地的供给一、概念一、概念1 1、供供给给-是是指指卖卖者者或或生生产产者者在在某某一一特特定定的的时时间间内内某某一一市市场场上上在在每每一一价价格格下下对对一一种种商商品品愿愿意意而而且且能能够够提提供供的的数数量。量。2 2、土土地地供供给给-是是指指地地球球所所能能提提供供给给人人类类社社会会利利用用的的各各种种用用地地的的数数量量,包包括括已已利利用用的的和和未未利利用用的的后后备备储储量量的的总总和。和。 可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可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为什么区分?为什么区分?1 1、土土地地资资源源的的总总供供给给受受地地球球表表面面能能提提供供的的资资

22、源源总总量量的的限制。限制。2 2、单单个个经经营营者者、国国家家乃乃至至全全人人类类可可利利用用的的资资源源总总是是随随环境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环境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28一类特制二、土地的自然供给及其制约因素1、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物理供给、实质供给)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物理供给、实质供给) 指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指土地天生的可供人类利用的部分。强调土地以其自然固有的属性供给人类利用,以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即后备土地资源。其其特特征征是是:相相对对固固定定,不不受受任任何何人人为为因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供给无弹

23、性。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供给无弹性。有时可(有时可(1 1)针对一些特定资源)针对一些特定资源 (2(2)针对具体的地区单元来理解。)针对具体的地区单元来理解。29一类特制2 2、制约因素、制约因素(1 1)地球的表面积地球的表面积(2 2)适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适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 (3 3)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4 4)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5 5)可可供供利利用用的的生生产产资资源源(指指各各种种有有用用的的矿矿产动植物可供利用)产动植物可供利用)(6 6)一一定定的的交交通通条条件件(使使人人们们易易于于接接近近

24、,便便于联系和物质交换)于联系和物质交换) 3 3、自然供给的现状、自然供给的现状30一类特制三、土地的经济供给1、概念、概念是是指指在在土土地地自自然然供供给给的的基基础础上上,投投入入劳劳动动进进行行开开发发后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强调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途、利益与价格变化而形成的土地供给数量。自自然然供供给给自自然然存存量量经经济济供供给给(其中供给人们利用的部分,当人们有足够的兴趣使用它,对其用途产生需求,并赋予一定的价值或愿意承担包括开发成本在内的成本时,土地资源才具

25、有经济意义。)31一类特制特点:有弹性,是有效供给特点:有弹性,是有效供给其可变性表现为两种形态:其可变性表现为两种形态:(1 1)从从某某种种具具体体场场合合看看,土土地地价价格格可可以以不不变变,但但土土地地的的经经济济供供给给可可变变,土土地地投投资资商商可可在在同同一一价价格格水水平平下下选选定定土土地地供供给给量。量。(2 2)在在市市场场经经济济条条件件下下,土土地地作作为为商商品品受受一一般般价价格格因因素素决决定定,其其经经济济供供给给是是变变动的。动的。32一类特制2 2、经济供给的增加形式:、经济供给的增加形式:(1 1)直直接接增增加加(外外延延式式增增加加):总总量量的

26、的增增加加某某种种用用途途土土地地数数量量的的增加增加(2 2)间间接接增增加加(内内涵涵式式增增加加):一一定定面面积积上上产产出出的的增增长长(相相当当于于原原劳劳动动生生产产率率下下的的土土地地数数量量增增加加,实实质是生产率的提高)质是生产率的提高)33一类特制3 3、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1 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2 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术水平(3 3)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条件 (4 4)社会需求(派生需求)社会需求(派生需求) (5 5)价格)价格 (6 6)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计划 (7 7)土地供应者的行为

27、及制度)土地供应者的行为及制度34一类特制4 4、扩大经济供给的措施、扩大经济供给的措施(1 1)扩大土地利用面积)扩大土地利用面积增加经济供给的直接途径。加大对土地后备资源、废弃地的开发复垦力度;向海洋发展(生产能力是世界耕地的1000倍)(2 2)利利用用新新技技术术,提提高高集集约约经经营营水水平平 改变粗放经营,提高集约经营(劳动、资金、技术)、规模经营水平,使土地产出提高。(3 3)调调节节消消费费结结构构 达到地尽其用,最适宜利用(4 4)建建立立合合理理的的土土地地制制度度 珍惜、合理、有效利用土地,不要浪费。(5 5)保护土地资源)保护土地资源35一类特制第二节第二节 人口压力

28、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人口压力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一、人口发展趋势一、人口发展趋势据人口学家分析,世界人口发展大体是按照由缓慢增长到逐步加速增长又趋向减速增长这一轨迹进行的。1、世界人口发展趋势、世界人口发展趋势2、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发展趋势36一类特制二、人口压力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一) 人口理论1、西方人口经济理论马尔萨斯人口论适度人口论2、马克思主义人口论37一类特制(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1、 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人口数量增加对土地产品的消费增加导致了对土地资源利用和土地空间的压力。 二是人口结构、素质和分布对土地的压力。主要指人口密

29、度、人地比例和人口消费水平的上升导致对土地的压力。38一类特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增长对耕地资源的压力。人类消费的大部分热量和蛋白质95%来自土地,其中80%来自耕地,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0.18hm2,目前不到0.07hm2,人粮矛盾尖锐,迫使人们不断开垦和进行掠夺式的经营,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人口增长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人口增长对草地资源的压力。人口增长对水面和水资源的压力。人口增长对能源矿产和生态环境的压力。39一类特制2、土地资源生产力及人口承载量分析土地资源人口承载能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从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资生活水

30、准为依据,一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其数学函数式如下:其数学函数式如下:其土地承载力(其土地承载力(LPC)=fR(t),P(t),C(t)式中,式中,R(t)为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为农业自然资源条件 P(t)为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为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 C(t)为人口消费水平为人口消费水平 t为时间为时间40一类特制广义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广义的土地人口承载力既包括耕地与后备耕地,也包括非耕地(如园地、林地、草地、水面)等等,涉及的因素和范围很广泛。土土地地人人口口承承载载力力主主要要研研究究以以下下两两方方面面的的内容:内容:一是土地生产潜力;一是土地生产潜

31、力;二是人口需求生活水平。二是人口需求生活水平。41一类特制土地的生产潜力 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所能提供的农林牧渔各类产品的最大能力。其测算的方法很多,既可以用农业生态区域法,也可用趋势预测法 42一类特制区域生产潜力可表示为: Y=Y1+Y2+Y3+Yi式中:Y为土地生产潜力; Yi为单种作物生产潜力。区域土地人口承载量: P=Y/L式中:P为区域土地人口承载量; Y为土地生产潜力; L为人均生活水平。43一类特制区域人口承载比: SR=P*/P式中,SR为区域土地人口承载比; P*为预测人口; P为土地承载力。 若SR1,表示土地超载。44一类特制中科院研究组根据此公式计算结果,将全国

32、大致分为三类地区:一、富裕地区(SR1)12个省区京、津、沪、辽宁、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甘肃、青海等,总耕地面积占全国22%,人口占全国27%,人均粮食不足300kg或难以达到400kg,资源承载力住住宅宅用用地地 工工业业用地带来的纯收益用地带来的纯收益农农业业中中,特特殊殊经经济济作作物物 一一般般经经济济作作物物 大大田田作作物物(粮食粮食)用地收益用地收益在在土土地地规规划划许许可可的的条条件件下下,为为了了更更大大的的经经济济效效益益,可可以遵循上述原则来安排用地。以遵循上述原则来安排用地。 86一类特制3、比例原理、比例原理 事事物物的的结结构构在在数数量量上上的的反反映

33、映,即即是是比比例例.不不同的比例结构同的比例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在土地利用中,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因素:用途、土地、劳动力、资金、生产工具和经营管理者。只有把这些因素按合理的比例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优优秀秀的的经经营营管管理理者者一一定定要要和和优优良良的的土土地相结合地相结合。 总总成成本本一一样样时时,以以总总产产出出最最高高为为最最佳佳比例比例 87一类特制总总产产出出一一样样时时,以以总总成成本本最最低低为为最最佳佳比比例。例。 土土地地和和用用途途的的结结合合也也要要有有比比例例,合合理理的的利利用用结结构构可可以以产产生生

34、最最大大 的的经经济济效效益益。这这个比例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个比例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 耕耕地地使使用用化化肥肥的的数数量量和和种种类类,一一定定要要根根据据作作物物的的需需求求和和土土壤壤本本身身的的养养分分相相适适应应,即即目目前前提提倡倡的的配配方方施施肥肥或或平平衡衡施施肥肥,不不能能只只偏重一种元素。偏重一种元素。88一类特制4 4、限制因素报酬最高原理、限制因素报酬最高原理 在在土土地地利利用用中中,主主要要因因素素有有土土地地、资资金金、技技术术、劳劳动动力力等等,在在我我国国最最缺缺的的是是土土地地和和资资金金,但但在在东东部部和和西西部部又又有有所所不不同同。在在东

35、东部部地地区区,缺缺的的是是土土地地而而不不是是资资金金,土土地地是是限限制制因因素素,要要力力争争发发展展集集约约经经营营,使使有有限限的的土土地地发发挥挥更更大大的的作作用用;在在西西部部地地区区,资资金金技技术术是是限限制制因因素素,而而土土地地相相对对较较多多,要要尽尽量量把把有有限限的的资资金金和和技技术术全全都都用在土地上,使之达到最高报酬。用在土地上,使之达到最高报酬。89一类特制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的的目目标标是是取取得得经经济济效效益益、生生态态效效益益和和社社会会效效益益。其其中中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的的经经济济效效益益可可以以比

