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害课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0116328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30.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病害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小麦病害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小麦病害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小麦病害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小麦病害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病害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病害课件(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物病虫害防治(fngzh)技术小麦(xiomi)病害第一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概述(i sh)麦类作物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chnling)仅次于水稻。病害的为害一直严重的影响着生产。麦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正式记载的小麦病害约200种,我国发生较重的20余种,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赤霉病、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等。第二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病害病害全国全国(qun u)(qun u)范围内小麦主要病害:范围内小麦主要病害:4040多种多种 山东小麦病害种类:山东小麦病害种类:3333种种 其主要病害种类及危害与全国情况基

2、本相似。其主要病害种类及危害与全国情况基本相似。 按病原分:按病原分: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等。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等。按为害部位分:按为害部位分:穗部病害:赤霉病、白粉病、叶枯病、病毒病等。穗部病害:赤霉病、白粉病、叶枯病、病毒病等。叶部病害:锈病、白粉、病毒、叶枯等。叶部病害:锈病、白粉、病毒、叶枯等。秆部病害:秆锈病、秆黑粉、纹枯病等。秆部病害:秆锈病、秆黑粉、纹枯病等。基部病害: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等基部病害: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等。第三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 小麦小麦(xiomi)赤霉病赤霉病 赤霉病是麦类作物上的一种流行病害,多发生在穗期

3、多雨、气赤霉病是麦类作物上的一种流行病害,多发生在穗期多雨、气候潮湿候潮湿(chosh)(chosh)地区,其中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发生最重,地区,其中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发生最重,长江上游冬麦区和华南冬麦区也经常发生。发病后一般可减产长江上游冬麦区和华南冬麦区也经常发生。发病后一般可减产10-10-20 20 ,严重时达,严重时达80-9080-90。第四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生,形成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生,形成苗腐、基腐、秆腐和穗腐苗腐、基腐、秆腐和穗腐以以穗腐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苗腐(枯)苗腐(枯)种子种子(zhng zi)或

4、或土壤土壤带菌引起。病苗芽鞘变带菌引起。病苗芽鞘变褐腐烂,根冠随之腐烂。病苗黄瘦以致枯死。枯死苗基部褐腐烂,根冠随之腐烂。病苗黄瘦以致枯死。枯死苗基部可见粉红色霉层可见粉红色霉层基腐和秆腐基腐和秆腐植株基部或茎秆部组织受侵后变褐色腐烂,植株基部或茎秆部组织受侵后变褐色腐烂,病部可见粉红色霉层,严重时可致全株枯死。病部可见粉红色霉层,严重时可致全株枯死。穗腐穗腐小麦扬花后出现小麦扬花后出现一一. . 症状症状(zhngzhung)(zhngzhung)识别识别第五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病状病状u个别小穗的基部或颖壳(水渍状褐色斑)个别小穗的基部或颖壳(水渍状褐色斑)整个小穗整个小穗(枯黄)

5、;少数小穗(枯黄);少数小穗穗轴穗轴病部呈枯褐色病部呈枯褐色上上部其他小穗枯死部其他小穗枯死/ /不能结实不能结实/ /受害籽粒皱缩变小。受害籽粒皱缩变小。病症病症u高湿时(颖壳缝隙和小穗基部)粉红色胶质霉层(分生孢高湿时(颖壳缝隙和小穗基部)粉红色胶质霉层(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子)子座及分生孢子)后期出现后期出现(chxin)(chxin)蓝黑色小颗粒蓝黑色小颗粒(子囊壳)。受害籽粒表面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子囊壳)。受害籽粒表面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第六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七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穗穗腐腐第八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穗穗腐腐第九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秆

6、秆腐腐第十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xiomi)赤霉病赤霉病第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xiomi)赤霉赤霉病病第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1 1. .分类地位分类地位: :无性态:无性态: 主要为主要为禾谷镰孢禾谷镰孢霉,属半知菌亚门镰孢属霉,属半知菌亚门镰孢属 燕麦镰孢燕麦镰孢 黄色镰孢黄色镰孢 串珠串珠(chunzh)(chunzh)镰孢镰孢有性态有性态: : 玉蜀黍赤霉玉蜀黍赤霉,属子囊菌亚门赤霉属,属子囊菌亚门赤霉属二二.

