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6课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9781629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3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史6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6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6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6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6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史6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史6课件(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史主 讲 : 段 晓 宇四 川 农 业 大 学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史(6)第五章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宋代v 从北宋到清雍正朝的七百多年间,中国古典园林继唐代全盛之后,持续发展而臻于完全成熟的境地。两宋作为成熟时期的前半期,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承前启后阶段。中国古典园林史(6)1. 1. 总总 说说2. 2. 分分 说说社社 会会 变变 迁迁 、 两两 都都各各 类类 园园 林林 的的 发发 展展中国古典园林史(6)社社 会会 变变 迁迁两两 都都1. 1. 总总 说说中国古典园林史(6)社社 会会 变变

2、 迁迁v(1)历史 v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建都于后周的旧都开封,改名东京。从此以后,中国封建王朝的都城便逐渐往东转移。公元1126年,金军攻下东京,改名汴梁。次年金灭北宋。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南宋,与北方的金王朝对峙。公元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中国古典园林史(6)v(2)两宋时期社会发展v 中国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v制度方面v 撤消土地兼并限制,法律上许可土地买卖。私田佃农制成为唯一的法定形式,取得了农业生产上的绝对统治地位。相应地,地主小农经济空前巩固,持续发展直到明清。中国古典园林史(6)v文化方面v 传统文

3、化主体的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处在一种蜕变之中。儒学转化成为新儒学理学;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道教从民间的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从两宋开始,文化的发展也像宗法政治制度及其哲学体系一样,都在一种内向封闭的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自我完善。中国古典园林史(6)v园林方面v 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向着纵深的内在开拓发展。它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亦“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进入完全成熟的时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内容和形式均趋于定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了历来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一个高潮阶段。中国古典园林史(6)v(3)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v 宋代与地主小农经济十分

4、发达的同时,城市商业和手工业亦空前繁荣,资本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孕育。另外,加之社会忧患意识的存在,造成上自帝王,下至庶民,无不大兴土木、广营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大量修建,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较之隋唐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古典园林史(6)张择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局部局部中国古典园林史(6)v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v 世界文明史上占着极重要地位的四大发明均完成于宋代,除此以外,在许多自然科学方面也有大量的开创性探索。vA.建筑方面v 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对当时的建筑工程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中国古典园林史(6)营造法式营造法式大木作殿堂结构

5、示意图大木作殿堂结构示意图中国古典园林史(6)营造法式大木作殿堂立面处理示意图中国古典园林史(6)vB.园林的观赏树木和花卉的栽培技术方面v 园林的观赏树木和花卉的栽培技术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已出现嫁接和引种驯化的方式。 代表作品有:洛阳花木记、牡丹记、牡丹谱等。中国古典园林史(6)vC.园林叠石方面v 两宋时期,园林叠石技艺水平大有提高,和前朝历代相比,人们更重视石的鉴赏品玩。v代表作:各种石谱。v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高,文官执政可说是宋代的政治特色。因此,文人士大夫的造园活动大为开展,民间的士流园林得以更进一步文人化,文人园林兴盛,甚至皇家园林也向文人园林靠拢

6、。中国古典园林史(6)v园林诗和园林词成为宋代诗词中的一大类别,绘画艺术在五代、两宋时期发展到高峰境地。v代表人物:苏东坡v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中,除了传统的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外,品茶、古玩鉴赏和花卉观赏也开始盛行。而这些文人精神生活与园林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者以后者作为理想的活动场所,而后者正是前者的最合适的载体。中国古典园林史(6)v总之,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时也促进了造园的繁荣局面。中国古典园林史(6)两两 都都东东 京京临临 安安中国古典园林史(6)东东 京京v1.变迁v 东京原为唐代的汴州,五代时,后梁、后晋、后周先后建都于此地。北宋王朝亦以