36、比较较容容易易得得到到,但但对对于于生生态态效效益益和和社社会会效效益益,目目前前还还没没有有很很成成熟熟的的方方法法来来计计算算,一一般般是是定定性性分分析析。故故我我们们重重点点讲讲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的的经济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90一类特制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1、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概念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指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 有效产品:是指该产品能为社会所需要。 在分析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时,投入产出率高,则土地利用的效益就好,反之,则低。 2、产出类指标 产品的实物量;总收入;净收入;利润。 3、投入类的指标有 土地面积;劳动

37、力;资金;成本。 用产出类指标与投入类指标比较,则可得到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指标。91一类特制4、对开发或基建性投入要分为静态和动态分析(1)静态分析法 、单位投资产品增长率。 一般用百元投资平均每年增加产量表示。 公式:每百元投资增加产量=(平均每年增加产量/投资总额)*100%、单位投资收入增长率。 一般用百元投资平均每年增长的总收入计算。 每百元投资增加总收入=(平均每年增加总收入/投资总额) * 100%、投资收益增长率。 一般用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与投资相比计算。 投资收益增长率=(平均每年增加纯收入或利润/投资总额)*100%92一类特制、投资回收期。它表示需要多少年,平均每年的纯收

38、入(或利润)总额等于投资总额,或者收回全部投资。 投资回收期=投资总额/平均每年的纯收益(或利润)综上,静态分析法适用于开发及基本建设投资费用不高、周期较短的情况。93一类特制(2)动态分析法(贴现现金流通方法) 开发性或基建性的投资不是一次性收回,这些资金要经过若干年的土地利用后才能收回。由于物价及银行利率不同,几年之后的货币与几年前的实效不能等同,为了具有可比性,需要引进贴现系数和复利系数两个指标来消除这种误差。 贴现系数=1/(1+r)n(r为利率,n为年期)贴现系数表示从现在起,第n年的一单位货币量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复利系数-即现在的单位货币量相当于几年的多少倍。 复利系数=(1+r)

39、n(r为利率,n为年期)94一类特制如:两年前投资开发房地产,投资为10万元,两年后才有收益,两年后收益为11万元,两年的银行利率为 r,来比较投资与收益。 10(1+r)21110111/(1+r)295一类特制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分区利用土地分区利用 土土地地分分区区利利用用:根根据据土土地地的的区区位位特特点点,对对土土地地在在空空间间上上进进行行科科学学布布局局并并合合理理利利用的过程。也称土地区位利用。用的过程。也称土地区位利用。 意义:意义:1、对土地利用者、对土地利用者 2、对消费者、对消费者96一类特制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区位利用原理土地区位利用原理区位及区位理论的概念区位及区位理

40、论的概念 区位:即客观物质分布的地区或地点。区位:即客观物质分布的地区或地点。区区位位理理论论:关关于于自自然然物物质质及及人人类类活活动动的的空空间间分分布布及及其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土土地地区区位位:土土地地所所处处位位置置、场场所所或或土土地地利利用用项项目目在在空空间上的定位或布局。间上的定位或布局。一、几种重要的区位理论一、几种重要的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屠能的屠能的孤立国孤立国2 2、工业区位、工业区位论论3、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4、市场区位理论市场区位理论 97一类特制1 1、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屠能的屠能

41、的孤立国孤立国中中心心内内容容:农农业业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类类型型和和农农业业土土地地经经营营集集约约化化程程度度,不不仅仅取取决决于于土土地地天天然然特特性性,更更重重要要的的是是依依赖赖当当时时的的经经济济状状况况和和生生产产力力水水平平,尤尤其其是是农农业业用用地地到到农农产产品品消消费费市市场场的的距距离离,屠屠能能从从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的的角角度度阐述了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经济分析方法。阐述了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经济分析方法。理论核心是农业生产者所处位置的级差地租。理论核心是农业生产者所处位置的级差地租。假设条件:假设条件:(1)在在一一个个大大面面积积区区域域内内,只只有有一一个个圆圆

42、形形范范围围的的“国家国家”,四周都是荒野。,四周都是荒野。(2)该该国国家家只只有有一一个个城城市市,且且位位于于中中心心,其其它它皆皆为农业用地。该城市是农产品的消费中心。为农业用地。该城市是农产品的消费中心。(3)该国家只有唯一的交通工具马车。)该国家只有唯一的交通工具马车。(4)该国家的土壤质量、气候条件是相同的。)该国家的土壤质量、气候条件是相同的。(5)运运输输费费用用与与农农产产品品的的重重量量和和生生产产地地到到消消费费市市场的距离成比例。场的距离成比例。98一类特制由于以上假设条件,就形成了屠能圈。由于以上假设条件,就形成了屠能圈。屠能圈的安排:屠能圈的安排:(1)离离城城市

43、市最最近近的的区区域域生生产产易易腐腐烂烂不不适适于于长长途途运运输或重量大、单位重量价值低的农产品。输或重量大、单位重量价值低的农产品。(2)远远离离城城市市的的区区域域发发展展一一些些单单位位重重量量价价值值较较大大的的农农产产品品,这这样样可可以以弥弥补补距距离离远远造造成成的的成成本本高高的的负负影响。影响。(3)靠靠近近城城市市的的区区域域趋趋于于发发展展集集约约农农业业;远远离离城城市的区域土地利用粗放。市的区域土地利用粗放。实质:纯收益最高实质:纯收益最高N=P(C+T)PC=N+TN纯纯收收益益 P农农产产品品市市场场价价格格C农业生产成本农业生产成本 T运费运费小结(小结(P

44、181)99一类特制图100一类特制101一类特制小结:小结:102一类特制二、工业区位论(韦伯)二、工业区位论(韦伯) 条条件件:以以现现代代交交通通运运输输方方式式为为前前提提,原原材材料料、和和消消费费中中心心一一定定 ,且且不不存存在在劳劳动动力力在在各各地地各各行行业业之间流动。之间流动。 其其核核心心是是:通通过过运运输输、劳劳动动力力及及集集聚聚因因素素相相互互关关系系的的分分析析与与计计算算,找找出出工工业业产产品品生生产产成成本本最最低低的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该该理理论论认认为为:影影响响区区位位的的因因素素有有区区域域因因素素和和聚聚

45、集集因因素素。前前者者指指运运输输成成本本和和劳劳动动力力成成本本两两项项因因素素,后后者者指指生生产产区区位位的的集集中中,包包括括人人口口密密度度、工工业业复复杂杂程度等。程度等。103一类特制(一)运费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一)运费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首首先先假假设设交交通通路路线线与与运运输输工工具具为为同同一一种种类类(铁铁路路、火火车车),所所需需费费用用的的多多少少由由运运载载量量与与运运输输距距离离两两个个基基本本因因素素所所决决定定。在在运运载载量量(原原材材料料重重量量)和和运运输输距距离离两两个个因因素素中中,原原材材料料的的性性质质对对工工业业区区位位选选择择具具有有

46、决决定定意义。意义。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分: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分:1、稀有原材料:指一定地点储存或开采的,、稀有原材料:指一定地点储存或开采的,又又分分为为;(1)、不不失失重重的的纯纯物物质质,即即原原料料经经制制造造后后,全部加入产品中。全部加入产品中。 (2)、失重物质)、失重物质2 2、常见性原材料指到处都有的原材料,如水、气、常见性原材料指到处都有的原材料,如水、气、土。土。 104一类特制根据上述描述,得到原材料系数(或物质指数)根据上述描述,得到原材料系数(或物质指数) 原原材材料料系系数数=稀稀有有性性原原材材料料总总重重/制制成成品品总总重重或或 物质指数物质指数=特殊的物质的总重

47、量特殊的物质的总重量/产品总重量产品总重量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来确定工业厂址: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来确定工业厂址: 第第一一,凡凡原原材材料料系系数数(物物质质指指数数)1的的制制造造业业,即即运运进进工工厂厂的的物物质质总总重重量量1的的工工业业,即即运运进进工工厂厂的的物物质质总总重重量量运运出出工工厂厂的的产产品品总总重重,为为节节省省运运费,工厂应放在原材料基地。费,工厂应放在原材料基地。 第第三三、凡凡原原材材料料系系数数=1=1的的工工业业,即即运运进进工工厂厂的的物物质质总总重重与与运运出出工工厂厂的的产产品品重重量量相相等等,工工厂厂可可在在原原材料产地与产品消费区之间任意选定。材

48、料产地与产品消费区之间任意选定。105一类特制(二)劳动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二)劳动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1、首先先来了解几个概念、首先先来了解几个概念(1) 劳动成本:是由工作效率和工资率构成。劳动成本:是由工作效率和工资率构成。 工资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报酬。工资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报酬。 工工作作效效率率:指指单单位位时时间间内内完完成成的的工工作作量。量。 在在不不同同的的区区域域,由由于于劳劳动动者者的的素素质质不不同同,工工资资率率和和工工作作效效率率是是不不同同的的,这这对对工工业业区区位位的的选选择择有有重重要要的影响。的影响。 由由此此,韦韦伯伯在在分分析析劳劳动

49、动成成本本与与区区位位关关系系时时,提提出出了了几几个个概概念念:劳劳动动成成本本指指数数、地地域域重重量量和和劳劳动动系数。系数。106一类特制劳劳动动成成本本指指数数:指指制制造造一一单单位位产产品品所所支支付付的的平均劳动工资。平均劳动工资。 地地域域重重量量:指指每每生生产产一一单单位位产产品品所所需需运运输输的重量。包括所需物资重量与产品重量之和。的重量。包括所需物资重量与产品重量之和。 劳劳动动系系数数:劳劳动动成成本本指指数数与与地地域域重重量量的的比比例。例。 劳动系数劳动系数=劳动成本指数劳动成本指数/地域重量地域重量 上式说明,在工业区位选址时,要综合上式说明,在工业区位选

