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古代篇 第3讲 明、清前期-人教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911343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古代篇 第3讲 明、清前期-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古代篇 第3讲 明、清前期-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古代篇 第3讲 明、清前期-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古代篇 第3讲 明、清前期-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古代篇 第3讲 明、清前期-人教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古代篇 第3讲 明、清前期-人教高三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部分 古代篇 第3讲 明、清前期-人教高三历史试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明、清前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阶段特征明清时期(1368年明朝建立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但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坐标通览整体感知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1)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1)儒家思想活跃,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但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2)文学艺术繁荣,市民文化发展,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3)传统科技仍

2、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拉大。对外关系: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自守,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潮流,影响了古代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明清时期(1368-1840年)政治上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设置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出现。康熙在宫内设立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雍正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经济上农业生产: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种植棉花,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

3、变化。手工业生产a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b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商业发展a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b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c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等地区, 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d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e政策:对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文化上思想

4、:a.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宣扬“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观点,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b明末李贽的“异端”思想:否定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仁义道德。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c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黄宗羲还提出“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这三位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科技: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珠算得到普及并外传。文学艺术:a.小说创作的兴盛。明清时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经济上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为适应市民

5、阶层需要,通俗文学获得蓬勃发展。b绘画和书法: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代表作有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c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发展于同光年间,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主题1| 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1(2016全国乙卷)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导学号:02792027】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B题干反映的是明朝初期

6、,地方由三司分别掌管“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到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地方行政权力出现了由明初的多人掌握到明中叶以后一人掌握的变化,这样有利于统一协调地方各部门工作,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尤其是到明清时期,地方权力不断缩小,故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六部权限是否受到削弱,故排除C项;北宋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此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故排除D项。2.(2014全国卷)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7、)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B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并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设内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它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内阁首辅虽有时会操纵朝政,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及其职位,而是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故内阁首辅操纵朝政进一步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加强,A项错误B项正确。C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但未被“内阁取代”。D项内容违背了材料信息。3(2012全国卷)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摩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

8、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惟揣摩此样本为急”。材料本身没有反映内阁职权的变化及内阁官员事务是否繁忙,故排除A、C两项;D项不准确,材料没有反映官员服从皇帝命令的信息;“惟揣摹此样本为急”体现了在清代僵化的政治体制下,官员拘泥规制的情形,故选B项。4(2012全国卷)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

9、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导学号:02792028】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材料中的“专制权愈积愈进”体现了专制程度不断加深,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从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专制程度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尤其是清朝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故选C项。1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1)变革中央机构:如秦设三公九卿制;汉设“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2)加强

10、对地方的控制:秦汉实行郡县制;北宋设知州、通判和转运使;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唐朝时设道,作为监察区;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按察使司、厂卫制度。(4)注重官吏的选拔:汉朝实行察举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及以后实行科举制。(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时期的文字狱。总之,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方式是分权,以实现权力的制衡,最终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

11、、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影响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消极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

12、由,民主思想受到压制和打击。思想文化上,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通过中央官制的变革考查君主专制的加强命题猜想君主专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复习备考时,一方面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独尊地位,国家决策大权集于一身,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另一方面,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即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1(2016常德模拟)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榷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

13、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导学号:02792029】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由材料中“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可以看出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故D项正确。 2明史陈循传载:“(景)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鎡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拟了旨)。”上述材料表明()A内阁已成为影响皇帝的决策机构B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C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B内阁

14、不是决策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拟了旨)”可见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故B项正确;皇帝与内阁之间有矛盾,但不是材料的重点,故C项错误;清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故D项错误。备选习题3(2016太原期末)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言者不得入”。且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这表明()A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B统治者重视拔擢高水平人才C政府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根据题干“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得知,当时南书房还不是最高政务机关,故A项错

15、误;根据题干“非上所亲言者不得入”得知,能否进入南书房主要取决于皇帝的信任程度,故B项错误;因南书房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逐渐成为政府决策中心,故C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故D项错误。 从阻碍社会转型角度命题考查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命题猜想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压制了民主思想的萌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难以实现社会转型。解题时需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潮流分析。4明朝出现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谏,海瑞谏嘉靖,几近痛骂,嘉靖帝碍于舆论,无可奈何;官僚集团或采取车轮战术,或发动集体抗议,在君主屈尊求情下仍决不让步。这说明明朝() 【导学号:02792030】A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B士大夫民主意识觉醒C天理纲常的礼法加强D君主与士人共治天下A材料“海瑞扶棺式的冒死硬谏”“官僚集团或采取车轮战术,或发动集体抗议”反映臣下冒死劝谏皇帝、多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