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王卫国教授民法讲义.ppt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9129573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442 大小: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政法大学王卫国教授民法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2页
中国政法大学王卫国教授民法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2页
中国政法大学王卫国教授民法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2页
中国政法大学王卫国教授民法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2页
中国政法大学王卫国教授民法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政法大学王卫国教授民法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政法大学王卫国教授民法讲义.ppt(4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民 法法 学学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民法研究所课程简介民法是法律体系中重要的法律部门。民法是私法,是市民社会最基本的法律规范,它以意思自治为其核心理念,强调私主体的自由和权利。它不仅直接确定私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而且也以自治和权利为依托,框定了公权力的行使边界。课程简介现代民法以罗马法为其直接渊源,我国的民法则现代民法以罗马法为其直接渊源,我国的民法则以清末移植欧洲大陆法系国家民法逐渐开始了它的以清末移植欧洲大陆法系国家民法逐渐开始了它的现代化、本土化进程。但是,目前我国的民事立法现代化、本土化进程。但是,目前我国的民事立法尚不完善,一些基本的民事规范付之阙如,而且,尚不完善,一些基本的

2、民事规范付之阙如,而且,私法自治、意思自由、诚实信用等民法的核心观念私法自治、意思自由、诚实信用等民法的核心观念也未得到包括立法者、法官等在内的法律界和相关也未得到包括立法者、法官等在内的法律界和相关部门、人士的理解和认同。在此现实面前,民法学部门、人士的理解和认同。在此现实面前,民法学这个学科就不仅应发挥诠释现行法的基本功能,而这个学科就不仅应发挥诠释现行法的基本功能,而且也应负担起使法律人养成健全私法意识和完善知且也应负担起使法律人养成健全私法意识和完善知识结构的特殊职责。也就是说,民法学不仅应解释识结构的特殊职责。也就是说,民法学不仅应解释法律,而且也应该成为推动其解释对象合理化的一法律

3、,而且也应该成为推动其解释对象合理化的一股最为重要的力量。股最为重要的力量。 课程简介民法学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开列的高等学校本科法学专业的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中国政法大学历来极为重视的一门课程。这门学科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价值也深深地吸引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课程简介完整的民法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民法总论、物完整的民法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民法总论、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亲属法、继承法等内容。由权、债权、知识产权、亲属法、继承法等内容。由于这个学科体系过于庞大,在教学安排上,目前我于这个学科体系过于庞大,在教学安排上,目前我们采取了设

4、置们采取了设置“ “民法总论民法总论” ”、“ “物权物权” ”、“ “债与合债与合同同” ”、“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 ”、“ “亲属与继承亲属与继承” ”等多门课程等多门课程的方式来讲授民法学。在目前改革后的教学课程体的方式来讲授民法学。在目前改革后的教学课程体系中,系中,民法学原理民法学原理(一)讲授(一)讲授5454课时,主要内课时,主要内容为容为“ “民法总论民法总论” ”,民法学原理民法学原理(二)讲授(二)讲授9090课时,主要内容为课时,主要内容为“ “物权法物权法” ”和和“ “债权法债权法” ”,另外,另外,还辅之以还辅之以“ “合同法合同法” ”、“ “侵权行为法侵权行为

5、法” ”和和“ “亲属继亲属继承法承法” ”。其中,。其中,民法学原理民法学原理为中国政法大学法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共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共144144课时。课时。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民法总论民法总论n n第一章民法的意义n n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n n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n n第四章自然人n n第五章法人n n第六章法律行为n n第七章代理n n第八章期限与诉讼时效第一章第一章 民法的意义民法的意义n n1.1民法的概念与属性民法的概念与属性n n1.2民法的法源民法的法源1.1 民法的概念与属性民法的概念与属性n民法的语源:n“民法”一词并非我国所固有。依通说,“民

6、法”一词移译自日本,系日本学者自荷兰语或法语翻译而来。此一术语来自罗马法上的iuscivile,更为准确的翻译应为“市民法”。1.1 民法的概念与属性民法的概念与属性n民法的语源:n民法的意义:n n实质民法作为部门法的民法n n形式民法民法典n n民法的私法属性n n公公私私法法划划分分的的依依据据(利利益益说说、主主体体说说、意意思思说)说)n n区分的相对性区分的相对性n n在在私私法法上上,占占据据主主导导地地位位的的是是那那些些自自由由的的、无无须须说说明明理理由由的的决决定定;而而公公法法上上则则是是受受约约束束的决定的决定 n n私法自治(对立法、司法的影响)私法自治(对立法、司

7、法的影响) n民法的私法属性n权利本位1.2 民法的法源民法的法源n制定法n n宪法、民法通则、民事单行法、行政法规中的单行规范、民事性质的规章n n问题:这些不同的法律渊源是否存在效力等级上的差异立法法确认了这种效力等级差异,但缺乏切实可行的控制机制:宪法法院司法审查的必要性1.2 民法的法源民法的法源n制定法n习惯法n司法判例n法理学说第二章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n n2.1民法基本原则概述n n2.2民法基本原则分论2.1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民法基本原则概述n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n n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

8、价值判断准则。n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n n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准则n n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n n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院解释法律、补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据n n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研究民法的出发点2.2 民法基本原则分论民法基本原则分论n n平等原则n n自愿原则n n诚实信用原则n n公平原则n n公序良俗原则第三章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n n3.1概述n n3.2民事权利3.1 概述概述n法律关系的概念n n法律关系指由法所规范,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n法律关系的内容n n主体要素n n客体要素n n内容要素3.2 民事权利民事权利n n

9、权利的语源n n权利的性质n n权利的分类n n权利的取得n n权利的行使n n权利的消灭n n权利的自力救济第四章第四章 自然人自然人n n4.1作为人法的民法n n4.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n n4.3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n n4.4监护n n4.5自然人的户籍与住所n n4.6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n n4.7人格的保护n n4.8个人合伙4.1 作为人法的民法作为人法的民法n n民法是人法,人(伦理意义上的人)在民法上具有终极的价值n n法典编纂的不同模式4.1 作为人法的民法作为人法的民法n n民法是人法n n法典编纂的不同模式n n我国法典化过程中,学者们关于“人法”地位的争论。有人认

10、为:法国式的编纂更能突显“人”的价值;相对于法国法所体现的“人文主义”,德国法体现的是“物文主义”。n n批评:法典编纂追求的是形式理性,其编排方式与价值判断无涉。4.2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n n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n n权利能力是可以享有权利以及负担义务的能力。n n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n n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n n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4.3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n n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n n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n n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宣告4.4 监护监护n n监护的概念和沿革n n监护制度的性质n n监

11、护人的设定n n监护人的职责n n监护的终止4.5 自然人的户籍与住所自然人的户籍与住所n自然人的户籍n n户籍是以户为单位记载自然人的姓名、出生、住所、结婚、离婚、收养、失踪和死亡等事项的法律文件。4.5 自然人的户籍与住所自然人的户籍与住所n n自然人的户籍n n住所n n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4.6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n n宣告失踪宣告失踪n n宣告失踪的概念和条件宣告失踪的概念和条件n n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n n失踪宣告的撤销失踪宣告的撤销n n宣告死亡宣告死亡n n

12、宣告死亡的概念和条件宣告死亡的概念和条件n n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n n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n n死亡宣告的撤销死亡宣告的撤销4.7 人格的保护人格的保护n n人格与人格权n n一般人格权n n具体人格权4.8 个人合伙个人合伙n n个人合伙的概念n n合伙人出资和合伙财产n n合伙的债务承担n n合伙的内部关系n n退伙和入伙n n合伙的终止第五章第五章 法人法人n n5.1概述n n5.2法人的成立n n5.3法人的民事能力n n5.4法人的变更和终止5.1 概述概述n n法人的概念、沿革及特征n n法人是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

13、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n n法人的本质n n拟制说、否认说、实在说n法人的分类n法人的制度价值n n社团法人:筹集资本、永续存在、分散风险、成员自治n n财团法人:确定的公益目标、集资功能、管理价值5.2 法人的成立法人的成立n法人成立的条件n n依法成立n n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n n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n n法人设立的程序n n自由设立主义n n特许设立主义n n许可设立主义n n准则设立主义5.3 法人的民事能力法人的民事能力n法人的权利能力n n法人的权利能力,是指法人作为民事主体所具有的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并且取得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能力。n n法人的行为

14、能力n n法人的行为能力,是指法人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n法人的责任能力n n法人的责任能力,是法人据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5.4 法人的变更和终止法人的变更和终止n n法人的变更n n法人的变更是指在法人的存续期间内,法人在组织机构、性质、活动范围、财产或者名称、依据、隶属关系等重要事项上发生的变动。n n法人的终止n n法人的终止,是指从法律上消灭法人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第六章第六章 法律行为法律行为n n6.1法律行为概说n n6.2法律行为的分类n n6.3法律行为的要件n n6.4意思表示n n6.5法律行为的附款n n6.6法律行为的效力瑕疵6.1

15、 法律行为概说法律行为概说n法律行为的概念n n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而依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法律效果的行为。n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n n法律行为是实践私法自治最为重要的工具。6.2 法律行为的分类法律行为的分类n n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n n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n n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n n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n n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n n诺成行为与要物行为n n生前行为与死因行为6.3 法律行为的要件法律行为的要件n民法通则的规范分析n n第55条: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n n成立要件n n一般成立要件

16、:意思表示(主体、标的)n n特别成立要件:要式、要物n n生效要件n n行为能力、意思表示健全、目的、特别要件6.4 意思表示意思表示n n意思表示的概念n n意思表示,指将企图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表示,指将企图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n n意思表示的构成n n外部构成:表示行为外部构成:表示行为n n内部构成:行为意思、表示意思、效果意思内部构成:行为意思、表示意思、效果意思n意思表示的类型n n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n意思表示的解释n n意思表示的普遍性n n意思表示的对象n n意思表示的方法6.5 法律行为的附款法律行为的

17、附款n n附款的含义及种类n n法律行为中,行为人所设定的控制法律行为效力的意思表示。n n条件:构成、类型、效力n n期限:构成、类型6.6 法律行为的效力瑕疵法律行为的效力瑕疵n n无效的法律行为n n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n n可撤销的法律行为第七章第七章 代理代理n n7.1代理的概念n n7.2代理权n n7.3无权代理7.1 代理的概念代理的概念n n代理的意义n n指当事人一方以他方名义,向相对人实施意指当事人一方以他方名义,向相对人实施意思表示或自相对人受领意思表示,而法律效思表示或自相对人受领意思表示,而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他方的民事法律行为。果直接归属于他方的民事法律行为。n n

18、代理的类型n n意定代理和法定代理n n单独代理和共同代理n n本代理和复代理7.2 代理权代理权n n代理权发生的原因n n依法法律规定当然产生n n依法院或其他有权机关制定而产生n n依本人授权而产生n n代理权的限制n自己契约n双方代理n n代理权的消灭7.3 无权代理无权代理n n意义n n无代理权的人以他人的名义实施的代理行为。n n表见代理n n代理人本无代理权,但本人的行为足以使相对人相信代理人具有代理权,从而本人须承担代理行为的法律效果的代理。n n一、代理的概念一、代理的概念 被代理人被代理人代理权代理权代理人代理人法律效果法律效果第三人第三人法律行为法律行为7.3 无权代理

19、无权代理n n意义n n表见代理n n狭义无权代理n n代理人无代理权,且不构成表见代理的代理。n n问题代理制度的价值是什么?问题代理制度的价值是什么?n n法律行为以意思自治为原则,依理当由法律行为以意思自治为原则,依理当由权利人各自为之。但社会交往纷繁复权利人各自为之。但社会交往纷繁复杂,个人能力多有局限,权利人常难杂,个人能力多有局限,权利人常难以亲历亲为。民法特创设代理制度,以亲历亲为。民法特创设代理制度,使权利人得借助他人之力而参与社会使权利人得借助他人之力而参与社会生活,俾其权利得以保护,自由得以生活,俾其权利得以保护,自由得以伸展,利益得以实现。伸展,利益得以实现。 n代理的构

20、成n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内部关系n被代理人与第三人的外部关系n代理人与第三人的外部关系n结论n内部关系外部关系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前提n外部关系内部关系的目的和归宿 n n委托代理中的代理证书委托代理中的代理证书委托代理中的代理证书委托代理中的代理证书 (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n nl l被被代代理理人人制制作作的的、证证明明代代理理人人具具代代理理权权并并指指明明其其权权限范围的法律文书限范围的法律文书n nl l 是单方授权行为的形式,是代理关系存在的根据是单方授权行为的形式,是代理关系存在的根据n nl l具具有有单单独独的的证证明明力力,是是代代理理人人对对外外实实施施代代理理行行为为的

21、的凭证凭证n nl l代理人实施代理行为时,只需出具代理证书代理人实施代理行为时,只需出具代理证书n nl l只只要要代代理理证证书书没没有有收收回回,而而委委托托人人又又未未公公开开声声明明代代理理证证书书无无效效,则则代代理理人人凭凭借借代代理理证证书书对对善善意意相相对对人人所所为的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具有法律效力为的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具有法律效力n n代理的类型代理的类型n n委托代理(意定代理)委托代理(意定代理)n n法定代理法定代理n n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定的代理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定的代理n n是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立的代理方式是为无行为能力

22、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立的代理方式n n指定代理指定代理n n根据人民法院或者有关单位的指定而设定的代理根据人民法院或者有关单位的指定而设定的代理n n在没有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的情况下,法院可以在没有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的情况下,法院可以依法为那些因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处理自己事务,又不依法为那些因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处理自己事务,又不能通过法定代理人或委托代理人处理其事务的公民指能通过法定代理人或委托代理人处理其事务的公民指定代理人定代理人n n其他分类n n法定代理与意定代理法定代理与意定代理n n依代理权发生的根据划分依代理权发生的根据划分n n单独代理与共同代理单独代理与共同代理n n依代

23、理权主体的人数划分依代理权主体的人数划分n n本代理与复代理本代理与复代理n n依代理授权的来源划分依代理授权的来源划分n n代理权的性质代理权的性质n n代理权是行为人得以他人名义独立为意思表示,代理权是行为人得以他人名义独立为意思表示,并使其法律效果归属于他人的一种法律地位并使其法律效果归属于他人的一种法律地位n n从代理权赋予代理人得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资格而从代理权赋予代理人得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资格而言,代理权是一种民事权利。但代理权并非完全言,代理权是一种民事权利。但代理权并非完全独立的民事权利,而是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和他主独立的民事权利,而是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和他主性,即代理权的效力系被代理

24、人的民事权利所派性,即代理权的效力系被代理人的民事权利所派生;而代理权的设定或变动,亦须以他人的意思生;而代理权的设定或变动,亦须以他人的意思为条件为条件n n无权代理人的民事责任无权代理人的民事责任n n无权代理经被代理人追认的,法律效果由被代理无权代理经被代理人追认的,法律效果由被代理人承担。未经追认的,其后果由行为人承担人承担。未经追认的,其后果由行为人承担n n因无权代理造成损害的,在相对人没有过错的情因无权代理造成损害的,在相对人没有过错的情况下,由无权代理人负责赔偿。如果相对人有过况下,由无权代理人负责赔偿。如果相对人有过错,则应和无权代理人分担损失,并对被代理人错,则应和无权代理

25、人分担损失,并对被代理人所受损失负连带责任所受损失负连带责任n n代理关系终止的原因代理关系终止的原因代理关系终止的原因代理关系终止的原因n n委托代理的终止原因委托代理的终止原因n n代理期间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代理期间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n n期间届满或事务完成的判定,有代理证书的依代理证书,期间届满或事务完成的判定,有代理证书的依代理证书,无代理证书或代理证书记载不明的,依委托合同无代理证书或代理证书记载不明的,依委托合同n n代理期限及委托事务无明确规定的,被代理人有权以单代理期限及委托事务无明确规定的,被代理人有权以单方意思表示予以确定方意思表示予以确定n n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者代理

26、人辞去委托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者代理人辞去委托n n取消和辞去委托均依单方意思表示传达于对方而生效取消和辞去委托均依单方意思表示传达于对方而生效n n但不论何种情况,都应及早通知对方并采取积极措施,但不论何种情况,都应及早通知对方并采取积极措施,以防止因取消或辞去委托给对方利益造成损害。否则,以防止因取消或辞去委托给对方利益造成损害。否则,有过错的一方应承担责任有过错的一方应承担责任n n代理关系终止的原因代理关系终止的原因n n委托代理的终止原因n n代理期间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代理期间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n n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者代理人辞去委托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者代理人辞去委托n n代理人死

27、亡代理人死亡n n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n n作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终止作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终止n n代理关系终止的原因代理关系终止的原因n n委托代理的终止原因委托代理的终止原因n n法定代理、指定代理的终止原因法定代理、指定代理的终止原因n n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民事行为能力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民事行为能力n n被代理人死亡,或者代理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被代理人死亡,或者代理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n n被代理人死亡时,代理关系的终止时间以代理人知悉时为准。被代理人死亡时,代理关系的终止时间以代理人知悉时为准。代理人不知被代理人死亡而继续代理活动的,

28、其行为的效果代理人不知被代理人死亡而继续代理活动的,其行为的效果由被代理人的继承人承受。由被代理人的继承人承受。n n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单位取消指定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单位取消指定n n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监护关系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监护关系消灭消灭复习与思考n n重要术语重要术语代理代理权委托代理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法定代理 指定代理指定代理 自己代理自己代理双方代理双方代理 无权代理无权代理 表见代理表见代理复代理复代理n n复习复习复习复习n n1 1、试述代理的三面关系、试述代理的三面关系n n2 2、说明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的区别

29、、说明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的区别n n3 3、试论法律禁止代理权滥用的意义及判定标准、试论法律禁止代理权滥用的意义及判定标准n n4 4、法律允许无权代理因被代理人追认而有效,其意义何在、法律允许无权代理因被代理人追认而有效,其意义何在n n5 5、实施无权代理的行为人有何种责任风险、实施无权代理的行为人有何种责任风险n n6 6、试论表见代理情况下处理当事人利益冲突的法律政策、试论表见代理情况下处理当事人利益冲突的法律政策n n7 7、试述委托代理人转委托的权利和限制、试述委托代理人转委托的权利和限制n n8 8、试述委托代理的终止原因及后果、试述委托代理的终止原因及后果n n思考思

30、考思考思考n n1 1、代理人委托复代理人,在选任和事务指示方面均无过失,复代、代理人委托复代理人,在选任和事务指示方面均无过失,复代理人因自己的过错给第三人造成损失,代理人的责任确定,因被代理人因自己的过错给第三人造成损失,代理人的责任确定,因被代理人是否同意该转委托而有何不同?理人是否同意该转委托而有何不同?n n2 2、数个委托代理人共同行使代理权,其中一人未与其他代理人协、数个委托代理人共同行使代理权,其中一人未与其他代理人协商,所实施的行为侵害被代理人的权益的,应如何确定民事责任?商,所实施的行为侵害被代理人的权益的,应如何确定民事责任?n n3 3、数个被代理人共同委托一个代理人,

31、其中一人未经其他被代理、数个被代理人共同委托一个代理人,其中一人未经其他被代理人同意而提出解除代理关系,其法律效果如何?如果由此给代理人人同意而提出解除代理关系,其法律效果如何?如果由此给代理人造成损害,应如何确定责任?造成损害,应如何确定责任?n n4 4、被代理人未经代理人同意,在代理人之外委托第三人处理同一、被代理人未经代理人同意,在代理人之外委托第三人处理同一事务,其行为性质和法律效果如何?如果得到代理人同意,此行为事务,其行为性质和法律效果如何?如果得到代理人同意,此行为给代理人造成的损失是否应由被代理人承担?给代理人造成的损失是否应由被代理人承担?第八章第八章 期限与诉讼时效期限与

