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9714913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病病毒毒性性肝肝炎炎的的问问题题,是是我我国国目目前前突突出出的的公公共共卫卫生生问问题题,直直接接关关系系到到亿亿万万民民众众的的健健康康以以及及社社会会经经济济的的发发展展。解解决决好好中中国国的的肝肝炎炎的的问问题题,摘摘去去“肝肝炎炎大大国国”的的帽帽子子,已已刻刻不不容容缓。缓。l在在6 6种种病病毒毒性性肝肝炎炎中中,我我国国除除丁丁、庚庚型型少少有有发发生生外外,其其他均有流行。他均有流行。l199219921995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甲甲型型肝肝炎炎病病毒毒感

2、感染染率率80.9%80.9%,推推算算全全国国约约有有9.79.7亿亿人人感感染染过过甲甲型肝病毒。型肝病毒。乙乙肝肝病病毒毒感感染染率率为为57.6%57.6%,乙乙肝肝病病毒毒携携带带率率为为9.8%9.8%,推推算算全全国国有有6.96.9亿亿人人曾曾感感染染过过乙乙肝肝病病毒毒,其其中中1.21.2亿亿人人长长期期携携带带乙乙肝肝病病毒。毒。丙丙肝肝病病毒毒携携带带率率为为3.2%3.2%,特特殊殊人人群群高高达达70%70%,推推算算丙丙型型肝肝炎炎病病毒感染的估计人数达毒感染的估计人数达3,8003,800万人。万人。戊肝病毒携带为戊肝病毒携带为18%18%。l199519952

3、0032003,每每年年报报告告肝肝炎炎新新发发病病约约70709090万万人人之之间间,居居当当年年各各种种法法定定报报告告甲甲、乙乙类类传传染染病病报告数首位。报告数首位。l20032003年年,全全国国报报告告病病毒毒性性肝肝炎炎92.492.4万万例例,占占传传染病报告总发病数的染病报告总发病数的35.7%35.7%。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历史的观点历史的观点“ “传染性传染性传染性传染性” ”肝炎肝炎肝炎肝炎人传人人传人人传人人传人, ,粪口途径粪口途径粪口途径粪口途径甲甲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 “血清性血清性” ”肝炎肝炎输血传播输血传播非甲非乙非甲非乙戊戊丙丙乙乙丁丁己肝、庚肝己肝

4、、庚肝? ? 其它其它第一节第一节 甲型肝炎甲型肝炎 甲甲型型肝肝炎炎(hepatitis hepatitis A A HAHA,简简称称甲甲肝肝)是是由由甲甲型型肝肝炎炎病病毒毒(HAVHAV)引引起起的的一一种种以以肝肝脏脏损损害害为为主主的的肠肠道道传传染染病病,是是良良性性自自限限性性疾疾病病,不不转转成成慢慢性性。该该病病主主要要经经粪粪一一口口途途径径传传播播,其其感感染染的的主主要要对对象象为为儿儿童,病人多为轻型,且常是隐性感染。童,病人多为轻型,且常是隐性感染。 一、病原体一、病原体 病毒的发现病毒的发现 19731973年年FeinstoneFeinstone用免疫电镜技术

5、在甲肝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找到用免疫电镜技术在甲肝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找到 1978 1978年我国闻玉梅首先报道年我国闻玉梅首先报道病毒特征病毒特征 1.1.形态:圆形,形态:圆形,272732nm2032nm20面体,无包膜,面体,无包膜,微小微小RNARNA病毒科的肠道病病毒科的肠道病 毒毒属属7272型。型。 2. 2.基因:基因: 单股正链单股正链RNARNA,74787478个核苷酸个核苷酸 3.3.病毒蛋白:衣壳蛋白(病毒蛋白:衣壳蛋白(VP1 VP2,VP3VP1 VP2,VP3,VP4VP4) 有抗原性有抗原性 中和抗体中和抗体 非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RNARNA多聚酶多聚酶,