50、址时,要综合考虑劳动成本指数和地域重量(运输费用),考虑劳动成本指数和地域重量(运输费用),对劳动系数大的工业,即劳动成本高而运输对劳动系数大的工业,即劳动成本高而运输成本低的,其厂址选择时一般应离开运输费成本低的,其厂址选择时一般应离开运输费用最低的点,使劳动成本减少的数量超过运用最低的点,使劳动成本减少的数量超过运输费用增大的数量,使产品成本降低输费用增大的数量,使产品成本降低 107一类特制108一类特制(三)集聚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三)集聚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集集聚聚因因素素;促促使使经经济济向向一一地地区区集集中中的的因因素素。包包括括纯纯集聚和偶然集聚集聚和偶然集聚纯集聚;由生

51、产技术决定的集聚(如:规模扩大)纯集聚;由生产技术决定的集聚(如:规模扩大)偶偶然然集集聚聚:由由社社会会因因素素(交交通通、矿矿产产资资源源分分布布及及其其它因素)引起的集聚它因素)引起的集聚 集聚形成的经济效益可使运输和劳动力定向的区集聚形成的经济效益可使运输和劳动力定向的区位产生偏离。位产生偏离。 如:一个工厂因集聚所节省的费用大于因离开运如:一个工厂因集聚所节省的费用大于因离开运费最小或劳动力费用最小的位置需追加的费用,则费最小或劳动力费用最小的位置需追加的费用,则其区位由集聚因素决定。其区位由集聚因素决定。 109一类特制小结小结 对对于于韦韦伯伯的的工工业业区区位位理理论论,可可剖

52、剖析析为为以以下三个组成部分:下三个组成部分: 首首先先,以以最最低低运运输输成成本本为为核核心心,确定工业的基础性布局;确定工业的基础性布局; 其其次次,通通过过劳劳动动力力成成本本对对于于工工业业的基础性区位加以校正;的基础性区位加以校正; 最最后后,从从规规模模经经济济的的角角度度对对于于工工业区位进行适度集聚与适度分散性的调整。业区位进行适度集聚与适度分散性的调整。110一类特制三、中心理论三、中心理论-城市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 1、中中心心地地:相相对对一一个个区区域域而而言言的的中中心心点点,不不是是泛泛指指的的城城市市或或居居民民点点。是是指指区区域域内内

53、向向周周围围地地域域的的居居民民点提供各种服务和货物的中心城市或居民点。点提供各种服务和货物的中心城市或居民点。 2、中心地职能:由中心地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中心地职能:由中心地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3、中心性:一个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影响程度。、中心性:一个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影响程度。 4、需需求求门门槛槛:指指某某一一个个中中心心地地维维持持中中心心地地职职能能、供应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供应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 5、商商品品销销售售范范围围:指指消消费费者者为为获获取取物物品品和和服服务务所所希希望望通通达达的的最最大大路路程程,实实际际上上是是指指销销售售范范

54、围围和和服服务务半径。半径。 克克里里斯斯塔塔勒勒从从产产品品和和服服务务的的需需求求、交交通通、 行行政政管管理理因因素素三三方方面面分分析析了了城城市市等等级级的的形形成成,从从而而形形成成了六边形的城市空间分布模型。了六边形的城市空间分布模型。111一类特制112一类特制理论的要点是:理论的要点是:城镇是区域的城镇是区域的“中心地中心地”。不同等级的中心地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不同等级的中心地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不不同同等等级级的的中中心心地地在在外外形形上上互互相相衔衔接接,而且在数量上和面积上具有密切关系。而且在数量上和面积上具有密切关系。 一一方方面面,不不同同等等级级的的中中心心地地在

55、在边边界界上上互互相相衔衔接接而而无无空空白白,从从而而一一般般而而言言必必然然以以六六角角形形为为基基础础;另另方方面面,在在一一个个区区域域内内,上上一一级级中中心心地地与与下下一一 级级中中心心地地的的数数量量比比例例具具有有固固定的系数定的系数K。113一类特制四、市场区位理论四、市场区位理论(德国德国)是对克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克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1、区分了富裕区和贫穷区、区分了富裕区和贫穷区2、指指出出各各中中心心地地之之间间存存在在重重叠叠、交交错错的的市市场区场区3、认为同等级的市场之间也存在着互补性、认为同等级的市场之间也存在着互补性114一类特制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区位

56、效益与区位配置土地区位效益与区位配置一、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一、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一)农业土地利用的区位选择(一)农业土地利用的区位选择 屠能圈理论的应用屠能圈理论的应用(二)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二)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过程见图见图城市各业用地的区位特点:城市各业用地的区位特点:1、商业用地、商业用地2、工业用地、工业用地3、居住用地、居住用地115一类特制116一类特制二、区位原则二、区位原则1、农业优先原则、农业优先原则2、比较利益原则、比较利益原则3、指向性原则、指向性原则4、地区专门化与多样化结合原则、地区专门化与多样化结合原则5、相对均衡原则、相对均衡原则6、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原则

57、、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原则7、个体区位与群体区位结合原则、个体区位与群体区位结合原则8、多因素综合效益原则、多因素综合效益原则9、市场区位与政府区位结合原则、市场区位与政府区位结合原则117一类特制三、土地资源的区位效益三、土地资源的区位效益(一)、土地区位效益的实质(一)、土地区位效益的实质 土地区位效益的实质是位置级差地租。土地区位效益的实质是位置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由于距离产品消费中心位置不同级差地租由于距离产品消费中心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大小不同的土地纯收益。(相对于同而产生的大小不同的土地纯收益。(相对于同一个消费市场,土地距市场的距离和空间位置一个消费市场,土地距市场的距离和空间位置不同

58、,不同位置的单位土地价值、利用方向和不同,不同位置的单位土地价值、利用方向和集约程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集约程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118一类特制(二)、区位效益理论的实践意义(二)、区位效益理论的实践意义区位效益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城市各项用区位效益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城市各项用地的空间结构,人口、工商业向大城市及其地的空间结构,人口、工商业向大城市及其中心集聚是一个自然过程,但人类可利用区中心集聚是一个自然过程,但人类可利用区位效益理论改变这种趋势。位效益理论改变这种趋势。 如:级差地价政策,可控制大城市及如:级差地价政策,可控制大城市及城市中心区的过度膨胀,促进土

59、地利用结构城市中心区的过度膨胀,促进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优化,提高土地利用率。119一类特制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土地分区利用农业土地分区利用一、中国中西部经济区农业用地配置一、中国中西部经济区农业用地配置(一)农业布局理论(一)农业布局理论 其核心是以区位地租作为分析手段来其核心是以区位地租作为分析手段来探讨农业生产合理布局问题。探讨农业生产合理布局问题。 区位地租:经营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得的区位地租:经营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得的收益收益120一类特制公式:公式:L=Y(m-c)Ytd总收益总收益 总运费总运费 L-区位地租区位地租 Y-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量m-产品市场价格产

60、品市场价格 c-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t-单位产品单位距离的运费单位产品单位距离的运费 d-作物产地与市场距离作物产地与市场距离 运用上式,可计算不同作物的合理区段,运用上式,可计算不同作物的合理区段,作成作物的地租曲线,如下图作成作物的地租曲线,如下图121一类特制122一类特制二、中国东部地区农业用地配置二、中国东部地区农业用地配置 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用地配置的迫切任务是合理建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用地配置的迫切任务是合理建立农业专业化生产体系。立农业专业化生产体系。(一)农业专业化理论(一)农业专业化理论 1、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形成的背景、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形成的背景 (1)生产

61、力的的迅猛发展。如:交通工具的)生产力的的迅猛发展。如:交通工具的现代化使农产品输送范围扩大,运费降低现代化使农产品输送范围扩大,运费降低 (2)城市地带的形成(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城市地带的形成(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 2、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的中心内容、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的中心内容123一类特制公式:公式:R=Y(p-c)R-单位土地面积上可能获得的纯收益单位土地面积上可能获得的纯收益 Y-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量 p-单位农产品在其产地的收购价格单位农产品在其产地的收购价格 c-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R大,那么就可以发展专业化生产。大,那么就可以发展专业化生产。3、按比较

62、利益原则划分农业专业化产区、按比较利益原则划分农业专业化产区(1) 微观,以微观,以R=Y(p-c)判定判定(2) 宏观,比较利益原则,从国家,从宏观,比较利益原则,从国家,从整体利益出发整体利益出发124一类特制(二)中国东部地区农业专业化发展对策(二)中国东部地区农业专业化发展对策 除依据除依据R=Y(p-c)判定外,充分考虑地判定外,充分考虑地区农业分工,构筑合理的的农业地区专业化区农业分工,构筑合理的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结构体系,结构体系, 首先打破地区封锁,从整体利益出发确首先打破地区封锁,从整体利益出发确定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方向定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方向 此外还要组织好农产品流通。此

63、外还要组织好农产品流通。125一类特制第四节第四节 城市土地分区利用城市土地分区利用一、土地在城市中的经济地位和作用一、土地在城市中的经济地位和作用二、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性二、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性 1、位置的特殊重要性、位置的特殊重要性 2、利用途径的多样性、利用途径的多样性 3、面积对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面积对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制作用 4、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更为显著、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更为显著 5、用途变更的困难性、用途变更的困难性126一类特制三、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三、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一)商业区一)商业区 1、中央商业区、中央商业区 2、城区商业区、城区商业区 3、街区

