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9930064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ppt(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考点一地球的圈层结构考点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必备知识回顾必备知识回顾】1.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 :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1)(1)划分依据划分依据: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_速度速度的变化。的变化。(2)(2)两个界面。两个界面。不连续面不连续面深度深度波速波速纵波纵波横波横波A:_A:_地面下平均地面下平均_千米千米处处( (指大陆部分指大陆部分)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B:_

2、B:_地面下地面下_千米千米处处突然下降突然下降完全消完全消失失地震波地震波莫霍面莫霍面3333古登古登堡面堡面2 9002 900(3)(3)三个圈层。三个圈层。圈层名称圈层名称特征特征地壳地壳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_;_地壳厚地壳厚, ,_地壳薄地壳薄地地幔幔上层地幔上层地幔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 ,上地幔顶部上地幔顶部存在存在_,_,一般认为可能是一般认为可能是_的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主要发源地之一下层地幔下层地幔地地核核C C外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 D内核内核呈固态呈固态大陆大陆海洋海洋软流层软流层岩浆岩浆【知识链接知识链

3、接】岩石圈岩石圈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 ,可能是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统称为岩石圈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统称为岩石圈, ,包括上地幔顶部包括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软流层以上) )与地壳全部。地壳与岩与地壳全部。地壳与岩石圈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石圈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2.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 :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代代号号名称名称概念概念组成组成其他其他a a_由气体和悬浮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地球的复杂系统统气体和悬浮

4、气体和悬浮物物, ,主要成主要成分是分是_是地球自然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部分b b水圈水圈地球表层水体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构成的_的圈层的圈层地表水、地地表水、地下水、大气下水、大气水、生物水水、生物水等等水圈里的水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的循环运动之中之中大气圈大气圈氮和氧氮和氧连续但不连续但不规则规则代代号号名称名称概念概念组成组成其他其他c c_地球表层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存环境的总称的总称生物及其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存环境生物圈与生物圈与_、_和和_相互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渗透、相互影响生物圈生物圈大气圈大气圈水圈水圈岩石圈岩石圈【典型考题

5、研磨典型考题研磨】【典例典例1 1】(20182018浙江联考)浙江联考)读青岛读青岛拉萨拉萨地形起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完成,完成(1)(1)、(2)(2)题。题。(1)(1)图中甲为图中甲为( () )A.A.地表地表 B.B.软流层软流层 C.C.莫霍面莫霍面 D.D.古登堡面古登堡面(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 A.距离海洋越远距离海洋越远, ,地壳厚度越薄地壳厚度越薄 B.B.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成正比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远近成正比 C.C.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壳厚山地、丘陵的地壳比高原的地

6、壳厚 D.D.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透析图文抓题眼透析图文抓题眼, ,抓关键抓关键】东北东北- -西南西南减小减小下降下降基本一致基本一致【尝试作答尝试作答】(1)(1)C C,(2),(2)D D。【解题技法解题技法】地球内外圈层的识别方法地球内外圈层的识别方法(1)“(1)“记准顺序记准顺序”: :外部的圈层中外部的圈层中, ,大气圈在上大气圈在上, ,水圈在水圈在下下, ,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 ,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内部圈层即内部圈层即“两面三层两面三层”,“,“两面两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即

7、莫霍面和古登堡面面,“,“三层三层”即地壳、地幔、地核。即地壳、地幔、地核。(2)“(2)“掌握数据掌握数据”: :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判断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判断, ,如地壳的平均厚度为如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17千米千米, ,岩石圈的平均厚度为岩石圈的平均厚度为100100110110千米千米, ,莫霍面的深度是地面下平均莫霍面的深度是地面下平均3333千米处千米处( (如典如典例例1 1剖面甲表明的地壳厚度有变化剖面甲表明的地壳厚度有变化, ,但数值符合地壳的但数值符合地壳的数值特点数值特点),),古登堡面指地面下古登堡面指地面下2 9002 900千米处千米处,12,12千米

8、为千米为对流层的平均厚度对流层的平均厚度,50,505555千米为平流层的上界等。千米为平流层的上界等。【高考模拟精练高考模拟精练】1.1.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火山喷发后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火山喷发后, ,这些蔓延的火山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 )A.A.大气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岩石圈B.B.岩石圈岩石圈大气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水圈、生物圈C.C.水圈、生物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大气圈岩石圈岩石圈D.D.水圈、生物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岩石圈大气圈大气圈【解析解析】选选A A。火山灰是火山喷发进入大气圈的飘浮物。火山灰是