6、 , 蛋白酶)与病毒复制有关蛋白酶)与病毒复制有关 4.4.只有一个血清型只有一个血清型 一个抗原抗体系统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5. 5.抵抗力:抵抗力强,耐受抵抗力:抵抗力强,耐受60C60C,4 4小时;小时;100C100C,5 5分钟;分钟;3%3%甲醛甲醛5 5分分 钟灭活,钟灭活,70%70%酒精酒精25C325C3分钟部分灭活;分钟部分灭活;PH=3PH=3,稳定。,稳定。20% 20% 乙醚不能灭活;水中的氯离子较高的耐受性乙醚不能灭活;水中的氯离子较高的耐受性 在淡水海水,毛蚶中可活数天在淡水海水,毛蚶中可活数天数月数月 6.6.易感动物易感动物 黑猩猩黑猩猩, , 绒猴和红面猴

7、绒猴和红面猴 口服口服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 用于研究发病和免疫机制及对减毒活疫苗的毒力考用于研究发病和免疫机制及对减毒活疫苗的毒力考核。核。 7. 7.细胞培养细胞培养 恒河猴胚肾传代细胞株,恒河猴胚肾传代细胞株, 人成纤维细胞人成纤维细胞 增殖、释放非常缓慢,增殖、释放非常缓慢,无细胞病变无细胞病变。二、传染源二、传染源急性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急性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潜伏期潜伏期15154545天(平均为天(平均为3030天)天)HAVHAV感染后显性和隐性感染的比例为感染后显性和隐性感染的比例为1 1:4 4显性和隐性感染者均可除粪便排出显性和隐性感染者均可除粪便排出HAV HAV 排排

8、毒毒高高峰峰在在潜潜伏伏期期末末、临临床床症症状状初初期期及及黄黄疸疸出出现现后的最初后的最初1 12 2天天 显显性性和和隐隐性性感感染染者者均均可可测测出出抗抗-HAV-IgM-HAV-IgM、抗抗-HAV-HAV-IgGIgG 012345678910111213周周反应反应临床疾病期临床疾病期ALTIgMIgG粪便中的粪便中的HAV感染感染病毒血症病毒血症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病程中的动态变化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病程中的动态变化不同体液中的甲型肝炎病毒浓度不同体液中的甲型肝炎病毒浓度粪便粪便血清血清唾液唾液尿液尿液1001021041061081010体液体液传染性病毒颗粒传染性病毒颗粒/ml三

9、、传播途径三、传播途径 粪一口途径传播粪一口途径传播常见的传播方式:常见的传播方式: 经食物传播经食物传播 经水传播经水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其它途径其它途径 未知未知46%其它接触其它接触8%接触日托儿童接触日托儿童/员工员工6%食物或水食物或水源性爆发源性爆发4%性或家庭接性或家庭接触触14%国际旅行国际旅行5%同性恋性行同性恋性行为为10%静脉注射吸毒静脉注射吸毒6%日托机构的儿童日托机构的儿童/员工员工2%1990-20001990-2000年美国报告甲型肝炎的危险因素年美国报告甲型肝炎的危险因素四、人群易感性四、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感

10、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极为少见。再次感染极为少见。五、流行特征五、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地区分布周期性和季节性周期性和季节性与与易易感感者者的的积积累累有有关关。随随着着卫卫生生条条件件的的改改善善和和疫疫苗苗大大规规模模的应用这种周期性现象已逐渐消失。的应用这种周期性现象已逐渐消失。秋冬季为甲型肝炎感染和发病的高峰季节秋冬季为甲型肝炎感染和发病的高峰季节 年龄、性别分布年龄、性别分布 以以学学龄龄及及学学龄龄前前儿儿童童为为主主,5 51414岁岁发发病病率率最最高高,1414岁岁以以上上随随年年龄龄的的增增长长而而下下降降。但但随随着着生生活活水水平平、卫卫生生条条件件的的改善和疫苗的

11、接种,甲肝发病年龄后移。改善和疫苗的接种,甲肝发病年龄后移。男性稍高于女性,但差别不显著。男性稍高于女性,但差别不显著。 六、预防措施六、预防措施 v特异性预防特异性预防 -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灭活疫苗 -被动免疫被动免疫 v非特异性预防非特异性预防 - -传染源管理传染源管理 -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 第二节第二节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乙乙型型肝肝炎炎(hepatitis hepatitis B B,HBHB,简简称称乙乙肝肝)是是由由乙乙型型肝肝炎炎病病毒毒(HBVHBV)导导致致以以肝肝脏脏病病变变为为主主并并引引起起多多脏脏器器受受损损的的传传染染性性疾疾病病。在在五五型型病

