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9416366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课件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课件新人教版.ppt(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专题四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专题体系构建考点归纳总结PART 1专题体系构建知识构建瞄准考向明晰考频岩石圈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6年0次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6年0次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6年4次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6年0次考点归纳总结命题点一岩石圈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例12018北京卷图T4-1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图T4-1典例探究考点归纳总结【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岩浆侵入可能会使乙处受到高温、高压影

2、响,使乙处岩石变质,形成变质岩;形成甲处花岗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由图可知,形成花岗岩的岩浆侵入了断层的上覆岩层,因此断层应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丙处的溶洞景观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T4-2中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1)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其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考点归纳总结考点透析图T4-2考点归纳总结2.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基本步骤图T4-3考点归纳总结(1)突破识

3、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岩浆岩。(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3)避开重置陷阱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示意图认为各种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岩浆。考点归纳总结考向一岩石圈物质循环在柴达木盆地边缘,分布着中国最大的一片水上雅丹地貌群,其主体是7500万年前的湖泊沉积物受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图T

4、4-4为水上雅丹景观图,图T4-5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T4-4图T4-5考点归纳总结新题预测1.组成图T4-4景观的岩石,对应图T4-5中的 ()A.甲B.乙C.丙D.丁2.图T4-4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A.地壳抬升岩浆侵入搬运、沉积B.风化、侵蚀地壳抬升搬运、沉积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搬运、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考点归纳总结考点归纳总结【答案】1.A2.D【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判断,组成图示景观的岩石为沉积岩。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和岩浆。据此得出结论。第2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该地区先受到外力搬运和沉

5、积形成沉积岩,后来地壳抬升,受风化和流水侵蚀形成水上雅丹地貌群。考向二板块构造理论及实践应用图T4-6为我国地质时期北祁连大洋构造演化模式不同阶段示意图(火山弧是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一串呈弧状分布的火山)。据此完成34题。图T4-6考点归纳总结3.图中地质时期北祁连大洋板块构造演化由早到晚的阶段顺序是()A.甲阶段乙阶段丙阶段丁阶段B.乙阶段丙阶段丁阶段甲阶段C.丁阶段丙阶段乙阶段甲阶段D.丙阶段丁阶段甲阶段乙阶段4.从地貌形态上看,火山弧属于()A.海岸山脉B.海洋岛屿C.海底山脉D.内陆山脉考点归纳总结考点归纳总结【答案】3.B4.B【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四阶段地质构造知,早期北祁连大洋

6、存在于中祁连地块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由于地壳运动,北祁连大洋板块首先俯冲到阿拉善地块之下,形成火山弧;之后北祁连大洋板块俯冲到中祁连地块之下,形成火山弧;随着两火山弧位置的靠近,北祁连大洋演变为陆地。据此判断四阶段的先后顺序。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知,火山弧是由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从地貌形态上看属于火山岛。1.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将岩石折叠如被。图B4-1为某地地质景观图,图B4-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甲丁代表三大类岩石和堆积物)。读图,回答问题。图B4-1图B4-2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1)构成图B4-1所示地质景观的岩石,其所属类型对应图B4-2中的()A.甲B.

7、乙C.丙D.丁(2)形成图示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变质作用侵蚀作用冷凝作用A.B.C.D.教师备用习题【答案】(1)C(2)B【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岩石折叠如被”,结合景观图可知该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应该为沉积岩;根据三大类岩石都能形成堆积物,可判断出乙为堆积物;堆积物形成沉积岩,故丙为沉积岩。故选C项。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岩石为沉积岩,图中景观是沉积岩受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故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为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上升)侵蚀作用。2.图B4-3为三大类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岩浆和岩石类型,数码代表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1)(2)

