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精品课件1 新人教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9317216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8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精品课件1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精品课件1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精品课件1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精品课件1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精品课件1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精品课件1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第一节文言实词精品课件1 新人教版(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 文文言文阅读言文阅读 第一节第一节 文言实词精品课文言实词精品课件件1(人教版)(人教版)文言实词具有实在意义,它关系到文章的实质内容,体现着作者的思想倾向,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多,用法极其灵活。其具体而微的含义只有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互相区别开来。基于此,实词成为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2012年高考对于实词的考查,仍要以“常见且使用频率高的实词为主”,仍会注重与语境的结合来判断其含义正确与否,并会进一步加强与文言课文的联系,坚持“花在墙外,根在墙内”的考查方式。多义实词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在以单音节词为

2、主的文言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理解文言文语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在上下文既定的语境中准确把握多义实词的特定含义。这也是能够有效突破文言文阅读的第一关口。高考试题中对于“一词多义”的考查,是给出词语的几个释义,要求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另外翻译文中的语句也是对实词考查的一种形式。推断多义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含义,首先要熟练掌握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 词义 解说 举例义项 例句 本义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以及后来最常用意义演化为词的本义 假 借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凭借,借助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续表:词义 解说 举例义项 例句 引申义 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假 与“

3、真”相对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也。 宽容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续表:词义 解说 举例义项 例句 比喻义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词义,色彩鲜明性强爪牙 喻武臣、重臣 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 假借义 借用作另一个同音字的意思 知 通“智”,智慧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典例典例1】(2010天津高考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叫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

4、,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5、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选自唐段成式酉

6、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赪:红色。郁栖:粪土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易其弊衣 弊:破旧B女觉遽反 遽:急忙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具事:陈述事实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发:发放 【解析】【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考查的内容以单音词为主。D项,“发”解释为“发放”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打开、挖开”。A项,考查的是文言通假现象,“弊”通“敝”,为破旧,破损义,此用法虽不常见,若能细读上下文“新其襦”“易其弊”却也不难得出。B项,考查的是常用义,难度不大。C项,考查的是双音节词,这就要求考生明确双音节

7、词的古今区别,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大都表示一个意思,古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则多是一词一义,如:“卑鄙”,地位低微、见识鄙俗;“聪明”,听力好与眼力好;“祖父”,祖辈和父辈。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D项正确。【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南方人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的一个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叶限,从小温柔贤惠,能用金线做出华美的衣服,吴洞非常宠爱她。几年后,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抚养,后母对她不好,经常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边汲水。 叶限有次打水的时候得到一尾鱼,两寸来长,长着红色的脊鳍,金色的

8、眼睛,于是就小心地把鱼喂养在自己的脸盆里。鱼长得很快,几乎每天都能看出变化来,很快盆里就容不下了,叶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后面的池塘里。她把剩余的饭食都投进池塘去喂它。每当叶限走到池旁,这只鱼就会露出头来枕在岸边,其他人过去它就不再出来。她后母察觉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见不到鱼,就骗叶限说:“你恐怕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就用新衣服交换了叶限破旧的衣服,然后又让她到另外的一个泉水那里去汲水,来回有上百里路。后母等她走后,穿上叶限的旧衣,拿了把锋利的快刀走到池塘边上,低声呼唤,那鱼浮了上来,就立刻被她砍死了。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后母把鱼烹饪了,味道远超寻常的鱼肉,吃剩下的鱼骨后母藏在了

9、粪土堆里。到了第二天,叶限带着吃的到池塘边上,可怎么也见不到鱼了,于是跑到野外,悲伤地哭泣。忽然有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告诉她:“别哭了,你的鱼被你母亲砍死吃掉了,骨头扔在粪坑里,你回去把骨头取出来藏好,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叶限照着做,果然金子珠宝、吃的穿的想要什么都能够得到。 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带着她自己的女儿去参加(洞节),让叶限在家里看守门户。叶限等她们走远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纺的衣服,金银丝线做成的鞋子跟着去了。后母的女儿在节上看见了,就告诉她母亲:“那个人很像姐姐。”后母看了也很怀疑。叶限察觉出来,赶忙匆匆地赶回去,丢了一只鞋子,被洞人得到了。后母从节

