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7课《归园田居》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70130568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8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7课《归园田居》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 第17课《归园田居》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 第17课《归园田居》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 第17课《归园田居》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 第17课《归园田居》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7课《归园田居》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7课《归园田居》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陶 渊渊 明明土地平旷,屋舍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桑竹之属 。阡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乐。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理清思路理清思路 1 1、诗人从何而、诗人从何而归归?2 2、诗人为何而、诗人为何而归归?3 3、诗人、诗人归归向何处?向何处?4 4、诗人、诗人归归去如何?去如何?(归之因)(归之因)(归之境)(归之境)(归之感)(归之感)品读品读描绘描绘“归之境归之境”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为何选取这些景物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为何选取这些景物呢

2、?呢?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暧暧远人暧暧远人村村,依依,依依墟里烟墟里烟。狗吠、鸡鸣狗吠、鸡鸣见见听听农家本色农家本色写院外村落,写院外村落,给人平静安闲、给人平静安闲、无限亲切之感无限亲切之感写出乡村和平安写出乡村和平安宁的生活气氛宁的生活气氛这些景物勾勒出诗人理想中的自然风光这些景物勾勒出诗人理想中的自然风光赏析田园诗情赏析田园诗情这些景物皆是我们日常所见,为何在诗人这些景物皆是我们日常所见,为何在诗人笔下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探讨写笔下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探讨写景的艺术手法)景的艺术手法)近景:宅院、林木近景:宅院、林木 远景:村落、炊烟远景:村落、炊烟色

3、彩:桃红、柳绿色彩:桃红、柳绿 声音:狗吠、鸡鸣声音:狗吠、鸡鸣层次分明:有远有近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动有静【小结】【小结】艺术手法:白描、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艺术手法:白描、远近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研读研读理解理解“归之因归之因”问题引领:陶渊明为何把这田园描写得如此细腻生动问题引领:陶渊明为何把这田园描写得如此细腻生动?让我们穿越时空去寻找答案。?让我们穿越时空去寻找答案。探究一探究一1.1.学生诵读前八句,要求读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处学生诵读前八句,要求读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处理,作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理,作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4、一是一是“爱爱”爱田园,一是爱田园,一是“憎憎”憎官场憎官场探究二:探究二:2.为何如此憎恶仕宦生涯?为何如此憎恶仕宦生涯?陶渊明先后四次出仕陶渊明先后四次出仕,四次归隐:四次归隐:2929岁,为江州祭酒,岁,为江州祭酒,不久不久辞归;召为主薄,辞归;召为主薄,不就。不就。3636岁,入桓玄幕府;岁,入桓玄幕府;后归后归家居母丧。家居母丧。39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不久不久改任建威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4141岁,任彭泽令。在官岁,任彭泽令。在官仅仅八十余日,八十余日,1111月,月,辞归。辞归。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连续发生的时

5、代,当时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连续发生的时代,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陶渊明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一最后一次次出仕任彭泽县令仅八十几天,即辞官归隐,彻底出仕任彭泽县令仅八十几天,即辞官归隐,彻底告别仕途,直至逝世。萧统陶渊明传载:告别仕途,直至逝世。萧统陶渊明传载:“在其任彭泽期间,在其任彭泽期间,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会郡遣

6、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应束带见之。渊明叹道: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归园田居正是在这样一种人生转折关头和归园田居正是在这样一种人生转折关头和心理背景下写成的。心理背景下写成的。疑问:既然如痴憎恶官场生活,为何要入仕疑问:既然如痴憎恶官场生活,为何要入仕为官呢?为官呢?1 1、养家糊口、养家糊口2 2、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以“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为最高理想,为最高理想,任何儒家弟子都有入仕为官的愿望,陶渊任何儒家弟子都有入仕为官的愿望,陶渊明亦会如此明亦会如此找出寄托作者情感的词语,思考:

7、找出寄托作者情感的词语,思考:诗人用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呢?诗人用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呢?比喻比喻:鸟和鱼本是自由翱翔之物。鸟和鱼本是自由翱翔之物。“羁鸟羁鸟”、“池鱼池鱼”则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则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比喻作者在官场就如同只会痛苦。比喻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羁鸟”、“池鱼池鱼”一般,失去自由。一般,失去自由。用用“尘网尘网”比喻官场,表现了官府生活污浊比喻官场,表现了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将诗人的心灵牢牢束缚。而又拘束,犹如网将诗人的心灵牢牢束缚。夸张夸张:“一去三十年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实应为“十三年十三年”用夸张的数字,用夸张的数字

8、,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加上一个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加上一个“误误”字更显诗人悔恨之深。字更显诗人悔恨之深。对比对比:污浊的仕宦生涯和纯真的田园生活对比污浊的仕宦生涯和纯真的田园生活对比总结:诗人在经历了仕宦的痛苦折磨之后,总结:诗人在经历了仕宦的痛苦折磨之后,摆脱了摆脱了“樊笼樊笼”、“尘网尘网”复归田园,自然有一复归田园,自然有一种如释枷锁的轻松与欣慰,所以在他眼里,种如释枷锁的轻松与欣慰,所以在他眼里,田园的景物是那样的淳朴宁静、美好亲切。田园的景物是那样的淳朴宁静、美好亲切。联读联读品味归之感品味归之感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归隐后的情感的诗句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归隐后的情感的诗句和

