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教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0142764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672 大小:3.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72页
货币银行学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72页
货币银行学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72页
货币银行学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72页
货币银行学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教程(6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银行学教程货币银行学教程教学目的:如今的时代早已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日子了;我们要通过学习经济学、金融学理论来达到能够理解、分析、感悟身边的货币金融经济问题以至于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米什金(美)米什金(美)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 戴国强戴国强 主编主编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 赵平赵平 主编主编金融理论与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 邓超邓超 主编主编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 戴国强戴国强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 胡庆康胡庆康 复

2、旦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 易纲易纲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 黄达黄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我国某一货币政策消息为例:若央行宣布将要执行积极的货币政策,比如说直接增加投放货币1000亿元。贷款利率会如何?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如何?找工作的难易程度如何?金融市场与机构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影响着企业的利润,商品和劳务的生产,一国福利等等方面。本章结构第一节为什么研究货币第二节为什么要研究银行业第三节为什么要研究金融市场第一节为什么研究货币货币定义在商品和劳务的支付中,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

3、与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一、货币与商业周期US资料:19811982年间,经济社会的总产出下降,失业人数高达1000万人,超过劳动力的10%,有2.5万家企业倒闭。随后经济迅速扩张,但到了1990年经济又一次下滑,失业率上升到7%以上。考察商业周期的重要性。证据表明,在20世纪的每次衰退之前,货币的增长率都是下降的,即货币的变化可能是商业周期波动的一个原动力。但并非每次货币增长率的下降都伴随着一次衰退。二、货币与通货膨胀我们以10年前后的货币购买力的比较来看物价动态。通货膨胀即物价总水平的普遍持续的上涨。它对经济社会各个主体都有较大影响。有结论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都是一个货币现象。三、货币与利率利

4、息是借钱的代价(费用),利率则是借钱的费用率或者说租用资金所支付的价格。如物价一样,利率也是波动的,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波动主要为市场的选择。那么货币在利率的波动中又发挥怎样的作用?数据表明:Ms提高时,长期债券利率随之提高(收入效应、价格水平效应、通货膨胀效应、流动性效应等的综合影响。)四、货币政策的实施由于货币的重要性,政府对货币政策的制定,货币和利率的管理非常重视。通过中央银行部分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央银行是如何影响一国经济中的货币数量,考察货币政策的制订与实施。五、预算赤字与货币政策预算赤字即政府在某一时期的支出超过其相应的收入总和的差额。那么这样的赤字应不应该存在?会不会导致通货膨

5、胀?对货币政策的目标实现有无冲突?我们将对其考察。有结论为:这些赤字可能导致Ms的较高增长,通货膨胀,高利率的结果。第二节为什么要研究银行业银行是接受存款和提供贷款与结算服务的金融机构。其重要性可以归纳为:为储蓄和投资意愿人提供联系渠道。在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传导中扮演重要角色。金融创新的源泉之一。一、金融中介:储蓄如何成为投资(银行存款到贷款),将考察商业银行如何管理资产与负债,政府如何监管,以及银行业面临的现实困境等问题。二、银行与货币供应:银行通过信用创造参与了货币供应;通过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传导了货币政策的效应。三、金融创新:可转让提款通知账户(NOW);网上支付;银证转账等。通过对金融创

6、新的研究显示创造性思维带来好处,并把握未来的创新趋势。第三节为什么要研究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多余者向短缺者转移的市场,如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在引导资金进入生产性用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有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一、债券市场证券(security)是一种对其发行者的未来收入或资产的要求权代表。债券(bond)是一种承诺在某一特定时期中定期支付本息的债务性证券。二、股票市场对作为公司收益的要求权进行交易的市场。对于企业来讲股票价格的重要性:财富、筹资能力将考察股票价格如何升降,以及如何对市场信息反应;货币政策如何影响股票价格,以至于影响商业周期。三、外汇市场以别国货币表示的某国

7、货币的价格称为汇价(foreignexchangerate)汇价的波动对本国公众和企业的影响。人民币坚挺使得外国货更便宜,从而本国消费者受益,但伤害本国生产企业。若人民币疲软,或者说贬值,则会提高对外消费成本,增强出口能力。讨论用身边的事实来说明货币、银行、金融市场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现实的货币金融问题及困惑。总结货币对通货膨胀、商业周期和利率有着重要影响,由于这些经济变量对经济的健康运行如此重要,我们必须理解货币的本质、货币制度演变;货币政策是什么以及它是怎样实施的;同样也需要研究政府赤字,因为它是影响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因素。货币银行在众多将资金由非生产性用途转至生产性用途的金融中介机构中银行

8、是最为重要的。银行还在创造货币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进来迅猛发展的金融创新中,银行也是重要的创新主体。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活动对于个人财富、工商企业行为以及我们经济运行的效率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三类重要的金融市场是:债券市场(利率在其中决定)股票市场(它对人们的财富和企业的投资决策有重要影响)外汇市场(汇价的决定与波动对国际金融市场有巨大的影响)。复习提要关键词:货币、通货膨胀、银行、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外汇思考题:1.当利率下降时,你将如何改变你的经济行为?2.银行的基本活动是什么?3.股票价格下跌有哪些后果?4.人民币的升值或贬值分别会带来哪些后果。5.利率提高时是否所有人的境况都变得更糟?

9、6.你能否将外汇市场同你的出国计划联系起来?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2.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3.理解货币的职能;4.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5.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货币的形式、本质、职能2、货币制度的演变3、货币制度的内容4、货币制度的演变。本章结构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本质第二节货币的形态与职能第二节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本质一、货币的起源二、货币的概念三、货币的本质四、货币的层次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本质一、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货币的产生经过了

10、以下四个形式发展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固定的价值形式马克思货币起源推理:商品的内在矛盾推动着交换发展交换过程中的矛盾导致价值形式有独立化的必要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发展到完整形式货币产生二、货币的概念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三、货币的本质西方的货币金属说西方的货币名目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四、货币的层次M0,流通在中央银行以外现金。M1,包括可作为交易媒介的通货及银行支票存款。M2,包括M1及银行系统与其他金融机构吸收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第二节货币的形态与职能一、传统的五大职能说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二、现代货币的三大功能交易媒介(mediumofex

11、change)计算单位(unitofaccount)价值储藏(storeofvalue)三、货币的形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复合货币:是指其价值由多种货币的汇率加权确定的一种国际间债务支付和储备资产手段。特别提款权;欧元。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概述(一)货币制度的形成(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二、货币制度变迁(一)货币制度变迁内容(二)我国的货币制度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概述货币制度的概念: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一)货币制度的形成铸币铸造权分散,造成流通领域混乱铸币的材料以贱金属为主铸币的质量不断下降,重量减轻,成色下降。(二

1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确定本位货币金属(币材)确定货币单位确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确定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规定金准备制度和外汇准备制度二、货币制度变迁货币制度变迁图示l货币本位制度金属本位纸币本位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银本位金本位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一)货币制度变迁内容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与格雷欣法则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银本位制自15世纪末,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白银生产技术及产量大增,盛行于1619世纪。我国于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时期开始铸造银币,由国家法律确认为一种货币制度则在1910年币制则例正式确定我国实行银本位制。并于1934年

13、11月放弃。2、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银本位制的主要缺陷是价值不稳定。中世纪黄金白银比价为1/101/13.29;到19世纪中下降到1/15.41,1898年下跌到1/35.30。“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劣劣币币驱驱逐逐良良币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可自由铸造、融化及自由输出人国境,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假假设设:当金银法定比例1:15时,若银价跌落,比例为1:16。这时,把金币融化为金块,在市场上按市价换成白银,再把白银铸成银币,再按法定比例换成金币,就可得到1份银的利润。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银币充

14、斥市场,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又叫“格雷欣法则”。3、金币本位制三个特征: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在各国间自由输出入稳定的货币制度阶段:金币本位制国家,货币数量适当,币值稳定。铸币平价下的汇率也相对稳定。4、纸币本位制实行纸币本位制的原因:金属货币制度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纸币制度具有天然的优势纸币制度的内容: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纸币具有国内无限法偿性,但不能兑现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二)我国的货币制度我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流通货币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自1996年12月起

15、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外汇。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我国建立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同时对人民币的发行起保证作用。背景资料: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1948年12月1日,当日发行人民币。由于多年战争,通货膨胀严重,银元回归流通,广东则流通港币,国家通过外汇管理,黄金白银管理,至1951年,除了台湾、香港、澳门、和西藏外,人民币成了全国统一的、独立自主的稳定的货币。1955年进行了人民币改革。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单位面值过小;纸张质量不一易伪造损坏;票面文字只有汉文;改革内容:1955年3月1日发行新的人民币,以1:10000的比率无限制、无差别收兑旧

16、人民币,同时建立辅币制度。讨论1:纸币是否具有储藏职能?黄金具有储藏职能,那储藏的是什么?纸币是不是货币?纸币是否有条件的发挥了储藏职能,但它储藏的是什么?关键词:购买力、财富、财富的代表讨论2:如何看待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流通费用;资金周转;资金的集中消极影响:消极影响:1、使买卖在时间、地点上进一步脱节,钱物分离使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增加;2、形成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债务链条;3、可能出现财政超分配与信用膨胀的现象。讨论3:人民币的可兑换性现状分析利弊分析可兑换的条件:外汇储备充足;外汇市场体系发育相当完善;有关外汇交易的法规比较健全;国内外外汇价格关系基本理顺

17、;对外汇交易操作方面积累了一定检验总结货币的定义可以有:本质定义、职能定义、法律定义、计量层次定义等。马克思认为货币的产生经历了:简单一般价值形式、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固定的货币价值形式阶段;货币职能主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金属货币所执行的价值储藏手段有着“蓄水池”的作用。货币的形态不断变化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货币制度的构成内容有: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规定准备金制度。货币制度变迁: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金本位制、信用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下的“格雷欣法则”。复习提要关键词:货币、价值尺度、

18、蓄水池功能、货币制度、本位币、铸币平价、格雷欣法则思考题:分析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的货币的利弊?简述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金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案例与思考案案例例:一个经济社会,三个生产者,三种商品,苹果、香蕉、巧克力(电影),物物交换时如何交易,引入货币会有什么效应。为什么经济学家把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货币描绘为人们手中迅速传递到热土豆?在古希腊为什么黄金比酒更能当作货币来使用?如果可能,你是否愿意放弃现金采用支票簿以至于采用电子资金转帐系统?为什么?相关链接Financeol_com金融论文在线-IMF-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

19、货币史金融在线论文题目中国货币网中华货币第二章信用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掌握高利贷信用的特点。2.了解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3.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以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4.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信用与货币的关系2、信用的本质3、五大信用形式的特征4、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5、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及信用工具本章结构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第三节信用与经济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概念信用就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20、信用的本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理解:信用是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二、信用关系的构成债权人与债务人时间的间隔信用工具三、信用的产生与发展最早的信用活动实物借贷高利贷信用本质作用现代资本主义信用本质作用四、信用与货币的关系货币因信用而扩展了其职能货币因信用而发展了其形式金属货币不兑现信用货币信用因货币而发展了其形式实物信用货币信用信用因货币而扩展了其规模第二节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一、信用形式按照借贷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不同,现代信用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一)商业信用是指企业间在商品交易过程

21、中,以赊销预付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向联系的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的特点:借贷双方为企业借贷的对象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动态一致是直接信用2、商业信用的作用润滑生产和流通的作用加速资本周转的作用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商业信用在规规规规模模模模上受到限制商业信用的方方向向受到限制商业信用的使使用用范范围围受到限制商业信用在管管理理和和调调解解上受到限制(二)银行信用由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1、银行信用的特点:是一种间接信用是以单一的货币形态来提供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2、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互补互促的关系市场用途的相互补充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有支持作

22、用(如银行承兑汇票)(三)国家信用以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或者说是政府的借贷活动;为何发行国库券?(短期资金不足)为何发行国债?(财政赤字)国债市场的发展有何好处?背景资料:我国国家信用发展1949年12月30日,决定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于50年1-3月发行,总额3.02亿元。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1954年共发行国内公债8.36亿元1955年发行6.19亿元1956年发行6.07亿元1957年发行6.84亿元1958年发行7.98亿元背景资料:我国国家信用发展到1968年国家内外债全部还清。69年停止发行全国性国债。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宣布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无

23、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1979年4月中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国家财政收入连续下降,出现了较大的赤字。1979、1980分别为170.67,127.50亿元。向银行透支170.23亿元,而且引起了物价上涨。1981年2000年,内债发行经历了四个阶段:19811986年度发行规模在40-60亿元;1987-1989年度发行规模明显扩大,3年累计发行494.02亿元,年平均发行规模165亿元。1990-1993累计发行1355.38亿元,年平均发行339亿元。1994年以后,财政不能向以后透支,内债发行规模迅猛增加,1994年发行国库券1028.57亿元,1510.86亿元,1847.

24、77亿元,2412.03亿元,3228.77亿元,3702.13亿元,2000年发行额达4657亿元。(四)消费信用企业和金融机构向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主要的三种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消费信用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推销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背景资料:我国信用卡发展1978年,中国银行广州分行率先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协议,在国内代理“运通”、万事达、维萨等7种外国信用卡。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推出了我国大陆第一张信用卡珠江信用卡。至2000年底,我国各类信用卡发行种类达20多种,已有发行金卡的金融机构55家。4家国有商业银行,10家

25、股份制商业银行,1家邮政储蓄机构,29家城市商业银行,11家农村信用社联社。发卡量达2.77亿张。全年交易额达4.53万亿元。背景资料:我国信用卡发展我国信用卡业务的问题:信用卡的信用功能较差。往往是先付款再消费,而国外是先消费再付款。缺乏统一规划,发卡行各自为阵,给消费者带来不便。目前建设金卡工程。信用卡单卡消费量过小,信用卡业务的效益较差。信用卡的硬件服务设施落后。(五)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包括以赊销商品形式提供的国际商业信用、以银行贷款形式提供的国际银行信用以及政府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国际商业信用: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国际银行信用:出口信贷、进口信贷;政府间信用(六)民间信

26、用居民个人之间的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所提供的直接借贷。往往受到经济实力、个人信誉、缺乏法律知识引起纠纷等制约。二、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概念信用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书面凭证。最常见的流通票据有:汇票本票支票(二)信用工具的特征:偿还期;流动性;收益性4.风险性: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三)信用工具的分类短期信用工具:、商业票据、银行票据:银行本票、汇票、支票3、信用证:商业信用证、旅行信用证4、旅行支票长期信用工具:1、股票2、长期债券附录:外国金融工具介绍货币市场工具: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存单;回购协议;欧洲美元;资本市场工具:中期和长期国债;政府机构证券;公司债券;市政债券;

27、抵押债券;股票;货币市场工具:国库券国库券又称T债券,是零息债券(zero-couponsecurities)最长期限为一年。往往列出买进收益率和卖出收益率,进行比较。国库券日交易量远远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日交易量,可以高出10倍以上。国库券的利率由竞争性投标来决定,且可以同时接受不同利率报价的投标。货币市场工具:联邦基金(fedfunds)是存款机构,主要为商业银行在联邦储备银行的存款余额。储备可以贷给哪些储备金不足的机构,即为联邦基金贷款(fedfundsloans)跟国内的隔夜同业拆借很相似。低利率、信用方式、可迅速获得。为什么?货币市场工具:商业票据商业票据主要是大型全国知名公司发行

28、的无担保期票,期限不超过270天。面值最小为25000。公司依靠其融资可以降低融资代价。从最初的无担保发展到现在的由信用卡和短期贸易应收款作抵押。如有特种媒介机构(SPVs)发行的资产担保商业票据(asset-backedcommercialpaper)。现已经成为仅次于国库券的第二大货币市场工具。但二级市场很小。往往贴现出售。货币市场工具:银行承兑汇票主要用于国际贸易,是对商业银行开出的,以出口商为受益人的,基于进口商在到期日前在该银行存入的资金的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成为双名票据,进口商负直接付款责任,银行负连带付款责任。但近年来其使用率锐减。可能的原因是?货币市场工具:存单(CDs)存单是大

29、型存款机构的大额定期存款。可以转让,最低面额为1000000。其流动性、信用能力很强,发展迅速,是货币市场的第三大工具。有相当规模的二级市场。我国的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如何?货币市场工具:回购协议回购协议是一种短期有抵押贷款安排,借款人先将证券出售给贷款人(投资者),然后根据协议规定的价格在规定的某一未来时日将证券购回。买卖价差即为交易的收益。风险相对低于无担保的联邦基金贷款。那么它是否完全没有风险呢?货币市场工具:欧洲美元欧洲美元是美国银行国外分支机构或外国银行以美元而不是发行银行所在地的货币为面值的存款。欧洲美元的兴起的原因?资本市场工具:中长期国债中期期限为1-10年,长期期限大于10年。财

30、政部出售中长期国债以偿还快到期的旧债或者筹集新资(弥补赤字)。该类证券二级市场广阔,价格随市场利率波动而波动。资本市场工具:政府机构证券由联邦政府建立的机构发行,主要用于各种政府贷款计划。它们被称为政府发起企业(government-sponsoredenterprises,GSEs)。包括住宅融资机构;农业融资机构;学生贷款销售协会;紧急救助融资公司等。资本市场工具:公司债券由大型公司发行。1991年,通用有75种未清偿债券,总面值从(5千万75千万)现共有4000多种未清偿公司债券。穆迪和标准普尔的作用?垃圾债券(junkbond)或高收益(highyield)债券,评级在“投资级”以下。

31、分有公开募集和私人募集。资本市场工具:公司债券在美国以外币面值的叫外国债券(foreignbond)。由外国筹资者在美国出售美元面值的债券称扬基债券(Yankeebond)。美元面值,但在国外出售的债券称欧洲美元债券(Eurodollarbonds)。资本市场工具:市政债券由州和地方政府发行。其最大特点是息票收入免征联邦以及州和地方政府所得税。美国市政债券未清偿余额很大(1.5千万美元。)一般责任债券:由全部征税权担保。收入债券:由该债券融资项目收入担保。资本市场工具:抵押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的特点?抵押贷款担保证券(mortgage-backedsecurities)。资本市场工具:股票股票是包

