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10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 语文S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909077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10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 语文S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10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 语文S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10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 语文S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10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 语文S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10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 语文S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10两小儿辩日课堂实录 语文S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小儿辩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读懂课文 ,了解内容。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 ,说话有理有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图片。课堂实录:课件出示:你是否赞同推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师:前几周 ,学校给大家发了一个借阅光盘 ,主要是想推行儿童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诵读活动。也就是让大家从小背诵、了解文言文和古诗词。对这种做法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呢?理由又是什么?请大

2、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生1:我觉得诵读古文可以积累知识 ,陶冶人的情操。所以我赞成。生2:我认为在当今21世纪我们已经很少能用到古诗文 ,学了用处不大。师:问持赞成态度的学生你对他的观点是怎么看的?两名学生站起来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生1:我觉得古代人和现代人应该有相通之处 ,生2:虽然有相通之处 ,但我们现在用的都是白话文 ,在我们的作文中 ,在许多学术论文里面还能见到向古诗文那样的写法吗?生1:很多古文都是经典 ,是中华几千年来留下的文化呀。生2:可是它现在已经被白话文所代替了。生1:现在很多的文章中还引用了一些古文的词句。生2:欲辩无言全班鼓掌师:说得很好 ,做到了言之有理 ,还有谁发

3、表自己的看法?生3:我持反对意见。古代的人写书都用文言文 ,一般老百姓都没有文化。但从鲁迅先生开始推行白话文以来 ,老百姓的文化知识水准就提高了很多。所以 ,没有必要推行文言文。我还想针对论语说一说。论语说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以及人与人相处的礼仪。但现今社会 ,在推行国际化礼仪。如果再把论语找出来 ,那我们的礼仪行为就不能和国际合拍。师:首先给她的这一段滔滔不觉地发言鼓掌。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 ,能有如此见地。老师很佩服! 师:还有谁来说说?生:我赞成推行 ,但是听哥哥说文言文很难。古文中一个字代表了许多的意思 ,不好理解。而且文言文也很难读 ,拗口 ,像绕口令一样。师小结:真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

4、婆有理。时间关系 ,我们只能辩到这里。到底孰是孰非 ,让我们试着在本节课后给出明确的答案。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师:刚刚同学们各执一词、以理据争、唇枪舌剑、短兵相接 ,此乃辨也!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一场两千六百多年前的辩论。请大家齐读课题课件出示课题:“两小儿辩日“辩用篆体编排 ,并放大字号突出。背景是课文插图生齐:“两小儿辩日师:这个题目用今天的话怎么说?生:两个小孩在辩论关于太阳的话题。二、读通、读准。1、 配乐范读课文。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刚刚课前辩论中有同学提到了文言文很难学 ,不容易懂。说文言文读起来很拗口 ,像绕口令一样。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从朗读开始。首先 ,请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课

5、件出示课文 ,文字似竹简竖行排列。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鼓掌2、自由练习 ,读正确 ,注意停顿断句。师:大家好好练习一定会比老师读得更好。现在请大家自己读一读文章 ,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学生:自由练读课文3、指名轮读课文。生1:第一段中的“斗读成“dou 师:“斗是多音字 ,联系“辩斗的意思想一想 ,这儿应该怎么读。学生纠正为“dou。师:你能再读一遍吗?生1读正确了 生2:第二段 ,未能流畅准确地读出师:“请你跟老师来读一遍。师带着该生读。生2:再读 ,还有两处磕巴师:提示“日初出的意思 ,再次领读强调停顿和节奏。生2终于读好了。其他学生鼓掌师:这第二段 ,要读好还真不容易。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6、。全班朗读第二自然。生3:读第三段。生4:读第四段。4、 再次自由大声读课文。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把文章读准确、通顺。学生自由放声读课文三、读懂课文 ,理解大意 ,读出韵味。1、默读课文 ,结合注释圈点笔记 ,自己尝试读懂文言文 ,划出不懂的问题。师:这篇文言文很短 ,但后面的注释很多 ,意思理解起来也很难 ,大家有没有信心看着注释自己理解呢?现在大家细心地把文章读一读 ,结合注释 ,看看文章讲了什么。学生结合注释读课文。2、同桌交流。师:“读完的同学可以和同桌说说。有问题可以互相商量解决。3、点名说课文的大意。重点强调解析“东游“去“汤“车盖“盘盂4、配乐朗读 ,读出文

