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70113262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 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 新人教版.ppt(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三专题十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体系构建宏观把握考点吃透稳拿满分主题关联突破大题PART 3体系构建宏观把握时空定位线索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场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美国通过实施罗斯福新政,运用政权力量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干预,不仅成功地使美国渡过了危机,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系构建宏观把握线索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十月革命后,苏俄为巩固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又转而推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

2、渡。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确立,使苏联有能力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虽经历多次改革,但其弊端并未被彻底革除,最终导致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体系构建宏观把握考点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改革考点吃透稳拿满分主干整合时期 特征发展历程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3)评价积极:在“战时”这一特殊背景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

3、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考点吃透稳拿满分时期 特征发展历程列宁时代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实行粮食税。工业:政府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3)意义:苏俄(联)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续表)考点吃透稳拿满分时

4、期特征发展历程斯大林时代“斯大林模式”(1)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及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实施,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2)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3)评价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日益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续

5、表)考点吃透稳拿满分时期特征发展历程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续表)1.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及经验教训(1)特点: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深化理解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点吃透稳拿满分政策特点根本目的“

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与“共产主义”相结合,共产主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全面运用,否定了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战胜国内外敌人,同时实现从“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占主导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政策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2)经验教训: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没有

7、现成的、固定的模式,只有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反复实践,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11926年上任的商业人民委员米高扬宣称:“应当说,农民自发势力、农民谷物市场完全为我们所控制,我们随时可以降低或提高粮食价格。”其实质是()A.按照市场价值规律管理经济B.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C.采用行政命令解决经济问题D.正式建立“斯大林模式”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C解析据材料“我们随时可以降低或提高粮食价格”可知,当时苏联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而非利用市场价值规律,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采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而非材料中用行政手段,材料说明新经济政策在被逐步废除,故B项错误;据材

8、料“农民自发势力、农民谷物市场完全为我们所控制,我们随时可以降低或提高粮食价格”可知当时苏联利用行政手段解决经济问题,故C项正确;“斯大林模式”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起来的,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21930年3月,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1000万户农民退出农庄。据此可知()A.苏共中央部分修正了农业集体化进程B.苏联农业公有化方向发生变化C.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苏联农业决策D.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A解析题目材料反映了1929年到1930年,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增长

9、过快,影响了社会生产,于是苏共中央对此进行了批评,农业集体化政策被部分调整,但不是根本改变,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世界性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故排除C项;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时代的事,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2.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的同时,也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

10、滞,更不能轻易改变改革的方向。(6)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的稳定。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3195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前来访问的苏共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说:“先生,您在着手大规模改革,这当然好!我只是劝您不要操之过急。靠跳跃两步跨越鸿沟是相当难的,还可能会坠入沟中。”这从侧面反映了()A.英国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敌视B.赫鲁晓夫改革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C.西方国家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D.“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B解析“敌视”与材料中“这当然好”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劝您不要操之过急。靠跳跃两步跨越鸿沟是相当难的”相符,故

11、B项正确;“大肆攻击”与材料中“改革,这当然好!我只是劝您不要操之过急”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我只是劝您不要操之过急”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4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但1990年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由俄罗斯教育部审查认定、国家历史学会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对此评述为:苏联民众对此的反映却是敌对的、冷淡的。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却在庆祝戈尔巴乔夫对“冷战”和平演变的巨大贡献。对此评述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解体主要是由于西方的和平演变B.苏联改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C.俄罗斯重视国家的意识形态导向D.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功能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C解析苏联解体主要是由

12、于自身原因,不是西方的和平演变,故A项错误;苏联改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与材料体现的苏联民众对西方的警惕不符,故B项错误;苏联民众对戈尔巴乔夫在1990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的反应是敌对的、冷淡的,表明俄罗斯重视国家意识形态导向,故C项正确;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功能,与材料内容强调的俄罗斯对教科书的审查表明俄罗斯重视意识形态的导向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法1创设新情境,通过比较来分析苏联工业化的社会效应典例12016全国卷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13、。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突破高考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B解析本题以美国20世纪30年代对苏联的关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当时苏联并未受到经济危机的破坏,故排除;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农业生产过剩,美国不需要考虑农村供应城市的问题,故排除C项;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需要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需要公有制,故排除D项。题干的关键信息是1932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需要考虑这一时间段苏联的经济建设与美国经济现状的关系,美国希望从苏联的