32、括债券持有人在内的所有优先要求权得到满足后,对发行人的留存收益和资产的要求权。二级市场交易量远大于一级市场。其交易额往往低于债券市场。第三节信用与经济一、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发展调解经济结构,调配经济资源二、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债权债务关系无所不在现代货币本身带着信用的烙印扩张的经济离不开信用的支持三、信用与泡沫经济信用制度造成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了经济的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张(信用膨胀和信用投机),从信用可能导致供求脱节入手分析。讨论问题重难点分析一、如何认识信用与货币的关系?从货币的发展来看从信用的发展

33、来看二、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现代经济运作的特点:现代经济是一种具有扩张性质的经济;现代经济中债权债务关系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的经济关系;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是最基本的货币形式。从信用关系中的各部门分析:信用关系中的个人、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国际收支等部门的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信用活动。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分析: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信用使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转移;信用流通工具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创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怎样理解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其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信用。特点

34、:银行信用所贷放的是货币资金;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所提供的货币资金在期限上无局限性。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二者之间的关系:1、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2、当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银行信用;3、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完善。讨论:高利贷信用与现代信用之区别(兼谈民间信用)高利高利贷信用与现代信用之区别?贷信用为何存在如此久远?从买卖双方来看从经济学原理分析比较二者抗风险能力总结信用是以偿还为前提条件的借贷行为,是在商品货币经济发展一定阶段,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形成后发达起来的。现代经济普遍存在信用,可以说现代经济即是

35、信用经济。信用在经济中起着调剂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作用。现代信用形式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商业信用的工具主要有:商业本票(期票)和商业汇票。总结银行信用的工具主要有:银行本票、支票、银行汇票。信用工具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偿还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复习提要关键词: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期票、汇票、支票;思考题:什么是信用,信用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试分析高利贷与银行信用利率差异的原因?分析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相关链接发挥资信评级的作用,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_高盛称中国内地短期内仍难成全球

36、代工中心_分析报告_分析报告中国国际商业信用网关于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的思考_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情况_普遍失信导致守信受歧视把脉中国信用现状_企业信用体系构建:国外实践经验与上海发展思路_市场经济呼唤信用建设相关链接美国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简介美国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体系美国信用体系的总体构架_美国信用体系的总体构架_分析报告_分析报告中国国际商业信用网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情况相关链接谈建立企业的信用理念系统谈建立企业的信用评价系统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建设的思考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企业信用现状(上)_分析报告_分析报告中国国际商业信用网中国企业信用现状(下)_分析报

37、告_分析报告中国国际商业信用网中国外经贸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讨论稿)引言_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利息的实质,掌握利息率与资本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熟练掌握各种利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熟练掌握单利和复利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熟练掌握现值的运用。 掌握利率决定的理论,能分析影响利率变化的各种因素。 熟练掌握利率对投资、储蓄和消费的作用。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教学重点难点1、利率的种类2、利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3、利率的功能与作用4、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5、利率的计算方法6、利率的功能与作用及决定。本章结构:第一节利息第二节第二节 利息率利息率第三节利率的决定第一节利息一、利息的

38、含义及其本质要理解利息,可以从债权人的角度看,也可以从债务人的角度看,它都能表明利息实际上是租用资金的价格。然后须对利息的本质有所理解,这需要从利息的来源看,利息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而不是货币的自行增殖。一、利息的含义及其本质高利贷的利息来源是奴隶、农奴或小生产者所创造的。体现了剥削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双重支付和双重回流的分析)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体现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即无论贷出资金与否,利息都被看

39、作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同时无论借入资金与否,生产经营者也总是把自己的利润分为利息与企业主收入两部分。(在会计制度中,利息支出都列入成本,而利润则只是指扣除利息后所余。)原因主要有:1、在借贷关系中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的观念被广而化之。2、利息虽然就其实质来说是利润的一部分,但由于它是个事先极其确定的量,其大小制约着企业主收入,用它来衡量收益,并以之表现收益的观念顺理成章了。3、在于利息的悠久历史,货币可以提供利息成为传统的认识。三、收益资本化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即是收益的资本化。BPrPB/r1、有些本身不存在一种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实

40、物,也可取得一定的资本价格,如土地2、本来不是资本的东西也因此可以视为资本。如人力资本工资3、在有价证券价格形成中更突出的发挥作用。四、关于利息本质理论的几种观点:利息报酬理论,配第、洛克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给贷方带来不方便)而获得的报酬。资本生产力论,萨伊(庸俗经济学家推崇)认为资本具有生产力,利息是资本生产力的产物。风险利息和纯利息,纯利息是:对借用资本所付的代价。四、关于利息本质理论的几种观点:节欲论。西尼尔,认为利息是资本家节欲行为(牺牲眼前的消费欲望)的补偿。时差论。庞巴维克。认为现在的物品的价值通常高于未来的同一类和同一数量的物品的价值。(满足即期需要,已经控制在手

41、,能投入生产创造利润),其间产生一个差额,利息就是来弥补整个价值差额的。流动偏好论。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在特定时期内,人们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报酬。第二节第二节 利息率利息率一、利息率的概念利息率简称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其相应本金的比率。利息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运行都有重要作用。利息率=利息额/本金二、利息率分类按计算利息的时间长短,利息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按利率是否随市场规律自由变动,利率分为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和官定利率。按利率在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利率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按利率是否考虑了通货膨胀的因素,即真实水平利率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按

42、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利率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按照利率是否具有优惠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另外,还有几个重要的利率概念:平均利率、基准利率和到期收益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在物价不变的时候,一年期贷款100万元,年利息额5万元,则名义、实际利率均为5。但如果是通货膨胀率为10呢?即年初的100万元相对于年末的110万元,或者说年末的100万元相对于年初的90.91万元,则债权人想获得5%的利率时,名义利率为多少?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考虑了本金变化考虑了实际利息三、利率体系及其结构(一)利率体系概念:是指各类利率之间和各类利率内部都有一定的联系并相互制约,从而构成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利率结

43、构、各利率间的传导机制和利率监管体系。基准利率是能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基础性利率。国外为再贴现率,国内为再贷款利率。(二)利率结构在不同类型的融资中,有不同的利率水平,就存在着利率的结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利率的风险结构和利率的期限结构。利率的风险结构指的是期限相同的融资而利率却不同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违约风险、流动性及税收等因素引起的。利率的期限结构指的是利率与期限之间的变化关系。一般来说,利率随期限的延长而增加四、利率的计算方法单利和复利单利法是以本金为基数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计算下期利息。复利法计算利息时,要把上一期的利息加入原本金来计算下一期的利息。五、现值和终值用复利的方法

44、计算出的本利和,就称为终值。通过它的逆运算,知道终值和使用的利率,求出本金,即现值。现值和终值有很广泛的运用领域。系列现金流的现值和终值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很多时候会遇到一系列现金流的情况,如分期付款、发放养老金等。这种定期定额的系列收支称为年金。根据现值和终值的道理,系列现金流的现值之和即年金现值,系列现金流的终值之和即年金终值。复利计息与现值计算年支付30万元,四年付清,在市场利率为10%时的复利现值为:理解到期收益率的含义。到期收益率是指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报酬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要从现值的角度来考虑。不同种类的债务工具,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不一样,但其思想是相同的。银行贴现与真

45、实贴现一张6个月到期的票据,面额10万元,年利率10,分别用真实贴现和银行贴现计算。真实贴现:PV=9.5238扣除利息:D=0.4762银行贴现:PV=9.5第三节利率的决定一、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社会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水平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国家经济政策国际利率水平银行成本利率管制微观因素:借贷期限、风险程度、担保品、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放款方式以及社会经济主体的预期行为等。二、西方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利率理论、可贷资金理论、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利率理论、IS-LM模型的利率理论。关于利率的高低,即利率的决定上有不同的理论,在历史上有影响的理论有三种: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从投资和储蓄等

46、实物因素来讨论利率的决定,而不视货币因素的影响;凯恩斯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他们认为利率与实质因素无关,利率是由货币因素决定的;新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综合了前两种理论的合理因素,认为决定利率的因素既有实物的,也有货币的。其实,在现实中,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经济政策和政治关系等。三、利率的作用利率之所以对国民经济活动发挥调节作用,是因为利率变动产生了成本效应、流动性效应和心理效应。利率与资源配置及资金周转利率与储蓄和消费利率与投资利率与物价利率与经济调节(聚集社会闲散资金、优化产业结构、调节货币流通、调节国际收支)四、利率作用发挥的环境与条件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开放

47、程度利率弹性由此可见其应具备的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一)利率自由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特别是金融创新的出现与深入,竞争日益加强,利率管制越来越不适宜经济的发展要求,各个国家分别放松了对利率的管制,形成了一股国际范围内的利率自由化倾向。(二)利率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一)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二)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一种利率变动,其它利率随之变化的联动关系;(三)适当的利率水平,即利率水平不宜过低或过高;(四)合理的利率结构,即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行业结构

48、与地区结构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使利率充分发挥作用,应逐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三)决定与影响我国利率的主要因素一个国家利率水平的高低要受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制约,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1、利润的平均水平2、资金的供求状况3、物价变动的幅度4、国际经济环境5、政策性因素讨论: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什么我国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什么应逐步放松利率管制,实行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总结要理解利息,可以从债权人的角度看,也可以从债务人的角度看,它都能表明利息实际上是租用资金的价格。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即是收益的资本化。BPr关于利息

49、本质理论的几种观点:利息报酬理论,资本生产力论,节欲论,时差论,流动偏好论。按利率是否考虑了通货膨胀的因素,即真实水平利率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利率体系是指各类利率之间和各类利率内部都有一定的联系并相互制约,从而构成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利率结构、各利率间的传导机制和利率监管体系。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社会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水平、国家经济政策、国际利率水平、银行成本、利率管制;微观因素:借贷期限、风险程度、担保品、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放款方式以及社会经济主体的预期行为等。利率之所以对国民经济活动发挥调节作用,是因为利率变动产生了成本效应、流动性效应和心理效应。由此可见其应具备的条件

50、: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复习提要:关键词:利息、现值、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市场利率、收益资本化思考题:决定利率水平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和理论风险结构理论内容。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简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问题与思考:在利率位20%和10%的情况下,明天的一元钱在那种情况下今天值得更多.为什么分期付款时,总和回大于现在的应缴现金总额.经常听说债券投资(特别是国债投资)十分安全,真的吗?我国利率水平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为什么?查我国利率统计数据。如果市场利率波动很大,则利率将发生什么变化?用可贷资金理论来分析央行

51、用向公众出售债券的形式来减少货币供应时对利率的影响。运用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来解释利率的顺周期性(经济繁荣时利率上升,衰退时下降)在名义货币供应不变时,价格水平的(但不是通货膨胀预期)上升为何将导致利率上升人们对未来不动产价格预期突然上升对利率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股票交易经纪人费用减少将对利率产生影响吗?为什么?案例分析:1.我国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他将执行一项新的反通货膨胀计划以遏制高通货膨胀,如果社会公众相信他的话,利率将会发生什么变化?2.假定央行行长声称下一年利率将急剧上升,且市场对他的话深信不疑。那么2010年到期的、利率为7.9的某商业企业债券当前的利率将发生什么变化?

52、3.为什么美国国库券利率低于大面额可转让银行存单的利率?4.“如果不同期限债券具有高度替代性,则它们的利率更可能一起波动”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5.如果政府保证,一旦某家公司破产它将对债权人负责清偿,请预测该公司债券的利率发生什么变化。国债的利率将发生什么变化?相关链接汇率走势分析经济发展中的利率利率与汇率对投资的影响利率走势分析第四章 金融市场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金融市场的概念,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动作流程、功能和类型。 2.熟练掌握各种金融工具的概念、特点及其有价证券价格的确定。 了解证券市场的构成、组织和交易程序。 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掌握期货、期权交易的

53、一般知识。 了解金融投资的风险性及其资产组合的意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金融市场的概念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关系3、金融市场的分类和要素4、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和种类5、货币市场的特点与构成6、资本市场的特点及其交易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活动的市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者之间融资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区别在于债权债务关系的形成方式不同。一、金融市场的地位与功能(一)金融市场的地位:是整个市场体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联系其他市场的纽带。(二)金融市场的功能: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促进资本的集中与转换,信息集散与降低信息成本

54、的功能。二、金融市场构成要素(一)参与者:即参与金融市场交易活动而形成买卖双方的各经济单位。(二)金融工具:即借以进行金融交易的工具,一般包括债权债务凭证和所有权凭证。(三)交易价格:反映的是在一定时期内转让货币资金使用权的报酬。(四)组织方式:即金融市场的交易采用的方式。三、金融市场的特点 交易对象是货币资金 更多的采取无形市场的形式 更多的采取竞价交易方式 参与者具有普遍性四、金融市场的分类 按金融交易的期限的长短: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按交易方式分为传统的金融市场与衍生金融市场 按交易对象不同分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 按是否首次发行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第二节金融工具及其

55、价格一、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有(一)期限性:是指一般金融工具有规定的偿还期限。(二)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在必要时迅速转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三)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定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小。(四)收益性:是指持有金融工具能够带来一定的收益。二、金融工具的种类(一)商业票据:是由企业签发的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主要有本票和汇票两种。(二)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三)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三、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一)直接发行方式下的发行价格(二)间接发行方式下的发

56、行价格四、证券行市与股票价格指数(一)证券行市是指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主要取决于证券收益与利率的对比,是收益资本化的典型表现。(二)股票价格指数是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证券收益率是指购买证券所能带来的收益额与本金之间的比率,可分为债券收益率和股票收益率。第三节 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其主要交易对象有:商业票据,同业拆借,政府的短期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等,它们都具有期限短、风险小、流动性高之特点。一、商业票据市场 商业票据是货币市场中历史最悠久的融资工具之一。商业票据是不记名的,其方式分为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商业票据没有票面利率,按折扣面额的一定比率发售

57、,期限最长不超过270天,一般为30天和90天。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汇票是由债权人开出的要求债务人付款的命令书。当这种汇票得到银行的付款承诺后即成为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短期的融资工具,期限一般为30天到180天,90天最为普遍。三、同业拆借市场 是金融机构之间为调剂短期资金余额而相互融资的市场。同业拆借是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较准确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同业拆借市场以隔夜交易为主,即大多进行以一日为期的拆借。 美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就是联邦基金市场。联邦基金利率,即对隔夜联邦基金贷款支付的利率,就是美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四、短期国债市场 短期国债是国家财政为满足短期资金需求而发

58、行的一种债券。短期国债发行的数量取决于财政预算的资金需求和货币政策的需要。五、大额存单市场 大额存单是银行发行的可以流通的短期存款单。由于可以流通,因而对持有人来说,其流动性高于定期存款。存单的利率高于短期国债利率,又有发达的二级市场,对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第四节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长期金融证券交易的场所,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及股票等交易场所。资本市场的主要特点有四:交易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收益较高而流动性较差:资金借贷量大;价格变动幅度大。一、政府债券市场 在美国,政府债券市场包括三类: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机构债券。与其他有价证券相比,

59、政府债券具有安全性高、易变现并可能享受纳税优惠等显著特征。 我国目前只有中央政府债券,其偿还期为2-10年,甚至10年以上。二、公司债券市场 政府债券是由工商企业和金融企业发行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债券。公司债券通常半年支付一次利息,到期归还本金。公司债券的发行方式通常有公募和私募两种。公司债券相对于股票风险较小,相对于政府债券收益率又较高,是金融机构,特别是保险公司,储蓄银行,投资公司等长期资金来源比重较高的机构所乐于投资的对象。债券转让价格债券转让价格面额面额票面利率发行年限(1+1年期储蓄利率)残存年限三、股票市场 股票是指股份公司发行的、表示其股东按持有份额享受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可转让的凭

60、证。股票的性质一般表现为:风险性与收益性,股东的参与性,无期限性,可转让性,波动性等。股票的发行方式分为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两种。三、股票市场 股票的价格有发行价格和流通价格两种。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宏观经济因素,政治、自然因素,行业因素,公司自身因素等。 股票价格指数是用以表示多种股票平均价格水平极其变动并衡量股市行情的指标。世界上著名的股价指数有:道.琼斯股价平均指数,标准.普尔指数,英国金融时报指数,日经平均股价指数,香港恒生指数等。第五节 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发行市场是新证券发行的市场,即一级市场,流通市场是证券交易的市场,即二级市场。一、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的关系 发行市

61、场与流通市场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得以产生的基础,流通市场是为证券提供流动性的主要场所。二、证券交易所 证券交易所就是证券集中交易的场所。证交所是当今世界各国证券发行与流通的典型组织形式,所有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拥有规模庞大的证交所。三、场外交易场所 不是所有的证券都能在证交所交易,于是,未能取得交易所资格的证券和零星的小额交易只能寻找在交易所以外的市场,即通常所说的场外交易市场。*第六节金融市场监管金融市场监管的涵义与意义:金融市场监管是指国家(政府)金融管理当局和有关自律性组织(机构)对金融市场的各类参与者及他们的融资、交易活动所作的各种规定以及对市场运行的组织、协调和

62、监督措施及方法。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健与正常运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金融市场管理的原则与内容各国对金融市场的管理一般有以下三个原则:(一)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二)制止背信的原则(三)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金融市场管理的主要内容金融市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工具发行的管理;对金融工具转让交易的管理;对证券商的管理金融市场管理机构金融市场管理机构:是指专门对金融市场行使管理职能的机构,中央银行是最主要的管理机构。金融市场管理手段主要有:(一)经济手段,主要体现为中央银行通过自己的政策措施影响金融市场的活动。(二)法律手段,主要体现在各种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上。(三)行政手段,主要体现为金融方针、政策

63、、原则、制度、指示、命令、计划等。* 第六节 衍生金融市场1、 衍 生 金 融 工 具 的 概 念 (financial derivative)是指在基础金融工具之上产生的金融工具。2、衍生金融产品的分类按产品形态:远期、期货、期权、互换按原生资产的不同大致分为:股票类、利率类、汇率类、商品类按交易方法: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衍生工具。一、金融期货(financial futures)是以各种金融工具或金融商品(如外汇、债券、股价指数)作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方式。(一)金融期货的种类利率期货外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二)金融期货的交易程序开立账户发出期货交易委托交易流程(三)金融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套期保

64、值建立与其现货市场相反的仓位,并在期货合约到期前实行对冲以结清仓位。价格发现指其能提供各种金融商品的价格信息。综合反映了买卖双方对当时和未来某一时间某种金融商品价格的观点。二、金融期权以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为标的物的选择权交易形式。(一)基本概念:期权购买者、期权出售者买入期权、卖出期权协定价格期权费欧式期权、美式期权(二)期权与期货比较权利义务对称性差别标准化程度差别盈亏风险不同保证金要求不同(三)期权交易盈亏分析看涨期权盈亏分析看跌期权盈亏分析看涨期权盈亏分析三、互换(swap)互换交易是指当事人利用各自筹资成本相对优势,以商定的条件在不同币种或不同利息种类的资产或负债之间引起的风险进行

