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9768748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二三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采集渔猎时代:崇拜与依赖环境,人地保持原始的平衡关系。2.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类与环境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3.工业革命以来思考讨论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提高。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身、环境及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从人类发展需求出发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一二三二、直面环境问题 一二三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三者相互联系、相互

2、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一二三链接生活渤海实行“伏季休渔”政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为什么?提示:“伏季休渔”有利于保护在繁殖高峰期的鱼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探究一探究二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题活动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下图所示为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

3、。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人类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2)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提示:(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2)人类如果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1.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在人类不同时期,人地关系各有特点,并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从产生的机理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

4、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并且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其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如下图所示。探究一探究二环境问题表现的分类分析(1)环境污染。探究一探究二(2)生态破坏。探究一探究二(3)资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华北平原用水紧张;矿业城市矿产资源面临枯竭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例题1】(2017山东济南检测)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荒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B.荒漠化、酸雨

5、、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D.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2)与图中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A.工业排放的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建筑工地的扬尘(3)图中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B.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C.过度放牧,草原退化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地区、西亚和中亚,可判断其为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西欧、北欧、我国南方部分(工业发达)地区,可能为酸雨危害;在我国东北和西南天然林区有大面积分布,结合选项

6、可知可能为原始森林破坏;主要分布在南亚以及我国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等部分地区,应该为农田土壤侵蚀。第(2)题,为酸雨危害,与D(扬尘)无关,与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关。第(3)题,为荒漠化,其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答案:(1)B(2)D(3)B探究一探究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主题活动“光盘”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结合材料探究:(1)“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降低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哪一方面?(2)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就在践行可持续发

7、展的哪一基本原则?探究一探究二提示:(1)只要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就时刻践行着可持续发展,“光盘”行动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2)如果每个人都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列里,对可持续发展我们都作出了贡献,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探究一探究二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项,其具体的内容、要求与案例如下表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例题2】20

8、17年3月25日,“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有7000多个城市用“关灯一小时”的形式参与了这一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循环性原则解析:“地球一小时”活动体现了各国、各地区人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答案:B读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完成第12题。1.在图甲阶段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草原退化水土流失酸雨危害全球变暖A.B.C.D.2.产生于图乙所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天命决定一切自然主宰人类人类主宰自然征服自然A.B.C.D

9、.解析:图甲阶段为农业社会时期,由于大规模开垦土地,导致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图乙所示阶段为工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早期,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这一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答案:1.A2.B(2017浙江杭州检测)随着“全国大米市售抽查样品10%镉超标”的新闻引发热议,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镉、铬、铅、汞等。据此完成第34题。3.在苏南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几乎难以找到一块合适的有机田,苏南地区土壤大多重金属超标。重金属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

10、是()矿山废水污染工业污染农药污染生活污水A.B.C.D.4.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A.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B.施用绿肥等有机肥C.施用农药防治虫害D.采用生物技术防治虫害解析:第3题,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包括镉、铬、铅、汞等,它们主要通过矿山废水污染、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进入土壤。第4题,由上题知,应尽量减少对农药的施用。答案:3.A4.C5.下列图片中反映的主题主要体现违背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解析:公平性原则是指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体现公平。图A是一种侵占耕地的行为;图B、图D都是一种破坏植被的行为;图C体现的是人类活动影响其他物种生存空间

11、的行为。答案:C6.(2017山东济南检测)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甲漫画反映的全球环境状况是。(2)漫画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3)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图乙方框中相应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填一次)。提高环境质量人类与环境协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矛盾物质资料生产协调(4)据材料判断下列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从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解析:第(1)(2)题,通过观察漫画中的信息可知其主题围绕“环境承受压力过大”,产生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关联图中的相互关系进行判断。第(4)题,可持续的环境观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答案:(1)自然环境承受压力过大(2)人口增长过快(3)ABCDEF(4)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