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5扫除障碍二文言虚词理得清课件.ppt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0014468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5扫除障碍二文言虚词理得清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5扫除障碍二文言虚词理得清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5扫除障碍二文言虚词理得清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5扫除障碍二文言虚词理得清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5扫除障碍二文言虚词理得清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5扫除障碍二文言虚词理得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7.5扫除障碍二文言虚词理得清课件.ppt(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扫除障碍(二)文言虚词理得清 【核心知识聚焦】一、虚词的性质和特点 1.性质:虚词,是与实词相对而言的,是指意义较虚,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 2.特点 从意义上看,虚词表示实词(短语)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及语气,有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的不能。 从语法功能上看,有的虚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结构,能充当状语、补语,有的起连接词语或句子的作用(如连词、结构助词),有的起标志性作用(如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二、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推断技巧例析 1.代入判断法而 可用“就、随后、那么”替代,多为承接关系;可用“可是、但是”替代,多

2、为转折关系。 附:而并列、承接、修饰关系的判断规律结构特点构特点词义解解释关系判断关系判断前后前后词语地位相同,互地位相同,互换位置而位置而语意不意不变又、和、并又、和、并并列关系并列关系前后前后词语有有时间或或逻辑上的先后上的先后顺序序接着、然后接着、然后承接关系承接关系前面是状前面是状语,后面是,后面是动词地、着地、着修修饰关系关系2.位置判断法乎 若在句尾或句中,作语气助词,多表感叹、疑问或反问;若在形容词后,则多作词尾。若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多作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对象等;若用于形容词后,则作介词,表比较。 3.句意分析法其 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根据句意

3、“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即可确定“其”在这里作副词,表示揣度语气,意思是“大概”。 4.结构分析法为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三个“为”,前两句主语分别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句中前两个“为”处在两个名词之间,应做谓语动词,译为“是”;第三句“何辞”,即“辞何”,是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句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无实在意义。 再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这两句是结构相同的对称句,句中的“而”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那么“以”应该与其相同,也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5.搭配对象判断法以 (1)“以+代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以”为

4、介词,如“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与名词性短语“一璧之故”构成介宾短语,做状语,表原因。 (2)“以+动词”,“以”为连词,如“属余作文以记之”,“以”为连词,表目的。 (3)“以”后跟复句的一个分句,则多为连词,表原因。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为连词,表原因。 6.调换语序判断法与 “与”前后的词或短语语序可调换,“与”为连词;若不可调换,则“与”为介词。 7.借助用法判断法因 “因”+代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因”为介词,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因”是介词,意思是“通过,经由”。“因”+动词或复句的一个

5、分句,则“因”多为连词,如“后因伐木,始见此山”(雁荡山),“因”后跟动宾短语“伐木”,表示后句是因果关系,故为连词。【二级训练通关】【一级通关整合提升】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3分)()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C.某所,而母立于兹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解析】选C。C项,代词,你。A、B、D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作师说以贻之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C.敛赀财以送其行D.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解析】选C。C项与例句都是连词,表目的,来。

6、A项,介词,用。B项,介词,因为。D项,介词,在。3.对下列各句中“因”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因以讽谏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A.相同,不同。B.不同,不同。C.不同,相同。D.相同,相同。【解析】选B。介词,顺着。介词,趁着(机)。连词,于是,就。介词,通过。【二级训练迁移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题目中加点的虚词)。(10分) 王涯,字广津,其先本太原人,魏广阳侯冏之裔。涯博学,工属文。往见梁肃,肃异其才,荐于陆贽。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初,会其

7、甥皇甫湜以贤良方正对策异等,忤宰相,涯坐不避嫌,罢学士,再贬虢州司马,徙为袁州刺史。宪宗思之,以兵部员外郎召,知制诰,再为翰林学士,累迁工部侍郎,封清源县男。 涯文有雅思,永贞、元和间,训诰温丽,多所稿定。帝以其孤进自树立,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俄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坐循默不称职罢,再迁吏部侍郎。1.涯博学,工属文。往见梁肃,肃异其才,荐于陆贽。(5分)2.帝以其孤进自树立,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5分)答案:1.王涯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他去拜见梁肃,梁肃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异,向陆贽推荐他。2.皇帝认为他特别