7、 . 病原病原(bngyun)(bngyun)物物识识别别第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2 2形态特征:形态特征:子囊壳子囊壳n散生或聚生散生或聚生在病组织或其他基物表面,在病组织或其他基物表面,圆形或卵圆形,顶部略突起,有孔口,圆形或卵圆形,顶部略突起,有孔口,蓝紫色至紫黑色,壳壁粗糙,壳内有子蓝紫色至紫黑色,壳壁粗糙,壳内有子囊多个;囊多个;n子囊棍棒状,无色,基部稍尖,内含子囊棍棒状,无色,基部稍尖,内含子囊孢子子囊孢子8 8个;个;n子囊孢子无色、透明,呈稍弯曲的纺子囊孢子无色、透明,呈稍弯曲的纺锤形,多数锤形,多数3 3个分隔,作个分隔,作扭旋状排列子囊扭旋状排列子囊内。内。禾谷

8、镰孢可产生禾谷镰孢可产生(chnshng)(chnshng)大型分生孢大型分生孢子和小型分生孢子。子和小型分生孢子。 大型分生孢大型分生孢子多数有子多数有3 36 6个隔膜,有个隔膜,有明显的足胞,镰刀形。明显的足胞,镰刀形。 小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为单胞,椭圆或卵圆为单胞,椭圆或卵圆形形 1.1.子囊子囊(znng)(znng)壳壳 2. 2.子囊子囊(znng)(znng)壳纵剖面壳纵剖面 3. 3.子囊子囊(znng)(znng)及子囊及子囊(znng)(znng)孢子孢子 4.4.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子 5.5.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第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十

9、八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孢子座的单生的侧生瓶梗或繁复分枝的末端瓶产生于分生孢子座的单生的侧生瓶梗或繁复分枝的末端瓶梗上;梗上;大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顶端钝,基部向一侧突起,镰刀形,顶端钝,基部向一侧突起,37个个分隔、多数分隔、多数5个分隔,单个孢子无色个分隔,单个孢子无色(w s),聚集时呈粉红色,聚集时呈粉红色,孢子间有黏胶性物质将其粘连一起,不易分散。孢子间有黏胶性物质将其粘连一起,不易分散。通常不产生小型分生孢子。通常不产生小型分生孢子。第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二十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生理生理病菌生长发育需要适温、高湿条件。

10、病菌生长发育需要适温、高湿条件。子囊壳及子囊孢子形成需要自然光照,在自然情况下,只子囊壳及子囊孢子形成需要自然光照,在自然情况下,只有地面上的病残体或病粒的有地面上的病残体或病粒的向光面向光面才能才能形成子囊壳。形成子囊壳。寄主范围很广,寄主范围很广,我国已发现我国已发现(fxin)的自然寄主有小麦、大麦、的自然寄主有小麦、大麦、水稻、玉米、棉花、甘蔗、番茄、豌豆等作物及冰草、狗水稻、玉米、棉花、甘蔗、番茄、豌豆等作物及冰草、狗尾草等杂草共尾草等杂草共60多种。多种。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 小麦小麦(xiomi)(xiomi)锈病锈病 小麦锈病又称黄疽小麦锈病又称黄疽, ,包括条