64、商业区、街区商业区二)工业区二)工业区 1、轻工业区、轻工业区 2、重工业区、重工业区三)居住区三)居住区127一类特制四、城市土地利用理论四、城市土地利用理论圈层说与级差地租圈层说与级差地租支付地租的能力支付地租的能力=(把企业配置在特定位置(把企业配置在特定位置可望获得的收益可望获得的收益把企业配置在边际位置可把企业配置在边际位置可望获得的收益)望获得的收益)/企业占用土地面积边际位置:企业占用土地面积边际位置: 不产生级差地租的位置由于不同的业主、不产生级差地租的位置由于不同的业主、居民户对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的地块,愿意居民户对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的地块,愿意或能够支付的地租能力很不一样,

65、从而被配或能够支付的地租能力很不一样,从而被配置在距离市中心不同的位置。置在距离市中心不同的位置。128一类特制129一类特制五种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设想:五种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设想:一)圈层布局设想一)圈层布局设想 城市内各区其他条件都相同,唯一影响城市内各区其他条件都相同,唯一影响功能分区布局的因素是区位地租,各种企业、功能分区布局的因素是区位地租,各种企业、居民户都会按其支付地租的能力大小成圈层居民户都会按其支付地租的能力大小成圈层状分布。状分布。二)三维布局设想二)三维布局设想 城市范围受地形、交通、水陆分布状况等城市范围受地形、交通、水陆分布状况等因素限制不可能扩张太大时,城市立体利用

66、因素限制不可能扩张太大时,城市立体利用出现,区位地租(交通方便程度,营业额等出现,区位地租(交通方便程度,营业额等引起的)随建筑物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引起的)随建筑物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出现三维布局。出现三维布局。130一类特制三)扇型布局设想三)扇型布局设想 考虑交通、河流、各功能区的不同程度考虑交通、河流、各功能区的不同程度的吸引和排斥关系时出现。的吸引和排斥关系时出现。四)多核心布局设想四)多核心布局设想 一种城市的自然发展结果一种城市的自然发展结果五)多中心布局设想五)多中心布局设想 城市规模过大时出现城市规模过大时出现131一类特制132一类特制133一类特制134一类特制五、中

67、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与对策五、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与对策 长期的行政无偿划拨造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长期的行政无偿划拨造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普遍浪费严重。不合理、利用效率低、普遍浪费严重。 一)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土地利用问题一)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土地利用问题 二)中小城市土地利用问题二)中小城市土地利用问题中国土地利用分区中国土地利用分区1、东南沿海区、东南沿海区2、环渤海区、环渤海区3、东北区、东北区4、中部五省区、中部五省区5、西南区、西南区6、黄土高原区、黄土高原区7、西北区、西北区 8、青藏高原区、青藏高原区135一类特制136一类特制第五章土地集约利用第五章土地集约利用第

68、一节第一节土地集约经营概述土地集约经营概述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土地集约经营: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相对较多的物化、土地集约经营: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相对较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经营方式,劳动和活劳动的经营方式,土地粗放经营:土地粗放经营:相对于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量来说,使用大相对于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量来说,使用大面积土地的土地经营方式面积土地的土地经营方式。2、集约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数、集约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数量。量。初初级级集集约约度度指指在在土土地地产产品品如如作作物物、矿矿物物、办办公公楼楼或或住住宅宅空空间间和其它土地的

69、生产经营中,直接应用于土地的资本或劳动数量。和其它土地的生产经营中,直接应用于土地的资本或劳动数量。次次级级集集约约度度指指在在特特定定地地点点上上对对土土地地产产品品加加工工中中的的资资本本和和劳劳动动的数量。的数量。137一类特制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德国农业经济学家T布林克曼布林克曼(TheodorBrinkman)给出了土地经营集约度给出了土地经营集约度的公式:的公式: I=(A+K+Z)F其中:其中:I土地经营集约度,土地经营集约度, A工资,工资, K资本,资本, Z经营资本利息,经营资本利息, F-土地面积。土地面积。138一类特制3、土地经济容力:在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土地经济

70、容力:在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配合达到最佳状态时,所能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配合达到最佳状态时,所能容纳的其他要素的数量容纳的其他要素的数量(可用实物或货币量表示可用实物或货币量表示)。 它与土地经营集约度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并不考虑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配合的状态,而前者则反之。由此可见,在考察土地经营集约度时,对于土地经济容力的考察是极其重要的。4、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经营集约度问题所涉及的最根本的理论问题土地经营集约度问题所涉及的最根本的理论问题是土地收益变动规律问题,即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是土地收益变动规律问题,即在单位面积土地上不断地追加投资,会引起土地收益如

71、何变动的问不断地追加投资,会引起土地收益如何变动的问题。题。139一类特制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1)、)、“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提出思想的提出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后期代表人物杜尔阁,对于这世纪法国重农学派后期代表人物杜尔阁,对于这一变化首次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一变化首次进行了系统的描述1815年英国学者年英国学者E威斯特威斯特(EWest)则在总结前则在总结前人描述的基础上首次正式提出人描述的基础上首次正式提出“土地收益递减律土地收益递减律”。他还对报酬递减律规定了一个明确的内涵:他还对报酬递减律规定了一个明确的内涵: “在在耕作改进的过程中,原生产物数量的

72、增加将耗费日耕作改进的过程中,原生产物数量的增加将耗费日益增大的费用,或者换句话说,土地纯产品和它的益增大的费用,或者换句话说,土地纯产品和它的总产品的比例是持续递减的。总产品的比例是持续递减的。”(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演变思想的演变 据研究,最早系统提出据研究,最早系统提出“土地肥力递减规律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的是马尔萨斯。他曾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一规是马尔萨斯。他曾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一规律,其中最典型的观点是律,其中最典型的观点是“按耕作进展的比例而增按耕作进展的比例而增加的年产量,和以前的平均增加额比较起来,必然加的年产量,和以前的平均增加额比较

73、起来,必然是逐渐地并不变地减少下去的是逐渐地并不变地减少下去的”140一类特制(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丰富和思想的丰富和完善。完善。 A、西尼尔、西尼尔(N。WSenior)在在1836年给这个规年给这个规律的内涵添加了律的内涵添加了“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这一重要这一重要条件。条件。 B、引入了、引入了“若干生产要素投人量保持不变若干生产要素投人量保持不变”作作为报酬递减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为报酬递减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 C、研究报酬的领域,从农业生产部门回到了农、研究报酬的领域,从农业生产部门回到了农业生产单位业生产单位 D、把报酬作为

74、不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把报酬作为不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如单位面如单位面积产量积产量),演变成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演变成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E、把、把“报酬递减规律报酬递减规律”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般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般生产领域。生产领域。(4)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肥力和土地报酬变)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肥力和土地报酬变化规律的观点化规律的观点141一类特制(5)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启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启示。 a、土地报酬、土地报酬”和和“土地肥力土地肥力”不是同一不是同一概念概念 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命题并没有准确命题并没有准确表达该规律的本质。表达该规律的本质。 c、土地

75、报酬递减规律、土地报酬递减规律”适用时间范围。适用时间范围。 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应属于与生产关应属于与生产关系无关的生产力范畴系无关的生产力范畴 e、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了,并不能说土、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了,并不能说土地肥力也就提高了地肥力也就提高了142一类特制(6)、土地报酬的实质及其形态)、土地报酬的实质及其形态 报酬:对一定面积土地投入中某项变动要报酬:对一定面积土地投入中某项变动要素的生产率素的生产率三种形态的报酬用公式表示为:三种形态的报酬用公式表示为: 实物形态:报酬实物形态:报酬 =产出的实物量产出的实物量/某单项变动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实物量生产要素的实物

76、量价值形态:报酬价值形态:报酬 =产出物的价值产出物的价值(或产值或产值)/某单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值量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值量价格形态:报酬价格形态:报酬 =产出物的价格产出物的价格(或货币额或货币额)/某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格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格(或货币额或货币额)143一类特制(7)报酬递减规律的限制条件)报酬递减规律的限制条件a、技术保持不变或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技术保持不变或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b、若干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若干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144一类特制第二节 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农业生产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农业生产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 y=f(X1,X2,X

77、3,Xn)=f(Xi)(I=1,2,n)式中:式中:y为产量;为产量;f为函数关系;为函数关系;Xi为投入的各种生产为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要素数量。 为了研究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量,人们常把其为了研究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量,人们常把其他生产要素固定在某一水平上,而只研究其中一种他生产要素固定在某一水平上,而只研究其中一种生产要素与总产量的关系。这时,这种关系的函数生产要素与总产量的关系。这时,这种关系的函数表达式为:表达式为: y=(X式中:y为总产量; 为新的函数关系;X为某一生产要素的投人量。 这个函数表明:当某一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这个函数表明:当某一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为为X时,所生产

78、出的产量为时,所生产出的产量为Y。145一类特制通过这一函数式,还可以求出生产要素的平均产量通过这一函数式,还可以求出生产要素的平均产量(APP)和边际产量和边际产量(MPP)以及生产弹性以及生产弹性(EPP)。 平均产量平均产量(APP)=YX,它表示平均每单位生产,它表示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边际产量边际产量(MPP)=y X, X表示变动生产表示变动生产要素的增加量要素的增加量,y表示在相应情况下总产量的增加表示在相应情况下总产量的增加量,二者之比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量,二者之比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总产量。的总产量。 其

