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9693679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作者:横林实验小学蔡小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有关诗句。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幻想而感到自豪,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板书: “我”小外甥)2、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独自一个在江轮甲板上赏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样的呢?(板书:赏月)3、出示 “月夜江上美景图” 。学生看图后, 出示第 2 自然段文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讲读课文第二段。过渡: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

2、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二段,想一想, “我”与小外甥在赏月的过程中交谈了什么呢?(板书:交谈)1、默读,思考。2、检查、交流,小结,板书:颂月、论月。3、讲读 512 自然段。过渡: “我”和小外甥是怎么“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诵颂月古诗的?(1)同桌分角色朗读。并想一想,他们对背了几次,每一次对背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联系呢?(2)分角色对背古诗。讨论交流上述问题。(三次,每一组诗的作者教师都是明知故问,第二组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第三组都是写在江上看月亮。 )(3)小结。(4)多媒体出示情景,学生背诵。(5)想一想,读了“我”和小外甥对背古诗的情景,你们体会到了

3、什么?(对背诗不是随随便便的,你背的诗还得跟我背的诗有一定的联系呢!小外甥自信、聪明、机灵,“我”真不愧是一位大作家。 )(6)指名表演背诵。6、讲读 14自然段。过渡:小外甥不仅向“我”挑战,对背诵月的古诗,而且问“我”“月亮像什么?”(1)指名朗读。思考: “我”有没有直接回答小外甥的问题?为什么?(2)检查交流。(3)自读,思考: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什么?划出有关的句子。(4)出示句子,指名朗读,要求“绘声绘色”地叙述。(5)小结。三、讲读第三段。过渡: “我”和小外甥在月光下进行交谈,交谈了多长的时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结束的?1、范读。2、交流。3、指名朗读。四、总结深究课文。1、作者写

4、小外甥主动向“我”挑战,对背颂月古诗,问“我” “月亮像什么” 。想向我们说明什么呢?2、质疑赏析。你读了这篇课文后,认为还有什么问题值得研究的?3、提示总结。古诗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多读、多背、多想,不仅能陶冶人的性情,更能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思维能力一种。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期盼更多富有创新力的人才呀!“我”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我”会幻想些什么?(从小外甥的身上,他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这篇课文写的景很美, 写的小外甥很可爱,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深远的。 整篇课文的语言是那么优美的。五、作业。1、背诵课文。2、搜集并背诵写有关山(

5、或水)的古诗,看谁背得多。附板书:“我”小外甥赏月望月颂月聪明好学交谈论月爱幻想简评: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夏沔尊先生在二十年代就提出, 要多读高级文艺作品, 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他说,高级文艺作品宛如“贞娴的淑女” ,低级文艺作品就像“媚惑的娼妇” 。高级的文艺作品,给读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望月是著名的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文章中描写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丽的,介绍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爱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是深远的,语言是隽永的。 应该说,这篇文章是一篇高级的文艺作品,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是一篇比较好的课文。我反对把“短、浅、白”的文章,作为课文。散文、小说等文学作

6、品,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都当作记叙文来教。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在弄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 ,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 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有战略的眼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蔡小玉老师选择望月 ,上了一堂研究课。她是有胆量的,上课也是成功的。我揣摩她教学的指导思想,概括为六个字:低起点,巧引导。也就是放低教学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能引则引,逐步提高学习的要求。我认为,她确定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她采取了三条措施:1、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她安排教学过程:一

7、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情节“我”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与小外甥交谈(对背颂月古诗、讨论月亮像什么) 、 “我”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他们先理解内容, 再理解内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与小外甥“交谈”什么,再思考:可看出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三是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易到难,先理解一般内容,再提出更较高的学习要求。2、努力地创设课文情境。什么是情境?指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人、景、物和当时当场的气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入境始觉亲” 。只有亲临其“境” ,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我”在甲板上赏月时的情境,是

8、恬静的,他的心情是愉悦的。小外甥与“我” “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颂月古诗的情境,是紧张而生动的。小外甥是自信的, “我”是沉着而自豪的。小外甥叙述“月亮像什么”时的情境,是生动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变为“佩服”了。 “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远的。她正确地把握了课文中的一个个情境, 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分角色朗读、想象和语言描绘等手段,生动地再现了这几个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耐心地引导品读体会。文学作品的内含是很丰富的,是通过描写境界、塑造形象来陶冶、感染读者的。阅读文学作品,一定要细细品读语言,领悟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同时要感悟作品所塑像的

9、形象。读者对形象的感悟越深,作品的价值就越大。因此,她在教学中耐心地引导学生品读小外甥与“我”对的诗句时,辨析每次对背诗句的“同” 、 “异” ,理解小外甥出“对”的角度,感悟小外甥的“机灵” 。在诵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时,感悟他的胆识把天空当作人, 把月亮当作他的眼睛。 在品读我 “展开幻想的翅膀” 时,启发学生想象、讨论。这里的引导还不到位,如学生能想到:他希望祖国的下一代,都能像小外甥那样:聪明好学、爱幻想。那么, “我”的形象就高大了,文章的含义也就更大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中, 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但瑕不掩瑜。这是我听到的最满意的一堂课。就教学而言,我希望大家多上课,多思考。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智,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减少失误。( 望月由蔡小玉老师在区进修学校举办的审报小学高级教师培训班上执教,徐伟健简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