7、此地为都,直到宋钦宗时因金人入侵而南迁,历时共168年。v2.城市性质v 东京的性质和以往的朝代相比,其城市的内容和功能已经完全不同,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政治中心。中国古典园林史(6)v3.城市规划v 东京的规划沿袭北魏、隋唐以来的皇都模式,北宋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宫城的建设仍参照洛阳。v(1)街道v 取消包围坊里和市场的围墙,把若干街巷组织为一“厢”,每厢再分若干“坊”,形成街巷制。中国古典园林史(6)v(2)水系v 蔡河、汴河、金水河、五丈河,这四条河组成水网,不仅繁荣商业,而且解决了城市供水以及宫廷、园林的用水问题。中国古典园林史(

8、6)临临 安安v1.变迁v 临安的前身为杭州,五代时为吴越国的都城,宋室南迁作为“行在”,不仅是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会。v2.城市改建v 南宋建都之初,政局不稳,临安没有进行重大建设,与金朝媾和之后,偏安局势趋于稳定,便开始进行城市改建。临安城市改建包括政治和经济两方面。中国古典园林史(6)v政治上:按首都规格将其改造成为国都城市,v经济上:将原来地区性的商业都会扩展为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城市。v 双重改造重在经济,这是推动城市规划制度变革的关键,也是临安的都城建设不同于以往都城建设以政治为主导的一个最大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史(6)v3.总规v 临安是在吴越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

9、增筑内城和外城的东南部,并加以扩大。内城即皇城,皇城内为宫城(大内),宫城又包括宫廷区和苑林区。政府部署集中在宫城外的南仓大街附近。同时,城内仍然保持着御街衙署区大内的传统皇都规划的中轴线格局,但限于具体的地形已不成规整的形式,出现“倒骑龙”格局。v 外城的规划采取新的市坊规划制度,着重于城市经济性的分区结构。中国古典园林史(6)v4.西湖v 西湖在古代原为钱塘江入海的湾口处由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泻湖”,秦汉叫“武林水”,唐改称钱塘湖,又称西湖。各朝各代地方官府都对西湖进行疏浚、整治。v代表人物:白居易、苏轼。中国古典园林史(6)白白 堤堤中国古典园林史(6)苏苏 堤堤中国古典园林史(6)2 2

10、 分分 说说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ABDC2.私家 园林4.其他 园林1.皇家 园林3.寺观 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史(6)皇皇 家家 园园 林林东东 京京临临 安安中国古典园林史(6)东东 京京v1.总说 v 宋代皇家园林较多的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这种倾向冲淡了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两宋封建政治的一定程度的开明性,和文化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宽容,当然和当时的国力国势也有一定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史(6)v2.大内御苑v1.延福宫v 特点:延福宫在宫城之北,构成城市中轴线上的前宫后苑格局。宫内花树繁茂,植物造景的比重很大,且多半是按不同种属的植

11、物造景来分景区的,有“延福六位”之称。其中,景龙江处,两岸皆奇花珍木,殿宇鳞次栉比,逐渐往东扩展成撷芳园,此园可与延福宫、艮岳比美。中国古典园林史(6)v2.艮岳v(1)背景v 艮岳是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兴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后被拆毁。 v(2)特点v 艮岳属于大内御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建园的主要目的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情,游中国古典园林史(6)v心赏玩”。因此,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或居住的建筑,大体上成“左山右水”的格局,是史上著名的人工山水园,其园林景观十

12、分丰富,有以建筑点缀为主的,有以山水花木而成景的。v筑山v园林的筑山摹拟凤凰山,但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做法,其重要在于它的独特构思和精心经营。中国古典园林史(6)v该假山山系是一个宾主分明、有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所谓“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另外,假山的用石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比如石料的选取、假山与植物的配置、山上道路设计、人工瀑布设计等方面。中国古典园林史(6)v置石v 艮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处理方法,比如在水池中、山坡上都有特置的峰石,同时,宋徽宗还根据这些特置石的各自姿态对其进行赐名。总

