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易考知识点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569555052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易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易考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易考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易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易考知识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易考知识点一、易错字辨析1.沧/苍(1)以观_海(观沧海)(2)直挂云帆济_海行路难(其一)(3) _颜白发(醉翁亭记)2.汗/汉(1)星_灿烂(观沧海)(2)留取丹心照_青(过零丁洋)3.郎/狼(1)随君直到夜_西(2)西北望,射天_4.雁/燕(1)归_洛阳边(次北固山下)(2)似曾相识_归来(浣溪沙)(3)_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5.涯(1)天_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断肠人在天_ (天净沙秋思)6.西/夕(1)何当共剪_窗烛(夜雨寄北)(2)_阳_下(天净沙秋思)二、理解运用1.某同学收集了描写山水的诗文,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题目作者描写山水的句子批注

2、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山水含情,明丽轻快。观沧海曹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山水壮阔,动静结合。答谢中书书陶弘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高水净,清峻秀美。2.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花情有独钟,诗词中俯拾即是。陶渊明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传达自己物我两忘的隐居的闲适心情;而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则用花鸟意象渲染一种凄凉氛围,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3.春、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常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给人以乐观积极的力量。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出了浓重的乡愁,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5.古典诗歌中亘古不变的思念之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如王湾笔下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用鸿雁传书,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把客居的寂寞转化为重逢的希冀,抒发相思之苦。三、诗词鉴赏1.从体裁看,下列诗歌与观沧海相同的一项是( D )A.夜雨寄北(李商隐)B.天净沙秋思(马致远)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D.行路难(其一)(李白)解析:A.夜雨寄北是绝句;B.天净沙秋思是曲;C.钱塘湖春行是律诗;观沧海和行路难(其一)都是古体诗,所以选D。2.从题材看,下列诗歌

4、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同的一项是( B )A.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C.赤壁(杜牧) D.潼关(谭嗣同)解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赠友送别诗。A.是即景感怀诗;B.是赠友送别诗;C.是怀古咏史诗;D.是即景感怀诗。故选B。3.关于次北固山下,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字里行间表达了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感。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

5、思乡愁绪。解析:题目中“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不是“游览”的意思。4.下列诗句中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A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解析:A.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B.寄托了作者的远大的抱负;C.借明月抒发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D.表现了诗人对沧海的惊叹和赞美之情。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故选A。5.下列对夜雨寄北秋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附: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A.夜雨寄北中,“期”“巴山夜雨”两次出现,韵律回环往复,营造了时空交错的意境,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B.秋思开头的“见”字平淡却富有意蕴。无形的秋风使城内花木凋落,游子满目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C.夜雨寄北中的“寄”和秋思中的“书”都表明他们身在异乡,两首诗都是在书信中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D.夜雨寄北前两句由一问一答,写到眼前景色,寓情于景;而秋思前两句则紧承“见秋风”叙事,寓情于事。解析:B项“无形的秋风使城内花木凋落,游子满目凄凉”有误,诗句内容没有关于花木凋落,游子满目凄凉的描写。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