9、火山喷发进入大气圈的飘浮物, ,其迁移运动如下图所示其迁移运动如下图所示: :下图为某地理学习小组绘制的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与下图为某地理学习小组绘制的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2 2、3 3题。题。2.2.图中代表的地球圈层说法正确的是图中代表的地球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壳地壳地幔地幔地核地核 B.B.在在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C.甲波由甲波由层进入层进入层波速急剧上升层波速急剧上升 D.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乙波无法通过地幔3.3.图中的图中的X X处即为处即为 ( ()

10、)A.A.莫霍面莫霍面B.B.古登堡面古登堡面 C.C.岩石圈与软流圈交界岩石圈与软流圈交界 D.D.内核与外核交界内核与外核交界【解析解析】2 2选选B,3B,3选选B B。根据图中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根据图中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特点可知特点可知,X,X处纵波降速、横波消失处纵波降速、横波消失, ,因此为因此为2 9002 900千米千米深度的古登堡面。所以深度的古登堡面。所以为地壳和地幔为地壳和地幔, ,两个层中的地两个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和和分别为外核和内核。分别为外核和内核。(2018(2018佛山模拟佛山模拟) )五大连池被誉为五大连池被誉为“

11、天然火山博物馆天然火山博物馆”和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 ,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连池( (局部局部) )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 ,回答回答4 4、5 5题。导学号题。导学号08620010086200104.4.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A.圈层圈层 B.B.圈层圈层C.C.圈层圈层 D.D.圈层圈层5.5.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

12、充分说明了图中各圈层( () )A.A.是连续而不规则的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B.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C.C.是独立发展变化的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D.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解析解析】4 4选选B,5B,5选选B B。第。第4 4题题, ,读图读图,圈层是地壳圈层是地壳,圈圈层是地幔层是地幔,圈层是外核圈层是外核,圈层是内核。岩浆来自上圈层是内核。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第地幔顶部的软流层。第5 5题题, ,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是地幔中的物质到达地表是地幔中的物质到达地表, ,成为地壳的组成部分成

13、为地壳的组成部分, ,说明说明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图中各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图中各圈层是连续的圈层是连续的, ,且各圈层具有不同的特点且各圈层具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可是有因此可是有规则的。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规则的。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图中各圈层并不是独立发展变化的内部。图中各圈层并不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是相互联系是相互联系的。的。【加固训练加固训练】读某地地震波随深度的变化图读某地地震波随深度的变化图, ,回答回答(1)(1)、(2)(2)题。题。(1)(1)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14、 () )A.A.纵波纵波 B.B.横波横波C.C.纵波和横波纵波和横波 D.D.无法判断无法判断(2)(2)该地可能位于该地可能位于 ( () )A.(40N,116E) A.(40N,116E) B.(30N,90E)B.(30N,90E)C.C.南极点南极点 D.(0,180)D.(0,180)【解析解析】(1)(1)选选B,(2)B,(2)选选D D。第。第(1)(1)题题, ,由图可知由图可知, ,该波的该波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介于介于3 3千米千米/ /秒到秒到6 6千米千米/ /秒秒, ,因此表因此表示横波。第示横波。第(2)(2)题题, ,该地的横波在地下该

15、地的横波在地下5 5千米处波速突然千米处波速突然加快加快, ,说明该地的地壳较薄说明该地的地壳较薄, ,厚度仅有厚度仅有5 5千米左右千米左右, ,故该故该地可能位于海洋地可能位于海洋, ,只有只有D D选项中的地区位于海洋选项中的地区位于海洋( (太平洋太平洋) )。考点二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考点二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必备知识回顾必备知识回顾】1.1.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的物质组成: :读地壳物质联系图读地壳物质联系图,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1)(1)矿物矿物: :具有确定化学成分、具有确定化学成分、_的单质或者化的单质或者化合物合物, ,有有_、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液态

16、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2)(2)岩石。岩石。概念概念: :岩石圈岩石圈( (地壳地壳) )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体积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物理属性物理属性气态气态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与实例。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与实例。类型类型形成形成特点特点常见岩石常见岩石岩岩浆浆岩岩侵侵入入岩岩岩浆在内力作用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_上部上部, ,冷却冷却凝固而成凝固而成结晶颗粒结晶颗粒大大_喷喷出出岩岩岩浆在内力作用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 ,_,_,冷却凝固冷却凝固而成而成结晶颗粒结晶颗粒小小, ,有流有流纹、气孔纹、气孔_、流纹岩、流纹岩、安山岩安山岩

17、侵入地壳侵入地壳花岗岩花岗岩喷出地表喷出地表玄武岩玄武岩类型类型形成形成特点特点常见岩石常见岩石沉积沉积岩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外力作用下, ,经过经过_、_、_、_、_而成而成层理构造、层理构造、常含有化常含有化石石_、砂岩、砂岩、_、砾、砾岩岩风化风化侵蚀侵蚀搬运搬运堆积堆积固结固结成岩成岩石灰岩石灰岩页岩页岩类型类型形成形成特点特点常见岩石常见岩石变质变质岩岩已生成的岩石在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而成变质而成片理构造片理构造_岩、岩、板岩、板岩、_岩、岩、片麻岩片麻岩大理大理石英石英【知识链接知识链接】常见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常见岩石在生