32、诉讼时效n n8.1期限n n8.2时效概述n n8.3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n n8.4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效果8.1 期限期限n n期限的概念和意义n n期限,指权利义务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时间,分为期日和期间。n n期限的确定和计算n n期限的确定n n期限的计算8.2 时效概述时效概述n n时效的概念和种类n n时效,指当事人对财产的占有或不行使权利的行为经过一定的时间,发生当事人取得权利或权利效力减损法律效果的制度。分为取得时效和诉讼时效。n n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种类n n诉讼时效又称消灭时效,在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上是指对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的权利人,使其丧失诉权的法律制度。n n诉讼时效的客体

33、n n诉讼时效的客体,是指诉讼时效制度所适用的权利类型。关于诉讼时效的客体,依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目的,应解释为仅适用于请求权。8.3 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n n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n n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n n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和延长n n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又称诉讼时效期间不完成,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待阻碍时效期间进行的法定消除后,继续进行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n n诉讼时效期间中断,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一定

34、的法事由,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期间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n n依据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有特殊情况的,法院可以延长时效期间,以便保护特殊情况下权利人由于特殊原因未能及时行使的权利,避免造成不公平的结果。8.4 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效果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效果n n关于诉讼时效效力的诸学说n n权利消灭说n n抗辩权发生说n n诉权消灭说n n我国现行法上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效果n n权利人的诉权消灭n n义务人的自愿履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债法债法n n第一章债与债法n n第二章债的发生n n第三章债的效力n n第四章债权的实现n n第五章债的移转n n第六章债的消灭第一

35、章第一章 债与债法债与债法n n1.1债的意义n n1.2债法n n1.3债的类型1.1 债的意义债的意义n n债的概念n n债的罗马法渊源债的罗马法渊源n n定义:特定当事人间得请求特定行为的财产性定义:特定当事人间得请求特定行为的财产性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1.1 债的意义债的意义n n债的概念n n要素:n n主体主体债权人、债务人债权人、债务人n n内容:债权、债务内容:债权、债务n n客体:特定行为(给付)客体:特定行为(给付)作为与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1.1 债的意义债的意义n n债的概念n n债的罗马法渊源债的罗马法渊源n n要素:要素:n n债的概念的归纳法债的概念的归纳法

36、n n构成债的关系的内在统一性者为其法律效果在形式上的相同性n n债权n n债权的性质债权的性质n n债权,从权利方面观察债便为债权。债权具有下列性质:n n财产权财产权n n请求权请求权债权的本质内容债权的本质内容n n相对权相对权n n平等性平等性n n类型的任意性类型的任意性n n债权相对性的突破、扩张n n债权的物权化债权的物权化n n债的保全债的保全n n第三人侵害债权第三人侵害债权n n涉他契约涉他契约n n债的移转债的移转1.2 债法债法n n债法的含义n n债法是指调整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债法是指调整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n n债法是大陆法系特有的法律编纂方式

37、债法是大陆法系特有的法律编纂方式基于基于债的概念的抽象性;英美法上没有对应的概念,债的概念的抽象性;英美法上没有对应的概念,法律规范以子系统的形式存在法律规范以子系统的形式存在 n n我国债法的法律渊源n n民法通则民法通则“ “债权债权” ”、“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 ”规范规范n n其它民商事单行其它民商事单行法法合同法、担保法、保险合同法、担保法、保险法等法等n n行政法规中的债法规范行政法规中的债法规范n n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如民通意见、担保法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如民通意见、担保法意见、合同法意见等意见、合同法意见等n n国际公约中的债法规范国际公约中的债法规范1.3 债的类型债

38、的类型n n依债的给付标的分类n n实物之债n n货币之债n n劳务之债n n实物之债以有体物为给付标的n n特定物之债n n是指以特定物为债之标的物的债权债务关系是指以特定物为债之标的物的债权债务关系n n种类物之债n n是指以种类物为债之标的物的债权债务关系是指以种类物为债之标的物的债权债务关系n n区分的法律意义区分的法律意义n n灭失的情形与种类物有很大差异,一般不会造灭失的情形与种类物有很大差异,一般不会造成履行不能,即使对准备用于交付的物的灭失成履行不能,即使对准备用于交付的物的灭失无过失,亦不免除交付同种类物的的义务;无过失,亦不免除交付同种类物的的义务;n n种类物品质的确定问

39、题:依法律行为的性质;种类物品质的确定问题:依法律行为的性质;依当事人的意思;德国民法典上的中等品质;依当事人的意思;德国民法典上的中等品质;我国的质量标准体系。我国的质量标准体系。n n种类物标的物所有权在债的关系中通常在交付种类物标的物所有权在债的关系中通常在交付时移转,当事人无从约定在债的关系成立时即时移转,当事人无从约定在债的关系成立时即发生移转。发生移转。 n n货币之债n n货币之债n n即以货币为债指标低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以货币为债指标低的债权债务关系。n n该类型之债的特殊性源于货币的一般等价物的属性。n n劳务之债n n劳务之债,以债务人提供一定劳务为标的的债劳务之债,以债务

40、人提供一定劳务为标的的债n n法律意义:法律意义:n n第三人清偿的限制;第三人清偿的限制;n n强制执行的不能。强制执行的不能。n n依债的标的可否选择n n简单之债简单之债n n选择之债选择之债n n任意之债任意之债n n简单之债n n简单之债,又称不可选择之债,是指债的履行标的只有一种,当事人无可选择的债。n n选择之债n n选择之债,是指在数宗给付中,依当事人的选选择之债,是指在数宗给付中,依当事人的选择而确定一宗作为给付标的的债择而确定一宗作为给付标的的债n n成立:两宗以上内容相异的给付存在成立:两宗以上内容相异的给付存在n n选择之债n n选择之债的发生原因n n依法律行为而发生

41、依法律行为而发生n n因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因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n n选择之债的特定n n契约契约n n选择权的行使。选择权的行使。 n n给付不能给付不能n n任意之债n n任意之债,指债权人或债务人可以用原定给付任意之债,指债权人或债务人可以用原定给付以外的另一给付来替代原定给付的债。以外的另一给付来替代原定给付的债。 n n依债的给付方法n n一时性之债:一次行为即可完成给付的债。如一时性之债:一次行为即可完成给付的债。如买卖产生的债买卖产生的债n n持续性之债:给付呈持续性的债。持续性之债:给付呈持续性的债。n n回归的给付回归的给付个别给付反复为之;个别给付反复为之; n n非回归

42、的给付:给付的状态性,如保管非回归的给付:给付的状态性,如保管n n区分的意义:区分的意义:n n债的履行不同,后者受时间的约束;债的履行不同,后者受时间的约束; n n债不履行的构成存在差异;债不履行的构成存在差异; n n救济手段有所不同救济手段有所不同n n依债的执行力n n法定之债:受法律的强制执行力保护的债的关法定之债:受法律的强制执行力保护的债的关系系n n自然之债:虽为法律认可的债的类型,但其执自然之债:虽为法律认可的债的类型,但其执行不受法律之保护。行不受法律之保护。n n依债的主体n n单一之债:是指债权人、债务人各为一人的债单一之债:是指债权人、债务人各为一人的债权债务关系

43、。权债务关系。n n多数人之债多数人之债n n多数人之债n n按份之债按份之债n n定义:以同一可分给付为标的,各债权人或定义:以同一可分给付为标的,各债权人或各债务人按各自的份额分享债权或分担债务各债务人按各自的份额分享债权或分担债务的多数人之债。的多数人之债。 按份债权、按份债务。按份债权、按份债务。n n性质:实际上为数个独立之债的结合。性质:实际上为数个独立之债的结合。n n多数人之债n n按份之债按份之债n n连带之债连带之债n n概念:以同一给付为标的,各债权人或债务人间具概念:以同一给付为标的,各债权人或债务人间具有连带关系的多数人之债。有连带关系的多数人之债。n n连带关系:连

44、带债权中各债权人均有权就全部的给连带关系:连带债权中各债权人均有权就全部的给付要求债务人履行,而连带债务的各债务人均有义付要求债务人履行,而连带债务的各债务人均有义务代负他债务人应的份额。务代负他债务人应的份额。第二章第二章 债的发生债的发生n n2.1合同之债n n2.2侵权之债n n2.3无因管理之债n n2.4不当得利之债2.1 合同之债合同之债n n2.1.1合同概述n n2.1.2合同的订立n n2.1.3合同的效力n n2.1.4合同的履行n n2.1.5合同的解释2.1.1 合同概述合同概述n n合同的含义和特征n n1、含义n n合同,又称契约,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法合同,又称

45、契约,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利义务关系的协议。2.1.1 合同概述合同概述n n合同的含义和特征n n1 1、含义、含义n n2 2、特征:、特征:n n合同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协议。合同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协议。n n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n n合同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合同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为目的。n n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n n合同的分类n n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n n有名合同:是指在法律

46、中明定其名称和内容有名合同:是指在法律中明定其名称和内容的合同。的合同。n n无名合同:是指未在法律中规定的合同无名合同:是指未在法律中规定的合同n n合同的分类n n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n n区分意义n n有名合同的制定可以参照合同的规定,当有名合同的制定可以参照合同的规定,当事人未明示排除合同法规定时,合同法分事人未明示排除合同法规定时,合同法分则对有名合同的规定自动适用。无名合同则对有名合同的规定自动适用。无名合同的成立生效纠纷解决可参照民法通则和合的成立生效纠纷解决可参照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总则及类推适用其他相似有名合同的同法总则及类推适用其他相似有名合同的规定。规定。 n

47、 n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n n单务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仅有一方承担义务,单务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仅有一方承担义务,另一方只享有权利的合同关系。另一方只享有权利的合同关系。n n双务合同,是指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互负对待给双务合同,是指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互负对待给付义务的合同关系。付义务的合同关系。n n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n n区分意义:区分意义:n n双务合同可以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双务合同可以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单务合同则不能。辩权,单务合同则不能。n n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的风险负担不同。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的风险负担不同。n n双务合同的一方不能履行合同时,另一方享双务合同的一方不

48、能履行合同时,另一方享有解除权,单务合同另一方则无此权利有解除权,单务合同另一方则无此权利n n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n n有偿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从合同的缔结到债务的履行,整个过程中均作出相互具有对价性质的付出的合同。n n无偿合同:时值只有一方当事人作出给付,或者虽然是双方当事人作出给付,但双方的给付间不具有对价意义的合同。n n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n n区分意义:n n责任轻重不同:无偿合同中债务人所附的注责任轻重不同:无偿合同中债务人所附的注意义务程度较低意义务程度较低n n主体要求不同:订立有偿合同的当事人应为主体要求不同:订立有偿合同的当事人应为完全

49、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有偿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有偿合同须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合同须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n n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不同:无偿合同场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不同:无偿合同场合,并不要求受益人主观上具有诈害意思。合,并不要求受益人主观上具有诈害意思。n n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n n要式合同,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必须采要式合同,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必须采取特殊形式订立的合同。取特殊形式订立的合同。n n不要式合同是指依法无需采取特定形式订立的不要式合同是指依法无需采取特定形式订立的合同。合同。 n n诺成合同和要物合同n n诺成合同:是指仅依当事人的意思表

50、示一致即诺成合同:是指仅依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可认定合同成立的合同。可认定合同成立的合同。n n要物合同:又称实践合同,指除当事人双方意要物合同:又称实践合同,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之外,尚需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它思表示一致之外,尚需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它现实给付才能成立的合同。现实给付才能成立的合同。n n主合同/从合同n n主合同,是指不依赖其他合同而能独立存在的主合同,是指不依赖其他合同而能独立存在的合同。合同。n n从合同,是指以其他合同的存在为存在前提的从合同,是指以其他合同的存在为存在前提的合同,又称为附属合同。合同,又称为附属合同。 2.1.2 合同的订立合同的订立n n概述n

51、 n定义:合同的订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定义:合同的订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合意的状态和过程。人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合意的状态和过程。n n合同订立与合同成立:合同订立所描述的是缔合同订立与合同成立:合同订立所描述的是缔约方从接触到洽商直至达成合意的过程;合同约方从接触到洽商直至达成合意的过程;合同成立仅指达成合意,即合同的产生。成立仅指达成合意,即合同的产生。 n n合同自由原则:n n缔约自由,即当事人可自主决定是否订立合同。缔约自由,即当事人可自主决定是否订立合同。n n选择相对人的自由,当事人可自主决定与谁订选择相对人的自由,当事人可自主决定与谁订立合同。立合同。

52、n n内容自由,双方当事人可自主决定合同内容。内容自由,双方当事人可自主决定合同内容。n n形式自由,当事人可自主选择合同的形式。形式自由,当事人可自主选择合同的形式。n n合同自由原则:n n合同正义原则:n n给付均衡,即当事人间的的给付应具有等值性。给付均衡,即当事人间的的给付应具有等值性。n n风险负担的合理分配,最显著者如风险负担的合理分配,最显著者如合同法合同法中买卖合同风险的配置,附随义务的合理配置、中买卖合同风险的配置,附随义务的合理配置、损害赔偿的合理归责、免责条款的法律规制。损害赔偿的合理归责、免责条款的法律规制。n n要约n n定义: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定

53、义: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n n要件:要件:n n要约是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所谓特定人,是指要约是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所谓特定人,是指外界能客观确定的人。外界能客观确定的人。n n要约有受约束的意思,即一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要约有受约束的意思,即一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约束。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约束。n n要约的内容具体确定要约的内容具体确定n n要约n n要约邀请:也称要约引诱,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n n4、要约的法律效力n n生效:以对话方式作出的要约,以相对人了解为准;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要约,以到达相对人为准。n n4、要约的法律效力n

54、n生效:生效:n n内容:内容:n n形式拘束力:指要约一经生效,要约人即受形式拘束力:指要约一经生效,要约人即受要约的拘束,不得撤回、撤销或对要约加以要约的拘束,不得撤回、撤销或对要约加以限制、变更和扩张。学说上亦称为要约的不限制、变更和扩张。学说上亦称为要约的不可撤销性。可撤销性。n n实质拘束力:是指要约一经受要约人承诺,实质拘束力:是指要约一经受要约人承诺,即成立合同的效力。学说上亦称即成立合同的效力。学说上亦称“ “承诺适格承诺适格” ”。 n n要约的撤回和撤销n n要约的撤回:指要约人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之要约的撤回:指要约人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之前,阻止其生效的行为。要约的撤回通知

55、须同前,阻止其生效的行为。要约的撤回通知须同时或先于要约到达相对人,始生撤回效力。时或先于要约到达相对人,始生撤回效力。n n要约的撤销:指要约在生效后,要约人欲使其要约的撤销:指要约在生效后,要约人欲使其丧失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丧失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n n要约的失效:n n受要约人拒绝要约受要约人拒绝要约n n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n n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做出实质性变更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做出实质性变更n n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n n(三)承诺n n定义: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定义: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n n

56、要件:要件:n n承诺由受要约人作出承诺由受要约人作出n n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n n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内容一致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内容一致n n承诺须在承诺期限内到达要约人承诺须在承诺期限内到达要约人n n(三)承诺n n定义: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定义: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n n要件:要件:n n承诺的生效:到达主义承诺的生效:到达主义n n承诺的撤回:指承诺人阻止承诺发生法律效力承诺的撤回:指承诺人阻止承诺发生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的意思表示。n n其他合同订立方式n n交叉要约:指合同当事人采取非直接对话的方交叉要约:指合同当事人采取非直接对话的方式,

57、相互提出两个独立但内同一致的意思表示。式,相互提出两个独立但内同一致的意思表示。n n同时表示:指当事人采取直接对话的方式,在同时表示:指当事人采取直接对话的方式,在时间上无先后之分,同时做出内容相同的意思时间上无先后之分,同时做出内容相同的意思表示的情形。表示的情形。n n其他合同订立方式n n交叉要约:n n同时表示:n n意思实现:指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人的预先声明,而认一定的事实或行为地出现标志合同成立的承诺形式。2.1.3 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效力n n概述n n合同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已存合同进行评价后合合同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已存合同进行评价后合同的法律状态。按照法律行为的理论,合同效同的法律

58、状态。按照法律行为的理论,合同效力评价的标准主要有行为能力、意思表示和内力评价的标准主要有行为能力、意思表示和内容三个方面。我国容三个方面。我国合同合同法法依据这三个标准依据这三个标准将合同从效力上进行划分:有效合同、无效合将合同从效力上进行划分: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变更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同、可撤销变更合同、效力待定合同。 n n有效合同:n n合同当事人具有行为能力合同当事人具有行为能力n n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n n内容合法妥当的合同内容合法妥当的合同 n n无效合同n n定义:指当事人所订立的合同严重欠缺生效要定义:指当事人所订立的合同严重欠缺生效要件,法律不按当事人意思赋予

59、其效力。件,法律不按当事人意思赋予其效力。n n特征:当然、自始、确定特征:当然、自始、确定n n无效合同n n原因:原因:n n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益。n n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n n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n n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n n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n n可撤销、可变更合同n n界定:指合同存在不利一方的瑕疵,因界定:指合同存在不利一方的瑕疵,因而赋予一方当事人撤销权、变更权。而赋予一方当

60、事人撤销权、变更权。n n可撤销、可变更合同n n原因:原因:n n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n n乘人之危n n重大误解n n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n n效力待定的合同n n界定:指由于存在程序上瑕疵,牵涉第三界定:指由于存在程序上瑕疵,牵涉第三人,由此导致效力尚未确定有待于第三人人,由此导致效力尚未确定有待于第三人行为补足的合同。行为补足的合同。n n效力待定的合同n n原因:原因:n n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n n无权处分n n无权代理n n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n n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虽不生当事人意思表示确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虽不生当事人意思表示确定之效果,但并非不生任何法律效果

61、。一般认定之效果,但并非不生任何法律效果。一般认为,法律性为无效或被撤销后会有如下后果:为,法律性为无效或被撤销后会有如下后果:n n返还财产n n损害赔偿n n其他法律后果2.1.4 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履行 n n概述n n界定:合同的履行,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作出界定:合同的履行,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作出作为债务内容的给付,并因此使债权目的达到作为债务内容的给付,并因此使债权目的达到而归于消灭。而归于消灭。2.1.4 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履行 n n概述n n履行原则:履行原则:n n全面履行原则,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全面履行原则,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法定要求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和法定要求

62、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n n亲自履行原则,债务人应当亲自履行债务,亲自履行原则,债务人应当亲自履行债务,仅于例外场合允许由第三人代为履行。仅于例外场合允许由第三人代为履行。n n同时履行原则,即双务合同中当事人应当同同时履行原则,即双务合同中当事人应当同时履行各自的债务,除非双方的债务履行有时履行各自的债务,除非双方的债务履行有先后顺序。先后顺序。n n内容n n履行主体:履行主体:n n债务人,按照亲自履行原则,债务人原则上应亲自债务人,按照亲自履行原则,债务人原则上应亲自履行债务。债务人可使用履行辅助人。履行债务。债务人可使用履行辅助人。n n第三人,债务违法所得观念得到克服之后,除给付第三

63、人,债务违法所得观念得到克服之后,除给付价值依存于特定债务人的场合,第三人可作为履行价值依存于特定债务人的场合,第三人可作为履行主体。主体。n n债权人,原则上由债权人受领债务。债权人,原则上由债权人受领债务。n n其他受领人:债权人的代理人、债权质权人、表见其他受领人:债权人的代理人、债权质权人、表见受领权人。受领权人。n n内容n n履行标的:即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的对象,如履行标的:即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的对象,如交付的标的物,完成的劳务等。交付的标的物,完成的劳务等。n n履行地点:即债务人履行义务和债权人接受履履行地点:即债务人履行义务和债权人接受履行的地点。合同当事人可就履行地点在合同

64、中行的地点。合同当事人可就履行地点在合同中作出约定,如果没有约定的,可依法律的规定作出约定,如果没有约定的,可依法律的规定确定合同的履行地点。确定合同的履行地点。n n内容n n履行期限:即债务人履行义务和债权人接受履履行期限:即债务人履行义务和债权人接受履行的时间。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的时间。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合同义务,如果合同约定不明确,则债务人行合同义务,如果合同约定不明确,则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随时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足够的准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足够的准备时间。备时间。n n

