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课件:超敏反应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0141316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9.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课件:超敏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医学免疫学课件:超敏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医学免疫学课件:超敏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医学免疫学课件:超敏反应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医学免疫学课件:超敏反应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课件:超敏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课件:超敏反应(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敏反应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超敏反应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指机体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又常被称为变态反应(allergy)。Type I: immediate (速发型)(速发型)Type II: cytotoxic (细胞毒型或溶细胞性)(细胞毒型或溶细胞性)Type III: immune complex (免疫复合物型或(免疫复合物型或 血管炎型)血管炎型)Type IV: cell mediated or delayed (细胞介导的或迟发型)(细胞介导的或迟发型)T

2、ypes of hypersensitivity ( Gell and Coombs in 1963)Robin CoombsI 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Type-I hypersensitivity一、参与参与I I型的主要成分和细胞型的主要成分和细胞四、临床常见疾病二、发生机制三、遗传与环境因素 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 特点:特点: 由由IgEIgE介导介导,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 发生快,恢复快发生快,恢复快 只引起功能紊乱,不发生严重组织损伤只引起功能紊乱,不发生严重组织损伤 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1.1

3、.变应原变应原(AllergensAllergens) 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产生特异性特异性IgEIgE抗体抗体的的免疫应答,引起免疫应答,引起速发速发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的抗原物的抗原物质。质。一)参与一)参与I I型的主要成分和细胞型的主要成分和细胞2.IgE及其受体1 1)变应素变应素: :特异性特异性IgEIgE,粘膜固有层粘膜固有层B B细胞产生,细胞产生,IgEIgE的产生依赖于的产生依赖于CD4CD4+ +Th2 Th2 细胞和细胞因子细胞和细胞因子IL-4IL-4。 IgEIgE产生部位:鼻咽、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粘膜下的固有层产生部位:鼻咽、扁桃体、气管和

4、胃肠道粘膜下的固有层淋巴组织,也是过敏反应发生的部位;淋巴组织,也是过敏反应发生的部位;2)IgE Fc Receptor 受体:受体: FcFc RR,高亲和力,高水平表达于肥大细胞和,高亲和力,高水平表达于肥大细胞和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FcFc RR,低亲和力,分布广泛(,低亲和力,分布广泛(B B,M M)CD21促进IgE分泌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高水平表达高亲和性表面高水平表达高亲和性IgEIgE受体受体FcFc RIRI,胞质内含有类似的嗜碱性,胞质内含有类似的嗜碱性颗粒,被变应原激活后,可释放生颗粒,被变应原激活后,可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各种

5、临床症状,物活性介质,引起各种临床症状,参与参与I I型超敏反应的即刻型超敏反应的即刻/ /早期反应;早期反应;肥大细胞肥大细胞H4RIL-5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H2RC3aRC5aRIL-43、 Mast Cells, Basophils and Eosinophils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空腔器官及皮肤皮下外周血Eosinophils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表面低水平表达高亲和性表面低水平表达高亲和性IgEIgE受体受体FcFc RIRI,IL-5IL-5、MCP-3MCP-3可诱导其活可诱导其活化及化及FcFc RIRI表达。表达。胞质颗粒内含胞质颗粒内含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一系列生物活

6、性介质: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空腔器官皮下2.2.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介质类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介质类似,参与似,参与I I型超敏反应的晚期反应。型超敏反应的晚期反应。1.1.有毒性的颗粒蛋白和酶有毒性的颗粒蛋白和酶3.组胺酶和芳香硫酸酯酶:灭活组胺酶和芳香硫酸酯酶:灭活Histamine和和LT,抑制,抑制脱颗粒 IgEFceRI变应原炎症反应小结: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物质I 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Type-I hypersensitivity一、参与参与I I型的主要成分和细胞型的主要成分和细胞四临床常见疾病二、发生机制三、遗传与环境因素二二、I 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和发生机制