79、中:其中: X二二Xi+1Xi, Y=Yi+1Yi,i=1,2,n1。研究报酬变化规律,主要是研究边际产量。研究报酬变化规律,主要是研究边际产量。 生产弹性生产弹性(EPP)=MPP/APP它表示报酬的变化强弱及变化方向。它表示报酬的变化强弱及变化方向。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变化用图形表示,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变化用图形表示,见图见图146一类特制147一类特制图所表示的内容如下:图所表示的内容如下: (1)当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X在从零增加到在从零增加到A点这段区域内,点这段区域内,边际产量递增,直至达到最高点边际产量递增,直至达到最高点I;总产量也递增,;总产量也递增,直至达

80、到该曲线拐点直至达到该曲线拐点F;并且这两条曲线都是上凹的;并且这两条曲线都是上凹的;平均产量虽也平缓增加,但未达到最高点。平均产量虽也平缓增加,但未达到最高点。 由于在这段区域中,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均由于在这段区域中,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均没达到最高点,因此对任何一项投资生产活动,其没达到最高点,因此对任何一项投资生产活动,其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不应停止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不应停止在“0MPP。当投入量增至当投入量增至C点时,边际产量减至零点时,边际产量减至零;总产量达到最总产量达到最高点。高点。 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只考虑实物形态的报酬,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只考虑实物形态的报酬,那么那么C点就是最

81、佳投资点,因为这时的总产量最高。点就是最佳投资点,因为这时的总产量最高。 如果要考虑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产出物的价格如果要考虑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产出物的价格(即要即要最佳经济效益最佳经济效益)时的最佳投资点,则可按下述方法求得:时的最佳投资点,则可按下述方法求得:1)当该生产函数是点函数时,用厶夕地工:h户y可找到最佳投入量。式中尸I代表生产要素的单价,尸y代表产出物的单价。 2)当该生产函数是连续性函数时,用dydJ:户I尸y可求得最佳投入量。 通过上述方法求得的X值肯定在(AXC)范围内。149一类特制(4)超过超过C点以后,再追加投资,边际产量点以后,再追加投资,边际产量可能为零,也可能为负数

82、;总产量的绝对可能为零,也可能为负数;总产量的绝对数可能不变,也可能减少,但二者都不可数可能不变,也可能减少,但二者都不可能再增加。能再增加。 所以,无论是从实物量角度,还所以,无论是从实物量角度,还是从价值量是从价值量(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角度考虑,投入量角度考虑,投入量都不应超过都不应超过C点。点。150一类特制第三节 土地集约利用途径一、正确地认识土地投入一、正确地认识土地投入1、我们要想获得土地利用的高效益,就要有大量的、我们要想获得土地利用的高效益,就要有大量的投入。在投入达到最佳点之前,这些投入会引起递投入。在投入达到最佳点之前,这些投入会引起递增的报酬增的报酬 2、如果某项固定资产

83、投入已达到最佳点,就不应、如果某项固定资产投入已达到最佳点,就不应再增加这种投人再增加这种投人3、现实经济活动中要把所有投入作为变动生产要素、现实经济活动中要把所有投入作为变动生产要素求得其最适量求得其最适量二、农业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二、农业土地利用的集约度1、集约方式(资金集约、劳动集约、技术集约)、集约方式(资金集约、劳动集约、技术集约)劳劳动动集集约约按按照照价价值值转转移移的的不不同同方方式式又又分分为为两两种种形形态态(1 1)、积累形态的劳动集约)、积累形态的劳动集约(2 2)、消费性生产形态的劳动集约)、消费性生产形态的劳动集约 151一类特制积累形态的劳动集约积累形态的劳动集约

84、如: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土地生产条件,这是农业内部的一种劳动积累。这种劳动集约所创造的价值,要经过长时期多次转移到农产品的价值中去消费性生产形态的劳动集约消费性生产形态的劳动集约 它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如,合理密植,精细管理,大量施肥,增加复种指数,这些都是增加劳动投入的增产措施。这种劳动集约所创造的价值主要是转移到当年新产品中去152一类特制资金集约是指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在单资金集约是指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来提高位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来提高单产的一种经营方式。单产的一种经营方式。 高度的资金集约必然表现为在农业生产当

85、高度的资金集约必然表现为在农业生产当中广泛采用机械、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生中广泛采用机械、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生产资料。一般来说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农业产资料。一般来说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农业集约经营主要是劳动集约,而经济发达国家大集约经营主要是劳动集约,而经济发达国家大多是资金集约,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这些多是资金集约,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这些国家,土地面积较多,工业比较发达,资金比国家,土地面积较多,工业比较发达,资金比较充足,他们的农业主要是采取资金集约的类较充足,他们的农业主要是采取资金集约的类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集约为主的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集约为主的农业

86、将逐步向资金集约的方向发展。农业将逐步向资金集约的方向发展。153一类特制2、确定合理的农业土地利用集约度:、确定合理的农业土地利用集约度:(1)、看当时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农业技术发)、看当时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和投入的能力;展水平和投入的能力;(2)、看土地本身的肥力,包括土壤化学结构、有机)、看土地本身的肥力,包括土壤化学结构、有机质含量、土地位置、交通条件等质含量、土地位置、交通条件等 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 粗放边际:集约度的最低限度粗放边际:集约度的最低限度前者是指一定面积土地上投入的最高限度;后者则是前者是指一定面积土地上投入

87、的最高限度;后者则是指一定投入所能覆盖的面积。指一定投入所能覆盖的面积。3、确定集约经营的适合度、确定集约经营的适合度(1)、经营的目标是获取最大利润,就以)、经营的目标是获取最大利润,就以 “边际收边际收入入=其价格反比其价格反比”来确定最佳投入点;来确定最佳投入点;(2)、如果经营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物质产品,并且)、如果经营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物质产品,并且又有充足的、廉价的投入,则应以又有充足的、廉价的投入,则应以“边际报酬等于零边际报酬等于零”这一点为投入的这一点为投入的最佳点。最佳点。 从中国情况看,总体上,可以从中国情况看,总体上,可以“边际报酬等边际报酬等于零于零”的投入点为最佳点

88、。的投入点为最佳点。154一类特制4、影响农业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因素有、影响农业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因素有土地位置、自然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经营者状况土地位置、自然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经营者状况5、农业集约经营的障碍、农业集约经营的障碍 (1)、土地使用权过于分散)、土地使用权过于分散。自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实现了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经过近20年的实践,这种承包经营的农村经济组织己显示出巨大的不合理性,主要的就是土地使用权过于分散。土地使用权过于分散的不良后果是; A:不利于农业机械操作,:不利于农业机械操作,摆脱不了传统手

89、工劳动的限制,这与农业集约经营所要求的机械操作之间形成一对矛盾。B:不利于农田基本建设。:不利于农田基本建设。农业集约经营要求保持土地肥力,克服自然条件的不足这就需要不断地整治土地,包括平整梯田,开修沟渠,植树造林等工作。由于土地使用权的分散,难以把农户组织起来从事这些工作。 C:不便于土地经营的统一规划。:不便于土地经营的统一规划。农业集约经营要求在小范围内统一规划土地经营方向155一类特制(2)、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社会化服务水平低。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拥有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额低,经济实力弱,大多在传统技术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产品主要满足自身生产和消费的需要。(3)农村劳动力数量多素质低。

90、)农村劳动力数量多素质低。农业集约经营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一致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转移农村现有剩余劳动力,大多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无组织状态中进行。打工是主要的转移方式,能够出去找到合适工作的都是一些体力强壮、思想解放的青年人。相对来讲继续从事农业耕作的,有的年老力迈,有的体弱多病都是些身心素质较差的入。这部分人己基本习惯于传统农业的粗放经营,没有进行集约经营的强大动力,也缺乏集约经营的实际能力。 (4)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农业集约经营最为关键的就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实行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转化克服人的生产能力的自然限制,从而取得较高的

91、劳动经济效益156一类特制6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战略选择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战略选择以以科科技技进进步步为为前前提提的的适适量量的的劳劳动动集集约约和和适适度度的的资资金金集集约二者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因为:约二者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因为: 第第一一,我我国国人人多多地地少少,今今后后保保持持一一定定的的劳劳动动集集约约仍仍然然是是必必要要的的和和必必须须的的。但但绝绝不不能能单单一一的的劳劳动动集集约约。所以只能是适量的劳动集约。所以只能是适量的劳动集约。 第第二二,农农业业集集约约化化的的趋趋势势就就是是在在一一定定土土地地面面积积上上投投入入的的生生产产资资料料越越来来越越多多,要要实实现现农农

92、业业现现代代化化就就必必须须逐逐步步增增加加农农业业的的物物质质技技术术装装备备,但但是是,我我们们又又不不能能走走美美国国那那种种高高度度资资金金集集约约的的道道路路,因因为为我我们们国国家家的的资资金金有限,劳动力又有剩余,所以只能是适度的资金集约。有限,劳动力又有剩余,所以只能是适度的资金集约。 第第三三,集集约约经经营营的的实实质质是是科科技技不不断断进进步步和和不不断断应应用用,在在集集约约经经营营中中要要以以科科技技进进步步为为条条件件,不不论论劳劳动动集集约,还是资金集约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约,还是资金集约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157一类特制7、农业集约经营的措施、农业集约经营的措

93、施第第一一,大大规规模模进进行行农农田田基基本本建建设设,兴修水利,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有计划地开垦荒地,不断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后劲。 第第二二,在在农农业业中中广广泛泛应应用用现现代代科科学学技技术术,加强农业技术的改造和推广,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水平。 第第三三,广广泛泛采采用用各各种种先先进进的的物物质质技技术术装装备备,提提高高农农业机械化水平。业机械化水平。第四,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改进生产结构;第四,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改进生产结构;第五,因地制宜,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第五,因地制宜,扩大复种面积