11、绣包括条绣( (黄锈黄锈) )、叶锈、叶锈( (褐锈褐锈) )和秆和秆锈锈( (黑锈黑锈) )三种三种, ,属于属于(shy)(shy)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是小麦上是小麦上发生范围最广发生范围最广, ,危害程度最大一类病害。危害程度最大一类病害。小麦锈菌是专化性很强的专性寄生菌,每种锈菌均可分化小麦锈菌是专化性很强的专性寄生菌,每种锈菌均可分化为若干个生理小种。为若干个生理小种。 我国主要以叶锈和条锈混发为主我国主要以叶锈和条锈混发为主, ,秆锈发生较少。秆锈发生较少。 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

12、病害秆秆锈锈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三种锈病症状的共同特点:在受侵染的叶片或秆上三种锈病症状的共同特点:在受侵染的叶片或秆上出现鲜红色或红褐色出现鲜红色或红褐色夏孢子堆夏孢子堆. .表皮破裂表皮破裂, ,孢子飞散孢子飞散, ,呈铁锈状呈铁锈状. .后期病部还生成黑色的后期病部还生成黑色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堆。三种锈病可根据其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的形状、大三种锈病可根据其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的形状、大小、颜色、着生部位和排列小、颜色、着生部位和排列(pili)(pili)来区分。来区分。区别三种锈病,可形象的描述夏孢子堆为:区别三种锈病,可形象的描述夏孢子堆为:“条锈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

13、个大红斑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一一. .症状症状(zhngzhung)(zhngzhung)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 : 小麦染锈病后小麦染锈病后, ,初期在叶片或秆上出现初期在叶片或秆上出现(chxin)(chxin)褪绿斑点褪绿斑点, ,以后长出黄色或红褐色的粉疱以后长出黄色或红褐色的粉疱夏孢子堆夏孢子堆. . 冬孢子堆冬孢子堆: : 在夏孢子堆处在夏孢子堆处, ,后期长出黑色的疱斑后期长出黑色的疱斑( (条、叶条、叶) )或粉疱或粉疱( (秆秆)冬孢子堆冬孢子堆. .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 第二十九

14、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三种锈病苗期叶部症状三种锈病苗期叶部症状三种锈病苗期叶部症状三种锈病苗期叶部症状(zhngzhung)(zhngzhung)(zhngzhung)(zhngzhung)比较比较比较比较 三种锈病成株叶部症状三种锈病成株叶部症状三种锈病成株叶部症状三种锈病成株叶部症状(zhngzhung)(zhngzhung)(zhngzhung)(zhngzhung)比较比较比较比较 叶锈叶锈叶锈叶锈 秆锈秆锈秆锈秆锈 条锈条锈条锈条锈 叶锈叶锈叶锈叶锈 秆锈秆锈秆锈秆锈 条锈条锈条锈条锈条锈成行条锈成行(chn xn)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第三十页,共一百一

15、十七页。小麦病害条锈病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主要危害叶片(ypin),也可,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夏孢子堆鲜黄色夏孢子堆鲜黄色,最小,最小,狭长至椭圆形,成株期呈狭长至椭圆形,成株期呈虚线状并虚线状并与叶脉平行排列与叶脉平行排列,幼苗期以入侵点为中心,幼苗期以入侵点为中心,呈同心圆轮状排列。呈同心圆轮状排列。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xiomi)条条锈病锈病 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秆锈秆锈主要主要(zhyo)为害茎秆和叶鞘,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叶片和穗部。也可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夏孢

16、子堆深褐色,最大堆深褐色,最大,长椭圆形,长椭圆形至长方形,排列散乱,无规至长方形,排列散乱,无规则。则。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秆锈病小麦秆锈病(xibng)茎杆和叶片受害状茎杆和叶片受害状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叶锈病叶锈病主要为害主要为害(wi hi)叶片,有时也可为害叶片,有时也可为害(wi hi)叶鞘和茎秆。叶鞘和茎秆。夏孢子堆橘夏孢子堆橘红色红色,大小中等,圆形至椭圆形,散生,排列不规则。,大小中等,圆形至椭圆形,散生,排列不规则。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三十九页,共一