8、出色独树一帜,多次找他问话,因他家较远,有时不能按时应召,下诏书将光宅里的官第借给他住,众学士没人能比。附【译文】 王涯,字广津,他的祖先是太原人,是北魏广阳侯王冏的后代。王涯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他去拜见梁肃,梁肃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异,向陆贽推荐他。他考中了进士科,又通过了博学宏辞科,两次调任后任蓝田尉。一段时间以后,升为左拾遗并任翰林学士,又升任起居舍人。元和初年,遇上他外甥皇甫湜因应考贤良方正科对策成绩优异,触怒宰相,王涯因不避嫌疑,被罢免了翰林学士,两次贬官后任虢州司马,后改任袁州刺史。唐宪宗想念他,召回任兵部员外郎,又任知制诰,又再次担任翰林学士,多次升官后任工部侍郎,被封为清源县男。

9、 王涯的文章构思高雅,永贞、元和年间,训导诏诰之类的文辞委婉典雅,多是他起草的。皇帝认为他特别出色独树一帜,多次找他问话,因他家较远,有时不能按时应召,下诏书将光宅里的官第借给他住,众学士没人能比。不久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缄默无言而不称职被罢免,两次升任后任吏部侍郎。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题目中加点的虚词)。(10分)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八年,署滦州知州。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十八年,擢通州知州。 三十三年,召诣京师。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

10、而无顾此失彼之虞。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上召成龙入,问:“开捐例得无累民?”成龙奏:“无累。”上曰:“捐纳之人,岂尽殷实?大约称贷者多,不朘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成龙乃请罪。上因问:“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谓减水坝不宜开,今果何如?”成龙曰:“臣彼时妄言,今亦视辅而行。”廷臣议成龙怀私妄奏,当夺官,上命留任,仍兴举简要各工。(有删改)【注】捐例: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清史稿选举志七:“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靳辅:清代治河专家。3.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11、(5分)4.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5分)答案:3.(于成龙)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良好的政治治理效果,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于成龙)得以恢复职任。4.(他)上疏说运河、黄河堤坝低薄的地方,都应筑高加厚;河防各处设置专门的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附【译文】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七年,被任命直隶乐亭知县。八年,代理滦州知州。(于成龙)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良好的政治治理效果,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于成龙)得以

12、恢复职任。十八年,被提拔做通州知州。 三十三年,皇上征召(他)到京师。(他)上疏说运河、黄河堤坝低薄的地方,都应筑高加厚;河防各处设置专门的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又计算治河工程耗资繁多,请求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按官位品级核算收费;并推广到被罢免的各官员,上至布政使,都能捐资得官。皇上征召成龙入朝,问:“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能不累及百姓吗?”成龙回奏:“不会连累(百姓)。”皇上说:“纳资得官的人,哪里全都富裕?大概开口向别人借钱的人很多,(如果)不剥削百姓,那么拖欠的债务用什么来偿还?”成龙于是主动承认错误并请求惩罚。皇上于是问(他):“你曾经说山东巡抚靳辅的坏话,说泄洪的减水坝不应当打

13、开,现今结果怎么样?”成龙说:“我那时信口胡说,如今也效法靳辅那样去做。”朝中大臣责备成龙心存私念胡乱上奏,应当削去官职,皇上让(他)留任原职,仍旧兴建检查各项重要的工程。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题目中加点的虚词)。(10分)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给事中蕃孙也。登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初,授户部主事。以从父临安为郎中,改刑部。坐累,谪岳州通判。久之,移随州知州,擢陕西佥事,历云南按察使。 正德九年,举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逾月,资遣还乡。初,镇守中官廖堂党于刘瑾,假进贡名,要求百端