13、的来说,艮岳中无论石的特置或者叠石为山,其规模均为当时之最大,而且反映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中国古典园林史(6)v理水v 艮岳中有一整套完整的水系,它几乎包括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水系与山系配合而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这种态势是大自然界山水成景的最理想的地貌概括,也符合上好的风水条件。中国古典园林史(6)v植物配置v 园内植物共知的已有十个品种,其中不少是从南方引种驯化而来。它们漫山遍冈,连绵不断,到处都是。植物的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大量的则是成片栽植。另外,在林间还放养许多珍禽异兽,无异于一座天然动物园。中国古典园林史(6)v建筑v 园内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的布局除

14、少数满足特殊的功能要求,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可谓集宋代建筑艺术之大成。中国古典园林史(6)临临 安安v 临安的皇家园林也象东京一样,均为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大内御苑只有一处后苑,行宫御苑却很多。v1.大内御苑后苑v 后苑即宫城北半部的苑林区,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山地园。同时,后苑广植花木,对一些丛植中国古典园林史(6)v的花木均加以命名,而且很有意境。建筑物布置疏朗,大部分是小体量的亭、榭之类,并按周围的不同植物景观特色分别加以命名。此外,还有 一些专门栽植一种花木的小园林和景区,这都是效仿艮岳的做法。中国古典园林史(6)v2.行宫御苑v德寿宫v 德寿宫

15、位于临安外城东部望仙桥之东,宋高宗晚年,将原秦桧府邸扩建为德寿宫并移居于此,称之为“北内”。咸淳年间闲置,后改做道观和民居。德寿宫后苑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亭子很多,花木尤胜。中国古典园林史(6)v东区:以观赏各种名花为主。v南区:为各种文娱活动的场所。v西区:以山水风景为主。v北区:以亭榭为主。v 四景区的中央为人工开凿的大水池,池中遍植荷花,可游玩,该池把西湖的一些风景缩移摹拟入园,故又名“小西湖”。中国古典园林史(6)v 另外,园内的叠石大假山极为精致,缩移摹拟手法相当高超,是一项很了不起的石结构工程。中国古典园林史(6)私私 家家 园园 林林v1.总说v 在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的造园活动

16、最为突出。士流园林全面地“文人化”,文人园林大为兴盛。文人园林作为一种风格几乎涵盖了私家园林活动,并为它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也就是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四个主要特点在某些方面的外延。文人园林的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古典园林史(6)私私 家家 园园 林林中中 原原江江 南南文人园林文人园林的兴盛的兴盛中国古典园林史(6)中中 原原v 洛阳是汉唐旧都,为历代名园荟萃之地。在李格非所写的洛阳名园记里边有详细记载。这里的园林大多数是在唐代废园的基址上进行修建,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宅园、游憩园、花园。中国古典园林史(6)v宅园v1.富郑公园 v(

17、1)布置 v 从宅向东,先经“探春亭,登四景堂,则一园之景胜,可顾览而得。南渡通津桥,上方流亭,望紫筠堂而还。右旋花木中,有百余步,走(经)荫樾亭、赏幽台,抵重波轩而止”,这是水景之南的景区。从重波轩往北走,入大竹林中,这里有“土筠”、“水筠”、“石筠”、“谢筠”中国古典园林史(6)v四洞,所谓洞者,“皆轩竹丈许,引流穿之而径其上”。从四洞往北,有“丛玉”、“披凤”、“漪岚”、“夹竹”、“兼山”五亭错列竹中,稍南有梅台、天光台,“洞之南而东还,有卧云堂,堂与四景堂并南北,左右二山,背压通流,凡坐此,则一园之胜可拥而有也。” 中国古典园林史(6)v (2)艺术特点v 该园的艺术特点在于以景分区,

