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3、4章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70068631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3、4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3、4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3、4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3、4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3、4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3、4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2、3、4章(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l 主讲:杨淑娟绪绪 论论l l一一一一. .病理生理学的概念病理生理学的概念病理生理学的概念病理生理学的概念:l l是对机体病态情况下生理机能及其变化规律的阐述和研究。是对机体病态情况下生理机能及其变化规律的阐述和研究。是对机体病态情况下生理机能及其变化规律的阐述和研究。是对机体病态情况下生理机能及其变化规律的阐述和研究。l l更具体的说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更具体的说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更具体的说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更具体的说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l l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

2、学科。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二二二二.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和研究方法: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和研究方法: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和研究方法: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和研究方法:l l1.1.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l l的功能、代谢变化的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的功能、代谢变化

3、的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的功能、代谢变化的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的功能、代谢变化的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l l病的防止提供理论基础。病的防止提供理论基础。病的防止提供理论基础。病的防止提供理论基础。l l2.2.地位: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地位: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地位: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地位: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l l3. 3.内容: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内容: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内容: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内容: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l l 病理

4、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概论。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概论。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概论。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概论。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l l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问题。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问题。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问题。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问题。l l 基本病理过程,简称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基本病理过程,简称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基本病理过程,简称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基本病理过程,简称病理过程。主要

5、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l l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l l 病理生理学各论,又称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在各论中,病理生理学各论,又称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在各论中,病理生理学各论,又称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在各论中,病理生理学各论,又称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在各论中,l l本书主要讨论心衰、呼衰、肝功能衰竭和肾衰等几个常见本书主要讨论心衰、呼衰、肝功能衰竭和肾衰等几个常见本书主要讨论心衰、呼衰、肝功能衰竭和肾衰等几个常见本书主要讨论心衰、呼衰、肝功能衰竭和

6、肾衰等几个常见l l的、共同的和最终的病理环节。的、共同的和最终的病理环节。的、共同的和最终的病理环节。的、共同的和最终的病理环节。l l4. 4.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l l其研究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其研究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其研究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其研究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l l 动物实验: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主要手段。动物实验: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主要手段。动物实验: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主要手段。动物实验: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主要手段。l l 临床观察临床观察临床观察临床观察l l 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的流行病学调

7、查l 第二章第二章疾病的概论疾病的概论l l第一节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与疾病的概念l l一一一一. .健康:健康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故健康:健康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故健康:健康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故健康:健康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故l l健康就是指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随着医学健康就是指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随着医学健康就是指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随着医学健康就是指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随着医学l l科学的发展,现在又加入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科学的发展,现在又加入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科学的发展,现在又加入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科学的发展,现在又加入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l l二二二二.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l l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l l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

9、同的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l l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第二节第二节 病因学病因学l l一一一一. .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或致病因素。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或致病因素。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或致病因素。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或致病因素。l l病因在一定条件下发挥致病作用,决定着疾病的特异性。病因在一定条件下发挥致病作用,决定着疾病的特异性。病因在一定条件下发挥致病作

10、用,决定着疾病的特异性。病因在一定条件下发挥致病作用,决定着疾病的特异性。l l病因的种类很多,一般分成以下几类病因的种类很多,一般分成以下几类病因的种类很多,一般分成以下几类病因的种类很多,一般分成以下几类l l 生物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生物性因素:l l主要是指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病原微生物( (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衣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衣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衣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衣原l l体、立克次氏体体、立克次氏体体、立克次氏体体、立克次氏体) )和寄生虫。它们的致病性决定于五个因素:和寄生虫。它们的致病性决定

11、于五个因素:和寄生虫。它们的致病性决定于五个因素:和寄生虫。它们的致病性决定于五个因素:l l 其致病力的强弱,侵入宿主的数量,侵袭力,毒力,逃避和抵其致病力的强弱,侵入宿主的数量,侵袭力,毒力,逃避和抵其致病力的强弱,侵入宿主的数量,侵袭力,毒力,逃避和抵其致病力的强弱,侵入宿主的数量,侵袭力,毒力,逃避和抵l l 抗宿主攻击的能力。抗宿主攻击的能力。抗宿主攻击的能力。抗宿主攻击的能力。l l致病特点:致病特点:致病特点:致病特点:l l1.1.有一定的侵入门户;有一定的侵入门户;有一定的侵入门户;有一定的侵入门户;l l2.2.机体对其有感受性;机体对其有感受性;机体对其有感受性;机体对其

12、有感受性;l l3.3.作用机体后,既改变机体,又改变病原体。作用机体后,既改变机体,又改变病原体。作用机体后,既改变机体,又改变病原体。作用机体后,既改变机体,又改变病原体。l l理化因素:理化因素:理化因素:理化因素:l l包括机械力、高低温、大气压、噪声、电离辐射、强酸、强包括机械力、高低温、大气压、噪声、电离辐射、强酸、强包括机械力、高低温、大气压、噪声、电离辐射、强酸、强包括机械力、高低温、大气压、噪声、电离辐射、强酸、强l l碱、化学毒物、动植物毒物等。碱、化学毒物、动植物毒物等。碱、化学毒物、动植物毒物等。碱、化学毒物、动植物毒物等。l l物理因素致病特点:物理因素致病特点:物理

13、因素致病特点:物理因素致病特点:l l1.1.大多数物理因素只引起疾病的发生,不引起发展;大多数物理因素只引起疾病的发生,不引起发展;大多数物理因素只引起疾病的发生,不引起发展;大多数物理因素只引起疾病的发生,不引起发展;l l2.2.潜伏期较短或无潜伏期;潜伏期较短或无潜伏期;潜伏期较短或无潜伏期;潜伏期较短或无潜伏期;l l3.3.对机体的器官无选择性。对机体的器官无选择性。对机体的器官无选择性。对机体的器官无选择性。l l化学因素致病特点:化学因素致病特点:化学因素致病特点:化学因素致病特点:l l1.1.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都有作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都有作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都有作用

14、;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都有作用;l l2.2.潜伏期较短;潜伏期较短;潜伏期较短;潜伏期较短;l l3.3.对机体的组织器官有一定的选择性;对机体的组织器官有一定的选择性;对机体的组织器官有一定的选择性;对机体的组织器官有一定的选择性;l l4.4.其致病性与其本身的性质、剂量、作用部位及机体的功能状其致病性与其本身的性质、剂量、作用部位及机体的功能状其致病性与其本身的性质、剂量、作用部位及机体的功能状其致病性与其本身的性质、剂量、作用部位及机体的功能状l l态有关。态有关。态有关。态有关。l l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l l机体的必需物质

15、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一机体的必需物质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一机体的必需物质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一机体的必需物质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一l l旦缺乏,即会发生严重疾病。旦缺乏,即会发生严重疾病。旦缺乏,即会发生严重疾病。旦缺乏,即会发生严重疾病。l l必需物质包括:基本物质必需物质包括:基本物质必需物质包括:基本物质必需物质包括:基本物质( (氧、水氧、水氧、水氧、水) );各种营养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营养物质( (糖、糖、糖、糖、l l脂、蛋白、维生素、无机盐脂、蛋白、维生素、无机盐脂、蛋白、维生素、无机盐脂、蛋白、维生素、

16、无机盐) );某些微量元素;某些微量元素;某些微量元素;某些微量元素( (F F、SnSn、ZnZn、l lII等等等等) );纤维素。;纤维素。;纤维素。;纤维素。l l遗传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l l其致病性主要表现在基因的突变及染色体的畸变两各方面。其致病性主要表现在基因的突变及染色体的畸变两各方面。其致病性主要表现在基因的突变及染色体的畸变两各方面。其致病性主要表现在基因的突变及染色体的畸变两各方面。l l先天因素:先天因素:先天因素:先天因素:l l指能够损害胎儿的因素,引起的疾病称先天性疾病指能够损害胎儿的因素,引起的疾病称先天性疾病指能够损害胎儿的因素,引起的疾病称

17、先天性疾病指能够损害胎儿的因素,引起的疾病称先天性疾病。l l 免疫因素:免疫因素:免疫因素:免疫因素:l l免疫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包括三类免疫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包括三类免疫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包括三类免疫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包括三类l l1.1.变态反应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 l l2.2.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l l3.3.免疫缺陷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l l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l l二二二二. .疾病发生的条件:疾病发生的条件:疾

18、病发生的条件:疾病发生的条件:l l指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指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指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指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可以促进或阻可以促进或阻可以促进或阻可以促进或阻l l碍疾病的发生碍疾病的发生碍疾病的发生碍疾病的发生) )。l l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相对的,同一个因素可以是一种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相对的,同一个因素可以是一种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相对的,同一个因素可以是一种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相对的,同一个因素可以是一种l l疾病的原因,也可以是另一种疾病的条件。疾病的原因,也可以是另一种疾病的条件。疾病的原因,也可