8、题。(1)试判断,图中代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字母分别是()A.a、b B.c、dC.d、eD.a、e(2)图中对应变质作用和重熔再生作用的数码是()A. B.C. D.教师备用习题图B4-3教师备用习题【答案】(1)A(2)C【解析】第(1)题,根据箭头方向,来自地幔的d是岩浆,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e是喷出岩,侵入地壳冷凝形成的c是侵入岩。喷出岩在地表受外力作用形成的a是沉积岩,则b是变质岩,b经高温熔化可形成岩浆。图中代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字母分别是a、b。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由岩石指向岩浆的箭头是重熔再生作用。是冷却凝固作用,是外力作用。3.据英国某媒体报

9、道,国际上有不少科学家声称,在新西兰周围发现了一块名为“西兰洲”的、可能成为世界第八大洲的区域。科研人员说,这个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大洲”94%的面积为浅海大陆架,地表起伏大,只有几个地区露出海面,包括大家熟知的新西兰。据此回答(1)(2)题。教师备用习题(1)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生长边界消亡边界A. B.C.D.(2)地球岩石圈是由不同板块组成的,板块可分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下列地区所在板块与“西兰洲”属于同一类型的是()日本海苏门答腊岛冰岛夏威夷群岛A. B.C.D.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答案】(1)B(2)A【解析】第(1)题,新西

10、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在此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属于消亡边界。第(2)题,根据题目信息,“西兰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其94%的面积浸没在海水中,地表起伏大,只有几个地区露出海面,包括大家熟知的新西兰。说明“西兰洲”属于陆地板块,大部分处于海平面以下。日本海、苏门答腊岛都属于亚欧板块(大陆板块)的一部分,符合题意。考点归纳总结命题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例22018江苏卷图T4-7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题。图T4-7典例探究考点归纳总结(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ABCD图T4-8(2)为揭示深

11、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考点归纳总结【答案】(1)A(2)A【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甲地到乙地中间经过山顶,为山地地形;从甲地到乙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地质构造为向斜。所以从甲地到乙地为向斜山,A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和沉积地层的相关知识。从图中沉积地层形成年代可知,丙处位于背斜构造,因为丙处沉积地层为泥盆系,所以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最可能发现的地层是比泥盆系形成更早的志留系,所以A正确。考点归纳总结例32016浙江卷图T4-9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

12、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1)(2)题。图T4-9考点归纳总结(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 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 D.背斜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B.乙C.丙 D.丁考点归纳总结【答案】(1)C(2)B【解析】第(1)题,材料提示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显示从谷底向东、西两侧地层由新变老,即中间新、两翼老,可判断河谷处

13、地质构造为向斜。由于此河段阶地主要由地壳抬升形成,河谷西侧阶地较东侧阶地陡,且同一阶地西侧分布海拔高,所以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第(2)题,该种贵重金属矿物主要分布在河床沙中,河床泥沙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图示四地中乙地所在阶地面积最大,沙、卵石的沉积厚度大,因此乙地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图T4-10图T4-11图T4-12考点归纳总结考点透析考点归纳总结考点透析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要点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哪些岩层,并分析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位置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则岩层两翼新,中间老;若为

14、向斜,则岩层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则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2.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示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区域是向斜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位移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背斜和向斜都可以发育成山地或谷地。背斜的原始地貌为山地,但背斜顶部受侵蚀后则可以发育为谷地。向斜的原始地貌为谷地,但由于其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最终可能发育成山地。所以最终判断某一地区是山地还是谷地,一般要结合等高线或景观图等。在初步判定其基本地形的前提下,结合岩层新老关系最终确定是背斜还是向斜,是背斜山还是背斜谷,是向斜山还是向斜谷。考点归纳总结4.判断岩层

15、的特定状况(1)若地层出现缺失,其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堆积过程;二是当时有堆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堆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堆积物来源。(2)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侵蚀之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3)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年代。考点归纳总结考向一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图T4-13为武夷山脉某地岩层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图T4-13考点归纳总结新题预测5.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图示区域的断层构造有()A.1处B.2处C.3处D.4处6.图

