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9104666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附答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斯普兰格 C拉伊 D赞科夫3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布卢姆 C凯洛夫 D赞科夫4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5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 A学校 B少年宫 C教育考试制度 D教材6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 )。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知识 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小组合作学习 C个别教学 D现场教学9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1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 A共产主义接班人 B社会主义建设者 C好公民 D好儿童 11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12课外校

3、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要求到选择活动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 A独立性 B灵活性 C自愿性 D实践性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14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5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16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17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有哪些新形式?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1

4、8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五、案例分析题 1920小题,其中19题10分,20题15分,共25分。19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20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2【答案】C。3【答案】D。4【答案】B。5【答案】D。6【答案】B。7【答案】B。8【答案】

5、A。9【答案】D。10【答案】C。11【答案】A12【答案】C。二、辨析题13错。因为该观点只强调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忽视了学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14错。该观点属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只看到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而忽视了教育目的也受人的发展需要制约。三、简答题15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与教育。它们各自的作用是: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基础。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6(1)教师教的标准: 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 教态从容自如。 (2)学生学的标准: 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6、积极参与。个别学生得到照顾。17通过社区进行德育。创办业余党校。通过网络进行德育。建立德育基地。四、论述题18答案: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 主。 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 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 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 “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

7、“双证”的做法。 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 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 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 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五、案例分析题19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

8、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20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陶行知 C布鲁纳 D柏拉图 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9、(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3.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4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是一个( ) A.积极过程 B能动过程 C被动过程 D主动过程 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始于() A明初 B清末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中国成立 6智育中的“智”是指() A知识 B知识技能和智力 C智力 D技能 7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昆体良 C皮亚杰 D亚里士多德 8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

10、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9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观点的教育 B思想品质的教育 C世界观的教育 D品德的教育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组成集体领导核心 B开展了班级活动 C形成班集体正确的舆论 D全班支持班主任工作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学习2.从众3.个性4.定势5.发散思维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学校工作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以教学为主? 2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学生为什么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4建立学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20分)

1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B。4【答案】B。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C。二、名词解释1.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2.从众: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3.个性:个性是

12、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也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4.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5.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三、简答题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由学校的性质决定的。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要做到以教学为主,首先要求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使教学有时间上的保证;其次,在内容上,以学书本知识为主,教材吸取人类的科学成果,价值高,有严密的学科体系。此外,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3、。当然,以教学为主,并非教学惟一,应注意防止不正确倾向的出现。 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1)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这一矛盾,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教育方针及政策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要通过教师来实现; (3)教师总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者,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方向。教师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对学生的政治态度有着直接影响; (4)教师闻道在先,经过专业训练,懂得教育方法,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人。 3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而决定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客体地位;同时,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特点,也说明学生处于客体地位。 从另一方面看,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始终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特点,作为有自觉性和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