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纲三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9933706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史纲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外教育史纲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外教育史纲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外教育史纲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外教育史纲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史纲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史纲三章(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选士制度的发展了解选士制度的发展认识宗教和西方教育的关系认识宗教和西方教育的关系中西古代教育制度的特点中西古代教育制度的特点第一节 中国封建和帝王时代的教育制度中国封建和帝王时代的教育制度n n一、帝王时代官学教育的序幕一、帝王时代官学教育的序幕稷下学宫稷下学宫n n(一)兴起(一)兴起 养士和经济基础养士和经济基础n n1 1、性质、性质、性质、性质稷下学宫(战国时期):因设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也稷下学宫(战国时期):因设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也稷下学宫(战国时期):因设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

2、门之下而得名,也稷下学宫(战国时期):因设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是一所官学下的私学联合体。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是一所官学下的私学联合体。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是一所官学下的私学联合体。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是一所官学下的私学联合体。n n2 2、办学特色、办学特色、办学特色、办学特色第一,学术自由,来者不拒,各家各派都可以在稷下设坛自由讲学;第一,学术自由,来者不拒,各家各派都可以在稷下设坛自由讲学;第一,学术自由,来者不拒,各家各派都可以在稷下设坛自由讲学;第一,学术自由,来者不拒,各家各派都可以在稷下设坛自由讲学;第二,第

3、二,第二,第二,“ “不治而议论不治而议论不治而议论不治而议论” ”,先生们不担任具体职务,批评时政,起到咨,先生们不担任具体职务,批评时政,起到咨,先生们不担任具体职务,批评时政,起到咨,先生们不担任具体职务,批评时政,起到咨询或智囊团的作用;询或智囊团的作用;询或智囊团的作用;询或智囊团的作用;第三,教师来去自由、待遇优厚;门户开放第三,教师来去自由、待遇优厚;门户开放第三,教师来去自由、待遇优厚;门户开放第三,教师来去自由、待遇优厚;门户开放第四,学生自由听讲、学无常师;第四,学生自由听讲、学无常师;第四,学生自由听讲、学无常师;第四,学生自由听讲、学无常师;第五,制定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

4、个学生守则第五,制定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第五,制定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第五,制定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弟子职弟子职弟子职,以加强学生,以加强学生,以加强学生,以加强学生管理。管理。管理。管理。n n3 3、影响、影响、影响、影响首先,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和分化,黄老学派、阴阳学派、首先,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和分化,黄老学派、阴阳学派、首先,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和分化,黄老学派、阴阳学派、首先,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和分化,黄老学派、阴阳学派、荀子的儒家学派就是在稷下学宫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荀子的儒家学派就是在稷下学宫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荀子的儒家学

5、派就是在稷下学宫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荀子的儒家学派就是在稷下学宫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其次,其自由办学之风,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其次,其自由办学之风,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其次,其自由办学之风,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其次,其自由办学之风,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二 汉代的官学制度n n(一)汉代的文教政策(一)汉代的文教政策n n汉初的文教政策汉初的文教政策- -黄老之术黄老之术n n汉高祖刘邦不喜欢儒生。郦食其见到沛公,沛公骂他是汉高祖刘邦不喜欢儒生。郦食其见到沛公,沛公骂他是“ “竖儒竖儒” ”。后来郦食其帮助他驰说诸侯,立了不小的功劳并。后来郦食其帮助他驰说诸侯,立了不小的功劳

6、并且送掉了自己的生命,使他看到了儒生的作用。取得天下且送掉了自己的生命,使他看到了儒生的作用。取得天下后,陆贾就如何巩固问题告诫汉高祖:后,陆贾就如何巩固问题告诫汉高祖:“ “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马上治天下” ”,劝高祖,劝高祖“ “文武并用文武并用” ”。后来叔孙通又向高。后来叔孙通又向高祖说;祖说;“ “夫儒者难于进取,可与守成夫儒者难于进取,可与守成” ”,并表示愿为高祖,并表示愿为高祖定朝仪。高祖依其议,在长乐宫行朝仪时,满朝自诸侯王定朝仪。高祖依其议,在长乐宫行朝仪时,满朝自诸侯王以下以下“ “莫不振恐肃敬,莫不振恐肃敬,” ”于是高祖悦曰:于是高祖悦曰:“ “吾乃

7、今日知为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皇帝之贵也” ”,并拜孙通为太常,并拜孙通为太常, ,诸生都做郎官。诸生都做郎官。n n惠帝四年除惠帝四年除“ “挟书令挟书令” ”,为儒学兴盛扫除了法律上的障碍。,为儒学兴盛扫除了法律上的障碍。n n文帝主张文帝主张“ “子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于治子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于治” ”。景帝。景帝时时“ “不任儒者不任儒者” ”,窦太后好黄老之术,这在汉初,为了缓,窦太后好黄老之术,这在汉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采用黄老之学和阶级矛盾,采用黄老之学“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的主张,实行的主张,实行“ “与民休息与民休息” ”的基本国策有其合理之处。到汉武帝

8、的的基本国策有其合理之处。到汉武帝的6060多年,多年,使政治经济逐渐复苏,即文景之治。使政治经济逐渐复苏,即文景之治。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n n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确立涉及董仲舒的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确立涉及董仲舒的“ “三对策三对策” ”。其时,。其时,一个是为了建立一个是为了建立“ “大一统大一统” ”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帝国的需要,一个是出于争夺学术地位的需要,三道策问一拍即合。学术地位的需要,三道策问一拍即合。n n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文化教育上主要实行了三项措施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文化教育上主要实行了三项措施n n一是一是一是一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诸不

9、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进。进。进。” ” 即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是二是二是二是“ “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三是使三是使三是使三是使“ “诸侯、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诸侯、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诸侯、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诸侯、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使也使也使也”

10、 ”,即建立选士制度以选拔任用贤才,即建立选士制度以选拔任用贤才,即建立选士制度以选拔任用贤才,即建立选士制度以选拔任用贤才 。uu影响: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先后采取了立五经博影响: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先后采取了立五经博影响: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先后采取了立五经博影响: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先后采取了立五经博士、开设太学、确立察举制度等措施;而且对整个封建社士、开设太学、确立察举制度等措施;而且对整个封建社士、开设太学、确立察举制度等措施;而且对整个封建社士、开设太学、确立察举制度等措施;而且对整个封建社会各个朝代的文教政策都发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会各个朝代的文教政策都发

11、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会各个朝代的文教政策都发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会各个朝代的文教政策都发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二)、汉代的官学n n汉代的官学汉代的官学n n汉代的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二种。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地方官学主要是郡国学校,还汉代的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二种。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地方官学主要是郡国学校,还有一所特殊学校即鸿都门学。有一所特殊学校即鸿都门学。n n(一)、太学(一)、太学n n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和公孙弘等的建议,于元朔五年(前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和公孙弘等的建议,于元朔五年(前124124年)置博士弟子员年)置博士弟子员5050人,人,此为汉正式成立太学之始。此为汉正式成立太学之始。n

12、 n太学的教官称五经博士,博士中的领袖称仆射,东汉改名为祭酒。其人数由汉武帝时太学的教官称五经博士,博士中的领袖称仆射,东汉改名为祭酒。其人数由汉武帝时的的7 7人到宣帝时已达人到宣帝时已达1414人,元帝时为人,元帝时为1515人。博士的任用,西汉以名流充当,采用考试人。博士的任用,西汉以名流充当,采用考试的办法,并且还要写保举状。的办法,并且还要写保举状。n n太学教学以儒家经书为主要内容。汉代儒学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分:前者附会谶太学教学以儒家经书为主要内容。汉代儒学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分:前者附会谶纬,多迷信色彩,直接为当时封建政治服务。后者重本源,详考据,有烦琐、保守的纬,多迷信

13、色彩,直接为当时封建政治服务。后者重本源,详考据,有烦琐、保守的倾向,汉代太学主要由今文经学垄断。倾向,汉代太学主要由今文经学垄断。n n太学传经有遵从太学传经有遵从“ “师法师法” ”、“ “家法家法” ”的规定。所谓的规定。所谓“ “师法师法” ”是指专经大师所讲的经说;是指专经大师所讲的经说;所谓所谓“ “家法家法” ”是指对经义的发挥创新,自立一家之言。师法重传授,明本源;家法重是指对经义的发挥创新,自立一家之言。师法重传授,明本源;家法重立说,争派别。西汉重师法,东汉重家法。立说,争派别。西汉重师法,东汉重家法。n n太学的教学形式有所创新:一面采取大班上课的形式,一面采取以高年级学

14、生教低年太学的教学形式有所创新:一面采取大班上课的形式,一面采取以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的形式,所以使级学生的形式,所以使5050个学生发展到后来的三万多人。个学生发展到后来的三万多人。n n太学没有规定肆业的年限,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毕业,并按成绩高低授予一定的官太学没有规定肆业的年限,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毕业,并按成绩高低授予一定的官职。初年是每年一次的岁试,方法是职。初年是每年一次的岁试,方法是“ “设科射策设科射策” ”(抽签考试),设有甲、乙二科,(抽签考试),设有甲、乙二科,后改为上、中、下三等。后改为上、中、下三等。n n太学生的来源有三:太学生的来源有三: 太常直接选送。太常直

15、接选送。n n (以德才为主)(以德才为主) 郡国、县、邑、道选送。郡国、县、邑、道选送。n n 明经下第者及公卿之子(顺帝时期)明经下第者及公卿之子(顺帝时期) n n、鸿都门学n n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学院,因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文艺专科学校。n n该校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专门招收有写作、尺牍(书信)、辞赋能力及善于书写鸟篆文字的人当学生,均由三公推荐入学,学成之后,任官优厚。n n鸿都门学的招生、设置与任官均与太学不同,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太学是儒士官僚集团的舆论机关,而鸿都门学则是宦官集团所控制的、培植私人势力的场所。魏晋南北朝的教育时兴

16、时废的官学 n n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可分为二个时期: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可分为二个时期:n n1 1、三国、西晋、东晋时期、三国、西晋、东晋时期n n这时期学校教育虽不能说全部停顿,但总是在若这时期学校教育虽不能说全部停顿,但总是在若有若无的状态中,整体上呈现衰弱现象。魏虽有有若无的状态中,整体上呈现衰弱现象。魏虽有太学之名,但由于学生多为避难或免役而来,不太学之名,但由于学生多为避难或免役而来,不能安心学习,因而只是一种装饰品。东吴虽有学能安心学习,因而只是一种装饰品。东吴虽有学官而无学校。西蜀则国小民贫,连年用兵,根本官而无学校。西蜀则国小民贫,连年用兵,根本谈不上学校。谈不上学校。n n到了西

17、晋,虽曾扩充太学,增加学额,增设了国到了西晋,虽曾扩充太学,增加学额,增设了国子学,但由于连年战乱,太学与国子学也皆被焚子学,但由于连年战乱,太学与国子学也皆被焚毁,学校教育无形中停顿了下来。毁,学校教育无形中停顿了下来。n n东晋建国江左,虽亦修建太学但内乱时起,学校东晋建国江左,虽亦修建太学但内乱时起,学校受政局影响,时兴时废,地方学校更不待言。受政局影响,时兴时废,地方学校更不待言。n n2、南北朝时期n n这时期的学校比起前期来说稍为发达。新的制度也有所建立,但由于各朝的民族、地理、历史背景的差异,对学校的重视也各有不同:n n南朝:开办四所大学于京师(宋文帝)n n 玄学、儒学、史学

18、、文学并立为“四学”n n 在五馆置五经博士(梁武帝)n n北朝:京师设立太学n n 规定州郡学校制度,遍设乡学(献文帝)n n 设置“四门小学”(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隋唐的教育政策与官学n n(一)重振儒术,隋朝统一以后重用儒家,儒学呈现复兴的趋势。到了唐代,(一)重振儒术,隋朝统一以后重用儒家,儒学呈现复兴的趋势。到了唐代,这种趋势继续发展,儒学的地位又显著地提高了。这种趋势继续发展,儒学的地位又显著地提高了。n n唐高主初定天下即唐高主初定天下即“ “颇好儒臣颇好儒臣” ”,除设立儒学以外,又于武德二年(,除设立儒学以外,又于武德二年(619619年)年)诏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于国子监,四时

19、致祭。武德七年,幸国子监察并引道诏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于国子监,四时致祭。武德七年,幸国子监察并引道士与博士杂相驳难,开始形成了士与博士杂相驳难,开始形成了“ “学者慕响,儒教聿兴学者慕响,儒教聿兴” ”的新局面。的新局面。n n唐太宗更为唐太宗更为“ “锐意经术锐意经术” ”。在未即帝以前便在秦府开文学馆,召名儒房玄龄、。在未即帝以前便在秦府开文学馆,召名儒房玄龄、魏征、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即位后,又置弦文馆,精选天下儒士为学官魏征、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即位后,又置弦文馆,精选天下儒士为学官并常与之讲论经文。贞观二年(并常与之讲论经文。贞观二年(628628年)罢周公祠,以孔子为先圣,以颜

