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4 像山那样思考 2 与造物者游 2 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9252829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专题4 像山那样思考 2 与造物者游 2 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中语文 专题4 像山那样思考 2 与造物者游 2 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中语文 专题4 像山那样思考 2 与造物者游 2 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中语文 专题4 像山那样思考 2 与造物者游 2 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中语文 专题4 像山那样思考 2 与造物者游 2 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专题4 像山那样思考 2 与造物者游 2 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专题4 像山那样思考 2 与造物者游 2 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赤壁赋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置所。诗人在废黜黄州的困顿中,并没有真正心灰意冷。旷达的胸襟使他随缘自适,善于处变,并不忘时时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嘉祐二年(1057)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遭贬。苏轼诗词散文俱佳。其散文汪洋恣肆,明白

2、畅达,代表作有赤壁赋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石钟山记等。其诗现存27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代表作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等。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苏轼注重提携后人,有“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辞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

3、;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识通假2.解多义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晓古今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辨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5.记特殊(1)省略句(吾)举酒属客(其声)舞幽壑之潜蛟(曲)何为其然也(吾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2)介词结构后置月

4、出于东山之上(介词结构“于东山之上”后置)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结构“于江渚之上”后置)(3)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何为”中宾语“何”前置)而今安在哉(“安在”中宾语“安”前置)而又何羡乎(“何羡”中宾语“何”前置)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示被动)(5)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者”作标志,“有吹洞箫”作“客”的定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之”作标志,应为“茫然之万顷”)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6.积名句(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015安徽卷)(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015浙江卷,江苏卷)(3)纵一苇之所如,凌

5、万顷之茫然。(2015四川卷)(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2014湖北卷)(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2014重庆卷)(6)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2014课标全国卷)(7)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2014四川卷)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一】【目标一】 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1.第1段写了哪些景物?展示了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2.第2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提示:转折过渡,承上启下。由

6、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化,过渡自然圆转。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第3段主客问答中运用了哪些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客人生悲的原因有哪些?提示:4.作者在第4段中是怎样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提示:以水、月作比,说明万物和人生都有变和不变的一面。不需羡水无穷和月永恒,也不需哀人生短促,应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5.文章最后一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情感有何变化?提示: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身心释然,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进入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感情是“喜”,照应了开头飘然欲仙

7、的“乐”。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二】【目标二】 品味哲理化语言品味哲理化语言,分析夸张、比喻和对比等手法的分析夸张、比喻和对比等手法的作用。作用。1.第2段作者在描写客人的箫声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提示:夸张、想象,精细的刻画,生动的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2.第3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客之悲”的?结合原文具体分析。提示:对比。(1)由古(“一世之雄”)与今(“而今安在”)的历史对比生悲。(2)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与自然无穷(“长江之无穷”)

8、的对比生悲。(3)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与现实(“不可乎骤得”)的对比生悲。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从“愀然”“托遗响于悲风”到“喜而笑”,自然景物起到了什么作用?提示:景物是情感的依托,是悟的凭借。苏轼所写之景,不是客观对象的简单再现,而是结合其独特的人生体验,升华为具有独创性的情感载体。他在思考中得出了一种融自我于天地万物的生存态度,这是对景物的哲理性升华。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1.导学号61880014文章设置主客两个形象,并让其展开对话,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提示:主和客的情感,一喜一悲,到最后同喜;人生态度,一积极一消极,到最后达成一致。二者的对话实际上是作者

9、内心矛盾痛苦的反映。这样构思谋篇显然可使文章摇曳多姿。参考答案:“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积极和消极的心态。主客对话实际上是作者心灵的对话,心灵互动,主客的饮酒放歌之乐和箫声之悲引出问答。“何为其然也”的设问引出人生苦短的悲慨。主客间关于水与月的探讨是苦闷灵魂的自救,主客相与枕藉是释然忘我的表现。主客问答,形成文脉,使全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层层揭示,阐明了物我统一的达观态度。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一种听任自然、随遇而安、慨叹个人渺小、把精神寄托于自然的情感。有人说苏轼的思想情感是消极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提示:可从

10、不同的角度回答。苏轼思想上深受儒、释、道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复杂的人生观。运用矛盾分析法:积极入世、消极避世和灵魂自救兼而有之,旷达的人生态度是其主流。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参考答案:同意。文中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之口流露出的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作者慨叹个人渺小,人生短暂,流露出不能改变自身命运的忧伤和无可奈何。不同意。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从本质上讲,

