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日本农业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9957584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8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日本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专题1日本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专题1日本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专题1日本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专题1日本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日本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日本农业(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题1-1-日本农业日本农业.中日农业的共同特点日本与我国有着非常相似的食品安全问题,日本与我国有着非常相似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我国也是人口多,耕地资源少,2006年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已下降到1.4亩。2.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2001年到2020年我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农业生产条件的比较(2006)资料来源:联合国FAO数据库。3.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占GDP的比重急剧下降,2005年末第一产业

2、的比重只有12.6%。相应的生产资料向工业的配置已经在广泛进行。4.随着我国加入WTO,关税等农业保护壁垒的消失,我国农产品生产必然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5.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人均肉,蛋,奶消费量都在持续增长,外食次数也是连年增长。6.农户经营为主,经营规模小 这就是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食品自给率将出现下降的趋势,那么如何保护食品自给率,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将是今后我国政府的一个长期的工作。一、日本农业的核心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粮食自给率:是一国或地域内消费的粮食(食品)中由本国所生产供给的比率。 日本的食品自给率水平较低,粮食安全供给能力有限图中列出了三种标准的日本食品自

3、给率,粮食自给率,热量基准的食品自给率,生产金额基准的食品自给率。粮食自给率主要是指稻谷,麦类和玉米的自给率。从图上可以看的出从1961年的82%急剧下降到1985年的31%,再到1988年的30%,1996年以后基本维持在28%左右。日本的这个自己率水平还不足通常认为的粮食最低安全保线70%的一半。热量基准的食品自给率就是将食品都换算成热量单位,然后测算的所有食品的自给率。这个标准的自给率从1961年的79%逐渐下降到1999年的40%,这个指标在维持了8年后的2007年跌破了40%。相对来说金额基准的自给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在69%以上。三种指标都显示了随着经济发展日本食品自给率急剧下降的

4、过程。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粮食自给率以如此快的速度下降的呢? 粮食自给率低粮食自给率低 日本有自给生产能力的粮食和畜产品仅限于大米和鸡蛋。1998年度大米自给率为95%,鸡蛋自给率为96%。但是由于国外农产品价格低廉,日本从海外进口农产品增加,国内生产下降。1998年度水果自给率49%,肉类55%,鱼贝类66%,蔬菜84%,小麦9%,大豆3%。1997年日本进口玉米世界第一。此外,大豆、小麦、砂糖、牛肉等也大量进口。世界农产品贸易额的1/10是日本进口的。另外,根据2007年日本农产品的自给率表(如表1)所示,可知:日本的薯类、淀粉、蔬菜、鸡蛋、酱和酱油的自给率比较高,约在80以上;果实、肉

5、类、乳制品、海鲜、海藻和食用油的自给率相对较高,约在50以上;而谷物和豆类的粮食自给率却非常低,谷物中除了大米自给率还维持在93以上,裸麦自给率为108,其它的粮食的自给率都在15以下;豆类的自给率也仅为6.9。从消费方式来看,大米和小麦主要是口粮消费,而玉米和大麦则主要作为饲料。玉米的消费量最多16,260千吨,占粮食消费总量的45。再次说明,日本粮食自给率低下与膳食结构中畜产品的消费有直接关系。同时也可以看到,虽然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很低,但是作为其主要口粮的大米的自给率却高达93.14%。 表1 2007年日本食品供需表 (单位:千吨) 二、粮食自给率低下的原因供给面生产要素生产经营方式需求

6、面国际贸易环境(一)供给分析1.农业生产要素分析耕地耕地面积总量较小耕地面积不断下降复种指数下降日本耕地面积总量较小,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耕地面积达到608万公顷,达到历史最高点。之后,保持了长期下降的趋势,1980年下降的546万公顷。26年后的2006年下降到了467万公顷。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开始,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宏观经济和地域间经济的发展日本广泛建设了交通网。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占用了广泛的农业耕地,这使得日本农业耕地面积从1961年的6086千公顷下降到2006年的4,671千公顷,减少了近1/4。同期,旱田和水田的耕地面积都有了相应的下降。日本的耕地面积日本耕地