14、经济发展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或借鉴,而苏联在工业化中取得的成就是美国关注的核心。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B项。考点吃透稳拿满分变式11924年之前,外国企业与苏联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这反映了()A.战争局势阻碍政策推行B.新经济政策阻力重重C.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放缓D.“斯大林模式”完全确立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1929年苏联并未出现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中,租让企业给外资经营的模式在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的效果并不理想,到1926年仍只有60

15、多家外资企业,直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一定阻力,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时间是在1936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法2依托文献、数据材料,通过统计分析的形式,考查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典例22015全国卷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

16、.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多,反映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粮食出口量,这实际是苏联人民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来换外汇以发展工业,故选A项。当时苏联已经实行农业集体化,粮食出口不能说明其粮食供不应求,也不能说明其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B、D两项错误。题目材料不涉及工业生产发展速度的情况,排除C项。考点吃透稳拿满分变式2“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工程浩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主要设备购自美国的两家公司。斯大林承认,苏联约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成的。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

17、.严重依赖外资推动工业化进程B.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C.实行全面的经济对外开放政策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B解析材料提及苏联“一五”计划的建设得到外来援助,但未提及外来援助的数额,无法确定苏联在工业化初期是否严重依赖外资,故A项错误;苏联工业化借助外来资本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新经济政策局部恢复外国资本主义的做法,故B项正确;苏联“一五”计划体现了工业化的局部开放的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做法未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法3依托历史现象,深刻理解苏联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及影响典例32018全国卷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

18、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A解析本题以苏共二十一大的七年经济计划为切入点,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史料实证和历史阐释等素养,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提取、解读与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苏共二十一大通过的七年经济计划的内容,一是要求工业生产总值高增长,二是要求工业的基础产业成倍增长,体现了国家牢牢控制经济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结束,故答案为A项;B项错在材料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新经济政

19、策从1921年开始,1928年后逐步被取消,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变式3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1984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就达2680万吨。这一状况()A.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B.使得苏联保持国际收支平衡C.弱化了苏联经济的更新能力D.提高了美、苏世界经济话语权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苏联外汇收入严重依赖向西方国家的出口,出口商品主要是石油等能源,进口的主要是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这说明苏联推行的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特征的体制弊

20、端明显,致使其经济缺乏持续发展能力,故答案为C项。苏联在经济上严重依赖西方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发展困难,而非经济全球化的结果,A项错误;材料所述的经济现象只会严重削弱苏联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能力,B项错误;材料说明苏联经济发展困难,这只会使其受制于西方,不可能提高苏联经济话语权,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点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主干整合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特征发展历程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主义政策的失败(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

21、机过度、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因素共同导致(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严重(3)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特征发展历程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开始(1)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失败(2)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措施: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实行“以工代赈”;通过社会立法实行社会保障(4)影响: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续表)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特征发展历程二战后资本主

22、义经济的新变化(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济”;建立“福利国家”制度(3)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续表)1.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及其评价(1)新政的影响经济:以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为核心的经济措施是“新政”的主体。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经济的模式,使其从自由放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为国家干预型的市场经济模式。社会保障:开展紧急社会救济,以直接救济为主,实施“以工代赈”,制定社会

23、保障法。其实质是国家干预社会生活,让联邦政府为个人和社会福利承担重要的责任。深化理解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环保:建立环境保护机构和组织,环境保护立法,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促进了美国资源保护体系的初步形成。积极地扩充总统的权力;构建“大政府”,设立新的总统办公室;扮演“议长”角色,频频使用否决权;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使以国会为中心的近代总统制向以总统为中心的现代总统制过渡得以实现。外交:从拒绝承认苏联到美苏建交;从“恶邻外交”到“睦邻外交”;从孤立主义到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在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考点吃透稳拿满分(2)评价:罗斯福新政虽然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但是这些调整顺应

24、了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类型现代化国家中具有开创性意义,因此影响深远。罗斯福新政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开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11939年,罗斯福政府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国际问题上。凯恩斯说:“你们的战备,远非一种牺牲,而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他认为()A.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改善了民众生活B.美国在战争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罗斯福建立军事经济体制,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D.罗斯福新政没有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危机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