18、在景区中注意起景、高潮和结束的安排。各个景区各具特色,或为幽深的景,半露半藏于花木竹林中,翠竹摇空,曲径通幽;或为开朗之景,如四景堂等;或以梅台取胜。景区的不同处理,犹如园中园的园林空间艺术效果,使空间多层次多变化,从而达到岩壑幽胜,峰峦隐映,松桧荫郁,秀若天成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史(6)v2.环溪v(1)造园手法v 王振辰的宅园。环溪的造园手法是以水景取胜,临水建亭、台、轩、榭等园林建筑,采取收而为溪,放而为池,既有溪水潺潺,又有湖水荡漾。全园以溪流和池水组成的水景为主题,临水除构置园林建筑外,绿化配置以松梅为主调,花木丛中辟出空地搭帐幕供人们赏花,足以看出在园林布局中匠心独运的妙处。 中

19、国古典园林史(6)v(2)借景手法v 借景的手法在环溪中也运用得体,南望层峦叠障,远景天然造就,北望有隋唐宫阙楼殿,千门万户,延亘十余里,山水、建筑真可以说是全收眼底,巧于因借了。园内又有宏大壮丽的凉榭、锦厅,其下可坐数百人,正是“洛中无可逾者”。环溪的园林建筑成为洛阳名园中之最。 中国古典园林史(6)v游憩园v1.独乐园 v 独乐园的面积比较小,但由于司马光有咏诸亭台诗,诗情画意,使得园林因诗而传诵于世。另外钓鱼庵、采药圃等因是竹林蕃蔓显得很有野趣。园不在大,自然有趣,诗情描写,使得园以文传,园以文存了。 中国古典园林史(6)司司 马马 光光中国古典园林史(6)v2.董氏西园、东园 v 董氏

20、西园的特点是:“亭台花木,不为行列”,也就是说它的布局方式是模仿自然,又取山林之胜。入园门之后的起景点是三堂相望,一进门的正堂和稍西一堂划为一个景区,过小桥流水有一高台。这里在地形处理上注意了起伏变化,不使人进园后,有一览无余之感,又可以说是障景和引人入胜的设计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史(6)v 登高台而望,则可略观全园之胜。从台往西,竹丛之中又有一堂,在树木浓郁,竹林深处有石芙蓉(荷花),更有“水自花间涌出”。在幽深的竹林之中,有令人清心的涌泉,使人“开轩窗四面,甚敞,盛夏燠暑,不见畏日,清风忽来,留而不去”。这里确实是盛夏纳凉的好去处,更是有“幽禽静鸣,各夸得意”,使人流连忘返了。 中国古典园

21、林史(6)v 循林中小路穿行,可达清水荡漾的湖池区,这种先收后放的设计方法,创造出豁然开朗的境界,湖池之南有堂与沏池之北的高亭遥相呼应,形成对景。登亭又可总览全园之胜,但又不是一览无余,“堂虽不宏大,而屈曲甚茁,游音至此,往往相失,岂前世所谓述楼者类也”。小小的西园,意境幽深,空间变化有致,不愧“城市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6)v 董氏东园是专供载歌载舞游乐的园林。园中宴饮后醉不可归,便在此坐下,“有堂可居”。记载说明当时园中有的部分已经荒芜,而流杯亭、寸碧亭尚完好,其它的景观与建筑内容不多,而比较有特色的是除了有大可十围的古树外,西有大池,四周有水喷泻池中而阴出,故朝夕如飞瀑中国古典园林史

22、(6)v而池水不溢出,说明此园的水景有其高人一等的地方。名园记中说,洛阳人盛醉的到了这里就清醒,故俗称醒酒池,恐怕主要是清意幽新的水面和喷泻的水,凉爽宜人,使人头脑清新,这真是水景的妙用了。中国古典园林史(6)v花园v1.归仁园 v 归仁园,原为唐丞相朱僧孺所有,宋时属中书李侍郎(李清臣),该园是洛阳城市中一个花簇锦绣、植物配置种类繁多,以花木取胜的园子。但它与天王花园子不同,天王花园子是单一的牡丹园,花过即游园结束,而归仁园则是一年四季花期不断,可以说是百花园。中国古典园林史(6)v2.李氏仁丰园 v 李氏仁丰园是名符其实的花园类型的园林,不仅洛阳的名花在李氏仁丰园中应有尽有,远方移植来的花