7、面积的变化(単位1,000公顷)年总耕地面积增加减少Area of cultivated land Expansion Dilapidation 1980年5,4610.8271985年5,3791.1201990年5,2430.2221995年5,0381.3202000年4,8301.4192004年4,7140.6172005年4,6920.5202006年4,6711.815(一)供给分析复种指数下降复种指数大幅下降1950年代最高超过了100%,之后持续下降,到2000以后下降到50%以下接近40%水平。耕地利用率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2005年日本的撂荒地占耕地面积近10%,这给原

8、本稀缺的土地资源利用造成巨大的浪费。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带了更大的压力。复种指数(%) 肥料和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肥料和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 1997年度(当年7月至次年6月)日本肥料使用量151万吨。近年来为生产高质米,为培植无农药和少农药作物,农药的使用从1985年开始下降。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造成农产品总产量不断下降。日本化肥使用量资本形成二战以后日本的农业生产投入不断增多农业实现现代化,资本投资趋于停滞二战以后日本的农业生产投入不断增多,按照2000年的可比价格来看,年固定资产形成从1962年的10000亿日元增加到1980年的4万亿达到第一个高点,之后在1996年达到了最高

9、点超过了5万亿日元。之后逐年下降,2002年接近了3.5万亿日元。其中农业机械投入占比最大、波动最大,农业建筑和土地改良投入现对较少,波动平缓,农业资产形成主要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带来的。2006年日本每公顷农业机械台数达到了220.6,居世界最高水平。日本农业生产资本形成(单位:10亿日元)注:按2000年为100的可比价格计算。 世界主要国家农业机械拥有量农业生产条件的比较(2006)资料来源:联合国FAO数据库。农业劳动力减少并加速老龄化农业劳动力减少并加速老龄化日本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农业就业劳动力的高龄化一是就业人口不断减少,1965年日本农业就业人口为1151万,到2005年减至33

10、5万,减少了71%;农业一线耕作者,从1965年的894万减至2005年的224万,减少了75%;日本的农业就业人口2007年为312万,占日本总人口的3%左右。在这312万农业人口中,真正在农业一线耕作的为224万。总农家户数,从1965年的566万户减至2005年的285万户,减少了50%。二是农业从业人员高龄化。在日本农业就业人口中, 65岁以上的农业从业者,1985年为19.5%,1995年为39.4%,2005年达到了57.4%,目前已经在59%以上。1995-2004年,日本农村30-59岁男性劳动力占农村全部男性劳动力的比重从27.73下降到21.47;60岁以上农村男性劳动力占

11、农村全部男性劳动力的比重从60.59上升到70.58;60岁以上农村女性劳动力占农村全部女性劳动力的比重从55.65上升至65.37。与此同时,日本从事农业生产的女性人数超过男性人数,2004年从事经营性农业生产的男女比重分别为44.7、55.3。 不同年龄农业劳动者比例2. 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日本农业生产经营仍以农户经营为主体,小农特征突出。日本通过农业协会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农生产的弊端,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小农制约,近年来这个矛盾日趋激化。土地经营规模普遍比较小土地经营规模普遍比较小2006年日本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为2.3公顷。2000年日本平均每一农户的耕地面积为1.24公顷

12、,约合18.6亩,远不及许多欧美国家大农场的经营规模。规模生产农户比重较低,1980年仅为7%左右,尽管略有上升,但是到2002年时仍不足15%。农业兼业化水平高农业兼业化水平高1985年日本农户总数为近450万户,2004年下降到不足220万户。其中兼业农户数量占到巨大多数,1985年时为375万,约占83.3%,2004年时为172万,79.6%。兼业农户占绝大多数。专业农户绝对数量和比重都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十年不少日本农民从农村转移至城市,日本农业家庭总数不断减少,但是土地经营规模扩大非常缓慢。1990-2000年日本农户家庭总数减少18.64%,同时平均每一农户经营的

