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上课用课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9399759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上课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上课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上课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上课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上课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上课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下有道_丘不与易也》上课用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先秦诸子概说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诸子是指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的繁荣局面。 先秦诸子包括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儒、道、法、墨、名、阴阳等。、名、阴阳等。 关于论语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

2、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大学、中庸、孟子孟子合为合为“四书四书”。论语共。论语共20篇,每篇又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定有什么关联。 论论ln:编纂。语:言论。:编纂。语:言论。了解语录体的特点了解语录体的特点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式有四种:()()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3、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子的。论语选读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

4、你们一道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来从事改革了。1【原文】【原文】仪封人仪封人(1)请见,曰: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从者见之(2)。出曰:。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二三子何患于丧(sng) (3)乎?天下之无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4)。” 1【注释】【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

5、指失去官职。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摇它以召集听众。 1【译文译文】 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凡是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忧呢?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

6、孔夫子为圣人来宣扬大道。孔夫子为圣人来宣扬大道。” 1【评析】【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2【原文】【原文】 长沮长沮(j)、桀、桀(ji)溺溺(n) (1)耦耦(u)而耕而耕(2)。孔子过。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之,使子路问津(3)焉。焉。 长沮曰:长沮曰:“

7、夫执舆夫执舆(y) (4)者为谁?者为谁?” 子路曰:子路曰:“为孔丘。为孔丘。” 曰:曰:“是鲁孔丘与是鲁孔丘与(y,同同“欤欤”)?” 曰:曰:“是也。是也。” 曰:曰:“是知津矣。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子为谁?” 曰:曰:“为仲由。为仲由。” 曰:曰:“是孔丘之徒与?是孔丘之徒与?” 对曰:对曰:“然。然。” 曰: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5)易易(y)之?之?且而与其从辟且而与其从辟(6) (b)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耰(7) ()而不辍而不辍(chu)。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子路行

8、以告。夫子怃(w)然然(8)曰:曰:“鸟兽不可与同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注释】【注释】(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执舆:即执辔(pi)。 (5)以以:与。:与。 (6)辟:同辟:同“避避”。 (7)耰:音耰:音,用土覆盖种子。,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怃然:怅然,失意。 2【译文】【译文】

9、长沮、桀溺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并力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长沮问子路:“那个手拿着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那个手拿着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 子路说:子路说:“是孔丘。是孔丘。” 长沮说;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说:子路说:“是的。是的。” 长沮说: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你是谁?” 子路说:子路说:“我是仲由。我是仲由。” 桀溺

10、说: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 子路说:子路说:“是的。是的。” 桀溺说: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去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去改变它呢?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改变它呢?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随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桀溺用耰松土桀溺用耰松土,仍旧不停地做田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里的农活。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子路回来后把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人是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我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不能与

11、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我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参与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参与变革了。变革了。” 2【评析】【评析】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和积极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

12、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历史责任感。 3【原文】【原文】 楚狂接舆楚狂接舆(1)歌而过孔子曰: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今之从政者殆(di)而!而!”孔子下,欲与之言。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趋而辟(b)之,不得与之言。之,不得与之

13、言。 3【注释】【注释】 (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之车;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说法。 3【译文】【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改正。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很危险啊很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快步孔子下车,想同

14、他谈谈,他却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能和他交谈。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4、【原文】、【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蓧蓧(dio) (1)。子路问曰: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孰为夫子?,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止子路宿,杀鸡为黍(sh) (3)而食而食(s) (4)之。见之。见其二子焉。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隐者也。”使子路反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见之。至,则行

15、矣。 子路曰: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4【注释】【注释】 (1)蓧:音蓧:音,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

16、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3)黍:音黍:音,黏小米。,黏小米。 (4)食:音食:音,拿东西给人吃。,拿东西给人吃。 【译文】【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年男子,用拐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年男子,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你看到我的老师吗?” 老丈说: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去除草。说完,便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去除草。 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

17、在一旁。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 老年男子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老年男子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年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年男子已经走了。男子已经走了。 子路说:子路说:“不出来做官不出来做官,就是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就是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伦理原则。长幼间的礼节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伦理

18、原则。长幼间的礼节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老人家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废弃呢?老人家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道了。” 4【评析】【评析】 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题。其

19、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5、【原文】、【原文】子路宿于石门子路宿于石门(1)。晨门。晨门(2)曰:曰:“奚自?奚自?”子子路曰:路曰:“自孔氏。自孔氏。”曰: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注释】(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2)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译文】【译文】

20、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从哪里来?里来?”子路说: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5【评析】【评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知其不可而为之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

21、时普通人对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孔子的评论。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总结本课的知识点:1掌握下列通假字。掌握下列通假字。(1)仪封人请仪封人请见见:“见见”通通“现现”,引见之意。,引见之意。(2)桀桀溺:溺:“桀桀”通通“杰杰”,形容高大。形容高大。 (3)是鲁孔丘是鲁孔丘与与:“与与”通通“欤欤”,句末语气词,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表疑问。(4)而而谁以易之:谁以易之:“而而”通通“尔尔”,第二人称代,第二人称代词。词。(5)且而与其从且而与其从辟辟人之士也:人之士也:“辟辟”通通“避避”。(6)植其杖而植其杖而芸芸:“芸芸”通通“耘耘”。(7)使子路使子路反反见之

22、:见之:反反通通返返。(1)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耦而耕/子路拱而立子路拱而立表修饰表修饰你你表并列表并列罢了罢了表顺承表顺承表顺承表顺承表转折表转折(6)杀鸡为黍而食之)杀鸡为黍而食之(7)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欲洁其身,而乱大伦(2)而谁与易之)而谁与易之 (3)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4)已而、已而)已而、已而(5)趋而避之)趋而避之2、重点虚词、重点虚词“而而”:3、古今异议词:、古今异议词:(1)遇)遇丈人丈人:古:古:老年男子老年男子 今:今:妻子的父亲妻子的父亲(2)明日明日:古:古:第二天第二天 今:今:明天明天(3)不仕)不仕无义无义:古:古:违背

23、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 政教伦理原则。政教伦理原则。 今:今:没有义气没有义气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孔子)孔子下下(名作动,下车)(名作动,下车)(2)植植其杖而芸(使动)其杖而芸(使动)(3)止止子路宿(使动)子路宿(使动)(4)不)不仕仕无义(名作动)无义(名作动)(5)欲)欲洁洁其身(使动)其身(使动)思考问题思考问题: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括孔子的为人。提示提示:孔子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孔子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去

24、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礼礼。2、孟子在孟子、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之”。如何看待孔。如何看待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发点。言之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发点。言之成理即可。成理即可。(在我国传统中在我国传统中,孔子被称为孔子被称为“圣人圣人”,孟子被称为孟子被称为“亚圣亚圣”,两人,两人都是先秦儒家的大师。都是先秦儒家的大师。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是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是“修身修身

25、-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平天下”的模式。在修身为立足点上,无论是进的模式。在修身为立足点上,无论是进还是退,两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平还是退,两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更为执着。天下的追求更为执着。)3、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不同?提示: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提示: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避世之人。孔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避世之人。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虽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