18、产生活中的用途类型类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岩浆岩岩浆岩侵入岩质地坚硬侵入岩质地坚硬, ,常用作建筑材料常用作建筑材料, ,如花岗如花岗岩板材岩板材喷出岩形态各异喷出岩形态各异, ,常可作为观赏石材常可作为观赏石材, ,如玄如玄武岩制作的盆景武岩制作的盆景岩浆岩经过了高温冷凝岩浆岩经过了高温冷凝, ,富含多种金属矿富含多种金属矿物物类型类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沉积岩沉积岩石灰岩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石灰岩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 ,也是重也是重要的化学生产原料要的化学生产原料, ,如水泥生产、钢铁生产如水泥生产、钢铁生产和玻璃生产等和玻璃生产等沉积岩中富含非金属矿

19、产沉积岩中富含非金属矿产, ,如煤、石油、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天然气等类型类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变质岩变质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 ,质地坚硬质地坚硬, ,是重要的建筑及装饰板材是重要的建筑及装饰板材板岩是页岩经高压变质而成板岩是页岩经高压变质而成, ,也是重要的也是重要的建材建材石英岩是重要的建材和化工原料石英岩是重要的建材和化工原料许多变质岩本身就是重要的金属矿物许多变质岩本身就是重要的金属矿物2.2.地壳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1)(1)动力动力: :地

20、球内部地球内部_的衰变产生的热能。的衰变产生的热能。(2)(2)影响影响: :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 ,大地的沧桑巨变及大地的沧桑巨变及_的持续转化。的持续转化。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地壳物质形态地壳物质形态(3)(3)过程。过程。序序号号原物质原物质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生成物质岩浆岩浆_作用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岩浆岩、变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成的沉积岩_作用作用( (风化、风化、侵蚀、搬运、沉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沉积岩冷却凝固冷却凝固外力外力序序号号原物质原物质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生成物质岩浆岩、沉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积岩和已

21、生成的变质岩成的变质岩_作用作用( (温度、温度、压力压力) )变质岩变质岩各类岩石各类岩石_岩浆岩浆变质变质高温熔化高温熔化【知识链接知识链接】地壳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地壳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1)(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2)(2)改变了地表形态改变了地表形态, ,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3)(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典型考题研磨典型考题研磨】【典例典例2 2】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图为

22、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1)、(2)(2)题。题。(1)(1)关于图中关于图中、所示箭头代表的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地质作用用, ,正确的是正确的是( () )A.A.指化学沉积作用指化学沉积作用 B.B.指搬运作用指搬运作用C.C.指成岩作用指成岩作用 D.D.指岩浆侵入地壳指岩浆侵入地壳(2)(2)地球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是( ()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大气圈

23、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A. A. B.B.C. C. D.D.【透析图文抓题眼透析图文抓题眼, ,抓关键抓关键】岩浆岩浆大气大气生物生物地壳物质地壳物质【尝试作答尝试作答】(1)(1)A A,(2),(2)A A。【解题技法解题技法】热考图表热考图表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1)(1)根据箭头确定岩浆和各类岩石。根据箭头确定岩浆和各类岩石。岩浆是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之本”, ,地壳物质循环起源于岩浆地壳物质循环起源于岩浆, ,终终止于岩浆止于岩浆, ,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24、,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却凝固形成,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沉积岩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变质岩。(2)(2)根据各类岩石确定箭头的地质作用。根据各类岩石确定箭头的地质作用。不论箭头来自何种物质不论箭头来自何种物质, ,其代表的地质作用取决于箭头其代表的地质作用取决于箭头的指向的指向, ,即形成的物质种类即形成的物质种类, ,具体包括具体包括: :指向岩浆的箭头为重熔再生指向岩浆的箭头为重熔再生;

25、指向岩浆岩的箭头为指向岩浆岩的箭头为冷却凝固冷却凝固;指向沉积岩的箭头为外力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为外力作用;指向变指向变质岩的箭头为变质作用。质岩的箭头为变质作用。【高考模拟精练高考模拟精练】(2018(2018杭州模拟杭州模拟) )杭州西湖的题名石之前有明显的杭州西湖的题名石之前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层理构造, ,后经风雨打磨变得更加圆润光滑。杭州西湖后经风雨打磨变得更加圆润光滑。杭州西湖一带曾出现过强烈的火山喷发一带曾出现过强烈的火山喷发, ,至今在西湖边的宝石山至今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上, ,还存在着一条火山通道的遗迹。读地壳物质循环图还存在着一条火山通道的遗迹。读地壳物质循环图, ,回答回答1