10、上回去,看见叶限正靠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了。 吴姓的这个洞靠近一个很大的海岛,岛上有个叫做陀汗的国家,兵力强盛,统治着附近几十个海岛,面积达到数千海里。洞人把那只金线鞋子卖给他们,买的人认为是奇异的东西,献给了国王。国王让左右下人穿上去试试,都没有穿得合适的。于是下令全国所有的妇人都穿上试一下,也没有合适的。那鞋子轻得像羽毛,踩在石头上也没有声音,陀汗国王认为鞋子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来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终究不知道鞋子的来历。国王就认为是谁丢在路边的,就到此洞的各户人家搜查同样的鞋子,如果找到能够穿这只鞋子的妇女,马上抓捕上报。很快就在后母家里找到了。陀汗王让家里的人挨个穿上试,只

11、有叶限穿得非常合适, 陀汗王就相信了这鞋子是她的。然后叶限又穿上翠羽衣,两只鞋子都穿上,国王见了,认为是天上的仙女。这才把所有的事都说给国王听,陀汗王带着叶限和鱼骨回去了。后母和她的女儿都被飞石打死了,洞里的人可怜她们,就挖了个石坑埋起来,叫做“懊女冢”。 国王把叶限带回国后,封为第一夫人。有一年,国王起了贪念,求鱼骨给他宝玉,得到无数珠宝。结果第二年,再求鱼骨,什么也得不到了。国王就把鱼骨埋到了海边,用一百斛珍珠来掩藏,用金子来作边际。打算以后需要的时候再起用。后来,陀汗国有叛军作乱,国王决定挖出珠宝,以备军用,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没了。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中,

12、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或改变了词性,或改变了读音,相应具有某一种新的意义。词类活用的主要类型如下表:词类活用:种类 解释 举例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在一定的结构里表示动作的意义,起动词的作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词“水”活用作动词“游泳”) 2.填然鼓之(名词“鼓”带了宾语“之”,也就活用为动词了) 续表:种类 解释 举例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用在动词谓语的前面充当状语,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工具等。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方位名词“南”做了“下”的状语,解释为“向南”) 2.赢粮而景从(名词“景”做了“从”的状语,解

13、释为“像影子一样”) 续表:种类 解释 举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一般是活用为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善”带了宾语“留侯张良”也就活用为动词了)续表:种类 解释 举例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形容词往往在句子结构中充当主语或宾语,具有了名词的语法功能,即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动词“生”“死”在这里充当了宾语,译为“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小”“大”做了主语,译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续表:种类 解释 举例使动用法 是指谓语中心词具有“使(让、叫)宾语怎么样

14、”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结构。 动词的使动用法: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不及物动词“归”带了宾语,表示“使之归”)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形容词“完”带了宾语“璧”,是“使璧完好无损”的意思) 续表:种类 解释 举例使动用法 是指谓语中心词具有“使(让、叫)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结构。 名词的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王”带了宾语,译为“让他称王”,“王”即为使动用法) 续表:种类 解释 举例意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带了宾语,主观上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 形容词意动:于其身

15、也,则耻师焉(形容词“耻”带了宾语“师”,是“以从师为耻”的意思) 名词意动:吾从而师之(名词“师”带了宾语“之”,是“以之为师”的意思) 续表:种类 解释 举例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简言之,主语为宾语而动。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哀”,是“为悲哀”的意思) 【典例【典例2】(2010福建高考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周维城传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字维城,其先

16、绍兴人也,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

17、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有删节) 注跅(tu)弛:放荡,不守规矩。肆:店铺。脱:偶尔。嘿(m):悄悄地。对下列句子中加

18、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及属稿属:撰写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 具:完备C遂大困,寻死富阳 寻:不久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贾:商人【解解析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作答时应注意“在文中”这一限定条件。D项,“贾”在古汉语中的常用义是“商人”,但在文章中若翻译为“商人”就讲不通了,此处应是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做生意”。A项的干扰项较大,考生可能会受现代汉语的影响,将“属”理解为“属于或者嘱托”,结合出现的语境可将其排除;B、C两项的考查较为常见,考生很容易作出判断;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D项正确。 【参考译

19、文【参考译文】嘉庆元年,我游历富阳县,县令恽君请我撰写整理富阳的县志。还没来得及起草,恽君就奉命调任,我也离开了富阳。富阳县的高傅占是个正派人,他告诉我有关周维城的事非常全面具体,所以我为周维城作传记,以便留给以后修撰县志的人。 周丰,字维城,祖先是绍兴人,后来迁徙到杭州,世代经商,有钱财。父亲名叫重章,因火灾毁坏了他的家,流浪到富阳居住下来。重章是富家子弟,突然贫困,心情压抑烦闷,更加放纵不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和产业,于是极端困顿,不久死于富阳。周丰幼年时,每当天气寒冷,父亲半夜从外面回来,又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他就总是把父亲的脚抱在怀里睡觉。十多岁,父亲已经死了,他学着做生意。一天早晨,有位