20、渊年)罢周公祠,以孔子为先圣,以颜渊为先师。十三年,置崇贤馆,招集学者,命国子祭酒孔颖达等撰定为先师。十三年,置崇贤馆,招集学者,命国子祭酒孔颖达等撰定五经正五经正义义,令天下传习。他给太子作的,令天下传习。他给太子作的帝范帝范十二篇基本上是儒家的帝王术。十二篇基本上是儒家的帝王术。总之,唐太宗的政治指导思想主要是儒术。他曾向群臣说过,他的功绩之所总之,唐太宗的政治指导思想主要是儒术。他曾向群臣说过,他的功绩之所以能过到这个地步,是魏征劝他行仁义道德的功劳。以能过到这个地步,是魏征劝他行仁义道德的功劳。n n(二)兼融佛道(二)兼融佛道n n重儒的同时,还提倡佛教和道教。佛教和道教都是宗教,都

21、主张与世无争,重儒的同时,还提倡佛教和道教。佛教和道教都是宗教,都主张与世无争,积德行善,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特别是佛教和道教在生死观上都有一套积德行善,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特别是佛教和道教在生死观上都有一套理论,如佛教宣传理论,如佛教宣传 “ “生死轮回生死轮回” ”、“ “因果报应因果报应” ”,以求得死后超生。道教研,以求得死后超生。道教研究养生之道,修炼长生不老之术。这些对封建帝王直至平民百姓都有极大的究养生之道,修炼长生不老之术。这些对封建帝王直至平民百姓都有极大的诱惑力。隋文帝和炀帝都信奉佛教诱惑力。隋文帝和炀帝都信奉佛教 n n唐代统治者鼓吹三教并用。唐高祖在一份诏书中就宣称

22、“三教虽异,善归一揆”。他崇奉道家开创者老子为始祖,以维护李姓统治的需要。唐太宗认为三教殊途同归,支持玄奘译佛经。武则天也认为“佛道二教,同归于善。无为究竟,皆为一宗”。整个唐代,儒、佛、道三教虽间有此消彼长的矛盾,但总的来说,在政治上还是儒术居于主导地位,而佛教和道教只是作为信仰和精神寄托。隋唐的官学教育发展概况 n n隋文帝时在中央设立国子寺,国子寺设置祭酒作为长官,专门管理所属各学。这是我国设立专门的教育行政部门和专门教育长官的开始。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在国子监中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此外在大理寺还设有律学。 n n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

23、太学、四门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六学中的前三学属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六学中的前三学属于普通学校,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属于专科学于普通学校,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属于专科学校,书学研习书法,算学学习历算,律学学习律校,书学研习书法,算学学习历算,律学学习律令。以上六学归国子监统领。国子监设国子祭酒令。以上六学归国子监统领。国子监设国子祭酒1 1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祭酒之下设司业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祭酒之下设司业2 2人,人,助祭酒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设丞助祭酒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设丞1 1人,管理六人,管理六学学生的学习成绩。设主薄学

24、学生的学习成绩。设主薄1 1人,负责文书簿籍,人,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鉴。掌管印鉴。n n此外,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崇文此外,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崇文馆归东宫直辖。弘文馆归门下省直辖。这馆归东宫直辖。弘文馆归门下省直辖。这“ “二馆二馆” ”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医学亦属专科性质,直辖于太医位一体的场所。医学亦属专科性质,直辖于太医署,不归国子监管辖。唐太宗时,中央和地方都署,不归国子监管辖。唐太宗时,中央和地方都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这比西方要早几百年。皇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这比西方要早几百年。皇族子孙另立

25、小学。崇玄学隶属于祠部,学习族子孙另立小学。崇玄学隶属于祠部,学习道道德经德经、老子老子等。等。n n当时唐朝的学校有代表性的是中央的二馆六学:当时唐朝的学校有代表性的是中央的二馆六学:n n二馆二馆-|-|弘文馆弘文馆 (3030人)人) 一品及一品以上一品及一品以上n n | | 崇文馆(崇文馆(2020人)人) n n六学六学 |-|-国子学(国子学(300300人)人) 文武三品以上文武三品以上n n | | 太学太学 (500500人)人) 文武五品以上专科性文武五品以上专科性n n八品以下、庶人通其学者八品以下、庶人通其学者n n | | 律学律学 学习研究法律的学校学习研究法律的

26、学校n n | | 算学算学 培养天文、数学人才的培养天文、数学人才的学校学校n n | | 书学书学 培养书法人才的学校培养书法人才的学校n n |-|-四门学四门学 13001300人人地方官学n n唐代在各府、州、县分别设有府学、州学、县学,唐代在各府、州、县分别设有府学、州学、县学,在县还设有市学和镇学。学生的名额和教师编制在县还设有市学和镇学。学生的名额和教师编制是有规定的。地方学校主要学习儒家经典。所有是有规定的。地方学校主要学习儒家经典。所有府州县市各学校统统属直系,归地方政府之行政府州县市各学校统统属直系,归地方政府之行政长官长史兼管。各府州还有医学和崇玄学,分别长官长史兼管。

27、各府州还有医学和崇玄学,分别由中央太医署和礼部之祠部领导。地方学校学生由中央太医署和礼部之祠部领导。地方学校学生的毕业考试由长史主持,合格者由其于每年冬季的毕业考试由长史主持,合格者由其于每年冬季报送尚书省参加科举考试,亦可以升入四门学,报送尚书省参加科举考试,亦可以升入四门学,这是地方官学向中央官学选送学生的开端。地方这是地方官学向中央官学选送学生的开端。地方学校的教师除教学外,还有服务地方、推行教化学校的教师除教学外,还有服务地方、推行教化的任务。的任务。官学的各项制度官学的各项制度n n(一)入学资格与学习年限(一)入学资格与学习年限n n儒学各学招收儒学各学招收14-1914-19岁子

28、弟(律学为岁子弟(律学为18-2518-25岁)。所学课程相同,程度相当,地位的高低是岁)。所学课程相同,程度相当,地位的高低是由学生的身份等级决定的。大体上说,由学生的身份等级决定的。大体上说,“ “二馆二馆” ”限于皇亲贵戚和高官、功臣子弟,等级最高,学限于皇亲贵戚和高官、功臣子弟,等级最高,学额最少(共额最少(共5050人),而实际教学程度并不高。人),而实际教学程度并不高。“ “六学六学” ”中以国子学地位最高,学生是三品以上官中以国子学地位最高,学生是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学额员的子孙,学额300300人。其次是太学,学生限于人。其次是太学,学生限于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学额五品以上官员

29、的子孙,学额500500人。再次为四门人。再次为四门学,学额学,学额13001300人,其中人,其中500500人招收七品以上官员人招收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另的子孙;另800800人选八品以下官吏子弟乃至庶民人选八品以下官吏子弟乃至庶民中的优异之人,凡各州贡举进京省试落第的举人,中的优异之人,凡各州贡举进京省试落第的举人,也可进入四门学学习。书学、律学、算学是专科也可进入四门学学习。书学、律学、算学是专科性质的学校,招生对象同四门学,但学额少,都性质的学校,招生对象同四门学,但学额少,都在在5050人以下。中央和地方学校一般学习年限为九人以下。中央和地方学校一般学习年限为九年,书学、律学学习年

30、限为六年。年,书学、律学学习年限为六年。n n(二)束修制n n中国古代自孔子开始,学生初入学拜见教师时总要带一些礼品作为见面礼,表示对教师的尊重,这种行为叫做行“束修之礼”。从唐代开始,这种礼仪被朝廷明文规定下来,成为一种制度。交纳束修的多少,根据学校的等级不同而不同:国子学和太学学生每人送绢3匹,四门学学生每人送绢2匹,律学、算学学生每人送绢1匹,地方的州县学生亦送绢2匹。此外,还须赠送酒肉,数量不限。束修的分配原则是三分送给博士,二分送给助教。这样,束修就从原来只是见面礼而已,变质成官学教师的固定收入项目了。n n(三)教学管理制度(三)教学管理制度 n n1 1、教学计划学校的教学计划

31、服从于科举考试的、教学计划学校的教学计划服从于科举考试的要求。当时把儒经分大中小三类。大经为要求。当时把儒经分大中小三类。大经为礼记礼记、春春秋左传秋左传;中经为;中经为诗经诗经、周礼周礼、仪礼仪礼;小经;小经为为易易、尚书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学生可以按规定选择相应的儒经来学习,标准有学生可以按规定选择相应的儒经来学习,标准有“ “二经二经” ”(学一大经一小经或二中经)、(学一大经一小经或二中经)、“ “三经三经” ”(学大中小各(学大中小各一经)和一经)和“ “五经五经” ”(大经全学,其余各选一经)等层次。(大经全学,其余各选一经)等层次。孝经孝经、论论 语

32、语则为公共必修科目。对各经还规定则为公共必修科目。对各经还规定了修业年限:了修业年限:孝经孝经论语论语共学共学1 1年;年;公羊传公羊传谷梁传谷梁传各为各为1 1年半;年半;易易诗诗周礼周礼仪礼仪礼各为各为2 2年;年;礼记礼记左传左传各为各为3 3年。年。n n书学除研究书法以外,每日习书法,学书学除研究书法以外,每日习书法,学石经三体石经三体 (3(3年年) ),国语国语、说文说文(2 2年)、年)、字林字林(1 1年)。年)。算学学习算学学习孙子孙子五曹五曹九章九章海岛海岛等。律学习等。律学习律令。律令。论语论语、孝经孝经是书学、算学和律学的公共必是书学、算学和律学的公共必修课。修课。

33、n n2 2、教师的管理、教师的管理n n中央官学的教师有博士、助教、直讲等。博中央官学的教师有博士、助教、直讲等。博士分经进行讲授。助教佐博士、直讲佐助教。各士分经进行讲授。助教佐博士、直讲佐助教。各学师生皆有定额,如国子学博士学师生皆有定额,如国子学博士7 7人,助教、直讲人,助教、直讲各各5 5人,学生人,学生300300人,师生比是人,师生比是1 1:2525。太学、四。太学、四门学师生比例则分别为门学师生比例则分别为1 1:4545和和1 1:7272。n n博士、助教既是学校教师,又为朝廷有品级博士、助教既是学校教师,又为朝廷有品级的官员。如国子学博士是正五品上,助教为从七的官员。

34、如国子学博士是正五品上,助教为从七品上,其它六学的教师等级和待遇依次减等。地品上,其它六学的教师等级和待遇依次减等。地方府、州学的教师品秩多在八品和九品。教师的方府、州学的教师品秩多在八品和九品。教师的待遇,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可相差近待遇,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可相差近1010倍。唐代倍。唐代对教师与国家其他官员一样还实行定期考核,主对教师与国家其他官员一样还实行定期考核,主要考核其业务、品德及教学效果,根据考核的结要考核其业务、品德及教学效果,根据考核的结果决定升迁、奖励,如由四门学助教升为太学助果决定升迁、奖励,如由四门学助教升为太学助教等。教等。n n3 3、学生的管理唐代官学已有考核、毕业

35、及奖惩的明确规定。、学生的管理唐代官学已有考核、毕业及奖惩的明确规定。考试分三种:旬考、岁考、毕业考。旬考、岁考由博士主持。旬考考考试分三种:旬考、岁考、毕业考。旬考、岁考由博士主持。旬考考查学生十日之内所学习的课程,包括诵经查学生十日之内所学习的课程,包括诵经10001000字,讲经字,讲经20002000字,问字,问大义大义1 1条,笔试贴经条,笔试贴经1 1道。获得道。获得3 3分为通晓,分为通晓,2 2分为及格,不及格的有分为及格,不及格的有罚。岁考是考一年以内所学习的课程,口问经义罚。岁考是考一年以内所学习的课程,口问经义1010条,通条,通8 8条为上等、条为上等、6 6条为中等、

36、条为中等、5 5条为下等,下等为不及格,须重习(即留级)。重习后条为下等,下等为不及格,须重习(即留级)。重习后岁试仍然为下等则罚补习岁试仍然为下等则罚补习9 9年,仍不及格,则令退学。官学的学生在年,仍不及格,则令退学。官学的学生在学期间一律享受公费,包括衣服、膳食都由朝廷和地方政府支付。学学期间一律享受公费,包括衣服、膳食都由朝廷和地方政府支付。学生考试成绩不佳,有生考试成绩不佳,有“ “停公膳停公膳” ”的处罚;学业、品行具佳者则给予奖的处罚;学业、品行具佳者则给予奖励。凡六学学生操行过劣不堪教诲的,科考连续落第或九年在学无成励。凡六学学生操行过劣不堪教诲的,科考连续落第或九年在学无成的