65、交换,以避免将来因汇率和利率变动而获取常规方法难以得到的币种或较低的利息,达到降低资本成本、管理风险、实现规模经济、在世界资本市场套利、进入新市场、创造复合金融工具等目的。交换中名义本金的数额相同,适用的货币也相同,则不需要实际本金的交换,故为名义本金。(一)利率互换案例:在没有互换交易情况下:A公司B公司A对B的绝对成本优势直接筹集固定资金10122直接筹集浮动利率资金LIBOR+0.5%LIBOR+0.75%0.25%利率互换交易图示LIBOR+0.25%11%A公司B公司固定利率资金浮动利率资金资金10%资金LIBOR+0.75%互换结果:A公司实际支付LIBOR-0.75,B公司实际支

66、付固定利率11.5利率互换中还有浮动利率与优惠利率间的互换(二)货币互换案例:在没有互换交易情况下:A公司B公司A对B的绝对成本优势在美国筹集美元资金10122在英国筹集英镑资金11%10.5%0.5%利率互换交易图示10%或10.5%11%A公司B公司美国资金英国资金资金10%资金10.5%互换结果:A公司实际支付9%或9.5%获得英镑贷款,B公司实际支付固定利率11或11.5获得美元贷款。(三)互换交易的程序互换交易者选择交易商或经纪商(有利于降低搜寻成本、信用风险)互换交易双方与互换交易商或经纪商就交易条件磋商。互换交易的实施。本金利息本金。(四)互换交易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汇率、利

67、率波动)不当搭配风险(未轧平风险,敞口风险)国家风险四、信用衍生产品交易是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和规避。定义为:用来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各种工具和技术的统称。大致可分为:总收益互换、信用违约工具、信用利差工具、信用联系票据等。信用风险:破产、拒付、违约、延期、信用等级下降等。(一)信用违约互换其实质是信用担保的买卖。银行支付一定费用,从而获得对方在相应的信用风险事件发生并造成损失时的全额补偿。近似与贷款保险。(二)总收益互换以获得相对固定的利率的代价,达到规避资本损失和利率变动的风险。(三)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的参与者银行其他金融机构避险保值者六、衍生金融市场的功能套期保值(抵消现货市场面临的风险)

68、价格发现(反映了众多交易者的预期)降低交易成本(期货比现货节约80%以上成本)高效投机的方式(低保证金比率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教学重点、难点1、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要素金融市场就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其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资金的最终提供者与资金的最终需求者,金融工具,即在金融市场上借以进行资金融通的工具;金融机构,即从事融资活动的经济组织,以及对金融市场的管理。教学重点、难点2、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其主要交易对象是商业票据、同业拆借、政府的短期债券和银行承兑汇票等。货币市场交易的金融证券期限短,风险小,流动性高,其中许多金融证券被称为“准货币”,这正是货币市场名称的由来。

69、而资本市场则是长期金融证券交易的场所,它主要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政府中长期债券、公司债券及股票等。由于筹集资金可以长期使用,对筹资者来说,即使是以发行债券的形式筹资,也类似于增加了自己的资本,故被称为资本市场。教学重点、难点3、股票的价格股票价格处于经常波动的状况。从计算公式来看,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与市场利率成反比。由于股息和市场利率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任何可能影响人们对股息和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期的政治和经济因素都会影响股票的价格。讨论: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原因及影响)资产证券化(ABS)-解决流动性问题金融市场全球化伦敦、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金

70、融交易。金融自由化减少或取消国际间对金融机构活动范围的限制;对外汇管制的放松或解除;放宽对金融机构业务活动范围的限制(混业经营);放宽或取消银行的利率管制。复习提要关键词: 金融市场、金融工具、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同业拆借、发行市场、流通市场、衍生金融工具、期货、期权 思考题: 1、如何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2、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3、比较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功能。4、中国发展股票市场的重大意义。问题与思考:1.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迟缓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发达的金融市场。这一观点是否有理?2.“因为公司企业实际上没有在二级市场上筹措任何资金,所以二级市场对经济的重要性

71、不如一级市场”试评述这一说法。3.如何用逆向选择问题来解释你愿意向家庭成员发放贷款而不向陌生人发放贷款的原因。4.与其他贷款者相比,为什么高利贷者对其借款者的道德风险比较的不关心。5.如果借款者和贷款者都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道德风险问题是否会存在?6.在一个没有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的世界里,金融中介机构不会存在。这句话是对的?错的?还是不肯定?请解释。相关链接调查显示香港散户热衷小型恒指期货股评国际视野看中国股市:股指期货-潘多拉魔盒_股指期货交易:我反对!_聚焦期货_刘纪鹏:仓促推出股指期货风险较大_论金融风险有效资本市场理论:金融市场中的合理预测正大期货期铜日评0619_智富基金操作报告(

72、天胶)期货第五章第五章 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体系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金融机构的构成,掌握我国金融体系的建立过程及其改革内容。 了解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理解银行的特殊风险。3.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与发展趋势,重点掌握银行性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共性与特性。掌握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2、金融机构的发展的趋势3、金融机构体系中主要的银行性金融机构4、主要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5、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本章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概述金融机构体系概述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的形

73、成和发展第四节 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体系运行*第五节 国际金融机构*第六节 金融结构的经济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概述金融机构体系概述一、概念及分类金融机构就是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法人机构。分类:按职能作用分:中央银行(及其他专业金融监管机构)、一般金融机构按业务特征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按活动的领域分:有直接金融机构和间接金融机构二、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储蓄银行、农业银行、进出口信贷银行投资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养老或退休基金、投资基金。一、中央银行: 就是在一国的金融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银行,具有

74、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特种功能。二、商业银行 就是开展存贷款业务、结算业务,为客户办理支付清算,从而实现货币的周转,并起着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银行。三、储蓄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家庭和个人。四、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是承销发行债券、股票和参加向投资者销售证券的金融机构。五、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一方面通过出售保单吸收资金,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途径将其运用出去,因此具有了一定的信用中介功能。六、养老基金 它是一种向加入基金计划的人们提供养老金的金融机构。养老金的资产与保险公司类似。七、投资基金 主要是将自己的资本投资于其他公司的确形式。它的作用在于:集中大量小额投资者的资金,由专家将其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

75、使收益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八、政策性金融机构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一、美国一、美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由联邦储备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在美国的外国银行构成。(一)联邦储备银行设立于12个联邦储备区的指定城市中;(二)商业银行是美国金融机构体系骨干力量;(三)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储蓄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国家专业性银行等;(四)外国银行也纷纷在美国开设分支机构,开展业务。二、英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典型的金融体系。(一)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二)英国典型的商业银行包括存款银行、商人银行、贴现所;(三)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住房互助协会、国民储蓄银行等

76、。三、日本的金融机构体系比欧美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繁杂。(一)日本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二)商业银行包括都市银行和地方银行两种;(三)其他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长期信用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等五个种类。(四)政府金融机构是由政府提供资金或提供债务担保,原则上不接受存款的非盈利性金融机构。四、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二)跨国银行的建立使银行的发展更趋国际化(三)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重组资本结构和经营结构(四)兼并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调整的一个有效手段(五)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不断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大型复合型金融机构第三

77、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初始条件二、我国金融改革进程的理论解释众多的参与主体,引入竞争机制要求微观金融机构真正按商业化的机制运作,建立成本收益风险的内在约束和激励机制。要求对市场失灵现象有所考虑,在制度安排上成立政策性金融机构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在改革中形成的过程(1979-1993)突破过去高度集中型的金融机构体系而朝着多元化体系方向改革。(1994-)本着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对金融机构体系进行重组,对微观金融机构运行机制进行市场化构建。第四节 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体系运行一、中国人民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负责全国金融管理的机关。二、国有独资

78、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是我国现在经营城市工商企业信贷和城镇储蓄业务的最大的专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是主要经营农村金融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是我国以经营外汇业务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是以办理基本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三、股份制银行交通银行 是我国首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银行 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四、农村信用社及城市商业银行 是存在于广大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组织。 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各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需要而兴办的合作金融机构。五、保险公司 是我国近年来迅速崛起、前景极为看好的非存款式金融机构。六、信托投资

79、公司 是接受他人委托,代为经营、管理和处理经济业务的金融机构。七、政策性银行是专营政策性贷款及投资业务的金融机构。八、证券公司*第五节 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金融机构是维持国际货币制度正常运行及国际间的货币合作,协调各国货币政策或从事国际金融事务的金融机构。一 、 国 际 货 币 基 金 组 织(IMF) 是根据1944年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的,它是以成员国入股方式组成的经营性的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是向成员国政府提供贷款。二、世界银行(IBRD) 是1944年初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产生的国际金融机构。它是按股份公司原则建立起来的企业性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活动是向发展中国家提

80、供长期生产性贷款。三、国际开发协会(IDA) 是1960年成立的,其宗旨是为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更优惠的贷款,减轻其国际收支负担,促进它们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四、国际金融公司 1957年创办的,其宗旨是专门对成员国私人企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等项目提供资金,促进不发达国家的私营经济的增长和这些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五、区域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泛美开发银行等。(一)亚洲开发银行是西方国家与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合办的政府间金融机构;(二)非洲开发银行是以非洲国家政府为主合办的互助性国际金融机构;(三)泛美开发银行是由美洲及其以外的国家联合建立的向拉美国家提供贷款的金

81、融机构。*第六节 金融结构的经济分析(一)信用中介与支付便利间接金融机构在阶级社会中处于最初资金提供者和最终资金使用者之间,通过其自身的负债、资产业务使双方间接接上头。直接金融机构虽然没有发挥实实在在的中介作用,但由于它居于证券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使双方更有效的实现了投融资,即提高融资效率的作用。给社会提供支付机制(二)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即从事金融交易所花用的时间和金钱。举例说明,没有金融中介的情况下,小额储蓄者和借款者都可能挤出金融市场。金融中介结构能够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因为他们专业、规模巨大,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三)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金融市场上,在做出决策时,市场的某一

82、方并不了解另一方的状况,这种不平等叫做信息不对称。如对于贷款项目的潜在收益和风险,借款者通常比贷款者了解得更多。1.逆向选择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是指那些最可能造成对对方不利的结果(信贷风险)的借款者,更积极的寻找贷款,而且往往最可能得到贷款。举例:假定你有两个姑妈,LUCY是传统稳健型人物,而CILA是一位赌徒,且刚刚得知一个迅速致富的项目。问:谁更积极,如果你不了解的化更容易贷款给谁?2.道德风险在交易之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是指借款者可能从事从贷款者角度来看不希望看到的那些活动的风险,因为它可能影响贷款的安全,却可能获利更多。举例:假定你已经向LUCY姑妈贷款1000

83、用于开个打印社,但是,随后,她却被怂恿去赌马,因为,赢了她可以获得假设19000的花销,输了,则失去了她的可信赖的名誉。所以她很可能选择赌马。你该怎么做呢?小结:成功的金融中介机构在甄别贷款风险、防范逆向选择等的经验和办法丰富得多。同时,他们在监督贷款者从而减少道德风险造成的损失方面也有着专长。讨论:银行等金融机构具体用了哪些方法来防止以上风险的?总结按职能作用分:中央银行(及其他专业金融监管机构)、一般金融机构按业务特征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按活动的领域分:有直接金融机构和间接金融机构主要构成有: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储蓄银行、农业银行、进出口信

84、贷银行)投资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养老或退休基金、投资基金。总结西方国家金融机构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二)跨国银行的建立使银行的发展更趋国际化(三)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重组资本结构和经营结构(四)兼并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调整的一个有效手段(五)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不断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大型复合型金融机构金融中介结构能够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因为他们专业、规模巨大,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总结在金融市场上,在做出决策时,市场的某一方并不了解另一方的状况,这种不平等叫做信息不对称。成功的金融中介机构在甄别贷款风险、防范逆向选

85、择等的经验和办法丰富得多。同时,他们在监督贷款者从而减少道德风险造成的损失方面也有着专长。复习提要:关键词:金融机构、专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储蓄机构、保险、养老基金、投资基金、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思考题:简述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体系中的地位。简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和主要业务。论述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论述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必要性。问题与思考:怎样用规模经济来解释金融中介机构的存在?描述金融中介机构有利于降低经济中交易成本的两种途径。政府要求的标准会计制度如何使得金融市场更有效的运行。哪些公司最可能通过银行而不是发行债券和股票来为其活动融资?为什么?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可能导致管理

86、不善。股市的崩溃如何引发金融危机?相关链接金融机构信用信息联网完善信用体系农村金融体系我国进一步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若干问题及对策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融资根本出路在何方中小企业融资面面观资产证券化与宏观金融的架构第六章第六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基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及其运用。本概念及其运用。2.掌握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类型与外掌握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类型与外部形式,理解商业银行的特点。部形式,理解商业银行的特点。3.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重点掌握其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重点掌握其资产负

87、绩业务。资产负绩业务。4.了解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货币的了解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货币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概念及其关系,理解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掌握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币的过程,掌握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5.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重点掌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重点掌握握“三性三性”方针。方针。6.理解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掌握理解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掌握管理的内容,把握经营发展的动态。管理的内容,把握经营发展的动态。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 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与类型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与类型2、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商业

88、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业务3、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新业务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新业务4、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基本方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基本方针5、 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内容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内容本章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业务第三节第三节 商业银行管理的原则与理论商业银行管理的原则与理论第四节第四节 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第一节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一、商业银行的产生通通过过对对古古代代的的货货币币经经营营业业的的产产生生、发发展展的

89、的论论述述,看看到到现现代代商商业业银银行行产产生生的的必必然然性性。古古代代的的货货币币经营业不同于现代的银行业。经营业不同于现代的银行业。二、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二、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盈利;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盈利;商商业业银银行行是是经经营营货货币币信信用用业业务务的的金金融融机机构构,其其基本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基本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商业银行是存款货币的主要提供者。商业银行是存款货币的主要提供者。三、商业银行的作用三、商业银行的作用商业银行的作用表现为:商业银行的作用表现为:充当信用中介;充当信用中介;充当支付中介;充当支付中介;变储蓄和收入为资

90、本;变储蓄和收入为资本;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创造信用流通工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可可以以按按不不同同的的标标准准来来分分,若若按按资资本本所所有有权权来来分分,商商业业银银行行的的组组织织形形式式有有私私人人银银行行、合伙银行、国家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合伙银行、国家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若若按按组组织织制制度度来来分分,商商业业银银行行分分为为单单一一银银行行制制、分分支支行行制制、持持股股公公司司制制和和连连锁锁银银行行制。制。( (附注附注) )五、商业银行的类型五、商业银行的类型按按业业务务对对象象分分,商商业业银银行行分分为为批批发

91、发性性银银行行、零售性银行、批发零售兼营性银行;零售性银行、批发零售兼营性银行;按按所所处处的的地地域域范范围围来来分分,商商业业银银行行分分为为地地方方性性银银行行、区区域域性性银银行行、全全国国性性银银行行和和国国际性银行;际性银行;按按业业务务经经营营范范围围来来分分,商商业业银银行行分分为为分分离离型和全能型。型和全能型。六、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六、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讨论讨论) )业业务务综综合合化化、资资本本集集中中化化、经经营营国国际际化化、技技术电子化。术电子化。七、我国的银行业七、我国的银行业介绍了其产生、发展及改革的过程。介绍了其产生、发展及改革的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

92、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业务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以一一具具体体的的资资产产负负债债表表来来看看商商业业银银行行的的基基本本业业务及其构成。务及其构成。二二、商商业业银银行行的的负负债债及及负负债债业业务务资本(可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资本(可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核心心资资本本由由永永久久性性股股东东权权益益和和公公开开储储备备构构成成。附附属属资资本本又又为为债债务务资资本本,主主要要由由未未公公开开储储备备、重重估估准准备备、普普通通呆呆账账准准备备金金、普普通通贷贷款款损损失失准准备备金金、带带有有债债务务性性质质的的资资本本债券、长期次级债券组成。债

93、券、长期次级债券组成。银行资本的作用。(银行资本的作用。(5 5个)个)存款;存款;是商业银行外来资金的主要来源,占70%以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非存款负债:非存款负债:向央行再贴现、再贷款借入资金。向同业借款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融资借入欧洲货币市场资金回购协议借入资金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负债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负债业务三三、商商业业银银行行的的资资产产及及资资产产业业务务现金资产: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库存现金在央行存款在央行存款存放同业存款存放同业存款在途资金在途资金贷款贷款按期限:长期、中期、短期按信用担保: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保证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按贷款质量和风险程度:正常、关

94、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级分类制)贴贴现现;投投资资;其其他他资资产产如如固固定定资产。资产。四四、商商业业银银行行的的中中间间业业务务和和表表外业务外业务商商业业银银行行的的中中间间业业务务是是指指商商业业银银行行以以中中介介人人的的身身份份代代客客户户办办理理各各种种委委托托事事项项,从从中中收收取取手手续续费费的的业业务务。主主要要包包括括结结算算业业务务、租租赁赁业业务务、信信托托业业务务、代代理理业业务务、信信用用卡卡业务、代保管业务和信息咨询业务等。业务、代保管业务和信息咨询业务等。商商业业银银行行的的表表外外业业务务不不直直接接影影响响其其资资产产负负债债表表内内的的金金额额,但

95、但可可能能成成为为或或有有资资产产、或或有有负负债债。主主要要有有贷贷款款承承诺诺、贷贷款款销销售售、备备用信用证等。用信用证等。五五、我我国国商商业业银银行行的的业业务务及及其其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第第三三节节 商商业业银银行行管管理理的的原原则则与理论与理论一、商业银行管理的一般原则一、商业银行管理的一般原则各各国国商商业业银银行行已已经经普普遍遍认认同同的的管管理理原原则则是是安安全全性性原原则则、流流动动性性原原则则、盈盈利利性性原原则,即则,即“三性原则三性原则”。*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二、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决策系统:股东大会、董事会和其下设的各决策系统:股东大会、董事会和其下设的