20、老人路过他的店铺,和他交谈,认为他奇异出众,立刻把女儿许嫁给他。周丰侍奉母亲,母亲起身、坐下或走路,他常常事先弄明白母亲想要怎样;母亲的饮食他一定要亲眼看过,然后才送到母亲面前。事务虽然繁重,他一定会时时到母亲房里看望问候才离开,离开一会儿,就又回到母亲身边察视。母亲偶尔有不如意,有时坐着不说话,周丰十分害怕,那心神不安的样子像是无处容身,围着母亲的身旁徘徊不已,不停地喊“阿母”,声音像婴儿那样悲切依恋。看到母亲的脸色和悦了,才非常欢喜;又呆很长时间,然后再退下去。他在世时的子孙们,说他上床将要睡着时,一定会呼唤“阿母”,快要醒来时,又会同样呼唤,大概是成了习惯,不由自主地就这样了。周丰做生意

21、致富,有三个儿子、六个孙子,他八十四岁时去世。 周丰在乡里能施行他的恩德,有长者那谨慎宽厚的风度和行为。曾有个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要回家乡去,周丰已经资助了他旅途费用。后来有人检点那人的行李,发现有周丰店铺里的货物。就来告诉周丰,周丰赶紧叮嘱让货物原封不动,告诫不要把这事传出去。那合伙做生意的人来了,他像以前一样对待。 高傅占告诉说:“富阳人大多称赞周丰能够施舍帮助别人。”可是周丰曾经说:“我比不上吴翁和焦翁。”吴翁是徽州人,在富阳做生意。每到年终,他夜里怀揣金钱走街过巷,看见贫寒的人家,就默默地把钱放在门洞里,不让别人知道。焦翁是江宁人,带了三百两银子到富阳做买卖。当时洪水暴发,焦翁急忙呼喊打

22、渔的人,说谁救起一个人,就给他一两银子。一共好几天,救起了若干人,焦翁留他们在铺子里住,给他们东西吃,等洪水平息了,又出旅费送他们回去。三百两银子很快就用完了。这两位老翁,如今向富阳人打听,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去向。周丰又说过:“我这辈子感激岳父了解我。”呜呼!街市里巷的平民中间,原本不缺少有德行的士君子啊!通假现象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文言文中通假字的大量存在,是造成其难读懂的原因之一。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

23、假字,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份,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通假字之于本字,大部分是同音字或音近字(这是就古代读音而言的),只有少数是形体或偏旁相近。通假字的读音,一般可按所表示的本字的现代读音来读。通假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音同音近通假;二是形近通假。【典例【典例3】(2010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24、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 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

25、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 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注偾军:溃败的军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拿着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解解析析】选C。本题考查是

26、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趣”是通假字,通“促”,赶快、急促。辨析通假字必须先了解通假字与本字的关系,一般是:音同音近通假;形近通假。其中同音通假是最为常见的现象,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通“早”;音近通假,如:“张良出,要项伯”中的“要”通“邀”;音变通假,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被”通“披”;形近通假,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在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若遇到某些字按照其本意理解无法讲通时,可以从通假字的角度考虑。A项,杖,形声字,本义:执;持。此处是其本义,难度不大。B项,翼,形声字,本义:翅膀,此处考查的是其引申义,“翼”在

27、文言文中还常用作状语,表示“象鸟张开翅膀一样”,或用作通假通“翌”,为第二天意,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多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系统掌握这些多变的文言文词语。 D项,徇,形声字,“彳”与行有关,本义:迅速,敏捷。“掠取”义并不常见,作答时要仔细对照上下文,以便做出准确判断。【参考译文【参考译文】花云,是怀远人。面貌奇伟粗黑,骁勇善战,无人能敌。至正十三年他提着宝剑在临濠拜见太祖。(太祖)赏识他的才能,命令他率军打仗攻城,所到之处便被攻克。太祖打算攻取滁州,率领数名将士骑马前行,花云也随从前往。突然遇上了好几千贼兵,花云在太祖身边护卫着他,拔剑跃马冲破敌人的阵地而进。贼兵大惊叫道:“这个黑将军勇猛非凡,不

