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911145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怎样放的更大教科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放得更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显微镜的创造拓宽了观察领域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创造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科学的不断开展 ,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良 ,而技术的开展 ,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开展。1、 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

2、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 ,如花蕊 ,青苔 ,蚕丝 ,纸纤维 ,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手电筒或小镜子。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 ,自制的显微镜 ,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教学过程】一、显微镜的开展1、如何放得更大?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 ,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开展 ,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生:用显微镜 ,用电子显微镜2、介绍各种显微镜1)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

3、,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良 ,最大放大倍数可达倍左右。2) 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 ,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世纪年代放大率提高到万倍。3) 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二、做个简易显微镜1、怎样放得更大?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 ,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 ,你们有什么方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根底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答复2、我们自制显微镜1)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 ,它放大倍数也只能到达25

4、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我们该怎么办?2) 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 ,直到看得最清楚 ,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 ,比拟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 ,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 ,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 ,否那么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3)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 ,如花蕊 ,青苔 ,蚕丝 ,纸纤维 ,昆虫的足、翅、触角等。三、小结世纪时 ,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 ,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 ,它们便是显微镜

5、的前身。板书设计:、怎样放得更大肉眼看希望放大镜看两个凸透镜组合到光学显微镜更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 ,颖悟非凡貌 ,属句有夙性 ,说字惊老师。于是看 ,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 ,“教师一说是比拟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 ,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 ,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电子显微镜多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

6、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 ,颖悟非凡貌 ,属句有夙性 ,说字惊老师。于是看 ,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 ,“教师一说是比拟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 ,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 ,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扫描隧道显微镜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教学后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