14、,继者以为常。充嗣言:“近中官进贡,有古铜器、窑变盆、黄鹰、角鹰、锦鸡、走狗诸物,皆借名科敛。外又有拜见银、须知银及侵扣驿传快手月钱、河夫歇役之属,无虑十余事,苛派动数十万。其左右用事者,又私于境内抑买杂物,擅榷商贾货利。乞严行禁绝。”诏但禁下人科取而已。 【注】无虑:大约,总共。5.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5分)6.其左右用事者,又私于境内抑买杂物,擅榷商贾货利。乞严行禁绝。(5分)答案:5.这年发生大灾,李充嗣请求拨发库银运来粮食赈济灾民,当时流亡的百姓多聚集在开封,他命人煮粥给他们吃。6.他们左右办事的人,又私自在境内贱买东西,擅自征收商人税利。请求严行禁

15、止。附【译文】 李充嗣,字士修,是内江人。是给事中李蕃的孙子。考中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初年,被授予户部主事。因叔父李临安是户部郎中,改任刑部。受牵连定罪,被贬为岳州通判。很久后,又改任随州知州,提升为陕西佥事,历任云南按察使。 正德九年,因政绩显著被举荐,多次升迁至右副都御史,并任河南巡抚。这年发生大灾,李充嗣请求拨发库银运来粮食赈济灾民,当时流亡的百姓多聚集在开封,他命人煮粥给他们吃。过了一个月,又给钱遣送他们还乡。当初,镇守宦官廖堂与刘瑾结党,假借进贡的名义,百般索求,接任者以此为常事。李充嗣说:“近来宦官进贡,有古铜器、窑变盆、黄鹰、角鹰、锦鸡、猎狗等物,都是借名征收。另外

16、又有拜见银、须知银及侵占克扣驿站差役月钱、河工歇工钱之类,大约有十多种,苛酷摊派动辄几十万。他们左右办事的人,又私自在境内贱买东西,擅自征收商人税利。请求严行禁止。”朝廷下诏只是禁止宦官手下的人征收索取罢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题目中加点的虚词)。(10分) 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之族叔也。顺德仕隋为右勋卫,征辽当行,亡命太原,素为高祖亲厚。时群盗并起,郡县各募兵为备。太宗将起兵,令与刘弘基募士于外,声备贼,至数万人,乃结队按屯。大将军府建,拜统军。从平霍邑,破临汾,下绛郡,俱有战功。寻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每战摧锋。及通将奔洛阳,顺德追及于桃林,执通归京

17、师,遂定陕县。高祖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讨建成余党。太宗践祚,食千二百户,赐宫女,诏宿内省。 俄以受赇为有司劾发,帝曰:“顺德元勋外戚,爵隆位厚至矣。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库,何至以贪冒闻乎?”因赐帛数十愧切之。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以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赐之?”帝曰:“使有耻者,得赐甚于戮;如不能,乃禽兽也,杀之何益?”7.太宗将起兵,令与刘弘基募士于外,声备贼,至数万人,乃结队按屯。(5分)8.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库,何至以贪冒闻乎?(5分) 答案:7.李世民将起兵,命令长孙顺德与刘弘基在外招揽人才,号称是应对反贼,数量多达数万人,于是按屯

18、编结队伍。8.如果能多看古今典籍审察自己,有对国家百姓有益的作为,我会与他一起共享国库,何至于出了贪污受贿的丑闻呢?附【译文】 长孙顺德,是文德顺圣皇后的族叔。顺德在隋朝的时候任职右勋卫,本应参与征讨辽的战役,却逃往太原(投靠李渊),后一直被李渊信任厚待。当时(隋朝各地)很多盗匪一齐作乱,各郡县各自招兵买马来应对。李世民将起兵,命令长孙顺德与刘弘基在外招揽人才,号称是应对反贼,数量多达数万人,于是按屯编结队伍。大将军府建立起来后,任命长孙顺德为统军。长孙顺德随军讨平霍邑、击破临汾、攻克绛郡,都立下战功。不久,与刘文静在潼关攻打屈突通,每次都大败屈突通。到屈突通将要逃奔洛阳时,长孙顺德追至桃林,