96、各种委员会。种委员会。执行系统:总经理(行长)和副总经理及各执行系统:总经理(行长)和副总经理及各业务职能部门(贷款、信托与投资、营业、业务职能部门(贷款、信托与投资、营业、会计、人事和公共关系及开发研究部门)。会计、人事和公共关系及开发研究部门)。监督系统:监事会及银行的稽核部门。监督系统:监事会及银行的稽核部门。管理系统:全面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管理系统:全面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三三、商商业业银银行行的的资资产产管管理理理理论论资产管理理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资产管理理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商业贷款理论阶段;商业贷款理论阶段;可转

97、换理论阶段;可转换理论阶段;预期收入理论阶段。预期收入理论阶段。资产管理中要遵循资产管理中要遵循“三性三性”原则。原则。四四、商商业业银银行行资资产产负负债债综综合合管管理理论理理论简单阐述资产负债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简单阐述资产负债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资金汇集法;资金汇集法;资产分配法;资产分配法;差额管理法;差额管理法;比例管理法。比例管理法。 五五、商商业业银银行行的的资资本本充充足足性性管管理理首首先先阐阐述述资资本本金金的的功功能能:营营业业功功能能、显显示示功功能能、保保护护功功能能、管管理理功功能能,进进而而说说明资本金的重要性。明资本金的重要性。介绍银行资本金数量的决定及其管理。介

98、绍银行资本金数量的决定及其管理。第四节第四节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一、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行政管理一、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行政管理的原则与要求均体现在一国的银行法的原则与要求均体现在一国的银行法中,主要涉及:中,主要涉及:(一一)对银行开业的管理:银行申请开业,须经主对银行开业的管理:银行申请开业,须经主管机构审批。管机构审批。(二二)对银行业务范围的管理:实行全能型制度比对银行业务范围的管理:实行全能型制度比实行职能分工型制度的商业银行活动范围大。实行职能分工型制度的商业银行活动范围大。(三三)对存款经营的管理可分为对存款利率的管理,对存款经营的管理可分为对存款利率

99、的管理,对存款保险管理,对吸收存款方式进行某些限制。对存款保险管理,对吸收存款方式进行某些限制。(四四)对贷款经营的管理包括对贷款风险的管理,对贷款经营的管理包括对贷款风险的管理,对贷款长短期结构的管理,重视信用贷款比率及对贷款长短期结构的管理,重视信用贷款比率及对内部人员和关系户贷款的限制。对内部人员和关系户贷款的限制。(五五)对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管理对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管理(六六)对银行财务和人事的管理对银行财务和人事的管理二、西方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二、西方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形成与现状形成与现状(一一)形成与现状:西方国家的存款保险形成与现状:西方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在制度是在1929-1

100、933年大经济危机爆发,年大经济危机爆发,大批银行破产之后形成的。到目前为止大批银行破产之后形成的。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二二) 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是西方国家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是西方国家中建立最早的,中建立最早的,1933年成立了联邦存款年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公司。(FDIC)*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一、商业银行风险特征及种类一、商业银行风险特征及种类商业银行的风险的特征:商业银行的风险的特征:客客观观性性及及必必然然性性、偶偶然然性性及及不不确确定定性性、可可变性及可控性、扩散性及严重性。变性及可控性、扩散性及严重性。风险种类

101、主要有:风险种类主要有:信信用用风风险险、市市场场风风险险、利利率率风风险险、汇汇率率风风险、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险、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二二、商商业业银银行行风风险险管管理理的的目目标标及原则及原则其基本目标是为了安全和收益。其基本目标是为了安全和收益。其其风风险险管管理理的的原原则则是是:全全面面周周详详的的原原则则、量力而行的原则、成本收益比较的原则。量力而行的原则、成本收益比较的原则。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风险管理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估价、风险处理。风险识别、风险估价、风险处理。风险处理方

102、法:风险处理方法:风风险险回回避避、风风险险分分散散、风风险险转转嫁嫁、风风险险抑抑制和风险补偿。制和风险补偿。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信信用用风风险险是是商商业业银银行行的的一一种种常常见见的的风风险险,所所以以要要重重视视对对它它的的管管理理。通通过过信信用用分分析析、信信用用配配给给、要要求求抵抵押押和和补补偿偿余余额额、签签定定监监控控和和限限制制性性契契约约、进进行行贷贷款款分分类类及及分分类类管管理理。其其中中信信用用分分析析的的6C6C原原则则是是经经常常使用的,也是很重要的。使用的,也是很重要的。商业银行信用分析的商业银行信用分析的6C6C原则。原则。

103、对对借借款款的的信信用用分分析析,商商业业银银行行通通常常从从6个个方方面面来来进进行行,即即分分析析借借款款人人的的品品德德(character),借借款款人人的的品品德德决决定定其其偿偿还还贷贷款款的的意意愿愿和和能能力力;能能力力(capacity),指指借借款款人人的的工工作作经经验验、经经验验才才能能等等;资资本本(capital),反反映映借借款款人人承承受受风风险险的的能能力力;担担保保(collateral),用用来来增增强强银银行行贷贷款款归归还还的的保保证证程程度度;经经营营环环境境(condition),指指借借款款人人内内部部和和外外部部的的经经验验环环境境;事事业业的

104、的连连续续性性(continuity),借款人的应变能力,借款人的应变能力.五、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五、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利利率率风风险险也也是是商商业业银银行行的的重重要要风风险险,其其管管理理的的具具体体方方法法有有资资金金缺缺口口管管理理、存存续续期期分分析等。析等。讨论:单一银行制的商业银行单一银行制的商业银行和分支行制的商业银行的区别和分支行制的商业银行的区别单单一一银银行行制制其其营营业业成成本本较较低低,管管理理层层次次较较少少,具具有有独独立立和和自自主主性性,能能有有利利于于地地方方经经济济的的发发展展,防防止止银银行行业业的的集集中中和和垄垄断。断。分分支支行行制制其其优

105、优点点表表现现在在分分支支机机构构较较多多,业业务务范范围围较较广广,有有利利于于采采用用现现代代化化的的手手段段和和设设备备,提提高高工工作作效效率率和和质质量量,克克服服了了地地方方干干预预,促促进进了了银行竞争。银行竞争。讨论: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营营业业功功能能,银银行行资资本本是是其其设立与存在的先决条件;设立与存在的先决条件;显显示示功功能能,银银行行资资本本是是建建立和维护信誉的保证;立和维护信誉的保证;保保护护功功能能,银银行行资资本本是是保保护护存存款款人人、债债权权人人的的利利益益,补偿意外损失的最后手段;补偿意外损失的最后手段;管管理理功功能能,银银行

106、行资资本本是是限限制制资资产产不不合合理理扩扩张张,建建立立商商业业银银行行内内部部管管理理制制和和国国家家实实施施金金融融监监管管的的有有力力手手段。段。附录: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与改革一、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一)旧中国的民族资本商业银行19世纪中叶以前,主体为钱庄和票号1896年10月清政府核准设立中国通商银行并于1897年5月27开业。1908年颁布银行通则北四行: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和大陆银行;南四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以“通华商之气脉”为宗旨,强调服务社会,但受到双重桎梏,发展缓慢。(二)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大背景1951

107、年7月开始对旧中国民族资本商业银行进行公私合营改造,于1952年12月成立了一家垄断所有金融业务的中国人民银行。具有企业性和国家机关双重属性。分支机构按上级指令办指标办事,统存统贷,层层下达,没有竞争,不负盈亏。(三)改革开放后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1979年3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1983年9月宣布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83年9月,开办基建和拨改贷业务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脱离财政部。1984年1月,组建专门从事信贷和储蓄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80年代后期,伴随交通银行的恢复,建立了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

108、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已倒闭)、中国民生银行。1994年建立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背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集中了全国银行体系中约80左右的信贷资金,承担了全社会60%以上的存贷业务,但其治理机制及业务经营还远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一)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1)产权主体的虚置。产权主体的虚置难以形成足够的激励机制进行合格的董事会和经理层的选择、监督和评估,难以建立对经理层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政府可能干预经营。1,在治理结构上存在明显缺陷。(2

109、)在银行内部的权利配置结构中,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有很大程度的错位主要表现为内部拥有剩余控制权(即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源使用使用的投票权、支配权和决策权)的经理层基本上没有剩余索取权。于是其具有廉价投票权。因而容易受到寻租力量的侵蚀。(3)缺乏完善的、清晰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非市场化、模糊的分配制度;业绩与业绩水平的相关程度不明显。复杂的利益关系:利润上交财政;吸收过多员工就业,而且承担多种责任。(4)缺乏足够的可竞争性具有国家政策保护和市场垄断的地位,竞争压力较小。没有足够的约束激励机制及时对市场做出灵敏的反映。在事实上隔断了市场对银行治理结构可能产生的竞争性。2,资产结构单一,质量低下,资本

110、金不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压力较大。不能单看资产规模,主要取决于资产质量和资本金实力。据公开数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大约为2530。有专家称在不良贷款剥离前应有40%。这样在1998年底的不良贷款为21749.71亿元。占当年GTP的27.3%,财政收入的2.2倍。3,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活力不足,盈利水平不高。经营目标不明确?,决策机制不科学、内部激励机制不够、约束机制不力、整体竞争力不强,盈利情况堪忧。4,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多,人才结构不合理。5,融资品种单一,以网络科技为主的新兴服务方式发展缓慢,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多样化的需求。6,融资领域不注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

111、(二)改革的主要对策1,积极稳妥推行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股份制改造,以改革运行机制,创新银行内控制度;规范资本金补充机制,适当提高呆坏账准备金比例;全面实行审贷分离和贷款责任终身制,健全贷款风险评估机构;改革人事管理制度,能上能下,能增能减,能进能出;进行逐级授信。2,转变经营观念,调整贷款结构,创新金融服务,抢占市场支持农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开拓居民消费信贷、信用卡等零售业务;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探索资产证券化,支持企业并购运作;发展网络银行;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金融风险。3,逐步发展混业经营,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为什么1933年出现了“

112、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1992年又出现了“新金融法案”?混业的理由:资金供求的市场调节机制基本建立,信贷收缩替代了信贷膨胀,具有了外部条件。混业体现了金融市场内部相互沟通的基本要求,利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适应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的多元化、资产重组等要求。也是金融业充分竞争的结果。混业有利于改善金融服务,优化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其竞争力。4,适当推进银行业重组首先通过市场改革构建商业化运营的重组机制;其次是大幅优化现有的资源组合;打破现有垄断格局,建立多元化资本结构和产业结构,扩充实力,提高资金营运效率。5,完善金融法规,加强金融监管,保障金融稳定。总结: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商业银行

113、的基本特征: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盈利;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盈利;商商业业银银行行是是经经营营货货币币信信用用业业务务的的金金融融机机构构,其其基基本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本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商业银行是存款货币的主要提供者商业银行是存款货币的主要提供者商业银行的作用表现为:商业银行的作用表现为:充当信用中介;充当信用中介;充当支付中介;充当支付中介;变储蓄和收入为资本;变储蓄和收入为资本;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创造信用流通工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总结: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可可以以按按不不同同的的标标准准来来分分,若若按按资资本本所所有有权权来来分

114、分,商商业业银银行行的的组组织织形形式式有有私私人人银银行行、合合伙伙银银行行、国国家家银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行和股份制银行;若若按按组组织织制制度度来来分分,商商业业银银行行分分为为单单一一银银行行制制、分分支行制、持股公司制和连锁银行制。支行制、持股公司制和连锁银行制。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商业银行的发展趋业业务务综综合合化化、资资本本集集中中化化、经经营营国国际际化化、技技术术电电子子化。化。 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商业银行业务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及表外业务。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及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管理的三性原则和三个理论发展阶段。商业银行管理的三性原则和三个理论发展阶段。复习提要:关

115、键词: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三性原则思考题: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分别有哪些作用?比较单一银行制和分支行制的区别。论述混业经营的必然性和条件。论述三个阶段理论的产生的现实及理论背景与缺陷。如果你的银行已经没有超额准备金,这时,一位信誉良好的客户来到银行要求贷款。你是否应简单回绝客户,并解释银行已没有超额准备金来发放贷款了?若你打算满足这位客户的需要,有哪些方法可供选择?多样化是规避风险的好战略,因此,银行专注于提供某一种贷款总是没有道理的。这话对吗?请解释。假定你是一家银行的经理,该银行拥有750亿平均存续期为4年的资产和

116、750亿平均存续期为6年的负债,对这家银行作一存续期分析,并说明,当利率上升2个百分点时,该银行的净值将发生什么变化你能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银行的利率风险吗?从商业银行的发展看来,其资金成本是呈现上升了还是下降了的趋势?从商业银行的发展看来,其资金收益优势是呈现上升了还是下降了的趋势?相关链接巴塞尔委员会与银行操作风险加快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农发行贷款安全模式的选择及运用日本银行业的重组与启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调查与思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亟待加强推进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信贷标准化是资金效率之本br对近年来农户贷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中国AMC实践中的三个问题中心城市农信社改革发展的思考第七章中央

117、银行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2.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条件,熟悉各国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掌握中央银行的几种主要类型。3.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与特点,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4.能看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重点分析表内资产负债各项目的关系5. 了解西方国家存款保险制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2、中央银行的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3、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职能和作用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结构5、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分析本章结构: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第一节中央

118、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货币信用经济的飞速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能力的加强)二、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将私有银行改制为国有或直接赋予其特殊权利而形成;直接建立中央银行。三、中央银行的发展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一)银行券发行问题:中央银行形成后,集中货币发行,克服了分散发行的混乱局面。(二)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中央银行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国性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三)最后贷款人问题:中央银行的银行,起到了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时予以必要贷款支持的作用。(四)金融监管问题:中央银行专门对金融业的监督的管理,保证了金融业的安全与规范。二、中央银行的类型(

119、一)单一型: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并监管全部金融企业的制度。(二)复合型:国家不专门设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经营一般银行业务的银行管理体制。(三)跨国型:指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会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四)准中央银行型:指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并无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而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管理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一、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业务目标业务对象资产流动性机构设立二、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的职能,即中央银行的功能、作用,它是中

120、央银行性质的具体反映。中央银行的职能一般可划分为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管理金融的银行四大职能。(一)中央银行是发行银行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具有货币发行特权、独占权,是一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指中央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一国金融的专门机构。(三)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指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四)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的银行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首脑,致力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对整个金融业的运行进行调控监管。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1.中央银行独立性含义 2.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原则3.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内容第

121、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中央银行业务概述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二、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中央银行是由一般商业银行发展而来,但有与商业银行的不同特征:1、中央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2、中央银行与国家政府关系密切,享有国家法律上所授予的特权;3、中央银行具有特殊的业务对象。三、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性质和法律地位决定了其具有特殊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独立货币发行权是其最先具有的职能,也是它区别于其它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一、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对象与方法三、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主

122、要内容四、金融监管模式选择复习提要关键词:中央银行、美联储、最后贷款人、金融监管、单一型、复合型中央银行、独立性 思考题: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2怎样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3中央银行是否需要独立性4中央银行的业务有哪些问题与思考:为什么美国建立了拥有12家地区性联邦储备银行的联邦储备体系,而不是像其他国家那样只设立一家中央银行?辩析:美联储的独立性使得它可以对自己的行动完全不负责;意味着它具有长远的观点而不是目光短浅。大银行不倒闭的保护政策的成本和好处是什么?你认为取消存款保险或限制其金额是一个好主意吗?解释。应如何设计银行监管条款来降低由存款保险产生的道德风险?是否完全有效?相关链

123、接中央银行对市场的干预格林斯潘格林斯潘價多高故乡-浅析中央银行独立性地位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我国征信体系建设有了良好开端中央银行组织建立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目标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手段与效益加拿大中央银行第八章货币需求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货币需求的各种理论流派。掌握货币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公式。 2.一般了解中国经济理论界对货币需求理论作了哪些研究。 3.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货币的需求的影响因素。 4.了解货币需求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货币需求的含义、分析方法及其所涉及的概念2、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3、凯恩斯的货

124、币需求理论4、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5、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6、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一、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的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货币需求是个存量的概念:二、为什么要研究货币需求研究货币需求是理论发展的需要研究货币需求是政策操作的需要研究货币需求在我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古典货币需求理论(一)交易方程式。PMV/T;(二)剑桥方程式。MKPY;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一、现金交易说费雪由V=PY/T推导出交易方程式MV=PY(恒等式)导入V的决定因素(由经济中的制度和技术特

125、征决定,且短期相对稳定)进而转化为货币数量论,即名义收入决定于货币数量变动;同时由于工资具有完全价格弹性,正常情况下Y也具短期稳定性,从而结论:价格水平的变动仅价格水平的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可导出M=KPY,K为常数1/V,故名义收入的交易水平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即结论为:货货币币需需求求仅仅为为收收入入的的函函数数,利利率率对对货货币币需需求求没没有影响。有影响。二、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式屁古在马歇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其著名的剑桥方程式:M=KY或M=Kpy从形式上来看,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之间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区别,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变形。但是,从公式

126、内涵的经济意义角度来看,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三、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马克思在分析了货币的产生发展历史、考察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以后,他第一次完整地揭示了货币流通规律,即商品流通需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必要量规律: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前提条件下的: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以其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马克思的研究总是以黄金作为货币来进行的。马克思对于货币必要量的研究是基于简单商品流通这一前提的。四、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分析和货币需求函数的建立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分析是从分析人们的持币动机开始的

127、。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编好这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的欲望。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一)其理论的要点如下:(1)货币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2)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基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3)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4)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其理论的要点如下(续):(5)凯恩斯得出货币需求函数Md/P=f(R,Y)(6)凯恩斯的整个经济理

128、论体系是将货币通过利率与投资、就业以及国民收入等经济因素联系起来的。(7)凯恩斯也指出,通过变动货币供应而控制利率的做法在产业周期的特殊阶段也是无效的。提出了流动性陷阱与古典区域的理论。(二)对流动性偏好论的评价流动性偏好论在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第一次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来研究,明确提出了货币在现实经济中作为资产的功能。流动性偏好论第一次提出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问题,强调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这也是对货币理论的一大贡献。关于流动性陷阱与古典区域所代表的产业周期特殊阶段情况的分析,否定了货币供求互为独立的观点。对流动性偏好论的评价但是,就理论基础而言,流动性偏好论以一种人们愿