16、中()A.处因地壳褶皱凹陷形成谷地B.处因地壳张裂形成谷地C.处因外力侵蚀形成谷地D.处因地壳褶皱隆起形成山地考点归纳总结考点归纳总结【答案】5.B6.C【解析】第5题,根据断层概念可直接判断出图示区域的断层构造有2处。第6题,结合图示信息知,处因断裂陷落形成谷地;处因地壳挤压形成谷地;处为背斜顶部,因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处为向斜槽部,因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考向二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某区域煤炭资源丰富,该区域中学生在考察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幅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T4-14,完成78题。考点归纳总结图T4-147.b处地貌为()A.断块山B.火山C.背斜山D.向斜山8.下列关于该

17、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B.d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C.该区域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D.该区域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形成考点归纳总结考点归纳总结【答案】7.D8.B【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岩层(化石)新老关系可知,b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海拔较两侧高,故为向斜山。第8题,b处为向斜构造,开采煤炭容易发生透水事故。d处两侧岩层(化石)较新,应为背斜构造,适宜修建隧道。该区域岩层含有煤炭,主要为沉积岩。该区域地质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形成。4.2017天津卷读图B4-4,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

18、褶皱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图B4-4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答案】B【解析】地表裸露的岩石在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的搬运、沉积,最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该地区岩层受内力作用影响,发生弯曲且并未丧失连续性,因此该地区主要的地质构造为褶皱。所以B正确。5.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图B4-5,J、T、P是不同时代的岩层,等高线单位:米),完成(1)(2)题。(1)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的先后顺序为()A.褶皱沉积断层B.沉积断层褶皱C.沉积褶皱断

19、层D.断层褶皱沉积(2)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图B4-5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岩层挤压拱起断块错动抬升成山岩浆喷发冷凝成山A. B.C.D.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答案】(1)C(2)B【解析】第(1)题,由地层界线和不同时代岩层可看出该地区有沉积层,由地层界线向上弯曲可判断该地区形成了背斜,之后发生断层,使得岩层T和J断开。因此该地区构造运动的先后顺序为沉积褶皱断层。第(2)题,根据等高线可判断图示地区为山地地形。图中地层界线向上弯曲,说明为背斜,之后岩层断裂,断块错动抬升成山。该地区没有发生岩浆喷发,不可能为岩浆喷发冷凝成山。6.图B4-6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数码代表不同岩层

20、。读图完成(1)(2)题。图B4-6教师备用习题(1)有关图中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断层E形成时间早于岩层B.形成的直接内力作用相同C.受外力作用,堆积形成山D.岩层断裂且发生明显位移(2)研究地质构造对生产实践的意义是()A.a地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B.b地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c地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河流水能D.d地的地貌景观可发展旅游业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答案】(1)D(2)D【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知,断层E形成时间晚于岩层;由岩浆活动形成,由变质作用形成,形成的直接内力作用不同;为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岩层断裂且发生明显位移。第(2)题,a地为背斜构造,具

21、有良好储油条件;b地的岩浆岩为喷出岩,花岗岩不属于喷出岩,而属于侵入岩;c地有断层发育,不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河流水能;d地有喀斯特地貌发育,其景观可发展旅游业。考点归纳总结命题点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例42018全国卷图T4-15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图T4-15典例探究(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

22、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考点归纳总结考点归纳总结【答案】(1)A(2)A(3)D【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特征。由材料可知,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则T0受流水堆积作用影响较大,因此面积仍在扩大的是T0。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流速的变化。结合图例可知,平坦面T3砾石的平均砾径最大,说明T3形成时期河流的搬运能力最强,河流流速较大,因此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T3形成时期。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地壳运动的特征。由于该河段两岸由低到高分布着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

23、沉积砾石,因此为地壳抬升形成的河流阶地,且为间歇性抬升。例52017全国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T4-16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图T4-16考点归纳总结(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