37、,违反假期规定不返校或作乐杂戏的,都令其退学。的,违反假期规定不返校或作乐杂戏的,都令其退学。n n毕业考试由博士出题,国子祭酒监考。考试及格即取得应科举省毕业考试由博士出题,国子祭酒监考。考试及格即取得应科举省试资格,如欲继续求学,四门学的毕业生则补入太学,太学毕业生则试资格,如欲继续求学,四门学的毕业生则补入太学,太学毕业生则补入国子学。不过这种升格法并未加深其学业程度,只表示提高其地补入国子学。不过这种升格法并未加深其学业程度,只表示提高其地位罢了。位罢了。n n官学还有放假制度,经常性的为官学还有放假制度,经常性的为“ “旬假旬假” ”,在每次旬考后放假一,在每次旬考后放假一天。季节性

38、的为天。季节性的为“ “田假田假” ”和和“ “授衣假授衣假” ”,田假在阴历,田假在阴历5 5月农忙时,授月农忙时,授衣假在阴历衣假在阴历9 9月预备换冬装时,每次各放假一个月,准许学生回家探月预备换冬装时,每次各放假一个月,准许学生回家探亲。家距学校路程较远,或家有大事,还允许酌情延长假期。但已予亲。家距学校路程较远,或家有大事,还允许酌情延长假期。但已予延长而逾期过多,则令其退学。延长而逾期过多,则令其退学。 宋代的文教政策和官学 n n 确定、实施重文轻武方针。确定、实施重文轻武方针。n n赵匡胤是以兵变方式夺取政权的,也惟恐他人有朝一日利用兵变夺走赵匡胤是以兵变方式夺取政权的,也惟恐

39、他人有朝一日利用兵变夺走政权,他以政治威慑和物质利诱的手段导演了政权,他以政治威慑和物质利诱的手段导演了“ “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 ”的史剧,的史剧,迫使将帅纷纷交出兵权,集于皇帝一人之手,并将三帅的统兵权和枢迫使将帅纷纷交出兵权,集于皇帝一人之手,并将三帅的统兵权和枢密院的调兵权职责分开,实行以文治军的策略,明确提出密院的调兵权职责分开,实行以文治军的策略,明确提出“ “宰相须用宰相须用读书人读书人” ”。为防止地方势力割剧,也收其精兵,削弱地方兵力,奠定。为防止地方势力割剧,也收其精兵,削弱地方兵力,奠定了了“ “重文重文” ”方针的基础。宋代统治者的战略重点逐步转到恢复和发展方针的基础

40、。宋代统治者的战略重点逐步转到恢复和发展经济、文化,更进一步重视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的作用,读书士子颇经济、文化,更进一步重视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的作用,读书士子颇受重视,重文轻武方针更为明显。宋太宗时曾任用大批文官代替原来受重视,重文轻武方针更为明显。宋太宗时曾任用大批文官代替原来的武官。的武官。n n在重文方针指导下,培养和选拔人才的目标和标准皆以文行为贵,学在重文方针指导下,培养和选拔人才的目标和标准皆以文行为贵,学校教育、科举考试受到普遍重视,读书学文受到特殊鼓励。宋真宗有校教育、科举考试受到普遍重视,读书学文受到特殊鼓励。宋真宗有一首一首劝学诗劝学诗就是大力宣扬读书学文极端重要和好处无比

41、的典型材就是大力宣扬读书学文极端重要和好处无比的典型材料:料: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愁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出门莫愁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n n这首诗把读书学文强调到了极点,从此,形成了这首诗把读书学文强调到了极点,从此,形成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社会风气。读书的社会风气。读书士子士子“ “两耳不闻窗外事,

42、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n n宋代的宋代的“ “重文重文” ”方针成为整个文工团教政策的基方针成为整个文工团教政策的基础和核心,对宋代的文化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础和核心,对宋代的文化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重视科举、提倡兴学,加强学术思想和伦理道德重视科举、提倡兴学,加强学术思想和伦理道德的研究及宣传,扩大文学艺术的普及范围都是这的研究及宣传,扩大文学艺术的普及范围都是这一方针的直接体现。一方针的直接体现。n n 尊孔崇儒,重整封建伦理纲常。尊孔崇儒,重整封建伦理纲常。n n宋太祖很注重重用儒臣,宋太宗更明确提出宋太祖很注重重用儒臣,宋太宗更明确提出“ “武武功克定功克

43、定” ”、“ “文德政治文德政治” ”,极力提高儒学的地位,极力提高儒学的地位,规定选用人才规定选用人才“ “须通经义,遵周孔之礼须通经义,遵周孔之礼” ”。宋真。宋真宗以后,尊孔崇儒更加突出。公元宗以后,尊孔崇儒更加突出。公元10081008年率文武年率文武百官及僧道三万余人到泰山封禅,亲赴曲阜,到百官及僧道三万余人到泰山封禅,亲赴曲阜,到孔庙行礼祭奠,并加谥孔子为孔庙行礼祭奠,并加谥孔子为“ “玄圣文宣王玄圣文宣王” ”。同时又命人整理出同时又命人整理出十三经正义十三经正义,作为学校的,作为学校的法定教材,并使之成为儒经的正宗。法定教材,并使之成为儒经的正宗。n n宋代尊孔崇儒的文教政策推

44、动了经学研究和经学宋代尊孔崇儒的文教政策推动了经学研究和经学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舍传求经的新学风,发扬了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舍传求经的新学风,发扬了疑古惑今的精神。如欧阳修的疑古惑今的精神。如欧阳修的易童子问易童子问、毛诗本义毛诗本义,王安石的,王安石的三经新义三经新义,朱熹的,朱熹的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等都是对经文旧注的创新。虽然它等都是对经文旧注的创新。虽然它们不免有臆断之弊,但能摒弃旧说,具有解放思们不免有臆断之弊,但能摒弃旧说,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对经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具有历史的想的作用,对经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进步意义。n n 重视佛道,提倡儒、佛、道融合。重视佛道,提倡儒

45、、佛、道融合。n n宋代在尊孔崇儒的同时,也重视佛道,宋代在尊孔崇儒的同时,也重视佛道, 太宗时在五台山、太宗时在五台山、娥嵋山、天台山等地大建佛寺。宋真宗还亲自为佛经作注,娥嵋山、天台山等地大建佛寺。宋真宗还亲自为佛经作注,写了写了崇儒论崇儒论和和崇释论崇释论,明确提出佛教与孔孟,明确提出佛教与孔孟“ “迹迹异而道同异而道同” ”的思想,成为宋代僧侣最多,佛教最盛的时期。的思想,成为宋代僧侣最多,佛教最盛的时期。n n宋代儒佛融合的趋势一者是统治者提倡的结果,二者也是宋代儒佛融合的趋势一者是统治者提倡的结果,二者也是儒佛两家长期斗争的必然结果。有些儒家出门受戒成为佛儒佛两家长期斗争的必然结果

46、。有些儒家出门受戒成为佛门弟子,如杨亿、张商英等;还有更多的人虽末皈依佛门,门弟子,如杨亿、张商英等;还有更多的人虽末皈依佛门,却精通佛典如周敦颐、二程、杨时、朱熹、陆九渊等。佛却精通佛典如周敦颐、二程、杨时、朱熹、陆九渊等。佛家高僧也纷纷奔走于儒者之门,讲禅论道,又竭力吸收儒家高僧也纷纷奔走于儒者之门,讲禅论道,又竭力吸收儒家思想。如契嵩与苏轼是好友,所撰的家思想。如契嵩与苏轼是好友,所撰的辅教篇辅教篇反复强反复强调佛、儒调佛、儒“ “心同迹异心同迹异” ”:佛家的:佛家的“ “五戒五戒” ”(不杀、不盗、(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十善” ”

47、(不绮语、不两吉、(不绮语、不两吉、不恶口、不疾、不恚、不痴)正和儒家的不恶口、不疾、不恚、不痴)正和儒家的“ “五常五常” ”相合。相合。二者皆有益于治道。这样,儒家援佛入儒,佛家揉儒入佛,二者皆有益于治道。这样,儒家援佛入儒,佛家揉儒入佛,形成了两者融合的历史趋势。形成了两者融合的历史趋势。n n宋代对道教也极力提倡,尤以太宗、真宗、徽宗三朝为盛。宋代对道教也极力提倡,尤以太宗、真宗、徽宗三朝为盛。太宗曾召见华山道士陈博,赐号太宗曾召见华山道士陈博,赐号“ “希夷先生希夷先生” ”。在开封、。在开封、苏州等地建道观,并多方收集道教经典。此外还下召在太苏州等地建道观,并多方收集道教经典。此外

48、还下召在太学、辟雍各置道教经典博士二员。儒道二家互相吸收彼此学、辟雍各置道教经典博士二员。儒道二家互相吸收彼此融合的趋势也极为明显。融合的趋势也极为明显。n n儒佛道三家在融合的过程中充满着长期而激烈的儒佛道三家在融合的过程中充满着长期而激烈的斗争,终于逐步建立起了以儒家为主体、融合了斗争,终于逐步建立起了以儒家为主体、融合了佛、道的新儒学佛、道的新儒学理学思想体系,并成为封建理学思想体系,并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统治思想的主干。社会后期统治思想的主干。n n宋代的儒学间称宋学,或称理学。它摆脱了原始宋代的儒学间称宋学,或称理学。它摆脱了原始儒学过于间单粗糙的缺陷,把自然观、认识论、儒学过于间单粗糙

49、的缺陷,把自然观、认识论、人性论、伦理观、道德观融为一体,对自然、社人性论、伦理观、道德观融为一体,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等问题作出了全面而系统的解释。会和人生等问题作出了全面而系统的解释。n n宋代理学特别是程朱理学,虽然到南宋末年才得宋代理学特别是程朱理学,虽然到南宋末年才得到官方的承认和推崇,但它却对宋代的文化教育到官方的承认和推崇,但它却对宋代的文化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官学的发展、书院的产生和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官学的发展、书院的产生和兴盛大、科举制度的完善等无不与理学有密切关兴盛大、科举制度的完善等无不与理学有密切关系。系。宋代的教育制度宋代的教育制度和官学n n一、官学教育一、官学教育

50、n n(一)、官学制度(一)、官学制度n n宋代的官学在教育对象上,范围逐渐扩大,身份品级的限制比唐代放宋代的官学在教育对象上,范围逐渐扩大,身份品级的限制比唐代放宽了。宽了。n n普通官学:国子学普通官学:国子学 官员七品以上的子弟(由国子监管理)官员七品以上的子弟(由国子监管理)n n 太学太学 八品以下子弟及庶民中之俊异者八品以下子弟及庶民中之俊异者n n国子学与太学并无多少差别,国子学的教学很轻松。据王洙所说,只国子学与太学并无多少差别,国子学的教学很轻松。据王洙所说,只是是“ “游寓之所,殊无肆习之法,居常听讲者,一二十人耳游寓之所,殊无肆习之法,居常听讲者,一二十人耳” ”。宋徽宗

51、。宋徽宗时国子监曾一度停止招生。到南宋时又重建国子监和太学。时国子监曾一度停止招生。到南宋时又重建国子监和太学。n n专科性官学:律学:习断案律令及古今刑书、新颁条令等。专科性官学:律学:习断案律令及古今刑书、新颁条令等。n n 算学:习算学及天文。算学:习算学及天文。n n 画学:习绘画、说文、尔雅、方言译名。画学:习绘画、说文、尔雅、方言译名。n n 书学:习篆、隶、草三体字,兼习说文、尔雅、论语、孟子。书学:习篆、隶、草三体字,兼习说文、尔雅、论语、孟子。n n 医学:习方脉、针科、疡科。医学:习方脉、针科、疡科。n n 武学:习兵法、步骑射。武学:习兵法、步骑射。n n以上是设在京都的

52、,地方州郡也设学,但一般的州郡学只是徒具形式以上是设在京都的,地方州郡也设学,但一般的州郡学只是徒具形式而已。而已。地方学校n n( (二二) )地方官学地方官学n n宋代地方官学有州宋代地方官学有州( (府军监府军监) )学和县学两级。仁宗庆历四年学和县学两级。仁宗庆历四年(1044)(1044)年开始诏诸州、府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允许设年开始诏诸州、府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允许设置县学。崇宁元年置县学。崇宁元年(1102(1102年年) )要求所有州、县一律置学。崇要求所有州、县一律置学。崇宁三年确定宁三年确定“ “增县学弟子员,大县五十人,中县四十人,增县学弟子员,大县五十人,中县四十