23、卉等也种植,总计在千种以上。更值得注意的是,从该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断定,至少是在宋代,已用嫁接的技术来创造新的花木品种了,这在我国造园史上是了不起的成就。李氏仁丰园也不单单养花木,也有以四并、迎翠、灌缨、观德、超然五亭等园林建筑,供人们在花期游园时赏花和休息之用 。中国古典园林史(6)v总之,洛阳一处的私家园林有以下四个共同点:v 1.除依附邸宅的宅院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大多数。无论前者或后者,一般都定期向市民开放,主要是供公卿士大夫们进行宴集、游赏等活动。v 2.洛阳的私家园林都以莳栽花木著称,有大片树林而成景的林景,尤以竹林居多。另外,在园中划出一定区域做“圃”,栽植花卉、药材、果蔬。中

24、国古典园林史(6)v 3.其筑山仍以土山为主,仅在特殊需要的地方掺入少许石料,一般少用甚至不用。v 4.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建筑命名均能点出该处景观的特色,而且有一定的意境含蕴。中国古典园林史(6)江江 南南v 临安私家园林的盛况比北宋的东京和洛阳有过之而无不及,且它们大多数分布在西湖一带,其余在城内和城东南郊的钱塘江畔。v1.南园v 南园位于西湖东南岸的长桥附近,是南宋临安著名的私园之一。著名诗人陆游在南园记中对此园有详尽的描述。该园突出的特点是园中每个建筑都有命名,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标示园林景观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史(6)陆陆 游游中国古典园林史(6)v2.沧浪亭v 沧浪亭在

25、平江城南,园主苏舜钦于北宋年间购得。整园的规划仍保持原来的山池地貌,仅在北边的小山上构筑一亭,名沧浪亭。整体来看,园林内容简单,富于野趣。苏死后,园子易主,后归章申公家所有。申公进一步对其进行扩建,园林内容较前丰富。随后,元、明时期废为僧寺,以后又恢复园林,至今仍是苏州名园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史(6)v3.梦溪园v 园在润州城东南面,园主为沈括,园内的具体情况在其自撰的梦溪园记里面有详细记载。中国古典园林史(6)文文 人人 园园 林林 的的 兴兴 盛盛v1.总说v 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到宋代,它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于皇家园林和寺

26、观园林。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较之唐代已经更为成熟,风格的表现也更为明显。中国古典园林史(6)v2.特点v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可以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方面。v(1)简远v 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这是对大自然风致的提炼与概括,也是创作方法趋向写意的表征。简约并不意味着简单、单调,而是以少胜多、中国古典园林史(6)v以一当十,它是宋代艺术的普遍风尚。意境的深化在宋代文人园林中特别受到重视,一方面是景象的简约,另一方面则是景题的“诗化”,如此以来,其创造的意境比唐代更为深远了。v(2)疏朗v 园林景物的数量不求其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不管是筑山、理水还是植物配置都虚处大

27、于实处,园林景观乃益见其开朗。中国古典园林史(6)v(3)雅致v 竹是宋代文人化的主要题材,也是诗文吟咏的主要对象,它象征人品的高尚、节操。园中种竹也就成了文人追求雅致情趣的手段,作为园林的雅致格调象征。另外,园中也大量栽植梅、菊,它们除了用于观赏以外,同样具有诗、画中的“拟人化”用意。宋代文人对石的喜爱更甚于唐代,特别是对单块石的抽象造型,使得其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同时也表现了文人爱石的高雅情趣。建筑方面,无论是用材、景题命名,还是布中国古典园林史(6)v局方面都体现了园林的雅致特色。v(4)天然v 宋代私园所具有的天然之趣表现在两个方面:v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v园林内部的成景以

