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林徽因诗歌鉴赏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0057259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27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题林徽因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无题林徽因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无题林徽因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无题林徽因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无题林徽因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题林徽因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题林徽因诗歌鉴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题作者:林徽因诗歌鉴赏1无题什么时候再能有那一片静;溶溶在春风中立着,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什么时候还能那样满掬着希望;披拂新绿,耳语似的诗思,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什么时候,又什么时候,心才真能懂得这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年岁;昨天的静,钟声昨天的人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2这首无题诗是一首西洋诗的十四行诗(Sonnet)。它由两个四行节(quatrain)和一个六行节(sextet)组合而成。表面看它与标准的意大利Petrachan十四行诗相似,但押韵方式又与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相近。所以这种形式的十四行诗似乎较为罕见可说是标准的意大利Petrachan十四行诗与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的混

2、合变体。从这首诗的押韵方式看虽然是较近于莎士比亚式但是也不尽相同因为标准的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的韵脚是abba,cdcd,efef,gg。而林徽因这首诗则是abca,dded,fghfff(严格言之是fghiif)。我之所以说它混合了意大利Petrachan十四行诗是由于这首无题诗在诗意发展的外观上有着明确的起-承-转-合即第一个四行节是起第二个四行节是承六行节是转和合。所不同的只是Petrachan的六行节多由两个三行节(tercet)表达转和合而林徽因则用一个四行节和一个两行节(couplet)合成六行节去担负转和合。 从形式方面去分析这一首无题诗从形式方面去分析这一首无题诗 3先看第一个四

3、行节首先出现的意象是静接着是季节-春天最后是眼前的景象山和小河流。在溶溶的一片寂静中站立在醉人的春风里面向着小山和小河流那是何等悠闲与雅致也许只有那拥有“完全诗意的信仰”的人方能更真切地体会到其中的诗情与妙意只有那纯粹性灵终不泯灭的人才会更深邃地照察出内中的奥妙与和谐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已一去不复返所以诗人会问“什么时候才能有”。究竟是怎样的一片静而诗里面的山和小河流是什么地方的山什么地方的小河流又究竟是哪一个春天居然会让诗人久久不能忘情这第一个提问在整首诗的诗意发展上扮演了“起”的角色让我们看看第二个四行节怎样承接着诗意的发展向前推进。 从内容方面去探讨这首无题诗从内容方面去探讨这首无题诗 4

4、紧紧承接着溶溶立在春风中天地万物竟像是处于一个寂然不动的绝对宁静而默然的世界里然而诗人的心灵和情思却处于一种静极而动的状态中她的内心在那一刻是满怀着希望理想与梦于是她穿越过初春的新绿她的思想在这个时候已被响在耳际的喁喁细语般的诗歌所盘据着最后她登上了古城的城楼在城楼上那一声声的钟响悠扬地飘来划破了那一片静她凝神地聆听着这醉人的钟声。然而那已是遥远的年代的事儿了。在这“承”的四行节的诗句中她用了一个“更”字来显示出诗人久已未曾聆听那一声钟响了所以她问了“什么时候还能那样”再听一次那怕是生命中最后的一次。 从内容方面去探讨这首无题诗从内容方面去探讨这首无题诗 5诗意继续向前急转至“转”和“合”这也

5、是一个四行节再加上一个两行节。首先出现的意象是心上面的一静一动似乎都统摄于一心很像只是一心之自我舒卷当心灵不为丝屑的俗念所沾滞时人的审美的本能便不泯灭纯粹美感的神奇便终能充分地实现这静这春风这山这水-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与古城的城楼以及飘向城楼上的那声钟响默默地不期然地淹入了诗人的性灵最终是心即是景景即是心而心景一如纯粹美感的神奇就在这心景一如的当下而充分地自我实现。 6但是当心灵离其自己便把景推出去这样一来,心与景便离析而为二这个时候审美的心灵便转变成思辨性格的心灵时间空间是使它的认识成为可能的形式条件。思辨的心灵告诉诗人自己那已是久远的往事那一片静那春风那山那小河流那城楼那春日的新绿那钟响

6、只存在于思维中记忆里希望理想与梦可能仍在但又与谁共享又与谁一起去实现它而响在耳际喁喁细语般的诗歌也已似有还无且模糊不清这一切透过时间空间全投射在思维中记忆里。并且时间在向后倒退着到达了那久远的年代空间随着时间的倒退而伸展到一个特定的地方那儿仍存在着小山小河流那飘向城楼上的醉人的钟响仍会响着别矣远矣往矣仅管是时空的揆隔但这一切却很像就发生在昨天并且全首诗的诗意由那一片静春风山河的“起”发展到钟声城楼的“承”再急速地发展到这一切消逝于时空之中而过转到“转”于是便结穴于这最后两行节的“合”这一切竟完整地都关联到一个人那个人仍像是昨天那般具体地存在着就和诗人所处的当前的那一片静里以及写这首诗时的那个春天紧密地连结在一起诗人不能懂得为什么这个人和这一切会像一幅幅恒常不变的图画跟今天跟现在紧密相连而像一道影儿似的又具体地在她的内心的深处震荡着为什么当前的一片静当前的这个春天竟会连结到诗里所描述的那一切她重复地问自己究竟“什么时候又什么时候心才真能懂得”那一切已一去不复返那个人更是永远不会再回来既然这一切都已消逝,时空揆隔,生死更是两茫茫,但为什么诗人仍久久不能或忘也许问得更具体一点是那个人究竟是谁 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