53、人,小县三十人。小县三十人。” ”各学教官称教授,州学二人,县学一人。各学教官称教授,州学二人,县学一人。教学内容主要是经义和诗赋。宋代地方官学在学校管理方教学内容主要是经义和诗赋。宋代地方官学在学校管理方面稍有改进,主要是:面稍有改进,主要是:(1)(1)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崇宁二年崇宁二年(1103(1103年年) )置各路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校,置各路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校,每年前往各州县巡视一次,考查教师之优劣及学生的勤惰。每年前往各州县巡视一次,考查教师之优劣及学生的勤惰。(2)(2)哲宗元符二年哲宗元符二年(1099(1099年年) )通

54、令全国各学一律采用通令全国各学一律采用“ “三舍三舍法法” ”,由县学生选考升入州学,州学生可贡入太学。,由县学生选考升入州学,州学生可贡入太学。(3)(3)拨给学田,保障经费。仁宗即位初,即诏赐兖州学田。神拨给学田,保障经费。仁宗即位初,即诏赐兖州学田。神宗熙宁四年宗熙宁四年(1071(1071年年) )诏诸州给学田以赡士,从而为地方官诏诸州给学田以赡士,从而为地方官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n n二)、三次兴学运动二)、三次兴学运动n n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以后,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以后,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唐朝即有一些将考试与学校

55、联系进行的意见,企图设法将唐朝即有一些将考试与学校联系进行的意见,企图设法将科举与学校结合起来,对科举提出了改革的主张,同时提科举与学校结合起来,对科举提出了改革的主张,同时提出兴学的办法。出兴学的办法。n n宋的三次兴学运动,首先是以范仲淹为首的仁宗庆历四年宋的三次兴学运动,首先是以范仲淹为首的仁宗庆历四年(10441044年)的兴学;其次是神宗王安石为相时改革科举年)的兴学;其次是神宗王安石为相时改革科举兴建学校的一些措施;最后是崇宁元年的兴学。兴建学校的一些措施;最后是崇宁元年的兴学。n n1 1、庆历兴学、庆历兴学n n范仲淹以为只考试不教育的办法是不问耕种只求收获。庆范仲淹以为只考试

56、不教育的办法是不问耕种只求收获。庆历年间,范仲淹为相,提出兴学的主张。庆历兴学的主要历年间,范仲淹为相,提出兴学的主张。庆历兴学的主要内容有二项:一是州县立学,改进国子学和太学,并规定内容有二项:一是州县立学,改进国子学和太学,并规定应科举者须先受相当的教育。二是改革科举。庆历初,范应科举者须先受相当的教育。二是改革科举。庆历初,范仲淹等奏列十章,其中的一项是请精贡举,提出仲淹等奏列十章,其中的一项是请精贡举,提出“ “欲复古欲复古兴学校,取士本行实兴学校,取士本行实” ”。于是宋仁宗下诏州县皆立学。应。于是宋仁宗下诏州县皆立学。应科举者须先受教育,士须在学三百日才许参与考试。考试科举者须先受

57、教育,士须在学三百日才许参与考试。考试的内容先策、次论、次侍赋通考;黑帖经、黑义;士通经的内容先策、次论、次侍赋通考;黑帖经、黑义;士通经术愿对大义者、试十道。但范仲俺不久即被排挤出中央政术愿对大义者、试十道。但范仲俺不久即被排挤出中央政府,庆历兴学即告失败。州郡兴学之诏,虽未撤去,但只府,庆历兴学即告失败。州郡兴学之诏,虽未撤去,但只留下空名。改革科举办法则认为留下空名。改革科举办法则认为“ “先朝所定,宜一切如故,先朝所定,宜一切如故,前所更定,今悉罢前所更定,今悉罢” ”而全部都还原了。而全部都还原了。n n2 2、熙宁、元丰兴学、熙宁、元丰兴学n n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新政的一个方面。王

58、安石是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新政的一个方面。王安石是“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改革家” ”其其“ “新法新法” ”代表了庶族地主阶级改良主义政策的措施。他的代表了庶族地主阶级改良主义政策的措施。他的新学振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其教育理论亦有创造性的成就。新学振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其教育理论亦有创造性的成就。n n熙宁、元丰兴学有四个方面:一是改革学校制度,创立熙宁、元丰兴学有四个方面:一是改革学校制度,创立“ “三舍法三舍法” ”;二是改革科举制度;三是颁定二是改革科举制度;三是颁定三经新义三经新义;四是整顿并设置专业的;四是整顿并设置专业的学校。学校。n n此次兴学首先是命州郡设学,

59、在太学增太学生员额,又在太学创立此次兴学首先是命州郡设学,在太学增太学生员额,又在太学创立“ “三舍法三舍法” ”。三舍法即将太学分成外舍、内舍、上舍三部分。外舍生成。三舍法即将太学分成外舍、内舍、上舍三部分。外舍生成绩优良的升入内舍;内舍生成绩优良的升入上舍;上舍生学行卓异者绩优良的升入内舍;内舍生成绩优良的升入上舍;上舍生学行卓异者由主判直讲荐之中书,得免乡试、省试,直接补官。这样就把取士养由主判直讲荐之中书,得免乡试、省试,直接补官。这样就把取士养士的功能都归一于学校了。熙宁时太学生有一千人,元丰时增加到二士的功能都归一于学校了。熙宁时太学生有一千人,元丰时增加到二千四百人。千四百人。n

60、 n王安石认为人才应从学校培养出来,所以他说:王安石认为人才应从学校培养出来,所以他说:“ “先王之取人也,必先王之取人也,必于乡党,必于庠序于乡党,必于庠序” ”。取士应从学校,若一时做不到权宜办法就是改。取士应从学校,若一时做不到权宜办法就是改变科举考试办法,不再重视记诵之学与对偶之文而注重经书义理。变科举考试办法,不再重视记诵之学与对偶之文而注重经书义理。n n王安石也知道政治改革必须统一思想,神宗对王安石说,现在解说经王安石也知道政治改革必须统一思想,神宗对王安石说,现在解说经书各人不同,何以一道德?卿有所著,可以颁行,令学者定于一。于书各人不同,何以一道德?卿有所著,可以颁行,令学者

61、定于一。于是王安石作诗、书、周礼之义并颁行于学官,称是王安石作诗、书、周礼之义并颁行于学官,称三经新义三经新义。它是。它是新法的教材,其内容主要是提出经书的新解释,反对章句专注的学风。新法的教材,其内容主要是提出经书的新解释,反对章句专注的学风。n n王安石思想代表了庶族地主抑制豪族地主的要求,是王安石思想代表了庶族地主抑制豪族地主的要求,是“ “新义式新义式” ”理学。理学。当时的另一方是代表豪族地主集团的道统当时的另一方是代表豪族地主集团的道统“ “心传式心传式” ”理学,即以司马理学,即以司马光、二程为首的宋朝理学。在宋宗时二者展开了学术领域上的激烈斗光、二程为首的宋朝理学。在宋宗时二者

62、展开了学术领域上的激烈斗争,最后以新义式理学政治上的失败而让位于宋朝理学。争,最后以新义式理学政治上的失败而让位于宋朝理学。n n3、蔡京兴学n n第三次兴学是徽宗时的宰相蔡京发动的,主要是恢复和加强过去熙宁、元丰时的一些措施,并曾一度停止科举。在学校制度方面实际上没有多大的改变。n n北宋虽经几次兴学,但科举废而复行,卒于学校并存,至清末而止。北宋末,罢州郡学三舍法,仍以科举取士,太学虽仍用三舍法,而学额大减,至南宋而益少。南宋的太学和州郡学校更是有名无实了 明清的文教政策和官学n n一、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文教政策一、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文教政策一、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文教政策一、明清(鸦

63、片战争前)的文教政策n n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为之服务的文教政策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为之服务的文教政策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为之服务的文教政策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为之服务的文教政策则表现出高度的成熟和浓厚的文化专制主义的色彩。则表现出高度的成熟和浓厚的文化专制主义的色彩。则表现出高度的成熟和浓厚的文化专制主义的色彩。则表现出高度的成熟和浓厚的文化专制主义的色彩。n n(一)尊孔崇儒,推崇理学。(一)尊孔崇儒,推崇理学。(一)尊孔崇儒,推崇理学。(一)尊孔崇儒,推崇理学。 明清两代都尊孔崇儒,推崇程朱理学。明太

64、祖朱元璋对孔子后裔孔克明清两代都尊孔崇儒,推崇程朱理学。明太祖朱元璋对孔子后裔孔克明清两代都尊孔崇儒,推崇程朱理学。明太祖朱元璋对孔子后裔孔克明清两代都尊孔崇儒,推崇程朱理学。明太祖朱元璋对孔子后裔孔克坚说坚说坚说坚说 “ “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 ”其实三纲五常其实三纲五常其实三纲五常其实三纲五常并非孔子创造,但由此可见统治者尊孔正是为了维持封建专制。陈鼎并非孔子创造,但由此可见统治者尊孔正是为了维持封建专制。陈鼎并非孔子创造,但由此可见统治者尊孔正是为了维持封

65、建专制。陈鼎并非孔子创造,但由此可见统治者尊孔正是为了维持封建专制。陈鼎在在在在东林列传东林列传东林列传东林列传中说:我太祖高皇帝即位之后,就下令学者要以朱子中说:我太祖高皇帝即位之后,就下令学者要以朱子中说:我太祖高皇帝即位之后,就下令学者要以朱子中说:我太祖高皇帝即位之后,就下令学者要以朱子之学为宗,非之学为宗,非之学为宗,非之学为宗,非五经五经五经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还令儒臣辑录还令儒臣辑录还令儒臣辑录还令儒臣辑录五经五经五经五经、四书四

66、书四书四书及及及及性理全书性理全书性理全书性理全书,颁行天下。为了,颁行天下。为了,颁行天下。为了,颁行天下。为了进一步抬高程朱理学的地位,明朝还曾多次表彰程朱后裔及其门人。进一步抬高程朱理学的地位,明朝还曾多次表彰程朱后裔及其门人。进一步抬高程朱理学的地位,明朝还曾多次表彰程朱后裔及其门人。进一步抬高程朱理学的地位,明朝还曾多次表彰程朱后裔及其门人。n n清朝是满族贵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为了统御数十倍于己的汉人,他们清朝是满族贵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为了统御数十倍于己的汉人,他们清朝是满族贵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为了统御数十倍于己的汉人,他们清朝是满族贵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为了统御数十倍于己的汉人,他们

67、在尽力维护本民族传统的同时,注重学习中原文化,政治上沿袭明朝在尽力维护本民族传统的同时,注重学习中原文化,政治上沿袭明朝在尽力维护本民族传统的同时,注重学习中原文化,政治上沿袭明朝在尽力维护本民族传统的同时,注重学习中原文化,政治上沿袭明朝制度,对儒学也采取尊崇的态度。早在入关以前,他们就曾派遣官员制度,对儒学也采取尊崇的态度。早在入关以前,他们就曾派遣官员制度,对儒学也采取尊崇的态度。早在入关以前,他们就曾派遣官员制度,对儒学也采取尊崇的态度。早在入关以前,他们就曾派遣官员祭奠孔子,翻译儒家经典。刚入关后的顺治元年(祭奠孔子,翻译儒家经典。刚入关后的顺治元年(祭奠孔子,翻译儒家经典。刚入关后

68、的顺治元年(祭奠孔子,翻译儒家经典。刚入关后的顺治元年(16441644年),即封年),即封年),即封年),即封孔子第孔子第孔子第孔子第6565代孙孔允直为代孙孔允直为代孙孔允直为代孙孔允直为“ “衍圣公衍圣公衍圣公衍圣公” ”。第二年,又为孔子加上。第二年,又为孔子加上。第二年,又为孔子加上。第二年,又为孔子加上“ “大成大成大成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至圣文宣先师至圣文宣先师至圣文宣先师” ”的封号,并举行隆重的祭孔典礼。康熙二十二年的封号,并举行隆重的祭孔典礼。康熙二十二年的封号,并举行隆重的祭孔典礼。康熙二十二年的封号,并举行隆重的祭孔典礼。康熙二十二年(16831683年)御书年)御书年)御

69、书年)御书“ “万世师表万世师表万世师表万世师表” ”匾额,悬挂于各地孔庙大成殿,并于匾额,悬挂于各地孔庙大成殿,并于匾额,悬挂于各地孔庙大成殿,并于匾额,悬挂于各地孔庙大成殿,并于次年亲自到曲阜祭孔。清朝统治者推崇程朱理学,召集理学大臣编纂次年亲自到曲阜祭孔。清朝统治者推崇程朱理学,召集理学大臣编纂次年亲自到曲阜祭孔。清朝统治者推崇程朱理学,召集理学大臣编纂次年亲自到曲阜祭孔。清朝统治者推崇程朱理学,召集理学大臣编纂朱子全书朱子全书朱子全书朱子全书。清朝尊孔崇儒,缓和了民族的矛盾,也加强了清王朝。清朝尊孔崇儒,缓和了民族的矛盾,也加强了清王朝。清朝尊孔崇儒,缓和了民族的矛盾,也加强了清王朝。