65、内容n n履行方式:即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方法。合同可履行方式:即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方法。合同可以就履行方式作出专门的规定,如果合同未约以就履行方式作出专门的规定,如果合同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则应按照通常的履行方式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则应按照通常的履行方式履行或者依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履行或者依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n n内容n n履行方式履行方式n n履行费用:即当事人为履行合同而必须支出的履行费用:即当事人为履行合同而必须支出的费用。如运输费用、登记费用等。当事人可就费用。如运输费用、登记费用等。当事人可就履行费用的负担作出约定,如果合同未约定或履行费用的负担作出约定,如果合同

66、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应当由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负约定不明确的应当由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负担。担。n n双务合同的履行抗辩权n n同时履行抗辩权:即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在无同时履行抗辩权:即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在无先后履行顺序时,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履行之先后履行顺序时,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履行之前,有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的权利。前,有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的权利。n n要件:要件:n n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n n双方债务均介履行期双方债务均介履行期n n对方未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对方未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n n双务合同的履行抗辩权双务合同的履行抗辩权n n不安抗辩权:

67、即指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义务的一方不安抗辩权:即指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后履行一方有财产状况恶化等情形,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后履行一方有财产状况恶化等情形,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况时,在后履行一方未履行其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况时,在后履行一方未履行其债务或者为提供担保前,有拒绝先履行自己债务的权债务或者为提供担保前,有拒绝先履行自己债务的权利。利。n n要件:要件:n n双方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双方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n n后履行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债务履行能力的情形后履行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债务履行能力的情形n n不安事由危及对方债权的实现不安事由危及对方债权的实现n n双

68、务合同的履行抗辩权n n先履行抗辩权:即指双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有先履行抗辩权:即指双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在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债务之先后履行顺序的,在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债务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拒绝其履行请求的权利。前,后履行一方有拒绝其履行请求的权利。2.1.5 合同的解释合同的解释 n n定义n n合同解释是指合同的当事人或者法官、仲裁员以及合同解释是指合同的当事人或者法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遵循一定的原则,对合同的内容和含其他有关人员遵循一定的原则,对合同的内容和含义所作的准确的说明。义所作的准确的说明。 n n目的n n对合同的效力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合同的效力作出正确的判断。

69、 n n明确合同的具体内容。明确合同的具体内容。 n n方法n n依诚信原则解释的方法依诚信原则解释的方法n n依合同目的解释的方法依合同目的解释的方法n n依交易习惯解释的方法依交易习惯解释的方法n n系统解释的方法系统解释的方法n n文意解释的方法文意解释的方法n n公平解释的方法公平解释的方法2.2 侵权之债侵权之债n n2.2.1概述n n2.2.2一般侵权行为n n2.2.3特殊侵权行为2.2.1 概述概述n n侵权行为的概念n n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救起对他人的人身权利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救起对他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造成的损害,依法应当承担过错责和财产权利造成的损害,依法应当承担

70、过错责任或无过错责任的行为。任或无过错责任的行为。n n侵权行为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大陆法系侧侵权行为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大陆法系侧重从构成要件上界定侵权行为,英美法系则重从构成要件上界定侵权行为,英美法系则有判例中归纳出侵权行为的多种类型。有判例中归纳出侵权行为的多种类型。 n n规范结构n n侵权行为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某种行为方式或行侵权行为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某种行为方式或行为状态,它包含四个要素:为状态,它包含四个要素:n n行为制裁:包括行为客观的违法性和主观的过错性n n损害救济n n规范功能n n遏制:传统侵权法基于过错原则,通过对过错遏制:传统侵权法基于过错原则,通过对过错的否定

71、性评价控制人们的可规则行为。的否定性评价控制人们的可规则行为。n n补偿:无论损害的移转还是损害的分担,对受补偿:无论损害的移转还是损害的分担,对受害人的补偿,始终是不再完全受报复主义支配害人的补偿,始终是不再完全受报复主义支配的侵权行为法的一个重要功能。的侵权行为法的一个重要功能。n n归责原则n n定义:确定责任归属所依据的法律准则。定义:确定责任归属所依据的法律准则。n n过错责任原则:即以过错作为加害人承担侵权过错责任原则:即以过错作为加害人承担侵权责任事由的规则方式。责任事由的规则方式。n n结果责任原则:是人类对不法行为进行惩罚的结果责任原则:是人类对不法行为进行惩罚的最原始的方式

72、,即有加害即有责任。最原始的方式,即有加害即有责任。n n归责原则n n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n n结果责任原则结果责任原则n n无过错原则:即不以过错作为责任成立的要件无过错原则:即不以过错作为责任成立的要件的规则方式,是随着近代化过程中各种工业灾的规则方式,是随着近代化过程中各种工业灾害、事故损害的激增而出现的一种规则方式。害、事故损害的激增而出现的一种规则方式。2.2.2 一般侵权行为一般侵权行为n n构成要件概述n n大陆法系关于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学说和大陆法系关于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学说和立法立法n n三要件说:法国民法为代表,认为一般侵权三要件说:法国民法为代表,认为一般侵

73、权行为要件包括过错、损害事实、因果关系。行为要件包括过错、损害事实、因果关系。2.2.2 一般侵权行为一般侵权行为n n构成要件概述n n大陆法系关于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学说和大陆法系关于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学说和立法立法n n三要件说三要件说n n四要件说:德国民法为代表,认为一般侵权四要件说:德国民法为代表,认为一般侵权行为要件包括过错、行为不法、损害、因果行为要件包括过错、行为不法、损害、因果关系。关系。n n六要件说:台湾学理为代表,认为除上面四六要件说:台湾学理为代表,认为除上面四要件外,还包括责任能力和侵害他人权利。要件外,还包括责任能力和侵害他人权利。n n构成要件概述n n

74、英美法系关于一般侵权行为要件的理论英美法系关于一般侵权行为要件的理论n n被告对原告负有注意义务被告对原告负有注意义务n n被告所为背于该义务被告所为背于该义务n n被告所为因果性的影响了原告被告所为因果性的影响了原告n n作为以上三种情形的结果,原告遭受损害作为以上三种情形的结果,原告遭受损害n n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n n过错过错n n主观说:主观说认为,过错是应受非难的心理状态,主观说:主观说认为,过错是应受非难的心理状态,但不包括行为人的外部行为。但不包括行为人的外部行为。n n客观说:客观说责任为过错并非是行为人主观的心客观说:客观说责任为过错并非是行为人主观

75、的心理状态,而应该是反映其意志的外部行为的应受非理状态,而应该是反映其意志的外部行为的应受非难性。难性。n n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n n过错过错n n主观说主观说n n客观说客观说n n折中说:此说认为,人的意志终须通过行为予以反折中说:此说认为,人的意志终须通过行为予以反映,由此过错是由人的外在行为反映的主观意志状映,由此过错是由人的外在行为反映的主观意志状态,过错概念在法律实施中的运用,不是对行为人态,过错概念在法律实施中的运用,不是对行为人实施行为是心理状态地再现性描述,而是对那些足实施行为是心理状态地再现性描述,而是对那些足以表明行为意志状态的客观事实的综合性判

76、断。以表明行为意志状态的客观事实的综合性判断。n n因果关系n n界定: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或界定: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或者由其管理下的物件与损害结果之间的相互关者由其管理下的物件与损害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系。n n因果关系的确定:现代民法上采取两分法来确因果关系的确定:现代民法上采取两分法来确定因果关系。定因果关系。 n n因果关系的确定:现代民法上采取两分法来确定因果关系。n n对事实上原因的确定(条件关系),采取对事实上原因的确定(条件关系),采取“ “若若非,则不非,则不” ”的公式,其功能旨在排除于造成损的公式,其功能旨在排除于造成损害无关的事实。害无关的事实

77、。n n对法律上原因的确定(相当因果关系),侵权对法律上原因的确定(相当因果关系),侵权行为上的因果关系,仅肯定某一原因系某种结行为上的因果关系,仅肯定某一原因系某种结果事实上的条件尚不足令加害人承担责任。还果事实上的条件尚不足令加害人承担责任。还须加害行为在通常情况下也导致加害结果。须加害行为在通常情况下也导致加害结果。n n损害事实n n定义:损害是指行为对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法定义:损害是指行为对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法益在价值上或用途上的减少。损害是侵权行为益在价值上或用途上的减少。损害是侵权行为的责任基础,的责任基础,“ “无损害即无责任无损害即无责任” ”成为自罗马成为自罗马法以来的格言

78、。法以来的格言。n n分类:财产损害和人身损害、直接损害和间接分类:财产损害和人身损害、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损害2.2.3 特殊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n n概述概述n n界定:特殊侵权行为是指界定:特殊侵权行为是指民法通则民法通则或者其或者其他规范行为建特别规定了法律要件和效果的侵他规范行为建特别规定了法律要件和效果的侵权行为。权行为。n n特征:特征:n n归责原则,不同于过错责任原则,多采无过错或过归责原则,不同于过错责任原则,多采无过错或过错推定的规则方式。错推定的规则方式。n n法律效果归属,公务侵权、职务侵权和被监护人侵法律效果归属,公务侵权、职务侵权和被监护人侵权,均由第三人承担责任。

79、在形式上突破了自己责权,均由第三人承担责任。在形式上突破了自己责任原则。任原则。n n行为样态,多为不作为型侵权行为样态,多为不作为型侵权n n间接侵权型n n公务侵权行为:国家公务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实公务侵权行为:国家公务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实施的侵权行为。施的侵权行为。n n要件:要件:n n须有国家公务员存在须有国家公务员存在n n须其执行职务须其执行职务n n须其实施侵权行为须其实施侵权行为n n许行为违背对于受害人应当执行的公务,既违背了许行为违背对于受害人应当执行的公务,既违背了公务的宗旨和具体要求公务的宗旨和具体要求n n效果:有加害人所属机关法人负责效果:有加害人所属机关法人负责n

80、n间接侵权型n n职务侵权行为: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职务侵权行为: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三种法人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实施的侵体三种法人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实施的侵权行为权行为n n要件:要件:n n须有法人的工作人员存在须有法人的工作人员存在n n需工作人员执行职务需工作人员执行职务n n需实施侵权行为需实施侵权行为n n效果:有加害人所属法人负责效果:有加害人所属法人负责n n间接侵权型n n监护侵权行为:是指被监护人实施的侵权行为监护侵权行为:是指被监护人实施的侵权行为或加害行为。或加害行为。n n要件:要件:n n须有监护人存在须有监护人存在n n须被监护人实施加害行为须

81、被监护人实施加害行为n n须行为违法须行为违法n n效果:由监护人负责,即护人不明确或有争议效果:由监护人负责,即护人不明确或有争议的,以顺序在先的有监护能力者为监护人。的,以顺序在先的有监护能力者为监护人。n n工业灾害型n n产品责任: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有加害人和产品责任: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有加害人和销售人共同承担责任的行为。销售人共同承担责任的行为。n n要件:要件:n n须致害源是产品缺陷须致害源是产品缺陷n n无需制造人有过失无需制造人有过失n n效果:由产品的制造人和销售人共同负责效果:由产品的制造人和销售人共同负责n n工业灾害型n n高险作业加害行侵权行为:因高度危险给他人

82、高险作业加害行侵权行为:因高度危险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由作业人负责的行为。造成损害的,依法由作业人负责的行为。n n要件:要件:n n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n n无需作业人有过失,作业人是指作业所属之人,而无需作业人有过失,作业人是指作业所属之人,而非具体操作人。非具体操作人。n n效果:由作业人负担责任。效果:由作业人负担责任。n n工业灾害型n n污染环境型侵权行为: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环境型侵权行为: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实施的致害行为。污染

83、的规定实施的致害行为。n n要件上的特殊性:无过失责任要件上的特殊性:无过失责任n n危险来源型n n建筑物危险型侵权行为: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以建筑物危险型侵权行为: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之人损害的行为。坠落之人损害的行为。n n要件上的特征:过失推定要件上的特征:过失推定n n效果:由建筑物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担责任效果:由建筑物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担责任n n危险来源型n n制造通行危险型侵权行为:在贡噢那个场所、制造通行危险型侵权行为:在贡噢那个场所、道旁或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道旁或通道上挖坑、修缮安

84、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按权措施造成他人损害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按权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的行为。n n要件上的特征:过失推定要件上的特征:过失推定n n效果:由施工人承担责任效果:由施工人承担责任n n危险来源型n n动物危险型侵权行为:饲养的动物加害于他人,动物危险型侵权行为:饲养的动物加害于他人,依法由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负责的情形。依法由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负责的情形。n n要件上的特征:无过失责任要件上的特征:无过失责任n n效果:动物的饲养人、管理人负责。效果:动物的饲养人、管理人负责。2.3 无因管理之债无因管理之债 n n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n n管理他人事务管理他人事

85、务n n有为他人管理的意思有为他人管理的意思n n指管理人为他人管理事务,并使管理事务所生利益指管理人为他人管理事务,并使管理事务所生利益归属他人的意思。归属他人的意思。n n无法律上的义务无法律上的义务n n指管理人对事物的管理无法定或约定的义务指管理人对事物的管理无法定或约定的义务n n无因管理的类型及效力n n无因管理n n真正的无因管理真正的无因管理n n适法的无因管理适法的无因管理n n不适法的无因管理;不适法的无因管理;n n不真正的无因管理不真正的无因管理n n后者分为误信管理后者分为误信管理n n不法管理不法管理n n适法的无因管理:n n是指符合无因管理的功能价值及构成要件,

86、完是指符合无因管理的功能价值及构成要件,完全发生法律规定的无因管理之债效果的无因管全发生法律规定的无因管理之债效果的无因管理。理。n n以管理事务是否合于被管理人意思,分为以下以管理事务是否合于被管理人意思,分为以下两类:两类:n n主管适法的无因管理主管适法的无因管理n n客观适法的无因管理客观适法的无因管理n n法律效力:在管理人和本人之间发生债之关系n n管理人的义务:管理人的义务:n nA A主给付义务:管理事务主给付义务:管理事务n nB B从给付义务:通知义务、继续管理义务、结算义从给付义务:通知义务、继续管理义务、结算义务务n n管理人的权利:管理人的权利:n nA A支出费用的

87、偿还请求权支出费用的偿还请求权n nB B清偿负担债务的请求权清偿负担债务的请求权n nC C损害赔偿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n n不适法的无因管理:是指违反本人意思且又无客观适法事由的无因管理。n n不利于本人的无因管理:不利于本人的无因管理:n n利于本人的无因管理:利于本人的无因管理:n n符合本人意思的无因管理:符合本人意思的无因管理:n n不适法的无因管理:是指违反本人意思且又无客观适法事由的无因管理。n n法律效力:法律效力:n n管理人的责任:侵权责任管理人的责任:侵权责任n n本人的权利:本人可以决定是否请求返还不本人的权利:本人可以决定是否请求返还不适法无因管理所生的利益,如请求

88、返还,应适法无因管理所生的利益,如请求返还,应在得利范围内,偿还管理人支出的必要费用。在得利范围内,偿还管理人支出的必要费用。不请求返还时,可适用不当得利。不请求返还时,可适用不当得利。n n误信管理:n n是指误将他人事务信以为自己的事务而为管理。是指误将他人事务信以为自己的事务而为管理。n n法律效力:使用侵权行为或不当得利的规定。法律效力:使用侵权行为或不当得利的规定。n n误信管理:n n不法管理:n n是指明知是他人的事务,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管理。n n法律效力:使用侵权行为或不当得利的规定。本人也可称人管理事务,并在得利范围内,对于管理人所支出必要费用予以返还。2.4 不当得利

89、之债不当得利之债 n n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n n取得财产上的利益:因一定的实施而使总财取得财产上的利益:因一定的实施而使总财产有所增加。产有所增加。n n致他人受有损失:因一定的事实使他人得财致他人受有损失:因一定的事实使他人得财产总额减少。产总额减少。n n受损失与取得利益有因果关系受损失与取得利益有因果关系n n无法律上的原因:是指取得利益之时,对取无法律上的原因:是指取得利益之时,对取得利益而言。得利益而言。n n不当得利的类型n n给付之不当得利:指基于给付而发生的不当给付之不当得利:指基于给付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得利。n n构成要件的特殊要求构成要件的特殊要求: :n n取得财产上的利

90、益须因给付所生。取得财产上的利益须因给付所生。n n致他人受损须基于给付关系。致他人受损须基于给付关系。n n无法律上的原因须属欠缺给付目的:无法律上的原因须属欠缺给付目的:A A自自始欠缺给付目的。始欠缺给付目的。B B给付目的嗣后不存在给付目的嗣后不存在 n n不当得利的类型n n非给付之不当得利:基于给付以外事实而生非给付之不当得利:基于给付以外事实而生的不当得利。又分为以下三类:的不当得利。又分为以下三类:n n因行为而生的不当得利:因行为而生的不当得利:n n因自然事件而生的不当得利因自然事件而生的不当得利n n因法律规定而生的不当得利因法律规定而生的不当得利n n不当得利的效力n

91、n概说:一定事实符合不当得利要件时,即在利概说:一定事实符合不当得利要件时,即在利益所有人和受益人之间发生不当得利之债。利益所有人和受益人之间发生不当得利之债。利益所有人以其丧失的利益为债权,受益人则以益所有人以其丧失的利益为债权,受益人则以其所得之利益为债务,分别称为债之关系的债其所得之利益为债务,分别称为债之关系的债权人和债务人。权人和债务人。n n不当得利之债的客体n n返还原物:包括利益本身及孳息。利益返还方返还原物:包括利益本身及孳息。利益返还方式各依法律规定的各类权利变动方式为之。式各依法律规定的各类权利变动方式为之。n n赔偿价额:原则上依获利时的客观价值确定。赔偿价额:原则上依

92、获利时的客观价值确定。但有争议。但有争议。n n利益返还之范围利益返还之范围n n善意受领人返还责任:仅负现存利益返还责任,如该善意受领人返还责任:仅负现存利益返还责任,如该利益不存在,适当减免其返还责任。利益不存在,适当减免其返还责任。n n恶意受领人返还责任:受领时明知或受领后得知者为恶意受领人返还责任:受领时明知或受领后得知者为恶意受领人。不论利益存在与否,其所受利益及孳息恶意受领人。不论利益存在与否,其所受利益及孳息一并返还。一并返还。n n第三人的返还义务:善意受领人利益不存在是因其无第三人的返还义务:善意受领人利益不存在是因其无偿让与第三人时,第三人应付该利益的返还义务。对偿让与第

93、三人时,第三人应付该利益的返还义务。对于第三人,其所受利益是否存在,主观上是恶意还是于第三人,其所受利益是否存在,主观上是恶意还是善意,适用法律对利益受领人的规定。善意,适用法律对利益受领人的规定。n n不当得利请求权与物上请求权n n物权效力优先说物权效力优先说n n不当得利请求权独立说,晚近学者倾向于独立不当得利请求权独立说,晚近学者倾向于独立说说第三章第三章 债的效力债的效力n n债权的效力债权的效力 n n债权的请求力:债权人依其债权请求债务人履债权的请求力:债权人依其债权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效力行债务的效力n n债权的执行力:债权人取得强制执行名以后,债权的执行力:债权人取得强制执行

94、名以后,可依法对债务人为强制执行。可依法对债务人为强制执行。n n债权的受领保持力:债权人有依其债权保持所债权的受领保持力:债权人有依其债权保持所受给付的效力,构成法律上的原因。受给付的效力,构成法律上的原因。第三章第三章 债的效力债的效力n n债权的效力债权的效力 n n处分权能:债券的效力广义上也包括对债权的处分权能在内。n n私力实现:近代以来,法律为维护法律秩序及社会平和,债的实现原则上要求公力救济。但法律亦允许在特定情形下,债权人得依其私力而实现债权。如自主行为、债之抵销。第二节第二节 债务的效力债务的效力给付义务群给付义务群n n给付义务n n给付:特定当事人间得请求的特定行为,旨