19、以是另一种疾病的条件。疾病的原因,也可以是另一种疾病的条件。第三节第三节 发病学发病学l l一一一一.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l l疾病在发生发展中可遵循以下几个规律疾病在发生发展中可遵循以下几个规律疾病在发生发展中可遵循以下几个规律疾病在发生发展中可遵循以下几个规律l l1.1.损伤与抗损伤: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构成疾病损伤与抗损伤: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构成疾病损伤与抗损伤: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构成疾病损伤与抗损伤:损伤与抗损伤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构成疾病l l的各种临床表现,推动疾病的发

20、展。的各种临床表现,推动疾病的发展。的各种临床表现,推动疾病的发展。的各种临床表现,推动疾病的发展。l l损伤和抗损伤之间的力量对比常常影响着疾病的发展方向损伤和抗损伤之间的力量对比常常影响着疾病的发展方向损伤和抗损伤之间的力量对比常常影响着疾病的发展方向损伤和抗损伤之间的力量对比常常影响着疾病的发展方向l l和转归,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转归,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转归,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转归,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l l2.2.因果交替: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间可以相因果交替: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间可以相因果交替: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间可以

21、相因果交替: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间可以相l l互交替和相互转化互交替和相互转化互交替和相互转化互交替和相互转化( (因果交替的结果可形成恶性循因果交替的结果可形成恶性循因果交替的结果可形成恶性循因果交替的结果可形成恶性循l l环环环环) )。l l3.3.局部与整体:疾病一般都是整体疾病,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局部与整体:疾病一般都是整体疾病,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局部与整体:疾病一般都是整体疾病,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局部与整体:疾病一般都是整体疾病,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l l化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局部性病变也化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局部性病变也化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局部性病

22、变也化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局部性病变也l l可以通过可以通过可以通过可以通过N N体液因素影响整体。体液因素影响整体。体液因素影响整体。体液因素影响整体。l l二二二二.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l l是指参与许多疾病发生的共同机制。病理生理学对疾病发是指参与许多疾病发生的共同机制。病理生理学对疾病发是指参与许多疾病发生的共同机制。病理生理学对疾病发是指参与许多疾病发生的共同机制。病理生理学对疾病发l l生机制的研究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生机制的研究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生机制的研究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生机制的研究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l l

23、神经体液机制:神经体液机制:神经体液机制:神经体液机制:l l神经体液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基本条件。当神经体神经体液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基本条件。当神经体神经体液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基本条件。当神经体神经体液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基本条件。当神经体l l液调节发生紊乱时液调节发生紊乱时液调节发生紊乱时液调节发生紊乱时。l l 细胞机制:细胞机制:细胞机制:细胞机制:l l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可直接和间接的作用于组织、细胞,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可直接和间接的作用于组织、细胞,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可直接和间接的作用于组织、细胞,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可直接和间接的作用于组织、细胞,l

24、l除了引起组织细胞的直接破坏外,还造成细胞功能、代谢障除了引起组织细胞的直接破坏外,还造成细胞功能、代谢障除了引起组织细胞的直接破坏外,还造成细胞功能、代谢障除了引起组织细胞的直接破坏外,还造成细胞功能、代谢障l l碍碍碍碍( (主要表现为细胞膜功能障碍和细胞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细胞膜功能障碍和细胞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细胞膜功能障碍和细胞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细胞膜功能障碍和细胞器功能障碍) )。l l 分子机制:分子机制:分子机制:分子机制:l l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的学科称分子病理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的学科称分子病理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的学科称分子病理学。从分

25、子水平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的学科称分子病理学。l l广义的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是广义的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是广义的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是广义的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是。l l狭义的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是。第四节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疾病的经过与转归l 疾病的经过一般分为四期疾病的经过一般分为四期疾病的经过一般分为四期疾病的经过一般分为四期l l1.1.潜伏期:是指病因侵入到非特异性症状出现的一段时间。潜伏期:是指病因侵入到非特异性症状出现的一段时间。潜伏期:是指病因侵入到非特异性症状出现的一段时间。潜伏期:是指病因侵入到非特异性症状出现的一段时

26、间。l l2.2.前驱期:潜伏期后到明显症状出现的前一段时间。主要表现前驱期:潜伏期后到明显症状出现的前一段时间。主要表现前驱期:潜伏期后到明显症状出现的前一段时间。主要表现前驱期:潜伏期后到明显症状出现的前一段时间。主要表现l l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l l头痛,乏力等。头痛,乏力等。头痛,乏力等。头痛,乏力等。l l3.3.临床症状明显期:是特异性临床症状出现的时期。临床症状明显期:是特异性临床症状出现的时期。临床症状明显期:是特异性临床

27、症状出现的时期。临床症状明显期:是特异性临床症状出现的时期。l l4.4.转归期:转归有两种形式转归期:转归有两种形式转归期:转归有两种形式转归期:转归有两种形式康复和死亡康复和死亡康复和死亡康复和死亡l l 康复康复康复康复 完全康复完全康复完全康复完全康复l l不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l l 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频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频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频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频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l l亡期。脑死亡的判断标准:书亡期。脑死亡的判断标准:书亡期。脑死亡的判断标准:书亡

28、期。脑死亡的判断标准:书第五节第五节 衰老衰老l 衰老是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衰老是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衰老是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衰老是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l l衰老的机制不清。现有两种说法衰老的机制不清。现有两种说法衰老的机制不清。现有两种说法衰老的机制不清。现有两种说法l l一一一一. .误差蛋白合成和体细胞突变说误差蛋白合成和体细胞突变说误差蛋白合成和体细胞突变说误差蛋白合成和体细胞突变说l l二二二二. .生物大分子交联学说生物大分子交联学说生物大分子交联学说生物大分子交联学说l水、电解质代谢平衡紊乱水、电解质代谢平衡紊乱 一一.正

29、常水、钠代谢及水、钠代谢障碍正常水、钠代谢及水、钠代谢障碍二二.正常钾代谢及钾代谢障碍正常钾代谢及钾代谢障碍三三.正常钙、磷代谢及钙、磷代谢障碍正常钙、磷代谢及钙、磷代谢障碍 水、钠的正常代谢水、钠的正常代谢 体液,电解质体液,电解质体液,电解质体液,电解质 体液的正常容量、分布、正常渗透压和各种电解质的正常体液的正常容量、分布、正常渗透压和各种电解质的正常体液的正常容量、分布、正常渗透压和各种电解质的正常体液的正常容量、分布、正常渗透压和各种电解质的正常 含量含量含量含量水、电解质平衡水、电解质平衡水、电解质平衡水、电解质平衡,是保证细胞代谢活动和各器官功能正,是保证细胞代谢活动和各器官功能

30、正,是保证细胞代谢活动和各器官功能正,是保证细胞代谢活动和各器官功能正 常进行的必需条件。常进行的必需条件。常进行的必需条件。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水、电解质的平衡是通过神经水、电解质的平衡是通过神经水、电解质的平衡是通过神经水、电解质的平衡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内分泌系统的内分泌系统的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调节调节调节实现的。实现的。实现的。实现的。 ( (一一一一). ). 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细胞内液(40%) (40%) 组织液组织液组织液组织液(14%) (14%) 慢交换液慢交换液慢交换液慢交换液 体液体液体液

31、体液(60%) (60%)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20%) (20%) 血浆血浆血浆血浆(5%)(5%) 透细胞液透细胞液透细胞液透细胞液(2%)(2%) 体液的含量和分布存在个体差异。体液的含量和分布存在个体差异。体液的含量和分布存在个体差异。体液的含量和分布存在个体差异。正常水、钠代谢及水、钠代谢障碍正常水、钠代谢及水、钠代谢障碍( (二二二二).).体液的电解质成分:体液的电解质成分:体液的电解质成分:体液的电解质成分:l l体液中主要的电解质有体液中主要的电解质有体液中主要的电解质有体液中主要的电解质有NaNa+ +,KK+ +,CaCa2+2+,MgMg2+2+,CICI

32、- -,l lHCOHCO3 3- -,HPO,HPO4 42-2-和和和和SOSO4 42-2-等等等等l l1.1.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阳离子:阳离子:阳离子:阳离子: NaNa+ +,KK+ +,CaCa2+2+,MgMg2+2+ 等等等等l l阴离子:阴离子:阴离子:阴离子:CICI- -,HCOHCO3 3- -,HPO,HPO4 42-2-和和和和SOSO4 42-2-等等等等l l血液与组织间液电解质的区别:血浆中含有交高的蛋血液与组织间液电解质的区别:血浆中含有交高的蛋血液与组织间液电解质的区别:血浆中含有交高的蛋血液与组织间液电解质的区别:血浆中含有交高的蛋l