129、意以货币形式保存其财富的心理动机为出发点,把心理因素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出要因素,用心理分析来代替经济分析,其科学性显然是值得怀疑的。流动性偏好论作为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货币仅指现金,完全抹杀了各种存款货币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因而在抽象基础上产生的流动性偏好论,其理论的可行性与适用性也就是很有限的。(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的通论发表以后,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称为“凯恩斯革命”。其理论流行于西方各国并引起了众多的信奉者,形成了所谓的“凯恩斯学派”。这些后来的研究者以凯恩斯通论的基本理论体系为基础,不断在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等方面对凯恩斯的学说进行补充和完善。提出了

130、资产选择理论,为金融投资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1.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威廉鲍莫尔和耶鲁大学的詹姆斯托宾分别独立地发展了类似的货币需求模型。他们的研究发现,即使是交易性的货币需求,对利率水平也很敏感。提出了著名的平方根公式。2.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发展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惠伦发表了名为现金的预防需求的合理化的论文,论证了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同样与利率是负相关的。3.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发展1958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发表了流动性偏好对付风险的行为一文,提出了著名的资产选择理论,用投资者避免风险的行为动机重新解释流动性偏好理论,开创了资产选择理论在货币理论中的应用。这一

131、理论说明了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同时持有货币和证券的原因。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因此,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就是从货币需求入手的。(一)货币数量论的内容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消费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须考虑三类因素:收入,这构成预算约束;商品价格以及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弗里德曼在对美国1892-1960年历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lga=-3003,

132、b=1394,c=-0155,相关系数为099。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这一发现,对现代货币数量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货币数量论的结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并不需要假定的固定不变的常数,而只需要强调它们的稳定性。货币需要求函数及其稳定的结论,为弗里德曼强调货币最重要这一命题准备了理论前提。(三)对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评价强调财富效应,强调货币需求的财富限制,强调货币量与收入流量的直接关系,这是现代货币数量论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是把这种作用夸大到无与伦比的地步,则是一种偏激、一种失误。其实质是弗里德曼主张经济自由化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再说,从理论的角度讲,弗里德曼强调货币惟一重要,是以否定货币与其

133、他资产的替代效应为依据的。第三节货币需求实证及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分析一、利率和货币需求货币学派的实证分析结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差;而詹姆斯托宾及其后一些学者的实证结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是十分敏感的。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实证分析发现,1974年前的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当稳定的,而1974年后的货币需求函数则表现出不稳定的性质。二、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一)收入:与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动;(二)价格:与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动;(三)利率:一般情况下,利率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动;(四)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动;(五)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六)企

134、业与个人对利润和价格的预期:企业对利润的预期与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化;个人对价格的预期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化;(七)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收大于支时,货币需求减少;反之则货币需求增加;(八)其他因素三、中国的货币需求研究及发展(一)不同经济体制背景下货币需求的分析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货币需求分析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产品经济模式;二是国民经济的非货币化倾向,体现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资金分配领域。这种非货币化倾向导致:货币职能萎缩、银行职能受约束、信用形式的单一及金融市场的缺位。企业的货币需求:企业的货币需求趋于中性。所谓中性的货币需求是指企业所需要的仅仅是一种名义上的或形式上的货币。具体体

135、现在:企业的经营性货币需求、企业的投资性货币需求方面。个人的货币需求个人的货币需求主要是对现金的需求,即主要是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2.转轨体制下的货币需求分析转轨体制是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动态过程,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运行逐步摆脱了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生产、分配更多地是借助市场来进行的。二是国民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加深。总之,货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深远,具体体现在:货币职能的回归、银行体系的健全、信用形式的丰富及金融市场的建立完善。2.转轨体制下的货币需求分析企业的货币需求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使企业货币需求强度加大,具体可通过企业的经营性

136、货币需求和企业的投资性货币需求进行分析。个人的货币需求可从个人的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进行分析。(二)我国货币需求研究的发展1.关于1:8的经验公式所谓的1:8经验公式是指:如果现金流通量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保持1:8的比例,那么,货币流通是正常的。反之,如果大于或小于这个比例,则认为是货币偏多或偏少,并把1:6视为警戒线。2.我国货币需求研究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经济结构、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所以在新的形式下,应重新认识1:8的经验公式。点与线的争论是否存在传统认识上的那种货币必要量货币需要量界限的相对与绝对货币容纳量弹性我国货

137、币需求函数的建立关于我国持币者的货币需求函数戴国强所提出的我国货币需求模型我国货币需求模型的测定复习提要关键词:货币需求、现金交易方程式、流动性偏好、鲍莫尔模型、思考题:1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2简述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的主要内容与区别。3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4简述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5. 为什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周转率可以预测,而凯恩斯的观点却与之相反?相关链接剑桥学派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贷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上)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贷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下)第九章货币供给与均衡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货币供给的各种口径,掌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

138、依据及意义。 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机制。 了解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4.熟悉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的概念及其了解货币当局与货币供给变量之间的关系。 5.掌握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6.能分析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货币供给的各种口径、货币层次2、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4、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5、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6、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第一节货币供给概述一、货币的层次的划分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及意义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口径时,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为依据。中国的货币层次划分。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

139、义货币,M2减M1是准货币。二、货币层次的控制重点西方国家,以M2为控制重点;在我国,主张以M0、M1作为控制重点。三、货币供给的相关概念(一)货币供给过程的三个特点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银行系统供给货币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广泛采用非现金货币结算方式。(二)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的定义货币供给量是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个人及外国所握有的通货及其他随时可自由支用的存款货币二者的总和。货币供给是指经济主体创造货币供给量并把它投入流通的过程,即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向流通中投入、扩张或收缩货币量的行为和过程。(三)货

140、币是如何进入流通的人民币进入流通的过程为四个程序:第一程序,中央银行以自己的信用工具向财政部门授信;第二程序,中央银行以自己的信用流通工具向商业银行授信,供给基础货币;第三程序,银行通过收兑社会公众的金银向流通中投放货币;第四程序,银行收兑社会公众手中的外汇向流通中投放货币。(四)我国货币收支的三大系统我国货币收支的三大系统包括:以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的货币收支;以家庭个人为主体的货币收支;以财政为主体的货币收支。这三大货币收支系统以银行为中心,循环往复,既形成了它们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四、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它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不为

141、政策所左右;外生变量,又称政策性变量,它指在经济机制中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由经济因素所确定的变量。货币供给量既是外生变量,又是内生变量。第二节存款货币的创造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非现金结算二、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准备金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用转帐结算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所创造出来的存款。三、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之间的数量关系: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率存款总额超额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四、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1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K=D/R=

142、1/r公式中K为存款乘数,D为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的增额,R为原始存款的增额,r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法定存款准备率(r);现金漏损率(c);超额准备率(e);定期存款准备率(rt)。2.存款货币的消减过程(其原理同存款货币的创造一样)第三节 货币供给决定因素一、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它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一般用Mb表示基础货币。MbCRC表示流通中的通货;R表示存款准备金。(一)中央银行资产业务规模与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债务规模与基础货币量;中央银行对财政的债权规

143、模与基础货币量;外汇、黄金占款规模与基础货币量。(二)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三)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通货存款货币货币供给量通货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二、货币乘数m=(C+D)/(C+R)=Ms/Mbm为货币乘数,它代表的是每一元基础货币的变动所能够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M层次的货币乘数m1=(1+c)/(r+rt+c+e)M2层次的货币乘数m2=(1+t+c)/(r+rtt+c+e)第四节中国的货币供给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与货币供给1“统存统贷”信贷管理体制下的货币供给(1955-1979)2“存贷差额控制”信贷管

144、理体制下的货币供给(1980-1984)3“实贷实存”信贷管理体制下的货币供给(1985-90年代中期)4“比例管理”信贷管理体制下的货币供给(9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社会经济主体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货币供给量不仅具有外生变量性质,而且它同时是一个内生变量。企业、居民、财政的行为都对货币供给构成决定作用。在我国现阶段,各社会主体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作用又具有其特殊内容。第五节货币供求均衡一、货币均衡与货币失衡(一)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而如果在货币流通过程中,MdMs,则为货币失衡。(二)货币均衡是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

145、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三)货币均衡具有相对性。货币均衡实际上是一种在经常发生的货币失衡中暂时达到的均衡状态。二、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一)健全的利率机制(二)发达的金融市场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是通过利率机制完成的。三、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一)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二)国家财政收支状况(三)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四)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四、我国的货币均衡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下达的产值计划在货币均衡的实现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货币供求均衡机制开始向中央银行调控下的市场机制转化。复习提要关键词:货币供给、基础货币、现金漏损率、货币乘数

146、、内生性、外生性、原始存款、货币均衡思考题:1央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简述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多倍创造机制。3试推倒乔顿货币供给模型。问题与思考如果美联储通过向银行出售价值500万美元的债券减少了储备,那么当银行体系处于均衡时,银行体系的T账户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支票存款水平发生变化?如果某银行决定持有100万美元的超额准备,那么这一决定将对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产生什么影响?如果美联储向第一国民银行出售200万美元的债券,这对储备和基础货币有何影响?用T账户说明在大萧条时期,超额准备率WR/D急剧上升。你认为货币供应发生了什么变化?一些经济学家建议了支票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储备率应当

147、相同,因为这将有助于加强对M2的控制。这种建议有意义吗?(考虑一下支票存款转为定期存款或方向转化时发生的情况)如果赤字从2000亿美元减少到1000亿美元,基础货币的增加将因此而变得更多还是更少?请解释央行如果为了防止利率过高的行为可能会有什么结果?讨论如果央行从公众手中买入1亿美元的债券,并降低Rd则货币供应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动?如果通货比率剧烈上升,则货币供应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相关链接影响外汇市场的因素第十一讲剑桥学派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贷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上)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贷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下)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掌握

148、测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熟悉通货膨胀的常见分类,正确认识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2.了解西方学者对于通货膨胀经济影响的争论,重点掌握我国学者的基本共识,能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3.掌握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案与对策,全面具体分析各种方案的适应症状。4.了解通货紧缩的概念,重点掌握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影响及治理对策。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通货膨胀的含义、类型和测定2、通货膨胀多种成因分析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4、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5、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6、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影响及对策第一节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分类一、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水平持

149、续而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古典解释(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对物价普遍上涨的补充(政府的管制、供给减少的原因)凯恩斯的半通货膨胀与真正的通货膨胀国内观点:源于马克思经济理论1。通货膨胀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是不兑现的纸币流通(那么在铸币时期呢?)2。通货膨胀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持续大量的超过货币需求量。3。通货膨胀的本质是货币贬值。4。通货膨胀的表现是一般物价水平以不同形式持续上涨。(货币因素、一般物价、不同形式表现、长期持续)二、通货膨胀的测定指标主要有:(一)消费物价指数。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市家庭和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二)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批

150、发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三)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三、通货膨胀的分类(一)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失调型、输入型通货膨胀(二)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三)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2-4)、温和式通货膨胀(4-9)、奔腾式通货膨胀10-50和恶性性通货膨胀(50%以上)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结构)一、需求拉上二、成本推动三、结构因素四、其他因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

151、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导致的货币不均衡。通货膨胀的深层资原因主要有: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因素、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制约等。一、需求拉上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消费需求膨胀等。二、成本推动:通常是指由于工会力量对工资提高要求以及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垄断价格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其中,工资推动,是指由于工资提高使用产成本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利润推动,是由于生产投入品或要素的价格因市垄断力量的存在而提高,从而导致物价上涨。三、结构因素:除了总量因素以外,一国国民经济的结构,包括产业结构、部门结构,比例结构等的失调,也会引起货膨胀。(需求转移、部门差异、小国模型、

152、二元经济结构)(一)北欧模型。是一种以小国开放经济为对象,从经济结构、部门分析通货膨胀的一种理论模型。(二)我国的结构失调:其他原因主要表现在各大部门之间的比例结构、之大产业的比例结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结构、商品品种比例结构失调等方面。四、其他因素:(一)供给不足。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相对不足,也会引起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注意其的经济内生性)(二)预期不当。在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公众对通货膨胀会产生预期。如果预期不当,对通货膨胀的走势产生过于乐观的估计,物价就会以更快的速度上涨,形成实际上的本期通货膨胀,这又会对下一轮的公众预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未来的通货膨胀。第三节通

153、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三论观点(促进、促退、中性)对四个社会再生产环节的影响几种效应分析第三节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增加产出的效应。(二)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无益,具有减少产出的效应。(三)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实际上不产生任何影响,两者间没有必然联系。我国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只存在于开始阶段极短的时间内,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危害性极大。二、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领域影响(一)、通货膨胀对生产的影响通货膨胀破坏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生产过程紊乱;通货膨胀使生产性投资减少

154、,不利于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二)、通货膨胀对流通的影响通货膨胀打破流通领域原来的平衡,使正常流通受阻;加剧流通领域的供求矛盾;使潜在货币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货币购买力,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使流通领域更加混乱。(三)、通货膨胀对分配的影响从社会成员角度考察:改变了原有的收入和财富占有比例;从企业为主的初次分配来看,通货膨胀使企业的销售收入不真实,影响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财政再分配来看,财政分配的资金不足以转化为实际物资,打破财政原有的预算平衡;从银行融资来看,使信贷资金来源急剧减少,信贷资金供需矛盾加剧,甚至可能出现信用危机。(四)、通货膨胀对消费的影响通货膨胀减少了居民的实际收入,使消费水平下

155、降,限制下一阶段生产的发展;通货膨胀中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损失不同,会加剧社会成员的矛盾。三、几种通货膨胀效应分析(一)强制储蓄效应也即赤字货币化的结果,由于政府通过透支或增发国债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增发了货币来筹集投资基金,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储蓄水平的效应。(二)财富及收入分配效应通货膨胀不利于工薪阶层、退休老人而有利于企业主、高收入阶层的解释通货膨胀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债务人的解释(三)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出通货膨胀(工资上涨率)同失业率之间的此消彼涨的关系。(四)通货膨胀税反映出通货膨胀中政府往往获利,居民受损的经济分配关系。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治理一、控制货币供应量。即针对通货膨

156、胀的直接原因货币供应过多,控制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而社会总需求的调控,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三、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四、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第五节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定义(一)定义:有关通货紧缩,目前尚未有完整系统的理论定义,综合各国经济理论学派的观点,暂可

157、归纳为:通货紧缩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货币现象,在市场化条件下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二)争论的焦点: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还是实体经济现象?通货紧缩是否与物价持续下跌之间有必然联系?通货紧缩如何判断?二、通货紧缩的分类(一)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由于总需求不足,使正常的供给显得过剩。具体包括:消费抑制型通货紧缩、投资抑制型通货紧缩、国外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二)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由于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造成的产品绝对数量的过剩而引发的通货紧缩。特例(钱荒)特例(钱荒)三、通货紧缩的成因从根本上讲,通货紧缩是由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造成的。(一)总需求不足引发通货紧缩(二)供给过剩引发通货紧

158、缩四、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二)通货紧缩的财富效应(三)通货紧缩的再分配效应五、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一)宽松的货币政策(二)宽松的财政政策(三)结构性调整(四)改变预期复习提要关键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隐蔽型通货膨胀、菲力普斯曲线思考题:1.为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简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类型。2.为什么说物价水平是测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3.试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社会经济效应,并提出治理对策。4.试全面、客观地评价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5.你认为“物价稳中微降”是不是理想的经济发展状态?问题与思考时常有

159、些年份中通货膨胀率很高而货币增长率却相当低。因此,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说法不可能是正确的。由于凯恩斯主义分析中,政府支出的增加使总需求曲线提高,因此财政政策本身可能成为通货膨胀的根源。试评述。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是因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而发生的。因此通货膨胀并不一定是一种货币现象。试评述。如果公众相信金融当局将采取适应性政策,那么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更可能发展起来。试评述相关链接故乡-治通货紧缩还是防通货膨胀欢迎轻度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商品正常价格调整通货膨胀定义的新探索及治理方法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思考通货膨胀能够消除人民币升值的压力_国内财经_财经纵横_新浪网通货膨胀下会计模式的比较

160、与选择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怎样侵蚀了你的购买力现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第十一章货币政策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正确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掌握测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熟悉通货膨胀的常见分类,正确认识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2.正确区分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重点分析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3.了解西方学者对于通货膨胀经济影响的争论,重点掌握我国学者的基本共识,能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4.掌握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案与对策,全面具体分析各种方案的适应症状。5.理解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和西方学者的争论,重点掌握传导的时滞效应。6.理解两大政策的一般作用与功能差异,能说

161、明的政策搭配的必要性与组合方式,重点掌握我国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客观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货币政策的内涵2、货币政策主要目标和各目标之间的关系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4、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5、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主要环节6、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一、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代通常意义的货币政策是就其狭义而言,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二、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有:(一)稳定物价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急剧的波动。(二)充分就业是指失

162、业率降到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三)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追求的最终目标。(四)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开放经济部门占总体经济比重较大的国家更是如此。三、货币政策诸目标的关系一致性、相互独立性及冲突性。(一)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这是因为二者之间通常存在着一种此高彼低的替代关系。(二)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物价稳定是经济增长的前提,经济增长是物价稳定的物质基础,二者既统一,又有矛盾。(三)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是由于二者并存的条件事实上不存在。(四)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是因为随经济增长会增加进口,从而出现贸易逆差,恶化国际收支。各目标之间的矛盾主

163、要观点:西方货币政策目标理论较有代表性的有新古典综合派理论、货币主义理论与弗莱堡学派理论。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是由“双重目标”修正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第二节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一、中介指标的作用与基本要求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选取的基本要求有三: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中介指标的选定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原因:二、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包括:(一)利率作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市场利率水平。(二)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货币供给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要求相适应

164、。(三)超额准备金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商业银行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水平。(四)基础货币作为中介指标,就是中央银行直接调节基础货币量。西方学者关于中介指标选择的争论集中在利率与货币供应量这两个金融变量上。三、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有:(一)货币供应量,一般包括流通中现金和社会公众、单位在银行的存款。(二)信用总量,包括银行信用量、合作信用量、国家信用量、股份信用量、企业间商业信用量、银行间同业拆借信用量、民间信用量等,是上述信用量的总和。(三)同业拆借利率是指各银行和金融机构间的临时资金融通的利率。(四)银行备付金及其比率:备付金西方称之为超额储备,银行备付金

165、率是银行(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备付金与当期存款总额的比率。第三节货币政策工具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二、一般性政策工具也称为“三大法宝”(一)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二)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性行为。三、选择性政策工具是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

166、一)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三)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贷款方面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投机。(四)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五)预缴进口保证金:是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四、其他政策工具主要有两大类(一)直接信用控制是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二)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