95、给付:特定当事人间得请求的特定行为,旨在满足债权,包含不作为在内。在满足债权,包含不作为在内。n n主给付义务主给付义务 现代民法上债的关系建立现代民法上债的关系建立在主给付义务之上。在主给付义务之上。n n是指债的关系所固有、必备,并用以决定债的关是指债的关系所固有、必备,并用以决定债的关系(尤其是合同)类型的基本义务。系(尤其是合同)类型的基本义务。n n从给付义务从给付义务 n n是指辅助主给付义务满足债权人的债务。是指辅助主给付义务满足债权人的债务。n n附随义务附随义务n n就功能而言,一为促进实现主给付义务,使债权人的就功能而言,一为促进实现主给付义务,使债权人的给付利益获得最大可

96、能的满足;给付利益获得最大可能的满足; 二为维护他方当事人二为维护他方当事人人身或财产上利益。人身或财产上利益。 n n附随义务与从给付义务的界限:能否依独立之诉请求附随义务与从给付义务的界限:能否依独立之诉请求履行,附随义务不能依独立之诉请求履行。履行,附随义务不能依独立之诉请求履行。 n n不真正义务不真正义务n n当事人不得请求履行,而其违反亦不发生损害赔偿的当事人不得请求履行,而其违反亦不发生损害赔偿的问题,仅使权利人遭受权利减损或丧失之不利益而已。问题,仅使权利人遭受权利减损或丧失之不利益而已。第三节第三节 不履行债务及其效力不履行债务及其效力 n n给付不能n n概念概念实际给付的

97、内容实际给付的内容( (原给付义务原给付义务) )的不能。的不能。n n债务人即使经努力,仍然不能依债之本旨履行债务人即使经努力,仍然不能依债之本旨履行义务之状态义务之状态 第三节第三节 不履行债务及其效力不履行债务及其效力 n n给付不能n n类型类型n n事实不能与法律不能事实不能与法律不能n n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n n客观不能与主观不能客观不能与主观不能n n全部不能与部分不能全部不能与部分不能n n永久不能与一时不能永久不能与一时不能n n二、给付不能n n效力效力n n不可归责于债务人时,免除债务人的给付义不可归责于债务人时,免除债务人的给付义务,不发生损害赔偿替代

98、给付问题。务,不发生损害赔偿替代给付问题。n n可归责于债务人时:可归责于债务人时:n n给付为全部不能,债务人负损害赔偿之责;给付为全部不能,债务人负损害赔偿之责; n n部分不能的,履行剩余部分,对不能部分负损害部分不能的,履行剩余部分,对不能部分负损害赔偿之责;但如果部分履行对债权人无利益的,赔偿之责;但如果部分履行对债权人无利益的,债权人可以拒绝部分履行而请求全部不履行之损债权人可以拒绝部分履行而请求全部不履行之损害赔偿害赔偿。n n给付拒绝n n意义:债务人在债成立后履行期届满之前,能意义:债务人在债成立后履行期届满之前,能为给付而明示地表示不为给付的意思表示。为给付而明示地表示不为

99、给付的意思表示。n n要件:给付非为不能;债务人表示不为给付;要件:给付非为不能;债务人表示不为给付;债务人无得以不履行债务的抗辩权。债务人无得以不履行债务的抗辩权。n n效力效力n n债权人得诉请强制执行或使债务人承担债不履行的债权人得诉请强制执行或使债务人承担债不履行的责任(违约金、损害赔偿);合同责任(违约金、损害赔偿);合同法法108108条条n n债权人可以直接解除合同。合同债权人可以直接解除合同。合同法第法第9494条条n n给付迟延n n意义:对履行期已满而能给付的债务,由于可意义:对履行期已满而能给付的债务,由于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未为给付所发生的迟延。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未为给

100、付所发生的迟延。n n要件:债务已届清偿期;给付可能;有可归责要件:债务已届清偿期;给付可能;有可归责于债务人之事由于债务人之事由n n效力效力n n债权人可诉请强制执行;债权人可诉请强制执行;n n损害赔偿损害赔偿n n合同之债解除权的产生合同之债解除权的产生 n n不完全给付不完全给付n n意义:债务人未完全按给付的内容所为的给付。意义:债务人未完全按给付的内容所为的给付。 有给付行为,但不完全。有给付行为,但不完全。 可归责于债务人。可归责于债务人。n n类型:瑕疵给付、加害给付类型:瑕疵给付、加害给付n n效力效力n n不完全给付可补正的,债务人有补正的义务,因此不完全给付可补正的,债

101、务人有补正的义务,因此而造成给付迟延的,负迟延之责;补正对于债权人而造成给付迟延的,负迟延之责;补正对于债权人无利益的,债权人得拒绝受领,而为损害赔偿的请无利益的,债权人得拒绝受领,而为损害赔偿的请求。求。n n不可补正的,债务人负赔偿责任,包括加害责任。不可补正的,债务人负赔偿责任,包括加害责任。 n n不履行债务的效力n n强制履行强制履行n n继续履行为主、赔偿为辅的救济原则继续履行为主、赔偿为辅的救济原则n n损害赔偿损害赔偿n n合同法第合同法第113113条:损失赔偿额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条:损失赔偿额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损失,包括合同履

102、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第四章第四章 债权的实现债权的实现n n债权的担保n n债权的保全第一节第一节 债权的担保债权的担保n n保证n n意义n n保证合同是指保证人与债权人订立的、由保证人承诺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其代负履行责任或承担连带责任的合同。第一节第一节 债权的担保债权的担保n n保证n n保证的范围保证的范围n n当事人无约定的,及于主债务的全部范围,当事人无约定的,及于主债务的全部范围,而且还及于其负担,如违约金等。而且还及于其

103、负担,如违约金等。 n n主债务合同无效、解除的,所产生的返还请主债务合同无效、解除的,所产生的返还请求权及损害赔偿请求权也在保证债务的范围求权及损害赔偿请求权也在保证债务的范围之内。之内。n n保证的类型n n一般保证:补充责任,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一般保证:补充责任,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在债权人未就主债务人的财产申请强制执行并在债权人未就主债务人的财产申请强制执行并获满足前,保证人得拒绝履行保证债务。获满足前,保证人得拒绝履行保证债务。 责任责任具有补充性。具有补充性。n n连带保证:债权人有选择权,保证人与主债务连带保证:债权人有选择权,保证人与主债务人负连带清偿责任。人负连带清偿责

104、任。n n保证期限n n自主债务不履行起为始期;自主债务不履行起为始期; n n期间由当事人约定,无约定的,为债务履行期期间由当事人约定,无约定的,为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届满之日起6 6个月。个月。 n n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n n保证的效力n n债权人对保证人的清偿请求权债权人对保证人的清偿请求权依保证的类依保证的类型而有差异;型而有差异;n n主债务人对债权人所得主张的抗辩(如同时履主债务人对债权人所得主张的抗辩(如同时履行抗辩),保证人亦得主张;行抗辩),保证人亦得主张;n n多数保证人之间通常负连带责任;多数保证人之间通常负连带责任;n n保证人履行债务后,

105、对主债务人取得代位求偿保证人履行债务后,对主债务人取得代位求偿权。权。n n定金n n意义:合同一方当事人为担保债务的履行而预意义:合同一方当事人为担保债务的履行而预先向他方交付的金钱或其他替代品。先向他方交付的金钱或其他替代品。 与预付款与预付款的区别的区别n n定金的数额不得超过主债务数额的定金的数额不得超过主债务数额的20%20%n n定金n n效力效力n n利益填补利益填补损害赔偿的替代:给付定金一方不履损害赔偿的替代:给付定金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无权要求定金的返还(担保功能主要体现行合同的无权要求定金的返还(担保功能主要体现在此);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的,双倍返还。在此);接受定金的一方

106、不履行的,双倍返还。n n充抵价金或返还充抵价金或返还当事人履约当事人履约n n违约金n n意义:依当事人的约定或法律的直接规定,在意义:依当事人的约定或法律的直接规定,在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债务时,向他方给付的金钱。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债务时,向他方给付的金钱。 n n违约金n n意义意义n n违约金的数额违约金的数额n n约定违约金:应与债务不履行的损害相当,约定违约金:应与债务不履行的损害相当,如过高或过低,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如过高或过低,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裁机构)变更。n n法定违约金:固定比例、浮动比例、固定数法定违约金:固定比例、浮动比例、固定数额额n n效力:替

107、代赔偿金效力:替代赔偿金 第二节第二节 债权的保全债权的保全 n n债权人代位权n n债权人撤销权n n债权人代位权n n意义意义债权人为了保全其债权不受损害,以债权人为了保全其债权不受损害,以自己的名义代债务人行使权利的权利。自己的名义代债务人行使权利的权利。n n构成要件构成要件n n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以非专属于债务人的财产权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以非专属于债务人的财产权利为限利为限n n有保全债权的必要,而且其行使以保全债权的必要有保全债权的必要,而且其行使以保全债权的必要为限。为限。n n债权已届清偿期债权已届清偿期n n债权人代位权n n债权人代位权的效力债权人代位权的效力n n对第

108、三人之效力:第三人可以对债务人所提对第三人之效力:第三人可以对债务人所提出的抗辩(如时效届满、同时履行抗辩等),出的抗辩(如时效届满、同时履行抗辩等),均得以之对抗债权人均得以之对抗债权人n n对债务人的效力对债务人的效力n n债权人撤销权n n意义: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损害债权的行为,有意义: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损害债权的行为,有请求法院撤销该行为的权利。请求法院撤销该行为的权利。n n性质性质形成权形成权n n债权人撤销权n n构成要件构成要件n n须有债务人损害债权的行为须有债务人损害债权的行为n n债务人的行为须在债权成立后实施债务人的行为须在债权成立后实施n n债务人的行为害及债权人的债权债

109、务人的行为害及债权人的债权n n主观要件:债务人的行为为无偿时,不考虑主观要件:债务人的行为为无偿时,不考虑受益人的主观状态;在债务人以不合理的低受益人的主观状态;在债务人以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以受让人知道债务人之恶意价转让财产的,以受让人知道债务人之恶意为必要为必要n n行使n n依诉行使依诉行使n n期间限制期间限制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1 1年;行为年;行为发生之发生之日起日起5 5年。年。n n效力n n债务人的行为视为自始无效,第三人对于因此债务人的行为视为自始无效,第三人对于因此而取得的财产负返还之责(返还于债务人)。而取得的财产负返还之责(返还于债务人)。第

110、五章第五章 债的移转债的移转n n债权让与n n意义:债权人将其债权移转于受让人的民事法意义:债权人将其债权移转于受让人的民事法律行为。律行为。n n让与限制(合同法第让与限制(合同法第7979条):条):(1)(1)根据合同性质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不得转让;(2)(2)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3)(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n n效力n n让与人与受让人间让与人与受让人间原债权之全部内容均移原债权之全部内容均移转于受让人转于受让人 受让人同时取得从权利受让人同时取得从权利n n债务人与受让人之间债务人与受让人之间n n受让人成为债务人的新债权

111、人受让人成为债务人的新债权人通知通知n n债务人对抗让与人的一切事由,都可以用以对抗受债务人对抗让与人的一切事由,都可以用以对抗受让人;让人;n n债务人的抵销权。债务人的抵销权。 n n因债权让与而增加的履行费用,由受让人承担。因债权让与而增加的履行费用,由受让人承担。n n债务承担n n包括免责的债务承担、并存的债务承担(债务包括免责的债务承担、并存的债务承担(债务加入),通常指狭义的即免责的债务承担。加入),通常指狭义的即免责的债务承担。n n债务承担合同债务承担合同n n债务人与承担人订立合同,以债权人允诺为生效要债务人与承担人订立合同,以债权人允诺为生效要件;件;n n债权人与承担人

112、订立合同,直接发生效力。债权人与承担人订立合同,直接发生效力。n n债务承担n n效力效力n n承担人成为债务人,原债务人免除清偿义务;承担人成为债务人,原债务人免除清偿义务;n n承担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的一切抗辩;承担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的一切抗辩;n n第三人为债务清偿提供担保的,除非经其同第三人为债务清偿提供担保的,除非经其同意,担保义务消灭;意,担保义务消灭;n n承担人不得以其对抗债务人的理由,对抗债承担人不得以其对抗债务人的理由,对抗债权人(债务承担的无因性)。权人(债务承担的无因性)。n n债之移转n n意义:当事人将其债权债务一并移转给第三人意义:当事人将其债权债务一并移转给第三

113、人享有和承担。享有和承担。n n合同承受合同承受n n定义:一方当事人与他人订立合同后,依照其与第定义:一方当事人与他人订立合同后,依照其与第三人的约定并经对方当事人的同一,由第三人取代三人的约定并经对方当事人的同一,由第三人取代自己在合同关系中的法律地位,承受合同中规定的自己在合同关系中的法律地位,承受合同中规定的权利义务。权利义务。n n债之移转n n意义意义n n合同承受合同承受n n要件:要件:n n合法有效的合同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存在n n得承受之合同为双务合同得承受之合同为双务合同n n原合同当事人与第三人就合同承受达成协议原合同当事人与第三人就合同承受达成协议n n经对方当事人同

114、意经对方当事人同意n n效力:第三人承受原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效力:第三人承受原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n n企业合并n n意义:是指一个企业或其一部分被另一个企业意义:是指一个企业或其一部分被另一个企业吸收或几个企业合并为一个新的企业的情形。吸收或几个企业合并为一个新的企业的情形。n n效力:企业合并后,因此而消灭的企业的一切效力:企业合并后,因此而消灭的企业的一切权利义务由继存的企业承担。权利义务由继存的企业承担。第六章第六章 债的消灭债的消灭n n清偿清偿 :产生消灭债权的效果的给付。产生消灭债权的效果的给付。n n清偿人清偿人n n债务人债务人 n n债务人的代理人债务人的代理人 n n第三人

115、:原则上应允许第三人清偿,当事人第三人:原则上应允许第三人清偿,当事人另有约定或债务履行具有专属性的除外另有约定或债务履行具有专属性的除外n n清偿的标的n n部分清偿部分清偿以全部清偿为原则,但依当事人以全部清偿为原则,但依当事人约定、债务的性质等可以允许部分清偿约定、债务的性质等可以允许部分清偿债债权的部分消灭。权的部分消灭。n n代物清偿代物清偿以他种给付代替原定给付的清偿。以他种给付代替原定给付的清偿。 n n清偿地、清偿期、清偿费用n n清偿地清偿地依约定,无约定的,给付金钱的,依约定,无约定的,给付金钱的,在债权人所在地;非金钱的,在债务人所在地。在债权人所在地;非金钱的,在债务人

116、所在地。n n清偿期清偿期n n指债务人应为清偿而债权人应为受领之时期指债务人应为清偿而债权人应为受领之时期n n确定:约定,无约定的,随时请求或清偿确定:约定,无约定的,随时请求或清偿n n期限利益的问题期限利益的问题期限利益可以抛弃期限利益可以抛弃n n清偿费用:未约定的,由债务人承担清偿费用:未约定的,由债务人承担第二节第二节 提存提存n n意义n n提存是债务人将难以清偿的标的物交提存部门提存是债务人将难以清偿的标的物交提存部门保存以消灭债的行为保存以消灭债的行为。代替清偿代替清偿n n提存的必要性:n n债权人受领迟延等并不使债务人免除给付义务,债权人受领迟延等并不使债务人免除给付义

117、务,为避免债务人长期受债务困扰。为避免债务人长期受债务困扰。第二节第二节 提存提存n n意义n n提存的必要性:n n提存的原因n n债权人拒绝受领债权人拒绝受领n n受领人不明受领人不明如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等如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等n n债权人下落不明债权人下落不明n n提存的主体和客体n n主体主体提存人(债务人或其代理人)和提存提存人(债务人或其代理人)和提存机关机关n n客体客体动产,金钱及其他适于保管的物。不动产,金钱及其他适于保管的物。不适于提存或费用过高的,债务人变卖后将价款适于提存或费用过高的,债务人变卖后将价款提存。提存。n n提存的效力n n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债务人与

118、债权人之间n n债权人与提存机关之间债权人与提存机关之间n n提存人与提存机关之间提存人与提存机关之间n n提存物之保管,适用保管合同的规定;提存物之保管,适用保管合同的规定;n n提存物的取回提存物的取回 提存出于错误等原因提存出于错误等原因第三节第三节 抵销抵销 n n意义n n抵销是当事人就互负种类相同的给付,按对等数额使其相互消灭的意思表示。涉及两个债的关系全部消灭或部分消灭。有对价,实际效果同清偿,构成债的消灭原因。第三节第三节 抵销抵销 n n意义意义n n抵销的要件抵销的要件n n双方债权的存在n n均届清偿期n n债权在对待的当事人之间存在(互负债务)n n同种类给付(破产法上

119、的抵销允许不同种类的债务的抵销)。n n抵销的效力抵销的效力n n双方对等数额的债权消灭双方对等数额的债权消灭第四节第四节 免除免除n n意义n n免除,债权人以债的消灭为目的而抛弃债权的免除,债权人以债的消灭为目的而抛弃债权的意思表示。意思表示。n n性质:各国立法例:n n契约说:德国民法典契约说:德国民法典 债权人依契约免除债权人依契约免除n n单独行为说:日本、台湾单独行为说:日本、台湾第四节第四节 免除免除n n意义意义n n性质:各国立法例:性质:各国立法例:n n免除的方法免除的方法n n以意思表示为之以意思表示为之n n应由债权人为之应由债权人为之n n须向债务人为之须向债务人

120、为之债务人需要受领该意思表债务人需要受领该意思表示示n n效力效力债的关系的消灭,包括从债务的消灭债的关系的消灭,包括从债务的消灭第五节第五节 混同混同n n意义n n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法律事实。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法律事实。n n效力n n通常情况下,导致债的消灭通常情况下,导致债的消灭n n在法律规定或债权属于他人权利标的时,债权在法律规定或债权属于他人权利标的时,债权不消灭。不消灭。第六节第六节 合同的解除合同的解除n n定义:定义:n n指有效成立的合同因具备法定或约定的解除条指有效成立的合同因具备法定或约定的解除条件时,根据具有解除权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件时,根据具有解除权的一方或双方

121、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失效的法律行为。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失效的法律行为。n n分类:分类: n n约定解除:即当事人通过协商一致而解除合同的行为。约定解除:即当事人通过协商一致而解除合同的行为。n n法定解除:即当事人依法律的规定解除合同的行为。法定解除:即当事人依法律的规定解除合同的行为。n n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主要包括:n n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n n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n n当事人一方迟延

122、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理期限内仍未履行;n n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n n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章买卖合同 n n概述n n概念:买卖合同是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交付标概念:买卖合同是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交付标的物并已转所有权于他方,他方受领标的物并的物并已转所有权于他方,他方受领标的物并支付价款的合同。支付价款的合同。n n特征:特征:n n以转移所有权为最终目的以转移所有权为最终目的n n典型的有偿双务合同典型

123、的有偿双务合同n n诺成合同诺成合同n n效力n n对出卖人的效力对出卖人的效力n n交付标的物并使买受人取得该物所有权交付标的物并使买受人取得该物所有权n n瑕疵担保责任瑕疵担保责任n n对买受人的效力对买受人的效力n n支付价金的义务支付价金的义务n n接受履行的义务接受履行的义务n n保管义务保管义务n n效力n n对出卖人的效力对出卖人的效力n n对买受人的效力对买受人的效力n n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及风险负担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及风险负担n n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n n风险承担风险承担第八章赠与合同n n概述n n概念:是指当事人约定一方将自己所有的财产概念:是指当事人约