17、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 “三锈三锈”病原菌都属担子菌门,同科同属病原菌都属担子菌门,同科同属(tn sh)(tn sh)而不同而不同种。即锈菌目、锈菌科、锈菌属。病原物分别为:种。即锈菌目、锈菌科、锈菌属。病原物分别为: 条形柄锈菌条形柄锈菌 隐匿柄锈菌隐匿柄锈菌 禾柄锈菌禾柄锈菌二二. .病原病原(bngyun)(bngyun)物物第四十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相同点相同点: : 1) 1) 锈菌均为专性寄生菌。锈菌均为专性寄生菌。 2) 2) 多型多型: :存在多种孢子存在多种孢子。 3) 3) 转主寄生。转主寄生。 4) 4) 高空、远程传播高空、远程传播( (洲际性病害洲际性病害)

18、)。远程传播条件:远程传播条件: 1) 1) 菌源地有大量孢子。菌源地有大量孢子。 2) 2) 适宜的气流、水平风力、降雨适宜的气流、水平风力、降雨(jin y)(jin y)条件。条件。 3) 3) 孢子降落时有无感病寄主。孢子降落时有无感病寄主。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xiomi)“三锈”病原菌不同点 病名病名 条锈条锈 叶锈叶锈 秆锈秆锈 夏孢子夏孢子 球形,淡黄色,球形,淡黄色,表面小刺表面小刺圆或椭圆,橙圆或椭圆,橙黄或褐色,有黄或褐色,有小刺小刺长椭圆,暗橙长椭圆,暗橙黄色,有小刺黄色,有小刺 冬孢子冬孢子顶平,棒状,横隔顶平,棒状,横隔稍缢缩柄短,上部稍缢缩柄短

19、,上部色深,下部浅。色深,下部浅。顶略圆,椭圆顶略圆,椭圆或棒状,柄短或棒状,柄短顶最圆,长棒顶最圆,长棒状,褐色,柄状,褐色,柄长长 菌丝发育菌丝发育10-15 10-15 17-22 17-22 20-25 20-25 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 叶锈病原菌的夏孢子叶锈病原菌的夏孢子(boz)(boz) 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秆小麦秆(mi n)(mi n)锈病病原菌的夏孢子(右)和冬孢子(左)锈病病原菌的夏孢子(右)和冬孢子(左) 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一十

20、七页。小麦病害麦类黑穗病一. 症状(zhngzhung)散黑穗散黑穗坚黑穗坚黑穗腥黑穗腥黑穗秆黑粉秆黑粉扬花期抽出,扬花期抽出,抽穗早,初有抽穗早,初有灰色膜,破裂灰色膜,破裂后,整株或多后,整株或多数小穗变为黑数小穗变为黑粉。粉。穗呈黑粉,穗呈黑粉,外有质膜,外有质膜,膜不易破膜不易破裂。裂。穗形正常,穗形正常,颖壳外张,颖壳外张,黑粉鱼腥黑粉鱼腥味,籽粒味,籽粒变为菌瘿。变为菌瘿。秆、鞘、脉凸起,秆、鞘、脉凸起,内有黑粉,与叶内有黑粉,与叶脉平行成条纹,脉平行成条纹,看上去呈凸起条看上去呈凸起条斑。斑。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症状症状(zhngzhung)共同点是共同点是破坏花

21、器,形成大量黑粉破坏花器,形成大量黑粉。大、小麦散黑穗病大、小麦散黑穗病:带菌植株孕育穗,抽穗前不表现症状。所有小穗的子房、种皮及颖片:带菌植株孕育穗,抽穗前不表现症状。所有小穗的子房、种皮及颖片均消失而成为黑色粉末,均消失而成为黑色粉末,外被一层灰色薄膜不久消失,外被一层灰色薄膜不久消失,黑粉飞散后仅留穗轴。黑粉飞散后仅留穗轴。大麦坚黑穗病:大麦坚黑穗病:穗外包有穗外包有1层层青灰色坚韧薄膜青灰色坚韧薄膜,其内,其内(q ni)黑粉常黏胶于一起,黑粉常黏胶于一起,不易散开。不易散开。小麦腥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穗内外颖及芒均不受害,仅子房破坏变成穗内外颖及芒均不受害,仅子房破坏变成菌瘿菌瘿。