167、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逐步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第四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环节的顺序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西方学者关于传导机制的理论主要分为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二、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主要指后者。第五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

168、策的一般作用体现在政策的“松”与“紧”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的功能差异(一)传导过程差异: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具有多层次的特点,财政政策的传导过程具有直接性。(二)政策调整时滞差异:货币政策调整时滞比较短,财政政策调整时滞长。(三)政策调节的侧重点差异:一般地讲,货币政策侧重于对总量的调节,而财政政策侧重于结构的调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运用的必要性是由财政和银行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及两大政策时总需求的不同调节功能决定的。二、财货政策实践: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一般有四种组合,一松一紧主要解决结构问题;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两大政策的协

169、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三、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以调节货币流通、货币供应和信用规模为中心内容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是总体上和全方位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各目标之间的矛盾主要在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二者之间通常存在着一种此高彼低的替代关系。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物价稳定是

170、经济增长的前提,经济增长是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二者既有统一又有矛盾性。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主要是由于随着经济增长,就业人数和收入水平提高,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出现贸易逆差,要消除逆差,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减慢。中介指标的选定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原因: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最终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既设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也与中介指标的选择有关,因为传导过程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因而需要设置中介指标以了解政策的贯彻是否得力,对传导机制的不同观点,往往构成不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的理论基础。因为中介指标既是传导环节,又是传导因素,所以,不同的传导机制理论

171、所选用的中介指标也不同。在这方面,市场经济为背景的理论有两种思想:一种是选用利率作中介指标;另一种主张选用货币供应量作中介指标。利率、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优点与不足1、作为中介指标,利率的优点有:可控性强;可测性强;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调节总供求。但是,利率作为中介指标也有不理想之处,因为作为内生的经济变量,利率的变动是顺循环的,利率作为内生变量和作为政策变量很难区分。造成中央银行很难判断自己的政策操作是否已达到预期目标。2、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就是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监控货币供应量增长水平,以使货币供给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选取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优

172、点在于:该项指标与经济发展状况联系密切;这一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比较接近;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作为内生变量是顺循环的,而作为政策变量是逆循环的,中央银行比较容易判断其政策效果。但是,货币供应量本身的范围或统计口经比较复杂,难以清晰界定;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随着当代金融创新的活跃更为困难。分析法定存款准备率的政策效果。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存款准备率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法定存款准备率政策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定存款准备率是通

173、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来改变货币供给。既使准备金调整的幅度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2、中央银行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没有法定准备金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难以发挥作用。3、既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4、既使存款准备率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存款准备率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由于准备率调整的效果较猛烈,其调整对整个社会和公众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宜作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日常性工具。2、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

174、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及局限性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主要着眼于短期)2、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主要着眼于长期)再贴现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图;2、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3、与法定准备率比较而言,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效果公开

175、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公开市场业务有名显的优越性:1、主动性强2、灵活性高3、调空效果和缓,震动小4、影响范围广公开市场业务要能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2、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需是全国性的,证券种类要齐全且达到一定规模。3、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一般有哪几种组合方式?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须注意哪些问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主要有四种方式,究竟使用哪一种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判断。概括的说“一松一紧”

176、主要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双紧”主要解决总量问题。具体的使用方法有须注意的问题:1、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2、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3、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4、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具体有:1、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2、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3、在总量失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一般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手段,“双松”或“双紧”;4、在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调并存的情况下

177、,政府一般采用先调总量,后调结构的办法,即在放松或紧缩总量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使经济在稳定中恢复平衡。复习提要关键词: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时滞思考题:1.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哪几个?中央银行在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能否同时达到这些最终目标?为什么?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认识。3.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拿几种?它们分别是怎样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其各自优缺点分别有哪些?5.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些?问题与思考央行影响贴现贷款规模的唯一方式是调贴现率。试评述如果央行不去管理贴现窗口以限制借款,并且,如果贴现

178、率低于贷款利几个百分点,你预计货币供应会有什么变化由于有了存款保险公司,银行发生恐慌的可能性已经消除,因而贴现也就不再需要了。试讨论。依据灵活性、可逆转性、有效性和实施快慢程度点标准,比较说明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失业是一件坏事,政府应该尽一切努力来消灭它。你同意吗?解释。央行用什么程序来控制三个月期国库券利率?为什么对这种利率的控制蕴含着央行将失去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当经济进入萧条时,自由储备目标或利率目标两者都将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降低。解释该说法。筹措投资的成本只与利率有关,因此货币政策能够影响投资支出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它对利率的影响。试评述相关链接当前金融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重大课题电子货币对货

179、币政策效果的挑战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发展与演化一个文献综述货币政策举足轻重货币政策新方向:反通货膨胀目标制及其理论依据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述评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基层行如何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浪潮经济学家提醒申奥成功后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高消费相关链接扩张性货币政策选择理由及操作建议(上)扩张性货币政策选择理由及操作建议(下)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历史发展与理论演进启动市场从何入手-近期财政-货币政策评析与建议商业银行稳健货币政策与中国金融发展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影响县级人行实施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及建议俞海琴貨銀講題:通貨膨脹論第十二章金融与经济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准确识记本章

180、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2、理解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决定与反作用关系,重点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的地位与作用。3、了解经济货币化的概念与含义,掌握货币化的衡量指标,重点理解货币化的作用及发展规律。4、了解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掌握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主要观点,能正确辨析这两种论点。6、了解金融创新的含义、表现与特征,理解当代金融创新的成因,能正确分析当代金融创新的利弊与作用。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经济货币化的内涵3、影响经济货币化的主要因素4、金融深化的基本途径5、金融深化论与金融压制论的主要论点6、金融创新的内涵、原因及作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金融深化论与金融压

181、制论。第一节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经济发展决定金融:金融是依附于商品经济的一种产业,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层次。金融发展的阶段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阶段。二、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如提供货币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提供信用促进资金融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便利经济运作等,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2、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并将其顺利转化为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投入。如通过吸收存款和发行有价证券、向国外借款等为发展经济组织资金来源;通过发放贷款、抵押、贴现、购买有价证券等

182、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供给等。3、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节约交易成本,促进资金融通,便利经济活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4、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三、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1、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2、因金融业运作不善使金融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不仅导致金融业的危机,而且将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引发经济危机。3、因信用过度膨胀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剥离金融与实质经济的血肉联系,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破坏性。第二节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一、经济货币化的概念: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

183、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货币化程度一般可以用一定时期的货币存量与名义收入之比来衡量。货币化程度越高,意味着商品化程度越高,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作用范围大,货币渗透力、推动力和调节功能强。因此,提高货币化程度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运作具有重要作用。二、国货币化程度的高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支配因素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二是货币金融的作用程度。本世纪50年代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货币化程度提高很快,而后由于出现了大规模和持续性的金融创新高潮,使经济货币化的发展趋势发生了变化,表现为货币化比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金融化比率(即金融资产总量占经

184、济总量之比)大幅度上升,其结果是把发达国家从经济货币化推向经济金融化的高级发展阶段。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经济货币化的发展阶段。第三节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一、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的特征:1、货币化程度低;2、金融发展呈现二元结构;3、金融市场落后;4、政府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管制。二、金融压制金融压制是指由于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体系与实际经济同时呆滞落后的现象,金融压制使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出现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导致金融压制的主要原因是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政府对金融业过分干预;市场发育不全;理论认识上存在误区三、金融深化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

185、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呈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状态。实现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一是政府放弃对金融的过分干预;二是允许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自由运行。衡量金融深化程度的指标主要是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量、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结构、金融市场的运行和功能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解除金融压制,推进金融深化。金融深化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收入效应产生的。对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简要评价。第四节金融创新与发展一、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金融创新大致可分为三类: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组织结构创新。当代以发达国家为先

186、导出现了大规模、全方位的金融创新,其基本特征是新型化、电子化、多样化、持续化。二、引发当代金融创新的最主要原因对于当代金融创新的成因,西方学者有多种解说。一是经济思潮的变迁,二是需求刺激和供给推动,三是对金融管制的回避,四是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三、金融创新的影响当代金融创新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增强金融产业的发展能力和金融作用力来实现的。当代金融创新使货币供求的机制、总量和结构乃至特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货币政策的决策、操作、传导及其效果。但由于创新中金融风险有增无减,金融业的稳定性趋于下降,因此必须加强引导监管以扬利

187、抑弊。附1: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首先必须明确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即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2、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突出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持久的推动力,主要通过四条途径来实现:3、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在有利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不良影响和负面作用的可能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2、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迅速转化为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3、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提高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效率;4、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为经济发展做贡献。不良影响和副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

188、三个方面:1、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2、因金融业经营不善增加金融风险,一旦风险失控不仅导致金融业的危机,而且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引发经济危机;3、因信用过度膨胀产生金融泡沫,剥离金融与实质经济内在联系,造成金融动荡和整体经济运转失常。附2:什么是经济货币化,如何理解经济货币化的发展趋势?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品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经济货币化程度一般可用一定时期的货币存量与名义收入之比来衡量。认识经济货币化的发展趋势可从两方面入手:1、从理论上分析,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不是无限度的,货币化程度的比值不可能

189、大于1,通常是趋于1;2、从实证分析,经济货币化的提高不是匀速的。当经济实现货币化后,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而是会继续向纵深推进,进入经济金融化的高级阶段。附3:影响经济货币化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我国货币化程度?最主要的因素有两个:1、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货币化程度的高低,而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又会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2、金融的作用程度,它与货币化程度高度相关,取决于货币信用关系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及金融业的发展程度。我国货币化程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如何提高我国货币化程度,具体从两方面进行:如何提高我国货币化程度,具体从两方面进行:1、大力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建立和完善我

190、国的市场经济。其中关键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中充分发挥货币的职能作用。为此,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提高农村的商品生产率和消费率,扩大以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同时,社会分配也应采取完全的货币工资形式。如住房分配货币化。2、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保证货币稳定和货币流通的正常化。大力发展金融业,以便向社会提供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务,为提高货币化程度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附4:金融压制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造成金融压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造成金融压制的主要原因有:1、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2、政府对金融业干预过

191、多;3、市场发育不健全;4、理论认识上存在误区。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货币化程度较低;2、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即现代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3、金融市场落后;4、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度干预,对金融活动做出种种限制。一是对利率和汇率实行严格管制和干预;二是对一般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强制性干预;三是采取强制措施对金融机构实行国有化。附5:衡量一个国家金融深化的主要指标有哪些?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指标有:1、利率、汇率的弹性与水平2、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量3、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结构4、金融市场的运行和功能金融深化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效应对经

192、济发展起促进作用:1、储蓄效应2、投资效应3、就业效应4、收入效应附3:如何正确评价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积极意义:1、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说明,对研究现代货币与信用经济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2、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专门、深入的研究,弥补了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在此方面的不足,丰富了西方金融理论和发展经济学;3、论证了市场机制在推动金融、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作用。不足之处:1、过分强调金融自由化;2、过分强调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附7:金融创新的含义与表现是什么?主要特征有哪些?金融创新是指在金融领域内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

193、事物。其表现概括为以下三类:1、金融制度创新:国际货币制度的创新和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创新。2、金融业务创新: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新型金融市场不断形成、新业务和新交易大量涌现。3、金融组织结构创新:创设新型金融机构、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趋同、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主要特征有:1、新型化2、电子化3、多样化4、持续化附8:怎样看待当代金融创新?首先,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2、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3、增强了金融产业发展能力;4、金融作用力大为增强其次,创新也对金融、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和负作用:1、金融创

194、新使货币供求机制、总量和结构乃至特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金融运作和宏观调控影响重大;2、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货币政策的决策、操作、传导及其效果,对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3、金融风险有增无减,金融业的稳定性下降;4、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投机和泡沫膨胀的不良倾向。复习提要关键词:经济货币化、金融化、金融深化、金融压制、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思考题:1.如何理解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3.一国的货币化程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决定?4.衡量一个国家金融深化的指标有哪些?5.评述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问题与思考:在过去的每个经济周期中,货币供应增长率的降低总是先

195、于产出的降低。因此,货币供应是因,经济周期运动是果。试评述。在最初的货币主义实证分析之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经济学家的研究方针之间有什么不同。相关链接:论金融创新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再造及金融创新关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第十三章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2.了解外汇的含义和种类:掌握汇率的种类,能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标价方法套算汇率;正确理解金本位制下和纸币流通条件下汇率的决定与调整问题。3.了解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及各项目的关系;理解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并掌握调节失衡的主要方法

196、。4.了解国际储备的概念与构成,理解国际储备的作用,掌握国际储备管理的原则方法。5.了解金融国际化的主要表现,理解金融国际化的作用与影响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外汇及其种类2、汇率的种类及其标价方法3、纸币流通条件下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4、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5、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与结构6、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主要措施7、国际储备管理的主要内容8、金融国际化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纸币条件下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第一节外汇与汇率一、外汇含义及种类(一)外汇的含义:外币和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二)外汇的种类:自由外汇,记帐外汇。二、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一)直按标价法:又称应付标

197、价法,是用一定单位(1个或100个,10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二)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三、汇率的分类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电汇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四、汇率的决定(一)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和调整:金休位制下,铸币平价是决定汇率的基础。外汇汇率在市场供求变动的影响下围绕铸币平价,在黄金输送点之间上下波动(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汇率决定和调整:纸币流通条件下,汇率水平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而影响外汇供求

198、变动的因素又构成了影响汇率变动的深层次因素,主要有: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状况,中央银行的干预、市场预期。第二节国际收支及平衡表一、国际收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一)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二)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是国际经济交易,包括交换和无偿转让两类。(三)一国居民是指在国内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及法人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一)经常项目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下设贸易收支,劳务收支、转移收支三个子项目。(二)资本项目包括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两个子项目。(三)平衡项目包括错误与遗漏、黄金外汇等官方储备两个子项

199、目。三、国际收支的失衡原因(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原因会引发周期性经济波动,而各国处于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也会引起国际收支失衡。(二)经济结构性原因:一国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结构失调,也会引发国际收支失衡。(三)货币价值的变动: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通过物价的变化也会造成国际收支失衡。(四)国民收入的变动: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也会造成国际收支失衡。四、调节方法(一)商品调节(二)实施金融政策:调节利率;调节汇率。(三)实施财政政策:扩大或缩小财政开支;调整税率。(四)利用国际贷款(五)直接管制第三节国际储备一、国

200、际储备概念与构成:(一)黄金储备:指一国货币管理机构所持有的作为金融资产的黄金。(二)外汇储备:指各国货币管理机构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三)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各会员国存在基金组织普通帐户中可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四)特别提款权(SDR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对会员国根据其缴纳份额分配的一种帐面资产二、国际储备的作用(一)削减国际收支困难(二)维持本币汇率稳定(三)充当对外举债的信用保证三、国际储备的管理(一)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确定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应考虑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经济发展目标及经济开放程度、中央银行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力、中央银行

201、拥有的国际储备之外的国际清偿能力,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选择、未偿还外债的总额及偿还期特点等因素。(二)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包括对货币结构的管理、储备资产运用形式以及黄金储备数额的管理。有效的管理将使储备资产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项原则间实现最佳组合。第四节国际金融市场一、国际金融市场概念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进行国际间资金借贷或融通的场所。有广义、狭义之分。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类(一)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国际货币市场包括银行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和贴现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二)外汇市场:进行外汇买卖,调剂外汇供求的场所。(三)黄金市场:国际上买卖黄金的场所。

202、(四)欧洲货币市场:是指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的该国货币存储与贷放的市场。欧洲货币市场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第五节金融国际化银行机构的国际化银行业务的国际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金融监管国际化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及其种类汇率又称汇价,即两种货币兑换的比例、买卖的价格。它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在外汇市场上有两种不同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2、间接标价法在外汇交易中,由于划分的角度不同,汇率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其特点是外币的数额固定不变,汇率的升降都是以本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

203、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其特点是本国货币数额固定不变,汇率的升降是以外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附1:纸币流通条件下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外汇供求状况是影响汇率的直接原因,而影响外汇供求状况变动的诸多因素构成了影响各国汇率变动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1、国际收支状况2、通货膨胀率的差异3、实际利率的差异4、经济增长状况5、中央银行的干预6、市场预期附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方法造成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四种: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经济结构性原因3、货币价值的变动4、国民收入的变动失衡时通常有以下几种调节政策可供选择:1、外汇缓冲政策2、金融政策3、财政政策4、

204、汇率政策5、直接管制讨论:国际储备总量是否越多越好?一国国际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而应权衡收益和成本,持有一个合理而适度的国际储备量。因为持有国际储备也要付出代价,这种代价主要表现在,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则此储备就可用于商品劳务进口,为国内经济增长和消费增添新的实际资源,增加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这就是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专题一金融创新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的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同时许多新的金融机构(如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建立起来,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金融制度的革命性变化呢?许多刺激其他行业的创新因素也同样刺激着金融业的创新。同时又由于其面临着限制性较强的管理法规,绕过这些法规的限制便成为

205、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章将讨论金融创新的原因及其创新的过程与途径。并尝试预测未来的金融创新趋势。一、金融创新的概念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理论奠基人熊彼特(J.A.Schumpeter)认为,创新是经济概念而非技术概念。广义的创新活动应当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新资源的开发、新市场的开辟和新的组织活动的确立等多方面内容。也就可以分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狭义的金融创新是金融工具与金融业务的创新,是微观层次的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是包括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与金融制度等。二、金融创新的原因(一)金融管制如:美国1933年银行法的Q条例规定了银行存款利率的上限。形成压

206、制同时又有漏洞可钻。(二)竞争的加剧1.技术的进步降低了各种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2.“脱媒”现象的出现。(三)经济发展的需求刺激跨国公司发展;政府融资增加;个人消费需求增加。二、金融创新的原因(四)规避风险的需求刺激转嫁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股市价格风险;转移信用风险;(五)科学技术推动以通信、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六)寻求利润的原始动力金融创新原因的理论分析约束诱导理论:从供给方面,认为金融企业为了寻求利润而摆脱或减轻金融约束。规避管制理论:为了回避政府的管制。即管制与创新之间的博弈。制度改革理论:认为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也即认为如存款保险制度也是

