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元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9139245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古诗三首 元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9古诗三首 元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9古诗三首 元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9古诗三首 元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9古诗三首 元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古诗三首 元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古诗三首 元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古诗三首 元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三下元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元日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这一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排了四篇课文,旨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本课三首古诗描绘了春节、清明、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元日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前两句紧扣题目,写出春节人们放鞭炮,畅饮美酒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后两句紧接着上两句的欢乐气氛,用早上的太阳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用“新桃换旧符的习俗,表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抒

2、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古诗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古诗语言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文不同,要理解诗人透过诗句所要传递的情感也是难度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插图阅读理解古诗的方法,还要引导他们在读诗时将诗中的画面与自身生活体验联系起来理解,从而感受诗中的欢快气氛,体会一系列春节传统习俗背后蕴含着的人们对幸福美好的期盼之情。但对于王安石的执政理想,大部分三年级的学生还无法理解,因此,只稍作了解即可。 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等5个生字,会写“符、欲等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

3、情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难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1.音乐导入,引出春节。 播放音乐恭喜恭喜。孩子们,上课前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那么我们在过什么节日的时候能在大街小巷听到这首热闹喜庆的歌曲呢?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诗题,理解诗题。 (1)根据课文注释,我们知道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出示字典中“元”字义“元在金文中是一个侧立的人形,头部最突出。所以元,本义是人的头部。头,位居人体的最高处,而且功能非常重要,因此

4、引申为首要的、第一的。元日就是一年中的第一天。这一天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 明确“元”是“开始的,“第一”的意思,“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4.指名介绍诗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教师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安石的脚步一起去看看七百多年前的宋朝是如何欢度新春佳节的。 二初读诗文 1.播放视频,示范朗读。正音:爆竹bao。声是后鼻韵。 2.放开声音,自读诗文。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和韵味。 (1)教师范读。 (2)学生尝试模仿老师进行有节奏朗读。 (3)教师出示划节奏线的古诗,学生

5、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学生有节奏朗读古诗。 (5)男女生对读古诗。 (6)师生合作叠读古诗。 三理解诗文 感受节日情景 1.“爆竹声中一岁除 读诗句,可知宋朝的人们过年时有什么习俗?(放爆竹) 引入资料:爆竹起源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用火烧竹子,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2.春风送暖入屠苏。 (1)认识“屠苏两个生字。 (2)屠苏是什么? 屠苏这里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3)为什么新年有饮

6、屠苏酒的习俗? 这句诗描绘了和暖的春风送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屠苏酒的场面。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希望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没有瘟疫,健健康康。 3.千门万户曈曈日 (1)瞳瞳:指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光辉灿烂的样子。 (2)句意: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耀着千家万户。给人们带来了浓浓的春意。 4.总把新桃换旧符。 (1)“新桃“旧符”,是什么? 资料:就是新的桃符和旧的桃符。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2)了解挂桃符的习俗演变。 现在的人们不再挂桃符,而是把尉迟敬德秦叔宝,关羽张飞的画像贴在门口以求平安,这就

7、做“贴门神”。人们还会把吉祥的话语写成对联贴在门上,叫做贴春联。 (4)学写生字“符。 4.欣赏诗文吟诵,再现过年时喜庆热闹的场景。 四介绍背景 感受情怀 1.王安石笔下的元日,可不仅仅是在写过年。他也在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当时,他刚刚被任命为宰相,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变法的推进非常不易, 但是,当王安石看到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到处都是新气象时,他很有感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来到了,新法不正如“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王安石的眼中,桃符的更换不仅是过年的辞旧迎

8、新,更预示着变法的顺利推行,同时揭示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这一规律。 诗言志,让我们再来一起齐诵元日,感受作者的情怀吧! 指导朗读,体会意境。 教师配乐引读:此时,你就是王安石,你走在大街上 听到爆竹声劈里啪啦不绝于耳爆竹声中一岁除; 看到一家老小迎着春风饮屠苏春风送暖入屠苏; 看到一轮新日照耀着千家万户千门万户曈曈日; 看到人们在晨光熹微中换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拓展延伸 1.围绕元日,作者选取了宋朝人过春节的典型习俗: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挂桃符。这些习俗历经千年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习俗里蕴含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国泰民安,合家团圆;期盼风调雨顺,健康幸福。这些年俗,满满的仪式

9、感,她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人的根! 2.我们还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些节日分别在哪一天?有怎样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习俗呢?请同学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节六作业布置 1.结合诗句,边想象画面边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宋朝人过春节的情景。 2.调查采访,你的家乡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写一写家乡的春节。 【设计意图】第一项是必做作业,第二项是选做作业。不同层次的作业能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相应的训练。必做作业是借助传统节日古诗这一载体,迁移运用课上所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选做作业则是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任务布置的作业,引导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节日小报,这样不仅能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而且能让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