28、可正对他的锋芒。”(后来太祖的)大军来到,即拿下了滁州。太祖渡江,花云一马当先。在拿下了太平后,花云凭借着他的忠诚和勇猛在太祖身边随身护卫。升任总管,征战镇江、丹阳、丹徒、金坛,都攻下来了。过马驮沙时,遇到数百名凶悍的强盗拦路挑战。花云边打边行军三天三夜,最终把贼匪全部消灭。太祖在太平设立行枢密院,升任花云做了枢密院的院判。命令他去宁国,部队陷入乱山中达八日,群盗结伙阻拦。花云拿起长矛,擂鼓呐喊出入敌阵,杀敌千百人,而自己身上却没有中一箭。回军驻扎在太平,陈友谅带着水军前来进攻。花云与元帅朱文逊结好阵势迎战,文逊战死了。贼兵攻打了三天没有攻入,后来就凭借着大船随着水涨起来的机会,通过船尾攀爬到

29、城垛上攻入城内。城池陷落,贼兵把花云绑缚绑他的绳子全被挣断了,花云乘机夺下看守他兵士的刀,砍杀了五六个人,骂道:“你们不是我主公的对手,还不快快投降!”贼兵大怒,打破了他的头,又把他绑在桅杆上,乱箭射他。(但花云)依然大骂贼兵,到死他的骂声还十分雄壮,年龄只有三十九岁。太祖即位吴王,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并修建了忠臣祠堂用来祭祀他。在战斗紧急的时候,花云的妻子郜氏祭祀了家庙,拉着三岁的孩子,哭着对家里人说:“城被攻破,我丈夫必定会死,我也决不一个人活下去,但不能使花氏家族没有了后人,你们一定要好好抚养他啊。” 花云被杀死后,他的妻子郜氏投水而死。侍从孙氏埋葬了她,抱着花云的孩子出走,被劫掠到了九

30、江。孙氏连夜投奔到一个渔家,脱下她的簪子耳环等嘱托渔家抚养这个孩子。到汉兵败了,孙氏又把孩子偷偷地带回来,逃跑渡长江,遇上了溃败的军队,把她们的船夺走,把她和孩子扔进江里,靠着断木漂浮进入了苇洲,采摘莲花的果实喂养孩子,经过了七日孩子(所幸)没有死。过了一年到了太祖所在的地方。孙氏抱着孩子哭泣着拜见太祖,太祖也跟着哭泣,把孩子放在他的膝上,说:“大将的后代啊。”赐孩子名字叫炜。他的五世孙请于世宗,追赠郜氏为贞烈夫人,孙氏为安人,修立祠堂祭祀。 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中的“危”字古义是“高”的意思,现在是“危险”的意思。

31、这种古今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伴随着语言的演变过程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和感情色彩的变化等。古今异义:种类解释 举例扩大词义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在古代专指黄河,现在词义扩大,泛指河流)续表:种类 解释 举例词义缩小词的古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金就砺则利(“金”原泛指一切金属,而在现代汉语中则专指黄金) 续表:种类 解释 举例词性转移词义由原来表示的对

32、象转移到表示另外的一种对象,古今之间的差别较大,没有明显的联系。 颜色不少变(“颜色”原指容颜、脸色,而现在为色彩之意)续表:种类 解释 举例感情色彩变化古今词在历史演变进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 是何祥也,吉凶焉在(“祥”古义为吉凶预兆的意思,而现在多指吉兆) 【典例【典例4】(2010安徽高考安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奉朝请,

33、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34、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纟希绤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注尚:指娶

35、公主为妻。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詧(ch):人名。纟希绤(ch x):葛布的统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款:款待C是岁,大有年 年:收成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总:统领【解析【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B项,“款”在文言文中是个不常见的多义词,在高考常见的120个实词中也没有这个词。作答时有些考生容易犯以今律古的毛病。“款”有“诚恳;器物上刻的字和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式样;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经费;敲打;至、留;缓慢”等义项,本题考查“款”的本义“诚心、真诚、诚恳”。由于语境不难

36、,大多数考生还是能推断出该词的意思的。A项,“家”是会意字,上面是“宀”(mi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这里考查的是名词用作动词,“定居”义。 C项,“年”是形声字,本义是年成,五谷成熟。今义是时间、时期等义,D 项,“总”是形声字,本义:聚束;系扎。今义是聚合、全部、统领等义。掌握古代常见的造字法有助于考生了解汉字的本意,汉字是表意文字,分析字形也是了解本意的切入点。【参考译文【参考译文】贺兰祥字盛乐。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其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贺兰祥的

37、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钟爱。贺兰祥虽然在军队里,但常多方聘请儒士,教他读诗书经传。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臣迎接他们到身边来。贺兰祥十七岁时,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不久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悦,又曾迎请魏孝武帝。根据前后的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随后又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东魏将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攻克下来。回来以后,官拜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大统十