13、耕地面积却仅增长8.77%。兼业农户中又以第二种兼业为主兼业农户中又以第二种兼业为主兼业农户第二种兼业的比重一直维持在80%水平以上。这不仅阻碍了土地集中和农业经营规模扩大,而且使农业机械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高效的农业生产,其结果造成高投入带来的高成本。同时,由于主要收入并不是来自于农业,农业生产积极性相对较低。农户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化,商品率高农户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化,商品率高 1994年,销售农户占总农户的76.4(自给农户也参与一定的销售活动)。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率一般为95左右,高者达100,低者为75。中、上层农户(拥有3公顷以上土地)的经营组织形式因地而异,形式多样。公司和团

14、体参与农业生产公司和团体参与农业生产由于日本农户和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业法人不断增加,农户开始成立公司、组合、农协等团体,进行大规模生产。农协的业务主要有四项:生产指导、组织流通、信用服务和开展互助共济。日本农户统计数据专业农户:农户的收入完全来自农业收入,家庭成员中没有外出务工的人。 第1种兼业:农户收入并不完全来自用于农业,家庭成员中有外出务工成员,但是收入的50%以上来自农业的农户。第2种兼业:农户收入并不完全来自用于农业,家庭成员中有外出务工成员,而且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的50%以下的农户。农户比例(二)需求分析农民的生活也有了明显提高。农民的生活也有了明显提高。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农村同城

15、市的差距都在日益缩小,农村的都市化进程加速。到1972年甚至出现了人均消费水平农村超过城市的局面。日本国民整体的消费水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食品消费量有了大幅提升,食品结构得到了改善。动物性食品消费比例有了大幅提升。膳食结构不断优化日本食品消费量(千克)数据:日本经济长期统计年鉴日本食品消费结构(%)人均食品消费结构(%)大米消费量的减少二战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百姓的饮食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人对大米消费减少的同时增加了面食的消费,这一消费习惯的变化是日本粮食自给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肉类和奶类等畜产品消费的增加随着国民所得的增加肉类,牛奶和奶制品的消费量有了飞速增长。现

16、在肉类消费量食1960年的5倍,牛奶增加了4倍。畜产品需求的增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业的饲料主要依靠进口,饲料的进口再一次降低了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实用油消费量的增加实用油消费量也有了很大的增加。2004年的食用油的消费比1960年增加了3倍。而食用油的原料大豆,菜籽等主要依靠进口。外食的增加和食品产业的发展随着女性参加社会活动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外食也称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小餐馆,便利店更是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降低了农产品的有效利用率,促使粮食进口增加,粮食自给问题深化。(三)国际贸易环境二战后,日本根据自己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缺点,制定了“贸易立国”的方针,农业、资本、能源的贸易自

17、由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长期以来日本建立了封闭条件下的农业高度保护,即依靠高关税等措施避免国外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和影响。但是,日本作为WTO成员,必须面对美国和凯恩斯集团强烈要求进一步开放市场。日本农业的比较劣势日本农业的比较劣势 比较优势是国际经济学中经常出现的概念,是指日本的单位农产品的费用/日本单位工业品的生产费高于国际的水品,使得日本在国际大分工中更集中生产工业品的经济现象。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劳动,肥料,农药和农业机械等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造成了其生产成本的大幅提升。一比较劳动生产率为指标测算国际间的比较劣势。即比较劳动生产率越低在国际贸易中本国的农产品农业比较

18、劣势越显著,进口压力越大。亚洲国家在除韩国外农业比较劣势突出,而以阿根廷为首的美洲国家、大洋洲和绝大部分的欧洲国家具有明显的农业比较优势。农业比较劣势汇率:日元的大幅升值,国内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汇率:日元的大幅升值,国内农产品价格不断上升。升。二战后日本根据自己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缺点,制定了“贸易立国”的方针,贸易,资本和能源的贸易自由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但是农业的自由化扩大了农产品的进口,降低了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中国和东南亚的发展扩大了这些国家农产品的质量,扩大了对日本的进口。根据下图可知日本国内粮食价格1993年达到顶点之后持续下降,但是由于日元的升值,美元表示的

