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1 第七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辉煌(至今)(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9107616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1 第七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辉煌(至今)(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1 第七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辉煌(至今)(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1 第七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辉煌(至今)(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1 第七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辉煌(至今)(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1 第七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辉煌(至今)(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1 第七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辉煌(至今)(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1 第七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辉煌(至今)(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讲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辉煌(1949年至今)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既有成就也有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政治、经济、科教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体感知1政治上: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构成新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新中国外交走上世界舞台,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恢复经济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经济建立起来,在探

2、索中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后,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3科教思想文化上:(1)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思想继续完善发展,同时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不断发展完善。(2)改革开放前,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上提出“双百”方针,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教训深刻;教育上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3)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

3、国的成立(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规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及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等。(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3)历史意义: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展开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2三大政治制度与1954年宪法(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标志着该制度初步建立;1956年“长

4、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使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发展。(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左”倾错误发展,“文化大革命”是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4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平反冤假错案。(2)政治体制改革: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3)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加强立法工作,修订宪法,颁布多部法律,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5“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意义:是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3)实践:香港、澳门回归。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结束了中国人民长期受压迫和剥削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2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

6、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通过新宪法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整合二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国正式建交。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走向成熟。1954

7、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3新时期的外交(1)政策:奉行不结盟、对外开放。(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3)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发挥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作

8、用;发展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整合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改革开放前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一五”计划: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三大改造: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的总任务是把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探索失误: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大跃进”片面追求高

9、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生产积极性。纠正失误:1960年冬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起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2新时期的探索(1)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确定改革开放的决策。(2)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企业有了竞争机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10、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过程:深圳等经济特区天津、上海等沿海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开发。特点: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体系,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2)概况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

11、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3)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全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2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指20世纪60年代前期开始,党中央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三线建设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的历史意义(1)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

12、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整合四 现代中国的科教文化、思想理论和社会生活1.科技成就(1)新中国成立后的“两弹一星”。(2)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3)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4)新时期计算机、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2教育(1)新中国初期:确立了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民教育方针。(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3)“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大动乱,冲击了教育,高考制度被废止。(4)改革开放时期:1977

13、年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实施义务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等。3文化(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2)“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双百”方针的执行遭遇挫折,文学艺术和学术界百花凋零。(3)新时期恢复“双百”方针,中国科学文化领域重现生机,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4思想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2)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阶段时间内容明确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概括1

14、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走向成熟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形成体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入党章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上,被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15、。5社会生活(1)生活水平:改革开放前,人们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交通事业:宝成铁路、兰新铁路、青藏铁路先后建成;改革开放后,中国已发展为民航大国。(3)通讯事业: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4)大众传媒: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报纸、广播、影视、互联网等传媒迅速发展。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毛泽东思想的作用和地位(1)作用: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2)地位: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意义(1)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