26、 1、2 2题。题。1.1.杭州西湖题名石与宝石山的岩石类型是杭州西湖题名石与宝石山的岩石类型是( () )A.A.乙、甲乙、甲B.B.丙、甲丙、甲C.C.甲、丙甲、丙 D.D.乙、丙乙、丙2.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丙一定是片麻岩丙一定是片麻岩 B.B.可能是外力作用可能是外力作用C.C.甲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甲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D.是重熔再生作用是重熔再生作用 【解析解析】1 1选选A,2A,2选选D D。根据题干可知。根据题干可知, ,题名石与宝石山题名石与宝石山分别属于沉积岩与岩浆岩。图中分别属于沉积岩与岩浆岩。图中, ,丙为岩浆丙为岩浆,

27、,甲为岩浆甲为岩浆岩岩, ,乙为沉积岩。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乙为沉积岩。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为冷却为冷却凝固凝固,为外力作用为外力作用,为变质作用为变质作用,为重熔再生。为重熔再生。(2018(2018江苏四市联考江苏四市联考)“)“玉中之王玉中之王”和田玉是中元古和田玉是中元古代晚期古海洋中的白云岩代晚期古海洋中的白云岩( (镁含量较高的碳酸岩镁含量较高的碳酸岩) )在高在高温高压特殊环境下重结晶形成的温高压特殊环境下重结晶形成的, ,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示意图,“,“甲甲”到到“戊戊”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据此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据此回答回答3 3、4 4题。

28、导学号题。导学号08620011086200113.3.和田玉属于和田玉属于( () )A.A.甲甲 B.B.乙乙C.C.丙丙 D.D.丁丁4.4.和田玉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和田玉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 () )A.(bA.(b1 1+b+b2 2)a )a B.(eB.(e1 1+e+e2 2)d)dC.eC.e1 1 D.eD.e2 2【解析解析】3 3选选D,4D,4选选C C。图中风化物是确定物质名称的突。图中风化物是确定物质名称的突破点破点, ,可先确定戊为沉积岩可先确定戊为沉积岩, ,进而确定其他物质类型分进而确定其他物质类型分别为甲侵入岩别为甲侵入岩, ,乙喷出岩乙喷出岩,

29、 ,丙岩浆丙岩浆, ,丁变质岩。和田玉为丁变质岩。和田玉为高温高压特殊环境下重结晶形成的高温高压特殊环境下重结晶形成的, ,因此为变质岩。和因此为变质岩。和田玉是由白云岩田玉是由白云岩( (沉积岩沉积岩) )变质形成变质形成, ,因此其地质过程为因此其地质过程为e e1 1。( (金榜原创金榜原创)2017)2017年暑假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到我国西年暑假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到我国西北某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北某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该地区地形该地区地形平坦平坦, ,四周无高大山脉。右图为该兴趣四周无高大山脉。右图为该兴趣小组拍摄的地貌景观图片小组拍摄的地貌景观图片, ,绵亘近百千绵亘近百千米的土丘

30、由砂砾、石膏和盐碱组成。米的土丘由砂砾、石膏和盐碱组成。(1)(1)指出图中土丘和沟谷最可能延伸的方向并说明判断指出图中土丘和沟谷最可能延伸的方向并说明判断理由。理由。(2)(2)说出该兴趣小组在考察时应准备的物品。说出该兴趣小组在考察时应准备的物品。(3)(3)推断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推断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素养链接素养链接】【尝试作答尝试作答】(1)(1)西北西北- -东南走向。我国西北地区气候东南走向。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干旱, ,风力作用强风力作用强, ,西北地区的盛行风为西北风西北地区的盛行风为西北风, ,在风力在风力侵蚀的作用下侵蚀的作用下, ,形成的土丘和沟谷呈西北形成

31、的土丘和沟谷呈西北- -东南走向。东南走向。(2)(2)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高温干旱夏季高温干旱,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强, ,且多风沙天气。因而在考察时应准备帐篷、防晒用且多风沙天气。因而在考察时应准备帐篷、防晒用品、防风镜、品、防风镜、GPSGPS信号接收机信号接收机( (指南针指南针) )、充足的饮用水、充足的饮用水等。等。(3)(3)地质历史时期地质历史时期, ,该区域长时间接受沉积该区域长时间接受沉积, ,形成沉积岩形成沉积岩; ;该区域气候干旱该区域气候干旱, ,风力作用强风力作用强, ,在长期受定向风侵蚀作在长期受定向风侵蚀作用下用下, ,相对松软的岩层或土层被吹走相对松软的岩层或土层被吹走, ,相对坚硬的岩层相对坚硬的岩层保留下来保留下来, ,形成一系列的土丘和沟谷。形成一系列的土丘和沟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