28、植物为主要内容。中国古典园林史(6)v上述四个特点是文人的艺术趣味在园林中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四个基本特点的外延。文人园林在宋代的兴盛促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继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升华。中国古典园林史(6)v3.文人园林兴盛原因v 宋代文化发展的登峰造极、文人广泛参与造园活动,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的种种特殊因素,固然为此次升华创造了条件,而当时佛教禅宗的兴盛、隐逸思想的转变,以及艺坛出现的某些情况,也是促成文人园林风格异军突起的契机。中国古典园林史(6)寺寺 观观 园园 林林v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它们与私家园林之间的差异,除了尚保留着一点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外,

29、基本上已完全消失。另外,寺观园林由于宗教法会、庙会和游园活动的存在,使其多少还具有类似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v代表作:灵隐寺、净慈寺等。中国古典园林史(6)灵灵 隐隐 寺寺中国古典园林史(6)净净 慈慈 寺寺中国古典园林史(6)其其 他他 园园 林林v1.东京v 东京城内由政府出资兴建了部分公共园林,如梁园。另外,城市的街道绿化也很出色,在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明显看出。v2.临安v 南宋临安的西湖就相当于一座特大型的公共园林。西湖一带的园林分布虽然不一定有事先的总体规划,但从诸园选址以及皇家、私家园林相中国古典园林史(6)v对集中的情况来看,确实是考虑到湖山整体的功能分区和景观效果,并以之作为前提的

30、。著名的“西湖十景”南宋时就已经形成。v 另外,在个别的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甚至农村也有公共园林的建置,例如苍坡村。v 宋代中央官署的园林绿化的建置也很普遍。这在东京梦华录等中有记载。中国古典园林史(6)辽辽 、金、金 园园 林林v1.辽王朝v 辽王朝占据幽燕地区以后,将南京作为陪都,对其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建设。v(1)特点v 南京的外城廓略近方形,每面城墙各设二门,子城(皇城)在外城的西南方向。宫城在子城的东南,南半部突出子城少许。辽代贵族、官僚的邸府多半集中于子城内,但外城西部也有私家园林建置。除此以外,城内及城郊均有许多佛寺,其中不少还附建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史(6)v2.金王朝v 金王朝

31、灭辽和北宋后,迁都南京,并仿照北宋东京的规制扩建南京城,改名“中都”。v(1)总规v 中都城沿袭北宋东京的三套方城制进行总体规划。v(2)水系v 城市供水的来源有三:古代洗马沟水(今莲花池)钓鱼台水(今玉渊潭)高粱河。各水系的分布情况见书。中国古典园林史(6)v(3)御苑v 中都的御苑一部分利用辽南京的旧苑,但大部分为新建,分布在城内、近郊和远郊。v城内御苑v 城内御苑有西苑、东苑、南苑、北苑。中国古典园林史(6)vA.西苑v 又名西园,包括皇城内的同乐园和宫城内的琼林苑两部分。园内湖泊面积相当大,统称为太液池。池中有岛,岛上分布建筑。园内广栽植物,有专门以植物成景的景区和豢养禽鸟的地方,是金代最主要的一座大内御苑。中国古典园林史(6)v行宫御苑、离宫御苑vA.大宁宫v大宁宫是一座规模较大的离宫御苑,园内水面辽阔,以水景取胜。湖中筑大岛名琼华岛,岛上建广寒殿。堆筑琼华岛的山体形象,据说是以艮岳为蓝本,而琼华岛上的假山石也是东京的旧物。中国古典园林史(6)vB.玉泉山行宫v 玉泉山以泉水闻名。玉泉山行宫是金代的“西山八院”之一,也是燕京八景之一的“玉泉垂虹”所在之地。v 玉泉山行宫和大宁宫同为金代中都城郊的两处主要的御苑,后来北京的历代皇家园林建设与这两处御苑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史(6)LOGO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史(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