7、言文的韵律美。师:同学们了解了课文的意思。让我们再试着读一读 ,看看能不能读准课文的停顿 ,读出他的韵味儿。学生朗读。不少学生摇头晃脑 ,读得很有滋味儿。四、走进辩论 ,读出内涵 ,读出情趣。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两小儿不同的观点和理由。2、学生交流 ,老师板书。生:一个小孩说太阳在早晨的时候离人近 ,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师:用课本上的话怎么说?生: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板书 晨近午远师:另一个呢小孩的观点呢?生: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师:就是说早晨的时候太阳离我们远 ,中午的时候 ,离我们近。板书 晨远午近师:好 ,大家读一下他们的观点。生:师:谁能说说他们各自的理由又是什么?生

8、: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很大 ,而中午比早上又小很多。近了大 ,远了小。所以早上太阳离人近 ,而中午离人远。师:第二个小孩呢?生:第二个小孩认为日出的时候天气是非常凉爽的 ,但是到了中午 ,如同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 ,十分热。所以说早晨太阳离人远 ,中午离人近。师:两个的观点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 ,现在请大家用“画出第一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 ,用“画出第二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2、 分组读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师:好 ,男同学来读第一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 ,女同学来读第二个怎么样?表达的语言我们可以省略不读。 男女生互读3、引导辩论。1同桌读文辩论师:大家明白了两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同桌之间能不能

9、用课本上的话像两个小孩来那样来辩一辩吗?临坐的学生开始“辩论 ,场面热烈。2分成大组进行辩论。师:同学们“辩完了吗?现在大家分为两大组 ,楚河汉界 ,分开读。看看能不能读出辩论的感觉 ,行吗? ( 第一大组学生读第一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 师:第一大组读完 ,老师及时评价“观点鲜明 ,立场坚决。第二大组学生读第二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师:好 ,老师看到有的同学眉毛都竖起来了 ,有一种不容辩驳的气势。师:现在 ,让我们把理由和观点分开读。再辩一辩。两个大组的学生伸脖仰头 ,互相对视 ,气氛热烈。3推举代表辩论。师:两组辩论 ,都很精彩 ,难分高低。我建议 ,进行第二轮的辩论比赛。请两个小组各推荐一

10、名能言善辩者 ,进行一对一的辩论 ,好吗?生推选出代表。师:真正的辩论要看着对方。目光的交流也是一种争辩。好 ,大家来看这俩小儿的辩论。两名学生语速、语调颇有辩论的感觉 ,也有了目光的交流。其他学生为他们鼓掌。4、情境表演 ,读出情趣。师:两位同学果然厉害。但是老师觉得还有点读课文的感觉。这和文中的这两个小孩当时的辩论还不太相同。这样 ,大家给你们的选出的代表出出主意语气 ,神态 ,动作 ,都应该注意什么。很多学生为两名学生出主意 ,献技献策 ,有的还亲自示范。老师也融入其中。师:好了 ,现在有请“两小儿辩日。师:这次准备好了吗?有没有信心?生1:微笑着、语速较慢 ,手势夸张表示远近我以日始出

11、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生2:连连摇手非也 ,非也。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近也。句末语调上扬其他学生笑 ,并鼓掌生1边说边用手比划 ,语气坚决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其日中如盘盂。此不为近者大 ,而远者小乎。先看着对方 ,说完 ,扬起头笑着。生2双手叉腰 ,语速急迫“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做“探汤的动作 ,其他同学大笑此不为近者热 ,而远者凉乎?师:假装捋着胡须。两位童子为何争辩啊?生1看着老师 ,先一愣。然后会心地笑着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生2:抢着“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近也!师:“这这 生1:“孔先生 ,听说你博学多才 ,你来评评理。师:不好意思地“我不能决也。生

12、1笑着:“孰为汝多知乎?生2笑着:“就是 ,就是 ,孰为汝多知乎?学生长时间鼓掌5、回忆课文 ,读出内涵。师:同学们 ,这篇课文讲主要内容讲的是两小儿辩日 ,文章写孔子的笔墨并不多。但从这些不多的介绍中 ,你能读懂孔子的什么呢?生1:我认为孔子“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自己不知道也敢于成认。师:好 ,他用孔子的话来评价孔子 ,谁再来谈谈看法。生2:孔子虽然知道的东西很多 ,但他仍然不知道太阳离我们是远还是近。这也让我再一次认识到学无止境。生3:老师我觉得孔子也是一个善于提问的人。他看见两个小孩在辩论 ,他就上前问其究竟。师:对呀。孔子曾说 ,“敏而好学生齐:“不耻下问。 五、总结课文。同学们 ,在幽幽古琴、琅琅书声中 ,在大家精彩的辩论中 ,我们似乎领略到了两千六百年前春秋时期那百家争鸣、先哲辈出、扬思善辩、彰显智慧的时代风貌;也对大学问家孔子的修养品质、人格魅力有了简单的了解。此时我们再回忆课前的辩论 ,我觉得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课件出示:“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同学们 ,读古文其乐无穷 ,读古人其获无穷也!下课。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