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9391372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1 槐乡的孩子.12、 捅马蜂窝.33、颤抖的羽毛.54、少年闰土.75 偷瓜 .97、松坊溪的冬天.128、黄果树瀑布.159、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610 草原 .1811、荒芜了的花园.1912 瘸蝉.2113、四个人和一只箱子.2214、白杨.2415、米芾学书.2616 灯祭.2717 、捐赠天堂.3018.*天涯情思教学设计.3219、小抄写员.3420、 “诺曼底”号遇难记.3721.毛泽东诗词二首.4122 狼牙山五壮士.4423 小英雄雨来.4624 勇者的面对.4825 詹天佑.491 1 槐乡的孩子槐乡的孩子教学要求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 会写田

2、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品读重点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结合课文语段,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布置预习:1 熟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 3、了解槐树、槐花。第一课时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一、导入新课槐林飘香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3、。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二、初读课文1.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 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3 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三品读欣赏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如“酿”读 ning,不要读成 ling;“塑料”的“塑”读 s,不要读成

4、 su。)2、 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四、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一分钟竞赛(一

5、分钟记忆)热情好客勤劳淳朴风土人情令人兴奋让人陶醉潇洒豪放吃苦耐劳自力更生孕育勤劳善良自强自立馥郁如雪的颜色多姿的形态飘溢的香味笔笔融情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

6、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 “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侧面烘托的描写。 如 “嗡嗡嗡, 小蜜蜂飞来了, 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 “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

7、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三、学习生字。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2 2、捅马蜂窝、捅马蜂窝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 “闯进屋来”的“闯”, “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朗

8、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闯进 反驳 胆怯 耗尽 慌忙 胶水教师提示:“怯”字读“qi”,不要读成“qu” ;“嬉”字读“x”,不要读成“x”;“慌”字不要多一点。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邦( ) 去( ) 荒( ) 交( )绑( ) 怯( ) 慌( ) 胶( )插( ) 尸( ) 拖( ) 胶( )播( ) 户

9、( ) 托( ) 郊(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评价朗读情况。整体感知:默读课文 :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结:“我”把马蜂窝捅下来了吗,然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呢? 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激情引入: 1、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 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 回想童年, 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二、精读感悟 1、 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2)想一想,每次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2、小组合作

10、: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结合全文,理清“我”情感变化的线索,交流“我”对思想感情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认识。 4、重点理解(1)出示: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 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11、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 好像听到爷爷在屋 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提问:把“涌出”、“迟疑”换个词,比较哪个词更恰当,为什么?“那多有趣”中,“那”是指什么?文对“我”、妹

12、妹、马蜂分别作了哪些描写?中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文中找出比喻句,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3)文章的结尾“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三)总结归纳:再读课文,说说读了本文你想说什么?板书设计: 2 捅马蜂窝强烈渴望 吃惊 盼望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3 3、颤抖的羽毛、颤抖的羽毛教学目标: 1、学会略读课文,通过略读了解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

13、作者的写作思路。 3、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 4、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教学难点: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个淘气的孩子所干的一件淘气的事“捅马蜂窝” ,这节课还有一群淘气的孩子在等着我们去认识,他们又闯了什么?赶紧打开书,学习第三课。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几方面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 23 名同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将内容概括为小标题并板书“美好愿望” 、 “捉鸡拔翎”

14、、 “捞鸡上岸” 、 “真诚弥补” 。三、 深入探究,重点感悟。 再读课文,说说大公鸡和“我”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生可能回答:大公鸡羽毛漂亮、动作敏捷、掉进水池时很可怜、很无助“我”很淘气、做事不计后果、知错就改、懂得弥补自己的过失等等。并读出相关语句。师随机板书。 指导朗读:用朗读把你的理解表达出来。生读找出的句子。 如果你是本文主人公,会记住这次深刻的教训吗?(学生一定会记住,他们不会忘记大公鸡落水后害怕、无助的样子,他们明白好不容易换回的信任不能再失去。 ) 想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颤抖的羽毛”?你觉得大公鸡应该原谅“我”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四、总

15、结升华。师:同学们真是有爱心的,宽容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因为我们的错误伤害到了别人, 我们就应该及时真诚地想办法去弥补自己的过失,这样就会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五、 板书设计。 3、颤抖的羽毛美好愿望 攀比捉鸡拔翎 后悔捞鸡上岸 愧疚真诚弥补 原谅4 4、少年闰土、少年闰土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 2、能够正确理解“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祭祀、如许、先前、稀奇、无穷无尽”等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闰土是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教学重点: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

16、个怎样的人。体会文章中的感情。教学难点:理解: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我”的外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看过那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与他的故事。 (生说) 今天, 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 出示课题 “少年闰土”本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二、启发定向,选择目标。老师引导: 请大家根据课题, 想象课文中的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根据课题、单元的主要目标和课后的习题,确定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学生列举,老师归纳出主问题:课文写了少年闰土的那几件事,闰土是一

17、个怎样的少年。: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根据单元目标,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我们采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引语:鲁迅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也比较长,读课文时,请同学们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例三、整体感知,小组合作,自主释疑 1、选择几个问题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 2、选择自己最喜欢交流的小伙伴,讨论自己学不懂的生字和新词。 3、在老师发下的卡片上,选自己认为最难的生字和新词,说说那些地方需要注意,那些需要提醒同学们,逐一交流。在黑板上重点交流一些不常见的字词(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 :祭祀忙月秕谷鹁鸪四、重点学习四件事

18、,品读、感悟。 1、选择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交流。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2、稀奇事在课文中是指那些事?闰土的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学习。师引:快速读课文第四段,看看讲了几件事?交流板书(雪地捕鸟瓜地刺猹海滩拾贝海边看鱼) 3、说说“稀奇”的意思,对我们来说,什么样的事是稀奇事? 4、说说你准备怎么学这几事?可以用什么方法学?(有感情地朗读,边画边读,角色扮演互相说) (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5、让学生按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学这四件事。用上学习记号,并选择自己最喜欢交流的伙伴进行交流。可以按课文的顺序来学,也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先来学。 (选择学习内容

19、)弹性填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引导,集体评议:雪地捕鸟(角色扮演)师:闰土啊,你会捕鸟吗?能不能帮我捕鸟呀?生:师:快教教我怎样捕鸟?生:学生评价,评价标准:说清楚,有感情,能吸引人。有感情朗读: 用类似的方法学习瓜地刺猹、海滩拾贝、海边看鱼教师引导,朗读瓜地刺查时要读得轻一些,读出当时的情景,读其余两件事要有声有色。学生评价。: 说说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五、小结,作业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生字、新词抄写的遍数。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件稀奇事, “我”对那件事印象最深,为什么?(是瓜地刺查,因为课文一开始就写,而且写了两处,写得最详细。

20、 )二、自主背诵第一自然段 1、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地试读。 (启发引导:月夜下,少年闰土怎样去刺查?) 2、出示插图,仔细观察,划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插图的? 3、自由练读。 4、回忆背诵的方法,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背诵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第一段背下来。 5、指名背得最快的同学,介绍背诵的经验。 6、全体尝试背诵。过渡语:闰土真是见多识广,那么, “我”和“我”的朋友们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三、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出示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结合引导课堂争议: “课文中的我与闰土相比