7、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和发生机制 Sensitization phase 致敏阶段致敏阶段 Triggering phase 激发阶段激发阶段 Inflammation phase 炎症阶段炎症阶段(一)(一)Sensitization phase (致敏阶段致敏阶段)(二)(二) Triggering phase 激发阶段激发阶段预合成介质预合成介质预合成介质预合成介质新合成介质新合成介质新合成介质新合成介质相同变应原再次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通进入机体时,通过与致敏肥大细过与致敏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胞表面IgEIgE抗体特抗体特异性结合,受体异性结合,受体交联,细胞膜

8、稳交联,细胞膜稳定性降低,使之定性降低,使之脱颗粒,释放生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物活性介质 Preformed Mediators (预合成介质预合成介质) Biological Active Mediators组胺组胺( HistamineHistamine):受体:受体H1-4H1-4, 与与H2H2结合:结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促进粘膜腺体分泌增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促进粘膜腺体分泌增强; 与与H1H1结合:结合:刺激支气管、胃肠道、子宫、膀胱等处平滑肌收缩;杯状刺激支气管、胃肠道、子宫、膀胱等处平滑肌收缩;杯状 细胞粘液分泌增多细胞粘液分泌增多激肽原酶激肽原酶:作用于

9、血浆激肽原生成激肽。其中缓激肽的作用作用于血浆激肽原生成激肽。其中缓激肽的作用是刺激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是刺激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吸引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向局部趋化。吸引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向局部趋化。Newly formed mediators(新合成介质新合成介质)Leukotrienes (LTs: LTC4, LTD4, LTE4): 白三稀白三稀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粘膜腺体分泌增强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粘膜腺体分泌增强Prostaglandin D2(PGD2): 前列

10、腺素前列腺素D2D2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 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凝集和活化血小板,使之组胺释放凝集和活化血小板,使之组胺释放Cytokines: IL-1, TNF- , IL-4, IL-13, IL-5, IL-10, TGF- 等等Newly formed mediators(新合成介质新合成介质)(三)(三) Inflammation phase 炎症阶段炎症阶段即刻即刻/ /早期相反应早期相反应 发生于接触变应原数秒钟之内。变应原在局部组织中激

11、活致敏的肥大细胞,使其迅速脱颗粒,释放其中贮存的炎症介质(尤以组织胺为主),造成血管平滑肌扩张和粘膜腺体分泌。Figure 10-22 part 1 of 2Figure 10-22 part 2 of 2变应原长期反复刺激的结果。病变部位有各种白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还伴有深层组织的累积性实质性改变。晚期相反应晚期相反应发生于急性过敏反应之后的4-6小时之内。被激活的肥大细胞合成新的炎症介质(如PGD2,LT,PAF等)释放于组织中,造成炎症细胞的继续浸润。表现为以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M,Th2,嗜碱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反应。 致致 敏敏 阶阶 段段 效效 应应

12、阶阶 段段Th2B IL-4/IL-13Th IgETh2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嗜碱性粒细胞细胞 DC巨噬细巨噬细胞胞花粉花粉 寄生虫寄生虫 产生变应产生变应原原体表体表屏障屏障初次接触变应初次接触变应原原次次级级淋淋巴巴器器官官 局局 部部 组组 织织 血血 液液 循循 环环 肥大细胞肥大细胞IgE结合结合Fc RI阳性的肥大细胞阳性的肥大细胞浆细胞浆细胞Th2驱动的驱动的IgE应答应答再次接触变应再次接触变应原原 APC 肥大细胞肥大细胞 脱颗粒脱颗粒环境环境炎症介质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炎症介质白细胞趋白细胞趋化与活化化与活化(数小时内)(数小时

13、内)炎症介质炎症介质对组织细胞对组织细胞的长期作用的长期作用对组织中对组织中靶细胞的靶细胞的速发效应速发效应急性反应急性反应(数分钟内)(数分钟内)延迟相反应延迟相反应(数小时内)(数小时内)多次反复接触变应原多次反复接触变应原慢慢 性性 过过 敏敏 性性 炎炎 症症在数天或更长时间内造成局部组在数天或更长时间内造成局部组织结构的永久性损伤与功能障碍织结构的永久性损伤与功能障碍IgE 介介 导导 超超 敏敏 反反 应应 的的 机机 制制I 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Type-I hypersensitivity一、参与参与I I型的主要成分和细胞型的主要成分和细胞四临床常见疾病二、发生机制三、遗传与