94、,提高复种指数。第六,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第六,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第第七七,加加强强土土地地的的承承包包管管理理,实实行行土土地地有有偿偿使使用用,促促进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土地的合理流转158一类特制 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研究城市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的合理程度主要是研究城市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的合理程度. .由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业建设于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业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农地的情况较为严重,同时城市存量用地扩张占用农地的情况较为严重,同时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又存在粗放利用的现象,所以为保护土地土地资源又存在粗放利用的现象,所以为保护土地资源充分

95、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可以说是土地工作者当前迫切的任务之一研究,可以说是土地工作者当前迫切的任务之一 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避免土地的空闲所造成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避免土地的空闲所造成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效益损失;面效益损失;慎重确定一切用地项目,避免项目不当,造成土慎重确定一切用地项目,避免项目不当,造成土地与土地附属物投资的双重性、长期性浪费;地与土地附属物投资的双重性、长期性浪费;合理确定一切建筑物、用地项目的占地标准,避合理确定一切建筑物、用地项目的占地标准,避免盲目贪大求宽,造成土地与投资的双重性、隐蔽免盲目贪大求

96、宽,造成土地与投资的双重性、隐蔽性、持久性的浪费;性、持久性的浪费;强化土地立体利用强化土地立体利用向空中、地下扩展土地实向空中、地下扩展土地实际利用范围。际利用范围。159一类特制2、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度指标:、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度指标: 城市人均占地面积城市人均占地面积 城市土地建筑物容积率。城市土地建筑物容积率。 按照城市的不同规模,将人均用地指标划分为四级,其中最低者为特大城市,人均用地指标为60.175.0m2,最高者为小城市,其指标为105.1120.0m2。1995年,全国小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已经达到了142.67m2,在人均建设用地超过120m2的城市中,77为小城市,占全部小城

97、市的66。1999年全国城市土地总平均容积率为0.341,其中,上海、北京已分别达到0.578,0.561;全国城市高者0.4左右,低者0.2以上。2000年,全国平均为0.342,上海、北京分别达到0.621,0.562,其他大城市则一般在为0.450.55左右(如武汉0.549,深圳0.546,济南0.538,青岛0.534,郑州0.474,厦门0.450,石家庄0.438;大连0.420);哈尔滨超过上海达到0.623居全国之冠。160一类特制3、城市土地的立体利用的意义:、城市土地的立体利用的意义:可发挥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可发挥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向空中要土地,向

98、地下扩土地,大大节约土地,缓解土地供求矛盾;改变城市建设的改变城市建设的“平摊平摊”状况,提高城市的状况,提高城市的集聚度,便于人们的活动,取得集聚经济;集聚度,便于人们的活动,取得集聚经济;使建筑物向空间发展,增加道路面积,改善使建筑物向空间发展,增加道路面积,改善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变城市面貌,美交通状况;扩大绿地面积,改变城市面貌,美化城市景观;化城市景观;有助于解决城市土地供不应求的危机,完善有助于解决城市土地供不应求的危机,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展。161一类特制第六章第六章土地规模利用土地规模利用第一节第一节

99、土地规模利用原理土地规模利用原理 一、土地利用规模及其表现一、土地利用规模及其表现 土地利用规模:是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土地利用规模:是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指标。 土地利用规模在农业中通常是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土地利用规模在农业中通常是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标志这是因为:标志这是因为: 首先:农业生产要表现为一种土地规模,即在具有首先:农业生产要表现为一种土地规模,即在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地空间上进行。一定肥力的土地空间上进行。 其次,土地规模是其他生产要素规模的基础,即只其次,

100、土地规模是其他生产要素规模的基础,即只有在一定的土地规模上,才能决定劳动力和资金的投人有在一定的土地规模上,才能决定劳动力和资金的投人规模,其投入规模的大小最终取决于土地规模的受容力。规模,其投入规模的大小最终取决于土地规模的受容力。 162一类特制二、土地规模报酬的变动类型纯纯粹粹规规模模:在在生生产产经经济济学学中中,所所有有的的生生产产要要素素以以相相同同的比例,同时增加或减少的比例,同时增加或减少 由由纯纯粹粹规规模模变变动动而而引引起起的的企企业业经经济济收收益益的的变变化化,称称为为规规模模报报酬酬。(在在现现实实中中“纯纯粹粹规规模模”变变动动是是很很少少见见的。)的。)土土地地

101、规规模模的的扩扩大大与与规规模模报报酬酬之之间间的的相相互互变变化化关关系系。一一般地说,存在三种情况:般地说,存在三种情况:(1)当当土土地地规规模模扩扩大大的的幅幅度度小小于于规规模模报报酬酬的的增增长长幅幅度度时时,称为递增土地规模报酬。称为递增土地规模报酬。(2)当当土土地地规规模模扩扩大大幅幅度度等等于于规规模模报报酬酬的的增增长长幅幅度度时时,称为固定土地规模报酬。称为固定土地规模报酬。(3)当当土土地地规规模模扩扩大大的的幅幅度度大大于于规规模模报报酬酬的的增增长长幅幅度度时时称为递减土地规模报酬。称为递减土地规模报酬。163一类特制三、规模经济三、规模经济 规规模模经经济济是指

102、: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后,产量的增加幅度便会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幅度,甚至产量会绝对地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该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也是技术水平不变。首先。该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也是技术水平不变。其次,该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不改变原有的技术系数其次,该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不改变原有的技术系数第三,规模经济规律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有区别的第三,规模经济规律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有区别的 164一类特制四、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四、土地规模

103、经济的来源 , 规规模模经经济济来来源源于于企企业业内内部部与与外外部部两两个个方方面面,分分别别称称为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一一)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不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不经济 内内部部规规模模经经济济,是是指指企企业业经经营营实实体体规规模模扩扩大大而而在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效益。企业内部产生的效益。在生产阶段在生产阶段:规模经济是因为生产设备的不可分性。:规模经济是因为生产设备的不可分性。首首先先,是是单单个个生生产产设设备备的的不不可可分分性性,使使得得大大规规模模生生产产能够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能够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104、。其次,是各生产要素间相互联系的不可分性。包括:其次,是各生产要素间相互联系的不可分性。包括:(1)大大规规模模生生产产有有利利于于进进行行分分工工协协作作,从从而而提提高高劳劳动动效效率;率;(2)大大规规模模生生产产可可以以减减少少管管理理人人员员的的比比例例,从从而而降降低低管管理理成成本本;(3)大大规规模模生生产产为为充充分分利利用用产产品品生生产产的的互互补补性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等创造条件,从而提高效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等创造条件,从而提高效益。165一类特制在在购购销销阶阶段段,规规模模经经济济是是因因为为企企业业规规模模的的扩扩大大可可以以降降低平均交易成本。低平均交易成本。

105、 首首先先,大大规规模模企企业业在在与与对对手手进进行行谈谈判判时时,可以凭借规模的优势获得相对有利的购销价格;可以凭借规模的优势获得相对有利的购销价格; 其其次次,大大规规模模企企业业,可可以以在在市市场场信信息息收收集集、监督合同执行等方面,节约平均交易费用;监督合同执行等方面,节约平均交易费用; 再再次次,大大规规模模企企业业由由于于大大量量运运输输,也也可可节节约约平均运费平均运费内内部部规规模模不不经经济济:是是指指一一个个生生产产经经营营单单位位在在规规模模扩扩大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下降。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下降。 例如,因规模过大而使得管理不便,管理效率降低;规模扩大造

106、成的内部通讯费用的增加;规模扩大后需要设立专门的购销机构引起的购销成本的增加等。166一类特制(二)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不经济 外外部部规规模模经经济济:是是指指整整个个行行业业的的规规模模扩扩大大和和产产量量增增加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利益。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利益。 例如,整个行业的发展,可以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修理、服务、运输、人才供给、科技情报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从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减少成本支出。外外部部规规模模不不经经济济;是是指指整整个个行行业业或或者者整整个个区区域域的的规规模模扩扩大大和和产产量量增增加加而而使使得得个个别别生生产产经经营营单单位

107、位成成本本增增加加、收益减少。收益减少。例如,整个行业的发展可能使得招工困难;动力不足、交通运输紧张、地价上涨、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从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减少了收益。167一类特制二二、内内在在经经济济、外外在在经经济济与与内内在在不不经经济济、外外在在不经济不经济 内内在在经经济济:是是指指一一个个厂厂商商在在生生产产规规模模扩扩大大时时由由自自身身内内部部所所引引起起的的产产量量与与收收益益的的增增加加,引引起起内在经济的主要原因有:内在经济的主要原因有:(1)(1)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2)(2)实行了专业化生产。实行了专业化生产。(3)(3)管理效率

108、的提高。管理效率的提高。(4)(4)使副产品能得以综合利用。使副产品能得以综合利用。(5)(5)在在生生产产要要素素的的购购买买和和产产品品的的销售方面会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销售方面会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168一类特制内内在在不不经经济济:大规模生产给企业所带来的这些好处在经济学上又称为“大大规规模模生生产产的的经经济济”。但是,这并不是说生产规模越大越好。当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其产量或收益减少时,就称为内在不经济内在不经济。造成内在不经济的原因原因主要有: (1)管理效率的降低。 (2)各种费用大幅度增加。 生产规模也不能越大越好。 外外在在经经济济是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和产

109、量增加后,给个别企业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 外外在在不不经经济济是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后,给个别企业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减少。169一类特制170一类特制第六章第六章土地规模利用土地规模利用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规模利用原理土地规模利用原理 一、土地利用规模及其表现一、土地利用规模及其表现 土地利用规模:是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土地利用规模:是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面积的大小,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指标。 土地利用规模在农业中通常是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土地利用规模在农业中通常是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标