21、,到底谁的知识更多?” 1、质疑问难,根据句子,你有那些问题?(他们指谁?) 2、联系上下文,自由独立思考。 3、找自己在班级里最喜欢的同学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综合意见。 ( “四角天空”说明“我”和那些地主少爷们生活小,知识面狭窄。这些话表达了“我”对闰土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得出结论:“我” :书本知识丰富。少年闰土:生活经历丰富,见多识广。四、理解闰土的外貌 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一想:外貌与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2、教师读: “他正在厨房里,一张圆脸,头戴一顶帽子”让学生听,把老师漏读的字用铅笔轻轻划去,比较着读,仔细品味有何区别。 3、讨论交流(紫色说明闰土

22、生活在大海边,身体十分健康;小毡帽说明闰土生活在农村;银项圈说明闰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 4、师生小结:人物的外貌、打扮、穿着和生活环境、身份有密切的关系。五、引导进行自主迁移。过渡: “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里,闰土生活在大海边,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除了这一点, “我”与少年闰土之间还有那些区别?师生讨论、小结,教师板书。 (身份不同;穿着、打扮不同;外貌不同) 1、 引导迁移作者在课文中为什么没有写 “我” 的外貌呢?是不是作者鲁迅忘了写呢?请你根据刚才我们讨论的结果和课文中“我”的身份,把“我”的外貌补写完整。 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展开讨论。 3、补写。 4、交流、修改。 5、教师出示下

23、水文: “瞧!那不是地主家的小少爷吗?头戴瓜帽,长得又白又胖,脑后拖着一条长辫子,走起路来大摇大摆的。脖子上挂着一块小巧玲珑的玉佩,一双乌黑的眼睛,似乎提不起一点精神” 6、说说为什么这样写?“板书设计:少年闰土“我”出身农家少年地主少爷外貌紫色圆脸戴小毡帽?项戴银圈生活经历瓜地刺猹海滩拾贝雪地捕鸟四角天空海边看鱼5 5 偷瓜偷瓜教学目标默读课文,了解大意,感受农村孩子的调皮、纯真和可爱。读准词语的读音,了解“作践、寻思、侍弄、混小子、毛头娃崽”等一些农村生活口头用语,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或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重难点: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把握人物的性

24、格特点.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认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故事。一 、揭示课题,以疑促读。“偷”是什么意思?毛头娃崽是怎样“偷”瓜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交流读文收获。指名读文,同学互相纠错。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感悟人物形象。那么文中的娃崽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四、重点部分处理: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以下几句话:(1) “李善才就看瓜,看不住,一愣神这边早有几个娃崽抱着大西瓜跑远了。 ”想象当时的情景,让孩子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读,真正读进去。(2) “李善才不知自己怎样扑进屋子,跪倒在三奶奶跟前。他喊:娘啊,我混! ”从李善才的动作体会他的心中忏悔之情。行路人经过瓜田边, 说: “

25、善才你这地边的瓜侍弄得比地中的好。 ” 李善才说:“那敢情是。 ”孩子到底还偷不偷瓜,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会出现歧义。老师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结组,分角色,准备台词,演一演。课后向生活延伸: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写一写。如果没有,你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写一写。 6、古诗二首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寺” ,掌握“妆”与“寺”两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背诵。 3、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 、 “山色空濛” 、 “接天莲叶”等词语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4、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教学重难点:理解诗

26、句的意思,自然背诵;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一)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师范读,学生评一评。、学生练读,互评。、比一比,看谁读得好。(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师边小结边板书。、指导朗读。二、回读全诗,感受意境。三、扩展思维我们被诗人带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会想此什么

27、呢?四、指导背诵五、作业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西湖的美景画下来。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 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古诗)二、 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 自读古诗,读正确。2、 指名读古诗。 (男女各一) 。3、 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4、 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三、再次学习交流。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个)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

28、现。四、深入研究学习。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反馈交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 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五、 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小池)1、 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2、你喜欢那一首,为

29、什么?六、 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七、 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 好 西湖 淡妆总相宜雨中 奇 西施 浓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 西湖 莲叶(接天,无穷碧)不同 四季 荷花(映日,别样红) 7 7、松坊溪的冬天、松坊溪的冬天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垄” ,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精彩段落。 3、通过研读松坊溪的冬天的美景,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0、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教学难点: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 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1)查出生字音、形、义。(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fng p rng n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四、初读课文,

31、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五、作业、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 1 到 3 自然段(1)指名读(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 4 到 5 自然段(1)指名读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2)指名答,读句子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

32、般的雪,在风中飞舞。(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4)指导朗读 a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1)指名读有关句子。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 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 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1)生答(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富于想象写活了 b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1、指名读 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 6、7 自然段(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2

33、)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指导朗读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第三课时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 2、想象画面。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三、读一读,写一写。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映照倒映反映放映柳絮芦絮花絮棉絮披着披风披散披甲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

34、)的桥, ()在松坊溪上了。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板书设计:松坊溪的冬天溪石 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鹅卵石 五彩缤纷、赏心悦目平时的松坊溪溪水 明净如镜溪声 悠扬动听8 8、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黄果树瀑布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理上的伟大献身”的意思。教学重难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打比方句子的理解。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揭标激趣 1、以李白诗望庐山瀑布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导入

35、新课。 (指名背诵古诗) 2、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 3、 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 15 千米 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势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听简介) 4、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一种景象?自学探究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按照自读要求自学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 读生字词: (指名读生字词) 人喧马嘶 喧嚣 撩过来 聆听 胸膛 挟来 凝神谛听 (2) 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 (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 指名通读课

36、文,要求读顺。 (指名读课文)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1 、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轻声读课文,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2 、小组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人们 的感受;下到谷底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归纳总结 1 、再读课文 2 、说说作者游览顺序是什么?(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理清的游览顺序)第二课时进入情境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果树瀑布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分别是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欣赏的黄果树瀑布。 2、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出示:离开谭边,循着石径凳上

37、溪旁的一个平台。 绿树掩映间, 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 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 他完全沉醉了。 此时此刻的我们, 也完全沉醉了。A、指名读,沉醉是什么意思? B、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名读句子,理解“沉醉”的意思。自己读读课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美 3、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体会一下作者在“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透过树的缝隙、来到谷底”这三个地方欣赏到的黄果树瀑布,你被黄果树瀑布的什么也给陶醉了。二、自我感悟、交流激情轻声读 57 节,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脚下感受如何。三、 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细读课文第 8 自然段 1、 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范读。 2、 你知道徐

38、霞客是什么人?(学生说,教师补充) 3、 指导读好“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这一句话。 各自朗读全文,再次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心灵的陶冶。四、 归纳总结板书设计:黄果树瀑布雄奇壮美 恬静、安详、温柔的白水河平凡孕育了伟大9 9、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写游记的一些表达方法;了解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39、作者的游览路线。、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文同学们, 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 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 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3.质疑问难。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