14、环境因素三、遗传和环境因素特应性个体:某些人接触环境中的普通抗原物质刺激后易于发生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具有异常高水平循环IgE、分泌型FcRII(sCD23)2)家族遗传特性(一)遗传因素1)位于5Q31-33的紧密连锁的促IgE类别转换、嗜酸性粒细胞存活和肥大细胞增殖的基因群2)位于11Q12-13的编码高亲和力FcRI亚单位的基因(二)环境因素特应性个体实际发生哮喘和湿疹的频率为10-30%。卫生假说卫生假说:儿童早期接触相对较差的环境,有助于防止特应症和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早期接触利于Th1的分化。I 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Type-I hypersensitivity一、参与参与I I

15、型的主要成分和细胞型的主要成分和细胞四临床常见疾病二、发生机制三、遗传与环境因素四、临床常见的四、临床常见的I 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一)过敏性休克(一)过敏性休克 最迅速,最严重最迅速,最严重-甚至导致死亡甚至导致死亡过敏性过敏性休克休克荨麻疹荨麻疹青霉素青霉素是怎样引起过敏反应的呢?青霉素是怎样引起过敏反应的呢?感冒啦感冒啦1 1、药物过敏性休克、药物过敏性休克 以青霉素引发最为常见,此外头孢菌素、以青霉素引发最为常见,此外头孢菌素、链霉素、普鲁卡因等也可引起链霉素、普鲁卡因等也可引起青霉素具有抗原表位,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青霉素具有抗原表位,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

16、霉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与体内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形成青霉噻,与体内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形成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蛋白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唑醛酸或青霉烯酸蛋白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IgE抗体,抗体,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注意:提高青霉素质量,现用现配注意:提高青霉素质量,现用现配2 2、血清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 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抗毒素(二)、呼吸道过敏反应(二)、呼吸道过敏反应 吸入花粉、尘螨、真菌和毛屑等变应原吸入花粉、尘螨、真菌和毛屑等变应原过敏性鼻炎和过敏

17、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过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扁桃腺炎扁桃腺炎Tonsillitis哮喘哮喘Asthma 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哮喘哮喘AsthmaAsthma(三)(三) 消化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 进食鱼、虾、蟹、蛋、奶等食物后可进食鱼、虾、蟹、蛋、奶等食物后可发生过敏性胃肠炎,发生过敏性胃肠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四)皮肤过敏反应(四)皮肤过敏反应

18、 主要包括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和血主要包括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和血管性水肿,管性水肿,由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或冷热刺激等引由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或冷热刺激等引起。起。Urticaria荨麻疹荨麻疹Atopic Dermatitis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四、四、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1 1、 检测变应原,避免再次接触检测变应原,避免再次接触 Method: Skin test2 2、 脱敏疗法脱敏疗法3 3、药物防治药物防治4 4、免疫新疗法免疫新疗法 Examination of allergen15-20分钟风团直径1cm1. 1. 特异性变应原减敏疗法特异性变应原减敏疗法特异性变

19、应原减敏疗法特异性变应原减敏疗法 对已查明而难以避免接触的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等,对已查明而难以避免接触的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等,可采用小剂量、间隔较长时间、反复多次皮下注射相可采用小剂量、间隔较长时间、反复多次皮下注射相应变应原的方法进行减敏治疗应变应原的方法进行减敏治疗 皮下免疫皮下免疫-IgG产生产生-与与IgE竞争结合变应原竞争结合变应原 2. 2. 2. 2. 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 抗毒素皮试阳性但又必须使用者,可采用小剂量、短抗毒素皮试阳性但又必须使用者,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间隔(20203030分钟)多次注射抗毒素的方法进

20、行脱敏分钟)多次注射抗毒素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如破伤风抗毒素的脱敏应用)治疗。(如破伤风抗毒素的脱敏应用)二)脱敏治疗二)脱敏治疗1、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 :环氧合酶抑制剂,抑制:环氧合酶抑制剂,抑制PGD2的合成的合成 色甘酸二钠:色甘酸二钠: 稳定细胞膜,阻止致敏靶细胞脱颗粒稳定细胞膜,阻止致敏靶细胞脱颗粒 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PGE: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促进cAMP合成合成药物治疗药物治疗2、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 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苯海拉明、扑尔敏