33、l白质(白质(白质(白质(7%7%),组织间液仅为),组织间液仅为),组织间液仅为),组织间液仅为0.05%0.35%0.05%0.35%l l2.2.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细胞内液 阳离子:阳离子:阳离子:阳离子: KK+ +,NaNa+ +,CaCa2+2+,MgMg2+2+ 等等等等l l阴离子:阴离子:阴离子:阴离子: HPOHPO4 42-2-和蛋白质和蛋白质和蛋白质和蛋白质,其次,其次,其次,其次HCOHCO3 3- -, ,CICI- -,l lSOSO4 42-2-等等等等l l正常情况下,呈电中性。正常情况下,呈电中性。正常情况下,呈电中性。正常情况下,呈电中性。 体液的渗

34、透压:体液的渗透压:体液的渗透压:体液的渗透压: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的浓度。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的浓度。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的浓度。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的浓度。 体液中起渗透压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体液中起渗透压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体液中起渗透压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体液中起渗透压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 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渗透压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渗透压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渗透压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渗透压90%95%90%95%来源于单价来源于单价来源于单价来源于单价NaNa+ +, CICI- -和和和和HCOHCO3 3- - ,其余其余其余其余5%10%5%10%来源于其他离子。来

35、源于其他离子。来源于其他离子。来源于其他离子。 正常血浆渗透压范围在正常血浆渗透压范围在正常血浆渗透压范围在正常血浆渗透压范围在280310280310mmolmmol/L/L之间,此范围之间,此范围之间,此范围之间,此范围 称等渗,低于称等渗,低于称等渗,低于称等渗,低于280280称低渗,高于称低渗,高于称低渗,高于称低渗,高于310310称高渗。称高渗。称高渗。称高渗。 血浆总渗透压血浆总渗透压血浆总渗透压血浆总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维持)+ +晶体晶体晶体晶体 渗透压(由无机盐离子维持)。分

36、别发挥何作用?渗透压(由无机盐离子维持)。分别发挥何作用?渗透压(由无机盐离子维持)。分别发挥何作用?渗透压(由无机盐离子维持)。分别发挥何作用? 水的生理功能及水平衡:水的生理功能及水平衡:水的生理功能及水平衡:水的生理功能及水平衡: 1. 1. 水的生理功能:水的生理功能:水的生理功能:水的生理功能: 水是一切生化反应进行的场所水是一切生化反应进行的场所水是一切生化反应进行的场所水是一切生化反应进行的场所 水是良好的溶剂水是良好的溶剂水是良好的溶剂水是良好的溶剂 调节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体温 润滑作用润滑作用润滑作用润滑作用 结合水的作用结合水的作用结合水的作用结合水的作用 2. 2.

37、 水平衡:水平衡:水平衡:水平衡: 正常人每天水的摄入等于排出,处于动态平衡正常人每天水的摄入等于排出,处于动态平衡正常人每天水的摄入等于排出,处于动态平衡正常人每天水的摄入等于排出,处于动态平衡 水的来源水的来源水的来源水的来源饮水(饮水(饮水(饮水(1000-15001000-1500mlml),食物水(食物水(食物水(食物水(700700mlml),),),), 代谢水(代谢水(代谢水(代谢水(300300mlml),),),),共计共计共计共计2000-25002000-2500mlml 水的排出水的排出水的排出水的排出消化道(消化道(消化道(消化道(150150mlml),),),)

38、,皮肤(汗与皮肤(汗与皮肤(汗与皮肤(汗与不显汗不显汗不显汗不显汗 400400mlml), , 肺(肺(肺(肺(500500mlml),),),),肾(肾(肾(肾(1000-15001000-1500mlml) 共计共计共计共计2000-25002000-2500mlml 日需要量为日需要量为日需要量为日需要量为1500-20001500-2000mlml 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及钠平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及钠平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及钠平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及钠平衡: 电解质电解质电解质电解质 有机电解质(蛋白质)有机电解质(蛋白质)有机电解质(蛋白质)有机电解质(蛋白质) 无机电解质(无机盐)无机

39、电解质(无机盐)无机电解质(无机盐)无机电解质(无机盐) 1. 1.电解质的生理功能:电解质的生理功能:电解质的生理功能:电解质的生理功能: 维持体液的渗透平衡及酸碱平衡维持体液的渗透平衡及酸碱平衡维持体液的渗透平衡及酸碱平衡维持体液的渗透平衡及酸碱平衡 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 动作电位的形动作电位的形动作电位的形动作电位的形 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2. 2.

40、 钠平衡:钠平衡:钠平衡:钠平衡: 40% 40%存在于骨骼存在于骨骼存在于骨骼存在于骨骼不可交换不可交换不可交换不可交换 正常人体内含钠总量正常人体内含钠总量正常人体内含钠总量正常人体内含钠总量 50% 50%存在于细胞外存在于细胞外存在于细胞外存在于细胞外 (40-50 (40-50mmolmmol/kg) 10%/kg) 10%存在于细胞内存在于细胞内存在于细胞内存在于细胞内 可交换可交换可交换可交换 正常血纳浓度范围是正常血纳浓度范围是正常血纳浓度范围是正常血纳浓度范围是130-150130-150mmolmmol/L/L 来源来源来源来源食物食物食物食物 排出排出排出排出尿尿尿尿 摄

41、入摄入摄入摄入= =排出排出排出排出 l l 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l l水、盐代谢的调节主要依靠水、盐代谢的调节主要依靠水、盐代谢的调节主要依靠水、盐代谢的调节主要依靠ADHADH及醛固酮两种激素及醛固酮两种激素及醛固酮两种激素及醛固酮两种激素l l1.1.ADHADH:l l 功能: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功能: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功能: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重吸收增强功能: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重吸收增强l l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渗

42、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性刺激(渗透压变化)感受渗透性刺激(渗透压变化)感受渗透性刺激(渗透压变化)感受渗透性刺激(渗透压变化)l l 感受器及刺激因素感受器及刺激因素感受器及刺激因素感受器及刺激因素容量感受器容量感受器容量感受器容量感受器感受容量性刺激(血容量变化)感受容量性刺激(血容量变化)感受容量性刺激(血容量变化)感受容量性刺激(血容量变化)l l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感受压力性刺激(血压变化)感受压力性刺激(血压变化)感受压力性刺激(血压变化)感受压力性刺激(血压变化)l l 调节过程:当缺水调节过程:当缺水调节过程:当缺水调节过程:当缺水/ /渗透压渗透压渗透压渗透压/

43、血容量血容量血容量血容量/血压血压血压血压ADHADH水重吸收水重吸收水重吸收水重吸收 l l2.2.醛固酮醛固酮醛固酮醛固酮( (ADS)ADS):l l 功能:作用于肾小管,排钾保钠功能:作用于肾小管,排钾保钠功能:作用于肾小管,排钾保钠功能:作用于肾小管,排钾保钠l l 分泌及调节过程:当肾血流分泌及调节过程:当肾血流分泌及调节过程:当肾血流分泌及调节过程:当肾血流/尿尿尿尿 NaNa+ + 肾素肾素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血管紧张素激活血管紧张素激活血管紧张素激活l l醛固酮醛固酮醛固酮醛固酮重吸收重吸收重吸收重吸收NaNa+ + ; 反之分泌反之分泌反之分泌反之分泌l l肾是调节水盐代

44、谢的重要器官肾是调节水盐代谢的重要器官肾是调节水盐代谢的重要器官肾是调节水盐代谢的重要器官l l3.3.血管紧张素、心钠素及水通道蛋白:近年来发现,在调节水盐代谢方面血管紧张素、心钠素及水通道蛋白:近年来发现,在调节水盐代谢方面血管紧张素、心钠素及水通道蛋白:近年来发现,在调节水盐代谢方面血管紧张素、心钠素及水通道蛋白:近年来发现,在调节水盐代谢方面l l也有重要作用也有重要作用也有重要作用也有重要作用水、钠代谢障碍水、钠代谢障碍 一一一一. .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分类方法有多种分类方法有多种分类方法有多种分类方法有多种l l

45、二二二二. .低低低低NaNa+ + 血症:血症:血症:血症: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是指血清是指血清是指血清是指血清NaNa+ + 浓度低于浓度低于浓度低于浓度低于130130mmolmmol/L/L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低钠血症高容量性低钠血症l l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等容量性低钠血症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l l1.1.特征:失钠多于失水,血特征:失钠多于失水,血特征:失钠多于失水,血特征:失钠多

46、于失水,血NaNa+ + 浓度浓度浓度浓度130130mmolmmol/L/L,血浆渗透血浆渗透血浆渗透血浆渗透l l压压压压280280mmolmmol/L/L,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外液减少l l2.2.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制:l l 肾外原因:肾外原因:肾外原因:肾外原因:a.a.经消化道失液;经消化道失液;经消化道失液;经消化道失液;b.b.体腔内液体储留;体腔内液体储留;体腔内液体储留;体腔内液体储留;l lc.c.经皮肤失液经皮肤失液经皮肤失液经皮肤失液l l 肾性因素:肾性因素:肾性因素:肾性因素:a.a.长期服用利尿剂;长期服用利尿剂;