70、清朝尊孔崇儒,缓和了民族的矛盾,也加强了清王朝在思想上的统治。在思想上的统治。在思想上的统治。在思想上的统治。n n(二)网罗士人,禁锢思想(二)网罗士人,禁锢思想n n明朝建立以后,很重视人才的选拔。明太祖洪武六年(明朝建立以后,很重视人才的选拔。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1373年)诏年)诏书中说:书中说:“ “贤才,国之宝也贤才,国之宝也” ”。他经常访求贤才,所设的荐举科目有。他经常访求贤才,所设的荐举科目有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儒士、孝廉、秀才等等,多方招纳士人,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儒士、孝廉、秀才等等,多方招纳士人,“ “由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 ”。科举的地

71、位更加提高,有。科举的地位更加提高,有“ “非进士不入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的说法,明朝一代宰相的说法,明朝一代宰相170170多人,由翰林出多人,由翰林出者十分之九。高级官员几乎全都出身于科举,科举已成为作官的惟一者十分之九。高级官员几乎全都出身于科举,科举已成为作官的惟一正途。明代官学生员,特别是国子监生,享有的优待之高是前代比不正途。明代官学生员,特别是国子监生,享有的优待之高是前代比不了的。清朝统治者更是要笼络汉族士大夫,从入关起,科举就从未停了的。清朝统治者更是要笼络汉族士大夫,从入关起,科举就从未停止过。清代规定的八种作官资格中,进士和举人排在前两

72、位。而且屡止过。清代规定的八种作官资格中,进士和举人排在前两位。而且屡开特科,网罗士人。如康熙十七年(开特科,网罗士人。如康熙十七年(16781678年)特设博学鸿儒科,录年)特设博学鸿儒科,录取取5050人,都授予翰林院官职。这些笼络政策的确很有效果,士人以学人,都授予翰林院官职。这些笼络政策的确很有效果,士人以学有专长受到朝廷重用为荣。有专长受到朝廷重用为荣。n n统治者一方面加强笼络士人,另一方面也加强思想禁锢,实行文化专统治者一方面加强笼络士人,另一方面也加强思想禁锢,实行文化专制。明清的八股文取士,题目只能出自制。明清的八股文取士,题目只能出自四书四书五经五经,从内容到,从内容到格式

73、都是高度标准化的。明成祖永乐十三年(格式都是高度标准化的。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1415年)颁行年)颁行四书四书大全大全、五经大全五经大全和和性理大全性理大全作为钦定教本,这也是禁锢士作为钦定教本,这也是禁锢士人思想的重要措施。明代国子学和地方官学都制定了严密的学规,对人思想的重要措施。明代国子学和地方官学都制定了严密的学规,对师生的言行严加管制,学校兼有刑罚惩治的功能。明太祖朱元璋曾因师生的言行严加管制,学校兼有刑罚惩治的功能。明太祖朱元璋曾因孟子孟子书中的民本思想和对君主不恭的言论,而要罢黜孟子,因儒书中的民本思想和对君主不恭的言论,而要罢黜孟子,因儒臣拼死谏劝而作罢,但令人编修臣拼死

74、谏劝而作罢,但令人编修孟子节文孟子节文,将原书中不利于君主,将原书中不利于君主专制的言辞统统删去。对儒家专制的言辞统统删去。对儒家“ “亚圣亚圣” ”尚且如此,一般儒者就更不用尚且如此,一般儒者就更不用说了。明清统治者多次大兴文字狱,如康熙二年(说了。明清统治者多次大兴文字狱,如康熙二年(16631663年)的庄廷年)的庄廷珑珑明史明史案,康熙五十二年(案,康熙五十二年(17131713年)的戴名世年)的戴名世南山集南山集案,案,雍正六年(雍正六年(17291729年)的吕留良文选案等,都是大肆滥杀,株连抄没,年)的吕留良文选案等,都是大肆滥杀,株连抄没,极其惨酷。统治者就是要营造这种恐怖氛围

75、来震慑知识分子,使其臣极其惨酷。统治者就是要营造这种恐怖氛围来震慑知识分子,使其臣服于君主专制的淫威,不敢有任何不轨的思想。服于君主专制的淫威,不敢有任何不轨的思想。中央官学n n明代的官学制度较之前代有所发展且具有特色的是国子监。明代的官学制度较之前代有所发展且具有特色的是国子监。n n1 1、创立了监生历事制度。、创立了监生历事制度。n n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除中央政府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先习吏事。除中央政府各部门之外,历事监生也被分派到州、县清理粮田,或督修水利等。各部门之外,历事监生也被分派到州、县清理粮田,或督修水利等。监生历事的具体

76、时间不相同,有的三个月,半年,有的则长达一年,监生历事的具体时间不相同,有的三个月,半年,有的则长达一年,甚至还有更长的。确定的考核办法:监生历事期满经考核,分为上、甚至还有更长的。确定的考核办法:监生历事期满经考核,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送吏部铨选选授官,中、下等者仍历一年再考,中、下三等,上等者送吏部铨选选授官,中、下等者仍历一年再考,上等者依上等用,中等者不拘品级,随才任用,下等者回监读书。上等者依上等用,中等者不拘品级,随才任用,下等者回监读书。n n2 2、实行积分法。、实行积分法。n n明朝国子监分为六堂三级: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为初级;修道、诚明朝国子监分为六堂三级:正义、崇

77、志、广业三堂为初级;修道、诚心二堂为中级;率性一堂为高级。监生按其程度进入各堂肄业,然后心二堂为中级;率性一堂为高级。监生按其程度进入各堂肄业,然后逐级递升。凡仅通逐级递升。凡仅通四书四书而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三堂肄而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三堂肄业。学习一年半以上,文理条畅者,升入修道、诚心二堂肄业。升到业。学习一年半以上,文理条畅者,升入修道、诚心二堂肄业。升到率性堂,便采用积分法。办法是,孟月试本经义一道,仲月试论一道,率性堂,便采用积分法。办法是,孟月试本经义一道,仲月试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季月试经史策一道,判语二条。每试,文理诏、诰、表、内科一道,季月试经史策一

78、道,判语二条。每试,文理俱优者与一分,理优文劣者与半分,纰缪者无分。岁内积八分者为及俱优者与一分,理优文劣者与半分,纰缪者无分。岁内积八分者为及格,与出身,不及者仍坐堂肄业。格,与出身,不及者仍坐堂肄业。n n二、清代的官学二、清代的官学二、清代的官学二、清代的官学n n 清代官学制度基本上沿袭明代旧制,分为中央和地方清代官学制度基本上沿袭明代旧制,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类。中央设立的主要有国子监,此外还有宗人府的宗两大类。中央设立的主要有国子监,此外还有宗人府的宗学、觉罗学,内务府的景山官学、咸安宫官学,国子监的学、觉罗学,内务府的景山官学、咸安宫官学,国子监的国学、八旗官学和算学,内阁的俄罗斯

79、馆等。地方设立的国学、八旗官学和算学,内阁的俄罗斯馆等。地方设立的主要有府学、州学、县学和卫学,统称为儒学,此外还有主要有府学、州学、县学和卫学,统称为儒学,此外还有社学、义学和井学等。社学、义学和井学等。n n清代国子监的特点:清代国子监的特点:n n1 1、监生历事制度和积分法、监生历事制度和积分法n n2 2、设置管理监事大臣。国子监的长官原是祭酒、司业,、设置管理监事大臣。国子监的长官原是祭酒、司业,雍正三年,又开始另设管理监事大臣一人,成为国子监的雍正三年,又开始另设管理监事大臣一人,成为国子监的主管官。主管官。n n3 3、实施分斋教学制度。、实施分斋教学制度。我国的私学n n先秦

80、私学先秦私学l l一、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重点)一、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重点)一、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重点)一、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重点)n n1 1、私学的兴起、私学的兴起、私学的兴起、私学的兴起 (兴起于春秋时期)(兴起于春秋时期)(兴起于春秋时期)(兴起于春秋时期)士阶层的崛起与养士之风盛行(武士、文士士阶层的崛起与养士之风盛行(武士、文士士阶层的崛起与养士之风盛行(武士、文士士阶层的崛起与养士之风盛行(武士、文士学者即教学者即教学者即教学者即教育者);育者);育者);育者);学术下移与学术下移与学术下移与学术下移与“ “学

81、在四夷学在四夷学在四夷学在四夷” ”(孔子:(孔子:(孔子:(孔子:“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传左传左传左传)n n2 2、私学的特点、私学的特点、私学的特点、私学的特点与西周官学相比,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具有以下特点:与西周官学相比,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具有以下特点:与西周官学相比,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具有以下特点:与西周官学相比,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政教分离,自由办学;第一,政教分离,自由办学;第一,政教分离,自由办学;第一,政教分离,自由办学;第二,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第二,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第二,教学与学术

82、研究相结合;第二,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第三,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第三,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第三,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第三,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第四,学生自由就学,来去自由。第四,学生自由就学,来去自由。第四,学生自由就学,来去自由。第四,学生自由就学,来去自由。n n3、私学兴起的意义、私学兴起的意义第一,私学自由讲学之风冲破了第一,私学自由讲学之风冲破了“学在官学在官府府”的旧传统,促使学校下移到民间;的旧传统,促使学校下移到民间;第二,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孔子首创第二,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孔子首创“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并付诸实践;并付诸实践;第三,扩大了教学内容;第三,扩大了教学内容;

83、第四,私学的产生促成了一大批教育思想第四,私学的产生促成了一大批教育思想家的产生,形成了诸子百家之学;家的产生,形成了诸子百家之学;uu总结:中国教育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从此,总结:中国教育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从此,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便出现了两种教育制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便出现了两种教育制度度 ;为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为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大的贡献。 n n汉代的私学汉代的私学n n私人教学在汉代相当繁荣,其程度有相当于太学的、由精师大儒私人教学在汉代相当繁荣,其程度有相当于太学的、由精师大儒自立的自立的“ “精舍精舍” ”、“ “精卢精卢” ”,有教儿童的小学,称为

84、,有教儿童的小学,称为“ “学馆学馆” ”、“ “书馆书馆” ”或或“ “书舍书舍” ”。n n当时由于官学限额较严,入学有资格的规定,且制度不尽完善。当时由于官学限额较严,入学有资格的规定,且制度不尽完善。私学则自由择师,且与太学一样皆以儒经为教学内容,学成之后,私学则自由择师,且与太学一样皆以儒经为教学内容,学成之后,同样可以出仕。另一方面,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动乱使一批名同样可以出仕。另一方面,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动乱使一批名儒不愿出仕,选择退而授徒。由于这些原因,汉代的私学异常兴儒不愿出仕,选择退而授徒。由于这些原因,汉代的私学异常兴旺,人数远远超过太学。旺,人数远远超过太学。n n二

85、汉私学门下有不少的著名大师,马融、郑玄等大儒的弟子常有二汉私学门下有不少的著名大师,马融、郑玄等大儒的弟子常有数百千人。私学弟子分为二种:一是数百千人。私学弟子分为二种:一是“ “著录弟子著录弟子” ”(只将其名列(只将其名列于门生之列);二是于门生之列);二是“ “及门弟子及门弟子” ”(亲赴门下接受师教)。由于(亲赴门下接受师教)。由于著录弟子不必亲来门下受业,因此人数时常能多至万千人。名师著录弟子不必亲来门下受业,因此人数时常能多至万千人。名师所办私学由于及门者太多,他们的教学方法常常是高业弟子转相所办私学由于及门者太多,他们的教学方法常常是高业弟子转相传授。如西汉董仲舒使其弟子传授。如

86、西汉董仲舒使其弟子“ “次相受,或莫见其面次相受,或莫见其面” ”。东汉马。东汉马融融“ “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乃使高业弟子以次相传,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乃使高业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鲜有入其室者” ”。郑玄在其门下等了三年才见到老师。郑玄在其门下等了三年才见到老师。n n汉代初级私学可以分为二段:一是蒙学,称书馆。教师称书师。汉代初级私学可以分为二段:一是蒙学,称书馆。教师称书师。学生学习的是字书,如学生学习的是字书,如急就篇急就篇。二是学习。二是学习孝经孝经、论语论语,读完它们后小学毕业,即可任小官,也可在社会上谋些职业。,读完它们后小学毕业,即可任小官,也可在

87、社会上谋些职业。要想深造就必须入太学或私家经师,专攻一经或数经要想深造就必须入太学或私家经师,专攻一经或数经 n n隋唐私学,官学繁荣的同时私学也颇发达。但隋唐私学,官学繁荣的同时私学也颇发达。但从总体而言,前不及汉,后不及宋。从总体而言,前不及汉,后不及宋。n n隋朝大儒王通为著名的私人讲学者,其从教目隋朝大儒王通为著名的私人讲学者,其从教目的是培养行王道与事君的人才。唐初开国名臣的是培养行王道与事君的人才。唐初开国名臣多出其门下,如魏征、房玄龄、董常、姚义、多出其门下,如魏征、房玄龄、董常、姚义、李靖、程元等。其门人至于卿相者有十余人。李靖、程元等。其门人至于卿相者有十余人。唐代初年,刘轨