19、日本国内农产品价格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汇率:1美元=?日元日本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价格主要农产品价格比较日本制定了高标准的农业保护政策农业保护率(PSE Producer Support Estimate)生产者补贴等值。PSE(内外价格差生产者补助金)/生产额2003年,日本生产者补贴值PSE(Producer Suppoa Estimate)为447亿美元,低于欧盟的1214亿美元,但高于美国的389亿美元;如果按人均PSE比较,日本为344美元,超过欧盟的303美元,为世界最高;如果按PSE占GDP的比重比较,日本是1%,略低于欧盟的1.2%,高于美国的0.4%;如果按PSE占农业产值

20、的比例比较,日本为58%,不仅明显高于美国的18%和欧盟的37%,而且高于OECD平均值32%。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堪称世界各国之最主要国家农产品保护率三、主要农业政策战后的农地改革战后的农地改革 日本战败后,美国占领军对其进行了一系列非军事化的民主改革,其中农地改革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美国占领当局认识到,日本的寄生地主制是战前法西斯主义的重要根源,因而决定对农地的所有制进行改革,彻底消灭寄生地主,扶持小农的发展。 1946年日本政府和盟军总部发布农地改革法案。 其基本内容是:(1)由国家收购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土地、在村地主每户超过1町步的土地、自耕农每户3町步以上的土地;(2)国家将

21、收购的土地转卖给“可望成为精于农业的自耕农”;(3)残存的租佃地以货币地租形式交纳(米价降低,不利于佃农时除外),及规定最高地租等内容。1947年到1950年所实行的农地改革,不在村地主被完全消灭,在村地主也绝大部分自耕农化,日本战前的地主制被废除,自耕农及以自耕为主的兼业佃农在农户中超过80%,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体制。1952年,农地法第一条明确规定:“农地以其耕作者所有最为适当,此法以促进耕作者的农地取得,保护其权利,调整其他土地上的农业利用关系,以确保耕作者地位的安定和农业生产力的增进为目的”。这在农地法上常被称为“自耕农主义”,或所有、经营、劳动的“三位一体主义”。它对于农地权利的转移

22、、农地转用、租佃农地权利的转移、农地转用、租佃地所有、佃租、由国家进行农地的强制收买等农地所有、佃租、由国家进行农地的强制收买等农地制度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彻底防地制度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彻底防止寄生地主制的复活。止寄生地主制的复活。60、70年代土地改革 日本政府也很早就意识到土地的细碎化会造成农业生产费用上升,并带来了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负效果。1961年制定的农业基本法就指出有必要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促进土地的集体经营。(1)1962年日本政府对农地法作了部分修改。主要修改内容是:缓和农地所有面积的上限限制,并允许农业生产法人拥有土地。但这次修改并没有涉及到土地使用权的流

23、转(租赁权)问题,所以,未能开辟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实现扩大经营规模的道路。(2)为了进一步推动土地的流转,1975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关于农业振兴区域条件整备问题的法律(简称农振法)。农振法给农民留出了一条不受农地法制约的更加自由的农田租赁途径。不但废除了农地所有面积的上限,撤销了地租限制,还允许农民经过集体协商后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可以自由签订土地租赁合同。(3)1980年的农地利用促进法再次强化了自由签订和解除短期土地租赁合同的管理和服务。至此,制约土地流转的法律禁锢彻底被打开了。1999 1999 年的年的食品食品农业农业农村基本法农村基本法 1999 年7月,日本国会通过了新的食品农业农

24、村基本法, 同时废止了1961 年制定的农业基本法。根据这部基本法, 日本农林水产省2000 年3 月制定出到2010 年的日本食品、农业、农村基本计划, 进一步明确了奋斗目标和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新基本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是: (1)确保食品的稳定供给, 努力提高粮食和食品的自给率。新基本法把这一条作为今后日本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加以强调。 (2)提出并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 这是新基本法的一大特色。农业多功能性的含义是: 农业与其它产业不同, 除了确保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供给之外, 还发挥着防止洪涝灾害、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处理有机废弃物、净化空气、提供绿色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等多方面的作用。 (3)强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农业多功能的发挥创造条件。 (4)振兴农村, 促进不同地区及城乡的协调发展。日本农业的未来?日本农业的未来?中国农业的未来?中国农业的未来?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