12、病毒毒性性肝肝炎炎中中,乙乙肝肝对对人人类类的的健健康康危危害害最为严重。最为严重。新新生生儿儿感感染染90%90%将将发发展展成成慢慢性性携携带带者者,5 5岁岁以以下下为为303060%60%,成人期感染有,成人期感染有6 610%10%发展成慢性携带者。发展成慢性携带者。慢慢性性携携带带者者中中将将有有2525左左右右的的人人会会发发展展为为慢慢性性活活动动性性肝肝炎炎和肝硬化,并有少数人会转化为肝癌。和肝硬化,并有少数人会转化为肝癌。更更为为严严重重的的是是,约约有有4040携携带带HBsAgHBsAg的的母母亲亲可可将将病病毒毒传传染染给给婴婴儿儿。目目前前虽虽已已有有乙乙肝肝疫疫苗

13、苗用用于于预预防防HBVHBV的的感感染染,但但现现有有的的乙乙肝肝患患者者及及HBSAgHBSAg携携带带者者的的防防治治在在今今后后的的几几十十年年内内仍仍将是一个严重问题。将是一个严重问题。 一、病原体一、病原体 HBVHBV的发现的发现 1963 1963年年BlumbergBlumberg在两名多次接受治疗病人血清中发现在两名多次接受治疗病人血清中发现异常抗体异常抗体+ +澳大利亚人血清澳大利亚人血清沉淀反应称澳大利亚抗沉淀反应称澳大利亚抗原原 1965 1965年年 证实澳大利亚抗原就是乙肝病毒证实澳大利亚抗原就是乙肝病毒 1970 1970年年 电镜下鉴定病毒颗粒电镜下鉴定病毒颗

14、粒 阐明病毒阐明病毒HBsAg HBcAg HBeAg HBsAg HBcAg HBeAg 存在部位存在部位 1973 1973年年 发现发现DNADNA多聚酶多聚酶 1974 1974年年 完成基因组图谱分析完成基因组图谱分析 1982 1982年年 复制机理复制机理 1985 1985年年 PCR PCR技术用于技术用于HBVHBV的研究的研究 1986 1986年年 第一代第一代HBVHBV转基因小鼠建立致病机理转基因小鼠建立致病机理 1987 1987年年 HBV HBV基因工程疫苗研制基因工程疫苗研制 1993 1993年年 HBVDNA HBVDNA免疫技术的建立免疫技术的建立 形

15、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1.1.大球形颗粒:大球形颗粒:Dane Dane 颗粒,颗粒,HBVHBV的病毒体的病毒体 核核 心:双股环状心:双股环状DNADNA和和DNADNA多聚酶多聚酶 内衣壳:蛋白质,主要为核心抗原(内衣壳:蛋白质,主要为核心抗原(HBcAg)HBcAg) 外衣壳:类似包膜,脂质双层结构及蛋白质外衣壳:类似包膜,脂质双层结构及蛋白质 蛋白质由病毒编码蛋白质由病毒编码 (HBsAg, PreS1 HBsAg, PreS1 PreS2)PreS2)2.2.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 : 最常见的形式最常见的形式, ,由复制过剩的由复制过剩的HBsAgHBsAg组成组成 3.3.管形颗粒

16、:管形颗粒: 聚合的小球形颗粒,聚合的小球形颗粒,HBsAg+PreS2-Ag HBsAg+PreS2-Ag 组成组成基因组结构及其产物基因组结构及其产物 HBVHBV基因组较小,含基因组较小,含32003200个核苷酸。基因组由双股环状个核苷酸。基因组由双股环状DNADNA组成,两条链长短不等,长链含有四个组成,两条链长短不等,长链含有四个ORFORF,编码蛋白质。,编码蛋白质。 1 1S S区:区:S S基因基因+PreS1+PreS2+PreS1+PreS2组成组成 产物:产物:HBsAg,PreS1-Ag,PreS2-Ag,HBsAg,PreS1-Ag,PreS2-Ag,均为糖蛋白。均