40、词语。 )三、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六、布置课堂作业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感悟句子:1.粉红色的山, 各色的映山红, 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眼前一片明艳。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 “明艳” 一词, 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引导发现这句

41、话的特点。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反复朗读上述句子。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

42、多端也很值得观赏。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三、复述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四、总结全文 1、 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 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1010 草原草原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

43、描写的生活情景。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曾随课文一块登上过黄山,欣赏过黄山奇石,到过贵阳黄果树瀑布,领略了那里的独特风光。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学们还想不想作一次长途旅行,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北国,领略一下那里的独特风光。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 1、 同学们看到课题想知道什么呢?(生质疑)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去找吧!(指名读

44、课文)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不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学习结果)三、自主探究: 1、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和感受拿到小组中去交流吧。把你的疑问提出来让小伙伴帮助你。 2、 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四、品读课文: 1、 课文读完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美)作者老舍先生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景色美、人情美、语言美) 2、 你最喜欢的是那一部分,找出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可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得体会)五、知识拓展: 1、 出示“能力大考验”课件,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画面,设计解说词,再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小

45、组选派一个代表汇报。 2、 为自己搜集的图片配上解说词。六、作业:搜集自己家乡的有关图片,写一段文字,想别人介绍自己家乡。1111、荒芜了的花园、荒芜了的花园教学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九个生字。理解“荒芜、荆棘、追慕、惋惜”等词语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心情,体会文中蕴涵的哲理,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去做才能实现目标。 3、 学写寓言故事。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的对话理解文章的内容: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同学们, 你们眼中的花园是什么样的呢?荒芜的花园又是怎样的花园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荒芜了的花园 。

46、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查工具书解决。 2、交流 3、课文围绕“荒芜了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几个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三、指导书写生字。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分角色朗读课文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 还是照旧荒芜着?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2、学生充分的去读课文,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总结全文,交流感受。扩展延伸课下阅读一些寓言故事,并思考其中的道理。板书设计:花园荒芜了 因无人管理 从前美丽的花园忽然来了几个人 讨论想重新整理恢复从黎明到傍晚,只说不干花园照旧荒芜着1212 瘸蝉瘸蝉

47、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四个生字,理解“彻夜不眠、惊心动魄、煎熬”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能够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独立表达自己的感悟。明白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经历痛苦的,每个人都要学会承受。教学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学会边阅读边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自然之道,懂得各种生物生存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 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曾经学过一篇课文 自然之道 大家还记得吗? 1、让学生复述回忆课文内容 2、让学生说说

48、自然之道的中心。对了,作者出于帮助小海龟,但是好心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和自然之道有什么相同之处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自己理解。 2、指明读课文,教师纠正。 3、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回答! 4、苏格拉底为什么彻夜不眠,是什么这么打动他。在文中找出正确的答案!第二课时三,重点指出,自己感悟。 1、重点读蝉拖壳的艰难过程。“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苏格拉底发现,其中有一只背部裂开了一道细细的缝儿, 就像有谁在泥塑上划了一刀。 接着, 其它幼虫的背上先后都出现了细缝儿。虫儿的身体开始颤抖,细缝开始变大,渐渐,露出了一抹象牙一样的玉肌。虫

49、儿痛苦地战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战栗也越来越剧烈。是刀在剥皮么?是火在烧身么?是剑在剔骨么?是针在穿心么?孩子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战栗起来。 ” 2、怎样才能把上面的段落读出感情,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3、通过上面的一段,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真实.(观察细致) 4、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战栗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5、这工作是这么难做,苏格拉底把这些程序做完,浑身已被汗水浸透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6、苏格拉底的劳动换来的是什么?四、 点明中心,重点感悟那些凭自己的力量完成蜕变过程的蝉儿们,虽然多经历了一些痛苦的煎熬,抖一抖,展开美

50、丽的翅膀,都变成了真正的蝉;而经他帮助的那只蝉,翅膀却始终缩成一团,怎么也展不开;而且它的六条腿也是瘸的,爬起来左摇右晃,极其笨拙。想象一下这时候,苏格拉底得内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你是苏格拉底,你会这样做吗?为什么?五、教师总结自然总是有自己的规律, 这些规律是人力所不能为的,我们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和某些动植物的特性。学会观察和认识。六、拓展延伸通过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全体讨论,小组交流。大胆发言!七、布置作业(略)板书设计:瘸蝉脱皮 艰难 正常 (任其自然)帮助 容易 变瘸 (帮助)适得其反,尊重规律1313、四个人和一只箱子、四个人和一只箱子教学目标: 1、理解“瘦骨

51、嶙峋、精疲力竭、噩梦、逆境、鞭策、溘然长逝”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慧,懂得信守诺言、团结协作和必胜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难的无价之宝。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慧,懂得信守诺言、团结协作和必胜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难的无价之宝。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四个人在体力不支、 生存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能活着走出丛林。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引入新课:四个人在丛林里蹒跚地走着。他们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体鳞伤。一只沉重的箱子似乎是一根无形的鞭子,撵着他们拼命向前,直到精疲力竭为止。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

52、四个人和一只箱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划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理解。 2、组内读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3、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4、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读,评议。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四个人在丛林中探险时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人,为了实现一个承诺而历尽艰辛、团结一致,最终走出丛林获得生存的故事。 )四、出示中心话题,全班交流。是什么原因使这四个人走出了丛林, 获得了成功?从中能体会出格拉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带着问题边思考边阅读, 并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在书的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感受。预设的

53、感悟点有:其一:这四个人遵守诺言、团结协作。 1、 从 “我们一定要把格拉夫的箱子搬出去” , “他是个好人, 我们答应过他。 ”这两个句子中能感受到他们所以能走出丛林的原因是为了遵守诺言。为了实现他们的承诺,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四个人在丛林里蹒跚地走着。他们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体鳞伤。一只沉重的箱子似乎是一根无形的鞭子,撵着他们拼命向前,直到精疲力竭为止。 ” 1、 (理解“蹒跚地走着、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体鳞伤这几个词。想象他们历尽艰辛后狼狈不堪的形象, 体会他们探险旅途的艰辛。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 2、从“撵”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把箱子比作“一根无形的鞭子“连同一

54、个“撵”字,体会箱子对于他们既是负担又是鞭策。 ) 3、四个人的语言表明了他们信守诺言的坚定信念。启发学生想象: 他们在途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如果没有箱子,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抓住第 7 和第 19 段自然段感悟。 “当他们不愿继续向前迈步时,它牵制他们的身体,鞭策他们的精神;当他们想要各奔东西时,它把他们紧紧地拴在一起。 ” “在那里,许多迷了路的孤身旅人现在只剩下一堆堆白骨” “那股使他们四个人为了遵守诺言而努力奋斗的力量,而四个人之所以能够团结在一起,仅仅是因为他们共同承担着一项义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箱子的凝聚力,也就是信守诺言的信念。其二、他们是为了得到丰厚的报酬