47、长期服用利尿剂;长期服用利尿剂; b.b.肾实质性病变;肾实质性病变;肾实质性病变;肾实质性病变;l lc.c.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d.d.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l l 肾内自由水产及重吸收增多生减少肾内自由水产及重吸收增多生减少肾内自由水产及重吸收增多生减少肾内自由水产及重吸收增多生减少2.2.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 由于渗透压由于渗透压由于渗透压由于渗透压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病人出现休克倾向病人出现休克倾向病人出现休克倾向病人出现休克倾向 由于渗透压由

48、于渗透压由于渗透压由于渗透压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组织间液进入血管组织间液进入血管组织间液进入血管组织间液进入血管脱水症状脱水症状脱水症状脱水症状早期:无尿量下降早期:无尿量下降早期:无尿量下降早期:无尿量下降晚期:尿量下降晚期:尿量下降晚期:尿量下降晚期:尿量下降 经肾失钠:尿钠增多经肾失钠:尿钠增多经肾失钠:尿钠增多经肾失钠:尿钠增多肾外失钠:尿钠下降肾外失钠:尿钠下降肾外失钠:尿钠下降肾外失钠:尿钠下降 三三三三. .高钠血症:指血清高钠血症:指血清高钠血症:指血清高钠血症:指血清N Na a+ +高于高于高于高于150150mmolmmol/L/L低容量性高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

49、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分类分类分类分类高容量性高钠血症高容量性高钠血症高容量性高钠血症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 ( (一一一一)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1.1.特征:失水多于失钠,血钠浓度特征:失水多于失钠,血钠浓度特征:失水多于失钠,血钠浓度特征:失水多于失钠,血钠浓度150150mmolmmol/L/L,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310310mmolmmol/L/L,细胞内、外液均下降细胞内、外液均下

50、降细胞内、外液均下降细胞内、外液均下降2.2.原因及机制:原因及机制:原因及机制:原因及机制:经肺失水经肺失水经肺失水经肺失水单纯性失水单纯性失水单纯性失水单纯性失水经皮肤失水经皮肤失水经皮肤失水经皮肤失水经肾失水经肾失水经肾失水经肾失水胃肠道失液胃肠道失液胃肠道失液胃肠道失液失水失钠(低渗液丧失)失水失钠(低渗液丧失)失水失钠(低渗液丧失)失水失钠(低渗液丧失)大量出汗大量出汗大量出汗大量出汗经肾丧失低渗液经肾丧失低渗液经肾丧失低渗液经肾丧失低渗液在渴感正常时,很少引起高渗脱水在渴感正常时,很少引起高渗脱水在渴感正常时,很少引起高渗脱水在渴感正常时,很少引起高渗脱水l l3.3.对机体的影响

51、: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l l 刺激口渴中枢,使病人找水喝刺激口渴中枢,使病人找水喝刺激口渴中枢,使病人找水喝刺激口渴中枢,使病人找水喝l l 刺激下丘脑刺激下丘脑刺激下丘脑刺激下丘脑ADHADH释放增多,尿量减少而比重增高释放增多,尿量减少而比重增高释放增多,尿量减少而比重增高释放增多,尿量减少而比重增高l l 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水转向细胞外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水转向细胞外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水转向细胞外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水转向细胞外l l 早期,尿早期,尿早期,尿早期,尿N Na a+ +上升上升上升上升l l晚期,尿晚期,尿晚期,尿晚期,尿

52、N Na a+ +下降下降下降下降l l 脑细胞脱水,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细胞脱水,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细胞脱水,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细胞脱水,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第二节第二节 正常钾代谢及钾代谢障碍正常钾代谢及钾代谢障碍l l一一一一. .正常钾代谢:正常钾代谢:正常钾代谢:正常钾代谢:l l1.1.钾的含量及分布:正常人体含钾总量是钾的含量及分布:正常人体含钾总量是钾的含量及分布:正常人体含钾总量是钾的含量及分布:正常人体含钾总量是2 2g/Kgg/Kg体重,其中体重,其中体重,其中体重,其中9898l l含在细胞内,仅含在细胞内,仅含在细胞内,仅含在细胞内,仅2 2在细胞外。血浆钾

53、浓度为在细胞外。血浆钾浓度为在细胞外。血浆钾浓度为在细胞外。血浆钾浓度为3.53.5l l5.55.5mmolmmol/L/L。细胞内的钾有三种存在形式:细胞内的钾有三种存在形式:细胞内的钾有三种存在形式:细胞内的钾有三种存在形式:l l游离;游离;游离;游离; 与糖原结合;与糖原结合;与糖原结合;与糖原结合;与蛋白质结合。与蛋白质结合。与蛋白质结合。与蛋白质结合。l l2.2.钾的吸收与排泄及钾平衡:钾的吸收与排泄及钾平衡:钾的吸收与排泄及钾平衡:钾的吸收与排泄及钾平衡:l l吸收吸收吸收吸收来源是天然食物,大部在肠吸收,小部在胃吸收。来源是天然食物,大部在肠吸收,小部在胃吸收。来源是天然食

54、物,大部在肠吸收,小部在胃吸收。来源是天然食物,大部在肠吸收,小部在胃吸收。l l排泄排泄排泄排泄主要在肾,其次在汗液。主要在肾,其次在汗液。主要在肾,其次在汗液。主要在肾,其次在汗液。l l钾平衡钾平衡钾平衡钾平衡正常人体摄入及排出钾的量相等正常人体摄入及排出钾的量相等正常人体摄入及排出钾的量相等正常人体摄入及排出钾的量相等/ /日,保持血浆日,保持血浆日,保持血浆日,保持血浆l l钾浓度始终为钾浓度始终为钾浓度始终为钾浓度始终为4.54.5mmolmmol/L/L,称钾平衡。在体内有称钾平衡。在体内有称钾平衡。在体内有称钾平衡。在体内有l l维持钾平衡的调节机制:维持钾平衡的调节机制:维持

55、钾平衡的调节机制:维持钾平衡的调节机制: l l细胞内外间离子的转移:当细胞外液钾升高时细胞内外间离子的转移:当细胞外液钾升高时细胞内外间离子的转移:当细胞外液钾升高时细胞内外间离子的转移:当细胞外液钾升高时l l细胞内外离子的转移必须要有转移的动力细胞内外离子的转移必须要有转移的动力细胞内外离子的转移必须要有转移的动力细胞内外离子的转移必须要有转移的动力NaNa+ +KK+ +ATPATPl l酶的活性酶的活性酶的活性酶的活性( (ATPATP酶活性强,酶活性强,酶活性强,酶活性强, KK+ +进入增多;进入增多;进入增多;进入增多; ATPATP酶活性弱,酶活性弱,酶活性弱,酶活性弱,l

56、lKK+进入减少进入减少进入减少进入减少) ), NaNa+ +KK+ +ATPATP酶活性又受以下因素影响:酶活性又受以下因素影响:酶活性又受以下因素影响:酶活性又受以下因素影响:l l儿茶酚胺儿茶酚胺儿茶酚胺儿茶酚胺ATPATP酶活性强;酶活性强;酶活性强;酶活性强;l l儿茶酚胺儿茶酚胺儿茶酚胺儿茶酚胺ATPATP酶活减弱;酶活减弱;酶活减弱;酶活减弱;l l胰岛素增多胰岛素增多胰岛素增多胰岛素增多ATPATP酶活性强;酶活性强;酶活性强;酶活性强;l l血浆钾浓度升高血浆钾浓度升高血浆钾浓度升高血浆钾浓度升高ATPATP酶活性强;酶活性强;酶活性强;酶活性强; l l肾排钾能力的调节:

57、当细胞外液钾升高时肾排钾能力的调节:当细胞外液钾升高时肾排钾能力的调节:当细胞外液钾升高时肾排钾能力的调节:当细胞外液钾升高时l l影响肾排钾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影响肾排钾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影响肾排钾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影响肾排钾能力的主要因素有:l l醛固酮醛固酮醛固酮醛固酮血钾浓度升高时血钾浓度升高时血钾浓度升高时血钾浓度升高时;l l远端流速远端流速远端流速远端流速;l lNaNa+ +的重吸收量的重吸收量的重吸收量的重吸收量;l lPHPH值增高时值增高时值增高时值增高时;l 3. 3.钾的生理功能:钾的生理功能:钾的生理功能:钾的生理功能:l l维持细胞新陈代谢维持细胞新陈代谢维持细胞新

58、陈代谢维持细胞新陈代谢表现在三个方面:表现在三个方面:表现在三个方面:表现在三个方面:l la.Ka.K+ +参与着糖原的合成;参与着糖原的合成;参与着糖原的合成;参与着糖原的合成;l lb.Kb.K+ +参与着蛋白质的合成;参与着蛋白质的合成;参与着蛋白质的合成;参与着蛋白质的合成; l lc.Kc.K+ +能够激活糖代谢过程中的许多酶;能够激活糖代谢过程中的许多酶;能够激活糖代谢过程中的许多酶;能够激活糖代谢过程中的许多酶;l l形成细胞膜静息电位;形成细胞膜静息电位;形成细胞膜静息电位;形成细胞膜静息电位;l l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调节细胞内外

