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70104852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学习目的学习目的】 一、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一、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理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一、世界的物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二、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二、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四、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四、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五、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五、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世界观

2、与方法论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节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世界的本原,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其二,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能否被认识。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特点:从世界的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特点:从世界的“

3、 “本原本原” ”、“ “始基始基” ”、“ “统一性统一性” ”问题引出物问题引出物质概念,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寻求世界的共质概念,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寻求世界的共同本质同本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特点:把原子看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特点:把原子看作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的作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直观性。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 1物质的概念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

4、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这是科学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也是社会历史

5、的产物 意识意识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3 3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 1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运动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运动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同静止的区别运动同静止的区别 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则是相对的、有条

6、件的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同静止的联系运动同静止的联系动中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中有动2 2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 时间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特点特点一维性一维性空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特点三维性三维性时空间同物质运动的有关系是辩证的:时空间同物质运动的有关系是辩证的:时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是时空间的主体物质运动是时空间的主体时间和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时间和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绝对和相对的统一3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

7、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旧哲学的实践观2.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3.3.实践的含义实

8、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4.4.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直接现实性 、自觉能动性、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 3.3.实践的形式实践的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 1实践在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地位实践在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地位实践使社会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实践把自然与社会统一起来 2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

9、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是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一、联系、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一)联系及其特点(一)联系及其特点1.联系: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种种关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种种关系。2.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坚持

10、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对外开放,抓住机遇,发展自己。3联系观的方法论意义联系观的方法论意义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永恒发展1 1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2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新事物

11、: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比旧事物更适应新环境和条件。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比旧事物更适应新环境和条件。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比旧事物更适应新环境和条件。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比旧事物更适应新环境和条件。新事物源于并高于旧事物,添加了许多新内容。新事物源于并高于旧事物,添加了许多新内容。新事物源于并高于旧事物,添加了许多新内容。

12、新事物源于并高于旧事物,添加了许多新内容。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3 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4 4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解决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全过程。坚持用变革的发展观来指导实践,顺应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推动社会主义持续发展。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

13、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1.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其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性。其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

14、争性的关系(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4.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5.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作用(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作用1.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又叫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存在于又

15、叫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又叫矛盾的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又叫矛盾的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点矛盾地位的特殊性矛盾地位的特殊性就事物发展过程而言,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之分。就事物发展过程而言,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之分。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

16、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非主要矛盾之分。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的双方而言,又可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的双方而言,又可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二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它们互相区别、互相对立。两者互相依赖、互相联结。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学习这一原理的意义学习这一原理的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

17、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1质、量、度质、量、度 质质使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它事使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度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幅度。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幅度。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事物发

18、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 及其相互转化及其相互转化及其相互转化及其相互转化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量变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和事物的飞跃。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1 1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肯定肯定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 。 否定否定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辩证否定观的

19、基本内容: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其实质是扬弃 2 2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当肯定因素占居矛盾主要方面时,事物处于肯定阶段;当否定因素转化成矛盾主要方面时,事物被否定,事物发展进入否定阶段;当矛盾双方地位再次发生转化,事物第二次被否定,进入否定之否定阶段。到此,事物的发展就完成了一个周期。3.3.坚持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有利于我坚持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有利于我坚持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有利于我坚持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有利于我们正确对待新生事物。们正确对待新生事物。们正确对待新生

20、事物。们正确对待新生事物。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 及其相互转化及其相互转化及其相互转化及其相互转化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又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唯物

21、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蕴涵着矛盾分析法证法的基本范畴蕴涵着矛盾分析法原因与结果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内容与形式第三节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什么是规律什么是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规律的特点: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的稳定的联系,它

22、表现为重复性。 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及其客观性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规律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转移人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创造规律,只能如实地反映和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可以利用规律来指导实践,更好地改造自然和社会,最终达到为人类谋福利。3规律的类型规律的类型 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意识的作用意识的作用1 1发挥主

23、观能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发挥主观能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唯意志论和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阅读文献阅读文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节选),1872年第二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4、、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一编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列宁: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有关章节,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