22、当健穗成熟时,病穗一。当健穗成熟时,病穗一般尚保持灰绿色,颖壳略向外张开,露出病粒(菌瘿),菌瘿内充满黑粉,具般尚保持灰绿色,颖壳略向外张开,露出病粒(菌瘿),菌瘿内充满黑粉,具鱼腥臭味鱼腥臭味(三甲胺)(三甲胺)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麦类黑穗病种类:麦类黑穗病种类:小麦小麦(xiomi)散黑穗病、大麦散黑穗病散黑穗病、大麦散黑穗病担子菌亚门黑粉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菌属小麦腥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担子菌亚门腥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腥黑粉菌属(网腥网腥黑穗病和光腥黑穗病)黑穗病和光腥黑穗病)大麦坚黑穗病大麦坚黑穗病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第五十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

23、(xiomi)(xiomi)散黑穗病散黑穗病 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散黑穗病散黑穗病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小麦麦(xiomi)散散黑黑穗穗病病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小 麦麦 腥腥 黑黑 穗穗 病病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xiomi)秆黑粉病秆黑粉病 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大大麦麦(dmi)竖竖黑黑穗穗病病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散黑穗病:裸黑粉菌散黑穗病:裸黑粉菌 坚黑穗病:大麦坚黑粉菌坚黑穗病:大麦坚黑粉菌 腥黑穗病腥黑穗病(xn hi su bn)(xn hi

24、su bn):小麦网腥黑粉菌:小麦网腥黑粉菌 ;小麦光腥黑粉;小麦光腥黑粉菌菌 秆黑粉病:小麦条黑粉菌秆黑粉病:小麦条黑粉菌 二二. .病原病原(bngyun)(bngyun)物物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腥黑穗病腥黑穗病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网腥黑穗病网腥黑穗病(xn hi su bn)病病菌冬孢子菌冬孢子光腥黑穗病病菌光腥黑穗病病菌(bngjn)冬孢冬孢子子第六十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2.2.小麦杆黑粉病冬孢子小麦杆黑粉病冬孢子1.1.小麦网黑穗病冬孢子(上:网腥小麦网黑穗病冬孢子(上:网腥 下:矮腥)

25、下:矮腥)3.3.小麦散黑腥冬孢子小麦散黑腥冬孢子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白粉病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各主要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各主要(zhyo)产麦国均有分产麦国均有分布,我国山东沿海、四川、贵州、云南发生普遍,为害也重。布,我国山东沿海、四川、贵州、云南发生普遍,为害也重。近年来该病在东北、华北、西北麦区,亦有日趋严重之势。近年来该病在东北、华北、西北麦区,亦有日趋严重之势。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第六

26、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一、症状一、症状(zhngzhung)识别识别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各生育期均可发生,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典型症状典型症状病部表面病部表面覆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覆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组织受侵组织受侵白色绒絮状霉斑白色绒絮状霉斑扩大扩大/联合成长椭圆形的较大霉斑或不规则联合成长椭圆形的较大霉斑或不规则型的霉层,表面渐呈型的霉层,表面渐呈粉状粉状(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后期霉层灰色至灰褐色,上面散生后期霉层灰色至灰褐色,上面散生黑色小颗

27、粒黑色小颗粒(闭囊壳)。(闭囊壳)。霉层下面及周围的霉层下面及周围的寄主组织退绿。寄主组织退绿。病叶黄骅、卷曲病叶黄骅、卷曲(jun q)并枯死。并枯死。 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初发病时,叶面出现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 12mm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zhxi)(zhxi)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