59、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l l维持维持维持维持N-mN-m应激性及心脏正常功能。应激性及心脏正常功能。应激性及心脏正常功能。应激性及心脏正常功能。l二二.KK+ +代谢障碍:代谢障碍:代谢障碍:代谢障碍:l l 低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钾血症:血血血血KK+ +浓度低于浓度低于浓度低于浓度低于3.53.5mmolmmol/L/L,称称称称。l l1.1.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制:l l分布异常分布异常分布异常分布异常( (进入细胞内过多进入细胞内过多进入细胞内过多进入细胞内过多) ):l lb.b.过量胰岛素;过量胰岛素;过量胰岛素;过

60、量胰岛素;c.c.肾上腺能受体活性增强;肾上腺能受体活性增强;肾上腺能受体活性增强;肾上腺能受体活性增强;l ld.d.低低低低KK+ +血症型血症型血症型血症型周期性麻痹;周期性麻痹;周期性麻痹;周期性麻痹; a. a.细胞外细胞外细胞外细胞外PHPH值增高;值增高;值增高;值增高;l 总量缺乏总量缺乏总量缺乏总量缺乏 KK+ +摄入不足:不能进食,禁食,输液未注意补钾。摄入不足:不能进食,禁食,输液未注意补钾。摄入不足:不能进食,禁食,输液未注意补钾。摄入不足:不能进食,禁食,输液未注意补钾。l lKK+ +丢失过多丢失过多丢失过多丢失过多 皮肤丢失皮肤丢失皮肤丢失皮肤丢失KK+ +l l

61、 消化道失消化道失消化道失消化道失KK+ +l l 经肾失经肾失经肾失经肾失KK+ + l l2. 2.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l l肌肉松弛无力或驰缓性麻痹;肌肉松弛无力或驰缓性麻痹;肌肉松弛无力或驰缓性麻痹;肌肉松弛无力或驰缓性麻痹;l l心率失常;心率失常;心率失常;心率失常;l l横纹肌溶解;横纹肌溶解;横纹肌溶解;横纹肌溶解;l l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l l高血糖;高血糖;高血糖;高血糖;l l高钾血症:高钾血症:高钾血症:高钾血症:血血血血KK+ +浓度高于浓度高于浓度高于浓度高于5.55.5mmolmmol/L/L,称称

62、称称。l1. 1.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制:l l 肾排钾减少:肾排钾减少:肾排钾减少:肾排钾减少:l la. a.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b.b.急性肾小球虑过率减低;急性肾小球虑过率减低;急性肾小球虑过率减低;急性肾小球虑过率减低;l lc. c.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d.d.盐皮质激素缺乏;盐皮质激素缺乏;盐皮质激素缺乏;盐皮质激素缺乏;lKK+ +分布异常分布异常分布异常分布异常( (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 ):l la. a.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胰岛素缺

63、乏和高血糖;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 b.b.酸中毒;酸中毒;酸中毒;酸中毒;l lc. c.高钾血症性周期性麻痹;高钾血症性周期性麻痹;高钾血症性周期性麻痹;高钾血症性周期性麻痹;d.d.组织分解;组织分解;组织分解;组织分解;l le. e.肾上腺素能阻断剂;肾上腺素能阻断剂;肾上腺素能阻断剂;肾上腺素能阻断剂;l2. 2.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l l 肌肉松弛无力;肌肉松弛无力;肌肉松弛无力;肌肉松弛无力;l l 心率失常;心率失常;心率失常;心率失常;第四节第四节 钙磷代谢及钙磷代谢障碍钙磷代谢及钙磷代谢障碍l l一一一一. .钙和磷的

64、正常代谢:钙和磷的正常代谢:钙和磷的正常代谢:钙和磷的正常代谢:l l 钙磷的含量和分布:钙磷的含量和分布:钙磷的含量和分布:钙磷的含量和分布:lC Ca a2+2+ :成人体内总量成人体内总量成人体内总量成人体内总量1000100012001200g g,9999以骨盐的形式存在于以骨盐的形式存在于以骨盐的形式存在于以骨盐的形式存在于l l骨中,细胞外液中有骨中,细胞外液中有骨中,细胞外液中有骨中,细胞外液中有1 1g g;l lPP:成人体内总量成人体内总量成人体内总量成人体内总量700700800800g g,8585以骨盐的形式存在于骨中,以骨盐的形式存在于骨中,以骨盐的形式存在于骨中

65、,以骨盐的形式存在于骨中,l l细胞外液中有细胞外液中有细胞外液中有细胞外液中有2 2g g;l1.骨骨C Ca a2+2+ 、PP:骨骨骨骨C Ca a2+2+和和和和P P以以以以骨盐形式存在于骨骨盐形式存在于骨骨盐形式存在于骨骨盐形式存在于骨l骨盐有两种形式骨盐有两种形式骨盐有两种形式骨盐有两种形式 磷酸钙磷酸钙磷酸钙磷酸钙( (新生骨多新生骨多新生骨多新生骨多) )l l羟磷石灰钙羟磷石灰钙羟磷石灰钙羟磷石灰钙( (成熟骨多成熟骨多成熟骨多成熟骨多) )l骨骨C Ca a2+2+和血和血和血和血C Ca a2+2+不断的进行着缓慢的交换。不断的进行着缓慢的交换。不断的进行着缓慢的交换。

66、不断的进行着缓慢的交换。l l2.2.血血血血C Ca a2+2+ :存在于血液中的存在于血液中的存在于血液中的存在于血液中的C Ca a2+2+,称称称称。l l浓度为浓度为浓度为浓度为2.252.252.752.75mmolmmol/L/Ll 血血血血C Ca a2+2+有有有有三种存在形式:三种存在形式:三种存在形式:三种存在形式:l l蛋白结合蛋白结合蛋白结合蛋白结合C Ca a2+2+ ;可扩散结合可扩散结合可扩散结合可扩散结合C Ca a2+2+ ;l l游离游离游离游离C Ca a2+2+( (与结合与结合与结合与结合C Ca a2+2+不断处于交换中,动态平衡不断处于交换中,动

67、态平衡不断处于交换中,动态平衡不断处于交换中,动态平衡) );l l游离游离游离游离C Ca a2+2+含量与含量与含量与含量与PHPH值有关值有关值有关值有关l lHH+ + l lCCa a2+2+KKl lHCOHCO3 3- -HPOHPO4 42-2- l l只有游离只有游离只有游离只有游离C Ca a2+2+才有生理作用。才有生理作用。才有生理作用。才有生理作用。l l正常人血钙与血磷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正常人血钙与血磷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正常人血钙与血磷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正常人血钙与血磷之间存在一定关系l lC Ca a2+2+PP350350400mg/L400mg/L;l l当当当当

68、400400mg/Lmg/L时时时时;当;当;当;当 350350mg/Lmg/L时时时时。l l3.3.血磷:以无机盐形式存在于血中的磷。血磷浓度不稳定。血磷:以无机盐形式存在于血中的磷。血磷浓度不稳定。血磷:以无机盐形式存在于血中的磷。血磷浓度不稳定。血磷:以无机盐形式存在于血中的磷。血磷浓度不稳定。l l钙磷的生理功能:钙磷的生理功能:钙磷的生理功能:钙磷的生理功能:l l1.1.钙的生理功能:钙的生理功能:钙的生理功能:钙的生理功能:成骨;成骨;成骨;成骨;l l是调节细胞功能的信使;是调节细胞功能的信使;是调节细胞功能的信使;是调节细胞功能的信使;l l参与凝血;参与凝血;参与凝血;

69、参与凝血;l l调节酶活性;调节酶活性;调节酶活性;调节酶活性;l l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l l其它;其它;其它;其它;l l2.2.磷的生理功能:磷的生理功能:磷的生理功能:磷的生理功能:生命主要物质的组成;生命主要物质的组成;生命主要物质的组成;生命主要物质的组成;l l参与能量代谢的反应;参与能量代谢的反应;参与能量代谢的反应;参与能量代谢的反应;l l生物大分子活性的调节;生物大分子活性的调节;生物大分子活性的调节;生物大分子活性的调节;l l成骨;成骨;成骨;成骨;l l参与凝血;参与凝血;参与凝血;

70、参与凝血;l l其它;其它;其它;其它;l l钙磷平衡的调节:钙磷平衡的调节:钙磷平衡的调节:钙磷平衡的调节:l l1.1.钙磷的日需要量:钙磷的日需要量:钙磷的日需要量:钙磷的日需要量:l l成人约需钙成人约需钙成人约需钙成人约需钙0.50.51 1g/dg/d,儿童、妊娠、哺乳期需钙量增加,儿童、妊娠、哺乳期需钙量增加,儿童、妊娠、哺乳期需钙量增加,儿童、妊娠、哺乳期需钙量增加,l l约为约为约为约为1 11.51.5g/dg/d。磷的需求量成人约为磷的需求量成人约为磷的需求量成人约为磷的需求量成人约为1 11.51.5g/dg/d。l l2.2.钙磷的吸收与排泄:钙磷的吸收与排泄:钙磷的