55、。“格拉夫接着命令道, “我要你们都向我保证,在把箱子安全地送到目的地以前决不离开它。地址在箱子上,如果你们把它交给我的朋友唐纳教授,你们将会得到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我能保证你们得到丰厚的报酬。 ”(神秘木箱里到底装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但他们认定只有齐心协力把这只箱子抬出去才能获得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 )师:像这种通过回忆补充事件原因的写作方法叫做插叙。其三、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慧。师: 当他们最终打开箱子时, 他们发现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格拉夫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你能理解他的做法吗?从中能体会到格拉夫是个怎样的人?(因为格拉夫知道当四个人身处极度危险的境地,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他们需要战胜困难的勇气

56、和信心,需要走出密林的力量,需要团结协作,于是格拉夫用这只充满希望的箱子,使他们团结协作,战胜了重重困难,重获生命。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体会着反复读 19 自然段。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可以提这样的问题: “这只箱子里装的仅仅是石头吗?还有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让学生明确,这只箱子里装着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慧,装着四个人信守诺言、团结协作的高贵品质和必胜的信念。懂得在困难面前,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战胜困难。在生活中做一个信守诺言,讲诚信的人。板书设计:四个人和一只箱子五人森林探险 格拉夫死前留下一只箱子, 并互相许下诺言 箱子鞭策他们团结一致,继续前行 终于

57、走出丛林 箱子解密(石头) 猛然醒悟 比黄金还宝贵的是生命1414、白杨、白杨教学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两个生字,领悟“茫茫、戈壁、浑黄一体、清晰、高大挺秀、分辩、沉思、新疆”等词语。2、认识白杨的特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思考和理解文章内涵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教学重难点:了解白杨树有哪些特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的句子;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白杨树是我国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庭前屋后,道路旁边随处可见。它既

58、不像松树那样四季长青,也没有柳树那样清新妩媚,更不能与观赏树木相提并论。也许, 我们平时根本没有注意他们, 可是假如你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杨的时候,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作家袁鹰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 为我们写出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白杨 。二、教师介绍有关西部的资料。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交流对新词的理解。 2、默读课文,读前出示思考题: “文中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白杨生长的环境怎样?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四、认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白杨的语句,比如”高大挺秀” 、 “卫士” ,以及哥哥和妹妹的对话。人们描写树木一般都用高大挺拔、高大

59、挺直等词语,本文作者却用“高大挺秀” ,表达的感情很不一般。 “秀”有清秀、秀丽、秀气、高雅等意思, 通过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尤其是对大戈壁上的白杨树的赞美敬佩之情。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学习准备,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著名作家袁鹰写的白杨一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细读课文,品味文字,体会含义。出示中心问题: 文中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白杨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文中有关的字、词、句说一说,并试着读一读。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提问:这些话写

60、出白杨什么特点?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重点理解划线的词 ,体会出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 ) 2、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他的嘴角有浮起一丝微笑,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提问: 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为什么突然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父亲看到了什么?想些什么?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什么? “几棵小树”又指谁?“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含义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出爸爸看到白杨,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到边疆落户,于是他想,怎样才能将

61、孩子培养得像白杨一样。当他看到几棵小白杨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欣慰地笑了。因为他看到了建设边疆后继有人。他坚信他的孩子也会像白杨一样,茁壮成长扎根边疆。 ) 3、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 (提问: “卫士”是什么意思, “卫士”一词写出白杨什么特点?体会白杨的高大坚强、正直无私,哪里需要就在那里安家的品质。 )四、理清线索,总结升华。白杨这篇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志向。同时也表达了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 他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一样, 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成为建设边

62、疆的生力军。五、延伸探讨、孩子到新疆后干了些什么?、以后新疆会变成什么样子?书:借物喻人高大挺秀扎根边疆白杨适应性强爸爸生命力强建设边疆小白杨茁壮成长孩子1515、米芾学书、米芾学书教学目标: 1、了解“造诣、私塾、心领神会、铭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这样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4、学习细致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悟,用心去领会。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结合实际谈所受的启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

63、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 板书:米芾学书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纠正生字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米芾与秀才学书为什么能找到写字的窍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

64、写出自己的感受。 1、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六、拓展延伸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后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板书设计:米芾学书刻苦不只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16 16 灯祭灯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

65、际理解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对父亲无限怀念的挚爱真情。(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用在读中的方法进行阅读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魅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现出的朴实的父女之情 -父亲对我无言的爱,我对父亲无限的依恋及怀念。培养学生的对亲情的珍爱。【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理解两代人阴阳两界无法阻隔的亲情。(二)难点体会“那灯是不寻常的”在作者心中的位置。(三)解决方法 1、引导想象,体会作者深刻含蕴。 2、抓住文中作者情感表白的句子,潜心研

66、读,深入领悟作者对父亲的挚爱之情。 3、重点引导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课时安排】 两课时【学生活动设计】(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抓课文重点内容,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谁来说说你都有哪些玩具?你知道你父母小时侯都有什么玩具?对, 他们小时侯不象我们现在玩具都是花钱买的,他们有许多玩具是他们自己或者是大人帮着做的玩具,玩着大人给做的玩具那是一种什么 心情呢?对!我们文中的作者在怀念他的父亲,怀念父亲亲手给他做的灯,他认为那灯是“不寻常的” 。为什么会认为是“不寻常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灯祭板题二、自渎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1、

67、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读准子字音,分析字形:罐、瓢、穗、墓 3、根据课文上下内容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蓬勃 屋脊 安闲 妖娆 有声有色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为什么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呢?四、检查自学情况五、再读课文。 1、分段朗读,要读准字音,读的要正确、流利。 2、在课文中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或不理解的地方分别做上记号。 3、检查交流。 (一是检查生字读音情况。二是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扫除课文学习的障碍。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 读后交流思考问题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我们对文本内容有了初步感知。请思考:每逢过年我就得到一盏灯, 为什说那灯是不寻常的,那灯寄

68、托着我对父亲怎样的情思?从文章哪些地方体现出来,找出来画一画,读一读。 (出示中心话题)二、解读文本 1、为什么这是一盏不寻常的灯呢?对这一问题展开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自由解读,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个性化理解: 父亲每年都为我做灯想方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不厌其烦包含着父亲亲手做的灯走东家穿西家这种感觉的:不同寻常。有了父亲送我的灯,我生活是不同寻常的。小姑娘在父亲的呵护下幸福快乐, 父女之间的这种真爱在女儿心目中不同寻常。做灯的过程不同寻常。三、走进人物内心,品评挚爱亲情潜心细读领悟女儿对父亲的真挚亲情。结合学生的自身经验创设情境, 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爱蕴含在琐碎的细节中,妈

69、妈每天给你梳头,爸爸每年春天带你放风筝,妈妈每天接送你上下学,做你喜欢吃的饭菜等。作者父亲对她的爱从哪体现出来的?每年得到父亲做的灯,体会到父亲的爱, 从而喜欢父亲做的灯, 更深爱着富父亲, 以至于当时去父亲时内心无比悲痛,进而涌现出对父亲的深深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再读课文,哪些语言让你产生共鸣, 让你感动,让你体会的作者对父亲的爱及怀念?给学生充足自由读的时间,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感悟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领悟人间的挚爱真情。重点理解以下句子:每逢过年我就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 就觉得日子有盼头的; 而因为有了父亲,