17、为糖蛋白。 2C区:区:C基因基因+PreC基因基因 产物:内衣壳蛋白产物:内衣壳蛋白 C基因:基因:C抗原抗原 (HBcAg) PreC基因:基因:e抗原抗原 (HBeAg)3P区:编码区:编码DNA多聚酶多聚酶 4X区:编码区:编码HBxAg 该抗原作用:增强启动子,有利于该抗原作用:增强启动子,有利于HBV复制复制 与细胞癌基因激活有关与细胞癌基因激活有关 可整合于宿主可整合于宿主DNA,与细胞转化有关。,与细胞转化有关。抗原抗体系统及其流行病学意义抗原抗体系统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1.1.表面抗原抗体(表面抗原抗体(HBsAgHBsAg、抗、抗-HBs-HBs)-HBsAgHBsAg按按其

18、其抗抗原原性性分分为为8 8个个亚亚型型和和5 5个个混混合合型型。最最常常见见的的亚亚型型是是adradr、 adwadw、ayrayr、aywayw, ,各各亚亚型型间间有有交交叉叉免免疫疫,但但对对同同一一亚亚型型有有更更高高的的免免疫疫性性。世世界界各各地地HBsAgHBsAg亚亚型型分分布布明明显显不不同同. .我我国国汉汉族族以以adradr为为主主,adwadw次次之之;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以以aywayw居居多多;长长江江以以南南以以adwadw为为主主;长长江江以以北北以以adradr多多见见。亚亚型型的的研研究究有有助助于于追追踪踪传传染染源源、了了解解亚亚型型的的地地理理分分

19、布布可可为为制制备备疫疫苗苗提提供供地地方方优优势势亚型的信息。亚型的信息。-HBsAgHBsAg阳性是阳性是HBVHBV感染指标感染指标,诱导机体产生抗体,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抗抗-HBs-HBs是乙肝是乙肝唯一有效的保护性抗体唯一有效的保护性抗体。 2.2.核心抗原抗体(核心抗原抗体(HBcAgHBcAg、抗、抗-HBc-HBc) -HBcAgHBcAg存在于肝细胞中,不存在于血清中。存在于肝细胞中,不存在于血清中。 HBcAg HBcAg阳性常表示阳性常表示DaneDane颗粒存在,颗粒存在,有传染性有传染性。 -抗抗-HBc-HBc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总抗体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总抗体

20、抗抗-HBc IgG :-HBc IgG :提示病毒复制提示病毒复制, ,表示表示以往感染过以往感染过HBVHBV 血清中长期存在,无保护性。血清中长期存在,无保护性。 抗抗-HBc IgM :-HBc IgM :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近期感染指标急性感染和近期感染指标 急感染者如果急感染者如果抗抗-HBc IgM-HBc IgM持续阳性,则愈持续阳性,则愈 后易转为慢性后易转为慢性 3.e3.e抗原抗体(抗原抗体(HBeAgHBeAg、抗、抗-HBe-HBe) -HBeAgHBeAg为为可可溶溶性性蛋蛋白白存存在在于于HBVHBV的的核核心心部部位位,多多见见于于HBsAgHBsAg阳阳

21、性性者者的的血血清清中中,几几乎乎与与HBsAgHBsAg平平行行出出现现 。HBeAgHBeAg阳阳性性表表示示HBVHBV在在体体内内复复制制,传传染染性性强强,若若急急性性乙乙肝肝病病人人HBeAgHBeAg持持续续阳阳性性,则预后不良,并易转为慢性。则预后不良,并易转为慢性。 。-抗抗-HBe-HBe在在HBeAgHBeAg消消失失后后出出现现。抗抗-HBe-HBe阳阳性性表表示示此此时时表表示示HBVHBV在在体体内内复复制制减减少少或或终终止止,传传染染性性减减弱弱或或消消失失,病病情情开开始始恢恢复复。如如果果抗抗-HBe-HBe存存在在于于慢慢性性活活动动性性肝肝炎炎患患者者中