71、吸收与排泄:钙磷的吸收与排泄:l l钙的吸收主要在酸度较强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决定钙吸钙的吸收主要在酸度较强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决定钙吸钙的吸收主要在酸度较强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决定钙吸钙的吸收主要在酸度较强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决定钙吸l l收的因素有:收的因素有:收的因素有:收的因素有:维生素维生素维生素维生素D D;机体对钙的需要量;机体对钙的需要量;机体对钙的需要量;机体对钙的需要量;甲状旁甲状旁甲状旁甲状旁l l腺素;腺素;腺素;腺素;食物中的碱性物质。食物中的碱性物质。食物中的碱性物质。食物中的碱性物质。l l钙的排泄主要通过粪和尿两种形式。粪钙是排泄的主要钙的排泄主要通过粪和尿两种形式。粪

72、钙是排泄的主要钙的排泄主要通过粪和尿两种形式。粪钙是排泄的主要钙的排泄主要通过粪和尿两种形式。粪钙是排泄的主要l l途径途径途径途径(80%)(80%),但不能调节;尿钙,但不能调节;尿钙,但不能调节;尿钙,但不能调节;尿钙(20%)(20%)可调节。可调节。可调节。可调节。l l3.3.钙磷代谢的调节:钙磷代谢的调节:钙磷代谢的调节:钙磷代谢的调节:l l钙磷代谢主要受三种激素的调节钙磷代谢主要受三种激素的调节钙磷代谢主要受三种激素的调节钙磷代谢主要受三种激素的调节l 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素( (PTH)PTH):升高血钙。作用机制升高血钙。作用机制升高血钙。作用机制升高血

73、钙。作用机制l la. a.激活骨中细胞,动员骨钙;激活骨中细胞,动员骨钙;激活骨中细胞,动员骨钙;激活骨中细胞,动员骨钙;l l b.b.增强肾小管对钙的吸收,抑制肾小管对磷的吸收;增强肾小管对钙的吸收,抑制肾小管对磷的吸收;增强肾小管对钙的吸收,抑制肾小管对磷的吸收;增强肾小管对钙的吸收,抑制肾小管对磷的吸收;l l c. c.促进肠中钙的吸收;促进肠中钙的吸收;促进肠中钙的吸收;促进肠中钙的吸收;l l 维生素维生素维生素维生素D D:升高血钙。作用机制升高血钙。作用机制升高血钙。作用机制升高血钙。作用机制l la. a.促进肠和肾对钙磷的吸收;促进肠和肾对钙磷的吸收;促进肠和肾对钙磷的

74、吸收;促进肠和肾对钙磷的吸收;l l b.b.促进骨钙入血;促进骨钙入血;促进骨钙入血;促进骨钙入血;l l 降钙素降钙素降钙素降钙素( (CT)CT):降低血钙。作用机制降低血钙。作用机制降低血钙。作用机制降低血钙。作用机制l la. a.抑制骨钙入血,促进骨质钙化;抑制骨钙入血,促进骨质钙化;抑制骨钙入血,促进骨质钙化;抑制骨钙入血,促进骨质钙化;l lb.b.抑制肾小管对钙磷的吸收;抑制肾小管对钙磷的吸收;抑制肾小管对钙磷的吸收;抑制肾小管对钙磷的吸收;l l二二二二. .钙磷代谢异常:钙磷代谢异常:钙磷代谢异常:钙磷代谢异常:l l 低钙血症:低钙血症:低钙血症:低钙血症:血血血血C

75、Ca a2+2+低于低于低于低于2.252.25mmolmmol/L/L。l l 高钙血症:高钙血症:高钙血症:高钙血症:血血血血C Ca a2+2+高于高于高于高于2.752.75mmolmmol/L/L。 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l 一一一一.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l l二二二二.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l l三三三三.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l l维持适宜的酸碱

76、度是生命活动进行的保证。维持适宜的酸碱度是生命活动进行的保证。维持适宜的酸碱度是生命活动进行的保证。维持适宜的酸碱度是生命活动进行的保证。l l细胞外液适宜的酸碱度范围:细胞外液适宜的酸碱度范围:细胞外液适宜的酸碱度范围:细胞外液适宜的酸碱度范围:PH=7.357.45PH=7.357.45,体体体体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称酸碱平衡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称酸碱平衡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称酸碱平衡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称酸碱平衡l l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器官包括:血液的缓冲体系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器官包括:血液的缓冲体系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器官包括:血液的缓冲体系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器官包括:血液的缓冲体系l

77、l肺肺肺肺l l肾脏肾脏肾脏肾脏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l l一一一一. .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l l1.1.酸性物质及其来源:酸性物质及其来源:酸性物质及其来源:酸性物质及其来源:l l 挥发酸(挥发酸(挥发酸(挥发酸(HH2 2COCO3 3, 呼吸性呼吸性呼吸性呼吸性HH+ + ):):):):是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是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是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是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l l产生的产生的产生的产生的COCO2 2 转化成的酸,量多,可从肺中排出,故肺对转化成的酸,量多,可从肺中排出,故肺对转化成的酸,量多,可

78、从肺中排出,故肺对转化成的酸,量多,可从肺中排出,故肺对 l lHH2 2COCO3 3排出量的调节称酸碱平衡的呼吸性调节排出量的调节称酸碱平衡的呼吸性调节排出量的调节称酸碱平衡的呼吸性调节排出量的调节称酸碱平衡的呼吸性调节l l 固定酸(非挥发性酸,代谢性固定酸(非挥发性酸,代谢性固定酸(非挥发性酸,代谢性固定酸(非挥发性酸,代谢性HH+ + ):):):):是指不能由肺只能是指不能由肺只能是指不能由肺只能是指不能由肺只能l l由肾排出的酸,量少,是体内蛋白质分解所产生由肾排出的酸,量少,是体内蛋白质分解所产生由肾排出的酸,量少,是体内蛋白质分解所产生由肾排出的酸,量少,是体内蛋白质分解所产

79、生l l2.2.碱性物质及其来源:碱性物质及其来源:碱性物质及其来源:碱性物质及其来源:l l主要来源于食物,体内物质代谢也可产生碱性物质主要来源于食物,体内物质代谢也可产生碱性物质主要来源于食物,体内物质代谢也可产生碱性物质主要来源于食物,体内物质代谢也可产生碱性物质l l二二二二. .酸碱平衡的调节:酸碱平衡的调节:酸碱平衡的调节:酸碱平衡的调节:l l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有三种机制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有三种机制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有三种机制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有三种机制l l 血液的缓冲作用:血液的缓冲作用:血液的缓冲作用:血液的缓冲作用:l l主要依靠血液中的七大缓冲对主要依靠血液中的

80、七大缓冲对主要依靠血液中的七大缓冲对主要依靠血液中的七大缓冲对l l血浆中:血浆中:血浆中:血浆中:HCOHCO3 3- -/H/H2 2COCO3 3,PrPr- -/ /HPrHPr,HPOHPO4 42-2-/H/H2 2POPO4 4- - l l红细胞中:红细胞中:红细胞中:红细胞中:HbHb/ /HHbHHb,HbOHbO2 2- -/HHbO/HHbO2 2,l l HPOHPO4 42-2-/H/H2 2POPO4 4- - ,HCOHCO3 3- -/H/H2 2COCO3 3 l l 肺在调节酸碱平衡中的作用:肺在调节酸碱平衡中的作用:肺在调节酸碱平衡中的作用:肺在调节酸碱

81、平衡中的作用:l l主要通过改变肺胞通气量控制主要通过改变肺胞通气量控制主要通过改变肺胞通气量控制主要通过改变肺胞通气量控制COCO2 2的排出量而发挥调节的排出量而发挥调节的排出量而发挥调节的排出量而发挥调节l l 作用(通过中枢及外周化感器的反射性调节)作用(通过中枢及外周化感器的反射性调节)作用(通过中枢及外周化感器的反射性调节)作用(通过中枢及外周化感器的反射性调节)l l 肾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肾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肾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肾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l l主要依靠肾的排酸保健作用而调节血浆中主要依靠肾的排酸保健作用而调节血浆中主要依靠肾的排酸保健作用而调节血

82、浆中主要依靠肾的排酸保健作用而调节血浆中HCOHCO3 3- -浓度,浓度,浓度,浓度,l l是针对固定酸进行调节。是针对固定酸进行调节。是针对固定酸进行调节。是针对固定酸进行调节。l l调节作用由两方面构成:调节作用由两方面构成:调节作用由两方面构成:调节作用由两方面构成:l l 排除代谢产生的排除代谢产生的排除代谢产生的排除代谢产生的HH+ +l l 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HCOHCO3 3- -l 调节方式:调节方式:调节方式:调节方式:l l1.1.肾脏的泌肾脏的泌肾脏的泌肾脏的泌HH+ + 及保及保及保及保HCOHCO3 3- - 的