207、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原因的理论分析交易成本理论:认为金融创新源于交易成本下降。财富增长理论: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的财富的迅速增长是主要原因。(从金融资产及交易的需求看)货币促成理论:认为金融创新的出现主要是货币方面因素的变化促成的。不能解释70年代的规避管制和80年代产生的信用和股权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原因的经济分析即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刺激人们去寻求可能有利可图的创新。如60年代后通货膨胀和利率急剧上升改变了金融市场的需求情况。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供求情况。而且许多金融产品、服务、工具不能售出,也不能获得资金来源。总结为:每种金融创新都是为了寻求利润。三、金融创新的种类(一)为逃避金融管制和竞争资

208、金来源的创新:CDs、NOW账户、ATS、MMCs、MMDAs;美国花旗银行1961年首发:不记名,可转让;定额,10万以上;不能提前支取,可流通;CDs(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一家马萨诸塞州的一储蓄银行于1972年5月所推出的新型存款账户。为了规避美国不允许储蓄账户使用支票。1982年出现了与市场利率挂钩的超级NOW账户。自动转账服务(ATS)是美国商业银行于1978关于存款年11月首创,是为了规避美国关于储蓄存款付息而活期存款不准付息的规定。银行为客户设立两个账户,活期存款账户上余额始终为1用于开支票结算,其余资金利用储蓄账户获取利息收入。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

209、A)美国1972年首创的一种储蓄与投资相结合的“利率自由化”的支票存款账户。存款起点不高(2500)利率无上限随市场调整,可向第三者支付每月不超过6次。货币市场存单(MMC)美国于1978年发行的不可转让的新型定期存单。实质上是比照货币市场利率给付利息的6个月定期存单。最低面额1万。协定账户(NA)是一种在活期存款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账户之间自动转账的账户。近似于现金管理,也近似于大的ATS。(二)为防范风险的创新:金融期货合约、金融期权、互换、金融资产证券化;金融期货合约是一种以金融产品或衍生产品为标的的标准化的、可转让的延期交割合约。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下

210、的固定汇率制崩溃后,汇率波动加剧,为了规避汇率、利率、有价证券价格波动风险,出现了货币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货币期货:双方约定在将来按既定的汇率相互交割若干标准单位数额的货币。利率期货:通常以固定利率的长短期债券为基础,计算利率波动,通过计算市场利率的涨落结算利率期货合约的价值。股票指数期货: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用股票指数的点数乘以规定的每点价格,来构成合约双方的交易代价。金融期权合约是指在未来某时期行使合同,按协议价格买卖金融工具的权利的一种契约。其主要功能是协助投资者控制风险。有看涨期权(calloption)、看跌期权(putoption)之分。货币与利率互换(swap

211、)互换是一种双方商定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彼此交换支付的金融交易。利率互换中有:固定与浮动互换;不同参照的浮动利率间互换;不同货币的固定与浮动利率间的互换。金融资产证券化是之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成为可在市场上流通的金融证券。如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三)为迎合公众理财需要的创新:MMMF、CashManagementAccount。证券投资信托(PIT)是指由银行作为受托人,代替个人、企业和团体进行证券投资的信托业务。主要有:股票投资信托、企业债券投资信托、国债投资信托。公益信托(PWFT)是一种将个人或团体捐赠或筹集的基金用于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信托。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它可以

212、是金融机构的一个受托账户,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以股份方式吸收资金并投向货币市场中各类高收益货币工具,以获得货币市场较高的收益率。现金管理账户(CMA)是一种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金融新产品。综合了证券信用交易账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信用卡等各项功能。可变利率抵押贷款规避贷款人面临的市场利率在贷款期间上升的利率变动风险。附录:金融创新的另一视角(一)顺应需求的变化利率风险:由于利率波动增强,可能造成巨额的资本利得和损失,并使投资回报率不确定。因而增加了哪些能够降低风险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例如:可变利率抵押贷款、金融期货市场的开发、金融工具期权市场的开发。可变利率抵押贷款金融机构在发放了一项利率为

213、10%的抵押贷款后,决不愿意在2个月后发现这笔贷款上应得到12的利率。为了降低利率发现,加利福尼亚周的储蓄贷款协会于1975年开始发放可变利率抵押贷款。其好处是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初始利率低于传统的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对供需方的利弊是?可变利率抵押贷款交易中销售者同意在未来某一指定日期以某一协议价格向购买者提供某种标准化的商品。但直到1975年才储蓄以特定类型金融工具为标准化商品的期货合约。案例:2003年5月1日,某招行经理所管理的基金将于2003年10月有一笔100万美元的进款。问他面临哪些风险,如何用期货市场运作予以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投资的利率风险在期汇市场上卖出美元;同时购买一个10月份

214、交易的CD存款或者其他投资工具。金融期权市场买入期权:如在6个月内可以975000美元的许可价格购买面值为1000000万美元的3个月期国库券的交易。卖出期权:如在6个月内可以102000美元的许可价格售出面值为100000万美元的财政部债券。期权的特点:近似于买了保险。交的也是保险费。(二)顺应供给的变化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是导致供给条件发生变化的最重要源泉。可以依据这些新技术从而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如信用卡。同时它改善了市场信息的生产和流通的能力,如垃圾债券的流行、商业票据的扩展以及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证券化。政府管理制度的变化也导致供给条件的变化,从而创新,如贴现经纪人和股票指

215、数期货。银行信用卡早在二战前,许多商店向消费者提供信用卡。直至二战后,大莱俱乐部在全国及国外的餐馆开办信用卡后,全国性信用卡方才出现。发行信用卡的企业通过向持卡人提供贷款和商店使用信用卡购物上的付款(买价的一个百分数)中获得收入。贷款违约、信用卡被盗、以及处理交易的费用构成信用卡计划的成本。中国银行卡的运行,大致有借记卡、贷记卡和信用卡,问题探讨。垃圾债券在80年代以前,只有那些能够发行信用等级在Baa以上的债券的公司,方能发行新债筹资,但有些企业经营状况变坏(落难天使),其债券等级下降,被贬为“垃圾债券”70年代由于信息技术的改善,投资者分辨风险更加容易,一家叫做德雷克塞尔.伯纳姆的投资银行

216、的米契尔.米尔肯在977年开发出新的公募垃圾债券。其余额在80年代后期达2000亿美元之巨。商业票据市场的兴起自1970年以来,商业票据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1970年,其余额为330亿美元,到了1993年底其余额已超过5000亿美元。信息技术的改善使得投资者更容易分辨信用风险的高低,从而使得公司发行债务证券更加容易。门槛更低、更便利也更有效率。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是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原动力。股票和债券以及外汇等可以在24小时内进行国际交易。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能充分说明该点:在此前,国外的股票市场急剧下泻,结果在美国于10月19日开市时,大量的卖盘积累,致使美国股市直线下落,

217、然后其暴跌又传递到国外市场,引起更大规模的暴跌。证券化证券化是指将原本不流通的金融资产(如居民的抵押贷款)转换成为可流通资本市场债券的过程。1970年政府全国抵押贷款协会推出一个方案,保证对一组标准化的抵押贷款偿付利息和本金,鼓励创造出一种叫作抵押贷款证券的金融工具。目前三分之二的居民住房抵押贷款被证券化。1985年出现证券化的汽车贷款(CATs)。贴现经纪人和股指期货1975年,SEC开始允许经纪人行业通过价格竞争来获取利润。从而产生了贴现经纪人收取的经纪费率较低,但减少了向客户提供的服务。经纪费用的下降为大的股票交易者如养老基金和互助基金等开了方便之门。导致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重要的利率。1

218、982年在各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出现了股指期货交易。但褒贬不一,争论颇多!(三)规避既有的管理法规金融业较之其他行业受到更为严格的管理,刺激企业去回避它,爱德华.凯恩描述为“发掘漏洞”。导致金融创新的管理法规法定准备金要求对存款征税的作用。同时,只要有可能就设法避税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对存款利率的限制迄止1980年,大多数州禁止银行对支票存款付息,而且,联邦通过Q条例对定期存款可付利率规定了高限。欧洲美元和银行商业票据60年代末期,通货膨胀加速,利率上升到空前水平。投资者减少了他们的定期存款,商业银行急切要求寻找一种既不受制于法定准备要求,又不受制于Q条例的限制。欧洲美元是从美国以外的银行借入的,不

219、受以上限制。由控制银行股份的母公司发行的商业票据是不作为存款对待,也不受此限制。可转让提款通知书账户(NOW)、自动转换储蓄账户(ATS)、隔日回购协议NOW使得非商业银行取得了近似于支票存款的资金来源,吸收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贷款。对商业银行形成了巨大的威胁。ATS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对支票存款账户变相的支付利息,从而增强其资金吸收的能力。隔日回购协议一种“清理账户”,当某一公司营业终了,其支票账户一定金额以上的存款都全部被用于投资隔日回购协议,以获取利息收益。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事实上是一种股份,同时它可以按固定价格(通常为1美元)以开支票的方式兑现。1977年,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资产

220、只有不到40亿美元,1978年增至100亿美元,现在约为5000亿美元。四、金融创新的影响(一)金融创新的正面经济效应1.突破了传统的严格管制,促进了金融市场一体化,推动了市场竞争,提高了金融市场效率。2.扩大了银行资金来源渠道,使银行摆脱了经营困境。3.使投资者的金融资产选择性加强,增加投资收益。4.加强了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性,降低了融资成本,促进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5.增强了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二)金融创新的负面经济效应增加了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包括货币计量;部分削弱央行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不断下降;使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力

221、)金融创新是金融风险增大。(包括竞争使金融机构盈利下降,经营风险增加;表外风险增加;推动了金融同质化、自由化、国际化;非中介化加深了风险;投机盛行)金融创新使金融制度稳定性下降。金融创新使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削弱如果未来利率下降了将会怎么样?利率对金融创新产生过什么作用?在金融期货市场上套作活动将会减少,从而金融期货合约的交易也会减少。以至于一些金融期货、期权市场可能消失。如果通货膨胀率未来下降了会怎样?通货膨胀率的下降是利率水平降低。由法定准备产生的“税”ird,银行将减少那些避税的工具,如减少从银行商业票据市场或欧洲美元市场的借款。税的降低将使得银行可以支付较高的存款利率以获取存款资金来源。而

222、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可能衰落。总结狭义的金融创新是金融工具与金融业务的创新,是微观层次的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是包括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与金融制度等。即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刺激人们去寻求可能有利可图的创新。规避贷款人面临的市场利率在贷款期间上升的利率变动风险。总结可变利率抵押贷款可变利率抵押贷款金融期权市场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是导致供给条件发生变化的最重要源泉。总结可以依据这些新技术从而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如信用卡。同时它改善了市场信息的生产和流通的能力,如垃圾债券的流行、商业票据的扩展以及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证券化。政府管理制度的变化也导致供给条件的变化,从而创新,如贴现经纪人和股票

223、指数期货金融业较之其他行业受到更为严格的管理,刺激企业去回避它,爱德华.凯恩描述为“发掘漏洞”。复习提要关键词:套期保值、证券化、脱媒、期货、期权、互换思考题:相关链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推动中国金融创新分业体制下的金融创新约束与制度突破关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再造及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与金融体制改革论金融创新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网络经济下的金融创新(上)网络经济下的金融创新(下)专题二专题二汇率变动及其经济影响汇率变动及其经济影响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引起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1国际收支。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长与外国货币供应的增加

224、,顺差国的货币汇率就会上升;反之,如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它的货币汇率就会下降。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2通货膨胀率差异。一国货币对内的价值是决定其对外价值的基础。货币对内的价值是以国内物价水平来反映的。在通货膨胀下,货币对内贬值,造成商品价格相对上涨,货币流通量增加,货币的币值下降,对外体现为外汇上涨,对外的汇率下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从根本上说是由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决定的。国内外通货膨胀率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中的主导因素。具体看来,高通货膨胀率会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引起出口的减少,同时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造成进口增加。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

225、因素3利率差异。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相对于他国提高,就会刺激国外资金流入增加,本国资金流出减少,由此改善资本帐户收支,提高本国货币的汇价;反之,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相对于他国下降,则会恶化资本帐户收支。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4经济增长差异。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上升,由此造成进口支出大幅度增长;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生产率提高很快,由此通过生产成本的降低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一国经济增长势头好,一国的利润率也往往较高,由此吸引国外资金流入本国,进行直接投资,从而改善资本帐户收支。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5中央银行干预。各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保持汇率稳定,或有意识

226、地操纵汇率的变动以服务于某种经济政策目的,都会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这种通过干预直接影响外汇市场供求的情况,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的长期走势,但对汇率的短期走向会有一定的影响。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6市场预期。市场预期因素是影响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当交易者预料某种货币汇率今后可能贬值时,他们会大量抛出;而当他们预料这种货币的汇率今后可能升值时,则会大量买进。预期因素是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一)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1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在理论上,本币汇率下调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从而有利于贸易收支的改善。但从实际情况看

227、,并不一定如此。许多国家货币贬值后,不但贸易收支没有改善,反而恶化了,主要原因是出口和进口的弹性变化。汇率下调对出口的促进作用要以足够大的出口的供给弹性为前提。在汇率下调初期,出口增加较少,而进口上升,国际收支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恶化了。但当进口惯性消失以后,进口才能受到抑制,同时经过一点时间的调整,出口扩大,这时国际收支才得到改善。2汇率变动对资本项目的影响。汇率波动对外商投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汇率的波动对短期资金也会产生影响。短期资金是为了投机、保值或盈利而发生的。为了避免货币贬值的损失,资金逃往国外,造成资金外逃。但我国现阶段不会发生这种问题,原因在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

228、,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这一问题将会暴露出来。由于汇率下降会起到增加出口的作用,这无疑会带动经济增长,因为出口是社会总需求中重要部分。出口增加会带动投资、消费的增加,并且增加就业。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要受到国内供求关系的影响。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在外汇市场上,汇率是经常变动的。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十分重大,并且可能波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3汇率变动对旅游收入的影响国际旅游业从本质上说是以劳务为中心的出口行业。因此,汇率波动对旅游收入来说,同样有个弹性问题。也就是说,人民币贬值后,相同数量的外币可以换得更多的人民币,更多的外国人可以到我国来旅游,但每个外国人在国内的花费

229、减少,所以旅游外汇收入不一定增加。(二)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汇率可以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对国内物价产生影响。从出口方面来看,汇率下调,使出口企业的本币收入增加,从而引起对国内出口货源的需求增加。在汇率下调后的一段时间内,生产能力还来不及形成,因此,国内市场的供求矛盾加剧,从而造成出口企业抬价抢购,造成物价上升。从进口方面来说,汇率下调,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并在国内市场迅速扩散,引起国内同等商品或替代商品价格上升。如果汇率向上波动,物价不一定稳定。本币升值,出口产品外币价格降低,出口会下降,而进口需求增加。如果本币升值是在国际储备比较充裕的前提下发生的,那么对国内物价稳定是有利的。由于出口下

230、降,进口增加,国际储备继续下降,并且逆差持续很长时间时,本币汇价会自动下降,从而物价将上升。(三)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于汇率下降会起到增加出口的作用,这无疑会带动经济增长,因为出口是社会总需求中重要部分。出口增加会带动投资、消费的增加,并且增加就业。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要受到国内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国内资源闲置,并有大量劳动力剩余的情况下,出口增加使闲置的资源和劳动力得到利用,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当国内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出口增加意味着总需求的增加,过度需求造成物价上涨,结果要通过增加进口来缓和供求矛盾。当国内资源紧缺,人民币贬值后,大量初级产品出口,从而加剧国内同类产品供给紧张,出口

231、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而且造成物价上升,对长久的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不利。出口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关键是出口的结构,如果出口商品中加工产品比重大,则有利于经济增长;反之,如果初级产品比重大,并且国内的供给也非常紧张,则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进口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视一国的进口结构。如果进口商品是国内短缺的投资品,进口增加等于投资增加,无疑对经济增长有利;当进口商品是消费品,特别是高档的奢侈消费品时,进口增加等于消费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大,甚至产生负作用。四、关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争论对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评价分歧颇大。赞成浮动汇率制的人认为,浮动汇率具有下列优点:四、关

232、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争论(l)简便易行。在浮动汇率下,汇率简单地由供求所决定,有关国家无需决定什么汇率适当,也不必就经济调节问题达成协议。四、关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争论(2)具有连续调节能力。在一国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情形下,浮动汇率可以使该国货币迅速下浮,这样能为奖出限入提供持续的刺激力。换言之,能使一国的国际收支通过汇率的连续变动而得到调整。四、关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争论(3)保证了国内政策的自主性。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的国内政策往往要服从于对外平衡的需要,因为要改善一国国际收支而不使货币贬值,唯一的办法只有减少支出。四、关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争论(4

233、)可避免通货膨胀的国际传播。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货币当局有义务维持本国货币的汇价,有必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这样,当一国出现顺差时,外币会大量地从逆差国流人顺差国,为了避免其货币升值,顺差国就不得不用大量本国货币买入这些流入的外币。而这就导致本国的货币供应增加,使通货膨胀从逆差国传递到顺差国。而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货币当局没有必然的义务维持汇价,故可以避免这种情形。四、关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争论(5)减少官方国际储备的需要。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官方无责任维持汇价,从理论上讲,官方无责任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因而它所持有的国际储备就可减少。反对浮动汇率制、赞成固定汇率制的经济学家则认为

234、:反对浮动汇率制、(1)浮动汇率的国际收支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因为汇率下跌,并不一定能增加出口和减少进口,因为这要视进出口的需求弹性而定。因此,用汇率浮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并不总是成功的。反对浮动汇率制、(2)汇率波动不利于贸易和投资发展。这是因为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汇率大量波动对进出口双方来说,都带来了风险,贸易的收入和支出因汇率波动而变得很不确定。这样,就会使进出口商因不愿承担风险而却步。同样,投资方面汇率变动也可能使资本发生损失,抵消投资收益,妨碍投资发展。反对浮动汇率制、(3)会加剧通货膨胀。在汇率浮动的情况下,逆差国货币下贬值,会使其国内价格普遍上升,尤其当进口占国内总产值的比例很大时,更是

235、如此。另外在浮动汇率下,“货币纪律”不复存在,各国可以对通货膨胀不加控制而听任汇率下跌,这样就会加剧通货膨胀。反对浮动汇率制、(4)浮动汇率制不能保证一国政策的自主性和储备需求的减少。因为不论在何种汇率制度下,一国经济政策总是要受到外部平衡的制约,总要积极设法纠正对外不平衡。另外,浮动汇率使外汇市场动荡加剧,政府更加需要经常干预外汇市场以缓和汇率的突发性变动。这样,官方外汇储备的需求实际上并不能减少。实际上,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各有其优缺点(1)固定汇率制的理论基础是金本位汇率理论。金本位理论认为,贸易流量同资本流量具有反向流动关系,当贸易盈余时,货币存量增加致使利息下降,所以会有等量资本外