22、中,则则有有可可能能继续发展成肝硬化。继续发展成肝硬化。乙肝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及其意义乙肝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及其意义 1.DNAP1.DNAP(DNADNA聚合酶)聚合酶) 是是HBVHBV核核心心所所具具有有的的DNAPDNAP,在在病病毒毒复复制制过过程程中中起起逆逆转转录录酶酶的的作作用用,乙乙肝肝发发病病早早期期可可测测得得DNAPDNAP,病病毒毒繁繁殖殖高高峰峰期期,DNAPDNAP活活力力高。因此,高。因此,DNAPDNAP是是HBVHBV存在和复制的重要标志。存在和复制的重要标志。2.HBV-DNA 2.HBV-DNA 应应用用核核酸酸杂杂交交或或PCRPCR技技术术可可直

23、直接接检检测测到到HBV-DNAHBV-DNA。HBV-DNAHBV-DNA阳阳性性表表示示HBVHBV存存在在和和复复制制,既既使使在在HBsAgHBsAg阴阴性性患患者者或或其其相相应应血血清清学学标标志志消消失失的的患患者者中中,如如果果HBV-DNAHBV-DNA阳阳性性,其其血血液液仍仍具具有有传传染染性性。检检测测HBV-DNAHBV-DNA是是判判断断HBVHBV感感染染、复复制制、转转归归及及药药物物疗疗效效最最可可靠靠的的指标。指标。 HBVHBV的抵抗力的抵抗力 HBVHBV在在外外界界环环境境中中具具有有较较强强的的抵抵抗抗力力。3737o oC C下下3030天天抗抗原

24、原性性稳稳定定,-20-20o oC C贮贮存存2020年年以以上上仍仍具具有有抗抗原原性性和传染性,故低温可保存病毒。和传染性,故低温可保存病毒。 干燥,紫外线,干燥,紫外线,7070乙醇抵抗。乙醇抵抗。 湿热,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环氧乙烷敏感。湿热,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环氧乙烷敏感。二、传染源二、传染源病人(急性和慢性病人)病人(急性和慢性病人)HBsAgHBsAg携带者携带者 暴露后周数暴露后周数滴度滴度症状症状HBeAg抗抗HBeHBcAg总抗体总抗体抗抗HBc IgM 抗抗HBsHBsAg0481216202428323652100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康复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康复

25、典型的血清学变化典型的血清学变化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典型的血清学变化典型的血清学变化暴露后周数暴露后周数滴度滴度抗抗HBc IgMHBcAg总抗体总抗体HBsAg急性期急性期(6个月个月)HBeAg慢性期慢性期(年年)抗抗HBe048 12 16 20 24 28 32 3652年三、传播途径三、传播途径 经血传播经血传播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 l不同体液中的乙肝病毒浓度不同体液中的乙肝病毒浓度高高: : 血液、血清、创口分泌物血液、血清、创口分泌物中中: : 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低低/ /未检出未检出: : 尿液、粪便、汗液、泪液、

26、乳汁尿液、粪便、汗液、泪液、乳汁四、人群易感性四、人群易感性 人人对对HBVHBV普普遍遍易易感感,感感染染后后可可获获得得一一定定程程度度的的免免疫疫力力。HBVHBV各各亚亚型型间间有有交交叉叉免免疫疫,但但与与甲甲、乙乙、丙丙、丁丁、戊戊型型肝肝炎炎间间无无交交叉叉免免疫疫。人人感感染染HBVHBV后后,机机体体可可产产生生原原发发性性抗抗体体反反应应和和继继发发性性抗抗体体反反应应两两种种类类型型。前前者者是是指指初初次次感感染染HBVHBV产产生生抗抗-HBs-HBs,并并持持续续一一定定的的时时间间;后后者者是是指指既既往往曾曾感感染染过过HBVHBV,且且体体内内已已存存在在抗抗

27、-HBs-HBs,再再次次感感染染后使抗后使抗-HBs-HBs迅速升高,但不发病。迅速升高,但不发病。 五、流行特征五、流行特征 HBsAg流行率流行率8% - 高高 2-7% - 中等中等 8%): (8%): 占全球人口的占全球人口的45%45%一生中感染的危险性一生中感染的危险性 60% 60%常见儿童期感染常见儿童期感染中等中等 (2% (2%7%): 7%): 占全球人口的占全球人口的43%43%一生中感染的危险性一生中感染的危险性20%20%60%60%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低低 (2%): (2%): 占全球人口的占全球人口的12%12%一生中感染的危险性一

