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解读课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9331910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7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级诊疗制度解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分级诊疗制度解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分级诊疗制度解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分级诊疗制度解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分级诊疗制度解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级诊疗制度解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级诊疗制度解读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吕富杰吕富杰分级诊疗制度解分级诊疗制度解读读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新常态下深化医改、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供了一套细致的行动方案,旨在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布局调整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完善,加强资源配置和使用的合理性,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以合理的卫生投入标准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看病就医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健康目标的实现提供体系保障。 顶层设计重要意义扭转当前不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格局,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围绕城乡协同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依托广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合理配置资源、有效盘活存量、提高资源配置使

2、用效率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架构,推动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所做出承诺的实现。 有助于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厘清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为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政策框架和机制保障。 伴随老龄化、城镇化等社会经济转型过程,居民基本健康需求增长迅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给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带来了挑战,主要体现在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不能有效满足激增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服务需求。 经济新常态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提能增效的重任,以三级医院为主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不仅使用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还引起居民就医不便,造成医疗费用负

3、担加重,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政策背景内内 涵涵基层首诊就是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双向转诊通过完善转诊程序,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逐步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急慢分治是通过完善亚急性、慢性病服务体系,将度过急性期患者从三级医院转出,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 上下联动是在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将便民惠民、实现社会效益作为第一准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4、的服务理念,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群众自愿就是不强制、不一刀切,通过政策引导,让患者自愿到基层首诊。统筹城乡就是要对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布局。创新机制是要结合国情和实际,立足试点、立足实践、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保障。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 目标第一阶段是从现在到2017年,主要是规范就医秩序。具体目标包括: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第二阶段到2020年,核心目标是基本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5、。具体目标包括: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实现路径-强基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明确城市二、三级医院、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慢性病医疗机构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发挥全科医生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 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开办个体诊所等多种形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

6、合能力,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专科建设,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整合并开放二级以上医院检查检验等资源,推动区域资源共享。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跨地域、跨机构就诊信息共享。强基层-功能定位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三级中医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常见

7、病、多发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会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慢性病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实现路径-建机制完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机制,制定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标准,重点控制三级综合医院数量和规模。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组成团队,与居民或家庭自愿签约。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建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二级以上医院

8、向下转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向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倾斜。以业务、技术、管理、资产等为纽带,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协同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共同协作。 卫生计生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审批和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明确双向转诊制度,优化转诊流程,牵头制定常见疾病入出院和转诊标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付,指导相关学(协)会制定完善相关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 发改(价格)部门完善医药价格政策,落实分级定价措施。 人社部门加强监管,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推进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

9、,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 财政部门落实财政补助政策。正确引导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需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分级诊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改变原有的就医观念和习惯。通过公共媒体等手段,提升广大社会群众的疾病防治知识和对医学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引导患者树立科学就医理念,提高科学就医能力,合理选择就诊医疗机构。阶段目标到2017年,分级诊疗工作应当达到以下标准: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二、30万以上人口的县至少拥有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三、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

10、科医生,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30%;四、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70%;五、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试点地区50%以上的县(市、区);六、整合现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完善分级诊疗信息管理功能,基本覆盖全部二、三级医院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七、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八、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二、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九、试点地区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40%以上;十、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之比分别达到100%、100%、85%、7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比例30%。结束语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