236、流。在固定汇率论中,贸易金额同国内投资、消费也有反向制约关系:即贸易盈余时,货币存量增加,利率下降,引起消费和投资增加,结果是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贸易盈余由此消除。但在现实的纸币流通体制下,各国的货币供给已不再受其国际储备水平的限制,所以贸易余额对国际储备的影响不能调节货币存量,其理论基础与实际经济情况相对立。浮动汇率论的理论基础是购买力平价说,相对而言更具有合理性。(2)世界经济的动荡产生了浮动汇率制,而不是浮动汇率制造胀的持续发展以及两次石油冲击,这一系列因素最终使固定汇率制趋于瓦解。可以这样说,浮动汇率制是国际经济动荡的反映,然而如果没有浮动汇率制,各国是难以应付这些冲击,渡过难关的。(

237、3)当前,国际资本流量已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的流量,因此,任何国要面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维持固定汇率制都是不可能的。(4)各国经济利益存在差异使得固定汇率制难以为继。如面对石油冲击,西欧和日本都采取抑制内需和提高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调整政策,而美国为维持经济繁荣,不顾通货膨胀的压力仍实行刺激内需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则无异于从美国输入通货膨胀。因此,各国经济目标的不同,以及各国通货膨胀率差距的扩大,都使各国货币当局不再愿意接受与维持钉住汇率制所需政策相关的国内政治代价。专题三专题三金融监管分析金融监管分析 一、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一、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现代市场经济

238、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因为在自由交易的市场上,面对众多分散而又自主经营的市场参与者,只有用统一严格、公平公开并具有相对确定性的法律才能协调各种市场关系,规范参与者的行为,建立并维持有序的良性运作。由于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中居于龙头产业的地位,其经营行动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具有很高的独立自主性和高风险性,因此,依法对金融业实施有力和有效的监管,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又是由金融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一)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一)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二)金融业的特殊性(二)金融业的特殊性 从金融业本身的特殊性看,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1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市

239、场经济中,金融业是货币流通中心,资金融通中心,社会支付结算中心,被称作“国民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特别是在当代纯粹的信用货币制度下,金融已不再扮演简单的“中介”角色,而是积极地发挥着创造货币和信用流通工具的功能,从而使其对经济的作用也从最初适应性的便利、促进发展到现在主动性的推动和先导,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金融业的稳定与效率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作与发展,甚或社会的安定,由此亦决定了当局必须对金融业严加管理,保证金融体系安全、有效运行。2金融业内在的风险性。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性行业。其风险性首先在于行业风险。金融业具有很高的负债比率(一般银行均在90以上),自有资金

240、少,营运依靠外部资金来源,银行采用部分准备金制,从事短借长贷的期限变换及证券投资等高风险经营,另一方面则必须随时足额满足客户提款或支付的需要,这使银行的经营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其生存严重依赖于公众的信任。其次在金融机构的营运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风险,例如银行的经营必然受到利率、存款结构和规模、借款人的信誉和偿债能力、汇率等因素变化的影响,这些未知因素给银行经营带来了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等。此外,金融业还存在着系统性风险,例如因金融业内部与其他部门、国内外市场存在着盘根错节的相互依赖性而易受外部牵累的伙伴风险;因金融电子化而产生的电子转帐和信息系统风险;因金融国际化而生的国际风

241、险等,这些风险的存在直接威胁着金融业的安全。但由于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因涉及自身的利益或能力所限,往往不能充分评估和处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因此需要金融当局从外部对其进行以风险管理为重点的检查督导,确保金融机构的安全和稳健。3金融业务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与金融业“中介”的性质息息相关。一方面,作为借者的集中,银行从广大公众那里吸收存款作为资金来源时,银行成为债务人向广大公众负债;另一方面,作为贷者的集中,银行向众多企业和公众发放贷款运用资金时,银行变成了债权人,贷款户向银行负债。在这两方面关系中银行所面对的都是社会公众,银行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都对社会公众产生影响,故而具有鲜明的“公共性”。但由于

242、金融业具有相对垄断性,即不是任何人都能参与自由竞争的行业,因而在金融业经营过程中,有可能作出不利于存款户或贷款户的债权债务安排,或向客户提供不公平的歧视性服务;3金融业务的公共性。同时由于金融业务的特点,其信息披露或受到自身安全和竞争的制约,或出于替客户保密等需要,使金融业财务信息的公开程度不高,公众因无法获得充足准确的信息而难以对金融机构风险和业绩作出正确判断,并影响其对金融机构进行选择,同时也无法对金融机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因此,需要由金融当局从外部对金融机构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减轻相对垄断性可能带的不公平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评价、选择及其约束困难,以保护公众利益,增强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任。从

243、上述理论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结论:金融监管是适应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必然产物,是市场金融体制和市场金融运作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二、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金融监管的总体目标就是通过对金融业的监管维持一个稳定、健全、高效的金融制度,这是由金融业在社会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具体来讲,金融监管目标可以分四个层次理解:一是保证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金融体系的安全;二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金融业在竞争的基础上提高效率;三是确保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保持一致。四是增强本国金融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监管的原则主要是:(1)依法监管的原则,即银

244、行机构必须受国家金融管理当局的监督;金融监督必须依法而行,必须保持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强制性和一贯性,从而达到有效性。(2)适度竞争原则,即金融监管的重心应放在创造适度的竞争环境上;放在形成和保持适度竞争的格局和程度监测上;放在避免造成金融机构高度垄断,失去竞争的活力和生机上;放在防止出现过度竞争、破坏性竞争从而危及金融业安全稳定上。要求管而不死,活而不乱,限制竞争又不消灭竞争,使金融机构企求利润但又不能疯狂冒险,有风险但又要保障安全。金融监管的原则主要是:(3)自我约束的原则,即将内部的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管理相结合。(4)综合性管理原则,即银行监督应具有综合配套的系统化和最优化的要求,应将

245、行政、经济、法律等管理手段配套使用。(5)社会经济效益原则,即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金融机构的设立及其业务活动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及各个主体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发展。在次经济上来确定监管重点和选择相应的管理手段。(6)管理机构的一致性原则,即金融监管各级机构应该按同一标准要求进行监管。金融监管的国际化80年代以来的趋势,使得跨国银行和国际资本的规模及活动日益扩大,呈现纵横交错、无所不及的格局。随之而来,银行业风险的国际扩散威胁着各国的金融稳定。然而,对跨国银行的国际业务,单单依靠母国管理当局的监管实难完全奏效

246、。对此,大力推动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制定国际统一的银行监管标准,加强银行风险管理,成为迫切需要。金融监管的国际化 1987年12月国际清算银行召开中央银行行长会议通过“巴塞尔提议”。在“提议”的基础上,于1988年7月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的(巴塞尔协议(全称是: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就是国际银行监管方面的代表性文件。其目的在于:(l)通过制定银行的资本与其资产间的比例,订出计算方法和标准,以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2)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关于资本的组成。把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247、两档:第一档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准备金,这部分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第二档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的准备金、资产重估准备金、普通准备金或呆账准备金。第二,关于风险加权的计算。协议订出对资产负债表上各种资产和各项表外科目的风险度量标准,并将资本与加权计算出的风险挂钩,以评估银行资本所应具有的适当规模。 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有:第三,关于标准比率的目标。协议要求银行经过5年过渡期逐步建立和调整所需的资本基础。到1992年底,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化资产的标准比率目标为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4。这个协议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面世几年来,不仅跨国银行的资本金监管须视协议规定的标准进行,就是各国国内,其货币当局也要求

248、银行要遵循这一准则,甚至以立法形式明确下来。中国即如此,在商业银行法中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 进入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国家银行系统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银行系统的巨额坏账、银行违规操作造成损失、倒闭乃至连锁的破坏性反应,严重威胁到各国和全世界的金融稳定。严格银行监管,强化各国金融体系成为国际上高度关注的焦点。 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 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通过了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为规范银行监管提出国际统一的准则。这个原则涉及面广,确定了一个有效监管系统所必备的25项基本原则,共分7大类:(1)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

249、(2)发照和结构;(3)审慎法规和要求;(4)持续性银行监管手段;(5)信息要求;(6)正式监管权力;(7)跨国银行业。核心原则的主要内容,概括而言有:必须具备适当的银行监管法律、法规;监管机构要有明确的责任、目标、自主权等。 必须明确界定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严格银行审批程序;对银行股权转让、重大收购及投资等,监管者有权审查、拒绝及订立相关标准。核心原则的主要内容,概括而言有: 重申(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强调监管者应建立起对银行各种风险进行独立评估、监测、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并必须要求银行建立起风险防范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程序,以及要求银行规范内部控制等。核心原则的主要内容,概

250、括而言有: 必须建立和完善持续监管手段,监管者有权在银行未能满足审慎要求或当存款人安全受到威胁时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直至撤销银行执照。 对跨国银行业的监管,母国监管当局与东道国监管当局必须建立联系,交换信息,密切配合;东道国监管者应确保外国银行按其国内机构所同样遵循的高标准从事当地业务。巴塞尔协议旨在通过制订资本对信贷风险资产的比率和确定最低资本要求的方法,来加强国际银行业的稳定性,这一协定的实施对于国际银行业的风险防范的确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过去10年里,全球性的经济和金融改革使各国银行业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持续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既为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和盈利空间,同时也使它们面临着前

251、所未有的经营和业务风险,而不断涌现的金融衍生产品更使银行业成为高收益、高风险并存的竞技场。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银行破产、倒闭事件,如美国储蓄信贷机构的大规模破产、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日本大和银行的巨额亏损和日本整个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问题,以及新兴市场频繁发生的银行挤兑风潮乃至金融危机等等,已清楚地向人们表明,国际社会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对迅速增大的银行业风险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其目的是在资本资产方面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而至1997年公布的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则是将风险管理领域扩展到银行业的各个方面。无疑

252、,这两个文件的公布对各国银行业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及风险控制的能力会有更大的加强。相关链接成立银监会是一种较长期的制度安排机遇与挑战并存关于开放式回购的思考基层央行同级监督难点及对策激励相容:银行监管的发展方向加强金融监管环境建设监管有效性与公司治理银监会成立后人行如何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工作专题四专题四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理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肖提出了关于“金融压制”和“金融深化”的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了研究。本章通过对该理论的历史渊源、主要观点以及最

253、新发展动态的介绍,展示了这一值得关注的经济课题的历史、现状与发展。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我们对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为今后深入的理论学习拓宽思路、提供启示、奠定基础。第一节金融理论发展的历史渊源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倍受瞩目。最初的货币中性论者认为,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数量的变化对实际经济活动不产生实质影响;以后的各国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出发,阐述了货币金融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论述了货币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但由于上述研究未涉及金融自身的发展演进过程,因而不可能揭示这一过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但美国经济学家格利和肖却注意到了。一、格利和肖的金融发展理论(一)广义的

254、金融和金融机构的概念货币理论只是金融理论的一部分,银行理论也是整个金融机构理论的一部分。如果把金融和金融机构仅仅局限于货币领域和银行领域,是无法进行金融发展的研究的。(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金融的发展,主要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增多以及各种金融机构的设立。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也随之发展。(三)经济增长与金融积累格利和肖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金融资产的增长率将超过产出或实际收入的增长率。二、戈德史密斯的金融发展理论(一)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戈德史密斯认为:研究各国金融发展的差异,必须从比较它们的金融结构入手。(二)金融发展的道路戈德史密斯认为:虽然各国的金融结构各不相同,但金融发

255、展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者间的关系相当重要。戈德史密斯试图从理论与历史两个方面予以论证,但无法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第二节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理论与模型1973年,麦金农肖提出金融压制和金融深化的新理论,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麦金农肖模型的核心内容该模型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其核心思想是:主张实现金融自由化,以使实际利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动趋于均衡水平,从而保证经济发展以最优速度进行。二、麦金农肖关于金融影响经济发展传导机制的论述对于该问题,两人之间存在较大分歧。(一)麦金农的“渠道效应论”。麦金农认为:为了充分动员储蓄,

256、增加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发展,货币当局应改善货币供给条件,提高持有货币的实际收益率,使货币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价值储藏手段。从而使资本积累过程借以进行的这种“渠道”得以扩大。货币政策的这一作用过程,麦金农称之为“渠道效应”。(二)肖的“债务媒介论”。肖氏认为: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实际货币余额不是财富,而是货币体系的债务。这种债务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发挥着各种媒介作用,从而使社会资源得以节约、又使社会在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因而货币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三、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一)修正的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是英美经济学家在1940年左右提出的一种经济增长理论。麦金农肖在此基

257、础上提出了一个修正的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金融压制的解除,即可以直接通过储蓄倾向的提高来增加储蓄,又可以反过来通过经济的增长而进一步增加储蓄,这就是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二)金融深化及其效应。所谓金融深化,其主要标志是整个经济中金融部门的发展和社会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其效应有四:收入效应、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第三节金融发展理论的最新发展一、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作用对一国而言,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形成之后其发展水平会随着国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导致更高比例的储蓄被转化为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二)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

258、场的发展,导致资本配置效率提高,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三)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导致储蓄率改变,进而促进经济增长。重点、难点分析一、格利和肖的金融发展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格利和肖最早是在1955年及其以后数年中发表了一系列论文,阐述了他们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后来又逐步将其系统化。其主要观点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出了广义的金融与金融机构的概念。他们认为:有关金融与金融机构的概念应该是广义的,在他们看来,货币与各种非货币的金融资产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类同性与替代性;银行与各种非银行的金融中介机构之间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类同性与替代性。所以,货币理论只是整个金融理论的一部分,货币

259、只是各种金融资产中的一种;同样,银行理论也只是整个金融机构理论的一部分,银行只是各种金融机构中的一种。格利和肖的观点打破了传统金融理论只是局限于货币理论、金融机构也只是局限于银行理论的束缚,提出了广义的金融与金融机构的概念。2、阐述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格利和肖在他们的观点中还提出了金融发展的概念。他们认为:金融发展就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增多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设立;经济发展,金融也会随之发展。他们认为:由初始经济的金融制度向较为成熟的金融制度发展,首先表现为金融资产的增多;而在较成熟的经济社会里,金融技术的发展又创造了替代面对面贷款的方法。随着金融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中介技术的发展,不仅

260、使银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种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也纷纷建立。由此而提高了资金分配的效率,提高了储蓄与投资的水平,最终使经济增长率得以提高。3、经济增长与金融积累。格利和肖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金融资产的增长率将超过产出或实际收入的增长率。因为在任何一段时间的两个国家之间、以及在一个国家的两个发展阶段之间,金融积累不仅对产出的水平敏感,还对产出的增长率敏感;同时,金融资产对DNP的比率,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二、戈德史密斯的金融发展理论戈德史密斯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做出了横向的国际比较和纵向的历史比较,揭示出金融发展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具体表现在三个

261、方面:1、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戈德史密斯认为:研究各国金融发展的差异,必须从比较它们的金融结构入手。因为从金融上层结构、金融交易以及国民财富,可发现各国金融发展的差异。他认为衡量一国金融结构的最重要指标是金融相关比率,在自由企业经济中,不同的金融相关比率总是与不同类型的金融结构相关联。2、金融发展的道路。在戈德史密斯看来,虽然各国的金融结构各不相同,但金融发展的道路却只有一条,发展的总趋势是一致的。目前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将沿着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发展,先进国家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3、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戈德史密斯从理论与历史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融机构的存

262、在与发展,可有效地增加储蓄与投资的总量;另外,金融机构的介入,还能有效的将既定的资金分配给收益率较高的投资项目。所以,金融机构的存在与发展都能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增长。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有些情况下,金融机构的存在与发展,也许会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三、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理论1973年,麦金农肖提出了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的新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将他们的理论归结为同一金融发展模型。该模型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其核心思想是主张实行金融自由化,以使实际利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自动趋于均衡水平,从而保证经济发展以最优速度进行。尽管他们提出了金融压制与金融深化的新理论,但他

263、们的观点仍有分歧,表现在:1、麦金农的“渠通效应论”认为:货币与实物资本是同步增减的互补品。对于不发达的经济来说,实际现金余额的需求和实物资本的需求是高度互补的。在经济不发达国家,实际货币余额与实物资本之间虽不是相互替代关系,但在特定的情况下,这种替代关系可能发生;它们的关系应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不是此增彼减、而是同增同减。麦金农还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放弃一切人为的干预,让金融活动充分自由化,从而以金融市场上自发形成的均衡利率作为货币的实际收益率。2、肖的“债务媒介论”中,关于货币金融因素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与麦金农的观点有以下分歧:麦金农认为货币是“外在货币”,而肖却认为货币是“内在货币”;

264、肖认为实际货币余额与实物资本之间不存互补关系;2、肖的“债务媒介论”中,关于货币金融因素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与麦金农的观点有以下分歧:肖认为从整个经济社会来讲,实际货币余额并非财富,因而实际货币余额与实物资本之间不构成替代关系。按照肖的观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实际货币余额不是财富,却是货币体系的债务,这种债务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发挥着各种媒介作用,从而既可以使社会资源得以节约、又可以使社会在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因而货币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四、金融深化及其效应金融深化是整个经济中金融部门的发展和社会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1、收入效应。所谓收入效应是指

265、实际货币余额的增长引起社会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从而对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效应是双重的,即:由于货币行业服务对国民经济具有促进作用而产生的正效应;以及由于货币供应需要耗费实物财富和劳动,从而减少可用于国民收入生产的实际资源而产生的负效应。金融深化所导致的收入效应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正效应。2、储蓄效应。储蓄效应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金融深化引起实际国民收入增加,社会储蓄总额也将按一定比例增加;二是金融深化提高了货币的实际收益率,导致整个经济社会的储蓄倾向增强。3、投资效应。它也包括两方面:一是储蓄效应增加了投资总额;二是金融增长提高了投资的效率。4、就业效应。由于货币实际收益率的上升导致了投资者资金成本的提高,因此投资者倾向于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替代资本密集型的生产以节约资本的使用,从而使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得以提高。复习思考题1、简述格利和肖的金融发展理论。2、试述戈德史密斯关于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方面的研究对金融发展理论建立的重要性。3、试析麦金农肖是如何论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结合我国实际,试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