28、生中感染的危险性20%20%多数感染发生于成人高危组多数感染发生于成人高危组v职业及特殊人群分布职业及特殊人群分布 HBsAgHBsAg流流行行率率在在农农民民、工工人人、干干部部中中以以农农民民最最高高,工人最低。抗工人最低。抗-HBs-HBs则以干部最高,农民最低。则以干部最高,农民最低。 托托幼幼机机构构儿儿童童、妓妓女女、静静脉脉内内滥滥用用毒毒品品者者和和同同性性恋恋男男人人等等HBVHBV感感染染率率较较高高。血血液液透透析析单单位位和和口口腔腔科科工工作作人人员员HBSAgHBSAg携携带带率率和和乙乙肝肝发发病病率率比比普普通通人人群群高高数数倍倍,妓妓女女、暗暗娼娼、犯犯人人

29、HBVHBV标标志志阳阳性性率率在在我我国国高高达达8585以以上。上。v家庭聚集性家庭聚集性 六、预防 l乙肝疫苗乙肝疫苗 -血源疫苗血源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HBIG)预防)预防 主要用于阻断母婴传播和意外针刺者的暴露后预防。主要用于阻断母婴传播和意外针刺者的暴露后预防。 l管理传染源管理传染源 -乙肝病人管理乙肝病人管理 - - HBsAgHBsAg携带者管理携带者管理 -献血人员管理献血人员管理 l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医源性传播防止医源性传播 -阻断母婴传播阻断母婴传播 第三节第三节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 丙丙型型肝肝炎炎(he

30、patitis hepatitis C C HCHC,简简称称丙丙肝肝)是是指指经经血血或或肠肠道道外外传传播播的的非非甲甲非非乙乙型型肝肝炎炎,19891989年年在在日日本本召召开开的的国国际际传传染染病病肝肝炎炎学学术术会会议议上上正正式式命命名名为为丙丙型型肝肝炎炎。是是由由丙丙型型肝肝炎炎病病毒(毒(HCVHC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一、病原体一、病原体形态形态 单股正链单股正链RNARNA病毒病毒,归类属于黄病毒属,归类属于黄病毒属, 30 3060nm60nm球形,有包膜。球形,有包膜。6 6个基因型,我国以个基因型,我国以IIII型为主。型为主。

31、基因组基因组 RNA+RNA+,9 9个区组成,个区组成,C,EC,E编码结构蛋白,编码结构蛋白,1 1个个ORFORF抵抗力抵抗力 强,耐热,对氯仿敏感强,耐热,对氯仿敏感 二、传染源二、传染源 丙丙肝肝病病人人和和HCVHCV无无症症状状携携带带者者。携携带带HCVHCV的的供供血血人员作为传染源意义更大。人员作为传染源意义更大。 潜潜伏伏期期为为2 22626周周,常常见见为为6 69 9周周。人人感感染染HCVHCV后可表现为急性、慢性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后可表现为急性、慢性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 病病人人约约60608080发发展展为为持持续续慢慢性性,并并转转为为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

32、。硬化及原发性肝癌。 抗抗-HCV-HCV并并非非中中和和抗抗体体,阳阳性性时时提提示示受受HCVHCV感感染染。急性病人如抗急性病人如抗-HCV-HCV持续阳性,易转为慢性。持续阳性,易转为慢性。 急性丙肝感染并恢复急性丙肝感染并恢复血清学变化血清学变化症状症状 +/-暴露后的时间暴露后的时间滴度滴度抗HCVALT正常01234561234年年月月HCV RNA 急性丙肝感染发展为慢性感染急性丙肝感染发展为慢性感染血清学变化血清学变化ALT01234561234HCV RNA 抗HCV症状症状 +/-滴度滴度暴露后的时间暴露后的时间年年月月正常三、传播途径三、传播途径l经血液传播经血液传播