124、定一方将自己所有的财产无偿转让给他方所有的合同。无偿转让给他方所有的合同。n n特征:特征:n n双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n n单务无偿合同单务无偿合同n n诺成合同诺成合同n n效力:n n赠与合同的效力主要是赠与人的义务和责任,赠与合同的效力主要是赠与人的义务和责任,表现为以下几条:表现为以下几条:n n给付赠与标的物的义务给付赠与标的物的义务n n不履行给付义务的责任不履行给付义务的责任n n瑕疵担保责任瑕疵担保责任n n赠与合同的撤销n n概念:赠与物移转给受遗赠人之后由于受遗赠概念:赠与物移转给受遗赠人之后由于受遗赠人的某些行为导致的撤销。人的某些行为导致的撤销。n n撤销原因:撤销

125、原因:n n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n n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n n附负担的赠与,赠与人不履行其负担的义务附负担的赠与,赠与人不履行其负担的义务第九章租赁合同n n概述n n概念: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将物交付另一方使概念: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将物交付另一方使用,另一方为此支付租金,并于使用完毕后归用,另一方为此支付租金,并于使用完毕后归还原物的合同。还原物的合同。n n特征:特征:n n转让财产使用权的合同转让财产使用权的合同n n标的物是特定的非消耗物标的物是特定的非消耗物n n诺成、双务、有偿合同诺成、双务、有偿合同n n

126、临时性临时性n n具有某些物权特征具有某些物权特征n n效力n n出租人的主要义务出租人的主要义务n n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将租赁物交付给承租人使用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将租赁物交付给承租人使用的义务义务n n瑕疵担保义务瑕疵担保义务n n租赁物修理和其他合法负担租赁物修理和其他合法负担n n效力n n出租人的主要义务出租人的主要义务n n承租人的主要义务承租人的主要义务n n按期支付租金按期支付租金n n以合同约定合理使用租赁物以合同约定合理使用租赁物n n妥善保管租赁物妥善保管租赁物n n合同终止后返还租赁物合同终止后返还租赁物第十章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合同 n n概念n n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127、:指土地所有权人将土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指土地所有权人将土地的使用权以一定期限让与土地使用人,并由土的使用权以一定期限让与土地使用人,并由土地使用人向土地所有人支付出让租金的合同。地使用人向土地所有人支付出让租金的合同。n n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指根据出让合同取得土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指根据出让合同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使用权人,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受地使用权的使用权人,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受让凡个,由受让方支付一定转让金的合同。让凡个,由受让方支付一定转让金的合同。n n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n n概念: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是指国家将概念: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以一定的期限

128、让与土地使用国有土地使用权以一定的期限让与土地使用人,并由土地使用人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人,并由土地使用人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合同。出让金的合同。n n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n n特征:特征:n n出让方为代表国家的土地管理部门出让方为代表国家的土地管理部门n n受让方为开发利用经营土地的法人或个人受让方为开发利用经营土地的法人或个人n n诺成性合同诺成性合同n n效力:效力:n n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n n概念概念n n是指土地使用权人在其权利有效年限范围内,将其土地使用权再转让给他人的合同。n n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n n特征:特征:n n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为基础n n诺成合

129、同n n一般为有偿和同n n效力效力第十一章承揽合同n n概述n n概念:是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概念:是当事人双方约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他方接受该工作成果并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他方接受该工作成果并支付相应报酬的合同。支付相应报酬的合同。第十一章承揽合同n n概述n n特征:特征:n n承揽人的工作具有独立性承揽人的工作具有独立性n n以完成一定的工作、提供成果为目的以完成一定的工作、提供成果为目的n n承揽人在工作中独立承担风险承揽人在工作中独立承担风险n n诺成、双务、有偿合同诺成、双务、有偿合同n n种类:种类:n n加工、定作、修理、印刷、复制、描绘测试、

130、检验加工、定作、修理、印刷、复制、描绘测试、检验鉴定鉴定n n效力n n承揽人的主要义务承揽人的主要义务n n按合同要求亲自完成工作按合同要求亲自完成工作n n交付定作物并完成定作物权利转移交付定作物并完成定作物权利转移n n善意保管、保密善意保管、保密n n定作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定作物的瑕疵担保义务n n承揽人有留置权承揽人有留置权n n效力n n承揽人的主要义务承揽人的主要义务n n承揽人有留置权承揽人有留置权n n定作人的主要义务定作人的主要义务n n协助承揽人完成工作协助承揽人完成工作n n受领定作物受领定作物n n向承揽人支付报酬向承揽人支付报酬第十二章委托合同n n概述n n概念:是

131、指以双方当事人约定,一方为他方处概念:是指以双方当事人约定,一方为他方处理事务的合同。理事务的合同。n n特征:特征:n n标的是处理事务的行为标的是处理事务的行为n n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以相互信任为基础n n受托人以委托人的费用办理委托事务受托人以委托人的费用办理委托事务n n诺成、不要式合同诺成、不要式合同n n可以有偿、可以无偿可以有偿、可以无偿n n效力n n受托人的主要义务受托人的主要义务n n办理委托事务办理委托事务n n报告义务报告义务n n转移利益和权利转移利益和权利n n效力n n受托人的主要义务受托人的主要义务n n委托人的义务委托人的义务n n支付费用支付费用n n支付报酬

132、支付报酬n n清偿债务清偿债务n n赔偿损失赔偿损失第十三章运输合同n n概述n n概念:又称运送合同,是指承运人将旅客或概念:又称运送合同,是指承运人将旅客或货物送到约定地点,旅客或托运人向承运人货物送到约定地点,旅客或托运人向承运人支付票款或运费的合同。支付票款或运费的合同。n n旅客运输合同n n概念:承运人与旅客签订的,关于承运人将旅概念:承运人与旅客签订的,关于承运人将旅客及其行李安全运送到目的地,旅客为此支付客及其行李安全运送到目的地,旅客为此支付费用的合同。费用的合同。n n效力效力n n承运人的权利义务承运人的权利义务n n旅客的主要权利和义务旅客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n n货物运

133、输合同n n概念:简称货运合同,是承运人将托运人交付概念:简称货运合同,是承运人将托运人交付运输的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托运人为此支付运输的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托运人为此支付运费的合同。运费的合同。n n效力效力n n托运人的权利义务托运人的权利义务n n承运人的权利义务承运人的权利义务第十四章行纪合同n n概述n n概念:当事人约定一方接受他方的委托,以自概念:当事人约定一方接受他方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为他方办理购销或其他商业上的贸易己的名义为他方办理购销或其他商业上的贸易活动,他方给付一定报酬的合同。活动,他方给付一定报酬的合同。n n特征:特征:n n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实施一定的法

134、律行为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实施一定的法律行为n n为委托人的利益办理事务为委托人的利益办理事务n n诺成、双务、有偿合同诺成、双务、有偿合同n n效力n n行纪人的权义行纪人的权义n n权利:权利:n n报酬请求权报酬请求权n n介入权介入权n n义务:义务:n n以委托人的要求办理行纪事务以委托人的要求办理行纪事务n n妥善保管、认真检查委托物妥善保管、认真检查委托物n n委托人的主要义务委托人的主要义务n n支付报酬支付报酬n n接受行纪人处理行纪事务后果接受行纪人处理行纪事务后果第十五章居间合同 n n概述n n概念:指居间人按照委托人的要求,为其与第概念:指居间人按照委托人的要求

135、,为其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提供机会或进行介绍,委托人为三人订立合同提供机会或进行介绍,委托人为此向居间人支付约定报酬的合同。此向居间人支付约定报酬的合同。n n特征:特征:n n居间人是为委托人报告订约机会或充任订约媒介的居间人是为委托人报告订约机会或充任订约媒介的人人n n委托人以方给付报酬以与第三人达成交易为条件委托人以方给付报酬以与第三人达成交易为条件n n有偿、诺成、不要式合同有偿、诺成、不要式合同n n效力n n居间人的主要义务居间人的主要义务n n如实报告和诚信义务如实报告和诚信义务n n保密义务保密义务n n勤勉尽职义务勤勉尽职义务n n委托人的主要义务委托人的主要义务n n支付报酬

136、支付报酬n n支付居间活动费用支付居间活动费用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物权物权n n第一章物n n第二章物权通论n n第三章所有权n n第四章用益物权n n第五章担保物权n n第六章占有占有第一章第一章 物物n n1.1物的意义n n1.2物的分类n n1.3特种物1.1 物的意义物的意义n n物的概念n n指人们能够支配和利用的物质实体和自然力。指人们能够支配和利用的物质实体和自然力。 n n特征n n客观物质性客观物质性 n n可支配性可支配性 n n可使用性可使用性 1.2 物的分类物的分类n n流通物、限制流通物、不流通物n n限制流通物:黄金、白银;外币;文物;麻醉限制流通物:黄金、白银;

137、外币;文物;麻醉药品、毒品、运动枪支等药品、毒品、运动枪支等n n禁止流通物:土地、矿藏、水流、淫秽书画等禁止流通物:土地、矿藏、水流、淫秽书画等(禁止流通物通常不能为个人合法地拥有,但(禁止流通物通常不能为个人合法地拥有,但不妨在其上设立其他可流通的权利,如国有土不妨在其上设立其他可流通的权利,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使用权)n n法律效果:法律行为无效,其后果多表现为国法律效果:法律行为无效,其后果多表现为国家的追缴。家的追缴。 n n动产与不动产(可动物、不可动物)n n动产:能够移动并且不至于损害价值的物;动产:能够移动并且不至于损害价值的物; n n不动产:在性质上不能移动或虽可移动但移

138、不动产:在性质上不能移动或虽可移动但移动会损害价值的物;动会损害价值的物; n n民法一般通过对不动产的界定区分动产与不民法一般通过对不动产的界定区分动产与不动产:可列举说明何物为不动产,余物为动动产:可列举说明何物为不动产,余物为动产。产。 n n动产与不动产(可动物、不可动物)n n分类的意义:分类的意义:n n物权的公示方法不同;物权的公示方法不同;n n物权变动的法定要件不同物权变动的法定要件不同 n n构成不同物权类型的对象,例如用益物权基构成不同物权类型的对象,例如用益物权基本建立在不动产之上;抵押权针对不动产、本建立在不动产之上;抵押权针对不动产、质权针对动产。质权针对动产。n

139、n对诉讼管辖等具有意义对诉讼管辖等具有意义。 n n特定物与种类物n n以物是否具有独立的特征或被视为具有独立以物是否具有独立的特征或被视为具有独立的特征来加以区分的特征来加以区分n n种类物:以品种、质量、规格或度量衡加以种类物:以品种、质量、规格或度量衡加以确定的不具有独立的特征的物(工农业产品确定的不具有独立的特征的物(工农业产品是其典型代表)。是其典型代表)。 归属于某个种类,在同一归属于某个种类,在同一类型的物之间可以相互替换。类型的物之间可以相互替换。 可替换性是种可替换性是种类物的基本特征类物的基本特征n n特定物:指具有独立特征(如艺术品)或因特定物:指具有独立特征(如艺术品)

140、或因指定而特定化的物。指定而特定化的物。 n n特定物与种类物n n分类的意义:分类的意义: n n某些法律关系要求特定类型的物,例如租赁、某些法律关系要求特定类型的物,例如租赁、使用借贷须以特定物为对象;而消费借贷须使用借贷须以特定物为对象;而消费借贷须以种类物为对象(返还义务不同:原物的返以种类物为对象(返还义务不同:原物的返还,还是同种类物的返还);还,还是同种类物的返还); n n所有权移转时间的规则不同;所有权移转时间的规则不同; n n灭失责任(灭失责任(“ “种类物不灭失种类物不灭失” ”规则):特定规则):特定物灭失,免除义务人交付原物的义务(给付物灭失,免除义务人交付原物的义

141、务(给付不能)。不能)。n n主物与从物n n以两个独立存在的物在用途上的主从关系为以两个独立存在的物在用途上的主从关系为区分标准区分标准两个独立的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两个独立的物之间的相互关系。n n从物:非主物的成分(构成部分,如油画与从物:非主物的成分(构成部分,如油画与其画框、门窗与房屋);从物与主物恒常的其画框、门窗与房屋);从物与主物恒常的具有功能上的关联(不是暂时的),而居于具有功能上的关联(不是暂时的),而居于从属关系;从属关系;n n主物与从物n n区分的意义:区分的意义:n n台湾民法典第台湾民法典第6868条条2 2项项“ “主物之处分,及于从物主物之处分,及于从物” ”(

142、广义理解,包含债权行为在内),如抵押、(广义理解,包含债权行为在内),如抵押、出卖主物,在当事人没有相反的约定时,其效力出卖主物,在当事人没有相反的约定时,其效力及于从物。及于从物。n n我国民通意见我国民通意见第第8787条:有附属物的财产,附属物条:有附属物的财产,附属物随财产所有权的移转而移转。但当事人另有约定随财产所有权的移转而移转。但当事人另有约定又不违法的,按约定处理。又不违法的,按约定处理。n n可分物与不可分物n n以物能否分割作为区分的标准;以物能否分割作为区分的标准;n n可分物:指不因分割而变更其性质或减损其可分物:指不因分割而变更其性质或减损其价值之物(米、酒、土地);

143、反之,则为不价值之物(米、酒、土地);反之,则为不可分物;可分物;n n可分物与不可分物n n区分意义:区分意义:n n共有物的分割方法不同(实物分割或价值分共有物的分割方法不同(实物分割或价值分割);割);n n多数人之债的性质可能不同(以可分物作为多数人之债的性质可能不同(以可分物作为标的物的,可以成立按份之债,也可以是连标的物的,可以成立按份之债,也可以是连带之债;相反,只可能是连带之债)。带之债;相反,只可能是连带之债)。n n消耗物与不消耗物n n以物仅能使用一次还是能够多次反复使用为区以物仅能使用一次还是能够多次反复使用为区分标准分标准n n依其性质因一次使用即为消耗而不能再用于同

144、依其性质因一次使用即为消耗而不能再用于同一目的的物,为消耗物(食品、金钱);能够一目的的物,为消耗物(食品、金钱);能够被权利人反复使用的物则为不消耗物。被权利人反复使用的物则为不消耗物。n n意义:构成不同契约类型的标的物意义:构成不同契约类型的标的物消耗物消耗物上成立消费借贷;不消耗物上成立租赁与使用上成立消费借贷;不消耗物上成立租赁与使用借贷。借贷。n n原物与孳息n n原物:依其自然属性或法律规定能够带来收原物:依其自然属性或法律规定能够带来收益的物;益的物;n n孳息:由原物所生的收益;包括天然孳息孳息:由原物所生的收益;包括天然孳息(果实、动物之出产物)与法定孳息;(果实、动物之出

145、产物)与法定孳息;n n意义:意义:n n孳息与原物相分离后,由孳息收取权人获得其所孳息与原物相分离后,由孳息收取权人获得其所有权(原则上原物所有人有收取权,但土地承租有权(原则上原物所有人有收取权,但土地承租人、永佃权人等有收取权);人、永佃权人等有收取权); n n转让原物时,孳息收取权一并移转。转让原物时,孳息收取权一并移转。 n n有主物与无主物n n意义:意义:n n解决无主物归属的问题。解决无主物归属的问题。 例如,对无主物可例如,对无主物可实行先占取得;实行先占取得;n n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超期无人认领的遗失物、漂

146、流物,隐藏物,超期无人认领的遗失物、漂流物,无人继承的遗产均归国家所有。无人继承的遗产均归国家所有。 n n单一物、合成物、集合物单一物、合成物、集合物n n单一物:在形态上为独立一体,且各构成部分已失其单一物:在形态上为独立一体,且各构成部分已失其个性之物,如牛、马、桌子;个性之物,如牛、马、桌子;n n合成物:指数个单一物,未失其个性,而结合成一体合成物:指数个单一物,未失其个性,而结合成一体的物,如项链和饰坠等;的物,如项链和饰坠等; 两个以上独立之物的结合,两个以上独立之物的结合,而且不存在主从关系,但在法律和交易观念上被视为而且不存在主从关系,但在法律和交易观念上被视为一物。一物。n

147、 n集合物(聚合物):指多个单一物或合成物集合为一集合物(聚合物):指多个单一物或合成物集合为一体而形成的聚合物;可分为事实上的集合物(如一群体而形成的聚合物;可分为事实上的集合物(如一群羊)和法律上的集合物(如企业)。羊)和法律上的集合物(如企业)。 n n单一物、合成物、集合物n n意义:意义:n n合成物在观念上始终被视为一个物,但作为合成物在观念上始终被视为一个物,但作为其构成部分的单一物自合成物分离后,可以其构成部分的单一物自合成物分离后,可以独立地成为所有权的客体;独立地成为所有权的客体;n n集合物可以被视为一个物而成为权利的客体,集合物可以被视为一个物而成为权利的客体,例如遗产

148、的买卖、企业的并购、一群羊的买例如遗产的买卖、企业的并购、一群羊的买卖。卖。1.3 特种特种物物n n货币货币 n n一般来说,占有的移转会导致所有权的移转,所以很一般来说,占有的移转会导致所有权的移转,所以很少发生货币的物上返还的问题,而多用债的关系(契少发生货币的物上返还的问题,而多用债的关系(契约、不当得利等)来调整约、不当得利等)来调整 n n货币可以作为物权关系的客体,也可以作为债权关系货币可以作为物权关系的客体,也可以作为债权关系的标的物,在其上成立金钱之债(不发生给付不能的的标的物,在其上成立金钱之债(不发生给付不能的问题),性质上属于种类物,是最一般的种类物;动问题),性质上属

149、于种类物,是最一般的种类物;动产;典型的消耗物产;典型的消耗物 n n其物质性并不重要,强调其价值形态。在所有和占有其物质性并不重要,强调其价值形态。在所有和占有的关系上具有特殊规则:一般来说,占有的移转会导的关系上具有特殊规则:一般来说,占有的移转会导致所有权的移转,所以很少发生货币的物上返还的问致所有权的移转,所以很少发生货币的物上返还的问题,而多用债的关系(契约、不当得利等)来调整;题,而多用债的关系(契约、不当得利等)来调整; n n证券证券n n广义的证券是指在特制的专用纸单上记载一定文字,广义的证券是指在特制的专用纸单上记载一定文字,表明一定财产权利或法律事实的书据。表明一定财产权

150、利或法律事实的书据。n n可包括票证、证书、单据、特种格式合同书、有价证可包括票证、证书、单据、特种格式合同书、有价证券等券等n n有价证券的法律性质:有价证券的法律性质:n n直接代表特定的财产权利;直接代表特定的财产权利; n n证券权利的行使以证券的持有为前提;证券权利的行使以证券的持有为前提; n n证券权利的移转原则上仅以证券的交付为必要证券权利的移转原则上仅以证券的交付为必要流通性;流通性;n n证券上的债务是无条件支付债务。证券上的债务是无条件支付债务。n n有价证券的主要类型有票据(汇票、本票、支票)、有价证券的主要类型有票据(汇票、本票、支票)、股票、债券、物权凭证(提单)等

151、,另外,还可区分股票、债券、物权凭证(提单)等,另外,还可区分为记名证券和不记名证券。为记名证券和不记名证券。 n n与人体有关的其他特种物n n包括可与人的身体相分离的血液、器官、精包括可与人的身体相分离的血液、器官、精子、卵子等,也包括死者的尸体。子、卵子等,也包括死者的尸体。n n原则上可以作为物,并且成为物权或债权的原则上可以作为物,并且成为物权或债权的对象,但是以这些特种物为标的的权利的行对象,但是以这些特种物为标的的权利的行使应有特殊规则使应有特殊规则 第二章物权通论 n n2.1物权的意义n n2.2物权法n n2.3物权的分类n n2.4物权的效力n n2.5物权的变动n n2