19、将屈突通擒获送到京师,于是平定了陕县。李渊登基后,任命顺德为左骁卫大将军,封为薛国公。后讨伐李建成余党有功。唐太宗即位,授予他食邑一千二百户,把宫女赐给他,下诏允许他在禁宫之内留宿。 不久后因为接受贿赂被有司弹劾,唐太宗说:“顺德是开国元勋,又是外戚,地位、爵禄已经够丰厚了。如果能多看古今典籍审察自己,有对国家百姓有益的作为,我会与他一起共享国库,何至于出了贪污受贿的丑闻呢?”于是赐给他几十匹丝绢想让他产生愧疚之心。大理寺少卿胡演说:“顺德因为接受贿赂而触犯法律,罪不可恕,怎么又赐给他丝绢呢?”太宗说:“假使是有廉耻之心的人,得到赏赐对他来说胜于刑罚;如果仍不能(使他醒悟),那他就像禽兽一样了

20、,杀了他也没有用。”【加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题目中加点的虚词)。(10分)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

21、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1.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5分)2.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5分)答案:1.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做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2.别人都以

22、经常能到禁宫走走为光荣,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真是难能可贵而为人们所做不到的啊!附【译文】 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因为年龄大眼睛看不太清,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痛苦不吭声。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晓诗经、论语。她的哥哥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

23、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做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邓皇后难以违背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工,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 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当时的年龄是十六岁。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等到邓皇后生病时,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邓皇后对和帝说:“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诽谤。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和帝说:“

24、别人都以经常能到禁宫走走为光荣,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真是难能可贵而为人们所做不到的啊!”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晋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和帝在位时期整个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一级训练学而思用】常见18个文言虚词针对性练习第一组:而、何、乎1.而(1)蟹六跪而二螯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项王按剑而跽曰 ()(7)某所,而母立于兹 ()(8)剑阁峥嵘而崔嵬 ()答案:(1)连词,表并列,和(2)连词,表递进,而且(3)连词,表承接

25、,可不译(4)连词,表转折,却(5)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6)连词,表修饰,可不译(7)代词,通“尔”,你的(8)连词,表并列,又2.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大王来何操 ()(3)其间旦暮闻何物 ()(4)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5)何竟日默默在此 ()(6)徐公何能及君也 ()答案:(1)疑问代词,为什么(2)疑问代词,作宾语,什么(3)疑问代词,作定语,什么(4)副词,表程度,多么(5)副词,表反问,为什么(6)疑问代词,表提问,哪3.乎(1)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其皆出于此乎()(4)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26、天()(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6)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9)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答案:(1)语气助词,表疑问,吗(2)语气助词,表反问,呢(3)语气助词,表揣测,吧(4)语气助词,表感叹,啊(5)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6)形容词词尾,的样子(7)介词,表示动作的对象,对,对于(8)介词,相当于“于”,在(9)介词,表比较,比第二组:乃、其、且4.乃(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6)蒙冲斗舰乃以千

27、数()答案:(1)副词,表顺承,于是,就(2)副词,表出乎意料,竟,竟然(3)副词,表结果,才(4)代词,你的(5)副词,表判断,是(6)副词,表递进,甚至5.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秦王恐其破璧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其为惑也,终不解矣()(5)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6)其皆出于此乎()(7)吾其还也()(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0)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11)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答案:(1)人称代词,他的(2)人称代词,他(3)人称代词,我(自己)(4)指示代词,那些