33、l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l母婴传播母婴传播l其他其他(针刺、纹身等)(针刺、纹身等) 性传播性传播 15% 15%输血输血 10% 10%( (筛检前筛检前) )职业暴露职业暴露 4% 4%其它其它 1%* 1%*静脉注射吸毒静脉注射吸毒 60% 60%未知未知 10% 10%* 医源性、围产期医源性、围产期引自引自: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丙肝患者的感染途径丙肝患者的感染途径四、流行特征四、流行特征 l丙肝呈世界性分布,但不均衡。发达国家输血后肝炎中丙肝占丙肝呈世界性分布,但不均衡。发达国家输血后肝炎中丙肝占9090以上,散发性肝炎

34、中丙型肝炎也占以上,散发性肝炎中丙型肝炎也占20204040。l我国的我国的HCVHCV流行率为流行率为3.23.2,女性略高于男性,抗,女性略高于男性,抗-HCV-HCV阳性率高峰阳性率高峰区集中在区集中在1515岁以上年龄段,北方高于南方,中部高于东西部。岁以上年龄段,北方高于南方,中部高于东西部。l献血及献血浆的人员抗献血及献血浆的人员抗-HCV-HCV阳性率常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尤其是阳性率常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尤其是献单浆血人员的阳性率可近献单浆血人员的阳性率可近4040;血液透析病人抗;血液透析病人抗-HCV-HCV的阳性率的阳性率更高,可近更高,可近7070。l静脉注射吸毒者抗静脉注

35、射吸毒者抗-HCV-HCV的阳性率近的阳性率近7070。l无明显的季节性。无明显的季节性。五、预防措施五、预防措施 l目前尚无疫苗,防治措施应以切断传播目前尚无疫苗,防治措施应以切断传播 途径为主。途径为主。l加强对献血员筛选加强对献血员筛选l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预防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预防第四节第四节 丁型肝炎丁型肝炎 丁丁型型肝肝炎炎(hepatitis hepatitis D D,HDHD,简简称称丁丁肝肝)是是由由丁丁型型肝肝炎炎病病毒毒(HDVHDV)引引起起,过过去去称称为为肝肝炎炎。丁丁型型肝肝炎炎总总是是与与乙乙肝肝同同时时发发生生或或重重叠叠发发生生,发发病病后后肝肝细细胞胞损损害害

36、严严重重,患者易发生慢性化或重型肝炎。患者易发生慢性化或重型肝炎。 一、病原体一、病原体 单单股股RNARNA缺缺陷陷病病毒毒。353537nm37nm的的球球型型颗颗粒粒,外外壳壳为为HBsAg,HBsAg,内内部部HDVHDV抗抗原原(HDAgHDAg)和和HDV HDV RNARNA组成。组成。 过过去去认认为为由由于于其其为为缺缺陷陷病病毒毒,放放在在许许多多方方面面需需要要DNADNA病病毒毒的的辅辅助助,但但现现有有人人认认为为这这种种辅辅助助作作用用可可能能是是为为其其提提供供衣衣壳壳,以以及及在在装装配配、成熟、释放等环节中发挥作用。成熟、释放等环节中发挥作用。 HDVHDV基

37、基因因组组为为单单股股RNARNA,9 9个个编编码码区区,第第5 5编编码区可产生码区可产生HDAgHDAg。只有一个血清型。只有一个血清型。二、传染源二、传染源 l丁肝的急、慢性病人和携带者。丁肝的急、慢性病人和携带者。l潜伏期为潜伏期为4 42020周,人感染周,人感染HDVHDV后,可表后,可表现为两种临床感染类型现为两种临床感染类型 -HBVHBVHDVHDV联合感染联合感染 -HBVHBVHDVHDV重叠感染重叠感染 三、传播途径三、传播途径 l经血传播经血传播 l日常生活接触日常生活接触 l母婴传播母婴传播 l输入性传播输入性传播 四、流行特征四、流行特征 HDV患病率患病率高高