152、.6物权行为物权行为2.1 物权的意义物权的意义n n物权的概念n n物权是直接支配物,享受其利益并具有排他性物权是直接支配物,享受其利益并具有排他性的财产权的财产权 n n物权系财产权;物权系财产权;n n物权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权利;物权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权利; n n法律将物归属于某人支配,在于使其享受物的利益法律将物归属于某人支配,在于使其享受物的利益(所有权(所有权全面的利益享有;用益物权全面的利益享有;用益物权物的物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 担保物权担保物权交换价值)。交换价值)。 n n物权的特征n n对物的支配权对物的支配权 n n排他性的财产权排他性的财产权 n n对世权(绝对权

153、)对世权(绝对权) n n对物的支配权:n n物权人依自己的意思对标的物管领处分,实现物权人依自己的意思对标的物管领处分,实现其权利内容,无需他人行为或意思介入;其权利内容,无需他人行为或意思介入;n n就他物权而言,物权的实现无需物权设定人的就他物权而言,物权的实现无需物权设定人的意思或行为的介入,其权利不因物权设定人即意思或行为的介入,其权利不因物权设定人即所有人的变动而生影响(与以利用标的物为内所有人的变动而生影响(与以利用标的物为内容的债权相区别,借用)容的债权相区别,借用) n n排他性的财产权:n n在同一标的物上不能同时成立内容互不相容的在同一标的物上不能同时成立内容互不相容的物

154、权。物权。n n同一标的物上不能存在两个所有权(后所有人的所同一标的物上不能存在两个所有权(后所有人的所有权取得意味着前所有人权利的丧失);有权取得意味着前所有人权利的丧失);n n就他物权而言,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互不相容的他物就他物权而言,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互不相容的他物权。权。 不影响排他性的几种情形:不影响排他性的几种情形:n n多数人享有一个物权(共有);多数人享有一个物权(共有);n n所有权与他物权共存于一物之上;所有权与他物权共存于一物之上;n n数个他物权存在于一物之上(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共存、数个他物权存在于一物之上(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共存、数个用益物权共存、数个担保物权共存)。

155、数个用益物权共存、数个担保物权共存)。 n n对世权(绝对权)n n保护的绝对性。保护的绝对性。 n n物权关系的义务人为权利人之外的任何人;物权关系的义务人为权利人之外的任何人;n n义务人的义务表现为不作为(不妨碍物权人行使物义务人的义务表现为不作为(不妨碍物权人行使物权);权); n n物权人得对任何妨碍其权利行使之人提出妨碍之排物权人得对任何妨碍其权利行使之人提出妨碍之排除的主张。除的主张。2.2 物权法物权法 n n意义n n物权法是指规范物权关系的法律。物权法是指规范物权关系的法律。n n形式意义上的物权法形式意义上的物权法民法典物权编;民法典物权编;n n实质意义上的物权法实质意

156、义上的物权法以物权关系为规范以物权关系为规范对象的所有法律对象的所有法律n n物权法的性质n n作为民法的组成部份,应属私法;作为民法的组成部份,应属私法;n n物权法中有大量强制性规范:物权法中有大量强制性规范:n n公法性限制(如规划法)公法性限制(如规划法)n n私法性限制:基于物权法定主义,与债法中的意思私法性限制:基于物权法定主义,与债法中的意思自治形成对比(当然,物权法仍然为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形成对比(当然,物权法仍然为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如地上权设立的期限、代自治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如地上权设立的期限、代价等)。价等)。n n物权法的基本原则n n一物一权主义一物一权主

157、义n n两种含义:两种含义:n n物权的排他性的表现;物权的排他性的表现; n n物权客体:一个所有权的客体以一物为限;既不物权客体:一个所有权的客体以一物为限;既不能在物的组成部分上成立物权,也不能在数个物能在物的组成部分上成立物权,也不能在数个物上成立一个物权;上成立一个物权;着眼于物权支配客体的确着眼于物权支配客体的确定化。定化。 n n物权法定主义物权法定主义n n意义:物权的类型及其内容由法律规定,而不许当事意义:物权的类型及其内容由法律规定,而不许当事人自行创设;人自行创设;n n立法例:日本民法、韩国民法、台湾民法立法例:日本民法、韩国民法、台湾民法(757757条:物条:物权,

158、除本法或其他法律有规定外,不得创设)明文规权,除本法或其他法律有规定外,不得创设)明文规定;定; 德国、瑞士等民法虽无明文,但学理上均认可此德国、瑞士等民法虽无明文,但学理上均认可此原则;原则;n n立法理由:由物权的绝对性所决定,便于建立物权公立法理由:由物权的绝对性所决定,便于建立物权公示制度,使第三人了解物上的权利状况,从而使物权示制度,使第三人了解物上的权利状况,从而使物权的对抗性获得伦理的基础,保证交易的安全。的对抗性获得伦理的基础,保证交易的安全。n n物权法定主义物权法定主义n n包括包括n n类型法定,并非封闭的体系,立法可以规定新的物类型法定,并非封闭的体系,立法可以规定新的

159、物权类型,唯在立法确认前,当事人不得创设新的物权类型,唯在立法确认前,当事人不得创设新的物权类型;权类型;n n内容法定:当事人不得创设与法定类型的物权内容内容法定:当事人不得创设与法定类型的物权内容相异的物权类型。相异的物权类型。n n效果:效果:n n违反物权法定主义,当事人创设物权的行为不发生违反物权法定主义,当事人创设物权的行为不发生效力;效力;n n如该设权行为符合其他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则可如该设权行为符合其他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则可以发生相应的效力,例如,台湾民法以发生相应的效力,例如,台湾民法842842条第一项:条第一项:“ “永佃权之设定,定有期限者,视为租赁永佃权之设定,

160、定有期限者,视为租赁” ”;n n公示与公信的原则n n公示:以公开方式使公众知晓物权变动的事实。公示:以公开方式使公众知晓物权变动的事实。 n n公信:依公示之方法所表现的物权即使不存在公信:依公示之方法所表现的物权即使不存在或内容有异,但对于信赖此项公示方法所表现或内容有异,但对于信赖此项公示方法所表现的物权而为交易的人,法律仍承认其具有与真的物权而为交易的人,法律仍承认其具有与真实物权存在相同的法律效果。实物权存在相同的法律效果。2.3 物权的分类物权的分类n n自物权(所有权)与他物权(定限物权)自物权(所有权)与他物权(定限物权) n n以对标的物的支配范围为标准分类,或者对自有物与

161、以对标的物的支配范围为标准分类,或者对自有物与他人之物的权利;他人之物的权利;n n自物权:对自己之物享有的权利自物权:对自己之物享有的权利所有权:对物的所有权:对物的使用价值与支配价值全面支配的权利使用价值与支配价值全面支配的权利。完全物权完全物权n n他物权: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权利。他物权: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权利。n n在特定范围内对物进行支配的物权在特定范围内对物进行支配的物权定限物权定限物权n n对所有权加以限制,是所有权以外的对所有权加以限制,是所有权以外的物权物权限制物权限制物权n n他物权根据其支配内容为标准,可区分为用益物权与他物权根据其支配内容为标准,可区分为用益物权与担保物

162、权担保物权2.3 物权的分类物权的分类n n自物权(所有权)与他物权(定限物权)自物权(所有权)与他物权(定限物权) n n自物权自物权n n他物权他物权n n用益物权:以支配物的使用价值为内容的物权,传用益物权:以支配物的使用价值为内容的物权,传统民法上的地上权、地役权、永佃权等统民法上的地上权、地役权、永佃权等以不动以不动产为对象(经济价值、公示方法等决定);产为对象(经济价值、公示方法等决定);n n担保物权:以支配物的交换价值为内容的物权。担保物权:以支配物的交换价值为内容的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n n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与权利物权n n按权利的标的物的种类为

163、标准区分;按权利的标的物的种类为标准区分;n n不动产物权:存在于不动产之上的物权,用益不动产物权:存在于不动产之上的物权,用益物权与抵押权物权与抵押权n n动产物权:存在于动产之上动产物权:存在于动产之上所有权、动产所有权、动产质权、留置权质权、留置权n n权利物权:存在于权利上的物权利物权:存在于权利上的物权权权利质权、权利质权、权利抵押权权利抵押权n n成立要件、效力和得丧变更的不同成立要件、效力和得丧变更的不同动产占动产占有(动的安全)、不动产登记(静的安全)有(动的安全)、不动产登记(静的安全) n n主物权与从物权n n以物权是否具有独立性为标准进行区分;以物权是否具有独立性为标准

164、进行区分;n n主物权:能够独立存在、不须从属于其他权利主物权:能够独立存在、不须从属于其他权利的物权的物权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等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等n n从物权:从属于其他权利的物权从物权:从属于其他权利的物权担保物权担保物权(从属于其担保的债权)、地役权(从属于需(从属于其担保的债权)、地役权(从属于需役地的所有权)。役地的所有权)。n n区分意义:从物权随主权利的命运。区分意义:从物权随主权利的命运。n n其他分类n n意定物权、法定物权(如留置权、法定抵押权)意定物权、法定物权(如留置权、法定抵押权)n n登记物权、不登记物权登记物权、不登记物权n n有期限物权、无期限物权有期限

165、物权、无期限物权 n n关于准物权n n采矿权采矿权n n采伐权采伐权n n渔业权渔业权n n狩猎权狩猎权n n先买权(物权效果)先买权(物权效果) 2.4 物权的效力物权的效力 n n排他效力n n(见物权的排他性)n n优先效力n n物权对债权的优先效力物权对债权的优先效力n n物权无论成立时间先后,均具有优先于债物权无论成立时间先后,均具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权的效力; 例外:如买卖不破租赁例外:如买卖不破租赁n n优先效力n n物权对债权的优先效力物权对债权的优先效力n n物权相互间的效力物权相互间的效力n n不相容的物权不能并存,此系物权排他性的问题;不相容的物权不能并存,此系物权排他

166、性的问题;n n一物之上的所有权与他物权间,他物权当然具有优一物之上的所有权与他物权间,他物权当然具有优先效力;先效力;n n数个担保物权并存于一物之上时,成立在先的,顺数个担保物权并存于一物之上时,成立在先的,顺位在先,具有优先于后成立的担保物权的效力;位在先,具有优先于后成立的担保物权的效力;n n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共存时,成立在先的,亦具有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共存时,成立在先的,亦具有优先效力(示例:一物之上先设立抵押权后设立地优先效力(示例:一物之上先设立抵押权后设立地上权;或者相反的情形)。上权;或者相反的情形)。 n n物上请求权效力n n意义:物权人在其物被侵害或有被侵害之虞意义:

167、物权人在其物被侵害或有被侵害之虞时,得请求回复物权圆满状态或防止侵害之时,得请求回复物权圆满状态或防止侵害之权利;权利; n n主要包括三种权利:返还请求权、除去妨害主要包括三种权利:返还请求权、除去妨害请求权、妨害预防请求权。请求权、妨害预防请求权。 不包括损害赔偿不包括损害赔偿请求权(侵权行为债权)请求权(侵权行为债权)以物的存在为以物的存在为前提前提n n性质:依存于物权之独立的请求权。性质:依存于物权之独立的请求权。 2.5 物权的变动物权的变动 n n意义n n变动,指物权的发生、内容变更与消灭;变动,指物权的发生、内容变更与消灭;n n发生:物权与特定主体的结合,原始取得(非发生:

168、物权与特定主体的结合,原始取得(非依据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物权)与继受取得依据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物权)与继受取得(就他人的权利而取得物权,移转取得、创设(就他人的权利而取得物权,移转取得、创设取得)取得)n n变更:主体变更、客体与内容变更,狭义上的变更:主体变更、客体与内容变更,狭义上的变更不包括主体的变更;变更不包括主体的变更;n n消灭:物权与其权利主体的分离消灭:物权与其权利主体的分离物权的绝物权的绝对丧失与相对丧失对丧失与相对丧失n n物权变动的原则n n公示原则公示原则n n 公示的效果:公示的效果:n n公示对抗主义:并非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而是公示对抗主义:并非物权变动的生效

169、要件,而是其对抗要件(对抗第三人)。法国民法典其对抗要件(对抗第三人)。法国民法典11411141条条(先受给付者其权利优先于另一人)。买卖等契(先受给付者其权利优先于另一人)。买卖等契约在双方当事人间发生所有权移转的效果。约在双方当事人间发生所有权移转的效果。n n公示生效主义:即使在双方当事人间,如未完成公示生效主义:即使在双方当事人间,如未完成公示,仍不发生所有权的变动。公示,仍不发生所有权的变动。n n我国民法通则我国民法通则7272条条n n物权变动的原则n n公示原则n n公信原则n n物权变动的立法例物权变动的立法例n n意思主义n n仅凭当事人的意思即可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仅凭

170、当事人的意思即可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法国、日本采此立法例法国、日本采此立法例n n物权效果与债权效果基于同一个法律行为发物权效果与债权效果基于同一个法律行为发生,如买卖契约;生,如买卖契约;n n交付和登记的公示要求,仅是对抗要件,而交付和登记的公示要求,仅是对抗要件,而非成立要件或生效要件非成立要件或生效要件n n物权变动的立法例物权变动的立法例n n意思主义n n物权形式主义n n物权因法律行为而变动时,除债权行为外,物权因法律行为而变动时,除债权行为外,还需要另有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并且履行还需要另有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并且履行登记或交付的法定形式。德国登记或交付的法定形式。德国n n物

171、权行为的独立性(分离主义)与无因主义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分离主义)与无因主义n n物权变动的立法例物权变动的立法例n n意思主义意思主义n n物权形式主义物权形式主义n n折衷主义(债权形式主义)折衷主义(债权形式主义)n n物权的变动,除债权之合意外,还需要履行物权的变动,除债权之合意外,还需要履行交付或登记的法定形式。交付或登记的法定形式。n n解释上无独立的物权行为存在。解释上无独立的物权行为存在。n n我国物权变动的立法n n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第7272条:条:“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

172、,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除外” ”;n n“ “法律另有规定法律另有规定” ”,主要指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主要指不动产物权的变动,须登记;须登记;n n当事人可以有不同的约定:交付之前(买卖合当事人可以有不同的约定:交付之前(买卖合同订立之时)、交付之后(价款全部清偿之前)同订立之时)、交付之后(价款全部清偿之前)。 约定的效力:不得对抗第三人?约定的效力:不得对抗第三人? 2.6 物权行为 n n意义n n依物权行为的目的定义:指直接设立、变更、依物权行为的目的定义:指直接设立、变更、终止物权的法律行为;终止物权的法律行为;n n依内容而为

173、定义:物权的意思表示与外部的变依内容而为定义:物权的意思表示与外部的变动特征(交付或登记)相互结合而成的法律行动特征(交付或登记)相互结合而成的法律行为;为;n n特征:特征:n n属法律行为,适用法律行为的一般规则;属法律行为,适用法律行为的一般规则; n n属于处分行为,以物权的得丧变更为目的,直接导属于处分行为,以物权的得丧变更为目的,直接导致物权的变动。致物权的变动。 n n物权行为的形式n n动产物权行为与不动产物权行为n n单方物权行为(遗嘱、物权抛弃)与双方物权行为(所有权移转、他物权设立)。n n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无因性n n独立性:物权行为独立于买卖、赠与、互易等独立性:物权

174、行为独立于买卖、赠与、互易等债权行为而存在。债权行为而存在。 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物权合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物权合意意 买卖契约中包含三个法律行为买卖契约中包含三个法律行为n n无因性:物权行为独立地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无因性:物权行为独立地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其原因关系(债权行为)不对物权变动的效力其原因关系(债权行为)不对物权变动的效力产生影响。原因关系纵然不存在或无效,物权产生影响。原因关系纵然不存在或无效,物权变动的效力仍然不受影响。变动的效力仍然不受影响。n n物权行为的要件n n须行为人具有处分权;与作为负担行为的债权须行为人具有处分权;与作为负担行为的债权行为的不同;行为的不同;n

175、n须有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须有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n n不动产物权经法律行为取得、设定、丧失及变不动产物权经法律行为取得、设定、丧失及变更的,须采用书面形式,并且非经登记不生效更的,须采用书面形式,并且非经登记不生效力;(非依法律行为而取得的,非经登记,不力;(非依法律行为而取得的,非经登记,不得处分);动产物权行为以交付为特别生效要得处分);动产物权行为以交付为特别生效要件。件。 第三章所有权 n n3.1导论n n3.2所有权的取得n n3.3共有n n3.4不动产所有权3.1 导论导论n n所有权的意义n n所有权定义的两种方法:概括式与列举式(权能)。n n所有权是在法律限制的范围内,

176、对物为全面支配的权利。n n性质n n全面性、整体性:所有权不是占有、使用、收全面性、整体性:所有权不是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在量上的总和,而是一个整体益、处分等权能在量上的总和,而是一个整体的权利。所有权不能在内容上或时间上加以分的权利。所有权不能在内容上或时间上加以分割。割。n n弹力性:所有权具有整体性,所以其内容的自弹力性:所有权具有整体性,所以其内容的自由伸缩。由伸缩。n n性质n n恒久性:所有权具有永久存续性,当事人不得恒久性:所有权具有永久存续性,当事人不得以契约约定其存续期间。所有权当然可以发生以契约约定其存续期间。所有权当然可以发生移转的问题,不过这只是所有权行使的问

177、题。移转的问题,不过这只是所有权行使的问题。n n社会性:所有权负有社会义务,受到法令限制。社会性:所有权负有社会义务,受到法令限制。自由是所有权的本质体现,每一种限制都要有自由是所有权的本质体现,每一种限制都要有正当性的说明。正当性的说明。 n n所有权的权能n n原则上所有权人享有所有物上可能的权能,包原则上所有权人享有所有物上可能的权能,包括积极权能与消极权能括积极权能与消极权能n n占有:对物的事实上的管领与支配。占有:对物的事实上的管领与支配。 n n使用:依物的用途,不毁损其物或改变其性质,使用:依物的用途,不毁损其物或改变其性质,而供生活上的需要。而供生活上的需要。n n收益:收

178、取所有物的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收益:收取所有物的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n n处分:事实上的处分;法律上之处分处分:事实上的处分;法律上之处分n n消极权能:所有权人的物上请求权消极权能:所有权人的物上请求权3.2 所有权的取得所有权的取得n n动产所有权的原始取得n n先占先占n n意义: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的动产,而意义: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的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n n先占是所有权起源的一种理论。先占是所有权起源的一种理论。3.2 所有权的取得所有权的取得n n动产所有权的原始取得n n先占先占n n要件:要件:n n须为动产;须为动产;n n须为无主的

179、动产须为无主的动产n n以所有的意思为占有;以所有的意思为占有; n n无法律禁止性规定(如濒危野生动物)或他人有无法律禁止性规定(如濒危野生动物)或他人有先占权(如渔业权)。先占权(如渔业权)。 n n动产所有权的原始取得n n添附添附n n意义意义n n物因附合、混合而相互结合或因加工而成物因附合、混合而相互结合或因加工而成为新物(物与劳动的结合);为新物(物与劳动的结合);n n动产所有权的原始取得n n添附添附n n添附所涉及的所有权取得的规则具有实现公共政策添附所涉及的所有权取得的规则具有实现公共政策之目的,再用债权上的补偿方法实现公平正义:之目的,再用债权上的补偿方法实现公平正义:

180、n n所有权单一化(物密切结合不易分离,共有不利所有权单一化(物密切结合不易分离,共有不利于物的用益);于物的用益); n n任意性规范,允许当事人以约定改变;任意性规范,允许当事人以约定改变; n n当事人间利益调整与维护(不当得利之规定)。当事人间利益调整与维护(不当得利之规定)。n n添附的原因,当事人的善意或恶意对所有权的归添附的原因,当事人的善意或恶意对所有权的归属没有影响。属没有影响。n n附合附合n n不动产的附合:不动产的附合:n n动产因附合而成为不动产的重要成分;不属于同一动产因附合而成为不动产的重要成分;不属于同一人所有。人所有。 n n法律效果:由不动产所有人取得该附合