88、思、孔颖达、刘焯等大儒皆开唐代初年,刘轨思、孔颖达、刘焯等大儒皆开门授徒。孔颖达曾奉命与颜师古等撰写门授徒。孔颖达曾奉命与颜师古等撰写五经五经正义正义,历任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等职,但同,历任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等职,但同时又私人授徒讲学。韩愈与之类似。此外,曹时又私人授徒讲学。韩愈与之类似。此外,曹宪、王恭、张士衡、颜师古等人皆为经师讲学宪、王恭、张士衡、颜师古等人皆为经师讲学名家。唐代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个诗、文昌盛名家。唐代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个诗、文昌盛的时代。其中,文学家授徒者大有人在,最著的时代。其中,文学家授徒者大有人在,最著名者当推只问师之实、不求师之名的柳宗元。名者当推只问师之实、不

89、求师之名的柳宗元。两宋私学教育的发展(一)、私学教育发展概况,宋代私学教育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两宋私学教育的发展(一)、私学教育发展概况,宋代私学教育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个阶段:n n 北宋初年(宋开国至宋真宗当政时期)北宋初年(宋开国至宋真宗当政时期)n n这时期朝廷需要大批治术人才,士子普遍要求就学受教,而朝廷尚未有暇顾及兴这时期朝廷需要大批治术人才,士子普遍要求就学受教,而朝廷尚未有暇顾及兴学,私学教育应运而兴。正如学,私学教育应运而兴。正如文献通考文献通考所称:所称:“ “是时未有州县之学,先有乡是时未有州县之学,先有乡党之学党之学” ”。一批有志之士在乡党兴办私学,如刘颜

90、,彭城人,居乡里,教授数十。一批有志之士在乡党兴办私学,如刘颜,彭城人,居乡里,教授数十百人;辛文悦百人;辛文悦“ “以五经教授以五经教授” ”;傅孙兰;傅孙兰“ “治左传春秋,聚徒教授治左传春秋,聚徒教授” ”;戚同文;戚同文“ “隐隐居教授,学者不远千里而至,登科者凡五十六人居教授,学者不远千里而至,登科者凡五十六人” ”。宋史宋史 儒林传儒林传n n 北宋三次兴学期间北宋三次兴学期间n n北宋三次兴学重点在于兴办官学。官学教育得以相当发展。但是,私学教育并未北宋三次兴学重点在于兴办官学。官学教育得以相当发展。但是,私学教育并未因此而消退,反而在新的条件下得以进一步发展。因此而消退,反而在

91、新的条件下得以进一步发展。n n这个时期从事私学教育者情况较为复杂,有的人与当权者政治主张或学术见解不这个时期从事私学教育者情况较为复杂,有的人与当权者政治主张或学术见解不同,不愿与当权者合作,或者遭受排挤不得为官,无法在官学任教,遂退而隐居同,不愿与当权者合作,或者遭受排挤不得为官,无法在官学任教,遂退而隐居授徒讲学。如石介,庆历前任国子监直讲,庆历六年遭礼部贡举张方平上言排斥,授徒讲学。如石介,庆历前任国子监直讲,庆历六年遭礼部贡举张方平上言排斥,回乡以回乡以易易教授于家;有的不慕仕途,不愿卷入复杂的党派斗争,也隐居讲学;教授于家;有的不慕仕途,不愿卷入复杂的党派斗争,也隐居讲学;有的因年

92、老告退或父母犹丧归里讲学;有的因年老告退或父母犹丧归里讲学; n n 南宋时期南宋时期n n南宋偏安江南,官学虽有发展,但多有名无实,科举考试弊端丛生,引起许多学南宋偏安江南,官学虽有发展,但多有名无实,科举考试弊端丛生,引起许多学者的不满,纷纷致力于私人教学,私学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南宋时期的私学有者的不满,纷纷致力于私人教学,私学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南宋时期的私学有了更明显的分化,私学分为二大类型:一类是教授识字和日用基本知识的小学或了更明显的分化,私学分为二大类型:一类是教授识字和日用基本知识的小学或蒙学,主要有乡校、村学或由宗族设立的义学,或富有人家的家塾。如苏轼幼年蒙学,主要有乡校、

93、村学或由宗族设立的义学,或富有人家的家塾。如苏轼幼年所入的小学、陆游诗中所说的冬学。另一类是为年龄较长、程度较高的青年学子所入的小学、陆游诗中所说的冬学。另一类是为年龄较长、程度较高的青年学子设立的研究学问或准备科举的书院和经馆。南宋时期及后来各朝私学教育的基本设立的研究学问或准备科举的书院和经馆。南宋时期及后来各朝私学教育的基本形式都沿用书院和蒙学二种基本类型。形式都沿用书院和蒙学二种基本类型。n n宋代私学教育对宋代学术文化思想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理学思想从奠基到集大宋代私学教育对宋代学术文化思想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理学思想从奠基到集大成,差不多都是以私学为基地进行研究和传播的。它对宋代的

94、人才培养所起的作成,差不多都是以私学为基地进行研究和传播的。它对宋代的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更为突出。如果说官学的发展为宋代培养了大批治术人才和各级官吏,那么,用更为突出。如果说官学的发展为宋代培养了大批治术人才和各级官吏,那么,私学的发展却为宋代培养出了大批学者。许多名师臣儒差不多都有与私学教育有私学的发展却为宋代培养出了大批学者。许多名师臣儒差不多都有与私学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私学教育造就了学者,学者的活动又推动了私学教育,这着不解之缘。可以说,私学教育造就了学者,学者的活动又推动了私学教育,这是宋代私学教育的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其最重要的贡献。是宋代私学教育的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其最重要的

95、贡献。蒙学n n1 1、蒙养教育的发展状况、蒙养教育的发展状况n n中国古代向来注重儿童教育,自儿童出生起就注中国古代向来注重儿童教育,自儿童出生起就注意其道德和知识的成长。幼儿在七、八岁之前,意其道德和知识的成长。幼儿在七、八岁之前,一般以接受家庭教育为主,七、八岁之后,入一般以接受家庭教育为主,七、八岁之后,入“ “小学小学” ”接受教育。接受教育。n n古代古代“ “小学小学” ”教育阶段称为教育阶段称为“ “蒙养蒙养” ”教育阶段。教育阶段。这是因为小学阶段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和指导原这是因为小学阶段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是则是“ “蒙以养正蒙以养正” ”或或“ “养正于蒙养正于蒙

96、” ”。就是说当儿。就是说当儿童智慧蒙开之际及时施以正当的教育,或者说用童智慧蒙开之际及时施以正当的教育,或者说用正当的教育启迪儿童使之健康的成长。蒙养教育正当的教育启迪儿童使之健康的成长。蒙养教育一般指七八岁至十五六岁儿童的教育阶段。这里一般指七八岁至十五六岁儿童的教育阶段。这里所谓的小学,实际上已包括了现代的中等教育的所谓的小学,实际上已包括了现代的中等教育的一部分,有时蒙养教育阶段也包含了幼儿教育的一部分,有时蒙养教育阶段也包含了幼儿教育的一部分一部分 n n蒙养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由私学教育来完成。蒙养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由私学教育来完成。n n蒙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进行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蒙

97、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进行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本文化知识的教学,以识字、写字、背书为和基本文化知识的教学,以识字、写字、背书为主。每日功课一般是背书、授新书、作对、写字、主。每日功课一般是背书、授新书、作对、写字、读诗以及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训练。读诗以及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训练。n n宋代朱熹的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童蒙须知、训蒙规约训蒙规约在基本在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对基本知识熟读牢记。他养。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对基本知识熟读牢记。他说说“ “读多自然晓读多自然晓”“”“古人云: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读书千遍,

98、其义自现自现” ”,同时也注意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讲,同时也注意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讲究生活仪节和行为习惯的训练。究生活仪节和行为习惯的训练。n n朱熹的朱熹的童蒙须知童蒙须知中对蒙学教育的宗旨、内容中对蒙学教育的宗旨、内容和方法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虽然这些详细具体的和方法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虽然这些详细具体的规定不免有些烦琐,而且不少是封建伦理,但对规定不免有些烦琐,而且不少是封建伦理,但对蒙童教育强调从细节入手,坚持不懈反复训练以蒙童教育强调从细节入手,坚持不懈反复训练以及其他很多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及其他很多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n n2 2、蒙养成教材的编写、蒙养成教材的编写n

99、 n我国自周秦以来各朝都编写了一些有影响的蒙学教材,并积累了丰富我国自周秦以来各朝都编写了一些有影响的蒙学教材,并积累了丰富的编写教材的经验。的编写教材的经验。n n宋代之前蒙养教材的编选已有悠久的历史,较早和蒙学教材多为字书,宋代之前蒙养教材的编选已有悠久的历史,较早和蒙学教材多为字书,即教童蒙识字用的教材。如:即教童蒙识字用的教材。如:n n西周西周 史籀篇史籀篇 史管教学童书史管教学童书n n秦朝秦朝 李李 斯斯苍颉苍颉七章七章n n 赵赵 高高爰历爰历六章六章 文字多取史籀篇文字多取史籀篇n n 胡毋敬胡毋敬博学博学n n汉代汉代 闾里书师闾里书师苍颉篇苍颉篇 合上三篇而成合上三篇而成

100、n n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凡将篇凡将篇 无复字无复字n n 史游史游 急就篇急就篇n n 李长李长 元尚篇元尚篇 皆为苍颉中正字皆为苍颉中正字n n 杨雄杨雄 训纂篇训纂篇 元始年间征天下通小学者百数,各令记元始年间征天下通小学者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取其有用者而作字于庭中取其有用者而作n n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蔡邕蔡邕 劝学劝学一卷一卷n n 晋著作郎束析晋著作郎束析/ /日日发蒙记发蒙记一卷一卷n n 晋散骑常侍顾恺恺晋散骑常侍顾恺恺启蒙记启蒙记三卷三卷n n 梁周兴嗣梁周兴嗣千字文千字文一卷一卷n n唐代唐代 开蒙要训开蒙要训 全文叶韵,四字为句全文叶韵,四字为句n n 太公家教太公家教n

101、 n 兔园策兔园策n n宋代的蒙学教材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宋代的蒙学教材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n n 宋代的教材有分类专写的倾向。道德教育、典章名物、诗词歌赋渐宋代的教材有分类专写的倾向。道德教育、典章名物、诗词歌赋渐有专书,综合性教材依然选用。有专书,综合性教材依然选用。n n 在以识字为主基础上,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大大增加。在以识字为主基础上,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大大增加。n n 农工商各业知识和技能逐渐充实进蒙学教材。农工商各业知识和技能逐渐充实进蒙学教材。n n宋代的蒙学教材按其内容可分为五类:宋代的蒙学教材按其内容可分为五类:n n 综合性的蒙学教材。它以综合性的蒙学教材。它以三字经三字

102、经为代表。相传为宋王应麟作,为代表。相传为宋王应麟作,它文字简练,概括性极强,句句成韵,通俗易懂,便于背诵。经历元它文字简练,概括性极强,句句成韵,通俗易懂,便于背诵。经历元明清,直至近代仍广为流传。此外流行的还有明清,直至近代仍广为流传。此外流行的还有百家姓百家姓、千字文千字文。前者相传为宋初所作,三者一般合称为。前者相传为宋初所作,三者一般合称为“ “三、百、千三、百、千” ”n n 伦理道德教育教材。它以朱熹弟子程端蒙所作的伦理道德教育教材。它以朱熹弟子程端蒙所作的性理字训性理字训为代为代表。此书全文三十条,四字为句,俨然是朱熹理学思想的简明提要。表。此书全文三十条,四字为句,俨然是朱熹

103、理学思想的简明提要。后来的后来的小儿语小儿语、读小儿语读小儿语、名贤集名贤集等皆由此发展而成。等皆由此发展而成。n n 历史类。宋代有王令历史类。宋代有王令十七史蒙求十七史蒙求、胡寅、胡寅叙古千文叙古千文、朱熹的、朱熹的小学小学、吕本中的、吕本中的童蒙训童蒙训、吕祖谦的、吕祖谦的少仪外传少仪外传等都是选辑等都是选辑历史人物的嘉言善行和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嘉言善行和历史故事。n n 诗歌类有朱熹的诗歌类有朱熹的训蒙诗训蒙诗、陈淳、陈淳小学诗礼小学诗礼。神童诗神童诗、千家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实际也是教材,而且流传甚为久远。实际也是教材,而且流传甚为久远。n n 专讲名物常识的有宋方逢辰的