38、中等中等低低极低极低没有数据没有数据台湾台湾太平洋岛国太平洋岛国五、预防措施五、预防措施 同同乙乙型型肝肝炎炎。易易感感者者接接种种乙乙肝肝疫疫苗苗,消消灭灭HBsAgHBsAg携携带带者者,这这样样就就消消除除了了HDVHDV感感染染所所必须的条件。必须的条件。 加加强强献献血血员员的的筛筛选选,防防止止HBVHBV携携带带者者和和HDVHDV携携带带者者的的密密切切接接触触,以以切切断断HDVHDV的的传传播播途径。途径。 第五节第五节 戊型肝炎戊型肝炎 戊戊型型肝肝炎炎(hepatitis hepatitis E E,HEHE,简简称称戊戊肝肝)是是由由戊戊肝肝病病毒毒(HEVHEV)引

39、引起起,过过去去称称为为肠肠道道传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播非甲非乙型肝炎。 在在临临床床和和流流行行病病学学上上很很类类似似甲甲肝肝,但但病病原原学学与与之之无无关关。经经粪粪口口途途径径传传播播,常常因因饮饮水水受受到到污污染染而而造造成成爆爆发发或或流流行行。与与甲甲肝肝相相比比不不同同的的是潜伏期长,发病年龄大,孕妇患者病死率高。是潜伏期长,发病年龄大,孕妇患者病死率高。 一、病原学一、病原学 lHEVHEV颗颗粒粒呈呈球球形形,直直径径为为272738nm38nm,无无包包膜膜,病病毒毒 表表面有锯齿状缺刻和突起。面有锯齿状缺刻和突起。lHEVHEV为为单单股股正正链链RNARNA病病毒

40、毒,有有三三个个开开放放读读码码框框架架(ORFORF1 1ORFORF3 3),ORFORF1 1编编码码螺螺旋旋酶酶和和RNARNA指指导导的的RNARNA聚聚合合酶酶,ORFORF2 2编码信息和包膜蛋白,编码信息和包膜蛋白,ORFORF3 3编码部分抗原决定簇。编码部分抗原决定簇。l不不同同地地区区分分离离的的HEVHEV基基因因存存在在一一定定的的变变异异,可可能能存存在在不不同的亚型。据推测同的亚型。据推测HEVHEV可能只有一个血清型。可能只有一个血清型。l灵长类动物可作为实验模型灵长类动物可作为实验模型二、传染源二、传染源 l戊肝的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潜伏期戊肝的传染

41、源主要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潜伏期平均平均4040天天 (15 (156060天天) )l临床型病人包括急性黄疸、急性无黄疸和爆发型肝炎。临床型病人包括急性黄疸、急性无黄疸和爆发型肝炎。在潜伏期和急性早期传染性最强。隐性感染者可随粪在潜伏期和急性早期传染性最强。隐性感染者可随粪便排出便排出HEVHEV,且作为传染源难以发现。,且作为传染源难以发现。l到目前为止,戊型肝炎尚未证实有慢性病人,多数病到目前为止,戊型肝炎尚未证实有慢性病人,多数病人于病后人于病后4 46 6周内恢复。周内恢复。 三、传播途径三、传播途径 粪一口途径传播粪一口途径传播 l经水传播经水传播 -爆发型流行爆发型流行 - -持

42、续流行型持续流行型 l经食物传播经食物传播l日常生活接触日常生活接触 四、人群易感性四、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戊型肝炎病毒普遍易感。感染人群对戊型肝炎病毒普遍易感。感染HEVHEV后可产生抗后可产生抗-HEV-HEV,该抗体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该抗体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故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抗体的持续时间无故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抗体的持续时间无统一的结论。据报道,一般在感染后的统一的结论。据报道,一般在感染后的1 12 2年年内不易再感染,但在地方性流行区,幼年时虽内不易再感染,但在地方性流行区,幼年时虽然感染过然感染过HEVHEV,但青壮年时仍可感染发病。,但青壮年时仍可感染发病。 五、流行特征五、流行特征 l地区分布地区分布l时间分布时间分布l人群分布人群分布戊肝的地理分布戊肝的地理分布六、预防措施六、预防措施 无无特特异异性性的的预预防防方方法法,普普通通免免疫疫球球蛋蛋白白对对本本病病无无预预防防作作用用,戊戊肝肝疫疫苗苗仍仍在在研研究究中中,估估计计不不久久会会有有安安全全有有效效的的疫疫苗苗问问世世。目目前前以以切切断断传传播播途途径径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