83、的的的作用:作用:作用:作用:l l 近曲小管的泌近曲小管的泌近曲小管的泌近曲小管的泌HH+ + 及保及保及保及保HCOHCO3 3- - 作用:作用:作用:作用: l l是通过是通过是通过是通过N Na a+ +- - HH+ +交换过程实现交换过程实现交换过程实现交换过程实现l l 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的泌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的泌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的泌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的泌HH+ + 及保及保及保及保HCOHCO3 3- - 作用:作用:作用:作用:l l是通过润细胞是通过润细胞是通过润细胞是通过润细胞HH+ +-ATP-ATP酶泵的作用实现酶泵的作用实现酶泵的作用实现酶泵的作用实现 l l2.2.肾

84、脏的肾脏的肾脏的肾脏的排排排排NHNH4 4+ +作用:作用:作用:作用:l l 近曲小管泌近曲小管泌近曲小管泌近曲小管泌NHNH4 4+ +作用:通过作用:通过作用:通过作用:通过N Na a+ +-NH-NH4 4+ + 交换实现交换实现交换实现交换实现HH+ + 的分泌的分泌的分泌的分泌l l 远曲小管泌远曲小管泌远曲小管泌远曲小管泌NHNH4 4+ +作用:作用:作用:作用:NHNH3 3自由扩散实现自由扩散实现自由扩散实现自由扩散实现l lNaCINaCINNa a+ +(重吸收)重吸收)重吸收)重吸收)+ +CICI- - l l+l lNHNH4 4+ +l l酸中毒时,谷氨酰胺

85、酶活性增高酸中毒时,谷氨酰胺酶活性增高酸中毒时,谷氨酰胺酶活性增高酸中毒时,谷氨酰胺酶活性增高 l lNHNH4 4CICI(排出)排出)排出)排出)l l3.3.尿中可滴定酸的缓冲作用尿中可滴定酸的缓冲作用尿中可滴定酸的缓冲作用尿中可滴定酸的缓冲作用尿尿尿尿 HH2 2POPO4 4- - l四种调节方式比较,各有其特点: 血液缓冲系统:反应迅速,但缓冲作用不持久(要靠肺、肾协助); 组织细胞的缓冲:作用强,较快(3-4h),但易造成电解质的紊乱; 肺:效能最强,30min达到高峰,但仅对CO2有调节作用; 肾:对排固定酸及保酸作用大,但起效慢(3-5天)。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反映

86、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l l一一一一. . PHPH值:值:值:值:l l表示表示表示表示 HH+ + 浓度,正常值为浓度,正常值为浓度,正常值为浓度,正常值为7.357.457.357.45l l二二二二.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 Pa aCOCO2 2):):):):l l正常值为正常值为正常值为正常值为35453545mmHgmmHg,反映酸碱平衡呼吸性因素反映酸碱平衡呼吸性因素反映酸碱平衡呼吸性因素反映酸碱平衡呼吸性因素l l三三三三. .标准碳酸氢盐及实际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及实际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及实际碳酸氢盐

87、:标准碳酸氢盐及实际碳酸氢盐:l l标准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SBSB):):):):l l标准状况下血浆标准状况下血浆标准状况下血浆标准状况下血浆HCOHCO3 3- - 含量,反映酸碱平衡代谢性因素含量,反映酸碱平衡代谢性因素含量,反映酸碱平衡代谢性因素含量,反映酸碱平衡代谢性因素l l实际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ABAB):):):):l l实际状况下血浆实际状况下血浆实际状况下血浆实际状况下血浆HCOHCO3 3- - 含量,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因素含量,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因素含量,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因素含量,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因

88、素l l影响,影响,影响,影响, ABAB与与与与SBSB的差值反映酸碱平衡呼吸性因素的差值反映酸碱平衡呼吸性因素的差值反映酸碱平衡呼吸性因素的差值反映酸碱平衡呼吸性因素 l l四四四四. .缓冲碱(缓冲碱(缓冲碱(缓冲碱(BBBB):):):):l l正常值为正常值为正常值为正常值为45554555mmolmmol/L/L,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性因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性因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性因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性因素素素素l l的指标的指标的指标的指标五五五五. .碱剩余(碱剩余(碱剩余(碱剩余(BEBE):):):):正常值为正常值为正常值为正常值为0303mmolmmol/L/L,是反映酸碱

89、平衡代谢性因素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性因素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性因素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性因素的指标的指标的指标的指标六六六六. . 阴离子间隙(阴离子间隙(阴离子间隙(阴离子间隙(AGAG):):):):AG=NAG=Na a+ +- -( HCOHCO3 3- -+CICI- -)=12=12 mmolmmol/L/L,是反映是反映是反映是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代谢性因素的指标代谢性因素的指标代谢性因素的指标,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l l一一一一. .病理生理基础:病理生理基础:病理生理基础:病理生理基础:l l 血浆血浆HCOHCO3 3- - 的

90、的原发性减少,致使原发性减少,致使SBSB,ABAB,BBBB降低,降低,EBEBl l 负值增大,失代偿时负值增大,失代偿时PHPH下降下降l l二二. . 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制:l l 代酸分类(根据代酸分类(根据AGAG值)值) AGAG增高型代酸增高型代酸l l AGAG正常型代酸正常型代酸l l AGAG增高型代酸:增高型代酸:l l 1. 1. 特点:特点:AGAG增高,血氯正常增高,血氯正常l l 2. 2. 基本发生机制:固定酸产生过多或肾排基本发生机制:固定酸产生过多或肾排H H+ + 障碍所致障碍所致l l 见于见于 乳酸中毒乳酸中毒l l 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l l 水

91、杨酸中毒水杨酸中毒l l 肾排酸减少肾排酸减少l l l l AGAG正常型代酸:正常型代酸:正常型代酸:正常型代酸:l l1.1.特点:特点:特点:特点:AGAG正常,血氯增高正常,血氯增高正常,血氯增高正常,血氯增高l l2.2.基本发生机制:基本发生机制:基本发生机制:基本发生机制: HCOHCO3 3- - 丢失过多及肾小管排酸障碍导致丢失过多及肾小管排酸障碍导致丢失过多及肾小管排酸障碍导致丢失过多及肾小管排酸障碍导致l l见于见于见于见于 消化道丢失消化道丢失消化道丢失消化道丢失HCOHCO3 3- - l l 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l l 碳酸酐酶抑制剂的

92、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应用l l 成酸性药物摄入过多成酸性药物摄入过多成酸性药物摄入过多成酸性药物摄入过多l l三三三三. .机体的代偿调节:机体的代偿调节:机体的代偿调节:机体的代偿调节:l l1.1.血液代偿:缓冲体系血液代偿:缓冲体系血液代偿:缓冲体系血液代偿:缓冲体系l l2.2.呼吸代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代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代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代偿:呼吸中枢兴奋l l3.3.细胞代偿:细胞代偿:细胞代偿:细胞代偿:HH+ +-K-K+ +交换交换交换交换l l 4.4.肾脏代偿:重吸收肾脏代偿:重吸收肾脏代偿:重吸收肾脏代偿:重吸收HCOHC

93、O3 3- - 增多增多增多增多l l l l四四四四. .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l l1.1.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l l 心律失常:酸中毒心律失常:酸中毒心律失常:酸中毒心律失常:酸中毒高钾高钾高钾高钾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心律失常l l 心肌收缩力量减弱:酸中毒所致,机制心肌收缩力量减弱:酸中毒所致,机制心肌收缩力量减弱:酸中毒所致,机制心肌收缩力量减弱:酸中毒所致,机制l la.Ha.H+ + 竞争抑制竞争抑制竞争抑制竞争抑制C Ca a2+2+ 与肌钙蛋白结合与肌钙蛋白结合与肌钙蛋白结合与肌钙蛋白结合l lb.Hb.H+

94、+ 抑制抑制抑制抑制C Ca a2+2+ 内流内流内流内流l lc.Hc.H+ + 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C Ca a2+2+ l ld.d. 轻度酸中毒:肾上腺对心脏作用增强轻度酸中毒:肾上腺对心脏作用增强轻度酸中毒:肾上腺对心脏作用增强轻度酸中毒:肾上腺对心脏作用增强l l重度酸中毒:心脏对肾上腺素的作用减弱重度酸中毒:心脏对肾上腺素的作用减弱重度酸中毒:心脏对肾上腺素的作用减弱重度酸中毒:心脏对肾上腺素的作用减弱l l 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心血管系统对