24、物粒径较小A. B.C.D.(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考点归纳总结考点归纳总结【答案】(1)C(2)B(3)B【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中“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主要是因为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众多。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西侧为低山,其相对高度较小;甲地上游河流长度较长,河流在上游挟带的碎屑物质,因坡度较小,颗粒较大的(如砾石)先堆积下来,能到达河流出山口甲地的,主要是颗粒较小的碎屑物质。第(

25、3)题,从题干信息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南部洪积扇的土层浅薄,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的边缘。1.外力作用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地貌(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的分析方法考点归纳总结考点透析区域特点主导外力作用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作用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流水作用高山、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冰川发育冰川作用沿海地区海水运动海浪作用(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考点归纳总结地区特点典型地貌河流上游地势陡,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峡谷、瀑布等流水侵蚀地貌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河漫

26、滩、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貌风力作用考点归纳总结地区特点典型地貌风源地附近风力强,以侵蚀作用为主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离风源地较远地区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 沙丘、黄土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方法技巧】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搬运、堆积作用。考点归纳总结(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分布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

27、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作用。(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考点归纳总结2.河流堆积地貌考点归纳总结地貌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形成过程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山区洪水、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坦,水道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河流在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体积逐步变大,在枯水季节露

28、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平原【方法技巧】典型地貌类型的判断(1)堆积地貌类型的判断方法地貌种类判断法。根据材料显示的地貌种类进行归类,常见的类型如下:a.风力堆积地貌:沙丘、黄土地貌等。b.流水堆积地貌:洪积冲积扇、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河中或河口沙岛、河流入海口处的沙坝等。考点归纳总结根据地区不同进行判断。a.在干旱地区,一般以风力堆积地貌为主。b.在湿润地区,一般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根据

29、沉积岩层的特征判断。岩层中含有水生生物化石的为水湿环境的堆积产物。考点归纳总结(2)风积地貌与风向的关系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图T4-17。图T4-17根据堆积物的颗粒大小判断风向。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变化的方向即风向,如图T4-18。图T4-18考点归纳总结考向一外力作用及其影响分析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胀时缩而造成岩石破碎的作用。读图回答910题。9.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C.风化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10.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图T4-19A.雪峰山B.祁连山C.黄山D.崂山考点归纳总结新

30、题预测考点归纳总结【答案】9.C10.B【解析】第9题,冰楔作用属于水对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其应属于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作用。第10题,图示现象在祁连山地区表现最显著。雪峰山、黄山和崂山受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影响,冰楔作用不明显。考向二河流地貌的发育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是天山北麓规模最大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多期冲积扇,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以来有活动断层发育。图T4-20示意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发展演变。据此完成1113题。图T4-20考点归纳总结11.下列关于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势由南向北降低B.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

31、粗变细C.耕地分布南多北少D.扇体边缘有大量地下水溢出12.从各期冲积扇的位置和形态变化推测,使该冲积扇发生F1至F4四期演变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A.风力搬运、沉积作用B.变质作用C.冰川搬运、沉积作用D.地壳运动13.玛纳斯县的F2冲积扇耕地上的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A.东北流向西南B.西南流向东北C.东南流向西北D.西北流向东南考点归纳总结考点归纳总结【答案】11.C12.D13.B【解析】第11题,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位于天山北麓地区,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冲积扇的地势南高北低;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冲积扇的泥沙颗粒由扇顶向扇缘逐渐减小,可知冲积扇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

32、变细;冲积扇的形态南窄北宽,距离出山口越远,沉积物颗粒越细,土壤越肥沃,可知该地区的耕地分布南少北多;冲积扇边缘,由于地势低,地下水埋藏浅,甚至可能出露地表。第12题,由材料可知,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以来有活动断层发育,受地考点归纳总结壳运动影响,F1至F4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故选D。第13题,玛纳斯县的F2冲积扇位于河流的东侧,受地势南高北低影响,修建的灌溉干渠的水流方向大多由西南流向东北,这样水可以自流。故选B。7.2016全国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B4-7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