104、专讲名物常识的有宋方逢辰的名物蒙求名物蒙求最为流行。最为流行。n n此外还有专为女童编写的。如东汉的此外还有专为女童编写的。如东汉的曹大家女戒曹大家女戒,唐守若苹的,唐守若苹的女论语女论语,在宋代仍很流行。,在宋代仍很流行。书院制度n n一、书院的产生及其原因一、书院的产生及其原因一、书院的产生及其原因一、书院的产生及其原因n n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其丰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

105、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鉴。n n书院之名,肇始于唐代,当时只是官方修书、藏书的机构,书院之名,肇始于唐代,当时只是官方修书、藏书的机构,像唐代的集贤书院、丽正书院,其性质相当于皇家图书馆。像唐代的集贤书院、丽正书院,其性质相当于皇家图书馆。唐末五代战乱频繁、仕途险恶,一些学者不愿做官,隐居唐末五代战乱频繁、仕途险恶,一些学者不愿做官,隐居山林或乡间闾巷读书讲学,吸引了一些士子前来求学,书山林或乡间闾巷读书讲学,吸引了一些士子前来求学,书院开始具有讲学授徒的功能,如白鹿洞书院和应天府

106、书院。院开始具有讲学授徒的功能,如白鹿洞书院和应天府书院。但唐末五代的书院数量少,规模不大,故其影响有限。北但唐末五代的书院数量少,规模不大,故其影响有限。北宋初期,书院开始兴旺起来,其规模和数量大幅度扩展,宋初期,书院开始兴旺起来,其规模和数量大幅度扩展,成为宋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宋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n n北宋书院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北宋书院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以下几点:n n第一,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第一,北宋科举取士规模日益扩大,而宋初官学却长期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士人求学需求很大,却苦无其所,在于低

107、迷不振的状态。士人求学需求很大,却苦无其所,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这种情况下,书院应运而生,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为广大士子提供了读书求学的场所。n n第二,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宋初提倡文治,但第二,朝廷崇尚儒术,鼓励民间办学。宋初提倡文治,但国家一时又无力大量创办官学,故朝廷对书院给予多方面国家一时又无力大量创办官学,故朝廷对书院给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赞助。像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的表彰和赞助。像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都得到朝廷赐书、赐匾额、赐学田和奖励书院、嵩阳书院都得到朝廷赐书、

108、赐匾额、赐学田和奖励办学者等不同形式的支持,这些支持无疑是促进宋初书院办学者等不同形式的支持,这些支持无疑是促进宋初书院兴盛的直接动因之一。兴盛的直接动因之一。n n第三,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佛教出于僻世遁俗、潜心修第三,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佛教出于僻世遁俗、潜心修行的宗旨,多选择环境僻静优美的山林建立寺庙,五代及行的宗旨,多选择环境僻静优美的山林建立寺庙,五代及宋初的书院也大多建于山林名胜之中。佛教禅林集藏经、宋初的书院也大多建于山林名胜之中。佛教禅林集藏经、讲经、研经于一体,也对书院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讲经、研经于一体,也对书院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如:书院的讲会制度就是借鉴了佛教僧

109、讲和俗讲的讲经方式,书院的讲会制度就是借鉴了佛教僧讲和俗讲的讲经方式,书院教学的讲义和语录等形式,也是来源于佛教禅林制度。书院教学的讲义和语录等形式,也是来源于佛教禅林制度。n n第四,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变得第四,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的制作与手写本相比,变得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书籍不极为便利,是促成宋代书院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书籍不再是珍藏品而是公众都可以拥有的,才有可能使书院拥有再是珍藏品而是公众都可以拥有的,才有可能使书院拥有丰富的藏书,并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学研究场所。丰富的藏书,并真正成为面向社会的教学研究场所。n n北宋著名的有六所书院:

110、北宋著名的有六所书院:n n1.1.白鹿洞书院,位于今江西省庐山。初为私人读书养性之所,唐代贞元年间白鹿洞书院,位于今江西省庐山。初为私人读书养性之所,唐代贞元年间(785-804(785-804年年) ),李勃与其兄李涉在庐山读书,曾养白鹿以自娱,因以得名。进入北宋以后,朝廷,李勃与其兄李涉在庐山读书,曾养白鹿以自娱,因以得名。进入北宋以后,朝廷赐监本赐监本九经九经,并重加修缮,书院生徒达数百人。由于得到朝廷的大力赞助,白鹿,并重加修缮,书院生徒达数百人。由于得到朝廷的大力赞助,白鹿洞书院进入了鼎盛时期。北宋中期以后,书院渐趋衰微。洞书院进入了鼎盛时期。北宋中期以后,书院渐趋衰微。n n(2

111、)(2)岳麓书院,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岳麓山,北宋开宝九年岳麓书院,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岳麓山,北宋开宝九年(975(975年年) )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书院山长在真宗朝正式由朝廷委官任职,书院山长周式兼任国子学主簿,并得到朝廷书院山长在真宗朝正式由朝廷委官任职,书院山长周式兼任国子学主簿,并得到朝廷赐额、赐书,书院也得到扩建,学生达赐额、赐书,书院也得到扩建,学生达6060余人,从此书院名声大振,但随后不久便开余人,从此书院名声大振,但随后不久便开始衰落,两宋之际毁于兵火。由于岳麓书院是由官府创建,书院山长又兼任官职,故始衰落,两宋之际毁于兵火。由于岳麓书院是由官府创建,书院山长

112、又兼任官职,故岳麓书院具有一定的官学性质。岳麓书院具有一定的官学性质。n n(3)(3)应天府书院,又名睢阳书院,位于河南商丘县西北。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应天府书院,又名睢阳书院,位于河南商丘县西北。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1009年年) ),府民曹诚捐款在宋初名儒戚同文故居扩建而成,朝廷赐额府民曹诚捐款在宋初名儒戚同文故居扩建而成,朝廷赐额“ “应天府书院应天府书院” ”。在这里任。在这里任职的地方长官如晏殊、蔡襄等人,对书院都是大力扶持。著名的学者韦不伐、范仲淹、职的地方长官如晏殊、蔡襄等人,对书院都是大力扶持。著名的学者韦不伐、范仲淹、石曼卿、王洙等先后主持书院教席,四方学者辐辏其门,为

113、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材,在石曼卿、王洙等先后主持书院教席,四方学者辐辏其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材,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故范仲淹称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故范仲淹称“ “天下庠序由兹始天下庠序由兹始” ”。景佑二年。景佑二年(1035(1035年年) ),以应,以应天府书院为府学,书院被纳入官学系列。天府书院为府学,书院被纳入官学系列。n n(4)(4)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登封县太室山麓。北魏时始建嵩阳寺。五代后唐时,进士庞式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登封县太室山麓。北魏时始建嵩阳寺。五代后唐时,进士庞式在此聚徒讲学。后周改设在此聚徒讲学。后周改设“ “太乙书院太乙书院” ”。宋太宗于至道二年。宋太宗于至道

114、二年(996(996年年) )赐额赐额“ “太室书院太室书院” ”,并赐监本,并赐监本九经九经。仁宗景佑二年。仁宗景佑二年(1035(1035年年) )奉敕修葺扩建,更名嵩阳书院,并给田奉敕修葺扩建,更名嵩阳书院,并给田一顷。书院最盛时,生徒数百人。一顷。书院最盛时,生徒数百人。n n(5)(5)石鼓书院,位于湖南衡阳北二里鼓山迥雁峰下。书院之名最早见于唐代,初为唐代石鼓书院,位于湖南衡阳北二里鼓山迥雁峰下。书院之名最早见于唐代,初为唐代士人李宽私人读书之处。宋至道三年士人李宽私人读书之处。宋至道三年(997(997年年) ),郡人李士真于请求郡守,郡人李士真于请求郡守“ “即故址设书院,即故

115、址设书院,居衡之学者。居衡之学者。” ”石鼓书院创建不久便改为州学,遂废而不修。石鼓书院创建不久便改为州学,遂废而不修。n n(6)(6)茅山书院,位于浙江江宁府三茅山后。约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处士侯遗在此聚徒茅山书院,位于浙江江宁府三茅山后。约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处士侯遗在此聚徒讲学。天圣二年讲学。天圣二年(1024(1024年年) )王随知江宁府,上奏朝廷,请赐学田。书院在王随死后不久,王随知江宁府,上奏朝廷,请赐学田。书院在王随死后不久,就衰落下去,生徒散落,其地也为寺院侵占。就衰落下去,生徒散落,其地也为寺院侵占。n n这些书院或多或少、或迟或早都与官方有关。此外,如江西奉新的华林书院

116、、浔阳的这些书院或多或少、或迟或早都与官方有关。此外,如江西奉新的华林书院、浔阳的东佳书院,则为家族创办,私学性质较为突出,反映了唐末五代至宋初的浓厚的家族东佳书院,则为家族创办,私学性质较为突出,反映了唐末五代至宋初的浓厚的家族文化渊源。文化渊源。白鹿洞书院n n南宋书院的复兴南宋书院的复兴南宋书院的复兴南宋书院的复兴n n北宋中期以后,随着三次大规模的兴学,州县官北宋中期以后,随着三次大规模的兴学,州县官学日益普及,逐步取代了书院的地位。学日益普及,逐步取代了书院的地位。 到了南宋,到了南宋,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和理学家讲学活动的广泛开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和理学家讲学活动的广泛开展,书院又进入

117、复兴的阶段展,书院又进入复兴的阶段 。 南宋书院在各方南宋书院在各方面都比北宋有长足的进步。书院的数量和分布的面都比北宋有长足的进步。书院的数量和分布的区域大幅度扩大;大量的宋初著名书院都得到了区域大幅度扩大;大量的宋初著名书院都得到了恢复和重建;书院内部的设施和功能更加完善;恢复和重建;书院内部的设施和功能更加完善;书院的规章制度也更加完备。书院的规章制度也更加完备。n n在史料中反映出的两宋书院,总数大体约在在史料中反映出的两宋书院,总数大体约在200200到到400400所之间。其中,北宋和南宋的书院数量比所之间。其中,北宋和南宋的书院数量比例大致为例大致为2 2:8 8左右。以个别省区

118、为例。江苏省在左右。以个别省区为例。江苏省在宋代创办的书院总共有宋代创办的书院总共有1919所,其中北宋只有茅山所,其中北宋只有茅山书院一所,创办于南宋的书院则有书院一所,创办于南宋的书院则有1818所。安徽省所。安徽省在宋代创办的书院总共约在宋代创办的书院总共约1212所,其中北宋只有所,其中北宋只有1 1所,南宋所,南宋1111所。另如:浙江四明地区在北宋没有所。另如:浙江四明地区在北宋没有一所书院,进入南宋以后,则先后创办了贸山、一所书院,进入南宋以后,则先后创办了贸山、翁州、岱山、慈湖、甬东五所书院。翁州、岱山、慈湖、甬东五所书院。宋代书院的特点n n宋代书院在教育及教学管理方面,形成

119、了自己的特色,其宋代书院在教育及教学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具体内容如下:具体内容如下:n n第一、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经费,得到官第一、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以白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以白鹿洞书院为例,在南宋先后三次由官府增置学田。第一次鹿洞书院为例,在南宋先后三次由官府增置学田。第一次在淳熙七年在淳熙七年(1180(1180年年) ),始置学田,始置学田870870亩;第二次在淳熙十亩;第二次在淳熙十年年(1183(1183年年) ),置办,置办700700亩;第三次在嘉定十四年亩

120、;第三次在嘉定十四年(1221(1221年年) ),置办学田,置办学田300300亩。书院总共拥有学田亩。书院总共拥有学田18701870亩。岳麓书亩。岳麓书院在绍熙五年院在绍熙五年(1194(1194年年) ),官府一次就拨给学田,官府一次就拨给学田5050顷,书院顷,书院学生日给米一升四合,钱六十文。学生日给米一升四合,钱六十文。n n像浙东一代的富庶地区,则常有巨商赞助书院。东阳像浙东一代的富庶地区,则常有巨商赞助书院。东阳( (今今浙江金华浙江金华) )郭氏累代出资创办书院,家拨良田数百亩用于郭氏累代出资创办书院,家拨良田数百亩用于养士,其子孙后代先后设立了石洞书院、西园书院和南湖养士

121、,其子孙后代先后设立了石洞书院、西园书院和南湖书院。浙东的杜州六先生书院,也是私人出资办学,设有书院。浙东的杜州六先生书院,也是私人出资办学,设有先圣碑亭、礼殿、讲堂、生员六宅、慈湖祠、书库、门廊、先圣碑亭、礼殿、讲堂、生员六宅、慈湖祠、书库、门廊、庖湢,书院内部设施十分完善,办学条件也很优越。庖湢,书院内部设施十分完善,办学条件也很优越。n n第二,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第二,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宋代书院的最高首脑称为山长、洞主或洞长。山宋代书院的最高首脑称为山长、洞主或洞长。山长既是主要的教学者,又是最高的管理者,并且长既是主要的教学者,又是最高的管理者,