28、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麦类白粉病麦类白粉病病叶病叶病穗病穗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麦类白粉病麦类白粉病田间田间(tin jin)症状症状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七十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二、病原二、病原(bngyun)识别识别有性态:有性态: 子囊菌门白粉子囊菌门白粉(bi fn)

29、(bi fn)菌目布氏白粉菌目布氏白粉(bi fn)(bi fn)菌属禾本科布氏白菌属禾本科布氏白粉粉(bi fn)(bi fn)菌,菌, 危害小麦的为该菌的小麦专化型。危害小麦的为该菌的小麦专化型。无性态:无性态: 半知菌门粉孢菌属串珠粉状孢。半知菌门粉孢菌属串珠粉状孢。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形态形态菌丝生长在组织表面,以吸器吸取寄主表皮细胞内养分。菌丝生长在组织表面,以吸器吸取寄主表皮细胞内养分。分生孢子梗直立,从菌丝上垂直长出,较短,不分枝、无分生孢子梗直立,从菌丝上垂直长出,较短,不分枝、无色、梗基部

30、球形,其顶端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色、梗基部球形,其顶端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圆形,无色、单孢,自顶部向下逐渐成熟脱落。分生孢子卵圆形,无色、单孢,自顶部向下逐渐成熟脱落。闭囊壳球形、褐色至黑色,外有丝状的附属丝,壳内有子闭囊壳球形、褐色至黑色,外有丝状的附属丝,壳内有子囊囊9-30个。个。子囊长卵形子囊长卵形(lun xn)或茄形,微弯,无色,基部有短柄,内或茄形,微弯,无色,基部有短柄,内含子囊孢子含子囊孢子8个或个或4个。个。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单孢,越夏后多数能成熟。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单孢,越夏后多数能成熟。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白粉病菌

31、分生孢子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八十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生理生理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相对湿度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相对湿度(xingdu shd)0-10(百分)的条件下均可萌发,并以饱和湿度或接近(百分)的条件下均可萌发,并以饱和湿度或接近饱和湿度而不形成水滴时萌发最好。饱和湿度而不形成水滴时萌发最好。萌发适宜温度萌发适宜温度1020c.直射阳光可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直射阳光可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子囊孢子萌发对温、湿度的要求与分生孢子相似。子囊孢子萌发对

32、温、湿度的要求与分生孢子相似。病菌为专性寄生菌,寄生专化性明显,种下分为若干个专病菌为专性寄生菌,寄生专化性明显,种下分为若干个专化型,专化型又分为若干个生理小种。化型,专化型又分为若干个生理小种。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小麦,有时可在燕麦和黑麦上寄生。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小麦,有时可在燕麦和黑麦上寄生。大麦白粉病菌只为害大麦。大麦白粉病菌只为害大麦。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纹枯病纹枯病识别识别* * 一般病田病株一般病田病株(bn zh)(bn zh)率为率为10102020,重病田块可达,重病田块可达6060 8080以上,特别严重田块的枯白穗率可高达以上,特别严

33、重田块的枯白穗率可高达2020以上。病株以上。病株(bn (bn zh)zh)于抽穗前就可能有部分茎蘖死亡,未死亡的病蘖也会因输导组于抽穗前就可能有部分茎蘖死亡,未死亡的病蘖也会因输导组织被破坏、养分和水分运输受阻而影响麦株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织被破坏、养分和水分运输受阻而影响麦株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麦穗的穗粒数减少,籽粒灌浆不足,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麦穗的穗粒数减少,籽粒灌浆不足,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10左右,严重时高达左右,严重时高达30304040以上。以上。 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 *小麦小麦(xiomi)(xiomi)不同生育阶段均可受害,主要危害植株基部的不同生育阶