70、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边接他呀。再也没有接受灯的那种福气了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我的那盏灯了。四、 回顾文章揣摩表达方法本文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很有特色。善于捕捉细节进行描写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做灯过程,文笔流畅,正因为父亲年年给我做灯,所以我对做灯过程才烂熟于心。 2、 文章线索明线:灯 暗线:思父情并举,感悟跟着作者一起欢乐一起悲伤。 3、 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不管它们有多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 这些句子让我们清晰感到了女儿对父亲的热爱和无限思念。 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涌动出一种感动,引起学生的共

71、鸣:去用心体验亲人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珍惜拥有 的快乐和幸福五、 阅读拓展延伸迟子建的白雪的墓园 、 不灭的家族 、 遥渡相思 重温草莓等。1717 、捐赠天堂、捐赠天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 2、朗读积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续编故事。(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情感体验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读懂课文,抓住“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体会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2、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感悟能力。【教学重点】品位语言,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

72、情感受到感染。【教学难点】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感悟能力。【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我们常常把“天堂”比做美好事物的象征。童心的天堂里充满的是童趣,全世界的孩子共同拥有一个天堂,当一个孩子的天堂快要坍塌时,其他孩子可以用充满友爱的童心为他捐赠一个更纯美的天堂, 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捐赠的天堂。二、初读文章 1、提问: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己读课文。 (学生结合问题初步将“童心”和“天堂”联系起来) 4、学生在读文章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给予”读音“jy”三、生字教学。本课一共有六个生字要求会写, “忌”上边的“己”别写成“巳”或“

73、已” ;“穆”注意右下半部分是三个撇。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学生读课文。二、提出中心话题,抓住重点句、段,谈感受,悟童心的可贵。在你读课文时,文章什么地方给你感受最深?可以结合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预设: 1、第一自然中有这样一句话: “是我求妈妈一定把它们送给你的。 ”这里为什么是说“求”妈妈呢?从“求”字可以看出,并不是说妈妈舍不得送,妈妈捐赠了“一大包四季的衣服”又怎能不舍得送小玩具呢?只是在大人眼里,那些玩具、发带对灾区的小朋友没有什么用处。而孩子的心是相通的, 只是孩子懂得灾区的孩子不仅需要物质的帮助,更需要心灵的安慰。童心的世界里需要有童趣。 2、“他分到的

74、书很新, 翻开第一页, 里面竟有两张剪纸! 他高兴得欢呼起来。 ”这句话中为什么用“竟”这个词,透过这个词能想到什么?从这个“竟”体现了灾区孩子对捐赠物的出乎意料,孩子意外的惊喜。 “他高兴得欢呼起来” ,在那个废墟掩埋了一切的世界,两张剪纸带给孩子的绝对是一份奢侈的快乐,这样的快乐是其他的物质帮助所不能代替的,带给孩子们的是“一个快乐至极的天堂” 。 3、理解“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天堂” 。这小小的毛毛熊和发带代表的是一个小朋友的友爱和深情, 带给灾区小朋友的是欢乐和幸福。灾区的小朋友不光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也需要精神上的帮助。 4、

75、 “我”看到剪纸时嘲笑它的粗陋。那是两张“四不像”的剪纸,是我所见到的“最糟糕”的剪纸就是这样的剪纸给丈夫带来了巨大的欢乐, 学生可以从我回忆部分体会 “我”对“剪纸”态度的变化。三、回归整体,积累语言。读完全文, 可以了解学生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把想说的话表达出来,选择喜欢的句子摘抄。四、思维扩展。想象灾区的小朋友收到毛毛熊和发带时的情景, 续编故事。注意想象要合情合理,从童心的角度去思考。18.*18.*天涯情思教学设计天涯情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中语言、心理、行为等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初步学会

76、用细节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2过程与方法: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字、词、句,进行品读,体会人物的内心, 感受浓浓的思乡情以及作者博大的友爱之心, 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读文章,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浓浓的思乡情,以读促讲,读中悟情。 教学难点:学会用细节描写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 你们谁有过身在异地想念家乡、 想念亲人的经历?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预设:找一两位同学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思念之

77、情。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远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感受一下他们的故事。板书课题: 天涯情思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认真听,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并注音。 )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了解一些词的意思,如:“嗫嚅、踌躇、伫立、不知所措”等。(预设: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小组交流解决。如仍解决不了,提出来全班交流或查工具书,如:查字典等。 ) 3、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和对生字新词的理解。(预设:可采用一条龙式分段朗读、指明朗读等方法检查阅读。对独步准确的字音,及时纠正,并请读错的学生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字词及时交

78、流,并做出解释说明。 ) 4、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章写了远在澳大利亚的两位中国留学生在除夕之夜分别与家人通电话的情景,表达了她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三、再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你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预设: 学生很容易说出中国留学生身在外地, 思念故乡、 思念亲人的感情,教师要对学生想法的及时肯定和总结)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到澳大利亚, 了解到发生在两个留学生之间的一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心中那份浓浓的思乡情。在这之前,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讲述一下故事的内容。

79、二、品读课文、谈感受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在这个感人的故事中,你从谁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思乡情,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预设:学生由于年龄、经历等各方面原因,可能体会不到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的思乡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反复品读,以读促讲、读中悟情) 14 自然段通过对主人公阿玲的神情、动作、心理活动的刻画,体现出了她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早在一星期前” “立时抛开” “ 扑扑直跳” “立刻” “握紧” “颤抖” “嗫嚅” “温暖”这些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从形象中去感受作者

80、急切、激动的心情。(预设:这一部分对主人公神情、动作的细致刻画非常明了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内心,学生容易从这里体会到主人公浓浓的思乡情,引起内心的共鸣,抒发出自己的感想, 但学生如果不能入情入境的朗读,教师可以通过饱含深情的范读渲染情景、烘托气氛,从而使学生得以入情入境的朗读。 )过渡: 主人公想听到亲人声音的急切心情以及打电话时因激动而变得嗫嚅的话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留学生浓浓的思乡情,然而身在异乡、心系祖国、思念亲人的海外留学生又岂止一人,有些留学生甚至思情难诉。文中还有谁让你真切的体会到了浓浓的思乡情。预设:兰兰那份无法诉说的思乡情,并不像啊玲一样,从一开始就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她苍

81、白的面容、 忧郁的神情在作者以及读者心里都留下了悬念,直到读到作者与兰兰的对话,才使读者明白她的忧郁、孤独是源自她无法诉说的思乡情。因此,学生可能会忽略这些细节,在教学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对传达物内心及情感的作用。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抓细节描写,感受人物思情难诉的内心情感 1兰兰“苍白的” 脸庞、 “紧张”而“忧郁” 的神情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孤独 忧伤 ) 2进一步追问:她为什么感到孤独和忧伤呢?身在异国 ,想念家乡每逢佳节倍思亲思情难诉 3感受着人物的内心,想像着情景,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从 “我” 与兰兰以及 “我” 的家人与兰兰的对话中去感受浓浓的