122、并且往往都由著名的学者来担任。北宋的书院除了山往往都由著名的学者来担任。北宋的书院除了山长之外,其他教学管理辅助人员的设置很少。南长之外,其他教学管理辅助人员的设置很少。南宋书院,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书院内部设宋书院,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书院内部设施的日益增多,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设置也相应施的日益增多,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设置也相应增加。以金陵的明道书院为例,除设山长一员总增加。以金陵的明道书院为例,除设山长一员总负教养之责外,斋舍六堂各设堂长一员,分司其负教养之责外,斋舍六堂各设堂长一员,分司其职。此外还有讲书、堂录、堂宾、直学、讲宾、职。此外还有讲书、堂录、堂宾、直学、讲宾、司计、掌

123、书、掌祠、医谕和职事生员协助管理。司计、掌书、掌祠、医谕和职事生员协助管理。教职人员的名目达十余种之多。教职人员的名目达十余种之多。n n书院教职人员人数的扩大和分工管理制度的形成,书院教职人员人数的扩大和分工管理制度的形成,标志着书院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书院教学标志着书院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书院教学管理形式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一个方面。管理形式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一个方面。n n第三、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和研究。求学者不受地域、第三、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和研究。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前来听讲、求教。例如朱熹的学生黄干在学派的限制均可前来听讲、求教。例如朱熹的学生黄干在白鹿洞书

124、院讲白鹿洞书院讲易经易经乾坤二卦,山南山北的人士都来听乾坤二卦,山南山北的人士都来听讲。白鹿洞书院后来还拨出一笔专款,用来接待四方来求讲。白鹿洞书院后来还拨出一笔专款,用来接待四方来求学的人,并有专人负责招待。学的人,并有专人负责招待。n n教学人员也不限于书院自身,而是广泛邀请学界名流前来教学人员也不限于书院自身,而是广泛邀请学界名流前来讲学,例如在张栻主持岳麓书院的时候,就曾经邀请朱熹讲学,例如在张栻主持岳麓书院的时候,就曾经邀请朱熹到书院讲学月余。讲学甚至包括不同学派的学者。南宋鹅到书院讲学月余。讲学甚至包括不同学派的学者。南宋鹅湖书院湖书院 就曾同时邀请朱熹和陆九渊来讲学,二人观点对就

125、曾同时邀请朱熹和陆九渊来讲学,二人观点对立,辩论相当激烈。朱熹在观点上坚持己见,但在治学态立,辩论相当激烈。朱熹在观点上坚持己见,但在治学态度上不排斥异己,他很欣赏陆九渊的度上不排斥异己,他很欣赏陆九渊的论语论语研究,又将研究,又将陆九渊请到自己主持的白鹿洞书院讲陆九渊请到自己主持的白鹿洞书院讲论语论语,还将他的,还将他的讲义刊刻在石碑上,供书院长久学习。书院的门户开放风讲义刊刻在石碑上,供书院长久学习。书院的门户开放风格,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深格,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教学。化了教学。n n讲会是书院的重大教学研究活动,讲会不仅有本院教师讲

126、讲会是书院的重大教学研究活动,讲会不仅有本院教师讲学,也聘请社会名流或其他书院的学者到本院参讲。各地学,也聘请社会名流或其他书院的学者到本院参讲。各地书院甚至建立了互通声讯的联络制度,事先商定日期,明书院甚至建立了互通声讯的联络制度,事先商定日期,明确讲会主题,届时各地学者不远千里赴会,并有隆重的仪确讲会主题,届时各地学者不远千里赴会,并有隆重的仪式。讲会大大提高了书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式。讲会大大提高了书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n n第四、书院的教学注重启发引导,提倡切磋讨论,讲究身心涵养。书院教学除参加学术活动和教师必要的讲授外,主要是学生自学,所以书院都重视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朱熹

127、就大量涉及读书方法的指导,以他的读书法六条为代表。元代程端礼曾任江东书院山长,他撰有读书分年日程,从幼儿到成年,次序分明,是古代一个详尽的自学大纲。书院教学还强调学生要善于提出疑问。朱熹说:“读书需有疑。”“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全无所疑,方始是学”他在白鹿洞书院就经常鼓励学生质疑问辩。 n n第五第五 书院的学规,书院的学规,n n学规更侧重引导激励,以朱熹制定的学规更侧重引导激励,以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白鹿洞书院揭示院揭示为代表,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为代表,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n n一一“ “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

128、有信。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规范了书院教育的基本规范了书院教育的基本宗旨,就是要贯彻宗旨,就是要贯彻“ “明人伦明人伦” ”的纲常礼教。的纲常礼教。n n二是二是“ “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辨之,笃行之。” ”是指明了书院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指明了书院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和过程。n n三是三是“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迁善改过。” ”是为书院学生指明了道德修养的基是为书院学生指明了道德修养的基本要点。本要点。n n四是四是“ “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处事

129、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不计其功。” ”是为书院学生指明了行为处世的基是为书院学生指明了行为处世的基本原则。本原则。n n五是五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己。” ”是为书院学生指明了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是为书院学生指明了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n n书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既不同于正规的官学,书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既不同于正规的官学,也不同于纯粹的私学。同官学相比,书院的教学组织形式也不同于纯粹的私学。同官学相比,书院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而少有衙门气。课程设置也有较大的自主更加灵活多样,而少有衙门气。

130、课程设置也有较大的自主性,而较少受科举支配。某一学派的著述、思想及相关的性,而较少受科举支配。某一学派的著述、思想及相关的知识在书院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往往为某一学派思想知识在书院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往往为某一学派思想的研究中心。书院向一切求学者开放,并不限定入学条件。的研究中心。书院向一切求学者开放,并不限定入学条件。书院山长、教师一般也不纳入官员系列。书院的管理侧重书院山长、教师一般也不纳入官员系列。书院的管理侧重于启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觉性,少有禁戒惩治的规章。同于启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觉性,少有禁戒惩治的规章。同一般师徒授受的私学相比,书院规模大,有教学组织机构,一般师徒授受的私学相比

131、,书院规模大,有教学组织机构,通常都拥有自己的学田、院产、藏书、供祀、教学设施,通常都拥有自己的学田、院产、藏书、供祀、教学设施,条件比一般私学优越正规。条件比一般私学优越正规。n n书院的产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书院的产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式,学术风气浓足的作用。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式,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书院在办学和

132、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力。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n n欧洲中世纪的教育欧洲中世纪的教育 n n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经过极盛期后,在内忧外患夹击下,以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经过极盛期后,在内忧外患夹击下,以 476476年西罗马帝国被蛮族年西罗马帝国被蛮族(日耳曼人)灭亡为标志,(日耳曼人)灭亡为标志,n n从高峰跌入了低谷。从此西欧文明(包括文化教育)经历了一个长达千年的漫长的衰从高峰跌入了低谷。从此西欧文明(包括文化教育)经历了一个长达千年的漫长的衰落期及衰落后的

133、再生潜伏期落期及衰落后的再生潜伏期 n n 历史学家把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学家把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时期(5-145-14世纪)的一千多年间称为中世世纪)的一千多年间称为中世纪,即纪,即“ “中间的世纪中间的世纪” ” 。n n中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其中又以中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其中又以 1111、1212世纪为界线分为中世纪早期世纪为界线分为中世纪早期和晚期。和晚期。 n n西罗马帝国被文明程度低的日耳曼蛮族灭亡后,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成为了西罗马帝国被文明程度低的日耳曼蛮族灭亡后,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成为了西欧文明的唯一载体,西

134、欧文明的唯一载体,n n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领域占据独尊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领域占据独尊的地位。 n n 由于基督教宗教蒙昧主义的黑暗统治,由于基督教宗教蒙昧主义的黑暗统治, 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从而导致了中世从而导致了中世纪早期西欧文明的普遍衰落。纪早期西欧文明的普遍衰落。 n n一、西欧中世纪早期(一、西欧中世纪早期(6-12 6-12 世纪)的教育世纪)的教育 n n(一)基督教教会教育(一)基督教教会教育 n n1 1、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 n n 学生分为学生分为“ “内修生内修生” ”和和“ “外修生外修生” ” ,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服从

135、、贞洁、贫穷三种品,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服从、贞洁、贫穷三种品质的学生,学习内容主要质的学生,学习内容主要n n是宗教神学,神学处于是宗教神学,神学处于“ “王冠王冠” ”地位,地位, 实行个别教学,体罚盛行,要求盲信盲从。实行个别教学,体罚盛行,要求盲信盲从。 n n基督教教会宣扬的观点或推行的政策有:原罪说及赎罪论、禁欲主义、蒙昧主义、文基督教教会宣扬的观点或推行的政策有:原罪说及赎罪论、禁欲主义、蒙昧主义、文化专制主义。化专制主义。 n n2 2、主教学校、主教学校 n n设在主教所在地,性质与修道院学校相近,设备较好,内容较丰富,但数量有限。设在主教所在地,性质与修道院学校相近,设备较好

136、,内容较丰富,但数量有限。 n n3 3、堂区学校、堂区学校 n n 设在教堂内或神父家中,规模小,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较低,面向平民子弟。设在教堂内或神父家中,规模小,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较低,面向平民子弟。 n n(二)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二)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n n1 1、宫廷学校、宫廷学校 设在宫廷中,面向王室贵族子弟,学习科目有“七艺”和拉丁语、希腊语等,教学方法因人而异,采用当时流行的问答法最著名的宫廷学校是由法兰克国王查里曼大帝创办的。 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和封建王权的巩固,面向封建贵族子弟的世俗教育机构开始出现。 2、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中世纪早期西欧等级制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

137、的家庭教育形式,其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效忠君主的骑士。骑士制度盛行于 11、12 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时期。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封建农奴生活贫困;封建领主对外扩张;东方贵族商品的诱惑;教会的煽动(拯救灵魂、 “收复圣地” ) 。 骑士教育分为三个阶段: 1、家庭教育阶段(0-7、8 岁) 由母亲进行教育,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和身体养护; 2、礼文教育阶段(7、8-14、15 岁) 低级贵族子弟到高级贵族家中充当侍从,学习上层社会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3、侍从教育阶段(14、15-21 岁) 学习“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 ,侍奉领主和贵妇 21 岁时通过授职典礼被授

138、予骑士称号。 总之,骑士教育以军事教育、宗教教育和封建道德教育为主,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 二、西欧中世纪晚期(西欧中世纪晚期(11-14世纪)的教育世纪)的教育 (一)社会特征这时社会发生明显变化: 1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市民阶层; 2 王权和教权斗争加剧; 3. 十字军东征及后果; 4. 异端流行。 上述变化(及事件)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绝对统治,导致非正统的世俗性教育的发展。 *(二)中世纪大学 最早的大学创办于 12 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地。萨莱诺大学(1137 年) 、波隆那大学(1158 年) 、巴黎大学(1150 年) 、牛津大学(1168 年) 、剑桥大学(1209 年)

139、、帕多瓦大学(1222 年) 、那不勒斯大学(1224年) 、图卢兹大学(1233年) 、里斯本大学(1290年) 、布拉格大学(1348年) 、海德堡大学(1386年)据统计,到文艺复兴时,西欧共有 80 所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类型中世纪大学的类型: *学生大学:波隆那大学为典型,由学生主管校务,教授选聘、学费数额、学期时限和授课时数由学生决定。欧洲南部的大学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地大学多属此类。 *先生大学或教师型大学:巴黎大学为典型,由教师主管校务,教授选聘、学费数额、学期时限和授课时数由教师负责。欧洲北部的大学如英格兰、苏格兰、德国、瑞典和丹麦等地大学多属此类。 (1)大学有权设立

140、特别法庭,享有内部自治权利; (2)大学师生可以免除赋税和服兵役的义务; (3)大学有权颁发特许证,凡持有大学学位证书者可以到各地任教; (4)大学有罢教和迁移的权利。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1)设立文、法、医、神四科; (2)学习年限为 1014年; (4)实行自治,并有较多的特权; (5)学校中有一定的学术自由风气; (6)以“学位”认可学生的学历成绩。 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及影响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1)突破了教会对高等教育的垄断,推动了世俗文化和自然科学的进步; (3)中世纪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了准备。 (2)现代大学源于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的许多特征如教学组织、课程、考试、学位等是直接从中世纪大学继承而来的; (二)城市学校(二)城市学校 1.西欧中世纪后期兴起的适合新兴市民阶层(资产阶级的前身)需要的世俗性学校。 主要的一种是行会学校。 2.属于初等教育,兼有职业训练的性质。 3.教育内容注重实用,读写算知识等,用本国语进行教学。也有宗教教育。 城市学校后来由市政当局接管。成为近代小学及中学、职业学校的前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