33、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图B4-7教师备用习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答案】(1)C(2)B(3)D【解析】第(1)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

34、海岸带堆积而成,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都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的现象。第(2)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的海岸;泥沙不断堆积,从而使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第(3)题,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海岸线出现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量大。8.图B4-8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据此完成(1)(3)题。图B4-8教师备用习题(1)该地海岸沙丘地貌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堆积作用 B.河流堆积作用C.海水堆积作用 D.风化作用(2)与该地区海岸沙丘

35、地貌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大气运动B.海水盐度C.河流径流D.潮汐现象(3)古地质时期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的主导风向可能是()A.南风北风B.东风西风C.西北风东南风D.东北风西南风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答案】(1)A(2)B(3)D【解析】第(1)题,根椐材料可知,海岸沙丘中新月形沙丘链最多,且高出海平面很多,因此不可能是河流堆积、海水堆积而成,而风化作用也不可能形成新月形沙丘链。第(2)题,海岸沙丘的形成与沙源和塑造它的动力有关。海岸沙丘的沙源主要是海岸侵蚀物和海水运动搬运堆积在海岸带附近的泥沙,其次是河流搬运堆积在河口的砂质沉积物。而塑造沙丘地貌的主要动力是风,与海水盐度无关。第

36、(3)题,从图中看,该地一座座新月形沙丘主要呈东北西南走向排列,说明古地质时期当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西南风。9.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淌,形成一种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地理学家把它称作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这种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图B4-9示意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玉树直门达村附近的通天河,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展现出另类的立体蛇曲之美。据此回答(1)(2)题。图B4-9教师备用习题(1)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 ()A.侧蚀作用强烈,河流更加弯曲B.位于青藏高原,落差更大,立体感强C.流量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D

37、.地壳断裂下陷,峡谷幽长,更加柔美(2)据材料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是 ()冰川侵蚀地壳隆起侧蚀断裂下陷下切侵蚀A.B.C.D.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答案】(1)B(2)D【解析】第(1)题,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位于青藏高原,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高差更大,立体感强。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先是在地势平坦时期受侧蚀作用,发育成蛇曲;后来发生地壳隆起,落差增大,河流下切侵蚀增强,最终形成“嵌入式蛇曲”。考点归纳总结命题点四地形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例62018江苏卷改编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

38、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图T4-21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T4-21典例探究考点归纳总结(1)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加速洪水下泄增加河床淤积减少上游来水量缩短航运里程A.B.C.D.(2)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麋鹿保护区所在地六合垸所在地张智垸所在地永合垸所在地A.B.C.D.考点归纳总结【答案】(1)D(2)C【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河道裁弯取直的影响。河道裁弯工程是裁去河道过分弯曲部分的工程措施。河道裁弯取直,在防洪方面可增大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水位;在航运方面可以缩短航程。所以D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河道变迁。读图,

39、结合图里名称中含“故道”字眼的水域的分布,可大致勾勒出裁弯取直前的河道,据此判断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有六合垸和永合垸。所以C正确。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考点归纳总结考点透析表现原因典例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如北京、上海山区和高原,气候一般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地势相对较低,热量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宁位于湟水谷地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热带地区气候湿热,高原上相对较为凉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中南部高原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考点归

40、纳总结平原山区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多样,根据实地条件灵活选择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线路走向受限制较小,但一般应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经过河流,尽量经过村镇和小城市,且离大城市的距离要近一般选择地势起伏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修建,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线路安全安全系数较高,多受洪水、台风等影响受地质灾害威胁较大,易受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灾害的破坏投资成本相对较小相对较大3.地形对其他主要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考点归纳总结环境要素主要影响气候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气候;地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我国四川盆