38、四年,朝廷授任他为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到这次重新前往就任,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很安心。因此汉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几千人背着婴儿前来安居。远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招纳,全都得到他们的欢心。当时正值盛夏发生了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巡视境内,检察政事的得失。他看见有人挖掘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国家的效果吗?”于是命令当地官员收殓尸骨重新埋葬,结果当天就下了及时雨。这一年大丰收。州郡境内原先有很多古墓,当时的百姓有自行挖掘的习惯,到这时终于停止了。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亲戚,

39、但他的品性很清廉。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当时已经与梁朝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梁朝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很钦佩他的节俭,就用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以经史典籍赠送给他。贺兰祥难以违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来交付给有关部门。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些物品一并赏赐给他。 大统十六年,拜任为大将军。太祖因为泾水渭水溉灌的地方,渠堰废弃损毁,就命令贺兰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往东流入洛水。工程完工之后,百姓都得到了便利。 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提升为柱国,又升任大司马。当时晋公护执政,贺兰祥与晋公护是中表亲戚,从小关系就很亲密,统军治国的大

40、事,晋公护都和贺兰祥一起参与谋划。 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帝下诏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去征讨。贺兰祥就派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吐谷浑。于是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军。又乘胜攻取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城,把这些地方改为洮州。安抚西边国土的百姓后,才整顿大军班师。朝廷进封他为凉国公。保定二年贺兰祥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谥号为景。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文言实词运用的一种特殊现象。为了句式的整齐或行文的需要,由两个相近或相反的语素共同组成。但从语境上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如:“契阔谈,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的意思,“阔”是疏远,在这里偏用“契”的

41、意义。“契阔谈”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偏义复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种类例句 解释 意义相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意义相对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公姥:“公”指公公,“姥”读“m”,指婆婆,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意义相反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出”与“入”是一对反义词,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1巧用语境推断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多义性,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的义项只有一个。要判断其在具体句子中表示哪种含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理解文义,做到据境析文,依境解文。勿以今附会古义。 例

42、如:【典例1】中的D项“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的“发”字,要准确判断它的含义,必须结合上文“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如此可知在这里解释为“发放”是错误的。2巧用联想推断汉字是表意文字,借助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推断词义,抓住字的本义进行推衍联想,有助于确定词语的释义。例如:“振长策而御宇内”中的“策”字,形旁为“竹”;形旁从“竹”的字,本义多与竹条有关,再进行推衍联想,可知“策”在句中意为“鞭子”。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抓住词义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演变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判定词义。如“末”字,本义是树梢,引申为末端,再引申为“细小”。 3巧用知识迁移文言文知识的考查

43、一直遵循“题在课外,功在课内”的原则。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材料虽然是年年更新,但考查的重点则较为稳定,仍以“常见、常用”为主,考生作答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根据已学知识推断词义,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试卷之中,学会触类旁通。例如:(2010四川高考,第8题,B项)“悉籍记之”中的“籍”字,可联想到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中“籍”为“造册登记”之意,与此对照,推断这里“籍”解释为“凭借”是错误的。 4巧用组词法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这与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词为主有很大区别。因此可以运用组词的方法来确定某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如:“道”,其常用义项有以下几个:道义。孟子二章:“得道者多助,失道

44、者寡助。”道路。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道理。出师表:“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说(道)。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 5巧用成语印证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且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成语中留存大量的文言词语词义相对比较稳定,可借助这些成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2010辽宁高考,第4题,B项)“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中的“荫”字,可联想成语“封妻荫子”中“荫”的含义,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之意,推断此处释义为“功绩”是错误的。 6巧用语法分析汉语的句子成分古今一样,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

45、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多由副词、形容词充当。考生可根据词语在句中担当的语法成分,大致判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其意义。例如:(2010安徽高考,第4题,B项)“远近蛮夷,莫不款附”中的“款”字,可从“附”字入手,意为“归附”,在句子中做谓语,其“款”字在此只能是状语,状语成分一般由形容词或副词充当,因此,将“款”译为“款待”是错误的,应为“诚心、真诚、诚恳”之意。 7巧用通假现象阅读过程中,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可以从通假字的角度进行考虑。在确定通假现象的前提下,根据通假字与本字之间多存在音同音近或形近的特点,来推断本字,进而确定词语正确的释义。如: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8巧用结构推断文言文中常有一些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对偶句、排比句、并列短语等,其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同或相近或相对、相反。利用这一特点,可推知未知词义。例如:(2010湖北高考,第10题,C项)“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中的“畜”字,本句中“采橡实”与“畜菜根”呈并列结构,由“采”之义可推断“畜”之义。“采”是采摘,“畜”通“蓄”,是“储存”之义。这里C项是正确的。 返回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