11、苏轼的思想是矛盾的。同是在赤壁生发的空间联想,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拿周瑜作比,现在拿曹操作比,都是感叹人生短暂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有所作为,因为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苏轼及其思想常常在出世、入世与消极、豁达间转换。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后赤壁赋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类文悦读美

12、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13、开户视之,不见其处。(选自古文鉴赏辞典)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思维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解析:D项,危:高。答案:D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顾安所得酒乎?(2)归而谋诸妇。(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参考答案:(1)可是到哪里能弄到酒呢?(2)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3)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陡峭的江岸有百丈高。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才过了多久呀,以前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

14、一法微写作参考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可是到哪里能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储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

15、览。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陡峭的江岸有百丈高。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才过了多久呀,以前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的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了,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

16、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苏东坡突围(节选)余秋雨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

17、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谁都知道苏东坡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他们都知道苏东坡是被冤枉的,现在事情大体已经过去,却仍然不愿意写一两句哪怕是问候起居的安慰话。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我相信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但正

18、因为不是坏人,更让我深深地叹息。总而言之,原来的世界已在他身边轰然消失,于是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日常生活,在接家人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

19、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

20、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有改动)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品读提示黄州的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1.苏轼谪居黄州期间,不因遭受政治迫害而萎靡消沉,而是寄豪情于山水

21、,荡胸臆于自然。在凄风苦雨中泛舟赤壁,在清风、明月之中,超越了失意和悲伤,参悟了水与月的辩证法,跳出心灵炼狱的苏轼开始尽情享受“清风”“明月”。他身处逆境而豁达洒脱,随缘自适,理性地对待生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我们也要用乐观驱散阴霾,用旷达解读挫折,永远保持理智与乐观。运用方向坦然面对挫折;逆境;豁达、乐观是一种人生境界;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2.苏轼一生坎坷,多次遭贬,也经历过丧妻失子之痛。但无论面对多大的磨难,他都能从大自然中寻到救赎的妙方,自我摆渡,以达自安。“乌台诗案”可说是苏轼面临的第一次大的打击,身在黄州,甚至连自主离开任所的权利都没有,这样的处

22、境可以说是可悲至极!他却能寄情于山形、水色、明月、清风,感悟大自然所包蕴的生命真谛,把独特的体验升华为独创性的审美意象,从而拥有了宁静旷达、超然物外的诗意人生。他夜游赤壁,放歌慨叹,吟咏出千古绝唱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终从黄州突围,走向文学巅峰。运用方向自然与心灵;感悟自然;面对挫折;逆境;诗意的人生;一步与一生。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运用方向“选择”决定生活的态度;人要善于寻求精神的寄托;自然是人类最

23、可靠的朋友;自然以宽容和博大的胸怀给人以温暖。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文言文断句五法1.借助语气助词断句。借助以下语气词可准确断句:句首语助词:夫、盖、盍、今夫、若夫等;句末语助词:者、也、矣、乎、焉、耶、欤(与)、哉、耳、为、而已等;句中语助词及其他虚词:也、以、而、则、于等。如: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为学)2.凭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引语常用“曰”“云”“言”“白”“语”“道”“谓”“对”等为标志。如: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

24、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说苑)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3.凭对偶、排比断句。一些对偶、排比的句子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4.凭关联词语断句。以下关联词语可帮助断句:既不可亦不可、非不、如则、如何、奈何、何为、何焉为、得无乎(耶);遂、于是、至于、若、由是、故、然、是故、是以;等等。如: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

25、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履园丛话水学)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5.凭借史地名词及文化常识断句。名、号、字、年号、官爵、地名等都可做断句标志。如: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帏帷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史记留侯世家)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请结合“素材开发运用方向”,围绕“豁达洒脱”写一个议

26、论片段,200字左右。写作示例:仰观迢迢历史长河,生命的突起与陨灭渺若沧海一粟,然而能名垂青史意气风发者几人?不惑之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可是他并不因此沉沦,而是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结果,却一次又一次被贬到更远的地方。到了垂暮之年,他也能歌一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他豁达的心态让我佩服。有了这份豁达,苏轼更能对未来充满信心,壮志凌云,虽被贬谪到荒蛮的岭南,但他依然快乐惬意:“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虽屡遭打击,但他仍是坦然面对:“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因为他知道,对人生豁达一点也是一种美,对事物抱有一种豁达的心态会使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于是,千百年后,赤鼻矶下的豪言仍回荡在泱泱中华的字里行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