41、地、云贵高原;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河流影响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影响河流的落差及流速;影响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地势平坦地区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区河流短小土壤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部分冲积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考点归纳总结(续表)环境要素主要影响农业平原、盆地及山间谷地等平坦地形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便于机械化耕作;而山区适宜发展牧业或林业,便于保持水土,涵蓄水源工业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应布局在开阔的地形中,封闭的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可能加重污染考向一地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图T4-22考点归纳总结新题预测考点归纳总结死亡谷国家公园位于

42、美国落基山脉和内华达山脉之间,最低点海拔低于海平面86米。这里不仅极度干旱,而且是地球上夏季最热的地区之一,夏季有少量降雨。图T4-22为沿36N附近穿过死亡谷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415题。14.形成死亡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断裂下陷D.冰川侵蚀15.死亡谷夏季高温的主要原因是 ()A.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处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D.暖流的增温效应考点归纳总结【答案】14.C15.B【解析】第14题,死亡谷是由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第15题,根据材料可知,死亡谷位于36N附近,属于中纬度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

43、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故夏季高温;死亡谷不属于地中海气候;洋流受高山阻挡,对死亡谷气温没有影响。考向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安宁河谷平原是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区域内人口密集。该地区河流密布,水资源较为丰富,能为沿岸居民提供足够的生产、生活用水。图T4-23示意该地区距河流不同距离聚落的数量。据此完成1617题。图T4-23考点归纳总结考点归纳总结16.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分析,正确的是()A.聚落布局有明显的河流指向性B.聚落数量随着距河流距离的增大而增多C.距河流越远,聚落数量变化越快D.聚落数量与距河流距离成反比17.该地区聚落分布的数量与距河流远近的现状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A.仅

44、距河流100米以内的范围B.距河流100500米的范围C.仅距河流500米以外的范围D.距河流100米以内和500米以外的范围考点归纳总结【答案】16.A17.D【解析】第16题,从图中看,聚落数量随着距河流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说明聚落布局有明显的河流指向性;距河流越近,聚落数量变化越快;聚落数量与距河流距离呈负相关,而非成反比。第17题,四川省夏季多雨,距河流100米以内最易受到暴雨引发的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合理;距河流500米以外的区域,部分聚落散布在山区,用水较为不便,生活条件较差,因此不合理。10.图B4-10为台湾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1)台湾岛(

45、)A.地势中高周低,降水东少西多B.地势起伏大,植被种类少C.河流短小,淡水资源匮乏D.东部地势陡峭,地质灾害多(2)影响台湾岛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河流D.矿产图B4-10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答案】(1)D(2)A【解析】第(1)题,结合台湾岛等高线地形图中信息知,台湾岛地势中高周低,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东多西少;地势起伏大,山地垂直分异显著,植被种类多;河流虽然短小,但由于降水量大,淡水资源丰富;东部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地质灾害多发。第(2)题,台湾岛西部沿海地势平坦,人口集中,城市分布集中。11.图B4-11为我国某地区某河谷1月份晴天平均气温时空分布图。据

46、图完成(1)(2)题。(1)该河谷从谷底到坡顶的最大高差约为()A.190米B.260米C.330米D.400米(2)下列关于图示说法正确的是()A.逆温现象持续时间约为8个小时B.8时逆温层厚度达到一天中最大C.该地区逆温形成仅与夜晚吹山风有关D.气温日较差与逆温强度呈正相关图B4-11教师备用习题教师备用习题【答案】(1)C(2)D【解析】第(1)题,根据图分析可知,该河谷从谷底到坡顶的最大温差约2,因为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所以谷底、坡顶的最大高差约为330米。第(2)题,逆温持续时间即谷底气温低于坡顶气温的时间,逆温现象持续时间约为16个小时。根据图示各时刻的谷底、坡顶温差,8时逆温层厚度并没有达到一天中最大。该地区逆温形成与夜晚吹山风有关,也与天气状况有关。气温日较差越大,近地面夜晚降温幅度越大,逆温强度越大,气温日较差与逆温强度呈正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