110、志。这是因为:标志。这是因为: 1 1、农业生产要表现为一种土地规模,即在具有一定、农业生产要表现为一种土地规模,即在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地空间上进行。肥力的土地空间上进行。 2 2、土地规模是其他生产要素规模的基础,、土地规模是其他生产要素规模的基础,即只有在即只有在一定的土地规模上,才能决定劳动力和资金的投人规模,一定的土地规模上,才能决定劳动力和资金的投人规模,其投入规模的大小最终取决于土地规模的受容力。其投入规模的大小最终取决于土地规模的受容力。 171一类特制二、土地规模报酬的变动类型纯纯粹粹规规模模:在在生生产产经经济济学学中中,所所有有的的生生产产要要素素以以相相同同的比例,同时增加

111、或减少的比例,同时增加或减少规规模模报报酬酬:由由纯纯粹粹规规模模变变动动而而引引起起的的企企业业经经济济收收益益的的变化。(在现实中变化。(在现实中“纯粹规模纯粹规模”变动是很少见的。)变动是很少见的。)土土地地规规模模的的扩扩大大与与规规模模报报酬酬之之间间的的相相互互变变化化关关系系。一一般地说,存在三种情况:般地说,存在三种情况:(1)当当土土地地规规模模扩扩大大的的幅幅度度小小于于规规模模报报酬酬的的增增长长幅幅度度时时,称为递增土地规模报酬。称为递增土地规模报酬。(2)当当土土地地规规模模扩扩大大幅幅度度等等于于规规模模报报酬酬的的增增长长幅幅度度时时,称为固定土地规模报酬。称为固

112、定土地规模报酬。(3)当当土土地地规规模模扩扩大大的的幅幅度度大大于于规规模模报报酬酬的的增增长长幅幅度度时时称为递减土地规模报酬。称为递减土地规模报酬。172一类特制三、规模经济三、规模经济 规规模模经经济济是是指指:由由于于产产出出水水平平的的扩扩大大而而引引起起的的在在长长期期内内平平均均成成本本的的降降低低。又又称称长长期期收益递增。收益递增。 在在技技术术水水平平不不变变的的情情况况下下,当当两两种种生生产产要要素素按按同同样样的的比比例例增增加加,即即生生产产规规模模扩扩大大时时,最最初初这这种种生生产产规规模模的的扩扩大大会会使使产产量量的的增增加加幅幅度度大大于于生生产产规规模

113、模扩扩大大的的幅幅度度,产产生生规规模模经济经济; 但但当当规规模模的的扩扩大大超超过过一一定定限限度度后后,产产量量的的增增加加幅幅度度便便会会小小于于生生产产规规模模的的扩扩大大幅幅度度,甚至产量会绝对地减少,出现甚至产量会绝对地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173一类特制注意如下几点:首首先先。该该规规律律发发生生作作用用的的前前提提也也是是技技术术水水平不变。平不变。其其次次,该该规规律律发发生生作作用用的的条条件件是是不不改改变变原原有的技术系数有的技术系数第第三三,规规模模经经济济规规律律与与边边际际收收益益递递减减规规律律是有区别的是有区别的边边际际收收益益递递减减规规律律考考

114、察察的的是是在在一一定定的的生生产产要要素素组组合合条条件件下下,其其他他生生产产要要素素的的投投入入不不变变,而而某某一一种种生生产产要要素素连连续续增增加加投投入入时时收收益益的的变变动动情情况况。而而规规模模经经济济考考察察的的是是在在所所有有的的生生产产要要素素连连续续地地同同时时增增加加或或减减少少其其投投入入量量时时,收收益的益的变动变动情况。情况。 174一类特制四、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四、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 规规模模经经济济来来源源于于企企业业内内部部与与外外部部两两个个方方面面,分分别别称称为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一一)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

115、模不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不经济 内内部部规规模模经经济济,是是指指企企业业经经营营实实体体规规模模扩扩大大而而在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效益。企业内部产生的效益。在生产阶段在生产阶段:规模经济是因为生产设备的不可分性。:规模经济是因为生产设备的不可分性。首首先先,是是单单个个生生产产设设备备的的不不可可分分性性,使使得得大大规规模模生生产产能够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能够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其次,是各生产要素间相互联系的不可分性。包括:其次,是各生产要素间相互联系的不可分性。包括:(1)(1)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使用了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2)(2)实行了专业化生产。实

116、行了专业化生产。(3)(3)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效率的提高。(4)(4)使副产品能得以综合利用使副产品能得以综合利用。175一类特制在在购购销销阶阶段段,规规模模经经济济是是因因为为企企业业规规模模的的扩扩大大可可以以降降低平均交易成本。低平均交易成本。1、可以凭借规模的优势获得相对有利的购销价格;、可以凭借规模的优势获得相对有利的购销价格;2、可可以以在在市市场场信信息息收收集集、监监督督合合同同执执行行等等方方面面,节节约平均交易费用;约平均交易费用;3、大规模企业由于大量运输,也可节约平均运费、大规模企业由于大量运输,也可节约平均运费内内部部规规模模不不经经济济:是是指指一一个个生生产产

117、经经营营单单位位在在规规模模扩扩大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下降。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下降。 例例如如,因因规规模模过过大大而而使使得得管管理理不不便便,管管理理效效率率降降低低;规规模模扩扩大大造造成成的的内内部部通通讯讯费费用用的的增增加加;规规模模扩扩大大后后需需要要设设立立专专门门的的购购销销机机构构引引起起的的购购销销成成本本的的增增加加等。等。176一类特制(二)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不经济 外外部部规规模模经经济济:是是指指整整个个行行业业的的规规模模扩扩大大和和产产量量增增加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利益。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利益。 例例如如,整整个个行

118、行业业的的发发展展,可可以以使使得得个个别别生生产产经经营营单单位位得得到到修修理理、服服务务、运运输输、人人才才供供给给、科科技技情情报报等等方方面面的的有有利利条条件件,从从而而使使得得个个别别生生产产经经营营单单位位减减少少成成本支出。本支出。外外部部规规模模不不经经济济:是是指指整整个个行行业业或或者者整整个个区区域域的的规规模模扩扩大大和和产产量量增增加加而而使使得得个个别别生生产产经经营营单单位位成成本本增增加加、收益减少。收益减少。 例例如如,整整个个行行业业的的发发展展可可能能使使得得招招工工困困难难;动动力力不不足足、交交通通运运输输紧紧张张、地地价价上上涨涨、引引起起严严重

119、重的的环环境境污染等,从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减少了收益。污染等,从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减少了收益。177一类特制从不同层次上分,其来源:从不同层次上分,其来源:1、企业内部规模经济、企业内部规模经济、2、行业规模经济:、行业规模经济:购销优势、购销优势、资金优势、资金优势、管理优势、管理优势、废品副产品利用的优势废品副产品利用的优势3、地区规模经济、地区规模经济 门槛机制门槛机制178一类特制 五、集聚经济: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集聚经济:是将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点所得集聚经济:是将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点所得到的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到的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集聚经济理论是分析城市

120、土地规模利用的重要依据。集聚经济理论是分析城市土地规模利用的重要依据。 一般认为,产生集聚经济的主要原因在于:一般认为,产生集聚经济的主要原因在于: 1规模扩大中大数规则的作用规模扩大中大数规则的作用 2劳动力供给的互补性和生产的互补性劳动力供给的互补性和生产的互补性 3企业间交通、通讯费用的节约企业间交通、通讯费用的节约 4消费的多样性消费的多样性 5公共产品的存在公共产品的存在 179一类特制与集聚经济相对的是与集聚经济相对的是集聚不经济集聚不经济。 在集聚不经济中,最重要的是包括时在集聚不经济中,最重要的是包括时间成本、拥挤成本在内的交通成本的增加。间成本、拥挤成本在内的交通成本的增加。

121、 城市变大,城市居民的平均上下班时城市变大,城市居民的平均上下班时间延长,整个城市的上下班成本急剧增大。间延长,整个城市的上下班成本急剧增大。同时,城市居民消费的农产品通常是由周围同时,城市居民消费的农产品通常是由周围的农业地区供给的,城市变大后供给区域的的农业地区供给的,城市变大后供给区域的扩大造成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加。而且,城扩大造成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加。而且,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必然会发生交通市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必然会发生交通拥挤,这使得交通成本进一步增加。此外,拥挤,这使得交通成本进一步增加。此外,大气污染,噪声危害等的环境恶化、公园等大气污染,噪声危害等的环境恶化、公园等公

122、共设施的拥挤等也是集聚不经济的原因。公共设施的拥挤等也是集聚不经济的原因。180一类特制六、外部性问题、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内部化”产生的规模经济产生的规模经济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项经济活动不仅决定着,是指一项经济活动不仅决定着自己的经济效益,还给活动以外的第三者或自己的经济效益,还给活动以外的第三者或者社会带来影响。者社会带来影响。 如果这种影响降低了第三者的福利水如果这种影响降低了第三者的福利水平,就是平,就是外部不经济外部不经济; 相反,如果这种影响提高了第三者的相反,如果这种影响提高了第三者的福利水平,就是福利水平,就是外部经济外部经济。181一类特制第二节 农业土地规模利用一、农业经