34、段均可受害,主要危害植株基部的叶叶鞘鞘和和茎秆茎秆。芽期芽期胚芽鞘变褐色,严重时幼芽腐烂枯死。胚芽鞘变褐色,严重时幼芽腐烂枯死。苗期苗期先在叶鞘上出现淡褐色小斑点,后渐蔓及全叶鞘,先在叶鞘上出现淡褐色小斑点,后渐蔓及全叶鞘,出现中部灰色、边缘褐色的典型椭圆形病斑,叶片渐呈暗出现中部灰色、边缘褐色的典型椭圆形病斑,叶片渐呈暗绿色水渍状,后失水枯黄,严重者全株枯死。绿色水渍状,后失水枯黄,严重者全株枯死。拔节后拔节后基部叶鞘上出现椭圆形水渍状小斑扩大后形成基部叶鞘上出现椭圆形水渍状小斑扩大后形成中部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斑纹,有时相互连成典型中部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斑纹,有时相互连成典型的花

35、秆症状。的花秆症状。茎秆上病斑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茎秆上病斑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花秆烂茎可导致花秆烂茎可导致“枯孕穗枯孕穗”或或“枯白穗枯白穗”。潮湿时病部表面附生白色蛛网状稀疏菌丝和褐色小菌核。潮湿时病部表面附生白色蛛网状稀疏菌丝和褐色小菌核。1.1.症状症状(zhngzhung)(zhngzhung)识别识别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茎茎部症状部症状 病斑梭形,边缘褐色,中部病斑梭形,边缘褐色,中部(zhn (zhn b)b)灰白至草黄色。病斑可沿叶鞘恂植株上部灰白至草黄色。病斑可沿叶鞘恂植株上部扩展,直至剑叶,可形成青褐色至黄褐色花秆,扩展,直至剑叶

36、,可形成青褐色至黄褐色花秆,叶鞘及叶片早枯。病株间湿度高时,病斑也可叶鞘及叶片早枯。病株间湿度高时,病斑也可向内发展深入茎秆,导致烂茎,造成倒伏、枯向内发展深入茎秆,导致烂茎,造成倒伏、枯孕穗或枯白穗。病株中下部叶鞘的病斑表面产孕穗或枯白穗。病株中下部叶鞘的病斑表面产生生白色霉状物白色霉状物,并纠集成团,淡黄色至,并纠集成团,淡黄色至黄褐色,最后形成许多散生的、球形或黄褐色,最后形成许多散生的、球形或近球形的褐色、直径近球形的褐色、直径1 12mm2mm的的小颗粒状小颗粒状物物( (菌核菌核) )。菌核由少量菌丝与叶鞘组织。菌核由少量菌丝与叶鞘组织相连,较易脱落。相连,较易脱落。 第八十四页,

37、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纹枯病叶鞘染病纹枯病叶鞘染病(rn bng)症状症状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纹枯病纹枯病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小麦麦(xiomi)纹纹枯枯病病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纹枯病纹枯病第九十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根部症状根部症状 呈褐色干腐重病苗逐渐死亡,轻呈褐色干腐重病苗逐渐死亡,轻病苗尚可生出病苗尚可生出(shn ch)(shn ch)新根。病苗地上部矮小,叶新根。病苗地上部矮小,叶片小而挺直,暗灰蓝色,久不落黄

38、。这种病苗片小而挺直,暗灰蓝色,久不落黄。这种病苗在田间成片发生,造成缺苗和小老苗,远看呈在田间成片发生,造成缺苗和小老苗,远看呈秃斑状,故有秃斑状,故有“鬼刈头鬼刈头”之称。之称。 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纹枯病纹枯病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无无性性态态主主要要为为禾禾谷谷丝丝核核菌菌,属属半半知知菌菌亚亚门门丝丝核核菌菌属属。茄茄丝丝核核菌菌也可引起小麦纹枯病。也可引起小麦纹枯病。有有性性态态为为禾禾谷谷角角担担菌菌,属属担担子子菌菌亚亚门门角角担担菌菌属属,有有性性世世代代(shdi)(shdi)不常发生。不常发生。2.2.病原病原(bngy