82、思乡之情。 1 “我”与兰兰的对话解开了悬念,兰兰那无法诉说的思乡之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预设:从“我”与兰兰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分角色朗读,入情入境。 2思乡之情把两个留学生连在一起, “我”的做法让人称赞,表现出了“我”博大的友爱之心迸发出一片炽热的人间真情。看到“我”的举动,兰兰心情如何?和我的母亲通话时心情如何?从哪看出来的?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看到“我”的举动,你想要说些什么?体会着人物的内心,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感情地朗读。三、拓展练笔文章中几处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致入微的刻画准确、明了的传达了人物的内心情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读一

83、读,品一品,让我们也学着用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练笔,老师指导(预设:如果课堂时间不够,留为课下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 )四、作业小组合作,把故事改编成剧本,排演小话剧。1919、小抄写员、小抄写员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3、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表达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揣摩人物思想感情。2、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的亲情教育。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了解文章的作者。 1齐读课题,质疑、解疑。什么是抄写员?本文说的小抄写员是谁? 2了解本文的

84、作者。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1)读准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3)认识生字,掌握字形。 2指名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围绕着叙利奥帮助父亲抄签条这件事,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3学生汇报。四、分组分部分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后请你说一说: 你觉得叙利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二、带着问题读课文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请你画出

85、体会最深的语句,体会后出声地读出来。三、突出重点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叙利奥三次受到父亲的责骂、误解都没有怨言,仍坚持帮父亲抄签条。抓重点句体会,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句子叙利奥虽然不说什么,心里很快活。他想: “爸爸不知道我在替他写,还以为自己没有老呢。好!就这样做下去吧! ”从“心里很快活”体会出他默默帮父亲工作,看到成果,他很高兴。 “就这样做下去吧! ”说明他要帮父亲抄下去的决心很大。句子每天晚上到了十二点,叙利奥就起来工作。从“每天十二点”体会到为了帮助父亲,他是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的。句子叙利奥出世以来第一次挨骂, 心里很难受叙利奥重新振作起来,心里暗暗对自己

86、说: “唉,还是继续做下去。白天多用点功,夜里仍旧工作吧! ”从“心里很难受,继续做下去,仍旧工作”去体会。叙利奥长这么大,第一次受到父亲的责骂,心里真是很难受,可看到父亲和一家人高兴的样子,他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句子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从这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他怕父亲知道, 就不会让他做了,所以他没有告诉父亲。句子“啊,不是这样!您不要这样说,爸爸! ”叙利奥含着眼泪恳求说。他真想把经过的一切说个明白,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心里反复说: “哎呀,不能说,还是一直瞒着下去,帮爸爸做事吧。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

87、,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 ”从“恳求”体会出叙利奥的心里非常难受,委屈。从“更重要,对,这样做对! ”体会到叙利奥把帮助爸爸做事,减轻父亲的疲劳看成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心中还十分肯定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说明他很体谅父亲的辛苦。句子又过了两个月,叙利奥继续夜夜工作,白天疲倦不堪;父亲见了儿子,仍旧动怒。 最伤心的是父亲对儿子渐渐冷淡了叙利奥看到这个样子,伤心得不得了。从“夜夜”体会到叙利奥这样工作,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从这句话中我们还能体会到父亲的冷淡, 使他伤心到了极点, 可为了帮父亲,他仍旧没有为自己辩解。句子可是一到十二点钟,这个决心不知不觉又动摇了,好像睡着不起来,就

88、是逃避了自己的责任,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于是他忍不住仍旧爬起来。追问:你是怎样理解“好像睡着不起来,就是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叙利奥把帮助爸爸工作看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不干,就是对这个家的不负责任。 )句子叙利奥听了心里像刀割一样父亲确实不爱他了, 眼里已经没有他这个人了。 “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追问:请你想象体会,什么是刀割一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叙利奥此刻已是伤心欲绝,他是那么爱他的家人,同样他也需要父母对他的爱。 ) 2叙利奥受到父亲的责骂,冷落后是否停止了工作呢?(没有,习惯的力量,为爸爸分忧的信念使他半夜又起来。 )追

89、问:叙利奥为什么要偷偷地做?不告诉父亲呢?(因为父亲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 “不要。你应该用功读书,功课是你的大事情,就是一个钟头,我也不愿意占用你的时间。 “父亲很爱叙利奥,如果叙利奥告诉了父亲,父亲不会让他做的,他也就帮不了父亲了。 ) 3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父亲工作的?家里的生活很清苦。 一家人的生活全压在父亲的肩膀上。他白天在铁路上工作,晚上又从别处接了文件来抄写。工作很辛苦,父亲常常诉苦: “我的眼睛似乎坏起来了。这样的夜工,会缩短我的寿命呢! ”叙利奥心疼父亲,想为他分担一些。 4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认真 2530 自然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父亲知道了真相,心中充满了愧疚

90、,也充满了对儿子无尽的爱。 )四、总结,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维持家中的生活, 减轻父亲的重荷, 默默帮助父亲工作,虽被误解仍坚持着,表达了他对父亲、对家人深沉的爱。同样,父亲对这个家、对儿子也是十分挚爱,宁可自己受累,也不愿意耽误儿子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父子间那份真挚的爱。五、作业分角色表演课文最后一部分内容。2020、 “诺曼底”号遇难记“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危险来临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从而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

91、角色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抓住文中关键句段进行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高大形象。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地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2、引导学生学习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所采取的措施,想象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能够简单地描述出来。2、通过人物的语言以及行为、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如: 泰坦尼克号主题歌。有关雨果的照片和资料。教

92、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欣赏音乐,导入新课:1、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歌,引起学生联想。2、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影的插曲吗?指名说说对泰坦尼克号影片的了解。3、教师小结,导入,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而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雨果的 “诺曼底”号遇难记 。 (教师板书课题)4、 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那么 “诺曼底”号遇难记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围绕下面的要求,同桌合作,自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同桌

93、检测认读生字的情况,并交流识记和书写的要点。(2)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自己的话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2、检查生字新词。(1)出示生字词语,全班读一读。(2)指名反馈生字的读音以及书写的注意要点。教师重点强调“薄、翘”两字的写法。字音: “强”是多音字,在文中读“qing” “呛”是多音字,在文中读“qing” ; “号”是多音字,在文中读“ho” ; “铸” “忠”是卷舌音, “嘈”“梭”是平舌音。字形: “薄”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甫”的横折钩要变成横折; “翘”的左边不能多一点; “序”的里面不能多一撇。(3)开火车读生字词,在读中巩固认读。3

9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指名反馈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时间:1870 年 3 月 17 日夜晚。地点: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的航线上。起因:雾大,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向了“诺曼底”号的侧舷,将船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经过: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揉,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结果:60 人全部获救,船长屹立舰桥,随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深渊。(2)指名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4、指名反馈:了解了“诺曼底”号遇难的整个经过,故事留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谁能用一个简单的词语说一说?(感动、激动、自豪、惊魂未定、害怕、恐慌、慌张)三、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海难发生

