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本观点及原则.ppt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9783770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ZM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本观点及原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ZM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本观点及原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ZM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本观点及原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ZM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本观点及原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ZM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本观点及原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ZM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本观点及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M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本观点及原则.ppt(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观点及原则【本章提示】 1.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原则第一节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一、认知发展理论一、认知发展理论 1.1.皮亚杰简介皮亚杰简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1)皮亚杰认为,知识经常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动作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在动作操作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得客体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另一方面也使主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认知。案例:一个孩子在玩娃娃家时正忙着做汤,没有锅盖,他想找一个合适的盖子。他随手拿了一个盖上,不想盖子

2、掉进了锅里。他又拿了一个大一点的,又掉进了锅里。孩子愣了一会儿,便找了一个更大的,盖上了,只是不合适,稍大了一点,继而他又换了个小一点的,终于合适了。孩子很得意,还把小盖子在锅上转了一个圈。(2)儿童思维发展的4个阶段 皮亚杰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思维(智慧)发展的路线。他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既相互连接,又具有质的差异的4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2 27 7岁)岁)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 71111岁)岁)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 02 2岁)岁)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1、1212岁以后)

3、岁以后)婴儿婴儿青少年青少年对各阶段的总结、归纳主要主要特点特点主要成就主要成就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获得客体永久性的; 因果关系的简单推理。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功能的出现,使儿童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表象符号能力;语言符号能力。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守恒能力的获得;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化;分类和序列。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思维不再局限于真实的或可观察的事物,开始能够对观念和命题进行心理操作,

4、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假设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3)在谈到学习与发展的关系方面,皮亚杰认为:“关于学习能否加速儿童认知发展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学习活动是在成人教导下儿童被动地学习知识,还是儿童在其生活情境中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案例一 某中班的学前儿童在科学发现室中探索一个简易的“指南针”装置:这实际上是一枚可以自由转动的缝衣针(已被磁化为指南针),教师在它的底座的4个方向分别贴上4个小动物图画,以吸引学前儿童的兴趣。学前儿童走到这个材料面前,便玩了起来,当他第一次轻轻转动这根针、发现针尖指向小猫时,对自己说:“我抓到小猫咪,我就装作小猫。”(这是他为自己设定的一个游戏规则)然后扮

5、了一个鬼脸,模仿猫的动作。可是,当他一次次地重复转,看它还能指到哪里时,发现针尖总是指向小猫,便自言自语道,“怎么又是小猫!”有一次他试图让它指向别的小动物,就用手按住针尖想让它停在别的地方。可是当他放开手后,针尖仍然转向小猫。于是他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一会儿轻轻转,一会儿重重转,一会儿把针取下来,将针尖对着桌子刮,一会儿又翻开底座看看下面有什么东西,但都没有找到答案。事后教师问他有什么发现,他说:“我发现它转不到别的东西,只能转到小猫,它喜欢小猫。”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前苏联卓越的心理学家、教育家。 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

6、语言儿童 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 献而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 不仅对前苏联,乃至对西方心理学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 时,对当代西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维果斯基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指导下,研究了儿童科 学概念的发展,并强调教学对于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1)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注重社会文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维果斯基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具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将要达到的发展水平,即潜在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案例二 他把橡皮泥揉成球放进水里,沉下

7、去了;他把橡皮泥压成薄薄的饼状,又沉下去了;他把橡皮泥搓成细长条,还是沉下去了;他停下来,开始思考这次他把橡皮泥扯成一粒一粒的,结果还是沉下去了。他茫然环顾四周。老师注意到了这一切,以同伴的身份与学前儿童一起试。老师用不是橡皮泥,而是一张纸折成小船放在水里,小船浮在水面上。学前儿童摆弄了一会儿水里的纸船,突然说:“我有办法了。”他把橡皮泥做成碗状,结果,橡皮泥浮起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从中他悟出了“中间空”能浮起来的道理。(2)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研究维果斯基揭示了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认为他们尚处于概念思维之前的时期(复合思维时期)。(2)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研究。这个时期的儿童是根据“组成复合

8、体的各成分之间具体的和实际的联系”来认识事物的。根据事物的颜色、形状或大小等相同或相似因素而把它们联系起来认识,例如把刀、叉、勺归为一组;把火车、小汽车、公共汽车、自行车归为一组。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应强调以下3个方面: (1)基于问题的学习。(2)在沟通、交流、合作中学习。 案例:在“太阳和影子”活动中,怎样使自己的影子变长?又怎样变短?怎样使己的影子消失?当这一连串问题提出后,学前儿童相互商量、讨论和试验,最后发现了身体向与太阳方向相反的一边倾斜,可以使影子变长,直立或者向与太阳相同方向的一边倾斜,可以使影子变短,跑到没有太阳

9、光的地方影子就消失了。在找到了答案的瞬间,孩子们欢呼雀跃,脸上充满着喜悦之情。其中,有两名学前儿童合作的方法具有创新意识:一名学前儿童做俯卧撑动作,另一名学前儿童在他后面帮他抬起双腿,做成人推小车的姿势,他们大声嚷着:瞧,这样的影子最最长!”。(3)在自我调节中学习。第二节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原则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原则一、科学知识传授与教育过程相结合一、科学知识传授与教育过程相结合二、教师的指导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相结合二、教师的指导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相结合三、正规性科学活动与非正规性、偶发性科学活动相结合三、正规性科学活动与非正规性、偶发性科学活动相结合四、课内的科学活动与课外、园外的科学活动相结合四、课内的科学活动与课外、园外的科学活动相结合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各领域教育的融合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各领域教育的融合【复习与思考】1.皮亚杰的将儿童的思维分为几个阶段?每段的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3.建构主义理论中强调哪些方面的学习?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