21、、异丙嗪 -拮抗组胺受体拮抗组胺受体3、 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毛细血管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毛细血管 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维生素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维生素C-解痉、降低毛细血管解痉、降低毛细血管 通透性和减轻皮肤与粘膜的炎症反应通透性和减轻皮肤与粘膜的炎症反应 含人工硫磺和咖啡因1、抑制、抑制 IgE 产生:产生:IL-12 使使Th2应答反应向应答反应向Th1转换转换 CD4+ Th2 cells IL-4、IL-13 2、DNA 疫苗疫苗 : 变应原基因变应原基因+DNA 载体载体 Th1 型免疫应答型免疫应答3、人

22、源化、人源化 抗抗IgE单抗单抗: 结合血循环结合血循环 IgE4、重组可溶性、重组可溶性 IL-4 Receptor (sIL-4R): 结合结合 IL-4 IgEIgGIgE免疫新疗法免疫新疗法致敏阶段致敏阶段激发和效应阶段激发和效应阶段小小 结结()()()I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Type II hypersensitivityII型超敏反应是由型超敏反应是由IgG或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细胞参与作用下(胞参与作用下(ADCC),引起的以,引起的以细胞溶解细胞溶解或或组织损伤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

23、性免疫反应。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I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Type-I hypersensitivity一、发生机制二、临床常见疾病(一)(一) 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 靶细胞:靶细胞:正常组织细胞、改变或被修饰的自身组织细胞。正常组织细胞、改变或被修饰的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表面抗原: 正常存在于血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正常存在于血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 外源性抗原与正常组织细胞之间具有共同抗原,如链球菌外源性抗原与正常组织细胞之间具有共同抗原,如链球菌 胞壁多糖抗原与心脏瓣膜、关节组织糖蛋白之间的共同抗原胞壁多糖抗原与心脏瓣膜、关节组织糖蛋白之间的共同抗原 感染和理化因素所致

24、改变的自身抗原感染和理化因素所致改变的自身抗原 结合在自身组织细胞(如结合在自身组织细胞(如RBC、WBC、PT)表面的药物抗原表)表面的药物抗原表位或抗原位或抗原-抗体复合物。抗体复合物。一、一、I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二)(二) 抗体、补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抗体、补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C3a、C5a炎症细胞炎症细胞募集和活化募集和活化水解酶水解酶水解酶水解酶CKsCKsI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Type-I hypersensitivity一、发生机制二、临床常见疾病二、临床常见的二、临床常见的I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 1、输血反应输血反应 多发生于多

25、发生于ABO血型不符的输血,天然血型物质抗血型不符的输血,天然血型物质抗体体IgM介导。介导。2、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 可因母子间可因母子间Rh血型不符引起。血型不符引起。 血型为血型为Rh-的母亲妊娠的母亲妊娠Rh+胎儿胎儿 Rh抗体为抗体为IgG类类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4、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 disease) 是一种特殊的是一种特殊的I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即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即抗体刺激型超敏反应。抗甲抗甲状腺细胞表面甲状腺刺激素受体(状腺细胞表面甲状腺刺激素受体

26、(TSH)的自身抗体。)的自身抗体。5、 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 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ABO Blood Group Reactivityblood groupgenotypesantigensantibodies to(phenotype)ABO in serumAAA, AOAanti-BBBB, BOBanti-AABABA and BnoneOOOHanti-A, B Cytolytic type RBC lysis + C Antibody + Red cell Ab- RBC - C Cytotoxic type RBC lysis by ADCCBlood tr

27、ansfusion reactions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RhDRhD positive positive red cells red cells RhDRhDnegativenegativemothermotherRhD positive RhD positive fetus fetus LysisLysisOfOfRBCsRBCs B cellB cellanti-RhDanti-RhDIgGIgG first birth first birth post partum post partum subsequentsubsequentanti-R