95、的原因:1、教师导:同学们, “诺曼底”号造于 1863 年,是一艘大轮船,在英吉利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像这样一艘轮船,晚上出航时没有什么可怕的。然而危险就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地降临到了这艘船上,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2、指名反馈.(因为当时海面上雾很大,可见度低)(1) “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2) “雾愈来愈浓了。 ”(3)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读出雾的大。4、教师导:因为当时的雾太大了,所以这艘船的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巨响(教师播放巨响)5

96、、教师紧张地追问:发生了什么?(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然后用文中的句子说。在说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语言的渲染,指导感情朗读)(1)教师惊恐地:黑夜里,发生了(指名读)(2)教师恐惧地:宁静的黑夜里,发生了(小组读)(3)教师惊慌而恐惧地:宁静的黑夜里, “诺曼底”号的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巨响,发生了(全班读)四、教师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一艘“年轻”的“诺曼底”号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发生了海难。当时船上包括船长在内一共 61 人,我们知道最后除船长外,其他全部逃生。那么,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采取了什么措施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2、有感

97、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导:同学们,当你们正在沉睡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会怎么样?(学生自由地说一说)2、教师导读:是啊,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当“诺曼底”号的乘客们被巨响惊醒,知道自己所乘坐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会是怎样的局面呢?二、想象品读,体会人们的惊慌:1、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音,学生倾听。2、指名反馈:你们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提示:听到了尖叫声、哭喊声、船上物品到他的声音、人们奔跑的声音仿佛看到了人们惊慌、害怕的神情,看到了人们蜂拥而出,看到了人们因奔跑摔倒在了地上)3、教师导: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

98、。4、指名反馈。“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儿,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 指名读文,其他评议。() 在同学们提建议的基础上,再请该同学读一读。() 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来读,你会怎么读?会强调哪些词语?为什么?() 教师抓住加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悟后感请读。() 再次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的文字。三、分角色朗读,体会船长的镇定果断:、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求生的欲望让乘客们一窝蜂地拥上救生艇,你推我揉,继续这样

99、下去的话,会出现什么新的危险呢?(推揉中有人落海,抢救工作变缓慢,老弱妇孺会落后,救生艇会翻)、同学们,再这样下去,救援工作无法开展,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丧生于大海,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黑暗中传来了简短有力的对话。 (师生朗读文中对话部分, 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音作为背景音乐)、指名反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一个怎样的声音?(坚定的、镇定的、果断的、严厉的、威严的)、 指名反馈: 这声音让你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船长? (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船长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四、想象人物画面,体会船长的英勇无私:、教师导:黑暗里坚定而严肃的

100、声音,使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上只有一个人没有逃生,他就是(学生:哈尔威船长)、教师播放悲壮的音乐,示范读课文。 ( “船头先下去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教师:同学们,你们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发挥想象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教师小结:感人的画面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了,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自然段。、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集体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自然段。、教师:同学们,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 得救的人们会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激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五、理解句意,深化文章

101、的主题:、教师导:同学们,在危险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地指挥人们逃生,在那个可怕的黑夜静静地离开了我们,雨果是这样评价这位伟大的船长:(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语句)“在英吉利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引导学生讨论这三句话的意思。、集体交流反馈。 (提示: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 。在死亡面前,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为人,他的高贵品质是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的。 )、教师小结: “诺曼底”号油船不幸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

102、慌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是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自己,且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舍己为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六、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同学们,人生,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谁也不能预想前方会怎样,或风平浪静,或惊涛骇浪,你都得扬起风帆驶向远方,遇到惊涛,或是骇浪,你要冷静,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真正的舵手。七、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单地描述你印象深刻的场景。、做课课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20“诺曼底”号遇难记与“玛丽号”相撞“ 诺 曼 底 ” 号 遇 难人 们争 先 恐 后 地 逃 生临危不惧船长让其他人脱离

103、危险,舍己救人自己以身殉职。21.21.毛泽东诗词二首毛泽东诗词二首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3 个生字,会写田字格的 6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4、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 英勇豪迈的气概。 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教学难点:理解词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 1935 年 1

104、月 29 日,红军撤离土城,回师东进,再渡赤水, 2 月 25 日,经激战攻克娄山关, 重占遵义。 此役, 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 俘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万岭,起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波逐;长空湛蓝,纤云不滓,夕阳缓缓下移,绯红、鲜艳、透亮。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灵感压榨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 21 课(教师板书)去感受领袖的风采。二、初读全诗,自学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词大意。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 2、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词

105、的意思。 3、注意个别词语: “霜晨月”.“马蹄声碎” 。 “苍山如海”.“残阳如雪”在小组中的交流。三、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1、通过刚才大家的学习,大家知道这首诗写了红军顽强勇猛的豪迈气概,那些地方体现了红军的环境恶劣和地势的严峻?那么请大家再读课文,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默读, 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 3、汇报自学:学生共同理解词意,老师可适时指导,强调重点部分: “西风烈, 长空燕叫霜晨月” ,“形象的点明了红军进军的时间.气候.环境” 。西风.长空.雁群.霜晨.冷月,五个名词衬托出一种凄冷的气氛,不仅让人感觉到战事

106、的严峻。 “马蹄声碎”说明走在崎岖不平山道的红军马匹之多和红军行军之急, “喇叭声咽”是说在西风的呼啸声中.迂回曲折的道路上红军的军号声时断时续.时隐时现,写出红军行军时的紧迫的纪律的严明。上半阙的情感基调是阴沉抑郁的, 下半阙写红军傍晚跨越娄山关,向遵义进军的情景,它的基调是乐观豪情的,令人振奋。你怎么理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综合要点:一个“铁”字充分体现雄关的坚不可摧, “越”字形象的表现了红军翻越时的雄姿,表达红军再次跃过娄山关的胜利豪情。有的同学认为“苍山如海.残阳如雪”它还包含了诗人的某种感情,你认为是什么呢?四、再读课文,感受意境这首诗引起了我们不尽的遐想, 毛泽东

107、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深深地震撼着我们,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让我们放声朗读吧,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学生先自由练读,指名读全诗,配乐朗读)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抄写生字 2、练习背诵 3、读读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第二课时一、回忆忆秦娥.娄山关 ,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词 忆秦娥.娄山关 , 那位同学能背诵下来?这首词体现了红军的什么气概?今天再来学习毛泽东的另一首词七律.长征它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结束时所写,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遵义会议之后, 毛泽东诗兴豪迈。 长征途中的千山万水和激烈壮阔的战斗,激发了他的创

108、作灵感,令他的思绪自由弛骋。他多次为红军的英勇而慨叹,多次赋诗言志。1935 年 9 月 28 日,在全军排以上干部大会上,毛泽东即席朗诵了这首诗。二、初读全诗,自学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借助注释理解,也可以小组解决(学生读文,边读边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小组讨论交流) 2、展示学习情况指名读文,学生互评,理解个别词语(读音注意“礴” ,练习薄的“薄”加上石字旁,读“b”,”磅礴”的“礴” 。 )概括全诗主要内容。三、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1、通过刚才大家的学习,知道了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 ,