25、平的刺激”可知“战备”利于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由题干材料信息“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可知,凯恩斯认为新政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危机,所以D项正确。新政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利于改善民众生活,但并非材料主旨,A项错误。B项“战争中”应该是“新政中”,B项错误。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C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2美国报纸评论:总统手中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限制竞争、给工人制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等内容。这些都在强烈地暗示其与法西斯主义本质上具有一样的特征。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A.终结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B.使联邦政府的权力扩大C.呼应了法西

26、斯的对外扩张D.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冲突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总统手中掌握着巨大的权力”等信息可知,联邦政府权力巨大,故B项正确。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至今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A项说法错误,排除。罗斯福新政与法西斯对外扩张无关,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所以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2.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思想或政策(1)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增加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维护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2)自由主义:英国的经济学

27、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考点吃透稳拿满分(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试练3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

28、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这体现出()A.重商主义的盛行促使世界市场发展B.凯恩斯大力倡导国家干预经济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C解析进入20世纪,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由主义而非重商主义,故A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在这一时期尚未成为主导,不可能会大力倡导,故B项错误;正是由于自由主义的盛行导致的经济缺乏国际规则,才使得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的转移危机的做法,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政治危机的相关描述,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法1依托历史数据

29、统计,深刻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危害典例12018全国卷以下为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突破高考考点吃透稳拿满分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据该表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C解析本题以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的变化表格为切入点,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本题考查学生历史时空观、历史阐释素养,考查学生对表格有效信息的提取、解读

30、与综合运用的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291931年美国三个行业工人周工资都出现下降,工资是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表现,工资大幅度下降说明企业经营很不景气,这是经济危机扩大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A项错误,最低工资标准提出于罗斯福新政期间;B项错在材料无法体现产业结构变化;政府财政支出多少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变式1下表反映出()19291933年世界贸易统计(单位:亿美元)A.各国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B.各国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C.大国的经济实力严重衰弱D.经济危机产生了深远影响考点吃透稳拿满分年份 1929年 1930年 1931年1932年1933年金额68655639726

31、9242答案B解析各国为摆脱经济危机,纷纷扩大出口,设置贸易壁垒,引发各国之间的贸易战,世界贸易金额逐年下降,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19291933年世界贸易的状况,无法体现各国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A项错误;世界贸易金额逐年下降是各国之间进行贸易战的结果,并非各大国经济实力衰弱,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下世界贸易金额下降,没有体现出经济危机产生了深远影响,D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法2依托主干知识,综合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典例22015全国卷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

32、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B解析本题以1935年美国颁布退休人员可以领取养老金的法案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史料有效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给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是社会保障的内容,与社会保险法的内容相对应,故答案为B项。A、D两项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C项是农业调整法的内容,皆排除。考点吃透稳拿满分变式2美国总统罗斯福通过写信等方式向国会提出特别咨文,把过去破例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的做法,变成了一种经常性行政活动。为创办和管理大量公共工程,罗斯福还临时增设许多新的独立机构和附属机构。这些变化导致美国 ()A.权力结构的调整B.“自由放任

33、”政策结束C.国家结构的失衡D.经济危机最终解决考点吃透稳拿满分答案A解析题目材料反映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上台之后为了扭转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如总统可以经常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临时增设了许多新的独立机构和附属机构等,这说明罗斯福对美国的国家权力结构进行了调整,故A项正确;题干主要涉及政治措施,非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罗斯福对政治结构调整的举措并没有使美国的国家结构失衡,也没有体现出美国的经济危机得到解决,故C、D两项错误。考点吃透稳拿满分主题11创新引领社会进步1.制度创新(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创新:宗法制、分封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等。(2)现代中国的

34、政治制度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创新:古希腊城邦制度;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主题关联突破大题主题串讲(4)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创新: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5)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创新:工厂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混合经济”政策、“福利国家”制度等。(6)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创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平赎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题关联突破大题2.思想更新(1)中国传统文化

35、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的创立,儒学思想的创立与发展。(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康有为的维新改良思想;民主与科学。(3)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主题关联突破大题(5)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主要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3.科技创新(1)中国科技创新的成就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历法、医学等。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两弹一星”