28、hD anti-RhD RhD positive RhD positive fetus fetus Drug-Induced Reactions:Adherence to Blood lysis(1) 甲亢(甲亢(Graves Disease)体内有针对体内有针对TSHR(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TSHR) 的自身抗体的自身抗体抗细胞表面受体抗体引起的疾病抗细胞表面受体抗体引起的疾病ThyroidThyroidthyroxineAutoantibodies(IgG)+ TSHR(2)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29、Autoantibodies specific for acetylcholine receptor抗细胞表面受体抗体引起的疾病抗细胞表面受体抗体引起的疾病体内有针对体内有针对乙酰胆碱受体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的自身抗体II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Type III hypersensitivity型超敏反应是由型超敏反应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通过激活补体补体和在血小板、嗜碱性、中性和在血小板、嗜碱性、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

30、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II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Type-I hypersensitivity一、发生机制二、临床常见疾病(一)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一)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可溶性抗原与相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IgGIgG、IgMIgM或或IgAIgA类类抗体结合可形成抗体结合可形成抗原抗原- -抗体复合物,即免疫复合物。抗体复合物,即免疫复合物。一、一、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免疫复合物大小免疫复合物大小抗原抗体比例抗原抗体比例 危害性危害性大体积大体积两者比例适合两者比例适合易被吞噬、

31、清除,无危害易被吞噬、清除,无危害中等体积中等体积抗原略多或抗体略多抗原略多或抗体略多不被吞噬、易沉积于基底不被吞噬、易沉积于基底膜导致膜导致ICDICD小体积小体积抗原或抗体过多抗原或抗体过多不被吞噬,通过肾小球滤不被吞噬,通过肾小球滤出,无危害出,无危害免疫复合物病免疫复合物病(Immune complex disease, ICD)(Immune complex disease, ICD)免疫复合物沉积的条件:免疫复合物沉积的条件:1.1.免疫复合物本身因素免疫复合物本身因素 1 1)免疫复合物的大小)免疫复合物的大小2)免疫复合物量过大,持续存在或吞噬细胞功能障碍3)抗原或抗体的理化特

32、点:如荷+的Ag形成的IC与荷-的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形成持久组织损伤2.2.机体清除机体清除ICIC能力降低:能力降低:C,CR或FcR缺陷(二)(二) 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1.C的作用:C3a和C5a的过敏毒素作用及趋化作用2.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3.血小板和嗜碱性粒细胞:PFA小结:II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II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Type-I hypersensitivity一、发生机制二、临床常见疾病二、常见的二、常见的二、常见的二、常见的IIIIIIIII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一)(一) 局部

33、免疫复合物病局部免疫复合物病1. Arthus1. Arthus反应反应 是一种实验性局部是一种实验性局部IIIII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19031903年年ArthusArthus发现用马血清经皮下反复免疫家兔数周后,当再次注射马血清发现用马血清经皮下反复免疫家兔数周后,当再次注射马血清时,可在注射局部出现红肿、出血和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时,可在注射局部出现红肿、出血和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此种现象被称为此种现象被称为ArthusArthus反应。反应。 Nicolas Arthus 1862-19451903年发现年发现Arthuss反应现象反应现象2.类Arthus反应:胰岛素依赖性糖

34、尿病患者局部反复注射胰岛素刺激机体产生IgG再次注射胰岛素注射局部红肿,出血,坏死 (二)(二)(二)(二) 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1 1、血清病、血清病(Serum sickness)(Serum sickness)通常在初次大量注射抗毒素(马血清)后通常在初次大量注射抗毒素(马血清)后1 12 2周发生。患者体周发生。患者体内抗毒素抗体已经产生而抗毒素尚未完全排除,二者结合形成内抗毒素抗体已经产生而抗毒素尚未完全排除,二者结合形成中等大小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中等大小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Clemens Pirquet 1921临床

35、症状:发热,皮疹,蛋白尿,出血,关节肿胀等。Serum sicknessSerum sickness2)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常见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2-3周。抗体与链球菌可溶性抗原形成复和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处。 (基底膜含链球菌胞壁M蛋白)。3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IVIVIVIV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Type IV hypersensitivityType IV hypersensitivityType IV hypersensitivityType IV hypersensitivity 由由效应效应T T细胞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