95、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下降:外周血管扩张l l2.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抑制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l l一一一一. .病理生理学基础:病理生理学基础:病理生理学基础:病理生理学基础:l l血浆血浆血浆血浆HH2 2COCO3 3浓度原发性增高,致使浓度原发性增高,致使浓度原发性增高,致使浓度原发性增高,致使P Pa aCOCO2 2升高,失代偿时升高,失代偿时升高,失代偿时升高,失代偿时l lPHPH降低。降低。降低。降低。l l二二二二. .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

96、制: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制: COCO2 2吸入过多吸入过多吸入过多吸入过多l lCOCO2 2排除障碍排除障碍排除障碍排除障碍( (主要主要主要主要) ),常见于下列情况,常见于下列情况,常见于下列情况,常见于下列情况1.1.呼吸中枢抑制;呼吸中枢抑制;呼吸中枢抑制;呼吸中枢抑制;2.2.呼吸肌麻痹;呼吸肌麻痹;呼吸肌麻痹;呼吸肌麻痹;3.3.呼吸道阻塞;呼吸道阻塞;呼吸道阻塞;呼吸道阻塞;4.4.胸廓病变;胸廓病变;胸廓病变;胸廓病变;5.5.肺部疾病;肺部疾病;肺部疾病;肺部疾病;6.6.呼吸机使用不当;呼吸机使用不当;呼吸机使用不当;呼吸机使用不当;三三三三. .机体的代偿机制:机体的

97、代偿机制:机体的代偿机制:机体的代偿机制:有三种代偿机制有三种代偿机制有三种代偿机制有三种代偿机制1.1.血液的缓冲机制:在血液中的七大缓冲对中,血浆血液的缓冲机制:在血液中的七大缓冲对中,血浆血液的缓冲机制:在血液中的七大缓冲对中,血浆血液的缓冲机制:在血液中的七大缓冲对中,血浆HCOHCO3 3- -/H/H2 2COCO3 3对此对此对此对此有一定缓冲作用,但较弱;红细胞中的血红有一定缓冲作用,但较弱;红细胞中的血红有一定缓冲作用,但较弱;红细胞中的血红有一定缓冲作用,但较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缓冲对对蛋白缓冲对对蛋白缓冲对对蛋白缓冲对对COCO2 2的急剧升高有强的缓冲作用。的急剧升高

98、有强的缓冲作用。的急剧升高有强的缓冲作用。的急剧升高有强的缓冲作用。 l l 2. 2.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的缓冲机制: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的缓冲机制: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的缓冲机制: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的缓冲机制:HHKK交换。交换。交换。交换。l l3.3.肾脏代谢机制:肾脏代谢机制:肾脏代谢机制:肾脏代谢机制:l l肾小管泌肾小管泌肾小管泌肾小管泌HH及泌及泌及泌及泌NHNH3 3作用增强而发挥代偿作用,是慢作用增强而发挥代偿作用,是慢作用增强而发挥代偿作用,是慢作用增强而发挥代偿作用,是慢l l性呼酸的主要代偿机制。性呼酸的主要代偿机制。性呼酸的主要代偿机制。性呼酸的主要代偿机制。l l对于急性呼酸,

99、主要发挥代偿作用的是细胞内外离子对于急性呼酸,主要发挥代偿作用的是细胞内外离子对于急性呼酸,主要发挥代偿作用的是细胞内外离子对于急性呼酸,主要发挥代偿作用的是细胞内外离子l l交换及红细胞内缓冲作用。交换及红细胞内缓冲作用。交换及红细胞内缓冲作用。交换及红细胞内缓冲作用。l l呼吸代偿作用能否发挥?呼吸代偿作用能否发挥?呼吸代偿作用能否发挥?呼吸代偿作用能否发挥?l l四四四四. .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l l1.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l l主要出现在急性呼酸时,表现为头痛、不安、焦虑、主要

100、出现在急性呼酸时,表现为头痛、不安、焦虑、主要出现在急性呼酸时,表现为头痛、不安、焦虑、主要出现在急性呼酸时,表现为头痛、不安、焦虑、l l震颤精神错乱及嗜睡,通常称震颤精神错乱及嗜睡,通常称震颤精神错乱及嗜睡,通常称震颤精神错乱及嗜睡,通常称“ “COCO2 2” ”麻醉麻醉麻醉麻醉( (为什么发生?为什么发生?为什么发生?为什么发生?) )。l l2.2.心血管系统变化:与代酸相似,由高钾引起。心血管系统变化:与代酸相似,由高钾引起。心血管系统变化:与代酸相似,由高钾引起。心血管系统变化:与代酸相似,由高钾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l l一一一一. .病理生理学基础:病理生理学基础:病

101、理生理学基础:病理生理学基础:l l血浆血浆血浆血浆HCOHCO3 3- -浓度原发性增高,致使血浆浓度原发性增高,致使血浆浓度原发性增高,致使血浆浓度原发性增高,致使血浆SBSB、ABAB、BBBB均升均升均升均升l l高,高,高,高,BEBE正值增大,正值增大,正值增大,正值增大, P Pa aCOCO2 2代偿性升高,失代偿时代偿性升高,失代偿时代偿性升高,失代偿时代偿性升高,失代偿时PHPH升高。升高。升高。升高。l l二二二二. .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制:l l1.1.HH丢失过多:丢失过多:丢失过多:丢失过多:l l经消化道丢失;经消化道丢失;经消化道丢失;

102、经消化道丢失;经肾丢失经肾丢失经肾丢失经肾丢失 a.a.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的应用l lb.b.盐皮质激素过多盐皮质激素过多盐皮质激素过多盐皮质激素过多l l HH向细胞内转移;向细胞内转移;向细胞内转移;向细胞内转移;l l2.2.HCOHCO3 3- -过量:过量:过量:过量:l l碳酸氢盐等碱性物质摄入过多;碳酸氢盐等碱性物质摄入过多;碳酸氢盐等碱性物质摄入过多;碳酸氢盐等碱性物质摄入过多;l l大量输入库存血;大量输入库存血;大量输入库存血;大量输入库存血;l l浓缩性碱中毒浓缩性碱中毒浓缩性碱中毒浓缩性碱中毒( (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的应用

103、) ); l 3. 3.维持因素:维持因素:维持因素:维持因素:l l当体内当体内当体内当体内HCOHCO3 3- -增高时,肾脏具有强的排出多余的增高时,肾脏具有强的排出多余的增高时,肾脏具有强的排出多余的增高时,肾脏具有强的排出多余的HCOHCO3 3- -的的的的l l作用。肾功能正常时,机体不易发生代碱;只有肾脏功能障作用。肾功能正常时,机体不易发生代碱;只有肾脏功能障作用。肾功能正常时,机体不易发生代碱;只有肾脏功能障作用。肾功能正常时,机体不易发生代碱;只有肾脏功能障l l碍时,才可能发生代碱。故能够引起肾功能障碍的所有因素碍时,才可能发生代碱。故能够引起肾功能障碍的所有因素碍时,

104、才可能发生代碱。故能够引起肾功能障碍的所有因素碍时,才可能发生代碱。故能够引起肾功能障碍的所有因素l l均为代碱的维持因素均为代碱的维持因素均为代碱的维持因素均为代碱的维持因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缺氧、低钾、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缺氧、低钾、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缺氧、低钾、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缺氧、低钾、l l盐皮质激素增多等。盐皮质激素增多等。盐皮质激素增多等。盐皮质激素增多等。l l通常根据代碱给予盐水治疗后是否得到纠正将其分为两类:通常根据代碱给予盐水治疗后是否得到纠正将其分为两类:通常根据代碱给予盐水治疗后是否得到纠正将其分为两类:通常根据代碱给予盐水治疗后是否得到纠正将其分为两类:l l盐水反

105、应性碱中毒;盐水抵抗性碱中毒;盐水反应性碱中毒;盐水抵抗性碱中毒;盐水反应性碱中毒;盐水抵抗性碱中毒;盐水反应性碱中毒;盐水抵抗性碱中毒;l l三三三三. .机体的代偿调节:机体的代偿调节:机体的代偿调节:机体的代偿调节:l l1.1.血液的缓冲作用;血液的缓冲作用;血液的缓冲作用;血液的缓冲作用;l l2.2.肺的代偿;肺的代偿;肺的代偿;肺的代偿;l l3.3.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易产生低钾易产生低钾易产生低钾易产生低钾) );l l4.4.肾的代偿作用;肾的代偿作用;肾的代偿作用;肾的代偿作用;l l四四四四. .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

106、响: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l l 轻度代碱一般无症状,重度常求有以下症状轻度代碱一般无症状,重度常求有以下症状轻度代碱一般无症状,重度常求有以下症状轻度代碱一般无症状,重度常求有以下症状l l1.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l l2.2.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l l3.3.对对对对N Nmm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N Nmm兴奋性增高兴奋性增高兴奋性增高兴奋性增高(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l l4.4.低钾;低钾;低钾;低钾;l l(呼碱自己看)(呼碱自己看)(呼碱自己看)(呼碱自己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