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消食药课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9751970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章消食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十六章消食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十六章消食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十六章消食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十六章消食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六章消食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章消食药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消食药消食药【含义】凡以消食化积、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为 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消食药(消导药)。【性能与作用】多味甘性平,主归脾胃二经,具有 消食化积,健脾开胃和中之功。【适应范围】饮食积滞所致之脘腹胀满、嗳气吞酸、 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失常及由脾 胃虚弱而致消化不良等证。 【配伍】根据不同的病情予以适当配伍。【使用注意】气虚食滞者当以调养脾胃为主,不宜久 服消食药,以免伤正气。 山山 楂楂 本草经集注 Hawthorn Fruit 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山楂C.pinnatifid

2、a Bge. 或野山楂C.cuneata Sieb.et Zucc. 的成熟果实成熟果实。前二种习称“北山楂”,后一种习称“南山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本品以个体大、皮红、肉厚、核少者为佳。生用或炒用生用或炒用。【性能】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功效】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应用】 1肉食积滞肉食积滞 2泻痢腹痛,疝气痛泻痢腹痛,疝气痛 3瘀阻胸腹痛,痛经瘀阻胸腹痛,痛经【 用 法 用 量 】 煎 服 10 15g, 大 剂 量 30g。 生山楂、炒山楂消食散瘀; 焦山楂止泻止痢。 神神 曲曲 药性论 Medicated Leaven 为面粉和其他药物混合后经

3、发酵而成的加面粉和其他药物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工品。全国各地均产。其制法是以面粉或麸皮与杏仁泥、赤小豆粉,以及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自然汁,混合拌匀,使干湿适宜,做成小块,放入筐内,复以麻叶或楮叶,保温发酵1周,长出黄菌丝时取出,切成小块,晒干即成。以陈久、无虫蛀者为佳。生用或炒用生用或炒用。【性能】甘、辛,温。归脾、胃经。【功效】消食和胃。 【应用】 饮饮食食积积滞滞 常用治食滞脘腹胀满、食少纳呆、肠鸣腹 泻者,尤宜于外感食滞者。【用法用量】煎服,615g。消食宜炒焦用。 麦麦 芽芽 药性论 Germinated Barley 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

4、实经发芽干燥而成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全国各地均产。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0.5cm时,干燥。以质充实、色淡黄、有胚芽者为佳。生用或炒用生用或炒用。【性能】甘,平。归脾、胃、肝经。【功效】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应用】1米面薯芋食滞米面薯芋食滞 能促进淀粉性食物的消化。2断乳,乳房胀痛断乳,乳房胀痛 有回乳消胀作用。【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30120g。 生麦芽功偏消食健胃,炒用可回乳消胀。【使用注意】授乳期妇女不宜用。 莱莱 菔菔 子子 日华子本草 Radish Seed 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种子种子。全国各地均产

5、。初夏采收成熟种子。晒干。以颗粒饱满、无杂质、油性大、色红者为佳。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性能】辛、甘,平。归脾、胃、肺经。【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应用】1食积气滞食积气滞2 2咳喘痰多,胸闷食少咳喘痰多,胸闷食少 如三子养亲汤。【用法用量】煎服,610g。 生用长于祛痰;炒用长于消食除胀。 【使用注意】辛散耗气,气虚及无食积、痰滞 者慎用。 不宜与人参同用。 鸡鸡 内内 金金 神农本草经 Chicken Gizzard Skin 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的砂囊内壁砂囊内壁。全国各地均产。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取下内壁,洗净。晒干。以个大、色黄、完整少破碎者为佳。生用或炒用。【性能】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功效】消食健胃,涩精止遗,化坚消石。 【应用】 1饮食积滞,小儿疳积饮食积滞,小儿疳积 2肾虚遗精,遗尿肾虚遗精,遗尿 3. 3. 砂石淋证砂石淋证, ,胆结石胆结石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