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教学第13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0069227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教学第13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思修教学第13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思修教学第13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思修教学第13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思修教学第13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修教学第13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教学第13讲(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一、法的创制一、法的创制二、法的实施二、法的实施 三、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三、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四、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四、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 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和意义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和意义1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一、法的创制一、法的创制1、概念 法的创制,也就是立法,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法律的专门活动。2、我国的立法体制 立法体制包括立法权限的划分,立法机关设置和立法权行使等各方面的制度,但主

2、要是立法权限的划分。 2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一、法的创制一、法的创制2、我国的立法体制一元多层(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2)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有权制定部门规章。(3)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4)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市人民政府。(5)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6)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3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一、法的创制一、法的创制3、我国的立法原则(1)法治原则第一,立法要遵循宪

3、法的基本原则,符合宪法的精神和规定;第二,立法应遵循法定的权限和程序。(2)民主原则体现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确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发扬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应具有开放性、透明度。 我国立法法规定立法听证制度以来,就各人所得税,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中举行的第一次听证会。听证会上,20名公众陈述人中,主张维持1500元的6人,主张高于1500元的12人,主张低于1500元的2人。在充分吸收立法听证会上公众的意见后,提交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草案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即“起征点”)提高到1600元。 4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

4、神弘扬法治精神一、法的创制一、法的创制(3)科学原则 立法应当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社会的客观实际状况,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立法工作,注意总结立法现象背后的普遍联系;立法应该合理;应十分重视立法的技术、方法,提高立法的质量 3、我国的立法原则5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二、法的实施二、法的实施1、守法 遵守法律是最主要的法律实施方式。守法不仅仅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两个方面的结合2、执法 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执法在法的实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法运行的主渠道。 6第

5、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二、法的实施二、法的实施3、司法 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的特点是被动性即不告不理、终局性、公正优先、中立性。 司法的基本要求为正确、合法、及时。7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二、法的实施二、法的实施4、法律监督(1)法律监督: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国家机关、各政党、社会团体、公民对于法律运行和操作过程,包括立法、司法活动程序及其结果是否合法进行评价和督导。狭义的法律监督,专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活

6、动合法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2)国家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监督。(3)社会监督:包括各政党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 8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三、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三、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进程。从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都明确昭告世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把人民民主确立为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和根本原则。 党的十一届

7、三中全会发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伟大号召。 9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三、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三、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完善国家宪法和法律并使之成为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的不可侵犯的力量”。 十二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10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三、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三、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十三大报告论述了“高度民主、法

8、制完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十四大在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同时,再次强调“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11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三、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三、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十六大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

9、民安居乐业。” 12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四、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四、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1、法治与法制的概念(1)法治 形式意义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2)法制 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的总和,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各环节的有机统一,核心是依法办事。我国对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制与法治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区别。法治侧重民主、依法的治国方略,法律的最高权威性,对国家权力进行约束、监督

10、等。13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四、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四、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2、法治与人治 所谓人治,是指依靠圣君贤人的个人权威或威望治理国家,要求下级对上级、全国对最高执政者的绝对服从和忠诚。 一是立国的基础不同。法治的基础是民主,人治的基础是专制; 二是崇尚的权威不同。法治要求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治推崇个人权威,是依人不依法; 三是对法律价值的认识不同。法治把法律视为目的与工具的统一。作为工具,法律更是人民治理国家、人民制约当权者的工具。作为目的,要求全体公民形成按照法律所规定的形式和标准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

11、决问题。 14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四、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四、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3、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3)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国家宪法和法律。(4)依法治国的宗旨,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5)依法治国的方式,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治理国家。 15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

12、神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和意义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和意义1、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1)在制度层面具有如下要求: 一是有完备的法律和系统的法律体系; 二是具有相对平衡和互相制约的符合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的权力运行的法律机制; 三是有一个独立的具有极大权威的司法系统和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 四是有健全的律师制度。 16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和意义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和意义1、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2)在思想层面上达到了如下的规格和标准: 一是法律至上,法律在社会规范中具有最高权威,所

13、有的社会规范都必须符合法律精神。 二是权利平等,在全社会范围内,所有社会成员的权利平等,法律地位平等。 三是权力制约,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公共权力必须受到其他公共权力的制约。 四是人民权利本位,在国家权力和人民权利的关系中人民权利是决定性的,根本的;在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权利是决定性的。17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和意义国家的要求和意义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1)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2)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3)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4)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5)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重要体现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