181、物的所有权。法律效果:由不动产所有人取得该附合物的所有权。 n n动产的附合:动产的附合:n n动产与他人的动产相附合,非毁损不能分离,或分动产与他人的动产相附合,非毁损不能分离,或分离需费过巨的情形。离需费过巨的情形。 n n法律效果:原则上,各动产所有人按动产附合时的法律效果:原则上,各动产所有人按动产附合时的价值共有之;如果附合的动产有可视为主物的,则价值共有之;如果附合的动产有可视为主物的,则由该主物所有人取得合成物的所有权由该主物所有人取得合成物的所有权n n混合:n n动产与他人动产结合,不能识别或识别需费过动产与他人动产结合,不能识别或识别需费过巨的情形巨的情形n n法律效果:准

182、用动产附合的规定。法律效果:准用动产附合的规定。 n n加工:n n在他人之物上劳作,从而使其具有更高价值的在他人之物上劳作,从而使其具有更高价值的活动。活动。 动产、他人所有之动产、因加工而制成动产、他人所有之动产、因加工而制成新物;新物;n n 法律效果:原则上归属于原料所有人还是加工法律效果:原则上归属于原料所有人还是加工人人n n无主物的法定归属n n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n n无人继承的遗产;无人继承的遗产;n n无人认领的遗失物等归国家所有。无人认领的遗失物等归国家所有。n n善意取得善意取得n n意义:动产让与人与受让人间,以移转动产所有权为意义

183、:动产让与人与受让人间,以移转动产所有权为目的,由让与人将动产交付于受让人,即使让与人无目的,由让与人将动产交付于受让人,即使让与人无移转所有权的权利,受让人以善意受让时,仍取得其移转所有权的权利,受让人以善意受让时,仍取得其所有权的情形。所有权的情形。n n制度价值:所有权保护与交易安全的平衡。制度价值:所有权保护与交易安全的平衡。n n善意取得善意取得n n要件:要件:n n标的物须为动产;标的物须为动产;n n让与人须为动产占有人;让与人须为动产占有人;n n让与人须为无处分权人;让与人须为无处分权人;n n受让人受让动产的占有;受让人受让动产的占有;n n受让人须为善意;受让人须为善意

184、;n n受让人有偿取得占有;受让人有偿取得占有;n n非盗窃物、遗失物非盗窃物、遗失物3.3 共有共有n n意义n n两个以上的人同时享有一物所有权的状态。两个以上的人同时享有一物所有权的状态。n n特征:特征:n n所有权为一个;所有权为一个; n n权利主体为两个以上的人(区别于单独所有);权利主体为两个以上的人(区别于单独所有); n n共有人之间不构成独立的社团。共有人之间不构成独立的社团。n n类型:按份共有(分别共有)、共同共有(公类型:按份共有(分别共有)、共同共有(公同共有)同共有)n n按份共有n n意义:所有权在量上可分割为份额,各共有人意义:所有权在量上可分割为份额,各共

185、有人按其应有部分对共有物享有所有权。按其应有部分对共有物享有所有权。n n特征:特征:n n可分割为份额可分割为份额n n共有人按其份额行使共有权共有人按其份额行使共有权n n按份共有的发生:多因法律行为而发生,也有依法按份共有的发生:多因法律行为而发生,也有依法律规定而发生者律规定而发生者n n按份共有n n效力:效力:n n按照份额享有共有权,对物的处分需经全体共有人按照份额享有共有权,对物的处分需经全体共有人的同意的同意n n共有人对于其份额可以为自由处分;共有人对于其份额可以为自由处分; n n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n n 对份额的保护依关于所有权保护之规定。对份额的

186、保护依关于所有权保护之规定。n n分割请求权:共有人可随时提出结束共有关系,分分割请求权:共有人可随时提出结束共有关系,分割的方法割的方法实物分割、价值分割;协议分割、裁实物分割、价值分割;协议分割、裁判分割。判分割。n n共同共有n n意义: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意义: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成立共同关系之数人,基于此共同关系,平等成立共同关系之数人,基于此共同关系,平等和不分份额地对物享有共有权;和不分份额地对物享有共有权;n n特征:特征:n n以共有关系为共有的前提以共有关系为共有的前提n n在共有物上不进行份额的分割在共有物上不进行份额的分割n n共同共有n n

187、效力:效力:n n各共有人的权利及于共有物的全部各共有人的权利及于共有物的全部n n对标的物的处分须经全体共有人的同意;对标的物的处分须经全体共有人的同意; n n在共有关系结束前,不得提出分割共有在共有关系结束前,不得提出分割共有 3.4 不动产所有权不动产所有权n n不动产物权登记n n概念与意义概念与意义n n定义:指经权利人申请,登记部门将申请人定义:指经权利人申请,登记部门将申请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物权登的不动产物权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物权登记簿的事实。记簿的事实。n n登记的意义:为不动产物权交易提供具有国登记的意义:为不动产物权交易提供具有国家公信力支持的、统一的、

188、公开的法律基础。家公信力支持的、统一的、公开的法律基础。n n建筑物区分所有n n区分所有:指数人区分一建筑物而各有其区分所有:指数人区分一建筑物而各有其专有部分,并就其共有部分按其应有部分专有部分,并就其共有部分按其应有部分共有。专有部分之单独所有共同部分之共有。专有部分之单独所有共同部分之共有共有n n不动产相邻关系n n相邻关系:法律为调和相邻不动产之利用,相邻关系:法律为调和相邻不动产之利用,而就其所有人及利用人(地上权人、永佃权而就其所有人及利用人(地上权人、永佃权人、典权人)间所设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人、典权人)间所设定的权利义务关系。n n性质:并非独立的权利,而是所有权内容的性质

189、:并非独立的权利,而是所有权内容的限制或扩张限制或扩张n n不动产相邻关系n n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区别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区别n n相邻关系之法定性,地役权之意定性相邻关系之法定性,地役权之意定性n n相邻关系非独立的权利,系所有权的限制或扩张;相邻关系非独立的权利,系所有权的限制或扩张;地役权系独立的物权;地役权系独立的物权;n n相邻关系之成立与对抗第三人,不以登记为必要;相邻关系之成立与对抗第三人,不以登记为必要;后者须登记后者须登记n n相邻关系的调整是一种最低限度的调整,而地役相邻关系的调整是一种最低限度的调整,而地役权则依当事人意思而定权则依当事人意思而定n n不动产相邻关系不动产相

190、邻关系n n类型类型n n邻地损害的防免邻地损害的防免n n排水及用水关系排水及用水关系 n n邻地的利用邻地的利用 n n气响(不可量物)侵入之禁止气响(不可量物)侵入之禁止 n n越界越界第四章用益物权 n n4.1概说n n4.2承包经营权n n4.3使用权n n4.4宅基地使用权4.1 概说概说n n用益物权的概念与特征n n概念概念n n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对于他人所有物享有以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对于他人所有物享有以使用收益为内容的物权,这一物权是所有权使用收益为内容的物权,这一物权是所有权质的分解的结果。质的分解的结果。4.1 概说概说n n用益物权的概念与特征n n特征特征n n用益

191、物权是限制物权。用益物权是限制物权。n n用益物权是具有独立性的他物权。用益物权是具有独立性的他物权。n n用益物权是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他物权。用益物权是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他物权。n n用益物权的标的无主要是不动产。用益物权的标的无主要是不动产。 n n用益物权的分类n n传统民法上的用益物权传统民法上的用益物权n n地上权:在他人土地上营造建筑物或种植树地上权:在他人土地上营造建筑物或种植树木而长期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木而长期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n n地役权:为实现自己土地的利益而利用他人地役权:为实现自己土地的利益而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土地的权利。n n永佃权:对他人土地进行永久耕

192、作或放牧的永佃权:对他人土地进行永久耕作或放牧的权利。历史概念;台湾经验。权利。历史概念;台湾经验。n n典权:承典人支付典价、占有出典人的不动典权:承典人支付典价、占有出典人的不动产并予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产并予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n n用益物权的分类n n我国民法上的用益物权我国民法上的用益物权n n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城镇国有土地使用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国有资源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等权、国有资源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等n n物权法草案规定的用益物权类型物权法草案规定的用益物权类型n n基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邻地使用权基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邻地使用权4.2 承包经营权承

193、包经营权 n n概念n n承包经营权即为农地承包经营权,指农承包经营权即为农地承包经营权,指农业经营者在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业经营者在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在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或国家所有的由集在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或国家所有的由集体经济组织长期使用的土地上进行工作、体经济组织长期使用的土地上进行工作、养殖或畜牧并获得收益的权利。养殖或畜牧并获得收益的权利。4.2 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权 n n概念n n特征n n承包经营权主体的社区性。承包经营权主体的社区性。n n承包经营权取得的平均性承包经营权取得的平均性n n承包经营权的客体为农用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为农用地n n承包经营权的内容n

194、n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义务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义务n n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n n使用权使用权n n收益权收益权n n出租权出租权n n承包经营权人的义务承包经营权人的义务n n交纳土地承包费交纳土地承包费n n依法定用途使用土地依法定用途使用土地n n保持地力保持地力n n承包经营权的内容n n承包经营权的期限承包经营权的期限n n耕地的承包期限:耕地的承包期限:3030年年n n草地的承包期限:草地的承包期限:30503050年年n n林地的承包期限:林地的承包期限:30703070年,特殊林木的土年,特殊林木的土地承包期限,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地承包期限,经国务院林业行

195、政主管部门批准可延长。准可延长。n n承包经营权的内容n n承包经营权的产生与消灭承包经营权的产生与消灭n n承包经营权的产生承包经营权的产生n n社区内成员凭借其社员资格按平均分配原则所获社区内成员凭借其社员资格按平均分配原则所获得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得的农地承包经营权。n n社区外成员以市场配置方式取得农地承包经营权。社区外成员以市场配置方式取得农地承包经营权。n n承包经营权的内容n n承包经营权的产生与消灭承包经营权的产生与消灭n n承包经营权的产生承包经营权的产生n n承包经营权的消灭承包经营权的消灭n n农村社区成员因各种原因虽户籍迁移变为城镇社农村社区成员因各种原因虽户籍迁移变为城

196、镇社区成员,并获得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保护。区成员,并获得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保护。n n农村社区成员自愿抛弃农地承包经营权农村社区成员自愿抛弃农地承包经营权n n农地承包经营权人违反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地承包经营权人违反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破坏地力,并经集体经济组织制止而不改正的。破坏地力,并经集体经济组织制止而不改正的。4.3 使用权使用权n n概念n n指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以及自指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以及自然人个人对国家所有的土地和自然资源依法然人个人对国家所有的土地和自然资源依法享有的使用收益的权利。享有的使用收益的权利。 n n分类和几种形式n n国国有有土土

197、地地使使用用权权、国国有有林林地地使使用用权权、国国有有草草原原使使用用权权、国国有有水水面面、滩滩涂涂的的养养殖殖使使用用权权、采矿权采矿权4.4 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 n n概念和特征n n指自然人在依法取得的国际或集体所有的宅指自然人在依法取得的国际或集体所有的宅基地上所享有的建造房屋、居住使用的权利。基地上所享有的建造房屋、居住使用的权利。 n n内容及行使第五章担保物权 n n5.1概述n n5.2抵押权n n5.3质权n n5.4留置权5.1 概述概述n n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特征n n为担保债务的履行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或为担保债务的履行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或权利上所

198、设立的他物权权利上所设立的他物权 n n特征n n附随性、期待性、不可分性、物上代位性、以处分附随性、期待性、不可分性、物上代位性、以处分权和优先受偿权为内容权和优先受偿权为内容 n n类型n n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5.2 抵押权抵押权 n n意义n n抵押权:就债务人或抵押人不移转占有而供担抵押权:就债务人或抵押人不移转占有而供担保之物,得就其卖得价金优先受偿的权利。保之物,得就其卖得价金优先受偿的权利。n n特征n n担保物权。担保物权。n n标的物为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物标的物为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物n n不移转标的物占有不移转标的物占有n n就卖得价金优先受偿就卖得价金优

199、先受偿n n抵押权的取得n n因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因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n n基于法律规定而取得基于法律规定而取得法定抵押权,不以登记为法定抵押权,不以登记为必要必要n n因继承而取得因继承而取得连同债权连同债权n n因法律行为而取得因法律行为而取得n n抵押合同抵押合同物权合同与债权合同物权合同与债权合同n n登记之于抵押权的设定登记之于抵押权的设定n n以抵押登记为生效要件以抵押登记为生效要件n n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n n抵押权的效力n n抵押担保的债权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抵押担保的债权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

200、费用。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n n抵押权标的物的范围:从物抵押权标的物的范围:从物 、添附之物、孳息、添附之物、孳息 、抵押物的代位物:、抵押物的代位物: n n抵押权的效力n n抵押权人的权利抵押权人的权利n n变价权变价权n n优先受偿权优先受偿权n n抵押权的保全抵押权的保全n n抵押人的权利抵押人的权利n n可以设定多个抵押权可以设定多个抵押权n n设定地上权或其他用益物权设定地上权或其他用益物权n n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抵押人转让抵押物n n特殊抵押权n n法定抵押权法定抵押权 合同法第合同法第286286条条 承揽人之法定承揽人之法定抵押权抵押权n n无须登记无须登记n n优先

201、于意定抵押权优先于意定抵押权n n最高额抵押最高额抵押n n抵押权的消灭n n主债权的消灭;主债权的消灭;n n抵押权的实现抵押权的实现n n抵押物之灭失抵押物之灭失 5.3 质权质权n n概说n n概念:债权人为担保债权而根据合同占有债务概念:债权人为担保债权而根据合同占有债务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凭证,在债务人到期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凭证,在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能够以该动产或权利折价或者不履行债务时,能够以该动产或权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拍卖、变卖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n n类型类型n n动产质权动产质权n n权利质权权利质权 n n动产质权n n意义:以动产为权

202、利标的,移转占有意义:以动产为权利标的,移转占有n n设定:质押合同,要物合同,自质物交付给质设定:质押合同,要物合同,自质物交付给质权人占有时起生效。权人占有时起生效。 n n动产质权n n效力效力n n出质人的权利:出质人的权利:n n质物收益权;质物收益权;n n质物处分权(指示交付);质物处分权(指示交付);n n质权人的权利:质权人的权利:n n质物之留置权质物之留置权n n转质权转质权n n变价权变价权n n动产质权n n效力效力n n出质人的权利:出质人的权利:n n质权人的权利:质权人的权利:n n质权人义务质权人义务n n保管质物保管质物n n返还质物返还质物 n n三、权利

203、质权n n可质押的权利可质押的权利n n担保法担保法第第7575条第七十五条下列权利可以质押:条第七十五条下列权利可以质押:( (一一) )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单;( (二二) )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 (三三) )依法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权; ( (四四) )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n n权利质权的设定:权利质权的设定: 质押合同质押合同n n凭证交付,如债券、提单等凭证交付,如债券、提单等n n出

204、质登记出质登记5.4 留置留置权权 n n概念n n债权人因合同关系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在与该债权人因合同关系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在与该物有牵连关系的债权未受清偿前,得予以留置,物有牵连关系的债权未受清偿前,得予以留置,并以该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并以该财产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优先受偿的权利。n n留置物n n债务人的特定动产;债务人的特定动产;n n留置物是因合同关系而交付给留置权人(保管、留置物是因合同关系而交付给留置权人(保管、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 n n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n n与留置物有牵连关系。与留置物有牵连关系。n n留置

205、权是法定担保物权n n留置权的内容n n已届清偿期的债权,如债务人不履行,则债权已届清偿期的债权,如债务人不履行,则债权人可行使扣留权人可行使扣留权对抗债务人的返还请求权对抗债务人的返还请求权或交付请求权或交付请求权n n催告后的变价权催告后的变价权n n留置权消灭后的返还义务留置权消灭后的返还义务 n n留置权的消灭n n债务人的清偿;债务人的清偿; n n留置权实现留置权实现n n留置物的灭失留置物的灭失第六章第六章 占有占有n n占有的意义与性质n n罗马法上占有与本权的分离:占有乃一种事实,罗马法上占有与本权的分离:占有乃一种事实,而非权利,其机能不在于保护权利,而在于保而非权利,其机

206、能不在于保护权利,而在于保护社会平和。护社会平和。n n日耳曼法上,占有是物权的一种表现方式,占日耳曼法上,占有是物权的一种表现方式,占有与所有权并未被严格区分,所以占有不是单有与所有权并未被严格区分,所以占有不是单纯的事实,而是权利。纯的事实,而是权利。n n占有的意义与性质n n意义:对于物有事实上的管领力,其性质属意义:对于物有事实上的管领力,其性质属于事实,而非权利。于事实,而非权利。n n管领力的认定标准:须依社会观念,斟酌外管领力的认定标准:须依社会观念,斟酌外部可以认识的空间、时间关系,就个案加以部可以认识的空间、时间关系,就个案加以认定认定n n空间,人与物在场合上须有一定的结

207、合关系,足空间,人与物在场合上须有一定的结合关系,足以认定该物为某人所管领以认定该物为某人所管领n n时间,人与物的结合在时间上须有相当的连续性。时间,人与物的结合在时间上须有相当的连续性。n n占有的意义与性质n n占有的成立是否要求占有意思占有的成立是否要求占有意思n n罗马法上的占有:罗马法上的占有: 体素(事实管领)体素(事实管领)心素(占有意思)心素(占有意思)n n萨维尼(主观说)与耶林(客观说)的分萨维尼(主观说)与耶林(客观说)的分歧歧n n占有的分类n n有权占有、无权占有有权占有、无权占有n n以占有是否基于本权(有无法律上的原因)进行以占有是否基于本权(有无法律上的原因)

208、进行分类分类n n有权占有:所有权人、地上权人、质权人、承租有权占有:所有权人、地上权人、质权人、承租人、借用人等的占有人、借用人等的占有n n无权占有:如盗贼对于赃物之占有,拾得人对于无权占有:如盗贼对于赃物之占有,拾得人对于遗失物之占有遗失物之占有n n占有的分类n n有权占有、无权占有有权占有、无权占有n n区分意义:区分意义:n n有权占有人对于他人的返还请求,有权拒绝;有权占有人对于他人的返还请求,有权拒绝;无权占有人,对于权利人的返还要求,不得拒无权占有人,对于权利人的返还要求,不得拒绝。绝。n n无权占有有必要区分有瑕疵的占有和无瑕疵的无权占有有必要区分有瑕疵的占有和无瑕疵的占有

209、,以设置不同的法律效力,有权占有则无占有,以设置不同的法律效力,有权占有则无此必要此必要n n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n n以无权占有人是否误信为有占有权源为标准以无权占有人是否误信为有占有权源为标准进行区分进行区分n n善意占有:误信有占有权源而为占有者善意占有:误信有占有权源而为占有者n n恶意占有:明知无占有权,或对此已产生疑恶意占有:明知无占有权,或对此已产生疑问,而仍为占有者问,而仍为占有者n n区分意义:动产善意取得;动产善意占有与区分意义:动产善意取得;动产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其效力显著不同恶意占有,其效力显著不同n n和平占有与强暴占有n n是否以法律禁止的强暴手段为占有是否以法律禁

210、止的强暴手段为占有n n取得时效之占有,必须为和平占有取得时效之占有,必须为和平占有n n公然占有与隐秘占有n n以占有之方法,是否以避免他人发现的方法以占有之方法,是否以避免他人发现的方法为占有为占有n n取得时效以公然占有为要件取得时效以公然占有为要件n n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n n以是否具有所有的意思为标准进行区分以是否具有所有的意思为标准进行区分以其占有之物为自己之物而排斥他人占有的以其占有之物为自己之物而排斥他人占有的意识意识n n取得时效与时效均须以自主占有为之取得时效与时效均须以自主占有为之n n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n n以占有人是否直接占有标的物进行区分以占有人是否直接占有标的物进