36、单个核细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发生较慢,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通常需发生较慢,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通常需经经24247272小时方可出现炎症反应,因此又称迟发型超小时方可出现炎症反应,因此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敏反应。与抗体和补体无关与抗体和补体无关,而与效应,而与效应T 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有关。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有关。IV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Type-I hypersensitivity一、发生机制三、IV型超敏反应的皮试测

37、试二、临床常见疾病一、一、IV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一)(一)T T细胞识别抗原和活化阶段细胞识别抗原和活化阶段引起引起IVIV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主要有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主要有胞内寄生菌、某些病毒、寄生胞内寄生菌、某些病毒、寄生虫和化学物质。虫和化学物质。抗原性物质经抗原提呈细胞(抗原性物质经抗原提呈细胞(APCAPC)加工处理后,能以)加工处理后,能以抗原肽抗原肽:MHC-II/I:MHC-II/I类分子复合物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的形式表达于APCAPC表面,使具有相应抗表面,使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原受体的CD4CD4+ +初始初始T T细胞和细胞和CD8CD8+ +

38、CTL CTL 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效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应T T细胞,即细胞,即CD4CD4+ +Th1Th1细胞(炎性细胞(炎性T T细胞)和细胞)和CD8CD8+ +效应效应CTLCTL细胞细胞;CD4CD4+ +Th2Th2和和Th17Th17也可参与;有些成为静止的记忆也可参与;有些成为静止的记忆T T细胞。细胞。M M:1 1)作为)作为APCAPC 2 2)作为效应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二)致敏(二)致敏T T细胞的效应阶段细胞的效应阶段CTLCTLTh1Th1a a变应变应原原IgE长期接触慢性炎症,大量Th2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Th2介导的IV型超敏反应新进展CTLCTL

39、杀伤机制包括:杀伤机制包括:1 1)释放穿孔素和丝氨酸蛋白酶导致靶细胞坏死或)释放穿孔素和丝氨酸蛋白酶导致靶细胞坏死或凋亡凋亡. .2 2)通过通过Fas FasL通路介导通路介导靶细胞凋亡靶细胞凋亡3)释放释放TNF-/和和 INF-,直接杀伤或通过活化,直接杀伤或通过活化巨噬细胞而杀伤靶细胞巨噬细胞而杀伤靶细胞.IV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Type-I hypersensitivity一、发生机制三、IV型超敏反应的皮试测试二、临床常见疾病1 1 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结核病,麻风病等)(结核病,麻风病等)2 2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油漆,染料,农药,化妆品和磺胺,青霉

40、(油漆,染料,农药,化妆品和磺胺,青霉素)素)二、二、IVIV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Th 1细胞多核巨细胞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细菌纤维母细胞慢 性 肉 芽 肿Th1型反应杀死结核杆菌结核杆菌抵抗 结核感染干酪样坏死麻风病人的肉芽肿麻风病人的肉芽肿肉芽肿:临床上由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引起肉芽肿:临床上由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引起2. 2.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小分子半抗原小分子半抗原+ +皮肤皮肤载体蛋白载体蛋白完全抗原完全抗原APCAPCTh1和Th17接触橡胶后的皮肤炎症接触橡胶后的皮肤炎症皮革皮革IV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Type-I hypersensitivity一、发生机制三、I

41、V型超敏反应的皮试测试二、临床常见疾病三、三、IV型超敏反应的皮试检测型超敏反应的皮试检测48-72小时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PPDPPD)为典型的实验性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为典型的实验性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PPD为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纯蛋白衍生物意义:判定卡介苗接种效果或个体是否患有结核病1.同一种抗原物质可引起I,II,III,IV型超敏反应。 如:青霉素。2.同一种疾病可有不同类型超敏反应引起。 如: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均可通过II或III型超敏反应引起总结:四种类型超敏反应比较总结:四种类型超敏反应比较思考题思考题1)1),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制以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2)2)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3)3)四个型别超敏反应的疾病举例四个型别超敏反应的疾病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