36、、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高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航天工程、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2)世界科技创新:三次科技革命、牛顿力学体系、相对论、量子论、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主题关联突破大题试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知识产权制度发源于欧洲。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授予发明者对发明的独占经营权,到1851年,根据该法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此后,美、法、德、日等国纷纷颁布专利法,对工业发明、注册商标、文学艺术等予以保护。1883年和1886年,欧美国家经过谈判,先后签订巴黎公约和伯尔尼公约,签约国依据自愿原则遵约。1898年,美国修改专利权法,延长了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1967

37、年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了专门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将商业方法、软件程序等纳入了保护范畴,各国知识综合突破主题关联突破大题产权的法律规定也日益趋同。20世纪80年代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单方面把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挂钩,使用惩罚性的贸易保护政策严惩他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世贸组织成员签署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协定对各成员有约束性的强制力,规定各成员可以在世贸组织框架下进行知识产权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并设定了旨在约束成员行为的惩罚机制。摘编自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历程简论主题关联突破大题材料二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成为

38、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开始。此后30多年,中国相继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以及3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19851994年,中国先后成为巴黎公约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保护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录音制品公约和专利合作条约的成员国(签字国)。中国于1992年和2000年两次修改专利法,在专利保护范围、保护期限、专利人权益及保护等方面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更趋一致。摘编自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历程主题关联突破大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说明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原因。主题关联突破大题答案趋势:知识产权制度保护

39、的范围由工业发明到文学艺术、软件程序等,范围日益扩大;由英国开始扩展到全世界;国际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保护力度日渐强化、保护时间越来越长,制度日益完善,并具有强制性。原因:欧美工业化国家的引领;工业革命和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的推动;资本主义私有制日益发展的结果;世界市场(全球化)发展(国家合作日益加深)的需要;发达国家力图维持霸权地位的需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与世界知识产权制度的相似之处,说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主题关联突破大题答案相似:以立法的形式推动保护范围的日益扩大;国际合作日益加强(与国际接轨)的影响;增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观念,促进了科技文化

40、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和进步;促进了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促进了改革开放深入发展。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授予发明者对发明的独占经营权,到1851年,根据该法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此后,美、法、德、日等国纷纷颁布专利法,对工业发明、注册商标、文学艺术等予以保护”可知,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范围由工业发明到文学艺术、软件程序等,范围日益扩大且由英国开始扩展到全世界;根据材料一“1883年和1886年,欧美国家经过谈判,先后签订巴黎公约和伯尔尼公约,签约国依据自愿原则遵约”可知,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根据材料一“1898年,美国修改专利权法,延长了

41、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1967年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了专门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世界主题关联突破大题知识产权组织。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将商业方法、软件程序等纳入到了保护范畴,各国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定也日益趋同。20世纪80年代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单方面把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挂钩,使用惩罚性的贸易保护政策严惩他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可知,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力度日渐强化,保护时间越来越长,制度日益完善并具有强制性。第二小问,须结合所学进行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知识产权制度发源于欧洲。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授予发明者对发明的独占经营权,到1851年,根据该法

42、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和材料二“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题关联突破大题商标法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开始”可知,以立法的形式推动保护范围的日益扩大和国际合作日益加强;第二小问,须完全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主题关联突破大题试练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现代化的一个侧面是社会对变动的适应力。仅只有变动并不足以促成现代化,变动与适应相结合,才是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变动可以改造社会,使它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它也可以摧毁社会,使之成为一堆废墟。“变”不一定是好事,只有对变动的迅速适应,才体现社会的生命力。因此,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变动的速度,也取决于社会对变动的适应能

43、力。变动和适应间的平衡机制,是现代化过程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摘编自钱乘旦变动与适应探究突破主题关联突破大题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主题关联突破大题答案示例:工业革命与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工场,生产力发生巨大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但英国政治存在保守性,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以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他们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不相称,因此要求分享权力。壮大的工业无产阶级希主题关联突破大题望改变经济地位,取得选举权。面对这些问题,英国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增加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席位,后又经过多次议会改革,工人阶级逐渐取得选举权,新的政治平衡随之产生。可见,变动与适应相结合,是英国现代化成功的关键。解析抓住“变动与适应”这一关键词,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