211、行区分n n直接占有:直接对物有事实上的管领力的直接占有:直接对物有事实上的管领力的n n间接占有:不直接占有物,而对于直接占有间接占有:不直接占有物,而对于直接占有之人,基于一定的法律关系有返还请求权,之人,基于一定的法律关系有返还请求权,因而对物有间接管领力的因而对物有间接管领力的n n扩大了占有保护的范围;间接占有人也可扩大了占有保护的范围;间接占有人也可主张占有人的物上请求权;主张占有人的物上请求权;n n占有观念化,使观念交付成为可能占有观念化,使观念交付成为可能n n占有的取得n n占有的原始取得占有的原始取得非基于他人既存的占有非基于他人既存的占有而取得的占有而取得的占有 n n

212、继受取得继受取得基于他人既存的占有而取得占基于他人既存的占有而取得占有有n n占有的移转占有的移转n n占有的继承占有的继承n n占有的变更n n在占有存续中,占有的状态发生变更在占有存续中,占有的状态发生变更n n他主占有变为自主占有:内心的意思变化尚他主占有变为自主占有:内心的意思变化尚不足,还须向使其取得占有之人表示不足,还须向使其取得占有之人表示n n善意占有变为恶意占有善意占有变为恶意占有n n善意占有人如其后知无占有之权利而仍继善意占有人如其后知无占有之权利而仍继续占有的,即变为恶意占有续占有的,即变为恶意占有n n占有的效力n n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n n使占有人

213、免除了就其权利进行举证的困难使占有人免除了就其权利进行举证的困难n n此推定效果,不仅占有人能够主张,而且第此推定效果,不仅占有人能够主张,而且第三人也能够主张。三人也能够主张。 如债权人就债务人所占有如债权人就债务人所占有之动产,可以推定为占有人所有,而申请法之动产,可以推定为占有人所有,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院强制执行。n n占有的效力n n占有的权利取得效力占有的权利取得效力n n无主物先占取得所有权无主物先占取得所有权n n取得时效取得时效善意、和平、公然连续占有善意、和平、公然连续占有达法定期间,取得所有权达法定期间,取得所有权n n善意取得善意取得即时取得即时取得n n占有的效力n

214、n占有物的使用收益占有物的使用收益n n孳息收取:无论天然孳息,还是法定孳息孳息收取:无论天然孳息,还是法定孳息均包括在内;所受取得孳息归占有人所有,均包括在内;所受取得孳息归占有人所有,对于日后请求占有回复者,不负返还的义对于日后请求占有回复者,不负返还的义务,无论孳息是否已消费务,无论孳息是否已消费n n就使用占有物所获得的利益,不负利益返就使用占有物所获得的利益,不负利益返还之责还之责n n占有的此项效力成为善意占有人获利的法占有的此项效力成为善意占有人获利的法律上原因,因此不成立不当得利律上原因,因此不成立不当得利n n占有的效力n n占有人与回复请求权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占有人与回复请

215、求权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n n占有人与回复请求权人间,如有特定的法占有人与回复请求权人间,如有特定的法律关系之存在,则依该法律关系解决双方律关系之存在,则依该法律关系解决双方的权利义务的权利义务n n如无此种关系,法律须依占有的效力解决如无此种关系,法律须依占有的效力解决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n n占有的保护n n自力救济权自力救济权n n自力防御权:消极防御自力防御权:消极防御n n自力取回权:占有人对于侵夺行为为之自力取回权:占有人对于侵夺行为为之n n占有人的物上请求权占有人的物上请求权n n占有物返还请求权:占有人向侵夺占有之人提出占有物返还请求权:占有人向侵夺占有

216、之人提出n n占有妨害排除请求权占有妨害排除请求权n n占有妨害防止请求权占有妨害防止请求权n n占有人的物上请求权,应尽快行使,因为如经过较占有人的物上请求权,应尽快行使,因为如经过较长时间,将形成新的占有秩序长时间,将形成新的占有秩序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人身人身权权n n第一章人格权n n第二章身份权第一章第一章 人格权人格权n n概念n n物质性人格权n n精神性人格权n n概念:n n人格权,是指权利人对其自身主体性要素及人格权,是指权利人对其自身主体性要素及其整体性结构的专属性支配权。其整体性结构的专属性支配权。n n分类:n n人格权依客体究竟是物质性人格要素还是精人格权依客体究竟是

217、物质性人格要素还是精神性人格要素分为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神性人格要素分为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格权。 第一节物质性人格权 n n概念:n n物质性人格权,是自然人对于物质性人格要物质性人格权,是自然人对于物质性人格要素的不可转让的支配权。素的不可转让的支配权。n n种类n n生命权生命权 n n身体权身体权 n n健康权健康权 n n劳动能力权劳动能力权 n n生命权n n意义:生命权是自然人以其性命维持和安全意义:生命权是自然人以其性命维持和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n n侵害与救济:侵害的判断并不困难,但救济侵害与救济:侵害的判断并不困难,但救济却相当困难。至于损

218、害赔偿则涉及到许多法却相当困难。至于损害赔偿则涉及到许多法律伦理问题和逻辑问题,以及赔偿数额类型律伦理问题和逻辑问题,以及赔偿数额类型化和定量化的问题。化和定量化的问题。n n身体权n n意义:身体全是自然人对其肢体、器官和其意义:身体全是自然人对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支配权。他组织的支配权。n n侵害与救济:最常见的侵害类型是殴打,以侵害与救济:最常见的侵害类型是殴打,以及机器、机动车、动物、建筑物等导致的物及机器、机动车、动物、建筑物等导致的物理伤害。救济手段则是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理伤害。救济手段则是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以及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恢复原状、损害以及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恢复

219、原状、损害赔偿请求权。赔偿请求权。 n n健康权n n意义:健康权是自然人以其器官乃至整体的功意义:健康权是自然人以其器官乃至整体的功能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能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n n侵害与救济:侵害常伴随对身体全的侵害而生,侵害与救济:侵害常伴随对身体全的侵害而生,也有单纯侵害健康情形:有害物质对生理健康也有单纯侵害健康情形:有害物质对生理健康的侵害,心理健康的侵害。的侵害,心理健康的侵害。 n n劳动能力权n n意义:是指自然人以其脑体功能利益为内容的意义:是指自然人以其脑体功能利益为内容的物质性人格权。物质性人格权。n n侵害与救济:往往相伴与身体侵害,救济与身侵害与救济:往往相伴与身体

220、侵害,救济与身体、健康相同。体、健康相同。第二节精神性人格权 n n概念:n n精神性人格权,是指自然人对其精神性(心理精神性人格权,是指自然人对其精神性(心理性)人格要素的不可转让的支配权的总称。性)人格要素的不可转让的支配权的总称。n n种类:n n标标型人格权标标型人格权n n自由型人格权自由型人格权 n n尊严型人格权尊严型人格权 n n标标型人格权n n姓名权姓名权n n意义:自然人对于姓名设定、变更、专用的人意义:自然人对于姓名设定、变更、专用的人格权。格权。n n内容:内容:n n设定权设定权n n专用权,对专用权的侵犯形态:专用权,对专用权的侵犯形态:A A冒用他人姓名冒用他人

221、姓名B B、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C C、干涉他人姓名的使用干涉他人姓名的使用n n标标型人格权n n肖像权肖像权n n意义:自然人对于肖像的制作全和标表使用权。意义:自然人对于肖像的制作全和标表使用权。n n内容:内容:n n制作权制作权n n专用权,对专用权的侵害形态:专用权,对专用权的侵害形态:A A、擅自为他人制擅自为他人制作肖像作肖像B B、擅自公开发表他人肖像擅自公开发表他人肖像C C、擅自使用他人擅自使用他人肖像肖像n n自由型人格权n n身体自由权身体自由权n n意义:以身体的自由不受非法干涉为内容的权意义:以身体的自由不受非法干涉为内容的权利。利。n n要件:侵害他人身体自

222、由以无合理方法离去为要件:侵害他人身体自由以无合理方法离去为要件要件 n n自由型人格权n n内心自由权内心自由权n n意义:以意思决定的独立和不受非法干预为内意义:以意思决定的独立和不受非法干预为内容的人格权。容的人格权。n n侵害形态:诈欺、补发强制他人接受思想观点、侵害形态:诈欺、补发强制他人接受思想观点、接受或者变更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接受或者变更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n n尊严型人格权n n名誉权名誉权n n意义:是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为内容的人格权。意义:是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为内容的人格权。n n侵害样态:侵害样态:n n以言论直接贬损他人名誉以言论直接贬损他人名誉n n以不正

223、当的检举揭发或者起诉而贬损他人名誉。以不正当的检举揭发或者起诉而贬损他人名誉。n n因对集体的评价而使其成员名誉受损。因对集体的评价而使其成员名誉受损。n n尊严型人格权n n荣誉权荣誉权n n意义:是对荣誉不可转让的支配并享受其利益意义:是对荣誉不可转让的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人格权。的人格权。n n侵害样态:侵害样态:n n不法否定荣誉不法否定荣誉n n不法侵夺、毁损或毁灭荣誉证书、证物。不法侵夺、毁损或毁灭荣誉证书、证物。n n尊严型人格权n n隐私权隐私权n n意义:自然人私生活不公开权。意义:自然人私生活不公开权。n n内容:内容:n n隐私权,即对隐私事实加以控制、隐而不宣的权隐私权,

224、即对隐私事实加以控制、隐而不宣的权利。利。n n公开权,对隐私事实予以公开的决定权和实施权。公开权,对隐私事实予以公开的决定权和实施权。n n尊严型人格权n n隐私权隐私权n n侵害样态:侵害样态:n n窥探、录制他人私生活事实窥探、录制他人私生活事实n n擅自公开他人隐私事实擅自公开他人隐私事实n n捏造事实,使第三人对当事人的私生活产生误解捏造事实,使第三人对当事人的私生活产生误解n n不法搜身,包括不法同性搜身。不法搜身,包括不法同性搜身。n n尊严型人格权n n贞操权贞操权n n意义:不为婚外性交的权利,实质上为姓的意义:不为婚外性交的权利,实质上为姓的尊严及自由。尊严及自由。n n侵

225、害及救济:主要侵害为强奸,救济同自由侵害及救济:主要侵害为强奸,救济同自由权。权。第二章第二章 身份权身份权 n n身份权的内容在我校单独开设的亲属法中再详细介绍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继承继承n n第一章继承权和继承法概述n n第二章法定继承n n第三章遗嘱继承n n第四章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n n第五章遗产的处理第一节第一节 继承的意义和构成要件 n n意义意义n n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之后,其近亲属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之后,其近亲属按照其有效遗嘱或法律的具体规定,无按照其有效遗嘱或法律的具体规定,无偿取得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偿取得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n n特征n n继承是指自然人依法取得其

226、死亡近亲属继承是指自然人依法取得其死亡近亲属的遗产。的遗产。n n继承是按照死亡近亲属的有效预祝或法继承是按照死亡近亲属的有效预祝或法律的具体规定,无偿取得该死亡近亲属律的具体规定,无偿取得该死亡近亲属的遗产。的遗产。 第一节第一节 继承的意义和构成要件 n n意义意义n n特征n n继承的构成要件n n近亲属中有人死亡近亲属中有人死亡 n n死亡近亲属有遗产死亡近亲属有遗产 n n死者有继承人且继承人未丧失继承权死者有继承人且继承人未丧失继承权 n n继承人行使继承权接受遗产继承人行使继承权接受遗产 第二节继承权n n意义:n n继承权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能够无偿取得继承权是指自然人依法享

227、有的,能够无偿取得其死亡近亲属的遗产的权利。其死亡近亲属的遗产的权利。 n n继承权的特征:n n权利发生条件的限定性和唯一性、权利效力具权利发生条件的限定性和唯一性、权利效力具有二阶性、权利行使期间的短暂性、权利标的有二阶性、权利行使期间的短暂性、权利标的的总括性的总括性 第二节继承权n n继承权的性质n n三种观点:因亲属身份而享有的取得财产的方三种观点:因亲属身份而享有的取得财产的方法、物权、基于近亲属身份权而发生的遗产取法、物权、基于近亲属身份权而发生的遗产取得权,是一种准物权得权,是一种准物权 n n继承权变动n n取得:自然人间发生近亲属关系时取得:自然人间发生近亲属关系时 n n

228、行使:行使:n n放弃:放弃:n n丧失:丧失:第三节继承法n n继承法的意义n n继承法的性质n n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第四节继承权的主体n n继承人的意义及资格n n继承人是按照继承法的具体规定,对其近亲属继承人是按照继承法的具体规定,对其近亲属的遗产享有继承权的自然人。的遗产享有继承权的自然人。n n继承人的范围n n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父母、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或丧偶女婿偶儿媳或丧偶女婿第五节继承权的客体 n n遗产的意义及性质遗产的意义及性质 n n公民死亡时遗留的

229、个人合法财产。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n n遗产的范围遗产的范围n n个人收入个人收入n n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n n林木、牲畜、家禽林木、牲畜、家禽n n文物、图书资料文物、图书资料n n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n n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n n其他合法财产其他合法财产第六节非继承人的遗产取得权n n非继承人的遗产取得权的意义和特征n n指继承人之外的权利人,按照继承法的规定享指继承人之外的权利人,按照继承法的规定享有的、取得死亡自然人遗产的权利。有的、取得死亡自然人遗产的权利。 n n种类第二章第二章

230、 法定继承法定继承 n n第一节法定继承的意义和适用条件n n第二节第二节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第一节法定继承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n n意义n n法定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处分歧遗法定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处分歧遗产或遗嘱无效时有其全体继承人按照法律规定产或遗嘱无效时有其全体继承人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继承其遗产的继的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继承其遗产的继承方式。承方式。 n n特征n n继承人范围法定继承人范围法定n n继承人的继承顺序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法定n n遗产分配原则法定遗产分配原则法定第一节法定继承的意义和适用条件n n适用条件n n

231、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处分其遗产被继承人生前未立遗嘱处分其遗产n n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受遗赠人放弃遗赠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受遗赠人放弃遗赠n n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n n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n n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n n遗嘱未处分的遗产遗嘱未处分的遗产第二节第二节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n n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n n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n n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节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n

232、n代位继承代位继承 n n意义:指继承权的子女先于其父母死亡并由晚辈直意义:指继承权的子女先于其父母死亡并由晚辈直系血亲的,其父母死亡后遗产按照法定继承方式继系血亲的,其父母死亡后遗产按照法定继承方式继承时,先往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其继承地位,承时,先往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其继承地位,取得其应继承的遗产分额。取得其应继承的遗产分额。 n n要件:要件:n n被继承人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被继承人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n n被继承人的先亡子女有继承权被继承人的先亡子女有继承权n n代为认为被代为人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为认为被代为人的晚辈直系血亲n n代位继承发生于法定继承中代位继承发生于法定继承

233、中第二节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n n效力n n代为人替代被代位人的继承地位,与第一顺代为人替代被代位人的继承地位,与第一顺序到其他继承人共同继承,按均等预案则分序到其他继承人共同继承,按均等预案则分配被继承人的遗产。配被继承人的遗产。n n第一顺序在五其他继承人继承的,由代为人第一顺序在五其他继承人继承的,由代为人独占继承,取得全部遗产。独占继承,取得全部遗产。第二节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n n转继承n n意义:指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未放意义:指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未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也死亡的,其应得遗产分额弃继承权的继承人也死亡的,其应得遗产分额由他的继承人继承。由他的继承人继承

234、。 n n要件:要件:n n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死亡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死亡n n继承人未放弃继承继承人未放弃继承n n由死亡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其应继承的遗产分额由死亡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其应继承的遗产分额 第三章第三章 遗嘱继承遗嘱继承 n n遗嘱继承的意义和特征n n遗嘱第一节遗嘱继承的意义和特征n n意义:n n是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合法遗嘱继承遗产的是按照被继承人生前所立合法遗嘱继承遗产的继承方式。继承方式。 n n特征:n n被继承人合法遗嘱的存在为前提被继承人合法遗嘱的存在为前提n n遗嘱以承人虚伪法定继承人,但不受继承顺序遗嘱以承人虚伪法定继承人,但不受继承

235、顺序限制限制n n遗产的遗转,不受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制度的遗产的遗转,不受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制度的限制限制第二节遗嘱 n n意义:n n遗嘱是死者生前所为并与其死亡后生效的,处分其遗嘱是死者生前所为并与其死亡后生效的,处分其遗产或事务的单方的要式法律行为。遗产或事务的单方的要式法律行为。 n n特征:n n单方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n n处分行为处分行为n n死因行为死因行为n n法定要式行为法定要式行为n n亲为行为亲为行为第二节遗嘱 n n有效要件n n形式要件形式要件n n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遗嘱第二节遗嘱 n n有效

236、要件n n实质要件实质要件n n遗嘱能力遗嘱能力n n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n n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继承权n n只能处分个人合法财产只能处分个人合法财产n n内容不得违反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内容不得违反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第二节遗嘱n n变更、撤销和执行n n遗嘱的变更:指遗嘱人依法变动、更改遗嘱的部分遗嘱的变更:指遗嘱人依法变动、更改遗嘱的部分内容的单方要式行为。内容的单方要式行为。n n遗嘱的撤销:指遗嘱人依法取消原立遗嘱全部内容遗嘱的撤销:指遗嘱人依法取消原立遗嘱全部内容的单方要式行为。的单方要式行为。n n遗嘱的

237、执行:指遗嘱人死亡后,又遗嘱继承人或遗遗嘱的执行:指遗嘱人死亡后,又遗嘱继承人或遗嘱指定的其他人,全面真实地实现遗嘱的内容。嘱指定的其他人,全面真实地实现遗嘱的内容。第四章第四章 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 n n遗赠 n n遗赠扶养协议第一节遗赠 n n意义:n n遗嘱人以遗嘱将其遗产中的财产权利的一部或全部,遗嘱人以遗嘱将其遗产中的财产权利的一部或全部,无偿给与继承人之外的个人、集体或国家,于遗嘱无偿给与继承人之外的个人、集体或国家,于遗嘱人死亡时生效的单方要式行为。人死亡时生效的单方要式行为。 n n特征:n n单方要式行为单方要式行为n n标的仅是遗产中的财产权利标的仅是遗产

238、中的财产权利n n受遗赠人是继承人以外的个人、集体或国家受遗赠人是继承人以外的个人、集体或国家n n死因行为死因行为n n无偿性财产给与行为无偿性财产给与行为第二节遗赠扶养协议n n意义:n n遗赠人与继承人之外的约定扶养人订立的,有扶养遗赠人与继承人之外的约定扶养人订立的,有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取得遗赠人以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取得遗赠人以产权利的协议。产权利的协议。 n n特征:n n双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n n双务合同双务合同n n扶养人与被扶养人间无法定扶养关系扶养人与被扶养人间无法定扶养关系n n内容地实现分两个阶段内容地实现分两个阶段第二节遗赠扶养协议n

239、 n效力n n扶养人的权利:扶养人的权利:n n被扶养人死亡后,按照协议取得遗产被扶养人死亡后,按照协议取得遗产n n被扶养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致协议解除的,有权请被扶养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致协议解除的,有权请求被扶养人偿还已支付的供养费用求被扶养人偿还已支付的供养费用n n被扶养人的权利:被扶养人的权利:n n对扶养人享有按协议接受扶养的权利对扶养人享有按协议接受扶养的权利n n扶养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致协议解除的,有权不扶养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致协议解除的,有权不补偿扶养人已支付的供养费用,拒绝扶养人的受遗补偿扶养人已支付的供养费用,拒绝扶养人的受遗赠的要求赠的要求第五章第五章 遗产的处理遗产的处理 n n继承的开始n n遗产的分割及原则第一节继承的开始n n开始的时间:n n被继承人死亡时被继承人死亡时 n n继承的通知和遗产的保管n n通知:继承开始后,直到被继承人死亡的继通知:继承开始后,直到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应当及时通知其他继承人和遗嘱执行人。承人应当及时通知其他继承人和遗嘱执行人。n n保管: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存有遗产保管: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存有遗产的人有保管义务。的人有保管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