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0002398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age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及其理论依据主讲人:赵锦淼主讲人:赵锦淼胡胡 鑫鑫 田俊杰田俊杰 赵锦淼赵锦淼黄建成黄建成 张张 腾腾 张张 颖颖成成 员员电气电气142142班班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的初步确立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的根本变化三、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二、我国政治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 会 主 义 建 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84018401840191919191949194919491949新民主

2、主义革命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19491949194919491956195619561956底底底底今今民主革命时期 (过 渡 时 期)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解决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实际步骤:实际步骤:解决民主革命遗留任务:1 1、统一大陆、统一大陆2 2、社会经济秩序的整顿与恢复、社会经济秩序的整顿与恢复3 3、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清除旧社会遗、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清除旧社会遗毒的斗争毒的斗争4 4、工商业的调整、工商业的调整 “三反三反”、“

3、五反五反”运运动动解决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没收官僚资本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的工作即在全国范围展开。到1950年初,人民政府共接管官僚资本的工矿企业2800余家,金融企业2400余家,这些企业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恢复发展国民经济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新中国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对它进行适当的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分

4、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1952年,私营工业产值的56,已属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部分。私营经济中不利于国计民生的部分被削弱以至淘汰。私营经济在数量上是明显上升的,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下降了。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少数农户还参加了半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从从中中华华人人民民共共和和国国成成立立,到到社社会会主主义义改改造造基基本本完完成成,这这是是一一个个过过渡渡时时期期。党党在在过过渡渡时时期期的的总总路路线线

5、和和总总任任务务,是是要要在在一一个个相相当当长长的的时时期期内内,基基本本实实现现国国家家工工业业化化和和对对农农业业、手手工工业业、资资本本主主义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多种形式、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4)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19561956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即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基本完成。即我国对农业、手工

6、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完成。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的根本变化 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了。 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这表明,中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改造引起的巨变:生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制度私有制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阶级剥削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果:1953195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比较中国中国苏联苏联美国美国英国英国西德西德法国法国日本日本18.0%18.0% 11.6%11.6%

7、3.6%3.6%3.8%3.8%10.1%10.1%7.9%7.9%15.0%15.0%(1)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2 2)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国营经济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个体经济19561956年年32.2%32.2%53.4%53.4%7.3%7.3%0.1%0.1%7.1%7.1%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 国民收入结构表7.1%1.5%7.3%19.1%个体个体经济经济合作社合作社经济经济公私公私合营合营经济经济国营国营经济经济7.1%53.4%32.2%7.3%71.

8、8%1.5%19.1%0.7%6.9%71.8%53.4%32.2%0.7%0%资本资本主义主义经济经济6.9%19561956年年19521952年年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来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来 名称名称1957 年年1957 年比年比1952年年年均增长年均增长全国工业总产值全国工业总产值 783.9亿元亿元增长增长128.318 其中生产资料生产其中生产资料生产增长增长210 25.4 消费资料生产消费资料生产 增长了增长了83 12.9 重工业生产在工业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比重总产值比重 由由1952年的年的35.5 提高提高到到45 农业总产值农

9、业总产值 604亿元亿元 增长增长25 4.5 粮食产量粮食产量 19505万吨万吨 增长增长193.7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水平 102元元 比比1952年的年的76元提高元提高1/3强强 职工平均消费水平职工平均消费水平 由由148元提高到元提高到205元元 提高提高38.5 农民农民 由由62元提高到元提高到79元元提高提高27.4 到到19561956年底年底, ,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99%与私营商业与私营商业户数的户数的82.2%82.2%实行了公私合营实行了公私合营 (3)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确立了中国共

10、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确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确立。立。 1954 1954年年9 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备受欺凌备受欺凌备受欺凌备受欺凌经济、文化落后经济、文化落后经济、文化落后经济、文化落后被看不起被看不起被看不起被看不起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受掠夺、奴役受掠夺、奴役受掠夺、奴役受掠

11、夺、奴役四分五裂四分五裂四分五裂四分五裂全面繁荣全面繁荣全面繁荣全面繁荣受尊重、重视受尊重、重视受尊重、重视受尊重、重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新时代主权独立主权独立主权独立主权独立统一(除台湾)统一(除台湾)统一(除台湾)统一(除台湾)(4)社会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根本变化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我国社会的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阶级关系、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也发生了变化。 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逐渐消灭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12、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6年,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各革命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人民民主专政资本家民族资产阶级被消灭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社会阶级关系 实践证明,一方面,中国可以在没有实现实践证明,一方面,中国可以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工业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度的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中国设;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者的社会主义还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者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经过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经过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是不可能超越这个阶段的。发展,是不可能超越这个阶段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