28、(5)指示代词,其中的(6)副词,表测度,大概(7)副词,表商量,还是(8)副词,表期望,一定,千万(9)连词,表选择,是还是(10)连词,表假设,如果(11)句中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6.且(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5)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答案:(1)连词,表递进,而且(2)连词,表并列,又(3)连词,表让步,尚且(4)副词,将,将要(5)副词,暂且(6)副词,将近第三组:若、所、为7.若(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2)以

29、若所为,求若所欲()(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4)天若有情天亦老()答案:(1)第二人称代词,你(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3)形容词词尾,同“然”,相当于“的样子”(4)连词,表假设,假如,如果8.所(1)岂敢盘桓,有所希冀()(2)若属皆且为所虏()(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是吾剑之所从坠()(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答案:(1)助词,与动词“希冀”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事)(2)助词,与“为”组合,表被动(3)助词,与“以”组合,表凭借,用来的(4)助词,与介词“从”组合,表处所,的地方(5)助词,与“以”组合,表原因,的原因9.为(1)不足为外人道也()

30、(2)公为我献之 ()(3)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6)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7)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答案:(1)介词,表对象,向,对(2)介词,替(3)介词,表时间,当,等到(4)介词,表目的,为了(5)语气助词,表疑问,呢(6)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7)介词,表被动,被第四组:焉、也、以10.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犹且从师而问焉()(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4)万钟于我何加焉()(5)焉用亡郑以陪邻()(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答案:(1)兼词,相当于“

31、于此”(2)代词,之(3)语气助词,不译(4)语气助词,表反诘,呢(5)疑问副词,为什么,怎么(6)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11.也(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3)苛政猛于虎也()(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5)吾其还也()答案:(1)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不译(2)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不译(3)助词,表感叹语气,啊(4)助词,表疑问语气,呢(5)助词,表商量语气,吧12.以(1)常以身翼蔽沛公()(2)秦亦不以城予赵()(3)臣以险衅,夙遭闵凶()(4)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5)欲以客往赴秦军()(6)险以远,则至者少()(7)

32、樊哙侧其盾以撞()(8)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9)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0)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1)斧斤以时入山林()答案:(1)介词,用(2)介词,把(3)介词,因,由于(4)介词,在(5)介词,和,带领(6)连词,表并列,而且(7)连词,表承接,而(8)连词,表目的,来(9)连词,表因果,因为(10)连词,表修饰,而(11)介词,按第五组:因、于、与13.因(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蒙故业,因遗策()(5)相如因持璧却立()(6)因人之力而敝之()(7)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33、()答案:(1)介词,表条件,趁着(机)(2)介词,表原因,因为(3)介词,表凭借,通过(4)动词,沿袭(5)连词,就,便(6)介词,依靠(7)连词,表结果,因此14.于(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勇气闻于诸侯()(3)故燕王欲结于君()(4)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6)州司临门,急于星火()(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答案:(1)介词,在(2)介词,在中(3)介词,跟,同(4)介词,对,对于(5)介词,为,给(6)介词,表比较,比(7)介词,表被动,被15.与(1)秦伯说,与郑人盟 ()(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3)

3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无乃尔是过与 ()(5)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答案:(1)介词,跟、同(2)介词,为(3)连词,表并列,和(4)语气词,表疑问,通“欤”,不译(5)动词,亲附,亲近第六组:则、者、之16.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答案:(1)连词,表承接,就,便(2)副词,就是(3)连词,表转折,却(4)连词,那么(5)连词,就17.者(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谁可使者()(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35、常在沛公也()(5)此三者,吾遗恨也()(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答案:(1)代词,的(事情)(2)助词,表判断,不译(3)助词,表疑问,呢(4)音节助词,不译(5)助词,件(6)代词,的(人)18.之(1)臣请入,与之同命()(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5)宋何罪之有()(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填然鼓之()答案:(1)代词,他,指刘邦(2)代词,我(3)指示代词,这(4)助词,的(5)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6)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7)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8)音节助词,不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