109、那么请大家再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知道了难和不怕难?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默读, 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 3、汇报自学 a 从远征和万水千山看出长征路途的遥远,从不怕和只等闲看出红军战士蔑视困难。理解二万五千里的长度,出示长征路线图这么遥远的路途, 红军战士却说不难, 很平常, 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学生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轻视困难的精神)用你的朗读来表现(指名有感情朗读) b 从“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感受到了长征路途之险之难(1)出示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和雄伟高大的乌蒙山的录像。让学生感受到即使是平常,要翻越这些山岭是

110、何等的艰难(2)讨论: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越过五岭和乌蒙山的?红军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视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把你的理解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导学生读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 、 “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 c 从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感受到红军在长征中经过了无数次战斗,牺牲了无数战士,长征不仅苦,而且难。 d 从最后两句中感受到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 “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4、这首诗引起了我们不尽的遐想,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深深地震撼着我

111、们,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让我们放声朗读吧,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学生先自由练读,指名读全诗,配乐朗读)四、背诵诗句组织全体同学练习背诵,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抄写生字 2、继续背诵 3、读读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22 22 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九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能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壮士” 、 “斩钉截铁” 、 “屹立”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能辨别它们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丽牺牲的英雄事迹,从

112、他们的英雄壮举和感人话语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3、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互相纠正读错的音。(三) 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可以分为几部分?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

113、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板书小结: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四)练习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板书课题,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为什么把他们叫做 “五壮士” ?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将重点问题板书。 2、明确学习目标(l)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自由学习全文

114、,默读画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 12 段为学习重点。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学习要求:(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四、全班交流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

115、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要体现以读为主。五、教师指导重点 1、第一段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此段略讲。 2、第二段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 可采取小组读、 师生互读。 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 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班长要把敌人引向绝路。 ”(2)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 。自由读、指名读、齐

116、读。 4、解决学生的提问。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 “为什么用石头砸?”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 ”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2)指导朗读“同志们,用石头砸! ” 。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指导朗读两个“带着” 。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个“带着” ,后一个语气更强, “砸”前稍做停顿, “砸”读重音。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6、第五段(1)此段仍由学生

117、的提问入手, “五壮士为什么跳崖?”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 ,带着() ,昂首挺胸,相继跳崖。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六、总结 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

118、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总结语: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2323 小英雄雨来小英雄雨来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2、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简要复述主要内容。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中前后呼应句段的表达效果。 4、继续练习给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教学重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前后呼应句段的表达效果。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提出自学要求。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小说,篇幅比较长,内容较多。学习这类课

119、文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人物等等,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课文:1、熟读全文,抓住主要内容。2、理清结构,了解事情的情节变化。3、抓住细节描写,揭示人物思想。二、检查自学。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读第一部分,指导给第一部分加小标题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限时) 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游泳本领高。 3、写得好的句子: “芦花开的时候在柔软的芦花里” 。 “每到夏天露在水面上” 。 4、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标题可以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概括:游泳本领高或者“望着妈

120、妈笑” )四、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他部分并加小标题。五、全班交流 1、雨来游泳本领高 2、 雨来上夜校念书 3、雨来掩护李大叔 4、雨来与鬼子作斗争 5、河沿上的枪声 6、雨来没有死六、试着给家长复述这篇课文。第二课时一、复述课文二、出示问题,品读课文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 ,你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画一画。三、抓住重点,品读课文 1、第三部分 掩护李大叔 初步体会他的机智勇敢。 2、 第四部分 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 深刻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和不畏强敌。 3、课文开始时详细交代了雨来游泳本领高,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讨论

121、:课文是按怎样的叙述顺序表达文章中心的?课文的表达顺序是什么?板书:雨来游泳本领高上夜校掩护李大叔智斗强敌村民夸奖勇敢机智(热爱祖国)脱险五、拓展1、在抗日战争时期像雨来这样的小英雄就他一个吗?谈谈你的认识. 2、读有关抗日儿童团员的故事鸡毛信 、 小兵张嘎 。2424 勇者的面对勇者的面对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历史名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和两条叙述线索,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3、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结合上下文、朗读联想以及对比阅读等方法理解课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 4、结合课外阅读,收集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史实,充实

122、自己的语文资料库。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同学们, 最近我们一起了解了很多英雄人物,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狼牙山五壮士,与敌人周旋的小英雄雨来。今天我们来学习24 课勇者的面对 ,他们面对的不是风暴与危险,而是直面历史的勇气。 让我们一起回顾日军侵华的屈辱历史,课下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相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二、 交流资料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遣唐使、支那、北洋舰队等资料。三、初步感知课文,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2、小组互读,把握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表达顺序。 3、全班交流。 (让学生明白文中有两条线索始终贯穿全文,第一条是事情发展的明线,第二条

123、是人物内心变化的暗线。 )第二课时一、 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勇者”是谁?为什么?二、品读课文这节课我们再次走入这篇文章,细细来品味。你认为谁是“勇者”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重点词句在课文中勾一勾画一画,也可以小组交流一下。三、全班交流山崎: 假有礼, 真无知真无理真偏执无知与固执的争辩由衷地赞叹勇敢的正视历史 体会山崎态度的转变,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出他的语气。女孩的神情: 忍不住严肃应声而答正视着山崎,一字一句地说不禁长叹 表现出女孩的机敏、智慧、气节。体会女孩的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四、小结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勇者的面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2525 詹

124、天佑詹天佑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12 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 12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并抄写喜欢的词句。 3、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4、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领悟其作用。教学重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教学难点: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 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

125、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学生介绍)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 课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出示问题: (1) 詹天佑是怎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2)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课文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件事, 课文 2 到 6 自然段具体写这件事。 )2、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1)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哪

126、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怎样完成任务?(2) “詹天佑不怕困难, 也不怕嘲笑, 毅然接受了任务, 开始勘测线路。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第一段:第 1 自然段。第二段:第 2、3 自然段。第三段:46 自然段。第四段:第 7 自然段。 )三、学习第 2、3 自然段1、默读第 2、3 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3、请个别学生回答:(1)当时的情况怎样?(2)当地的情况怎样?(3)全国的反映如何?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样议论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表现了人民怎么样的心愿?4、 这一段对当时的环

127、境的描写, 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呢?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第二课时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 那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二、学习第 3 段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3 段,边读边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想的, 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表现了詹天有什么样的精神?学生划找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探讨 2、经过詹天佑的亲身勘测,周密计算,终于完成了第一步的勘测工作,接下来他要怎么办了呢? 3、自学课文第三段的第二、三层,请同学们根据对文中“两端凿进法” , “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

128、的理解,画出一个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 4、交流施工示意图5、詹天佑的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6、那么同学们,这段中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衬托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小结:因此,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只有弄清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三、学习第 4 段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 “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和“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照应)四、总结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 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 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来把课文最后一段来读一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