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第2课时训练习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9060439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第2课时训练习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第2课时训练习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第2课时训练习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第2课时训练习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第2课时训练习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第2课时训练习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用)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2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3节 第2课时训练习题-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_(2)联系全诗的情感,对尾联“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1)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2)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2阅读下面的诗

2、歌,然后回答问题。秋怀元好问【注】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注】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宋金末元初诗人,曾在金朝为官,金亡不仕。本诗为寓居异乡时做。(1)简析诗歌首联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答:_(2)简要分析诗歌后两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答案(1)诗首联从触觉和听觉的角度(如答“用拟声词、用叠音词的手法”也可)写了秋风淅淅,凉叶清霜,渲染了一种秋天寂静凄清(凄凉)的寒意,为下文写

3、秋思乡愁作了有力的铺垫(烘托)。(2)诗歌后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秋虫的鸣声比喻诗人的苦吟,以寒鹊的惊飞比喻诗人的惊梦,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怀乡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之深之浓。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题目。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1)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答:_(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比拟。“飞出深深杨柳渚”将舟比作鸟类,“飞”字形象生动写出了群舟竞发的速度之快(也可以分析“衔”,“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饶

4、有情趣)比喻。“鼓击春雷”将鼓声比作春雷,贴切、具体地写出鼓声之大,犹如春雷轰鸣。夸张。“欢声震地”写出岸上发出了一片震地的欢呼声,极言声之大,“惊退万人”表现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任选一种修辞方法分析即可)(2)此词采用白描手法,从视觉、听觉方面,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竞渡夺标的场面。红色的旗帜,浓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楼台,鼓声如雷,欢声震地。通过色彩和声音刻画了竞渡夺标的热闹场面。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戊辰即事宋刘克庄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注】 戊辰:公元1208年(宋嘉定元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

5、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1)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情感的把握和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作者从青衫这类具体的事物着笔,却与“和戎”这件大事相联,表达的主题当然也是非常深刻的,这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既委婉又具有讽刺意味。答案以小见大的手法。以诗人的身份,尚无青衫可穿,普通人民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诗人以无青衫这一件小事情,反映出战争、战败给人民带来苦难这一大课题,讽刺了统治者无能、腐朽,只会剥夺、欺压人民。以此二句反映战败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十分恰切。(2)“西湖插

6、柳”改为“栽桑树养吴蚕”,你认为这符合情理吗?请说说理由。答:_解析作者在行文中把看似不合情理的事情入诗,却极具合理的成分,这当然来源于作者的表达意图讽刺。答题时,要注意深入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答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把西湖著名景点上的柳树都砍光拔尽,种上桑树以养蚕,自然荒唐至极,但是,这种做法却有合理性,总得让人有衣穿,不养蚕怎么能行。“衣”与“食”事关国计民生,西湖没有柳可以,人民没吃没穿可不行。这两句诗意在讽刺,其特点是运用对比,前句写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后句写老百姓的穷愁苦难。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浣溪沙晏殊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

7、,酒红初上脸边霞。 一场春梦日西斜。【注】露华:指凝聚的水珠。亸:下垂。(1)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答:_(2)词的最后一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答:_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答案(1)描绘了夏日黄昏女子昼梦方醒,粉汗微融,梳妆初罢的情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香雪”喻女子肌肤的芳洁,形象地表现出天气之热和女子之美;“胜荷花”用较喻来写女子胜似荷花。(2)最后一句表现了词中人物对昼眠梦醒、好梦短暂感到失落,也表现了她慵困无聊的闲愁闲恨。“一场春梦”表明人物由梦境转入

8、现实,“日西斜”照应“晚来”,表明好梦短暂。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1)颔联写登楼远眺之景,请说说为什么写得好。答:_(2)尾联言简意明,意味却深沉丰富,请简要赏析其中的思绪和情感。答:_答案(1)从整体上写登高览胜,不但宣城秋景尽收眼底,而且间接写出“山晚”“晴空”的澄彻明净,可任意纵目的畅快惬意。用比拟,以“明镜”写秋水的澄明和“晚晴”时的水光潋潋,用“彩虹”状双桥在夕阳下的倒影,写出秋色斑斓的水光天气。以动写静,“夹”不但写出宣城处于双溪之中的轮廓,而且活化了溪

9、流绕城而过的形象;“落”使地上桥影拥有从天而降的动感,令人遐想。江水、双桥相映成趣,互为烘托。“明镜”让彩虹的色彩更为瑰丽,“彩虹”使“明镜”更为清澈晶莹。(能从两个角度,用贴切的表现手法支持阐释即可)(2)诗人临风缅怀南齐的谢朓,心情复杂,但没人理解,也无人愿理解,深刻的孤寂溢于言表。诗人有怀想、追慕谢公的绵绵情思;诗人才华卓著而仕途困顿,与当年谢朓的命运如出一辙,临秋登谢朓之楼,思慕中有纠结,纠结中有感叹,感叹中有悲苦;不被理解,孤寂和苦闷;秋风袭袭,正是诗人心中凄风苦雨的写照。诗人登高所眺,人烟苍寒,橘柚黛青,梧桐泛黄,秋色冷凉,沉重抑郁,凄怆荒寒;诗人追远怀人,思绪跨越古今,走得越远,受伤越深,深沉苦闷,五味俱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