39、un)(bngyun)识别识别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 形态形态(xngti)(xngti) 病菌病菌只产生菌丝和菌核只产生菌丝和菌核菌丝初期无色,后变黄褐色,菌丝初期无色,后变黄褐色,分枝处成锐角,分枝基部缢缩,分枝处成锐角,分枝基部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一隔膜。距分枝不远处有一隔膜。菌核扁圆形,表面粗糙,无光泽,内外都为褐色。菌核扁圆形,表面粗糙,无光泽,内外都为褐色。生理生理病菌寄主范围广,除麦类外,还能侵染玉米、水稻、高粱、病菌寄主范围广,除麦类外,还能侵染玉米、水稻、高粱、大豆等作物及多种禾本科杂草。大豆等作物及多种禾本科杂草。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九十五页

40、,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1. 1. 担孢子担孢子担孢子担孢子(boz)(boz)2. 2. 担子担子担子担子3. 3. 菌丝菌丝菌丝菌丝4. 4. 原担子原担子原担子原担子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全蚀病全蚀病病原物为子囊菌亚门顶囊壳属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病原物为子囊菌亚门顶囊壳属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病菌只为害寄主的根部和茎基部第一病菌只为害寄主的根部和茎基部第一(dy)、二节处。苗期、二节处。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至成株期均可受害。幼苗期受害,初生根(种子根)和根茎变黑褐色,次生根幼苗期受害,初生根(种子根)和根茎变黑褐色,次生根上有大量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联合

41、,根系死亡,造成死上有大量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联合,根系死亡,造成死苗。苗。潮湿条件下,潮湿条件下,茎基部茎基部12节节变成变成褐色至灰黑色褐色至灰黑色(俗称(俗称“黑脚黑脚”)。拔节后期,叶片自下而上黄化,植株矮化,重病株)。拔节后期,叶片自下而上黄化,植株矮化,重病株基部变黑。基部变黑。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抽穗后,根系腐烂,病株早枯,形成抽穗后,根系腐烂,病株早枯,形成“白穗白穗”。发病后期再潮湿条件下,茎基部表面及叶的黑褐色菌丝层发病后期再潮湿条件下,茎基部表面及叶的黑褐色菌丝层(俗称(俗称“黑膏药黑膏药”)。)。高湿时,在茎基部叶鞘内侧的菌丝层上可以高湿时,在茎基部叶鞘

42、内侧的菌丝层上可以(ky)产生疏密产生疏密不均的黑色突起的不均的黑色突起的子囊壳,呈小粒点状。子囊壳,呈小粒点状。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全蚀病全蚀病 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xiomi)全蚀病全蚀病 第一百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全蚀病全蚀病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

43、麦病害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叶斑病、根腐病叶斑病、根腐病 麦类其他麦类其他(qt)病害病害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小麦麦(xiomi)线线虫虫病病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大大麦麦(dmi)条条纹纹病病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大麦大麦(dmi)黄黄矮病矮病第一百一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小麦(xiomi)黄矮病黄矮病第一百一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xiomi)根腐病病苗病苗病叶病叶第一百一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xiomi)根腐病病穗病穗第一百一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小麦(xiomi)根腐病小麦根腐病根颈部小麦根腐病根颈部(jn b)受害状受害状苗期根部苗期根部(n b)症状症状第一百一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内容(nirng)总结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发病后一般可减产(jin chn)10-20 ,严重时达80-90。病苗芽鞘变褐腐烂,根冠随之腐烂。主要为禾谷镰孢霉,属半知菌亚门镰孢属。4) 高空、远程传播(洲际性病害)。(网腥黑穗病和光腥黑穗病)。坚黑穗病:大麦坚黑粉菌。无性态主要为禾谷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病原物为子囊菌亚门顶囊壳属禾顶囊壳小麦变种。苗期根部症状第一百一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七页。小麦病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