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通论课件本科课程PPT文学通论第3章PPT精品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9142689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通论课件本科课程PPT文学通论第3章PPT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学通论课件本科课程PPT文学通论第3章PPT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学通论课件本科课程PPT文学通论第3章PPT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学通论课件本科课程PPT文学通论第3章PPT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文学通论课件本科课程PPT文学通论第3章PPT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通论课件本科课程PPT文学通论第3章PPT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通论课件本科课程PPT文学通论第3章PPT精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闲与逸闲与逸 从字源上看,早期 “閒”之含义更多地侧重于指空间,后从空间移植到时间之宽裕上。最早使“闲”显示出一定美学品格的是庄子。庄子中屡屡提到闲,天地云:“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大宗师云:“其心闲而无事。”其基本含义是时空上的闲暇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安静无事。从生命的本体考察,它是主体在现实世界之中的一种样态、一种体验;从哲学上说,它也是主体理解世界呈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逸”是早期隐逸传统影响下产生的审美范畴,后汉书逸民传论云:“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强调其不沉溺现实利益纷争的超脱。一切在心之感觉,而不关行迹,故一切皆顺乎自然,得之于无为,乃是一种自由无缚

2、的闲适状态。闲逸情怀的内涵闲逸情怀的内涵 :闲情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美学范畴,是对闲适闲逸情怀的概括,它更多的与心灵世界和艺术发生关系,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物。闲逸观念的产生闲逸观念的产生 以诗文为代表的文学创作是闲逸情怀的重要表现形式,而文学创作之所以成为闲逸情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在文学艺术完成了从讲求世用到追求遣兴娱情的转变之后实现的。 遣兴娱情观念主要的发生期是魏晋六朝,在对教化论的反拨之中,文学的审美与文人的娱乐消遣活动融为了一体,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文学乃入耳之娱、悦目之玩,是无为中的所托,艰难中的自救,是与世用了不相关的无用。 闲逸观念的表现形态闲逸

3、观念的表现形态 一,诗文书写兴会。 这种不主张苦辛、弄闲于才锋的创作,表现于赋之外的诗歌创作上,主要就是即事、即地、即时、即情创作的兴盛,我们统称之为即兴而起、书写兴会。 二,墨戏的发扬光大。墨戏过去主要用来指绘画当中尤其是文人画当中的一种兴到之际的自由挥洒。这里主要是针对文学创作中的游戏之作与心态而言的。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赵子固梅谱:“诸王孙 赵孟坚 字 子固 ,善墨戏。於水仙尤得意,晚作梅自成一家。”墨戏之中最大的一部分创作是拟作。拟作之中,首推拟古。拟诗经与古乐府外,又有专仿某题之拟古,如鲍照拟阮公夜中不能寐、刘孝绰学潘安仁河阳诗等;专效一人诗体之拟古,如鲍照学陶彭泽体等;效法一个文

4、人集团雅集之拟古,如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 三,山水田园成为文学审美对象。比德观念盛行于先秦两汉,说明其时山水是作为伦理化的外物而存在的。这种功利的关系虽然使自然山水在审美视线中显得模糊与遮蔽,但比德之中也隐含了主体对山水价值性的肯定,并且在从自身寻求与山水之德相近之处的同时,也从山水之间寻到了一部分自我的对应物。 有了山水审美观的成熟与向往山水的热情,山水便逐步成为当时文学的重要题材与内容,山水文学一脉,即由此开出。宗白华称六朝文人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向外发现了自然,此自然即是山水风光。其开山之祖是谢灵运.至唐代,文人漫游风行,山水诗歌由此成为文人书写情兴的重要载体。宋明文人在诗词之外,又

5、于文章小品中铺写山姿水容与自我的流连光景,成就了众多性灵的精品。兰亭集序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东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6、,足以极视听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

7、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郡望琅琊临沂(今属山东),晚年隐居浙江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

8、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著名文人约40余人,聚会于兰亭,饮酒赋诗,计成四言、五言诗37首,编为兰亭集,序即为此集所作。文章所描绘的兰亭雅集具备了后世文人理想雅集的所有因素:与会者皆文人雅士,他们“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些文人或长于诗文,或长于清谈玄学,虽有官僚之身,却都是因情趣而聚;雅集之事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行为极度雅化,这是传统民俗与文人情趣完美的结合,而王羲之等东晋文人的贡献在于将曲水流觞和吟诗作赋完美结合起来,“一觞一咏”,

9、使酒与诗实现了恰如其分的结合。诗酒以一种幽雅的形式形成一体化的艺术范型,使中国文人的闲情审美世界更为丰富而多姿;雅集之时间:“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典型的良辰;雅集地点:“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是典型的自然美景;雅集的物质条件,“无丝竹管弦之盛”,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则是以自然之视听实现了对官能性贵族化视听享受的替代,而这正是从邺下文人到石崇金谷雅集的相关诗文中着力夸诩的。 虽然其中有对生命的反思,但最终仍然归于对自然造化的皈依与释然。这篇文章之所以打动历代文人的心灵,在于两个因素:就主体而言,他们有着仰观俯察

10、的逍遥与闲逸;对客体而言,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惠风和畅、天朗气清,尽属于良辰美景。在这样的主客之间,灵秀多情的文人们又建构起了主客之间沟通融合的艺术形式,一觞一咏,曲水流觞。人和自然在建立起生命的沟通交流与融合之际,又用艺术的形式妆点驻留了这种美感。 周作人喝茶分析要点主旨:喝茶一文追求“纯粹”的喝茶乐趣,并由喝茶讲开去,上升为对有趣味的生活方式的追求,文笔清新,旁征博引,看似漫不经心的平常话,实际蕴含深意,典型体现了周作人散文的特点。 一层:作者首先区分两种喝茶方式,一种是胡适所说的“吃讲茶”,一种是“平常的喝茶”。吃讲茶是借喝茶来说事,喝茶只是一种道具,而“平常的喝茶”是一种享受

11、,是一种生活乐趣,作者要讲的就是后者了,表明喝茶实际上是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二层:通过比较绿茶与红茶的区别,表明要喝“纯粹”的茶绿茶,绿茶是“自然主义的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可以体味自然之妙,而红茶不仅带有“土斯”气,甚至加上糖、牛奶,则意在止渴,就没有清雅之气。通过绿茶与红茶的比较,周作人的名士之风已经表露出来。周作人喝茶分析要点三层:抓住“清雅”二字做文章,指出喝茶是一种清雅之事,“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所以,清泉绿茶,当配素养的茶具、清淡的茶食。列举中国“满汉馍馍”,日本的点心,江南茶馆的干丝,尤其提到故乡的周德和茶干,思乡之情溢于言表。作者推崇日本的点心,因其

12、形色优雅,味道朴素,实际上表现出对清新淡雅生活的追求,而对不够清雅的“茶食”批评排斥,则体现了周作人古典情怀与现代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闲文不闲:周作人善于抓住生活琐事抒发个人情怀,在纷纭忙乱的现代生活中,寻求古典式的清雅朴素的“片刻快乐”。喝茶一文文笔清新朴素,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浪漫情怀于一体,借“喝茶”说出了一番人生的大道理,貌似闲逸,实则体现了对现代生活的不满和对闲适情怀的向往,给人以生活的启迪,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闲文不闲”的特点。分析上述拓展阅读中司空曙的作品,讲一讲这种作品中所体现的闲逸情怀与小农经济的关系。通过阅读周作人的喝茶、汪曾祺的胡同文化等,以“浅议现代人的传统情怀”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课堂讨论稿。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