9、词语。和词语。户庭户庭无尘杂无尘杂,虚室,虚室有余闲有余闲、久在久在樊笼樊笼里,里, 复得返复得返自然自然。宁静、闲适、喜悦宁静、闲适、喜悦小结小结: :本诗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本诗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以及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热爱独立以及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热爱之情之情. . 归来的实况归来的实况陶渊明的回归生活真如诗中所写那样美好陶渊明的回归生活真如诗中所写那样美好吗?让我们来看看吗?让我们来看看“桃花源桃花源”的实况。的实况。1、五柳先生传中描写的陶渊明的生活、五柳先生传中描写的陶渊明的生活状况: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10、,箪瓢屡空箪瓢屡空”2、落魄时所写诗歌乞食:、落魄时所写诗歌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饥饿驱使,不知到何处去。来到这个村饥饿驱使,不知到何处去。来到这个村落,敲开门却说不出话来。落,敲开门却说不出话来。陶渊明生活如此窘迫还毅然辞官,在他陶渊明生活如此窘迫还毅然辞官,在他的眼里,有什么比穷困更难忍受?的眼里,有什么比穷困更难忍受?和贫困比较起来,社会的动乱、官场的污和贫困比较起来,社会的动乱、官场的污浊使陶渊明更难以忍受。从这里,我们可浊使陶渊明更难以忍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以看到一个坚守节操、独善其身、宁可穷一个坚守

11、节操、独善其身、宁可穷困乞食也要坚持自己的人格操守,而绝不困乞食也要坚持自己的人格操守,而绝不与黑暗现实苟合的陶渊明的形象与黑暗现实苟合的陶渊明的形象。在物欲。在物欲横流、黑白颠倒的社会中,陶渊明坚守自横流、黑白颠倒的社会中,陶渊明坚守自己精神上的一片净土,这正是他人格上的己精神上的一片净土,这正是他人格上的可贵之处。可贵之处。兴读兴读感发志意感发志意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所以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种选择。所以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登湖人生多苦辛,人生多苦辛,看风景是人生的中看风景是人生的中断,是不带惊恐的逃跑断,是不带惊恐的逃跑。

12、一直逃到踪影全。一直逃到踪影全无时,便是无时,便是古来的隐者古来的隐者。林贤治看灵魂林贤治看灵魂你觉得陶渊明是一个你觉得陶渊明是一个“逃避主义者逃避主义者”吗?吗?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有有人人也也许许会会把把陶陶渊渊明明看看做做“逃逃避避主主义义者者”,然然而而事事实实上上他他不不是是。他他想想要要逃逃避避的的是是政政治治,而而不不是是生生活活本本身身。可可是是陶陶渊渊明明是是酷酷爱爱人人生生的的,他不愿完全逃避人生。,他不愿完全逃避人生。 林语堂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林语堂人生的爱好者:陶渊明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生活的

13、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罗曼罗曼罗兰罗兰陶渊明的诗在当下的意义是什么?陶渊明的诗在当下的意义是什么?拓展探究拓展探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其五)(饮酒其五)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并序)(时运并序)云无心以出岫(云无心以出岫(xixi 岩穴),鸟倦飞而知还。岩穴),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如果说宗教如果说宗教对人类的心灵起着一种净化对人类的心灵起着一种净化的作用,的作用,那么依我所见,那么依我所见,诗在中国代替

14、了宗教的作用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作用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深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诗卷深切地深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并用一种艺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林语堂林语堂世界充满劳绩,人,却世界充满劳绩,人,却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大地上。【德】荷尔德林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在本诗中,诗人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诗人是怎样来表达乡村生活宁静的?先是从正面写“静”。乡村的偏僻,极少应酬,虚掩的

15、柴门,幽静的居室,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与纯朴的乡邻们披草来往,共话桑麻,不是世俗的“人事”;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品味揣摩品味揣摩、哪些诗句说明了诗人归隐的原因?哪些诗句说明了诗人归隐的原因?少无适俗韵,少无适俗韵, 性本性本爱丘山爱丘山。误落误落尘网尘网中,中, 一去一去三十三十年。年。羁鸟羁鸟恋旧林恋旧林, , 池鱼池鱼思故渊。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开荒南野际

16、, 守拙守拙归园田归园田。 本性本性误落误落回归回归2 2、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田园风光?、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田园风光?土地、草屋土地、草屋榆柳、桃李榆柳、桃李村庄、炊烟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狗吠、鸡鸣近近远远视觉视觉听觉听觉静静动动寓寓情情于于景景3、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画面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画面有什么特点?恬静、朴素、和谐而有生机。恬静、朴素、和谐而有生机。4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是如何表现的?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自然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自然的心情。诗人用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

17、十年”、“羁鸟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小结全诗小结全诗 全诗用全诗用朴素自然朴素自然的语言的语言写景叙事写景叙事,抒情言志抒情言志。描描述了作者回归农村以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及其乐趣,述了作者回归农村以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及其乐趣,表达了诗人极度向往田园生活,抒发了他对官场生活表达了诗人极度向往田园生活,抒发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的厌恶之情。极度向往田园生活极度向往田园生活田园生活乐趣无穷田园生活乐趣无穷原 因久在樊笼,久在樊笼,不得自由不得自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无适俗

18、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再次诵读回味想象再次诵读回味想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悟已往之不悟已往之不谏谏,知来者之可,知来者之可追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是而昨而昨非非。” 注注 胡:为什么。胡:为什么。谏:挽回。谏:挽回。 追:补救。追:补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拓展阅读拓展阅读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全诗。2、陶渊明辞官归隐,他的思想是否消极避世?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