123、营中的土地规模问题一、农业经营中的土地规模问题 (一)国外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趋势(一)国外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趋势 (二)我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背景(二)我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背景二、影响农业经济规模的条件二、影响农业经济规模的条件生产工具生产工具土地土地人地比例人地比例集约经营程度集约经营程度 农业经营者的能力农业经营者的能力社会条件社会条件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农业经营单位的外部条件农业经营单位的外部条件182一类特制三、中国实行农业规模经营的必然性和渐进性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具有的优势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具有的优势能够发挥农户所具有的天然凝聚力,较好地调动农能够发挥农户所具有的天

124、然凝聚力,较好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民的生产积极性;适应农业生产所固有的分散性、地区差异性、技术适应农业生产所固有的分散性、地区差异性、技术措施多变性等特点的要求措施多变性等特点的要求人均负担耕地面积小,利于实行劳动集约经营人均负担耕地面积小,利于实行劳动集约经营农户小规模经营的劣势:农户小规模经营的劣势:不利于充分而合理地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不利于充分而合理地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不利于专业农业劳动者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不利于专业农业劳动者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以非农为主的农户,对农业实行粗放经营甚至出现以非农为主的农户,对农业实行粗放经营甚至出现了撂荒现象,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了撂荒现象,浪费

125、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因此,为了合理地利用土地、劳力、农机,改善因此,为了合理地利用土地、劳力、农机,改善农业技术措施等,适当地扩大过小的农业经营规模,农业技术措施等,适当地扩大过小的农业经营规模,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183一类特制实行较大规模经营主要取决于以下条件:实行较大规模经营主要取决于以下条件: 劳地比的降低。劳地比的降低。 要降低劳地比:一是要增加可耕地要降低劳地比:一是要增加可耕地面积,面积, 二是二是要减少农业劳动力。要减少农业劳动力。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农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强。农业社会化服

126、务的加强。184一类特制中国农业较大规模经营的渐进性,主要包含中国农业较大规模经营的渐进性,主要包含以下几以下几 方面的含义:方面的含义:由农户小规模经营过渡到较大规模的经营,由农户小规模经营过渡到较大规模的经营,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由于各地条件的差异,规模经营出现的先由于各地条件的差异,规模经营出现的先后、发展速度等是不平衡的。后、发展速度等是不平衡的。规模经营是在各种条件逐渐完善,逐渐提规模经营是在各种条件逐渐完善,逐渐提高过程中逐渐实现的。高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已经开始实行规模经营的地区,其规模的已经开始实行规模经营的地区,其规模的大小、投入的内含、规模效益等,都有一个

127、大小、投入的内含、规模效益等,都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185一类特制四、农业规模经营的两个基本阶段四、农业规模经营的两个基本阶段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大体上经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人畜力人畜力和和机械化机械化这两个基本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相这两个基本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相应地具有不同特征的农业规模经营。应地具有不同特征的农业规模经营。 在农业生产的人畜力阶段中,关键在于充在农业生产的人畜力阶段中,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劳动力的作用;而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分发挥劳动力的作用;而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阶段中,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农机的作用。阶段中,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农机的作用。18

128、6一类特制现阶段中国实行农业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现阶段中国实行农业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 从整体上来看,现阶段中国实行农业规模经营从整体上来看,现阶段中国实行农业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是在集体经济与家庭经济同时并的组织形式,是在集体经济与家庭经济同时并存的基本格局之下的。其具体的形式可区分为存的基本格局之下的。其具体的形式可区分为以下五种:以下五种: 独户规模经营。独户规模经营。 多户联合规模经营。多户联合规模经营。 集体规模经营。集体规模经营。 双层规模经营。双层规模经营。 社区服务性规模经营。社区服务性规模经营。187一类特制五、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五、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一)、特征

129、(一)、特征地区性、动态性、层次性、适应性地区性、动态性、层次性、适应性(二)、评价标志和评价方法(二)、评价标志和评价方法1、当把土地规模效益限定为、当把土地规模效益限定为纯收入纯收入(或者盈利或者盈利)时,适时,适度经营规模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取得最大纯收入度经营规模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取得最大纯收入(或者盈利或者盈利)的规模。的规模。a、通过建立土地经营规模与纯收入、通过建立土地经营规模与纯收入(或者盈利或者盈利)之间的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函数求极值的办法得到纯收入函数关系,以函数求极值的办法得到纯收入(或者盈利或者盈利)最大时的土地经营规模;最大时的土地经营规模;b、将不同土地规模的

130、经营单位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将不同土地规模的经营单位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纯收入间的纯收入(或者盈利或者盈利),选择纯收入,选择纯收入(或者盈利或者盈利)最大组最大组的土地经营规模为适度土地经营规模。的土地经营规模为适度土地经营规模。188一类特制2、当把土地规模效益确定为、当把土地规模效益确定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综合时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综合时,土地适度经营规模,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评价,往往就需要一个由多个相互联系、相的评价,往往就需要一个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互补充的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则多用分组比较法,即根据土评价方法则多用

131、分组比较法,即根据土地经营规模分组,比较各组的各项指标的数值,地经营规模分组,比较各组的各项指标的数值,选择综合最优组的规模为适度经营规模。各个选择综合最优组的规模为适度经营规模。各个指标所反映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各方面的效益指标所反映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各方面的效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因此应该努力做到统筹兼顾、并不总是一致的,因此应该努力做到统筹兼顾、综合权衡。综合权衡。189一类特制3、以提高收入和生产水平作为确定农业土地适度经营、以提高收入和生产水平作为确定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标志,规模的标志,认为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是指与一认为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是指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装备程度和

132、生产技术结构相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装备程度和生产技术结构相适应,保证土地生产率有所提高,并能使农业专业劳适应,保证土地生产率有所提高,并能使农业专业劳动收入达到或者略高于其他行业同等劳动力收入水平动收入达到或者略高于其他行业同等劳动力收入水平时,一个务农劳动力所应经营的耕地面积。时,一个务农劳动力所应经营的耕地面积。具体就是:具体就是:(1)经营规模应与劳动者的经营能力相适应经营规模应与劳动者的经营能力相适应 (2)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同时提高 (3)在生产水平提高的同时,经营者的收入也必须达在生产水平提高的同时,经营者的收入也必须达 到相当的水平到相当的水平

133、190一类特制第三节 城市土地规模利用一、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一、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 项 目 内 容 单 位 城市人口规模(万人)200以上100-20050-10020-5020以下 地均GDP A万元km21 211 545 208 116 30 B 4 0371 817 727 387 100 人均GDP A 元A5 8964 329 4 3863 0351 769 B 333 245 248 172 100 人均用地 Am2人 61 81 86 103 B 59 79 84 100191一类特制192一类特制 二、扩大城市规模的动力城市规模的扩大具有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动力。城市规模的扩大

134、具有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动力。 城市规模扩大的内部动力是取得规模效益和集城市规模扩大的内部动力是取得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聚效益 具体而言,城市规模的扩大具有以下的作用和意义:具体而言,城市规模的扩大具有以下的作用和意义:取得相应的规模效益;取得相应的规模效益;各类企业可得到集聚,加强各个企业之间的协作,各类企业可得到集聚,加强各个企业之间的协作,提高生产社会化的水平;提高生产社会化的水平; 也可使得各类企业得以配套,形成大规模的联合也可使得各类企业得以配套,形成大规模的联合企业或者产生类似的效应,显著提高各个经济部门企业或者产生类似的效应,显著提高各个经济部门的效率;的效率;从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

135、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上从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上来看,可使得其种类更加齐全、规模得以扩大来看,可使得其种类更加齐全、规模得以扩大可使各类人材集中,可更好地满足各个部门和单可使各类人材集中,可更好地满足各个部门和单位的需要,位的需要,193一类特制城市规模的扩大,还有其外部动力。所谓外部动力,城市规模的扩大,还有其外部动力。所谓外部动力,是指一个城市的周边地区、一个城市影响范围内的小是指一个城市的周边地区、一个城市影响范围内的小城镇以及与一个城市关系密切的兄弟城市,对于该城城镇以及与一个城市关系密切的兄弟城市,对于该城市的发展在客观上的促进市的发展在客观上的促进。三、影响城市规模的

136、因素三、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区域因素和城市职能。区域因素和城市职能。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其一是,城市发展的资源后备状况,这是决定城市规其一是,城市发展的资源后备状况,这是决定城市规模容量的基础性因素。模容量的基础性因素。其二是,城市的通达状况其二是,城市的通达状况 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 除此之外,还有人口、气候、地形、地质除此之外,还有人口、气候、地形、地质(地质状况地质状况影响地上与地下空间利用的集约度,从而影响城市规影响地上与地下空间利用的集约度,从而影响城市规模模)、地下资源、地下资源(地下资源状况影响以采矿为主业的城地下资源状况影响以采矿为主业的城市规模市规模)等因素。等因素。 19

137、4一类特制 (一一)公共设施的不可分性与土地规模利用公共设施的不可分性与土地规模利用 ,存在一个能够满足开发项目功能发挥所需的基本公存在一个能够满足开发项目功能发挥所需的基本公共设施建设的要求,并使得基本公共设施得以充分共设施建设的要求,并使得基本公共设施得以充分利用的最低的合理用地规模。利用的最低的合理用地规模。 以居住小区开发为例,其合理用地规模,以居住小区开发为例,其合理用地规模,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第一、所设置的居住区级商业、文化娱乐、医疗公第一、所设置的居住区级商业、文化娱乐、医疗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第二、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条件。第二、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条件。 第三、居民社区活动和管理方面的影想第三、居民社区活动和管理方面的影想 (二二)开发过程中的外部性与土地规模利用开发过程中的外部性与土地规模利用1外部经济外部经济“内部化内部化”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化带来的经济效益2外部不经济外部不经济“内部化内部化”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四、房地产开发和土地规模利用四、房地产开发和土地规模利用195一类特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