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阶段提升练(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9112684 上传时间:2024-07-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阶段提升练(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阶段提升练(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阶段提升练(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阶段提升练(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阶段提升练(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阶段提升练(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阶段提升练(七)(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提升练(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德州期中)法国传教士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人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但19世纪晚期,他们都竭力向其国家鼓吹瓜分中国,要求政府动手建立自己的侵略基地。这反映了()A.反洋教斗争的兴起具有必然性B.传教士在中国的作用功过相当C.义和团盲目排外带来消极后果D.中外战争缘于宗教文化的冲突解析根据材料“法国传教士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人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但19世纪晚期,他们都竭力向其国家鼓吹瓜分中国,要求政府动手建立自己的侵略基地”并结合所学

2、可知,由于这些传教士在19世纪后期充当了其国家侵略中国的急先锋,这也就成为义和团运动爆发最重要的社会背景,故A项正确。答案A2.(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评四)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A.革命任务不明确 B.指导思想不科学C.革命目标不清晰 D.具有空想性解析义和团运动以宗教发动群众,指导思想不科学,最终导致惨败,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其反帝的革命任务是明确的,故A项错误;义和团驱逐洋人的革命目标是清晰的,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

3、洋”的口号反映出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特征,能够广泛调动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并非空想,故D项错误。答案B3.(2016上海单科,20)下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该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 B.严复的天演论C.梁启超的瓜分危言 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解析表中的内容揭露西方国家在中国争权夺利。海国图志主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与这些内容无关,故A项错误;天演论主要介绍西方进化论思想,与这些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瓜分危言介绍西方国家在中国权利的争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正确;建国方略介绍孙中山的建设中华民国的设想,与这些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4.(2019河南安阳模拟)据有关资料统

4、计,中国从1911年10月政党活动公开后,仅到1913年底,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达682个,其中基本具备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这反映出()A.中国出现政党政治局面 B.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C.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状态 D.政党决定中国政治走向解析据题干中的时间“1911年”“1913年底”,辛亥革命前后各种团体政党的纷纷建立,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5.(2018湖北荆州质检一)据统计,中国近代棉纱进口占全部进口总值的比重,18911893年为14.6%,19011903年为18.6%,此后,棉纱进口大幅度下降,且棉纱开始出口。中国近代棉纱进出口的变化说明()A.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B.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C.国内资本主义商业市场形成D.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解析据材料“19011903年此后,棉纱进口大幅度下降,且棉纱开始出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故棉纱开始出口,故A项正确。答案A6.(2019山东历城二中模拟)如下表呈现的是19131921年间中国面粉业的发展情况。这一时期,以近代中国面粉业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年份厂数(家)日生产面粉包数(包)1913 年5746 0301915 年6971 7501917 年86109 0401919 年104137 8101921 年131215 370

6、A.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新发展B.有利于独立工业体系的形成C.改变了外资主导市场的局面D.得益于和平安定的国内时局解析从表中的数据可知,19131921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迎来了它的“春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故A正确。答案A7.(2018云南昆明一中月考)下表是1918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进入中国上海的情况(单位:海关两):年代日本纱印度纱合计1918年5月1919年4月70 89139 251110 1421919年5月1920年4月34 177138 996173 173增减36 71499 74563 031结合时代背景,对上表解读合理的是()A.

7、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受阻B.北洋政府鼓励发展经济政策有效C.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的结果D.印度纱与日本纱相比价格有优势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在上述时间段里,“日本纱”大幅减少,“印度纱”大幅增加,联系所学可知与国内流行的反日运动抵制日货相关联,故C项正确。答案C8.(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联考二)下表为19121920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表。该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营产业()19121920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行业项目1912年1920年年平均增长率(%)棉纱棉纱产量指数100.0422.417.4面粉面粉产量指数100.0516.922.8卷烟资本额137.81 680.436.7A.

8、发展速度已超过外来资本B.深受国内民族主义运动影响C.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D.得到独立、均衡的发展解析据题干表格时间是1912到1920年,此时中国通过辛亥革命建立了民国,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再加上民族危机的加剧,人民掀起了一些提倡国货反对洋货的爱国运动,这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9.(2019山东潍坊模拟)1903年,严复在翻译英国思想家密尔阐述“公民自由”的著作时,对于中文书名,并未采用最直接的译文论自由,几经斟酌,定名为群己权界论。这反映了当时他()A.反对西方自由思想 B.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C.引领民众回归传统 D.强调国家利益的至上性解析“群己

9、权界论”表达的是“群体与个人的权利界限”,故选B。严复是西方自由思想的积极倡导者,故A错误。C、D项材料未反映,排除。答案B10.(2019江西上饶模拟)从1901年到1907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译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1902年)、游侠风云录(1903年)、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A.激发民族主义意识B.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C.宣传维新变法思想D.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解析根据材料中主要是翻译了“美国独立记演义”“苏格兰独立记”内容可知主要是反

10、对外来侵略和压迫,激发民族主义,进行反帝的愿望,故选A项。答案A11.(2019山东德州模拟)1895年前,“公理”指自然界普遍之理,除来华传教士外,鲜有人用。1895年后,“公理”主要指中西公共之理,频现于上谕和大臣奏折。19001915年间,“公理”进一步具体化为进化论和个人权利。此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洋务运动停滞不前B.自然科学实现重大突破C.社会思潮急遽变迁D.民众权利意识普遍觉醒解析通过“公理”在1895年前后的对比变化,可以看出社会思潮的变化,故C项正确。答案C12.(2018山东临沂质检)1916年,胡适说:“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

11、有所观摩,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可言也。”据此,胡适认为“造新文学”的关键在于()A.遵循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模式B.打破中国传统文学的基本框架C.传承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优势D.借鉴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思维解析由材料可知胡适主张“观摩”欧西名著,“有所取法”,然后“造新文学”,可见胡适主张借鉴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思维,D项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5江苏单科,2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旅顺失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

12、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

13、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9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8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坐守而已”等信息概括威海之战的战场态势;第二小问,失败的原因注意要从“主观原因”角度作答。第(2)问,依据战后多个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中国乃不国矣”等信息,再结合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析其危害。第

14、(3)问,联系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并结合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状况加以说明。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14.(2019广西桂林、北海、崇左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历史时期内涵与用法明代以前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

15、盛。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矛盾,时有贬义。明末清初在明末经世思潮中出现正面使用“富强”的例子。19世纪4060年代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开始获得正面意义。19世纪6080年代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19世纪90年代使用次数出现高峰,开始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20世纪初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使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1919年后“富强”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多具批评性。如“本来士绅阶级不但不肯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反动势力;名说也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